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关于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高中教案推荐
  • 关于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高中教案推荐

    发表时间:2022-03-11

    【www.jk251.com - 高中生物蛋白质教案】

    提起各科的教案,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做好一份教案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每一位老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什么样的高中教案比较高质量?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高中教案推荐”。

    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

    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情感态度】:

    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关注蛋白质的新进展

    二、教学重、难点:

    氨基酸的结构及其形成蛋白质过程、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是本节重点;而氨基酸形成蛋白质过程和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是本节的难点。

    三、教学用具:

    ppt幻灯片、蛋清、试管、熟鸡蛋、食盐、清水。

    四、课前准备: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引入

    (二)氨基酸

    (三)蛋白质的结构

    教师活动

    以学生实际生活经验,设问作为引入。婴儿要以奶为主要食物,因为奶是一种还有蛋白质丰富的食物,蛋白质对人体的生长发育为什么这么重要呢?安利蛋白粉实际上是水解植物蛋白,里面还有氨基酸,那么氨基酸与蛋白质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把蛋白质水解后,可以得到一类有着共同结构的物质,叫做氨基酸。用幻灯片展示几种氨基酸的化学结构式,引导学生观察,找出氨基酸化学结构的共同点。然后进行小结:氨基酸的共同结构是什么;造成有多种氨基酸的原因是什么——r基团。让学生看一些课本没有的例子,以及一些不是氨基酸的例子让学生尝试分析。

    介绍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概念,可以把9种必需氨基酸展示给学生看,指导学生选择食物时如何注意氨基酸的均衡吸收。必须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色氨酸和苯丙氨酸。

    设问: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只有20种,但是蛋白质的种类成千上万,单单一个细胞里面的酶估计就有8000种以上,这20种氨基酸是怎么样组成千差万别的蛋白质呢?引导学生观察p21“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示意图”,以问题作为引导。1、蛋白质是由什么组成的?

    2、20种氨基酸为什么能构成多种的蛋白质?

    3、氨基酸与氨基酸之间是依靠什么进行结合?

    4、你怎么理解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归纳总结氨基酸的结构:

    1、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虽然只有20种,但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量种类不同,就可以构成各种不同的蛋白质

    2、氨基酸是怎么样通过肽键相连的(板书或者幻灯片展示缩合的过程)(可以尝试让学生

    学生活动

    观察氨基酸的化学结构式,找出共同点。

    阅读p21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示意图,讨论问题并进行交流。

    教学内容

    (四)蛋白质的功能(五)课后练习以及扩展内容(六)科学史话、科学前沿(七)本节小结

    教师活动

    跟着老师做一两个范例)3、肽链最后如何构成蛋白质分子的,可以简单渗透一点蛋白质的各级结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蛋白质的种类、空间结构。

    旁栏部分:用实际的例子推导出,水分子数量=肽键数目=氨基酸数目-肽链数目。

    用演示实验简单介绍关于蛋白质变性的内容

    引导学生阅读p23内容,然后进行归纳。1、生物体的基本结构物质:肌肉干重80%、皮肤70%、血液90%;2、生命化学反应的主要物质,简单讲讲酶的重要性;3、有运输能力;调节生命活动,例如某些蛋白质类的激素;免疫功能。

    1、对、对;2、a(羧基与氨基要连在同一个c上);3、b。

    学生活动举出一些蛋白质相关功能的其他例子。与老师共同完成练习

    Jk251.com相关文章推荐

    关于推荐:高中教案的高中教案推荐


    (一)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隋朝统一的历史条件;隋初社会经济繁荣的局面是怎么出现的;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隋朝为什么是一个短暂的王朝?

    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国家的统一、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隋朝的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不仅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而且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刻苦的品质和聪明才智,值得我们引以为骄傲。

    3.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有: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学生简要分析隋炀帝这个历史人物,从而提高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联系秦朝灭亡的原因,分析:为什么隋朝与秦朝都是短命的?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要求学生培养的审美的观念:隋朝大运河的开凿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之美。

    重点与难点隋朝大运河和暴君隋炀帝是本课重点。三省六部制和改革选官制度是本课难点。

    (二)学法引导

    1.教师可用秦始皇的引出隋炀帝而导入新课

    2.引导学生试着联系、比较等方法来记住本课的历史概念和历史人物。

    (三)重点和难点

    1.隋朝大运河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绘制一张大运河的图片。

    2.暴君隋炀帝学生归纳隋炀帝暴政的表现,从而得出这一理论。

    3.难点是如何正确评价隋炀帝的功过和历史地位。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然后讲述以后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1)在黑板上写出南北朝朝代表,引导学生回忆南北朝的历史。(2)北周是什么时候统一北方的?

