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五年级数学教案十二篇
  • 五年级数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4-07-04

    五年级数学教案十二篇。

    “五年级数学教案”的内容均为教师范文大全小编收集和整理的,请将本网页添加到您的常用链接列表或收藏夹中。对于新入职的老师而言,教案课件还是很重要的,因此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教案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页的例8,练习三的第9~12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用查表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计算的灵活性;通过让学生知道查表算的实际意义、用途,从而使学生知道数学的用处,更好地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用查表法进行小数乘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特殊数的查表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P12第(11)题

    教师计时,看3分内有多少学生做完

    集体订正,典型错误重点分析

    2、1.351002.8107.361000

    ①让学生迅速说出答案

    ②讲一下,你为什么算得这样快,从而复习一下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引入:我们在买东西时,有时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售货员把某些商品的售价根据数量的不同排出售价表,这样有什么好处呢?(讨论后回答)

    指出:对呀,在实际中,遇到物品的单价固定,数量经常变化,而要迅速求出总价时,可以用查表的方法。

    板书:查表计算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8

    (1)出示面粉售价表

    (2)师:这个面粉售价表上标明的是每千克2.14元的面粉,从1千克到9千克的售价

    (3)引导学生看售价表,指名说出1千克到9千克的售价各是多少元?

    (4)如果要你根据现有的表算出买10千克面粉的总价,该怎样算呢?

    买20千克、100千克、80千克面粉的总价各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利用了什么规律?

    观察这里面粉的数量有什么特点?怎样用查表方法计算这些整十、整百千克面粉的价钱的?

    (5)设疑:如果千克数是任意数(如25千克面粉)的总价该怎样算呢?

    (6)解疑,汇报交流

    根据回答板书:10

    1.84──18.4──20千克面粉的总价

    2千克总价+4.6──2千克面粉的总价

    ─────

    23.0──25千克面粉的总价

    答:25千克面粉的总价是23元。

    (7)引导学生概括求任意数的总价的方法

    (8)说明:为了算得快,计算小数加法时,可以用珠算。

    2、练习

    P10做一做

    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集体订正,指名说说怎样想的(优、中、差各喊一名)

    三、巩固练习

    P12第9题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辅导

    集体订正,指名说说怎样想的

    对于求3.6米花布的总价怎样算重点讨论

    四、全课小结

    五、布置作业

    P12第10题

    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1、根据排列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根据排列规律,计算排列中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教材简析:

    本单元把常见的、有固定周期规律的现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具体现象里的周期规律、对现象的后续发展情况作出判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教学活动,激发探索兴趣、培养探索精神。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教学素材现实,贴近学生生活。许多教学材料是生活中见过的,都是学生能接受的、感兴趣的。学习材料的吸引力是激发探索热情的重要因素。

    2.关注探索过程,鼓励方法多样。无论是表达周期规律还是解决实际问题,都尊重学生的方法和个性特点。突出过程中的数学思考,重视体会符号感和建立模型。

    3.掌握难度。现象中的周期规律都是比较简单的、容易发现的。

    一、初步认识周期现象,发现其中的规律,体会规律是确定不变的。

    周期现象是有规律的现象,规律表现为一种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结构,这种确定的结构是现象的周期。周期现象的教育价值在于培养学生发现规律、遵循规律、利用规律的精神,通过眼前预料以后、通过部分把握整体、通过有限想像无限。

    发现周期,并体会它的确定性是认识周期现象的关键,是第一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

    二、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周期特征。

    在初步认识周期现象,能够发现排列规律的基础上,例2解决具有周期规律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周期特征。这里的进一步有两层意思:一是主动发现--自己在情境中找到摆放(排列)的规律。二是自觉应用--有选择地使用一个周期里的信息,如一共有多少个物体、有几种不同的物体、它们的排列次序、每种物体的个数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能正确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

    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确定用除法解决这一问题的优越性。

    教学策略:

    在第二学段的前两册教材中,学生分别集中探索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关系的规律,以及对几个物体进行搭配或排列的规律,已经初步形成独立探索简单数学规律的能力。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也曾多次经历寻找数或图形简单排列规律的过程。本单元教材集中安排学生探索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并根据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本单元的教材编排有以下几个特点:

