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一年级的进位加法教案合集
  • 一年级的进位加法教案

    发表时间:2024-06-11

    一年级的进位加法教案合集。

    栏目小编强烈推荐“一年级的进位加法教案”希望您能从中获益。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因此就需要老师自己花点时间去写。教师编写教案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会持续更新和改进网站为您提供更多值得关注的内容!

    一年级的进位加法教案(篇1)

    进位加法

    【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经历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全过程,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能力教学点: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观察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德育教学点:体会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黑板出示:6+7=40+40=80+13=46+7=53+40=46+47=

    教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一些加法计算,请看黑板,上面的这些加法题哪些你会算?哪些你不会算?

    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相关加法知识回答出:前面的5道题都会算,最后一道题不会算。

    教师指名学生口答出会算的题,并抽其中的46+7和80+13让学生说一说他是怎么算的?

    引导学生说出计算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用竖式计算:46

    +7

    53

    教师:在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引导学生回答:计算加法时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上的数相加满10,向十位进1。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上的数相加满10,向十位进1。

    教师:前面5道题同学们都会算了,那最后一道题呢?它又该怎么算呢?会不会和我们前面的几道题的算法一样呢?

    让学生做出猜测:可能是一样的。

    教师:让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来验证吧!这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新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板书课题

    [点评:让学生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口算和上节课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强调笔算的过程和要注意的问题,为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作铺垫。]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3

    出示例3情景图。

    教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列式解答吗?要求学生列出算式46+47,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46+7的右边相应写上46+47。

    教师:比较一下这两道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回答出:46+7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46+47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它们个位上的数相加都满10了,46+47比46+7多加了40。

    教师:还记得前面我们在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时借助了什么学具吗?

    让学生回忆起借助了小棒。

    教师:今天我们也可以首先借助小棒来帮助我们理解46+47的计算过程。

    指导学生活动:用小棒分别摆出46和47,要求整捆和整捆对齐,单根和单根对齐。

    学生同桌讨论交流算法后,再全班汇报。

    引导学生汇报出:把单根的7根小棒和6根小棒中的其中3根合起来,刚好凑成10根小棒,即成1捆,放到整捆的下面,这时还剩下3根单独的小棒,整捆和单根的合起来一共就是9捆零3根小棒,所以46+47=93。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大屏幕上显示:

    教师:利用小棒同学们已经能算出46+47的结果了,如果没有小棒用竖式我们又该怎样计算46+47呢?首先你会写46+47的竖式吗?

    请一生上台写竖式后教师用一块纸板遮住47的4。

    教师:如果我把47的4遮住后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不难发现遮住十位上的4以后的竖式和左边的竖式一模一样了。

    教师取走纸板,十位上多一个4以后该怎么算呢?你会算吗?

    如果学生有会算的,可请他来讲一讲他是怎么算的。

    如果学生不能说出计算的全过程,教师则引导学生说出:计算时依然从个位加起,6+7满10了,向十位进1,剩下的3对齐个位写,然后把十位上的两个4相加得8,现加上进位的1合起来就是9,把9对齐十位写。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6

    +417

    93

    教师:比较一下两道竖式,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黑板上的两道竖式后回答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一样。都要把数位对齐,并且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教师:通过我们的验证我们知道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完全相同。

    教师:除了这样算,你还有其他的算法吗?

    引导学生用多种算法来解答,如:①40+40=806+7=1380+13=93②46+40=8686+7=93③40+47=8787+6=93

    教师:同学们真能干!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在计算时,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

    教师: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你会算了吗?我们来试一试。

    学生做第90页试一试。分别抽三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教师:我们在计算类似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说出要注意: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忘记再加上个位上相加满十进位的1。

    [点评:在这个教学环节中,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入手,引导学生用新旧知识的对比,借助原有的知识经验采用猜想、验证主动探索新知。教学中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采用学具拼摆,帮助思考,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体现算法多样化,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2教学例4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4情景图。

    教师:同学们已经会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了,让我们来看看从这幅情景图中你又能提出哪些用加法来解决的数学问题呢?

