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综合实践 教案精选
  • 综合实践 教案精选

    发表时间:2022-03-12

    【www.jk251.com - 综合与实践教案】

    按照惯例,小学教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教案能够安排教学的方方面面,通过教案可以帮助自己分析教学的重点,小学教案该怎么写?这篇《综合实践 教案精选》应该可以帮助到您。

    活动过程:

    一、旧知迁移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多边形?

    学生回答,老师课件出示

    2、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碰到这些图形,同学们发挥想象力,举例说明身边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是梯形吗?

    学生踊跃发言

    3、同学们回答得真棒!在上边的图形中我们学过那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呢?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二、实践活动

    活动一:分一分数一数

    课件出示书上的第一幅图

    1、小组交流,探索实践:动手操作,找出不同的计算方法,提倡方法多样化。

    2、交流计算方法,展示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交流哪种方法最简便。

    3、活动小结:稍复杂的图形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面积,同时可以分割成学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再计算面积。

    活动二:移一移数一数

    课件出示例图书上的第二幅图

    1、小组交流,探索实践:亲自操作,寻找不同的移动方法,数出图形的面积,

    提倡方法多样化。

    2、交流移动方法,寻找最佳方案。以下两种方法供参考。

    3、活动小结:对于不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形计算面积时,我们利用分割与平移,保持面积不变,把它们转化为长方形就可以计算它们的面积了。

    活动三:数一数算一算

    课件出示活动内容书上的第三幅图

    1、活动要求:把整格的和不整格的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不满整格的都按半格计算,数出半格数和整格数,尝试计算面积,交流计算方法。

    2、反馈学生的计算方法是否合理

    半格有36格,面积是18平方米,整格有53格,面积是53平方米

    池塘的面积大约是:18+53=71(平方米)

    3、拓展活动:书上的第四幅图

    学生汇报:半格36格,面积是18平方米,整格有22格,面积是22平方米

    树叶面积大约为:18+22=40(平方米)

    活动四:估一估算一算

    活动内容及要求:

    1、采集几片树叶,先估计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再把树叶描在第126页的方格纸上,用是方格的方法计算出它们的面积。

    2、学生分小组活动,老师巡视指导:可以把树叶看成近似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来估计它们的面积;也可以把树叶描在方格纸上数出它们的面积。

    3、探索实践,强化认识:书上第五幅图

    三、活动总结:

    1、转化是实现新旧知识相联系的手段,是探索新知识的途径。通过转化,可以使稍复杂的图形变形成较简单的图形;求面积方法未知的图形变成求面积方法已知的图形。

    2、数方格使一种估计和计算图形面积的策略,特别对复杂的、不规则的曲线图形更显得有价值。

    活动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0、11页的内容,《面积是多少》

    活动目标:

    1、复习学过的面积的意义、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等。

    2、让学生体会转化、估计等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教学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作比较充分的知识准备和思想准备。

    3、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分析比较、总结概括以及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将知识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发展创新思维和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情感。

    重点难点:体会转化、估计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将知识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初步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三角尺、方格纸

    Jk251.com相关文章推荐

    语文实践活动 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1、认识常用汉字46个,其中33个会正确书写,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认读21个(其中有多音字1个,是“和”)。

    2、继续学习朗读课文,能够背诵第一课。

    3、积累词语,会用“必须”、“继续”造句。

    4、学写便条。

    5、通过本单元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和老师、和同学在一起的幸福欢乐,懂得遇到困难不应该灰心的道理,体会参加家务劳动后的喜悦。

    教学重点:

    1、通过本单元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和老师、和同学在一起的幸福欢乐,懂得遇到困难不应该灰心的道理,体会参加家务劳动后的喜悦。

    2、学习写便条。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像。

    课时:11课时。

    入学教育

    目的:

    1、通过学生的自我介绍初步认识了解学生,通过学生的说话,初步了解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初步了解学生的习惯。

    3、使学生尽早的回到课堂。

    过程:

    一、欢迎词:

    欢迎大家又回到我们的教室,一个寒假过去了,大家已经有一个假期没见到老师了,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二、学生说一说

    三、重申课堂常规及要求:

    (一)坐姿:

    (二)站姿

    (三)读书的姿势

    (四)写字

    (五)本子的使用

    (六)回家的要求

    四、了解本册教材的内容

    五、教师和学生互动,问问你想知道的内容

    六、学生自己看书

    掷掷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篇


    掷一掷实践活动设计

    共5课时总第58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使学生学会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比较。

    活动过程:

    一、利用的数学知识

    1、组合(两个骰子上的数字之和)

    2、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列举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每个骰子上可能的结果是1至6六个数,组成的和可能是2至12的所有数,不可能是1或13等数。)