    1.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年龄特点,教材注意选择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简单周期现象作为学生探索规律的素材。教材精选了生活中按规律摆放的盆花、彩灯、彩旗等场景,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不同物体排列规律的观察上;创设了小兔跳高的有趣情境,引导学生根据排列的规律进行计算;呈现了我国民间12生肖的排列顺序,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年龄和属相探索蕴含其中的规律等等。来自生活实际的内容,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

    2.引导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学生探索规律能力的提高不是简单体现在又知道了什么规律,而是体现在面对新的现象或者问题时,能主动应用相关的策略,有效地发现给定现象中隐藏的规律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材注意引导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为学生自主探索规律以及应用规律解决问题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同时给予必要的提示和指导,鼓励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分享思维成果,不断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相遇问题应用题的结构。

    2.通过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较熟练掌握相遇问题的思考方法。学会根据两地之间的路程和两个物体运行的速度,求相遇时间。

    3.学会解答已知两地之间的路程和两个物体运行的速度,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提高学生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通过应用题的教学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品质。

    教学重点:认识相遇问题应用题的结构,能根据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已知两地之间的路程和两个物体运行的速度,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相遇关系式解答相遇求时间的各类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投影出示:小东和小英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走来。小东每分走50米,小英每分走40米,经3分钟两人相遇。两地相距多远?

    (1)读题

    (2)用两种方法解答

    2.导入:

    (1)引导学生把这题所求问题变为条件,改编成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

    (2)出示改编后的例6,两地相距270米。小东和小英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走来。小东每分钟走50米,小英每分钟走40米。经过几分钟两人相遇?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板书:应用题)

    二、尝试

    1.教学例6,读题理解题后解答。

    (1)这题告诉我们哪些条件?(相距路程,两人速度)

    (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相遇时间)

    2.演示自制投影片。

    第一次演示:你发现了什么?启发学生思考:

    (1)小东走了多少米?(50米),小英走了多少米?(40米)

    (2)两人共走了多少米?(50+40=90米)

    (3)用了多少时间?(1分)为什么只用了1分钟?(因为他俩是同时出发)

    (4)这时两人相距多少米?(270-90=180米)

    第二次演示:请认真观察,根据第一次演示的思考方法讨论,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知道:

    (1)现在小东走了100米,小英走了80米。

    (2)他们都用了2分钟,老师追问:为什么两人用的时间相同?

    (3)现在两人共走了180米。(100+80=180米)

    (4)两人还相距90米。(270-180=90米)

    3.归纳提问:通过以上两次演示还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知道:

    (1)小东和小英走的时间是相同的。

    (2)小东和小英走1分钟就是90米,走2分钟就是180米。

    (3)如果小东和小英再走1分钟就走完全程相遇了。

    提问:是不是呢?师指名学生到前面演示。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4)小东和小英走完全程(相遇)用了3分钟。

    提问:(1)这3分钟就是什么?(相遇时间)

    (2)讨论:是怎样得来的?

    引导学生知道:

    (1)小东和小英同时出发1分钟就走90米,270米里有3个90米,所以两人同时走完270米就用了3分钟,也就是这题求的相遇时间。

    (2)归纳数量关系,引导学生知道:270米是路程,90米是速度,3分钟是时间,数量关系式是:路程速度=时间。

    4.列综合算式独立解答

    5.完成做一做:(P.60页)

    (1)根据图示讨论解题思路。

    (2)独立解答。

    三、应用

    A组:

    1.完成练习十四5题。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十四6题。(1)读题再画出线段图;(2)指名说解题思路(3)列式解答。

    B组:

    1.甲乙两个车站相距270米,两辆汽车从两站同时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0千米,开出几小时两车相遇?

    改变条件出示:

    提问:(1)根据今天学的数量关系解这题的关键是什么?

    (2)说解题思路。

    ①如果乙车每小时比甲车慢10米,几小时后两车相遇?

    ②如果乙车每小时行40千米,比甲车每小时少行10千米,车相遇?

    思考后先独立完成,然后汇报解题思路。几小时后两

    ③如果甲车3小时行150千米,乙走2小时行80千米,几小时后两车相遇?

    分组讨论,汇报解答思路,并列出综合算式。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解答以上这三个小题,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我知道了解相遇求时间这类题,都要先找出甲乙的速度各是多少和相遇时间,如不直接告诉我们,根据题意求出来,再按数量关系式解答。

    2.根据条件列算式并说明理由

    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540千米。两辆汽车相对而行,甲车每小时行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70千米,经过4小时两车相遇。

    (1)(65+70)4=540(2)540(65+70)=4

    (3)54065-70=65(4)54070-65=70.