    2.导入新课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的特点是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初步发展,包括:战国、秦、汉三个朝代,经历了近700年的时间。秦朝是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第二个时期的特点是封建社会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包括:三国、两晋、南北朝,经历了近400年。接着,中国历史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隋唐盛世。从581年隋朝建立到907年唐朝灭亡,这一段历史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隋唐盛世。(在讲课之前,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课前提示),然后开始学习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3.讲授新课

    一、隋朝统一南北

    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的父亲杨忠是北周的功臣,封隋国公。杨坚承父爵,他的女儿是周宣帝的皇后。580年,周宣帝病死,年仅8岁的周静帝继位,杨坚以大丞相身份辅政。581年杨坚废周静帝自立,国号隋,都城在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他在位时有两个年号,开皇和仁寿。隋朝建立后8年,攻灭陈朝,统一全国。那么,当时统一全国的条件是什么呢?(学生讨论并回答,然后由教师总结归纳)自东汉以来,内迁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特别是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后,经过长期交往,在生活、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已基本上汉化了。南北政权的使者往往频繁,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渐消失。这样,民族大融合的趋势为隋朝统一全国提供了有利条件。东晋、南朝时,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不得为南方增加了劳动力,而且也带去了中原的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劳动,使江南经济得到发展,为隋朝统一全国提供了物质条件。北朝自北魏以来,经济发展较快,南北边境上的民间贸易很我,双方的官员也违禁互市牟利。南北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打破界限,加强经济交流,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广大人民经过长期的战乱,人心向往统一,企盼有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

    2.隋朝的统一(589年)588年春天,隋文帝下诏伐陈。10月,太子杨广率50万大军,在长江沿线对陈发动全面进攻。当时,陈军“不过十万”,而且陈后主荒淫无度,把长江当作不可逾越的天堑,仍在建康(今江苏南京)过着醒生梦死的生活。589年正月,隋军渡江,建康陷落。陈后主带着贵妃张丽华和孔贵嫔,躲入景阳殿的枯井里。隋军呼之不出,后来隋军扬言要往井里投石头,陈后主才出来投降。后人把陈后主藏身的枯井,称为“胭脂井”。这口井在今天江苏南京鸡鸣寺山坡下。(请同学们看课本P2的图画《胭脂井》)隋灭陈后,结束了自东晋十六国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南北重新统一。隋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二、开皇之治隋朝统一后,出现了一个恢复和发展生产的和平环境。隋文帝进行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的改革,并采取了一些恢复生产和发展的措施。

    1.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的改革(1)三省六部制隋文帝即位不久,即采纳大臣崔仲方的建议,“依汉魏之旧”建立中央机构。皇帝是全国军事、统治、经济的最高主宰,拥有绝对的权力。而辅佐皇帝处理全国军政要务的主要是三省,即尚书省,内史省和门下省。(三省的职权请同学们看课本的注释,并请一位同学读一遍)三省互相牵制,六部分掌全国政务。隋朝的三省六部制是加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制度,它有利于防止外戚擅权篡位和地方势力分裂割据。三省六部的官员品位不高,职权有较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集权和任免官吏。(2)消减地方官吏583年,隋文帝又接受大臣杨尚希的建议,精简机构,把北朝以来的州、郡、县三级改为州、县两级,后又改为郡、县两级,并规定九品以上的地方官一律由朝廷任免,每年由吏部考核政绩,裁汰冗官,改变当时存在的“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状况。这样就提高了行政效率,节省了封建政府的财政开支,加强了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

    2.改革选官制度和科举制的确立隋文帝时建立起一整套相当完备的行政管理机构。科举制度的采用,是社会经济发展和阶级关系变动的结果。自从北魏以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庶族地主阶级经济也相应得到发展,形成了一种社会力量。他们要求在政治上得到应有的地位。科举制度有利于选拔人才,对于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起了很大的作用。(请同学们读一下课本第三页的小字部分。)隋文帝崇尚节俭,一改隋初“刑政苛酷,群心崩骇,莫有固志”的混乱状态。“六宫”都穿洗旧的衣服,“非享燕之事,所食不过一肉。”一时间,“大崇惠政,法今清简,躬履节俭,天下悦之”。由于皇帝的大力提倡,隋朝初年朝中出现了崇尚节俭的风气。