    让学生相互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后集体抽一两个学生说出他提出的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教师抽其中的一两个算式板书在黑板上。如:26+35=35+17=

    教师:这两个算式你会算吗?你准备怎么算?

    引导学生说出可以用小棒来算,也可以用竖式算,还可以用口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用竖式来计算第一题。让学生说出他口算的过程:如6+5=1120+30=5050+11=61。

    教师:口算的过程和我们竖式计算的过程有联系吗?

    引导学生说出有两种算法联系,其实口算的过程就是竖式计算的过程。

    在学生基本都理解竖式和口算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完成第91页第(2)小题并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

    [点评:在这一教学环节,把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汇报等形式来完成例4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在理解竖式计算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还可以用口算来计算进位加法,对口算的点拨,能更加深学生对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法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课堂活动1,2,3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

    教师:今天这节课上我们都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的进位加法教案(篇2)

    9加几是第一册第七单元20以内进位加法中的第一课,这个单元是学生学习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一,十分的重要。

    在这之前,学生已经会熟练地计算10以内加法及10加几的式题,初步积累了一些计算经验。而通过这节课的探讨,不仅使学生掌握凑十的计算规律,而且能让他们把已经掌握的计算方法迁移到新的情况中去,比如,8加几。7加几等。

    所以,我首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和情境,让学生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发现并设计简单的数学问题,再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把已掌握的计算方法迁移到新的情况中去,体现温故知新的教学思想。第三,体现算法的多样化,让学生拥有自主发现的经验,尊重学生发现的方法和自己的选择,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中发展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形成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用具:

    教具:实物投影,投影片,牛奶15瓶,2只箱子,小棒18根。

    学具:每组15瓶牛奶,2只箱子,每人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笑笑很喜欢喝牛奶,有一天爸爸给她买了一箱,妈妈又给她买了一箱,没过几天,笑笑就喝了好几瓶,然后投影牛奶图。

    2.观察牛奶图你想对笑笑说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从情境入手,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1.通过解决还有几瓶牛奶的问题,体现9加几算法的多样性。

    (1)以故事形式说明图中的笑笑为什么想知道还有几瓶牛奶。并请小朋友帮助笑笑算一算。

    (2)分组操作。(一箱有9牛奶,另一箱有5瓶牛奶)组内同学边操作边相交流计算方法。

    (学生操作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三种算法:A.数数法:1、2、3、4......13、14,一共有14瓶。

    B.接数法: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14,一共有14瓶。

    C.凑十法。

    教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新理念。]

    2.动手操作,学习凑十法。(用小棒摆一摆9+5的凑十过程。)

    (1)要算还有多少瓶牛奶怎样列式?(板书9+5)

    (2)9+5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同桌相互交流摆的过程。

    教师指导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第一只箱里的9牛奶,右边摆5根小棒代表第二只箱子里的4瓶牛奶。

    (3)根据学生的叙述摆的过程教师板书如下:

    9+5=149+5=14

    1445

    [从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初步感知凑十法,并从中体验出凑十法是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通过操作,使学生进一步形成凑十的表象,再把表象转化为图式,及时内化为计算方法。]

    3.试一试。(根据学生实际,引导学生摆一摆,算一算)

    9+3=7+9=

    [通过试一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意义。]

    三、练习反馈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意,并动手圈一圈,直接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运用做一做中的题目,分层次进行练习,不仅巩固新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身体验9加几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题目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9加几)

    教师指出:今天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教师的小结点到为止,不给过多的结论性的东西,不限制学生的算法。]

    五、数学游戏:找朋友

    播放儿童歌曲《找朋友》,全班同学根据歌曲内容进行动作表演。表演结束后,根据前面同学戴的头饰,(9+2、1、3、4、5、10、9、8、7、6)用抢答的方式计算9加几。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一年级的进位加法教案(篇3)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112页,整理与复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重点:发现20以内进位加法表里的40道算式里有20道是一样的。

    难点: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发现规律。

    教学具准备:表格、卡片

    【教学实录】

    一、激发学趣、揭示课题。

    1、师出示动物课件(或卡片)

    师:哪位小朋友来告诉老师,你最喜欢这里的哪个小动物?