    3、可能性大小(组成的和是2至12中任一个数,但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

    二、活动步骤

    (一)示范游戏

    1、体验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列举所有可能的结果。

    (运用组合的知识,判断哪些和不可能出现,哪些和可能出现。)

    2、教师提出游戏规则,学生猜想结果。11个可能结果中教师选5个,学生选6个,学生错误地认为赢的可能性比教师大。

    3、开始游戏。学生总是输,产生认知冲突,从而引起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二)小组内游戏,探索结论。

    通过小组内游戏的方式,进行实验,利用统计的方式呈现实验的结果,初步探索教师总能赢的原因。要引导学生在实验的结果中寻找统计学上的规律。

    (三)理论验证

    通过组合的理论来验证实验的结果。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组合,让学生探讨每个“和”所包含的组合情况的多少与这个“和”出现的次数之间的关系。

    三、师生共同小结本次活动

    1、通过本次活动,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生总结:本次活动通过猜想、实验、验证等过程,让同学们在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既发展了同学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了解我们自己实践活动 小学教案范例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4-85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对本班同学的身高、体重、年龄等情况进行统计,提高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3、让学生进一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以及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和态度。

    教学重点:分组收集数据并且合理分段,制作统计表或统计图。

    教学难点:数据的合理分段整理

    教学准备:信息卡,练习纸、实物投影等。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互相了解师:仇老师给你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下面一起了解一下仇老师。姓名仇学春单位南化三小身高185厘米体重96千克年龄30周岁生日2月份兴趣爱好打篮球

    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谈话:了解了老师,下面也该了解你们自己了。(1)师:你们想了解自己班里同学的哪些情况?生:想了解身高、体重、年龄……[教师随机板书](2)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了解我们自己”。[板书课题]师:课前同学们填写了自己的信息卡,谁来说一说自己的信息。四班个人信息卡姓名:()身高:()厘米体重:()千克年龄:()岁生日:()月份参加()兴趣小组三、确定主题、收集数据1、渗透方法:师:要了解这些内容,应该怎样收集这几方面的数据?学生交流,教师出示以下方法:a、自己对班上同学逐个询问,了解需要的数据并作记录。b、几个同学合作,每人调查一大组或一个小组的同学,然后汇总,获得全班同学的数据。c、每位同学把自己的相关统计数据贴在桌角,供其余同学自由查阅记录整理。d、由老师逐项统计,同学们直接获取现成的数据。师:选择什么方法收集数据比较合适。今天我们运用b和c两种方法收集数据。请同学们把自己的信息卡贴在桌子的右上角或左上角。2、选择主题:出示5个主题牌:师: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一说,你们小组最想了解什么?请组长上来选择。师:请选择统计兴趣组的同学站起来。3、小组分工:师:确定了统计主题,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小组怎样分工收集数据又快又准确。[板书:收集数据。组长分配,2人一组,每组的第一排收集第一组数据,第二排收集第二组数据……现场采访:你们两人统计那一组的什么信息?提问:在收集数据时要注意什么?[不重复不遗漏,注意安全,前面人多就从后面开始,不要拥挤。]4、收集数据师:每组开始收集数据,比比哪一组又快又准确。提问:收集好数据后我们接下来怎么做呢?

    三、合理分段、整理数据

    1、分段:

    师:收集好数据后我们接下来对数据分段整理。[板书:分段整理]

    出示:

    项目身高体重年龄生日兴趣组分段

    师:每个小组说一说应该怎样分段?

    生1:找出全班身高的范围,分成几段。

    师:体重的分段方法与身高相同。

    生2:生日按出生的季度分段。

    生3:年龄按岁数分段。

    生4:兴趣组按组来段。

    2、整理:

    师:分好段可以整理各段的数据。

    提问:用什么办法整理出各段人数的?[用画“正”方法统计]

    要求:请收集数据的同学读出数据,由组长画“正”统计,统计在统计图表的对应各段的下面。其他同学帮助检查核对,比一比哪组最快?

    3、制作统计表:

    请各小组完成统计图表,先在组内交流。

    四、汇报交流、分析数据师:刚才我们分组进行了统计,下面让我们一起分享统计的果实。1、提问:看到我们班身高统计表,你能了解到什么?(1)儿童9岁至11岁标准身高对照表9岁10岁11岁男[厘米]137141147女[厘米]136142149

    (2)请出比较符合该平均身高的同学,体会他的身高水平处于平均状态。

    (3)儿童乘车购票须知:1.1米以下的儿童不用买票,1.1米到1.4米需买半票,而身高在1.4米以上的儿童应买全票。2、(1)看到我们班的体重统计表,你知道些什么?2体重大概测量方法:男:身高—105厘米=体重[千克]女:身高—100厘米=体重[千克]

    师:每个同学算一算自己的体重。

    (3)提问:你的体重与平均体重比较怎样?你要注意什么问题?