    3.开皇之治(581—600年)隋文帝时,农民的负担相对减轻,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所提高。由于隋文帝进行了政治、经济上的整顿改革,既强化了中央集权,又促进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出现了短暂的繁荣景象。①户数增加。606年,全国户数达890多万户,在二十六、七年时间内,户数增加400多万,人口增加了1600多万。②垦田面积不断扩大,修复了许多水利工程。③隋代仓库丰盈。隋文帝末年,“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隋代官仓的丰实情况,反映了农业生产发展的状况和统治者搜乱人民的残酷程度。④手工业的发展,特别是造船技术的进步。隋炀帝巡游江都时所乘的“龙船”高15米,长60多米,船身分为四层。⑤商业贸易出现繁荣景象,长安和洛阳不仅是当时的政治中心,也是重要的经济贸易城市。洛阳有丰都、大同和通远三市。丰都市周围84公里,通12门,市中有120行,3000余肆,市四周有400余店,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业城市之一。⑥隋朝的对外贸易发达。陆路可达亚洲的西北部和欧洲的东部,海路可达南洋诸国和日本。“开皇”是隋文帝杨坚在位时的年号。隋文帝在此期间,励精图治,发展生产,又攻灭了陈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了全国统一。那时,天下安定,经济发展,所以封建史学家称之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挂《隋朝大运河》图)

    1.开通的目的、过程及河道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有了显著发展。隋朝建立后,政治中心在北方。北方经济虽然发展得比较快,但两京和边防军所需的粮食仍然要靠江淮地区供应。由于陆路运输的局限性,无法满足北方的这一需要。因此,开通运河,利用水利运输成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从政治上看,为了加强对东北和江南地区的控制,隋政府也需要开通一条南北向的大运河。从隋炀帝个人角度说,也抱有开运河乘龙舟游江南的目的。那时候,隋朝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这也为开通运可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条件。杨广即位之初,为了加强对富庶的江南地区的控制,榨取江南人民的财富,隋统治者利用天然河流和旧有渠道,于605年开通以洛阳为中心的大运河。大运河北通涿郡(今北京),南到余杭(今浙江杭州),共分为四段。通济渠是从洛阳的西苑引觳、洛两水达于黄河,又从洛阳东面的板渚引黄河水,疏通莨荡渠故道入淮河,直达淮河两岸的山阳,(今江苏淮安);再从山阳起,疏导春秋时吴王夫差所开的邗沟,引淮河水在江都(今江苏杨州)附近长江。这一段施工里程,从洛阳到江都长1000公里。另一段是永济渠,从洛口开渠到涿郡,长1000公里。还有江南河,是从京口引长江水直达余杭,入钱塘江,长400多公里。大运河全长2000多公里,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它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经过今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六个省的广大地区,成为我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2.大运河的作用(请同学们看课本彩图1《杨州大运河》)大运河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它和我国古老的长城一样,千百年来享誉世界。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大运河的开通,对于我国封建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正如晚唐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一诗所赞颂的那样:“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四、暴君隋炀帝隋文帝于604年7月死去,相传为杨广所杀。杨广又杀其兄杨勇,当上了皇帝。他是历史上名的暴君。隋文帝统治时期,民众积累起来的财富,被隋炀帝用于游玩、征伐,大肆挥霍。

    1.营建东都洛阳和乘龙舟出游杨广于605年开始营建东都洛阳,历时一年,动用三万四千工匠,每月役丁200万人,真不知误了多少农时。200个农民拉一根大木头,绳索嵌到了肉里,可以这样说:没有劳动人民的劳动和血汗,就不会有洛阳富丽堂皇的宫殿建筑群。东都洛阳建成后,隋炀帝常在月夜里带着骑马的宫女数千人,演奏着《清夜游曲》去西苑游玩。(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4最的两段小字)这就是隋炀帝的奢侈生活。606年,隋炀帝人江都巡游归来,在伊阙山前排好法驾,千乘万骑,车声辚辚,缓缓进入东都。这个“入城式”可谓够排场了,然而,为了帝王的赏心悦目,人民被迫付出了多少血汗和生命的代价啊!隋炀帝不仅如此奢靡腐朽,而且十分身负和拒谏。《隋书》描写这个民贼说:“普天之下,莫非仇雠;左右之人,皆为敌国”。隋炀帝的出游,无疑使社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

    2.发动对高丽的战争自魏晋以来到隋朝,朝鲜半岛上存在着高丽,百济和新罗三个并立的国家。这三个国家和中国保持友好往来。好大喜功的隋炀帝下令出兵,三次攻打高丽。但是都失败了。每次出兵前,征调上百万民工和士兵在山东东莱(今山东掖县)海口大规模地建造船只,工匠被迫昼夜劳作,因为长时间站在水里,下半身泡烂了,从腰部以上都生了蛆,死亡的人不计其数。几个月后,渤海边上帆墙林立,海底下的死人却比帆樯多出了许多倍。成千上万的人死于非命“黄河之比,则千里无烟;江淮之间,则鞠为茂草”。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无休止的徭役和兵役,迫使千千万万的农民离乡背井,田地大时荒芜,加上连年洪涝旱灾,农民只得靠树皮、野菜充饥,甚至发生人吃人的惨剧。人民无法忍受这样的残暴统治,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终于爆发了。