    生1:生2:

    师:想和它们做好朋友吗?

    生:想

    师:它们每人手中都有一道算式,小朋友要答对它们手中的算式,它们肯定会和你做好朋友的。师出示动物课件(或卡片)

    2、观察发现、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这些算式我们学过吗?

    生:学过

    师:都些什么算式啊?

    生:都是9加几的算式

    师:哦,都是些9加几的进位加法算式,前面我们还学习了哪些几加几的进位加法呢?

    生1:还学过8加几的进位加法。7、6、5加几的进位加法和

    生2:7、6、5加几的进位加法和

    师:小朋友们真棒,这节课我们就来整理与复习20以内进位加法(板题)

    生读题

    二、整理知识、总结规律。

    1、整理20以内进位加法表

    师:小朋友!那你也能像老师这样写一些几加几的进位加法算式吗?

    生:能

    师:真历害!那好,

    第一组小朋友写出所有9加几的进位加法算式

    第二组小朋友写出所有8、7加几的进位加法算式

    第三组小朋友写出所有6、5加几的进位加法算式

    第四组小朋友写出所有4、3、2加几的进位加法算式

    师:哪位小朋友能到黑板上的卡片上写的?每组1人代表,记得小朋友本组的任务哦。

    生1:9+2=9+3=9+4=9+5=9+6=9+7=9+8=9+9=

    生2:8+3=8+4=8+5=8+6=8+7=8+8=8+9=7+4=7+5=7+6=7+7=7+8=

    7+9=

    生3:6+5=6+6=6+7=6+8=6+9=5+6=5+7=5+8=5+9=

    生4:4+7=4+8=4+9=3+8=3+9=2+9=

    生可有序可无序可横写可竖写

    (1)生写完后,师给出评价,把没写到的补上并表扬学生。

    师:下面小朋友也都写好了,哪位小朋友能将黑板上的卡片排排队。每个组叫一位小朋友到黑板前来排队,下面同学也帮自己的排排。

    (2)生排完后,生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排。

    师:请你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排好吗?

    生:像排队一样按顺序排。

    生:9加2、加3、加4.有顺序地排队,8加几的排队,7加几的排

    (3)师把4位小朋友排列好的队放在一起成一个表,表整理出20以内进位加法。

    2、观察表格、发现规律。

    师:整理得真漂亮!小朋友真历害!竟然把20以内进位加法都整理成一张表了,我们就管它叫(接着板题:20以内进位加法表。)

    生读题

    9+2

    8+3

    7+4

    6+5

    5+6

    4+7

    3+8

    2+9

    9+3

    8+4

    7+5

    6+6

    5+7

    一年级的进位加法教案(篇4)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103-104。

    二、教学准备

    算式卡片13张以上、各组教学小棒2份、7个纸做红苹果、6个纸做绿苹果、每个纸苹果背后备有本节课的练习题、课前在黑板下方画两棵树。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一、教学目标

    本人所任教的班级学生思维活跃,有较强的求异思维能力,在9加几的进位加法学习中已经有较多的出人意料的计算方法。所以本人将这节课的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机能: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的口算8、7、6加几的进位加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及抽象概括等方法去体验感悟各种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鼓励学生有个性有价值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1、创设整体情境,激发参与兴趣

    二、教学策略选择

    鉴于教材情境中提供的数学信息比较简单,蕴涵的数学问题比较单一,教学内容缺乏整体动态的情境。本人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状况,大胆创设了一个数学味较浓的、能够提供较为丰富数学信息的较为开放的数学情境,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求。

    1、创设整体情境,激发参与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计算课单调乏味的特点,本人将这节课设计成一个模拟的事件发展过程,通过长苹果-算苹果-摘苹果连贯性的环节情境设计,把本节课的准备练习、新课教学、巩固提高环节融为一体,让学生在童话般的情境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2、提供选择机会,

    体现差异教学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有自己的智力强项和智力弱项,也有与此相应的独特的认知方式。这节课本人把学生间的智力差异视为可贵的教学资源展开算法多样化的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使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在参与中创设情境

