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画香蕉教案
  • 画香蕉教案

    发表时间:2024-07-02

    画香蕉教案。

    教案课件在老师少不了一项工作事项,写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在从事的事情。教师编写教案的态度体现了对教学质量的认真负责的态度,那有哪些值得参考教案课件呢?编辑精心整理了关于“画香蕉教案”的一系列资料,我希望我的建议可以为您提供一份珍贵的参考材料!

    画香蕉教案 篇1

    一、教材简析、学情分析:

    “分香蕉”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中的第4个教学内容。这个单元中各内容之间的层次关系是这样的:

    “分桃子”——感知平均分,能操作两种不同的分法;

    “分苹果”——在操作的基础上,不用小棒,用画的方法分,即用符号表示;

    “分糖果”——多次分,用数字表示;

    “分香蕉:——用除法算式表示两种情况;

    “飞行表演”——有余数的除法。

    各课时从具体到抽象,逐步发展学生思维。

    在这课之前,通过“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等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等分活动,学生还不知道除法的情况下,从生活经验出发,在操作水平或表象水平上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学生从中积累了一定的平均分的经验。从本节开始,学生要认识除法。除法的本质就是平均分。这个认识过程就是如何把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及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的数学化过程。因此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分香蕉”的具体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从而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进一步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通过前三节课大量的等分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等分的含义也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用除法表示等分过程,学生应该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本课在等分的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概括,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分一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分香蕉”的具体环境中,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并加深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践操作与交流中,积极参加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会将分的过程用除法算式表示。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

    四、教法和学法:

    新课标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经验;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全面参与和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关注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水平和情感态度,促使学生向着预定的目标发展的作用。”因此,在本节课中,在教法和学法上,我力求体现以下两个方面:

    1、教师着重为学生创设情境,并适时点拨,要敢于放手,给学生的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尽可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学生重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习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体现以活动促发展的活动教学思想。

    五、教学流程及设计说明:

    一、情境创设

    今天,智慧老人家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既不是淘气,也不是笑笑,而是两只可爱的小猴子。智慧老人拿出了12根又大又长的香蕉来招待它们,两只小猴子看见了都馋得直流口水,智慧老人心里非常清楚,要是分的不公平,这两个小鬼一定会闹翻天,所以智慧老人想请小朋友来帮忙分香蕉,行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香蕉”。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童话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二、问题情境

    活动一: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

    1、想一想:怎样分才公平呢?(平均分)

    谁能说一下什么是平均分?

    2、要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2只小猴子,就是要把12平均分成几份?

    请你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一边分一边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1)学生自主探索分小棒的方法。

    (2)向智慧老人汇报分香蕉的结果。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3、(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智慧老人传授数学知识: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各部分的名称。

    A、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12÷2=6(根)

    B、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2等于6。

    C、在这个算式里,12叫做“被除数”,2叫做“除数”,6叫做“商”。

    (3)、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4)学生汇报所学知识,师板书,并介绍除号的写法,明确每个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引发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接受学习,将算式和情景联系、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理解除法的意义。

    活动二: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4根。

    1、如果今天,智慧老人家来的不是2只小猴子,而是3只,那12根香蕉,又该怎样分呢?请你先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再用一道除法算式表示出你分的过程和结果。

    2、板书:12÷3=4(根)算式表示什么?

    活动三:小组交流其他分法。

    12根香蕉除了可以平均分成2份,或平均分成3份,还可以平均分成几份?

    ①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算式:12÷4=3(根)

    ②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2。算式:12÷6=2(根)

    【设计意图】:通过区分不同分法的的算式及所表示的意义,进一步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观察比较:

    1、黑板上这些除法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被除数都是12,说明在平均分的时候,什么是相同的?

    除数不相同,说明在平均分的时候,什么是不同的?

    商也不相同,说明平均分的什么也是不相同的?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进一步沟通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的联系,进一步明确除法算式中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活动四:课间操。

    【设计意图】:放松心情,为后续学习作好准备,提高效率。

    三、体验感悟

    同学们,大森林里的小动物听说你们非常聪明,它们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你们愿意用你学到的知识帮助它们吗?

    1、帮助小兔分木材。

    (1)小兔家正在装修房子,它要把这18根木材平均分成2份,可它弄不清每份有几根。你们能帮助它吗?18÷2=9(根)

    (2)这18根木材除了平均分成2份,还可以平均分成几份呢?