    五、瓦岗军和隋朝覆灭

    1.隋末农民起义的爆发——长白山农民起义(挂《隋末农民起义形势》图)山东、河北一带是隋进攻高丽的后方基地,农民的徭役、兵役负担也特别严重。因此,隋末农民起义的烈火首先在这里点燃。611年,山东邹平人王薄领导农民在长白山(今山东邹平南)兴起义旗。王薄自称知世郎,取世可知,隋朝必亡的意思,并作《无向辽东浪死歌》(事先将这首歌词抄在黑板上,并让学生朗读)这首歌词号召农民积极参加起义军,反抗隋朝统治,不要为打高丽去辽东白白送死。长白山起义的星火,很快成为燎原之势,全国各地的起义军,大大小小不下百余支,人数多达几百万。其中最主要的是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

    2.瓦岗军和隋朝的覆灭翟让、李密领导的起义军,因为是在河南瓦岗(今山东滑县南)起义,所以叫瓦岗军。他们截击隋朝的粮船,供给军用。(请同学们看课本P6《瓦岗军开仓散粮》图)在李密的谋划下,起义军打下了兴洛仓。瓦岗军大开仓门,听凭饥民取食。后来,起义军又夺取了回洛仓和黎阳仓。瓦岗军迅速扩大,队伍很快发展到数十万人。这时李密对翟让说,有了粮食“百万之众,一朝可集”,然后就可以“除亡隋之社稷,布将军之政令了”(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6的小字)。起义军直通洛阳城下,发布讨代隋炀帝的檄文,列举其十大罪状。指出:隋炀帝的罪过深重,“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617年初,隋朝派陈棱率兵镇压起义军,起义军乘机奋击“大坡之,棱仅以身免”。在农民起义风暴的猛烈冲击下,隋政权土崩瓦解,江都的东、西、北三面都被起义军包围。隋炀帝知道末日就要来临,日夜喝得大醉,在城内寻欢作乐。有一天他照着镜子对萧后说:“好头颅,谁来斫之?”农民战争的致命打击,使统治集团的核心发生了分裂。618年春,贵族宇文化及和领导侍卫队的司马德戡发动政变,用一条白练巾结束了隋炀帝的性命。隋朝政权自518年建立,到618年灭变,历时37年。它是在农民战争的熊熊烈火中烟飞灰灭的。

    4.巩固小结(1)隋朝在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①隋的统一,结束了自东晋十六国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割剧局面。②隋文帝制定的一些制度,为唐以后各朝所沿用。③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的联系,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加强我国的统一,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2)从隋朝的历史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①隋初的经济繁荣,说明国家的统一、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封建统治阶级的穷奢极侈,导致了隋王朝的迅速灭亡。隋炀帝的残暴统治(繁重的劳役和兵役),加剧了农民和地主阶级的矛盾,隋朝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只存在了37年,最后终于被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所推翻。

    5.作业课文后的练习题。

    关于的高中教案推荐


    第四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第五节第一次世界大战

    学案

    【方法导引】

    首先应分层次理清一战的原因。一战爆发的根源是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对外扩张侵略的本性;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重新分割世界的争霸中所形成的错综复杂的矛盾及因此而形成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是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而直接引发大战的萨拉热窝事件不过是一借口而已。

    在大战性质问题上,大家应学会用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来评价某一历史现象。

    对于大战的评价问题,则应用辩证的观点来分析。战争总具破坏力,帝国主义战争更是如此。但事物总是复杂的和多侧面的。大战在给人类造成破坏的同时,也削弱了统治阶级的力量,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爆发了十月革命并在战后引发民族解放运动又一高潮。

    【疑难解析】

    如何看待美国参战借口反对德国无限制潜水艇战?

    在主力舰队无法突破英国封锁的情况下,德国企图用潜水艇来打破英国的海上优势。19xx年2月,德国就宣布实行无限制潜水艇战,对环绕大不列颠和爱尔兰领海以及英吉利海峡中的敌国商船一律击毁。事先不加警告,中立国的船只也不例外。由于美国的强烈抗议,德国19xx年5月暂时停止,但到了1917年2月德国对在陆上赢得战争已越来越不抱希望,又恢复了无限制潜水艇战,英国的海上运输趋于瘫痪。面对严竣局势,英国采取了一系列反潜措施,美国也以德国的无限制潜水艇战使许多美国人葬身和美国与协约国的贸易受到极大影响等为借口,1917年4月正式对德宣战。

