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2024动量守恒教案
  • 动量守恒教案

    发表时间:2024-07-02

    2024动量守恒教案。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相信老师对要写的教案课件不会陌生。做好教案课件的前期准备工作,这样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设计。怎么样的教案才算是好教案课件?或许"2024动量守恒教案"是你正在寻找的内容,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动量守恒教案 篇1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一物理《动量守恒定律》,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详细汇报。

    一、说教材

    1、地位与作用

    利用动量的观点解决物理问题是高中物理重要的解题方法之一,它被广泛的应用在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及原子物理各章中,有很强的综合性。而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重要的普遍规律之一,也是动量一章的核心内容。动量守恒定律与机械能、电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对训练学生思维、培养解题能力有很大作用。

    在初中教材中没有涉及动量的概念,所以对高一学生来说动量守恒定律还是一个新知识。针对这种情况,教学中应注重对定律内容及适用条件的理解,帮助他们树立动量解题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总结归纳能力,为综合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节如下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的确立

    教学大纲对动量守恒定律的要求是B级,本节教材内容包括守恒定律的导出和守恒条件的确定及对其适用的普遍性的理解。根据以上内容确定了本节的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适用条件,会在具体问题中判断动量是否守恒,知道它是自然界中普遍适用的规律。

    (2)知道沿同一直线相互作用的两物体的动量守恒定律的推导,进一步理解动量定理。

    (3)初步学会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简单问题。

    守恒定律的得出是建立在实验验证和理论推导基础上的。在本节的教学中安排了气垫导轨实验和用动量定理、牛顿第三定律推导动量守恒定律。基于以上内容确定了本节的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

    (1)使学生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即实验探索法和理论推导论证法。

    (2)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总结物理规律的能力。

    动量守恒定律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用动量建立起物体之间的普遍联系,较好的利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去解决物理问题,能够体现出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因此我确立了本节的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

    (1)帮助学生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3、重点难点的确定:

    动量守恒定律的得出,一方面通过理论来推导,另一方面通过实验来验证,而这恰恰是我们认识物理规律的两种基本方法。因此,守恒定律的得出应是本节课的重点,它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实验推理能力,也能使学生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

    动量守恒定律虽然是自然界中一个重要的普遍规律,但它的应用也要具备一定条件,初学者往往对守恒条件判定不准而乱套公式出现错误,尤其是对内力远远大于外力,判定更感觉困难,因此,守恒条件的判定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

    本节讲的是新课,因此采取的主要方法是讲授法,另外,配合本节课教学内容,还采用了实验探索法、理论推导论证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过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利用气垫导轨实验,它即能直观反应动量守恒定律,同时也能使学生学会用实验探索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通过运动过程的模拟和实际物体碰撞录像的播放,更能增加对动量实恒定律的感性认识,多种方法融为一体,使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能力。

    三、说学法指导

    1、通过气垫导轨实验,教学生用实验探索物理规律的方法。

    实验过程中应根据高一学生的认识和思维发展水平,注意根据研究的问题,确定观察的重点,培养学生进行有序观察。并对观察现象进行合理分析,整理归纳形成理性认识,完成认识上的飞跃。

    2、教学生用已学理论推导新的物理规律的方法

    通过动量定理和牛顿第三定律,来推导动量守恒定律就是教给学生这种方法,这种方法即可以训练学生思维,又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能力,在很多物理规律的研究中都采用了这种方法。

    下面我来具体说一下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1、引入

    通过对动量定理内容的提问,巩固上一节课知识并通过它反映的是一个物体所受的外力冲量和动量变化的规律,提出问题,如果两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它们的动量变化是怎样的呢?冰面上两个静止的小孩互推后,他们的动量都发生变化,他们的动量变化又满足什么样的规律呢?由一个物体动量变化引入到相互作用物体动量变化,创设物理情境,引出本节知识。

    2、新课教学

    在教学安排上,我没有完全按讲义的做法,由简单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初步结论,然后再用理论推导,而是做了以下调整:首先是把粗糙的小车实验改为较精确的气垫导轨上两滑块相互作用实验,其次是采用了先用理论推导后再用实验验证的方式。

    首先提出研究的问题:光滑水平面上两物块发生碰撞,它们总的动量是怎样变化的,由学生自己推导。由牛顿第三定律和动量定理推出它们前后总动量是相等的,然后实际真是这样吗?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气垫导轨的碰撞实验来,这样即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又能通过理论结果,激发他们实验的兴趣。