    (5)540-654=704(6)540-704=654

    四、体验

    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

    练习十四7、8题。

    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数学实践活动,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增强了学生数感。

    2、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通过自我评价,一起学生对本单元学习的反思,激励学生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观察今年的年历,问:五月份的法定休息日占这个月天数的几分之几?

    2、释疑:法定休息日,指按国家的有关规定,五一国际劳动节法定休息3天,而且如果这3天与双修日重叠,应该把双修日顺延。

    3、学生回答前两个问题

    4、你还能提出用分数表示的问题吗?

    学生交流

    活动二:

    抛小正方体,再用分数表示活动的结果。然后小组内交流

    活动三:

    交流学生收集到的分数,交流这些分数所表达的意义。

    活动四:

    进行自我评价

    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5

    一教学内容

    数学广角

    教材第134页的例1及136页的1-3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四教具准备

    投影,天平。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天平教具,提问:这是什么?(天平)你知道天平的作用吗?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学生介绍自己对天平的了解,阐述天平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天平大家都见过吗?有两个托盘,如果两个托盘里的物品质量相等,天平就保持平衡,如果不相等,重的一端就会......轻的一端就会......,老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天平的工作原理。

    2.创设情景,自主探索。

    (1)出示钙片,提出问题:这里有3瓶钙片,其是有一瓶少了3片,你能用什么办法把它找出来吗?

    (2)独立思考。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积极发言。

    全班汇报。老师指导学生认真倾听并且积极评价各种方案:打开瓶子数一数、用手掂掂、用秤称(你选择用什么秤来称)、用天平称(老师不急于让学生说出最佳方案,给全班留出思考空间。)

    3.自主探索用天平找次品的基本方法。

    (1)引导学生探索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大家猜猜,怎么样利用天平找出这瓶少了的钙片。我们可以拿出3个学具代替钙片,想象一下,怎样找出少了的这瓶?

    (2)独立思考,有一定思维结果的时候组织小组交流。老师指导交流方法:一个一个讲,声音不要太大,能让对方听到就可以了,也可以边讲边演示,让对方可以更清楚......

    (3)全班汇报。一个一个地称出重量(利用硅码);利用推理(老师手托实物模拟天平帮助演示,强调全面考虑可能出现的结果:你说的是如果,那还可能出现什么情况?说明什么?......

    老师小结:利用天平找到这瓶钙片有多种方法,可以在天平上用祛码称出每瓶的质量再进行比较。还可以在天平两端各放一瓶,根据天平是否平衡来判断哪一瓶是少的;如果天平平衡,说明剩下的一瓶是少的;如果天平不平衡,说明上扬的一端是少的。

    4.揭示课题。

    综合比较几种方法(打开瓶子数一数、用手掂掂、用盘秤称、用天平称......),哪一种更加快速、准确?(天平)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质量不同的,轻一点或是重一点,利用天平能够快速准确地把它找出来,我们把这类问题叫做找次品。(板书课题:找次品)接下来我们再请天平来帮帮忙。

    (二)教学实施

    1.出示例1:这里有5瓶钙片,其中1瓶少了3片,设法把它找出来。

    2.让学生思考后,说出自己的想法。

    (1)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学具自主探索:现在有5瓶钙片,其中有1瓶比较少,怎样利用天平把这瓶钙片找出来呢?我们可以拿出5个学具代替钙片,想象一下,怎样找出少了的这瓶?

    (2)独立思考,有一定思维结果的时候组织小组交流。老师指导学生在交流中比较方法。

    (3)全班汇报。较复杂的方法老师帮助板书示意图。老师在引导语中强调全面考虑可能出现的结果:怎么找?可能出观什么情况?说明什么?

    (4)对几种方法的梳理、比较:分成几份?每份数量是多少?至少需要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来?