    事实上,19世纪末开始,美德矛盾已逐渐激化,德国是美国在拉丁美洲扩张的主要对手,到19xx年美国在拉美投资17亿美元,德国为9亿美元。大战爆发后,美国宣布“中立”,同交战双方作生意。由于英国对德实行严密的海上封锁,美国与同盟国的贸易额急剧减少,而同协约国的贸易额猛增,这样美国同协约国在经济利益上已经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了。再加上美国看到参战时机成熟,为捞取战利品,以反对德国无限制潜水艇战为借口而参战。

    【典例精评】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分析: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及帝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的本性共同构成一战的根源。

    答: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新老帝国主义为争夺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引起的。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随着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过渡而加剧了。当时,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在世界的地位发生剧变: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退居第三,新兴的美国跃居第一,后起的德国跃居世界第二、欧洲第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造成了实力与所占殖民地倒挂的状况。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已经瓜分完毕,于是在欧洲形成了新兴的德国同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法、俄争夺霸权,重新分割世界的局面。

    推荐:高中教案 细胞的生命历程 例题分析 精选版


    例1如下图所示能够表示一个完整细胞周期的是()。

    a.甲→乙b.乙→甲c.甲→甲d.乙→乙

    解析此题考查细胞周期的概念,考查学生使用各种表达形式描述一些生物学事实、现象等的能力。根据细胞周期中间期和分裂期持续的时间分析:乙→甲为间期,甲→乙为分裂期,而一个细胞周期是从上次分裂结束时开始,到下次分裂结束时为止的一段时间。

    答案d。

    例2在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开始时,如果它的染色体数为n,dna含量为q,则该细胞分裂后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含量分别是()。

    a.n和qb.n/2和q/2c.n和q/2d.n/2和q

    解析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前后代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dna的含量是保持不变的。在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使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而其他时期的染色体数目同正常情况一样。有丝分裂间期进行了dna分子的复制,其含量在前、中、后期都比正常情况多一倍,到了末期由于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dna的含量又恢复正常。

    答案c。

    例3比较人体皮肤表皮细胞和胰岛b细胞中的dna和rna,发现()。

    a.它们的dna和rna都不同b.它们的dna和rna都相同

    c.它们的dna相同,rna不同d.它们的dna不同,rna相同

    解析此题考查细胞分化的原因。人体皮肤表皮细胞和胰岛b细胞均属于体细胞,来自同一受精卵的有丝分裂,所以细胞内所含的dna相同。因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不同细胞内基因的转录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rna,最终导致不同的细胞合成的蛋白质不同,使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不同。

    答案c。

    例4(江苏省高考题)细胞衰老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人的细胞在衰老过程中不会出现的变化是()。

    a.细胞内有些酶活性降低b.细胞内色素减少

    c.细胞内水分减少d.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

    解析解答本题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衰老的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内的色素会逐渐积累,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体固缩、染色加深等。

    答案b。

    例5下列细胞可能癌变的是()。

    a.游离组织,形态改变b.核增大,染色体收缩

    c.细胞膜通透性增大,运输功能降低d.酶的活性降低

    解析本题考查癌变细胞和衰老细胞的区别,引导学生学习时注意运用对比等方法识记理解相关的生物学知识。癌细胞由于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的减少,使得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减小,容易在机体内分散和转移,即游离组织。除此之外还表现为形态和功能上发生了改变。

    答案a。

    高中教案推荐:高中教案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学习导航


    1.学习目标

    (1)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核酸的种类:①dna(脱氧核糖核酸);②rna(核糖核酸)。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由核苷酸连接成的长链;携带遗传信息,在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尝试用一定的实验方法(特殊染色法)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染色剂: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

    核酸的分布: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3)说出dna和rna的结构单位──核苷酸的基本组成: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

    (4)能列表比较dna和rna在组成、结构、功能和分布上的差异(见下表)。

    dna

    rna

    结构类型

    双链结构

    单链结构

    基本单位

    脱氧核糖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碱基

    a、g、c、t

    a、g、c、u

    五碳糖

    脱氧核糖

    核糖

    无机酸

    磷酸

    磷酸

    存在场所

    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主要功能

    传递和表达遗传信息

    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5)了解生物的遗传物质。

    ①细胞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②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大多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毒遗传物质是rna,如hiv病毒、sars病毒、烟草花叶病毒、霍氏车前病毒、禽流感病毒、流感病毒。

    2.学习建议

    本节学习重点是核酸的结构和功能。在掌握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的基础上学习核酸的结构和功能。核苷酸由含氮碱基、五碳糖、磷酸基组成。由于五碳糖的不同把核苷酸分为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两类。又由于碱基的不同把每类核苷酸分成4种。在细胞生物体内两种核酸都存在,但遗传物质是dna。病毒体内只存在一种核酸,这种核酸就是此病毒的遗传物质。(以上的知识可以归纳为:细胞生物体内含两种核酸,8种核苷酸,5种碱基,遗传物质是dna。病毒体内只存在一种作为遗传物质的核酸,4种核苷酸,4种碱基。)