    3、师:如果我们班要举行一个班级生日会,你认为放在哪个季度最合适?4、师:我们班同学年龄一般是9周岁和10周岁两种。师:我们的年龄与坐飞机买票还有点关系呢?2周岁以下2周岁-12周岁12周岁以上飞机票价票价的半票全票比较:这两种都是条形统计图,一个是横条,一个是竖条。5、师:哪种兴趣组最受欢迎?五、总结反思1、提问:通过刚才的统计活动,大家已经了解我们自己,说说你了解了些什么?2、师:如果我们班要要对数学家庭作业进行改革,想听听大家的意见:作业形式不布置作业维持现状分层次选做作业人数

    师:采用d种收集数据的方法。每人只能举一次。

    3统计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巨大的作用老师向你推荐两个网站:国家统计局的网站:江苏统计局的网站:

    板书设计:

    了解我们自己

    收集数据身高体重年龄生日兴趣组

    分段整理

    制作统计图表

    分析思考

    小数加减法综合应用 优秀教案推荐


    课时:1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超市购物小票

    教学目标:1、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本教学过程:

    一、一、创设情境

    1、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和小数打交道,最常接触的就是在超市中了,在超市买完东西,我们就会拿到一张电脑小票,见过吗?有没有在超市买东西出过错误的?

    二、自主探究,构建数学模型

    1、出示电脑小票,观察。

    2、谁能解释一下这张电脑小票?

    3、我们来核对一下吧。怎样核对?

    列算式:20-(12.30+4.85)

    算在书上。

    4、还可以怎样核算?20—12.30—4.85,12.30+4.85+2.85

    5、20-(12.30+4.85)=12.30+4.85+2.85

    6、试一试。4.2+12.3+5.8+2.7,15—1.2—3.8仔细看一看,再算。

    你有什么好方法吗?发现了什么?

    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a-b-c=a-(b+c)为什么可以这样算?能结合电脑小票的问题说一说吗?

    三、运用数学模型

    1、第17页第2题。

    2、第16页第2题。

    3、第17页第3、4题。

    四、总结。

    教学反思:教材创设了核对电脑小票的情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课改精神。学生讨论如何核对找回来的钱对不对的问题。可以用两种方法计算。找出更简便的方法。这样联系实际,学生能更好的理解简便计算的算理。

    实践活动教学设计优秀模板


    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发展学生的数感。

    2、培养学生独立操作、实验、推理的能力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

    3、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合作中发展学生的数感。

    4、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和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在独立操作、实验和推理活动中得到一堆黄豆大约有多少粒。

    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得到一堆黄豆的数目是多少。

    教学设计:

    一、揭示实践活动内容

    今天我们一起玩数黄豆的游戏。老师为每个活动小组准备了1堆的黄豆,请你们运用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数一数这一堆黄豆大约有多少粒。

    二、猜一猜

    想一想这堆黄豆大约有多少粒,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数呢?

    1、学生猜测黄豆的数目。

    2、独立思考后在全班交流自己数黄豆的初步的设想。

    三、实践活动

    1、宣布实践活动要求:

    (1)以4人学习小组为单位数黄豆

    (2)纪录本小组的实践方法,每小组至少有两种方法。

    (3)需要什么工具可以向老师借用,也可以自己想办法解决。

    (4)讨论交流要求声音要轻,本小组组员能听见就行。

    2、学生以4人为单位开始实践活动。

    四、交流与汇报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本组数黄豆的方法。老师根据学生汇报对每一小组进行奖励——一种方法一颗五星,对于能清晰叙述本组活动过程并说明是运用什么数字方法来解决碰到的问题的小组给予特别奖励——多加一颗星。

    2、交流与比较。全班交流完毕后,引导学生对所有方法进行比较交流,说一说自己喜欢其中的哪些方法,为什么。

    学生的方法除了书上的分、抓、量、称集中外,还可能会有1先数出50粒或100粒堆成一小堆,再把整数堆黄豆分成这样的一小堆、一小堆的方法,最后用每小堆的黄豆粒数乘堆数黄豆的粒数;2将全部黄豆平摊在桌上,将其分为若干等份,数出其中一份有多少粒,再与份数相乘;3一粒一粒地数,不管学生的方法是简是繁,得出的结论是否精确,教师都应肯定学生的探究精神,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比较,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方法。

    五、活动总结

    引导学生结合今天的实践活动过程进行总结与回顾:

    1、通过今天的活动自己有哪些收获?

    2、通过今天的活动想到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教学反思:

    【综合实践 教案精选】相关推荐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归纳积变化规律的过程。2知道扩大几倍、缩小几倍的意义。理解积变化的规律,会运用积变化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3在探索,归纳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

    数学下册单元整理复习教案 教案精选篇

    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请每一位学生用适当的方式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作一个概括性的描述。用文字、表格、框图等方式表示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提示整理知识的一般方法:1.先想一想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