    (5)老师小结:在天平的帮助下找到这瓶钙片有多种方法,可以......还可以......。除了利用学具,还可以画出示意图来帮助我们思考。

    5.完成教材第136、137页练习二十六的第1-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l)第1题,因总数为9筐,故可平均分成3份,只称2次就能保证把吃过的那筐松果找出来。如果天平两端各放4筐,如果这时天平恰好平衡,则剩下的那筐就是小松鼠吃过的,这样只称一次就找出了小松鼠吃过的那筐松果;但这种方法是不能保证一次就能称出来的,也不能保证2次就能称出来,只能保证称3次就一定能称出来,故该方法不是最优的。

    (2)第2题,把15盒平均分成3份,至多3次就可能保证找出较轻的那盒饼干。

    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大小。

    2.能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

    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具、学具

    成长的脚印的教学挂图,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进行探索

    1、同学们想一想,自己小时的脚印与现在的脚印有什么变化?

    2、出示挂图

    (1)板书:小华出生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每小格是1cm2)

    让学生数格子,先估计,再数格子,说一说怎样数格子。

    (2)小华2岁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

    约是46cm2

    学生回忆自己小时候的脚印,随着年龄的增长,脚印越来越大,学生仔细观察图想,怎样才能得到小华出生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

    数格子,估计面积的大校

    通过情境,联系自己引出新知,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让学生掌握估计,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方面。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2、估计小华11岁的脚印面积的大小,并能用自己的脚印进行验证。

    3、讨论估计小华两个年龄段脚印面积的大小。

    脚印面积的大小与年龄的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布置练习

    小组合作用自己的脚印验证一下这节课的结论。

    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数格子算出小华脚印面积的大校

    学生将课前准

    备好的自己脚印图拿出来数一数格子,约是多少面积。

    学生想办法寻找验证的方法:还可以是把脚印看作长方形来计算,(近似的基本图形)

    学生小组合作进行练习和测量,说说脚印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什么规律。

    通过两个年龄段脚印大小的估计,使学生明确脚印面积的大小与年龄的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让学生借助方格子这一载体来进行估计与计算。

    随着年龄的增长脚的生长速度回放慢。

    板书设计: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1)小华出生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每个方格是1cm2)

    (2)小华2岁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

    (3)现在11岁,用自己的脚印估计约是多少?

    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7

    一教学内容

    约分(一)

    教材第84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归纳、概括出最简分数的概念及约分的方法。

    四教具准备

    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提问:你能很快找出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吗?

    9和1815和217和94和2420和2811和13

    (2)提问:你是怎样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有几种情况?

    小结: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时,有两种特殊情况:一种是两个数成倍数关系,较小数就是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另一种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二)教学实施

    1.出示例3。

    提问:两个同学,一个认为他游了全程的,另一个认为他游了全程的。这两种说法是一回事吗?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后集体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思考:

    (l)==(2)==

    2.提问:的分子和分母有什么关系?

    学生观察后回答: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3.提问:你还能举出最简分数的例子吗?(学生举例,全班判断。)

    4.完成教材第84页做一做的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2题可以把不是最简分数的化成最简分数,然后比较找出相等的分数。

    (三)思维训练:

    1.把下面的分数约分后,再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2.下面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是由1一9九个数字组成的。你能把它化成最简分数吗?

    3.一个分数约分,用2约了一次,用3约了两次,得。原来这个分数是多少?

    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8

    J教学目标:

    1、根据商不变性质,沟通 整小数的除法。

    2、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让学生感受到计算的工具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J教学重点:根据商不变性质,沟通 整小数的除法

    J教学难点: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J课时安排:一课时

    J教具使用:小黑板

    u教学流程:

    u引入:

    u出示目标:见教学目标

    u自学提示:独立完成练习,或与他人合作完成。

    u学生自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u学生汇报,检查自学效果。

    一、基本练习

    观察P25 ,第8题

    师: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第一栏里的数,填出其它各栏里的数吗?并说说依据。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校正。

    小结:根据商不变性质,我们就可以把小数除法转化整数除法计算,一般只需把除数转化为整数。师出示题。

    根据324÷24=13.5 填出下面各题的商。

    3.24÷24= 3.24÷0.24= 3.24÷2.4= 0.324÷2.4=

    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师:同学们能计算小数除法了,我们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出示第6题能解决吗?

    学生独立完成P25,第6题

    二、重点练习,P25,第7题

    你能提什么问题?会解决吗?