    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要注意:①试剂(吡罗红甲基绿试剂)的使用,与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使用的比较;②口腔上皮细胞的制片的步骤;③水解时的水浴加热;④染色的方法及时间的控制;⑤观察时注意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关于高中教案驻波的高中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现象,了解产生的原理。

    2、观察的实验现象、能够解释现象的发生。

    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有趣物理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学建议

    关于这一节内容较少,教师在讲解的时候,重点需要强调产生实际是波的反射、波的叠加,教师可以通过两个有趣的物理实验:

    1、用琴弦和打点计时器进行的演示;

    2、用音叉通过盛水玻璃管内的声波演示。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的能力。

    典型例题

    关于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邻的两波节之间的各个质点的振幅都相等;

    B、相邻的两波节之间的各个质点的振动方向都相同;

    C、相邻的两波腹之间各个质点的振动方向不完全相同;

    D、相邻的两个波腹之间的距离为半个波长

    本题是考察的基本知识:只有两个波节中点振幅为最大,两边这副逐渐减小,故不选A项;两波节间各个质点的振动方向都相同,故B选项是正确的;相邻的波腹以波节为界,一边振动方向向上,另一边质点振动方向向下,故选C选项;由波的干涉可知:相邻的两个波腹之间的距离萎半个波长,故选项D正确,总之,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D选项。

    关于高中教案的高中教案推荐


    重点分析

    本课的重点是诗歌,其中以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为重点中的重点。唐代诗歌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据着重要地位。诗歌这种文学形式在我国诞生得很早,经历了漫长的时代变迁、千锤百炼之后,到唐代,它达到了发展的顶峰。这一时期,诗人辈出,佳作竞放,流传下来的就有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而在这光彩夺目的唐代诗坛中,最耀眼的三位大诗人当数李白、杜甫、白居易。他们的诗,风格迥异,但均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和造诣,其作品有很多至今仍是脍炙人口的佳作,令人爱不释手。他们在文学领域的成功,与他们的人生经历和社会现实密不可分,更是那种忧国忧民、关心民间疾苦的高尚情操的集中体现。

    难点分析

    将唐代文学中的诗歌、散文、传奇等庞杂的内容放在一课时中讲解,是本课最大的难点。唐代的时间跨度长,著名的诗人和作品很多,而不同时期、不同诗人的作品又有着不同的角度和风格,虽然学生对有些诗歌比较熟悉,但若要他们系统地理解这些诗歌的背景、内涵及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还是比较困难的。再加上唐代散文、传奇中的名篇名作,容易使学生在知识点上产生混淆。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要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让学生准确地把握其中的重点内容。

    重点突破方案

    诗歌的学习:

    (1)鉴于学生对唐诗比较熟悉,采用启发式谈话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本小结介绍的诗人、作品比较多,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设表格,把知识按类进行归纳、总结,再用对比的方法,深入了解诗人的不同写作风格。

    (3)教师可适当有针对性地补充一些史料,把诗人同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联系起来,让学生了解到他们不仅有高超的诗艺,还有高尚的情操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4)通过学生在课下的预习、搜集、整理,在课上按阶段向大家讲解某位诗人的生平及作品特点,使课内与课外知识相结合,开阔眼界与活跃思维。

    难点突破方案

    本节课出现的文学家、艺术家及其作品较多,可通过列表归纳、总结唐代诗人及诗歌的特点使知识条理化,让学生一目了然;详略得当,重要的部分,在时间安排上和学法引导上做特别的处理,使学生依据时代特点更深刻地理解一些名篇佳作的内涵,以此加深印象,增强记忆。

    学法指导

    本课知识可采用以下一些记忆方法:

    (1)分类记忆法:本课知识可以把它归纳为两大类,即文学类和艺术类。文学类主要有诗歌和散文,艺术类主要有书法、绘画和石窟艺术。

    (2)数字记忆法:本课内容也可用“3、2、2、2、1”这串数字来表示,即本课介绍了三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两位散文家(韩愈、柳宗元);两位画家(阎立本、吴道子);两位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和一项石窟艺术。

    (3)列表记忆法。

    关于集合的高中教案推荐


    一、知识结构

    本小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实例人手,引出与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的例子.

    二、重点难点分析

    这一节的重点是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难点是运用的三种常用表示方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这一节的特点是概念多、符号多,正确理解概念和准确使用符号是学好本节的关键.为此,在教学时可以配备一些需要辨析概念、判断符号表示正误的题目,以帮助学生提高判断能力,加深理解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1.关于牵头图和引言分析

    章头图是一组跳伞队员编成的图案,引言给出了一个实际问题,其目的都是为了引出本章的内容无论是分析还是解决这个实际间题,必须用到和逻辑的知识,也就是把它数学化.一方面提高用数学的意识,一方面说明和简易逻辑知识是高中数学重要的基础.