    18÷3=6(根);18÷6=3(根);18÷9=2(根)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操作探索活动,发散学生的思维,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帮助小刺猬分果子。

    (1)仔细观察图,提数学问题。(12个果子平均分给4只小刺猬,每只小刺猬运几个果子?

    (2)根据图意列算式,并说出你是怎样知道商是多少的?

    【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评价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有些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学得怎么样?

    师简单总结。

    【设计意图】:学生的自我归纳与整理,梳理新知。同时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地方主要体现在较多地贯彻了课改的新思想,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引入新课,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还能让他们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智慧。

    2.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我根据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大胆放手让学生展开对新课内容的学习,我只是适当地指导、点拨。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思考空间,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3.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变枯燥的计算教学为有趣的动手活动,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事情可做,就能自主地探索、交流。

    4.两处设计开放题,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又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把数学学习生活化、实用化、问题化。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操作中合作交流,面对同一个问题,学生有不同的见解,有的甚至还有多个不同的答案,这样既充分张扬了自己的个性,又达到了“取长补短”的效果。

    〖案例点评〗

    本节课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充分体现了新教学理念所倡导的自主学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师选择学生喜欢的童话情境,引入本课的教学内容,并把这个情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对此学生非常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很高,我为校长解决问题的活动,既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师敢于放手,给学生的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较好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整个教学过程中,分一分、教一教、摆一摆、说一说、练一练,无一不是学生在主动探索与操作,可以说,正是由于教师敢于放手,才有了学生的主动探索与思考,才有了学生主动学习、动脑、动口的机会,才有学生的全员参与,才形成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心态,才有了学生的主动体验,在教师创造的和谐、民主、可以充分发展的环境中,让学生的潜能得到了一定的开发。

    2.注重了学生的实践与操作。

    本节课自始至终贯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这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更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活动教学思想。

    3.开放式的〖教学设计〗。

    这堂课中既有开放式的〖教学设计〗,又有开放性的练习题目,在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又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还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编者点评〗

    1.本课在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平均分经验的基础上,建立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平均分的过程,解释除法算式中每一个数字或符号所表示的意义,这一点非常重要,黄老师也做得很好。

    2.本课的基本训练得到很好的落实,突出表现在两点:(1)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反馈;(2)加强了图形语言与算式、文字语言与算式转换的练习。

    3.创设为家长安排座位的开放性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与价值。学生想出6种排法,分别列出6个除法算式。这时老师还可以让学生想想,还可以用其他算式表示座位的排法吗?事实上,只要用乘法算式就可以概括前面6个除法算式的意义:3×6=18,2×9=18,1×18=18。这种引申,可以让学生体会乘法与除法的联系

    画香蕉教案 篇2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页分香蕉除法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除法的意义,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

    2.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理解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3.通过分一分和活动,培养学生思考与初步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尊重他人。

    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端正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2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两只可爱的小猴今天又来请同学帮忙了,它们带来了12个香蕉,想请同学们帮忙分一分,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忙吗?(出示:分香蕉)

    二、新授课

    1.分一分:用小棒代替香蕉,请你分一分。

    l独立分一分。

    l指名说一说分的过程。

    师引导:象这样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我们把这个分的过程也用一种方法来表示,那就是除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的认识。(出示课题:除法的认识)

    2.学习除法算式的书写

    师:这个除法算式怎么写呢?师边讲解边板书出除法算式。

    12÷2=6(根)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1)认识除号

    2)读一读除法算式。

    3.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师:那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怎么分呢?先用小棒分一分,再想一想

    用除法算式怎样表示?出示12÷3=4(根)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师:我们前面学的加、减、乘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称,除法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称。

    讲解: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商。

    同桌互相说一说:被除数、除数、商在算式中的什么位置?

    l结合除法算式说一说各部分的名称。

    三、巩固练习

    1、分一分,算一算

    师:我们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了2份、3份,还可以怎样分?同桌互相分一分,列出算式,并说出算式表示的意思。

    师:想一想,怎样分才能用除法计算。

    2、练一练

    说一说,题目的要求是什么?独立完成。集体反馈。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四、总结:今天我们通过帮小猴分香蕉,你学会了什么?