    实验分三种情况:

    (1)两等质量静止滑块由中央弹片弹开。

    (2)滑块以一定速度撞击另一静止滑块并粘到一起。

    (3)两质量速度均不同的滑块碰后以不同速度运动。

    从多种情况的分析,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从理论推导到实验验证,既渗透了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也有效的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知识内容的最后一部分就是动量守恒定律,守恒定律的内容通过前面的结论由学生自己总结,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在守恒条件的教学上,教师应讲授好内力和外力的概念,在内力远远大于外力的问题上,应渗透理想化的观点以突破难点,在守恒定律普遍性的教学中,让学生们观看录像,其内容包括:台球的碰撞(正碰斜碰)、货车的结合、炸弹爆炸、火箭升空、微观粒子的碰撞,意图在于通过直观生动的画面加深对守恒定律的条件及其普遍性的认识,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巩固练习:

    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守恒定律条件的判定,其中(1)、(2)小题是有关外力是否为零的问题,(3)是内力远远大于外力的问题,(4)题则是论证多个物体组成系统的动量是否守恒问题,逐层加深,强化对守恒条件的认识。

    第二部分通过人跳离船后对船的速度方向及大小的分析,初步练习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题,为下一节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做铺垫。

    4、小结:由同学归纳本节主要内容

    五、板书设计

    为了更好的体现本节教学内容、突出重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板书设计如下:

    第三节动量守恒定律

    一、理论推导: 二、实验验证

    结论:水平气轨上,相互作用的两滑块

    碰撞前后动量不变

    动量定理 三、动量守恒定律

    F1t=m1V1 `-m1V1 1、内容: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

    F2t=m2V2`-m2V2 外力之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不变

    牛顿第三定律

    F1= -F2 2、守恒条件:

    整理得 (1)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

    m1V1`-m1V1=-(m2V2`+m2V2)(2)内力远远大于外力

    m1V1+m2V2= m1V1`+m2V2`

    3、动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性

    动量守恒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掌握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并在具体问题中判断动量是否守恒。

    2.学会沿同一直线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的动量守恒定律的推导。 3.知道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适用的基本规律之一。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是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守恒条件的判定。 2.难点是动量守恒定律的矢量性。

    三、教具

    1.气垫导轨、光门和光电计时器,已称量好质量的两个滑块(附有弹簧圈和尼龙拉扣)。

    2.计算机(程序已输入)。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前面已经学习了动量定理,下面再来研究两个发生相互作用的物体所组成的物体系统,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二者发生相互作用前后各自的动量发生什么变化,整个物体系统的动量又将如何?

    (二)教学过程设计

    1.以两球发生碰撞为例讨论“引入”中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论推导。 画图:

    设想水平桌面上有两个匀速运动的球,它们的质量分别是m1和m2,速度分别是v1和v2,而且v1>v2。则它们的总动量(动量的矢量和)p=p1+p2=m1v1+m2v2。经过一定时间m1追上m2,并与之发生碰撞,设碰后二者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此时它们的动量的矢量和,即总动量p'=p1'+p2'=m1v1'+m2v2'。

    板书:p=p1+p2=m1v1+m2v2 p'=p1'+p2'=m1v1'+m2v2'

    下面从动量定理和牛顿第三定律出发讨论p和p'有什么关系。 设碰撞过程中两球相互作用力分别是F1和F2,力的作用时间是t。根据动量定理,m1球受到的冲量是F1t=m1v1'-m1v1;m2球受到的冲量是

    F2t=m2v2'-m2v2。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F1和F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F1t=(m2v2'-m2v2) 整理后可得

    板书:m1v1'+m2v2'=m1v1+m2v2 或写成

    p1'+p2'=p1+p2

    就是p'=p 这表明两球碰撞前后系统的总动量是相等的。 分析得到上述结论的条件:

    两球碰撞时除了它们相互间的作用力(这是系统的内力)外,还受到各自的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但它们彼此平衡.桌面与两球间的滚动摩擦可以不计,所以说m1和m2系统不受外力,或说它们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2.结论:相互作用的物体所组成的系统,如果不受外力作用,或它们所受外力之和为零。则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动量守恒定律。

    做此结论时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板书。

    ∑F外=0时

    p'=p 3.利用气垫导轨上两滑块相撞过程演示动量守恒的规律。 (1)两滑块弹性对撞(将弹簧圈卡在一个滑块上对撞)