    2.关于的概念分析

    点、线、面等概念都是几何中原始的、不加定义的概念,则是论中原始的、不加定义的概念.

    初中代数中曾经了解“正数的”、“不等式解的”;初中几何中也知道中垂线是“到两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等等.在开始接触的概念时,主要还是通过实例,对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教科书给出的“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也简称集.”这句话,只是对概念的描述性说明.

    我们可以举出很多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进一步说明这个概念,从而阐明概念如同其他数学概念一样,不是人们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来自现实世界.

    3.关于自然数集的分析

    教科书中给出的常用数集的记法,是新的国家标准,与原教科书不尽相同,应该注意.

    新的国家标准定义自然数集N含元素0,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推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国际标准,以便早日与之接轨,另一方面,0还是十进位数{0,1,2,…,9}中最小的数,有了0,减法运算仍属于自然数,其中.因此要注意几下几点:

    (1)自然数与非负整数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含0;

    (2)自然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或,其他数集{如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内排除0的集,也可类似表示,,;

    (3)原教科书或根据原教科书编写的教辅用书中出现的符号如,,…不再适用.

    4.关于中的元素的三个特性分析

    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的元素.例如“中国的直辖市”这一的元素是:北京、上海、天津、重庆。

    中的元素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果a是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否则,就说a不属于A,记作

    要正确认识中元素的特性:

    (l)确定性:和,二者必居其一.

    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这就是说,给定一个,任何一个对象是不是这个的元素也就确定了.例如,给出{地球上的四大洋},它的元素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他对象都不用于这个.如果说“由接近的数组成的”,这里“接近的数”是没有严格标准、比较模糊的概念,它不能构成.

    (2)互异性:若,,则

    中的元素是互异的.这就是说,中的元素是不能重复的,中相同的元素只能算是一个.例如方程有两个重根,其解集只能记为{1},而不能记为{1,1}.

    (3)无序性:{a,b}和{b,a}表示同一个.

    中的元素是不分顺序的.和点的坐标是不同的概念,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l,0)和点(0,l)表示不同的两个点,而{1,0}和{0,1}表示同一个.

    5.要辩证理解和元素这两个概念

    (1)和元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符号和是表示元素和之间关系的,不能用来表示之间的关系.例如的写法就是错误的,而的写法就是正确的.

    (2)一些对象一旦组成了,那么这个的元素就是这些对象的全体,而非个别现象.例如对于,就是指所有不小于0的实数,而不是指“可以在不小于0的实数范围内取值”,不是指“是不小于0的一个实数或某些实数,”也不是指“是不小于0的任一实数值”……

    (3)具有两方面的意义,即:凡是符合条件的对象都是它的元素;只要是它的元素就必须符合条件.

    6.表示的方法所依据的国家标准

    本小节列举法与描述法所使用的的记法,依据的是新国家标准如下的规定.

    符号

    应用

    意义或读法

    备注及示例

    诸元素构成的集

    也可用,这里的I表示指标集

    使命题为真的A中诸元素之集

    例:,如果从前后关系来看,集A已很明确,则可使用来表示,例如

    此外,有时也可写成或

    7.的表示方法分析

    有三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它们各有优点.用什么方法来表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l)有的可以分别用三种方法表示.例如“小于的自然数组成的”就可以表为:

    ①列举法:;

    ②描述法:;

    ③图示法:如图1。

    (2)有的不宜用列举法表示.例如“由小于的正实数组成的”就不宜用列举法表示,因为不能将这个中的元素—一列举出来,但这个可以这样表示:

    ①描述法:;

    ②图示法:如图2.

    (3)用描述法表示,要特别注意这个中的元素是什么,它应该符合什么条件,从而准确理解的意义.例如:

    ①中的元素是,它表示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即;

    ②中的元素是,它表示函数值。的取值范围,即;

    ③中的元素是点,它表示方程的解组成的,或者理解为表示曲线上的点组成的;

    ④中的元素只有一个,就是方程,它是用列举法表示的单元素.

    实际上,这是四个完全不同的.

    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要注意,一般无限集,不宜采用列举法,因为不能将无限集中的元素—一列举出来,而没有列举出来的元素往往难以确定.

    8.的分类

    含有有限个元素的叫做有限集,如图1所示.

    含有无限个元素的叫做无限集,如图2所示.

    9.关于空集分析

    不含任何元素的叫做空集,记作.空集是个特殊的,除了它本身的实际意义外,在研究、的运算时,必须予以单独考虑.