    1、学生提问,教师板书。(可能有:①共有多少人?(含教师),共有多少学生?②每人车费(单程)是多少钱?③每人至少应带多少钱?…)

    2、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相信同学们能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数学问题,并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三、独立练习 P25 9 学生独立解答

    四、挑战题 P26 思考题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最后小组汇报。

    u合作讨论:

    u当堂作业:

    u全课总结:谈感受。

    u 板书设计: u课后反思:

    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9

    五年级青岛版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小数的读法和写法,能够进行小数的加减运算。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捕捉规律的能力,学会运用小数进行问题解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1. 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2. 能够进行小数的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

    小数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小数卡片、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组小数卡片,让学生观察其中的小数,然后请学生发表自己的观察结果。引导学生结合小数卡片中的例子,总结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Step 2:讲授小数读法和写法

    1. 教师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一张大图片,其中有一些物体被分成了十份,问学生,“如果我将其中一份拿走,你们怎么说?”引导学生说出一半、50%等答案。

    2. 教师出示小数0.5,问学生,“你们如何读这个小数?”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出示小数0.1,问学生读法,再出示小数0.01,问学生读法,依次类推。

    3. 教师出示小数0.5,问学生,“你们如何写这个小数?”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出示小数0.1,问学生写法,再出示小数0.01,问学生写法,依次类推。

    4. 教师再出示一组小数,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总结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Step 3:学习小数的加法

    1. 教师出示一个加法的小数算式:0.3 + 0.2 = ?,并向学生解释小数的加法规则。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然后按位进行计算。

    3. 教师再出示一组小数加法算式,让学生进行计算,然后核对答案。

    Step 4:学习小数的减法

    1. 教师出示一个减法的小数算式:2.5 - 1.8 = ?,并向学生解释小数的减法规则。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然后按位进行计算。

    3. 教师再出示一组小数减法算式,让学生进行计算,然后核对答案。

    Step 5:学生练习

    学生拿出练习册,完成相关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Step 6:总结与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小数的读法和写法,以及小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同时,教师让学生回顾课堂练习,总结自己的学习情况,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困惑。

    【教学延伸】

    1.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对小数的学习兴趣。

    2. 教师可以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运用小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10

    1.填空

    (1)3个1.7列式是(),它表示()。

    (2)15个0.18的和是()。

    (3)已知329=288,那么3.29=(),

    320.9=()。

    (4)的32倍列式是(),结果是()位小数。

    2.列竖式计算

    0.822=3.9542=2.07315=

    3.列式计算

    (1)一个修路队每天修路0.45千米,6天修路多少千米?

    (2)一个正方形边长是0.12米,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米?

    (3)一个长方形宽是2分米,比长短1.8分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4.瓶里装满水,连瓶称1.2千克,把瓶里的水倒去一半,再连瓶称是750克。瓶重多少千克?

    参考答案:

    1.(1)1.73,3个1.7的和

    (2)2.7

    (3)28.8;28.8

    (4)0.732;1

    2.1.64;165.9;31.095

    3.(1)2.7千米

    (2)0.48米

    (3)7.6平方分米

    4.0.3千克

    一个数乘小数

    1.填空

    (1)1.3的十分之八是多少,列式是()。

    (2)3.621.7的积是()位小数。

    (3)()0.42=2.58

    (4)把702101的积缩小()倍等于70.21.01的积。

    2.判断下面乘法对错。

    3.列竖式计算。

    87.52.410.280.731.43.8

    4.应用题

    (1)用尺子量出教室的长和宽(用米作单位),求出教室的面积。

    (2)铺一段铁路,甲队每天铺5.4千米,乙队每天铺6.1千米,两队合干18天完成,这段铁路长多少千米?

    (3)一块菜地长10.8米,宽5.4米,全部种黄瓜,如果每平方米产黄瓜3.5千克,这块地共产黄瓜多少千克?

    参考答案:

    1.(1)

    (2)3

    (3)1.0836

    (4)1000

    2.;;

    3.210;7.196;119.32

    4.(1)略

    (2)207千米

    (3)56.7千克

    小数乘法应用

    1.填>、<或=

    4.62.1()4.63.050.99()3.05

    2.70.14()0.147.031.0001()7.03

    2.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0.040.568.040.0014.0120.3

    0.420.080.2090.154.80.0015

    3.列式计算

    (1)被乘数是0.38,乘数是2.43,积是多少?

    (2)43.5的0.7倍是多少?

    4.应用题

    (1)1米电线重0.12千克,买60.5米电线重多少千克?

    (2)一种奶糖每千克14.8元,买3.3千克需要多少钱?