    光电门测定滑块m1和m2第一次(碰撞前)通过A、B光门的时间t1和t2以及第二次(碰撞后)通过光门的时间t1'和t2'。光电计时器记录下这四

    个时间。

    将t

    1、t2和t1'、t2'输入计算机,由编好的程序计算出v

    1、v2和v1'、v2'。将已测出的滑块质量m1和m2输入计算机,进一步计算出碰撞前后的动量p

    1、p2和p1'、p2'以及前后的总动量p和p'。

    由此演示出动量守恒。

    注意:在此演示过程中必须向学生说明动量和动量守恒的矢量性问题。因为v1和v2以及v1'和v2'方向均相反,所以p1+p2实际上是|p1|-|p2|=0,同理p1'+p2'实际上是|p1'|-|p2'|。

    (2)两滑块完全非弹性碰撞(将弹簧圈取下,两滑块相对面各安装尼龙子母扣)

    为简单明了起见,可让滑块m2静止在两光电门之间不动(p2=0),滑块m1通过光门A后与滑块m2相撞,二者粘合在一起后通过光门B。

    光门A测出碰前m1通过A时的时间t,光门B测出碰后m1+m2通过B时的时间t'。将t和t'输出计算机,计算出p1和p1'+p2'以及碰前的总动量p(=p1)和碰后的总动量p'。由此验证在完全非弹性碰撞中动量守恒。

    (3)两滑块反弹(将尼龙拉扣换下,两滑块间挤压一弹簧片) 将两滑块置于两光电门中间,二者间挤压一弯成∩形的弹簧片(铜片)。同时松开两手,钢簧片将两滑块弹开分别通过光电门A和B,测定出时间t1和t2。

    将t1和t2输入计算机,计算出v1和v2以及p1和p2。

    引导学生认识到弹开前系统的总动量p0=0,弹开后系统的总动量pt=|p1|-|p2|=0。总动量守恒,其数值为零。

    4.例题

    甲、乙两物体沿同一直线相向运动,甲的速度是3m/s,乙物体的速度是1m/s。碰撞后甲、乙两物体都沿各自原方向的反方向运动,速度的大小都是2m/s。求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多少?

    引导学生分析:对甲、乙两物体组成的系统来说,由于其不受外力,所以系统的动量守恒,即碰撞前后的总动量大小、方向均一样。

    由于动量是矢量,具有方向性,在讨论动量守恒时必须注意到其方向性。为此首先规定一个正方向,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

    板书解题过程,并边讲边写。 板书:

    讲解:规定甲物体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v1=+3m/s,v2=1m/s。碰后v1'=-2m/s,v2'=2m/s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应有m1v1+m2v2=m1v1'+m2v2'移项整理后可得m1比m2为

    代入数值后可得m1/m2=3/5,即甲、乙两物体的质量比为3∶5。 5.练习题

    质量为30kg的小孩以8m/s的水平速度跳上一辆静止在水平轨道上的平板车,已知平板车的质量是80kg,求小孩跳上车后他们共同的速度。

    分析:对于小孩和平板车系统,由于车轮和轨道间的滚动摩擦很小,可以不予考虑,所以可以认为系统不受外力,即对人、车系统动量守恒。

    板书解题过程:

    跳上车前系统的总动量

    p=mv 跳上车后系统的总动量

    p'=(m+M)V 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v=(m+M)V 解得

    6.小结

    (1)动量守恒的条件:系统不受外力或合外力为零时系统的动量守恒。

    (2)动量守恒定律适用的范围:适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适用的基本规律,对高速或低速运动的物体系统,对宏观或微观系统它都是适用的。

    动量守恒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动量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形式。


    3. 能够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多媒体设备。


    2. 实验仪器:空气轨道、小球、弹簧、砝码等。


    3. 实验器材:实验图表、实验报告。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通过引入一个生动的例子,如台球碰撞,向学生介绍动量守恒定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碰撞前后球的运动状态并思考,为什么碰撞后两球的运动状态会有变化。


    2. 知识讲解(20分钟)


    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基本原理。解释动量的定义以及动量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形式。给出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范围和基本假设,并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概念的重要性。


    3. 实验演示(30分钟)


    利用空气轨道、小球、弹簧、砝码等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设置一个小球静止在轨道上,然后让另一个小球以一定的速度撞击。让学生观察并记录碰撞前后两个小球的运动状态,以及实验过程中保持不变的物理量。通过实验演示,加深学生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4. 实验研究(3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研究,设计并完成一组能够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每组学生需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和观察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让学生从实验中领悟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