    画香蕉教案 篇3

    教学设想

    知识目标:通过前面大量的等分活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里开始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并介绍除法算式的读法及各部分名称。

    能力目标:培养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习惯。

    活动准备

    小棒,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创设情境:“两只小猴,从果园里摘来了12根香蕉,这时候,两只小猴急了,它们不知道应该怎样分才好,小朋友们,你们能不能帮它们分一分呢?”

    二、摆一摆,分一分。

    小组合作交流: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看谁分的方法多。

    汇报:分的方法。

    认识除法算式12÷2=6和12÷3=4,以及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各部分名称。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

    三、引导不同的分法。

    小朋友,真棒!已经帮助小猴分了两种方法,还有没有其它分法呢?用除法表示出来。

    四、巩固内化。

    师出示16个苹果,学生用小棒代替苹果分一分,并在小组内说说分法。

    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读除法算式,及各部分名称。

    五、练一练

    独立思考:分一分或圈一圈,然后把分的过程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把算式读给同桌听。

    画香蕉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利用小椅子做小火车游戏,发展幼儿的自我动手能力,提高幼儿的整体配合、协调能力。

    2、培养幼儿学会遵守游戏规则,不依赖别人,不害羞,主动参与游戏,增强自信心。

    3、学习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教学重点、难点

    1、发展幼儿的自我动手能力,提高幼儿的整体配合、协调能力。

    2、培养幼儿积极主动的心态,增强自信心。

    活动准备

    塑胶小椅10只、VCD、碟子。

    活动过程

    1、幼儿进场,两边站立。教师放VCD,在音乐的伴奏下,师生一起热身。

    2、教师把活动器材小椅子介绍给幼儿“我们的小椅子是给小朋友坐的,但是今天我们要用椅子来做有趣的游戏”。

    3、鼓励幼儿想象一下椅子可以做什么游戏,游戏是怎样玩法的,请幼儿示范自己的玩法。

    4、带领幼儿把椅子摆好,请他们一个个坐上“火车”,让一位幼儿扮演火车司机,火车开始启动。

    5、在游戏的过程中对幼儿遵守游戏规则进行评价,表扬幼儿的团结合作精神。

    6、幼儿在音乐伴奏下跟老师做放松操。

    7、幼儿离场。

    教学反思

    在这次活动的设计与备课过程中,我反复针对幼儿依赖性强,怕生,不合群, 做事没有信心的个性,不断调整活动方案。

    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由于个人的表现要溶于整个集体,所以特别注意个人行为,遵守活动规则,在互动活动中,引导他们发挥个人的特长,通过游戏,我逐个了解各个幼儿的动手能力、团结精神和个性特点并及时调整以下的游戏活动,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均衡发展。

    这次活动我自己认为是成功的,达到了预期活动目的。通过活动,发展了幼儿的自我动手能力,培养了幼儿积极主动的心态,增强自信心。经过对整个活动过程分析,我在活动中对幼儿的要求,积极鼓励方面做得较好。通过生动活泼的语言来感染孩子、鼓舞孩子。自然大方的表情给孩子创建了一个较为轻松的心理环境。并在活动过程中适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如果给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加强在互动活动中的个人游戏项目,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自我参与欲望。

    画香蕉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其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2.在情境活动中主动探究知识。

    3.激发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4.引发幼儿学习小花猫的兴趣。

    5.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自由观察过小花猫;各种猫的图片、饰品。

    活动过程

    1.引起话题,激发兴趣。

    (1)师:今天小花猫来和我们一起玩,你们喜欢小花猫吗?

    (2)师:你为什么喜欢小花猫?

    幼:"我喜欢小花猫,它会打滚""它会用舌头洗脸""它会玩球""它会捉老鼠"(3)师即时插问:"老鼠有什么不好?"幼:"老鼠真坏,它要偷粮食吃"、"它还要偷蛋糕"、"它把我的一件新衣服咬了一个洞"……(爱憎分明的基础上,话题自然而然的转向猫捉老鼠。激发和保持幼儿的学习意向,调动和发展幼儿的思维参与。)2. 围绕"猫怎样捉老鼠"展开积极互动,探究猫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1)师:"小花猫用什么去捉老鼠呢?"幼:"用脚去捉老鼠。"(2)老师把小花猫的脚举起来,让孩子看看、摸摸。