    (3)一块正方形菜地边长2.4米,它的十分之八种菠菜,种菠菜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5.在下面□中填上适当的数字

    参考答案:

    1.>;<;>;>

    2.0.0224;0.00804;1.2036;0.0336;0.03135;0.0072

    3.0.9234;30.45

    4.

    (1)7.26千克

    (2)48.84元

    (3)1.92平方米

    5.

    积的近似值

    1.按要求取近似数。

    3.46(保留一位小数)1.958(精确到百分位)

    2.968(保留整数)2.4372(精确到0.001)

    2.判断对错

    (1)3.043保留一位小数是3.0()

    (2)近似值2.7和2.70的精确度不同。()

    (3)精确到十分位,要看小数点右边第一位。()

    3.计算下面各题,并把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4.50.866.41.243

    4.应用题

    (1)新风服装厂用一批布裁制套装。一共裁成120套,平均每套用布2.74米,这批布至少有多少米?(得数保留整米数)

    (2)一块正长形菜地,边长42米,如果每平方米产青菜6.8千克,这块地产青菜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数)

    (3)学校组织同学为地球村捐废旧报纸,四年级三个班共捐废旧报纸78.6千克,每千克废旧报纸回收价是0.24元,学校五年级为地球村捐款多少元?

    5.提高题:

    (1)哪些小数的百分位四舍后是3.6?

    (2)哪些小数的百分位五入后是5.0?

    参考答案

    1、3.5;1.96;3;2.437

    2、;;

    3、21.1;8.0

    4、329米;11995千克;18.86元

    连乘、乘加、乘减

    (红色为答案)

    1.填空。

    2.计算下面各题

    4.21.5-2.74=3.569.40.050.6=0.282

    34.20.50.19=3.24917.2+2.80.47=18.516

    3.列式计算

    (1)4.78与2..5相乘,所得的积再减去3.25,差是多少?807

    (2)12.45乘以1.83,所得的积再乘以0.54,积是多少?12.30309

    4.应用题

    (1)一种钢丝每根长8.36米,每米重4.26千克。100根这样的钢丝重多少千克?(3561.36)

    (2)李伯伯种了两块地土豆。第一块收了249.85千克,第二块地比第一块的1.4倍还多24.36千克,第二块地收大豆多少千克?(374.15)

    5.赵庄供销社于20xx年2月7日售给农业大户李叔叔以下货物:化肥580千克,每千克0.68元;锄头8把,每把20.34元;草帽13个,每个1.88元;钢锨6把,每12.40元。请你代供销社给李叔叔开发票。

    典型例题

    小数乘以整数

    1.被乘数是,乘数是40,积比被乘数多多少?

    分析:先求出这个乘法算式的积,用7.8540=314,再求出积比被乘数多多少?即314-7.85=306.15。

    2.某农民在塑料大棚种黄瓜,室内耕地面积是573平方米,平均每平方米产8.5千克黄瓜。每千克按1.80元计算,一共可收入多少元?(得数保留整数)

    分析:要求一共收入多少元,要先求出一共产多少千克黄瓜,根据单产量数量=总产量用(千克),然后根据单价数量=总价,求出一共收入多少元?列式是:(元)

    答:一共收入8767元。

    3.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4.87,已知甲是11.2,乙是18.6,求丙数。

    分析:已知三个数的平均数可以求出三个数的总数。用。从总数中减去甲、乙两数,就是丙数。用。

    一个数乘小数

    1.奶油蛋糕每个3.5元,每个巧克力蛋糕的价钱是奶油蛋糕的3.8倍还多2.5元,每个巧克力蛋糕多少元?

    思路分析:以一块奶油蛋糕的价钱为1倍数,画线段图如下:

    先求出奶油蛋糕价钱的3.8倍,再求出每个巧克力蛋糕的价钱

    3.53.8=13.3(元)

    13.3+2.5=15.8(元)

    答:每个巧克力蛋糕15.8元。

    2.在下面题目中的□填上适当的数字,并确定原来被乘数中小数点的位置。

    思路分析:根据乘积可知第一层不完全积是230,第二层不完全积的百位是1,根据两个不完全积的情况可知乘数的十位是1,个位是0,十分位是2,由于第一层不完全积230,乘数的末位是2,可逆推出被乘数是115,进而可以推出所有方块中数字。由于积是两位小数,乘数是一位小数,可以得出被乘数也是一位小数,所以小数点应点在5的前面,答案如下:

    小数乘法应用

    1.春节联欢会上,五(一)班买了1.5千克糖和4.2千克桔子,每千克桔子1.8元,每千克糖果6.6元,一共要付多少元?