    5. 实验报告(20分钟)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编写实验报告,报告中需要包括实验目的、实验装置、实验步骤、数据记录、结果分析、实验等内容。学生可以选择以文字、图表、图片等形式呈现实验结果,提高报告的可读性和直观性。


    6. 课堂讨论(10分钟)


    学生就自己实验研究中的问题和收获进行交流和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进行点评和总结。


    7. 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内容,总结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撰写一篇关于动量守恒定律的文章。文章要求包括概念解释、数学表达形式、应用范围和实例分析等内容。


    四、教学反思


    通过实验演示和实验研究的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学习动量守恒定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通过课堂讨论和作业布置,加深了学生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通过实验报告的要求,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设计和科学写作能力。

    动量守恒教案 篇4

    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

    回顾势能和动能的概念,

    由能源问题引出动能概念,动能大小由什么因素决定?

    在城市道路上行驶的轿车与在高速道路上行驶的轿车,哪个动能大?100米比赛时运动员的动能与飞行的子弹的动能,哪个大?质量为5kg的铅球离手时的速度为了10m/s,铅球离手时的动能是多少?

    活动2【活动】用投影片出示下列思考题

    1.用投影片出示下列思考题:

    一架飞机在牵引力的作用下(不计阻力),在起飞跑道上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问:

    ①飞机的动能如何变化?为什么?

    ②飞机的动能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③牵引力对飞机所做的功与飞机动能的变化之间有什么关系?

    2.学生讨论并回答

    ①在起飞过程中,飞机的动能越来越大,因为飞机的速度在不断增大

    ②由于牵引力对飞机做功,导致飞机的动能不断增大

    ③据功能关系:牵引力做了多少功,飞机的动能就增大多少

    3.渗透研究方法:由于牵引力所做的功和动能变化之间的等量关系,我们可以根据做功的多少,来定量地确定动能

    活动3【讲授】动能定理

    通过例题让学生推导出来力对物体做工与动能变化量的关系,教师加以总结概括,再通过对原题变形,来开阔学生的思维。得出动能定理关系式。

    活动4【练习】典型例题

    例1:一架喷气式飞机,质量m =5×103kg,起飞过程中从静止开始滑跑的路程为s =5.3×102m时,达到起飞的速度 v =60m/s,在此过程中飞机受到的平均阻力是飞机重量的0.02倍(k=0.02),求飞机受到的牵力。

    例2:一球从高出地面H处由静止自由落下,不考虑空气阻力,落到地面后并深入地面h深处停止,若球的质量为m,求:球在落入地面以下的过程中受到的平均阻力。

    7.动能和动能定理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7.动能和动能定理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

    回顾势能和动能的概念,由能源问题引出动能概念,动能大小由什么因素决定?

    在城市道路上行驶的轿车与在高速道路上行驶的轿车,哪个动能大?100米比赛时运动员的动能与飞行的子弹的动能,哪个大?质量为5kg的铅球离手时的速度为了10m/s,铅球离手时的动能是多少?

    活动2【活动】用投影片出示下列思考题

    1.用投影片出示下列思考题:

    一架飞机在牵引力的作用下(不计阻力),在起飞跑道上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问:

    ①飞机的动能如何变化?为什么?

    ②飞机的动能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③牵引力对飞机所做的功与飞机动能的变化之间有什么关系?

    2.学生讨论并回答

    ①在起飞过程中,飞机的动能越来越大,因为飞机的速度在不断增大

    ②由于牵引力对飞机做功,导致飞机的动能不断增大

    ③据功能关系:牵引力做了多少功,飞机的动能就增大多少

    3.渗透研究方法:由于牵引力所做的功和动能变化之间的等量关系,我们可以根据做功的多少,来定量地确定动能

    活动3【讲授】动能定理

    通过例题让学生推导出来力对物体做工与动能变化量的关系,教师加以总结概括,再通过对原题变形,来开阔学生的思维。得出动能定理关系式。

    活动4【练习】典型例题

    例1:一架喷气式飞机,质量m =5×103kg,起飞过程中从静止开始滑跑的路程为s =5.3×102m时,达到起飞的速度 v =60m/s,在此过程中飞机受到的平均阻力是飞机重量的0.02倍(k=0.02),求飞机受到的牵力。