    师:"小花猫为什么用脚捉老鼠?"幼儿仔细看、摸,然后回答:它有尖尖的爪子,这爪子像铁钩子,一勾就把老鼠勾住了。

    (3)师:"小花猫在夜里怎样捉老鼠呢?"幼儿讨论后小结:猫的眼睛像两盏灯,晚上看得清,猫的耳朵竖着,会转动,四面八方的声音都能听得见,老鼠一动就能捉住它。

    (4)师:"猫走路的声音给老鼠听见了怎么办?"幼儿回答:不会的,猫走路很轻很轻的。

    (5)师:"猫走路的声音为什么会这么轻呢?"老师给孩子看脚底的肉垫,幼儿恍然大悟:"呵!小花猫的脚底原来有一块厚厚的肉垫,怪不得它走起路来这么轻。"(6)师:"如果老鼠往上爬,猫怎样捉住它?"幼儿回答:猫跟着往上爬。

    (7)师:"如果老鼠往下跳,猫怎样捉住它?"幼儿回答:猫跟着往下跳。

    小结:原来猫会爬上跳下捉老鼠。

    (8)师:"猫跳下来会不会受伤呢?"教师将猫放在桌上,一松手,猫忽然从高处跳下来,一点没有受伤,幼儿高兴地拍手。

    (9)师:"为什么小花猫从高处跳下不会受伤?"幼儿回答:脚底上有肉垫。

    教师再请幼儿看猫第二次跳下时,观察尾巴怎么样?

    原来除了肉垫,尾巴也在保护它,使它跳下来不会受伤。

    教育幼儿懂得平时看见猫,不能拉它的尾巴。

    (从猫捉老鼠这个有趣的问题开始,了解猫的生活习性和主要特征,摒弃了对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的枯燥的解说从一个饶有兴趣的话题打开"思维闸门",在情境游戏活动中达到预期的效果。)3.梳理拓展知识经验①幼儿摸摸小花猫,欣赏猫的图片和各种工艺品猫,感受它的可爱。

    ②游戏:猫捉老鼠。

    幼儿自愿选择扮演猫和老鼠角色,老师扮演猫妈妈,玩猫捉老鼠游戏,游戏中猫妈妈提醒小猫走路轻,从上往下跳轻,睁大眼睛,竖着耳朵……复习巩固对猫的特征和生活习性的认识。

    活动评析

    我认为何种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幼儿愿意、快乐的学习,活动设计始终把孩子推在活动的前沿,关注孩子的兴趣点,围绕"猫怎样捉老鼠"展开积极有效地探究式互动,感知猫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幼儿始终伴随愉快的情绪体验。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寻找突破口:老鼠坏→猫捉老鼠→怎样抓。敏感地觉察他们的需求,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师幼互动,教师与幼儿的心智在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上汇合。幼儿丝毫不感到被要求、被限制,而且主动围绕话题,进行智慧的交流,是教师有目的的一种滋润,充分体现了教师心中有目标,教育无痕迹的境界。

    画香蕉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形式引导幼儿发挥想像,并用语言、动作表达想象结果。

    2.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香蕉若干。

    2.方纸盒一只,湿毛巾若干。

    3.幼儿分组呈半圆形分布坐。

    活动过程:

    一、产生兴趣

    师(出示方纸盒作神秘状):小朋友,这个盒子里面有一样好吃的东西,样子长长的、弯弯的,皮黄黄的,要剥皮后才能吃,你们猜猜是什么?

    幼:是香蕉。

    二、想象活动

    师: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香蕉,它会变魔术,你们信不信?

    幼:信!

    幼:不信!

    师(轻轻地把香蕉摆放成弧形口朝下状):变变变――香蕉开始变了,你们看看它像什么?

    幼:像小桥。

    幼:像月亮。

    幼:像彩虹。

    幼:像挖土机。

    师(轻轻地把香蕉180度转过来):变变变――香蕉又开始变了,你们看它像什么?

    幼:像小床。

    幼:像小船。

    幼:像滑梯。

    幼:像木马。

    幼:像虫子。

    师(轻轻地把香蕉竖起来):变变变――香蕉真会变,瞧!它这样变又像什么?

    幼:像大刀。

    幼:像拐棍。

    师(把香蕉放在耳边):喂!

    幼:像电话。

    幼:像爸爸的手机。

    师:请你们跟老师一起打电话吧!