    教学设计方案

    知识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

    (2)启发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学会分析问题和创造地解决问题;

    (3)通过教师指导发现知识结论,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实事求是的科学学习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简介数集的发展,复习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和数;

    2.教材中的章头引言;

    3.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德国数学家);

    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5.教材中例子(P4)。

    二、讲解新课:

    阅读教材第一部分,问题如下:

    (1)有那些概念?是如何定义的?

    (2)有那些符号?是如何表示的?

    (3)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

    (一)的有关概念(例子见书):

    1、的概念

    (1):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形成一个。

    (2)元素: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的元素。

    2、常用数集及记法

    (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记作N

    (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或N+

    (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记作Z

    (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记作Q

    (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记作R

    注:

    (1)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数0。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或N+、Q、Z、R等其它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是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Z*

    3、元素对于的隶属关系

    (1)属于:如果a是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

    (2)不属于:如果a不是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

    4、中元素的特性

    (1)确定性:

    按照明确的判断标准给定一个元素或者在这个里,或者不在,不能模棱两可。

    (2)互异性:

    中的元素没有重复。

    (3)无序性:

    中的元素没有一定的顺序(通常用正常的顺序写出)

    注:

    1、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2、“∈”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A颠倒过来写。

    练习题

    1、教材P5练习

    2、下列各组对象能确定一个吗?

    (1)所有很大的实数。(不确定)

    (2)好心的人。(不确定)

    (3)1,2,2,3,4,5.(有重复)

    阅读教材第二部分,问题如下:

    1.的表示方法有几种?分别是如何定义的?

    2.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概念是什么?试各举一例。

    (二)的表示方法

    1、列举法:把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的方法。

    例如,由方程的所有解组成的,可以表示为{-1,1}.

    注:(1)有些亦可如下表示:

    从51到10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51,52,53,…,100}

    所有正奇数组成的:{1,3,5,7,…}

    (2)a与{a}不同:a表示一个元素,{a}表示一个,该只有一个元素。

    描述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并把这个条件写在大括号内表示的方法。

    格式:{x∈A|P(x)}

    含义:在A中满足条件P(x)的x的。

    例如,不等式的解集可以表示为:或

    所有直角三角形的可以表示为:

    注:(1)在不致混淆的情况下,可以省去竖线及左边部分。

    如:{直角三角形};{大于104的实数}

    (2)错误表示法:{实数集};{全体实数}

    3、文氏图:用一条封闭的曲线的内部来表示一个的方法。

    注:何时用列举法?何时用描述法?

    (1)有些的公共属性不明显,难以概括,不便用描述法表示,只能用列举法。

    如:

    (2)有些的元素不能无遗漏地一一列举出来,或者不便于、不需要一一列举出来,常用描述法。

    如:;{1000以内的质数}

    注:与是同一个吗?

    答:不是。

    是点集,=是数集。

    (三)有限集与无限集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记作Φ,如:

    练习题:

    1、P6练习

    2、用描述法表示下列

    ①{1,4,7,10,13}

    ②{-2,-4,-6,-8,-10}

    3、用列举法表示下列

    ①{x∈N|x是15的约数}{1,3,5,15}

    ②{(x,y)|x∈{1,2},y∈{1,2}}{(1,1),(1,2),(2,1)(2,2)}

    注:防止把{(1,2)}写成{1,2}或{x=1,y=2}

    ④{-1,1}

    ⑤{(0,8)(2,5),(4,2)}

    {(1,1),(1,2),(1,4)(2,1),(2,2),(2,4),(4,1),(4,2),(4,4)}

    三、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1.的有关概念:(、元素、属于、不属于、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2.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文氏图共3种)

    3.常用数集的定义及记法

    四、课后作业:教材P7习题1.1

    五、板书设计:

    课题

    一、知识点

    (一)

    (二)

    例题:

    1.

    2.

    六、课后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时主要教会学生学习的表示方法,在认识时,应从两方面入手:

    (1)元素是什么?

    (2)确定的表示方法是什么?表示时,与采用字母名称无关。

    探究活动

    【题目】数集A满足条件:若,则()

    (1)若,试求出A中其他所有元素;

    (2)自己设计一个数属于A,然后求出A中其他所有元素;

    (3)从上面两小题的解答过程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并大胆证明你发现的这个“道理”.

    【参考答案】

    (1)其他所有元素为-1,.

    (2)略

    (3)A中只能有3个元素,它们分别是,,且三个数的乘积为-1.

    【关于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高中教案推荐】相关推荐
    [year+]年高考地理季现象的经典总结 万能通用篇

    地理现象1月7月地球公转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快,北半球冬半年较短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慢,北半球夏半年较长正午太阳高度12月22日,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达最...

    关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高中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能源储备和开发;通过布置研究性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