    例2:一球从高出地面H处由静止自由落下,不考虑空气阻力,落到地面后并深入地面h深处停止,若球的质量为m,求:球在落入地面以下的过程中受到的平均阻力。

    动量守恒教案 篇5

    《动量守恒定律》是高中物理新教材第一册第七第三节的内容。它是本章的重点,同时也是力学部分的重要内容。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最普遍最重要的基本规律之一。它虽然可以由牛顿定律推导出来,但其适用范围要比牛顿定律广泛的多,不仅适用于宏观低速的物体,而且适用于微观高速运动的粒子,因此它在整个物理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我认为只有使学生对物理定律的学习感兴趣,听得懂,理解的深,才能具有运用规律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我将教学的重点放到了对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的掌握上,并且明确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根据本节课有实验定性分析和理论定量推导的特点,依据(1)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相统一的原则(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我采用谈话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在教法学法上可采用:观察实验——问题思考——点拨指导、抽象概括——巩固练习。实施这一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积极努力的去探求知识,最大限度的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以达到教学目的。

    在教学手段上采用演示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改善教学效果。

    一般说来,上课开始时,学生的注意力往往还停留在上课前感兴趣的活动对象上,因此我就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入手,一上课就向学生提出问题。(1)一个人在一辆小车里用力推车,车会不会动?(2)在平静的河中心有两个靠的很近的小船,当你从一只船上跳到另一只船上会出现什么现象?因为问题有趣就吸引了学生的无意注意,在学生回答之后,我又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这时学生为了探疑,无意注意随之转为有意注意,这样既吸引学生探求物理规律的兴趣又顺利的引入了课题。

    为了使本节课的教与学顺利的展开,我先让学生复习了牛顿第三定律和动量定理,随后向学生提出:通过动量定理的学习使我们清楚了,一个物体受外力作用时它们动量变化的规律。可是我们知道任何物体都不能孤立存在,那么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它们的动量变化又遵循什么样的规律?带着这个问题我向学生演示了教材上夹有弹簧的两个小车相互作用的实验。通过观察实验,在引导学生定性分析出实验结果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和概括的能力。

    然后通过两个小球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发生碰撞的例子来定量推导出动量守恒定律。由于两小球碰撞发生轻微形变不易看出,因此我采用多媒体利用夸张的手法模拟两个小球碰撞的整个过程,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延长了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

    在分析推导的过程中,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碰撞前后两小球总动量应该怎样表示?学生思考以后很快能列出式子,并且明白,两球碰撞前后各自动量都发生了变化。在弄清上面问题的基础上,我又紧接着提出了:两球的动量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让学生进一步展开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模拟演示两球发生碰撞的过程,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小球的受力情况,再次提出前面的问题,启发学生利用动量定理和牛顿第三定律自然而然的得到定律。但是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运算进行物理推理的同时要防止学生把物理公式中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看成纯数学的关系,要加强对式子物理意义的分析。

    在动量守恒定律表达式得出之后,让学生考虑动量守恒定律是否需要条件,对于这个问题,学生感到比较生疏,不会做出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由教师启发得出守恒条件和定律适用范围。

    最后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两个例题。

    1、把两个磁性很强的磁铁分别放在两辆小车上磁铁的同性磁极相对,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推动一下小车,使他们相互靠近,两辆小车没有碰上就分开了,两辆小车相互作用前后,他们的总动量守恒么?为什么?(通过这个例题使学生明确动量守恒的条件。)

    2、质量为3kg的小球A在光滑水平面上以6m/s的速度向右运动,恰遇上质量为5kg的小球B以4m/s的速度向右运动,碰撞后球恰好静止,求碰撞后A球的速度 。

    动量守恒教案 篇6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

    2、知道定律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

    3、掌握运用动量守恒定律的一般步骤

    (二)过程与方法

    知道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应注意的问题,并知道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有关问题的优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碰撞、爆炸等物体相互作用的问题,培养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动量的概念和动量守恒定律。

    2、运用动量守恒定律的一般步骤。

    教学难点:动量的变化和动量守恒的条件、应用。 引入新课:

    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已经会描述一些简单的典型的运动。知道速度、位移、加速度都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量,而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又认识到动量也可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而且我们通过动能定理也建立起了力与动量的联系,知道动量是力对时间积累的效果。正如力在空间中的积累存在着自然普遍定则一样,力对时间的积累是否也存在着某种守恒的普适关系? 进行新课: 【小组讨论交流】

    一、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实质

    内容:一切物体总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除非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一状态。

    实质: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二、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及实质

    内容: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实质: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加速度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及实质

    内容: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实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总是等大反向。

    四、如果是两个物体,如何区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其它物体对它们的作用力呢?