    (幼儿模拟打电话状,与教师进行简短的对话。)

    师:香蕉除了可以当作电话外,还可以当作什么?;来源;快思老师;请你们每人拿一只香蕉,想一想,做一做动作,好吗?OK? (大象鼻子、大象牙齿、手枪、大炮等等)

    三、分享

    师:让我们剥开香蕉,看看剥开后的香蕉像什么?(幼儿尝试自己动手剥开香蕉皮,对不会的幼儿,教师适当给予帮助。)

    师:你们觉得剥开的香蕉像什么?(蜘蛛、花、喷泉等等)

    师:下面请你们一边吃,一边看看香蕉会有什么变化?

    (引导幼儿在吃的过程中感知、交流香蕉从“整体――>部分――>没有”的渐变过程,教育幼儿把果皮放入指定的地方。)

    活动反思:

    新《纲要》提出: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触参与的乐趣,并能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设法和看法。

    画香蕉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在看看、说说、玩玩的过程中了解香蕉的外形特征。

    2、用语言、动作愉快地表达自己的想象。

    3、积极参与认读活动,能与同伴一起阅读。

    【教学准备】

    1、香蕉若干。

    2、大信封1只,汉字卡。

    3、幼儿阅读卡、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产生兴趣。

    1、借助神秘的礼包,巩固认读“香蕉”,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引导幼儿说说香蕉的外形特征,出示字卡“弯弯”,引导幼儿在字的结构中发现秘密。

    二、设置游戏情景,引发幼儿想象。

    师:这香蕉会变戏法呢,你们相信吗?

    将香蕉摆成各种造型,请幼儿当小小摄影师帮香蕉娃娃拍照。启发幼儿说说它像什么,鼓励幼儿用动作或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借助图示,引导幼儿认读。

    以图夹文的形式呈现儿歌内容,带领幼儿集体认读。

    四、看图猜汉字。

    请幼儿自由讲述,你喜欢哪个汉字宝宝,你怎么认识的?在哪里见过?

    五、自由创编,分享香蕉。

    1、幼儿每人拿一只香蕉,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动作。

    2、一起分享香蕉,感知交流从“整体→部分→没有”的渐变过程,教育幼儿把果皮放入指定的地方。

    画香蕉教案 篇8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香蕉》。

    【教材简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个知识点分香蕉,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通过“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等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会运用具体的操作活动解决活动解决生活中平均分的问题,本课主要是在前面丰富体验的基础上,经历平均分具体操作的数学化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与应用价值。从学生熟悉的“分香蕉”的活动引出除法算式,并把它与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和结果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获得对除法意义的初步理解。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和意义,把直观操作符号化、数学化,使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教学中更多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1.结合“分一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重点: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孙悟空从花果山摘来12根香蕉,请这两只小猴子分一分,可这两只小猴子不知道怎样分这些香

    蕉才好。同学们你们能帮帮它们吗?

    〖设计意图:创设故事情境,能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帮助猴子分香蕉把平均分的过程融入猴子兄弟分香蕉的情境,懂得两只猴子分得一样多才公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也体现了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活动:

    1、学生用手中的小棒代替香蕉来分一分。

    (1)下面老师就请小朋友们用手中的小棒代替香蕉来分一分。

    (2)在分之前大家想一想:怎样分才公平呢?使俩只猴子都满意呢?(生答:平均分,教师板书)

    (3)请你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一边分一边说说你是怎样平均分的?

    ①学生自主探索分小棒的方法。

    学生用小棒代替香蕉,进行分香蕉活动。

    生1:我是1根1根地分,12根香蕉,平均分给两只猴子,每只分得6根。

    生2:我是2根2根地分,12根香蕉,平均分给两只猴子,每只分得6根。

    ……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动手操作平均分的活动,给学生感受知识形成过程的机会,加深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除法算式的写法。

    谁能用算式把分香蕉的过程表示出来?