    分析:要想求一共要付多少元,就要分别求出糖和桔子各花多少元,根据单价数量=总价可以分别求出

    1.84.2=7.56(元)

    6.61.5=9.9(元)

    7.56+9.9=17.46(元)

    答:一共要付17.46元。

    2.一个长方形宽是4.8分米,长是宽的1.5倍,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分析:要想求出长方形面积,先要求出长方形的长,根据一倍数倍数=几倍数,用4.81.5=7.2(米),再利用长方形面积公式求出面积,用7.24.8=34.56(平方分米)

    积的近似值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36千米,行了2.8小时后,未行的是已行路程的1.7倍,从甲地到乙地有多少千米?(得数保留整数)

    分析:通过已行的速度和时间,可以求出已行的路程。又通过未行的是已行的1.7倍,可以求出未行的路程,最后通过已行和未行的路程可以求出从甲地到乙地的全程。

    ①已行多少千米?

    ②未行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③从甲地到乙地有多少千米?

    答: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272千米。

    连乘、乘加、乘减

    1.7.54减去2.67的差,同3.6相乘,结果是多少?(列综合算式)

    分析:通过题意可知:要先求差,再求积。是差与3.6相乘,既然是相乘,可以把差做被乘数,也可以把3.6做被乘数,所以列式有两种:

    2.用简便方法计算

    分析:看似很像乘法分配律的形式,我们学过的乘法分配律全名叫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本题应用的是乘法对减法的分配律:。所以,

    这是一个连乘题,肯定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由于是连乘,一定应用乘法的交换律或结合律,看到0.25应马上想到4,看到12..5应想到8,所以本题可以这样解:

    此题应用乘法结合律。

    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大小。

    2、能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大小。能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学过程]

    一、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1、创设情境

    2、估计小华不同年龄的两个脚印的面积

    小组讨论,交流估计的方法。

    3、讨论:把图形看作近似的基本图形,并围一围,再量出需要的数据进行计算。

    二、练一练

    第1题:通过练习进一步学习和巩固,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方法。

    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地估计,然后开展交流,最后请同学归纳估计的基本方法。

    三、实践活动

    小组内开展活动,自己选择材料、确定任务、分工合作。

    尝试与猜想

    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12

    教学要求

    进一步深化对有关概念、法则、规律性知识的理解,提高计算能力和独立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具

    口算卡。

    教学步骤

    一、基础训练

    口算练习。教材第143-147页口算练习第(一)、(二)、(三)、(四)。

    二、复习指导

    1.揭示课题:综合练习(板书)

    2.指导练习。

    教材第142页练习三十四。

    第26题(用不同的思路解应用题)。

    第26题有两种解法:一是先求出原来做1800套制服的布有多少米,再求现在可以做多少套。二是现在做1800套可节省多少布,省下的布现在还能做多少套,再加上1800套就是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板书)解法一:3.81800(3.8-0.2)=1900(套)

    解法二:0.21800(3.8一0.2)十1800=1900(套)

    第27题。

    第27题思路如下:实际提前5天完成,原计划这5天要修的可以看成平均分到以前(20-5)天中去修,所以45(20一5)就是原计划5天要修的米数,45(20-5)5=135米就是原计划每天要修的米数。也可用方程解:设原计划每天修X米,则20X一(20一5)(X十45)

    20X=15X十675(工作总量相等)

    5X=675

    X=135

    答:原计划每天修135米。

    三、练习

    教材第141、142页练习三十四第24~26题。

    作业辅导

    教材第141、142页练习三十四第20~23题,第27~29题。

    疑难辅导

    教材第142页练习三十四。

    第28题先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再求它的宽

    3平方分米300=900平方分米

    注意统一单位:900平方分米=9平方米

    94.5=2(米)

    最后一段可设长方形的宽为X米,按顺向思考列方程:4.5X=9再求解。

    思考题:

    第(l)题,与第63页思考题的思路一致,所不同的是要先求出队伍的长:(3462-1)0.5=86(米),再求从排头的人上桥到排尾两人离桥共需的时间是:(889+86)65=15分。

    第(2)题让学生实际操作,摆一摆,答案是,这样组成的能被2整除的有6个:12、32、42、14、24、34。

    【五年级数学教案十二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