    系统:可以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看做一个力学系统。 内力:系统内物体间作用力称为内力。

    外力:外界物体对系统内物体的作用力称为外力。 教师总结:

    我们把两个物体看作一个系统,那么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就属于系统的内力,外界其它物体对系统中任何一物体的作用就是系统所受的外力。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可知:不论外力还是内力都会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而内力起的作用就像人民内部矛盾,外力起的作用则为外在矛盾。前者可以相互抵消达到和谐,但是后者必然破坏这种和谐关系。而现实生活中诸如此类的守恒随处可见。

    比如:甲乙各有500元现金,相互交换甲乙两者共有财富值不变。但甲又别处得到500元,这必然使两者共有财富值增加。相反,丙强行从甲手中拿走500元,两者共有财富值较少。

    再有:一个绝热系统中两个物体相互吸热放热,系统温度必然升高;而外界对系统加热,系统温度必然升高。

    与我们所学更近的例子:比如机械能守恒定律。系统中仅有保守力做功,机械能守恒。但是若有外力对系统内任何物体做功,这种守恒必然打破。 【创设情境,理论推理】

    现实生活中,这种守恒随处可见。为此我们创设一个物理情境:

    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质量为m1的物体以速度v1向右运动,质量为m2的物体以速度v2向右运动。且v1>v2,那么经过一定时间后,必然追上m1且发生碰撞。设碰撞后m1的速度为v1’,m2速度为v2’

    碰撞过程中m2对m1的作用力为F1,m1对m2的作用力为F2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推理:】

    两物体各自所受重力和支持力虽为外力,但是合力为零,不改变物体的的运动状态。F1和F2是两物体组成的系统内力。

    推导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碰撞过程中两球的加速度分别为:

    F1F2a1,

    a2

    m1m2根据牛顿第三定律,F1与F2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

    F1F2

    所以:m1am2a2

    碰撞时两小球之间的作用时间很-短,用t表示。这样加速度与速度前后的关系就是

    'v2v2v1'v1a1, a2

    tt把加速度的表达式带入m1am2a2,移项后得到

    ''m1v1m2v2m1v1m2v

    2(1)

    推导2:根据牛顿第三定律,F1与F2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

    F1F2

    碰撞时两小球之间的作用时间很短,用t表示。取向右为正,则系统内内力冲量关系为

    F1tF2t

    根据动量定理可知:

    'F1tm1v1'm1v1,F2tm2v2m2v2

    那么

    ''(m1v1m1v1)m2v2m2v2

    整理得到

    ''m1v1m2v2m1v1m2v2

    (1)

    【教师总结】

    我们通过不同的策略,得出相同的结论(1)。而且的实验探究中我们也得到了一样的结论。实验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可见,物体相互碰撞过程中确实存在着这种守恒关系。

    (1)式的物理意义是:两球碰撞前的动量之和等于碰撞后的动量之和。因为碰撞过程中的任意时刻牛顿第三定律、动量定理的结论都是成立的,因此(1)式对过程中的任意两时刻的状态都是适用的,也就是说系统在整个过程中一直保持不变。因此我们可以说这个过程中动量是守恒的。

    历史上通过几代物理学家在实验上和理论上的分析、探索与斗争,人们在18世纪形成这样的共识:如果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0,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这就是动量守恒定律。 【教师指导,学生总结】

    动量守恒定律的条件:(1)系统不受外力,(2)系统所受外力矢量和为零 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

    (1) 动量定理指出,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那么碰撞前和碰撞后系统的动量应该相等。即pp'

    (2) 如果是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总动量不变。那么系统内一个物体增加的动量跟另一个物体减少的动量也相等。即p1p2 (3) 系统总动量不变,那就是说对于系统动量变化量应该为零。即p0 (4) 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作用前动量之和等于作用后的动量之

    '和。即m1v1m2v2m1v1'm2v2

    板书设计

    一、系统 内力和外力

    1、系统:

    2、内力:

    3、外力:

    二、动量守恒定律

    1、推导过程

    2、内容

    3、成立条件

    4、表达式 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理论推导得出了和实验相同的结论。推导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了科学的严密性,体会到物理来源于生活,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科学。通过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归纳总结出动量守恒定律不同的表达式,进一步理解了这一普遍真确的守恒定律。 作业设计

    【2024动量守恒教案】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