    大家小组讨论,2个算式,哪个对?为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前面学过乘法,能马上说出乘法算式;如果学生能说出除法算式,教师要给予表扬,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顺势在算式的结果中写出单位名称。

    语言表述平均分的过程;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得6根。也就是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

    (2)教学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2”在除法算式中称为“被除数”;“÷”称为“除号”,表示平均分;“2”称为“除数”; “6”称为“商”。请同学们在算式中标出各部分名称,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

    在除法算式里,被除数代表要分的总数是多少,除数代表要平均分成的份数,商代表每份是多少。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并会读、写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整个活动过程教师充分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利于学生的记忆。

    教师在每组的桌子上都放了12张香蕉卡片,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进行分香蕉活动,每人分的'香蕉要一样多,分好后请写出除法算式。

    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分香蕉活动。

    师:从你们刚才的活动和上面的式子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总结发现规律:分时有的正好可以分完,有的还有剩余,分不完。

    〖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除法的意义,掌握了平均分与除法算式的关系,尊重和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三)联系实际,巩固新知。

    2.看图写算式。

    3.连一连。

    (2)2+2+2+2+2                  27÷9

    (3)有10个梨,每5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10÷2

    (4)27除以9,商是多少?               2×5

    (5)有5个盘子,每盘放2个包子,一共需要多少个包子?  2÷8

    (6)被除数是32,除数是8,商是多少?          5×2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层次分明,形式多样,集实用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使枯燥的数字更具情趣,同时进一步巩固了今天所学的知识。

    学校召开田径运动会,有20名同学观看,校长请二(1)班的小朋友帮着安排的座位。怎样放才能使座位整齐美观?

    师:你认为哪种安排方法,校长最满意?说出你的理由。

    〖设计意图: 教师联系生活实际,把评价手段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总结方法,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今天的学习,师生共同小结,回顾学习的过程,评价自己的表现,培养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生:学习了用除法表示分一分的过程,学会了写、读除法算式,记住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画香蕉教案 篇9

    托班美术教案:香蕉

    活动目标:学会说儿歌

    画香蕉。

    知道不乱扔吃完的果皮,要讲卫生。

    活动准备:切好的香蕉一盘。

    卡通图片一张。

    画香蕉儿歌。

    香蕉简笔画图。

    活动过程

    1、看看老师手里的图片非常好玩,你们想看不?

    2、这个卡通图片上是不有一只猴子坐在香蕉船上晃来晃去,在上面吃香蕉那?

    3、你们看猴子把吃完的香蕉皮随手就扔了对不啊?

    4、不对啊!老师是不是教过你们吃完的食物皮不要乱扔,我们要讲卫生。

    5、那猴子喜欢吃香蕉,小朋友们喜欢吃香蕉吗?那你们会画香蕉吗?

    6、老师还准备了一首画香蕉儿歌,我先来多读几遍。

    7、那我们来学画香蕉,画好的奖励吃香蕉好不好?

    一个小岛真美丽。

    托班美术教案香蕉弯弯小船来拜访。

    托班美术教案香蕉又来三条小小船。

    托班美术教案香蕉变成一串大香蕉。

    托班美术教案香蕉8、是不是会这首儿歌,学画香蕉都简单多了。

    9、香蕉都画好了吗?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谁画的好,谁那画的不好。

    10、小朋友们都非常棒,可还需要继续加油,那现在我们一起去吃香蕉吧!

    活动结束

    画香蕉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愿意独立思考,创作富有个性的作品。

    2.尝试以废旧钥匙为原型,功过拓印、添画设计出各种形象。

    二、活动重点:

    尝试以废旧钥匙为原型,功过拓印、添画设计出各种形象。

    三、活动难点:

    创作富有个性的作品。

    四、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初步有拓印的经验。

    2.物质准备:废旧钥匙、钥匙印画、数码相机、图画纸、水彩笔。

    五、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稳定幼儿情绪。

    2.游戏《金锁银锁》,导入活动。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钥匙,引导幼儿观察、想象:一把钥匙像什么?

    2.幼儿自由拼摆两把钥匙,说说像什么,教师记录。

    3.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拼摆和想象。

    4.幼儿自由拼摆一串钥匙,说说像什么,教师记录。

    5.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拼摆和想象。

    6.幼儿欣赏钥匙印画作品,找找钥匙在哪里?想想钥匙变成了什么?

    7.讨论:你想把钥匙变成什么?

    8.鼓励幼儿选择钥匙看一看、在纸上摆一摆、画一画,大胆创作作品。

    9.幼儿自由创作,教师指导。

    (三)结束部分:

    幼儿互相欣赏作品,说说小钥匙都变成了什么?

    【画香蕉教案】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