    1、呈现黑板上的两课树

    谈话:小朋友,这两课树上有果实吗?(没有)想不想让它们长出果实来?(想)

    2、复习:有关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口算与方法。

    操作说明:(1)请小老师举卡片,其他学生回答。(2)学生作对一题,树上长一个苹果(教师贴)。(3)完成的情境:第一棵树上贴8个苹果,第二棵树上贴5个苹果,且每棵树上都有两种颜色的苹果。

    二、在观察中发现数学问题

    1、获取数学信息

    操作:学生观察树上的苹果,说说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自主观察,指明回答)

    预设:第一棵树有8个苹果,第二棵树有5个苹果;红苹果有7个,绿苹果有6个;第一棵树有a个红苹果,有b个绿苹果(a+b=8,a、b的个数视教师贴决定);......

    2、提出数学问题

    操作:根据知道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预计问题:两棵树一共有多少个苹果?一共有几个红苹果?一共有几个绿苹果?......

    操作:学生每提出一个问题,要求列出相应的算式。关于8+5、5+8、7+6、6+7的得数学生可能直接算出,也可能没算出。

    [备选]若学生直接算出得数,则在自主探究中让学生验证得数正确与否并研究这得数是怎样算出来的。若没算出得数,让学生思考算出得数,并说出是怎样算的。

    三、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

    1、揭示探究内容:接下来大家一起来研究8+5、5+8、7+6、6+7的得数是怎样算的或怎样算出来的。

    2、小组学习要求:各小组选择一道算式,能直接算出得数的小朋友,口头说说是怎样算的,不能直接算出得数的小朋友,可以用小组里的小棒摆一摆再算,然后小组交流。小组长要整理好自己小组里的计算方法,并选好汇报员,如果有时间,汇报员可以在小组里练习汇报。

    3、小组学习活动,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注意给独立探究有困难的学生以帮助。小组交流时,要指导小组长整理记录计算方法。

    4、汇报算法:在组代表汇报有遗漏时,允许组员补充。预计的方法:数数法(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上演示数小棒);凑十法如:7+6,可以7+3+3=13,也可以6+4+3=13,也可以5+5+1+3=13等(学生口述或学生边口述边演示学具,教师进行分解式板书)。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肯定学生其他的合理算法。

    5、算法评价:学生说说哪些算法有相同的地方,哪些算法对自己来说比较好算,也可对同学的意见提出不同的看法。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不同基础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方法。

    四、在活动中巩固提高

    摘苹果游戏:每组摘两个苹果,每个苹果背面附有习题卡,小组学生自主选择星级题。(题形有:口算、看图圈一圈再计算、看图列式、文字题等。)

    五、课堂小结。(略)

    一、在参与中创设情境

    1、复习9加几的进位加法,以求形成知识的正迁移。

    2、用奖励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3、用学生的学习成果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

    1、学生已学过9加几的进位加法,有能力对这部分知识进行独立探索,所以本人把学习探究的机会还给学生。

    2、4道例题的计算方法是相通的,所以本人采用全班各小组自主分工的方式进行,合作完成,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3、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让学生自己选择探究方式,更符合学生自身的认知特点。

    4、一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很弱,在算法评价时,把方法小结的要求放得很低,但有助于学生对8、7、6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形成更深刻的认识。

    一、教学片段实录

    情境:黑板上呈现两棵果树,第一棵上有8个苹果,其中5个绿苹果,3个红苹果,第二棵树上有5个苹果,其中1个绿苹果,4个红苹果。

    1、观察交流

    师:观察这两棵树上的苹果,你知道了什么?

    生:第一棵树上有8个大苹果,第二棵树上有5个大苹果。

    生:苹果的颜色有两种,一种是红苹果,一种是绿苹果。

    生:红苹果有7个,绿苹果有6个。

    生:两棵树上一共有13个苹果。

    2、算式探究

    师:小朋友说得很好,两棵树上一共有13个苹果会用算式表示吗?

    生:8+5=13

    生:5+8=13

    生:7+6=13,也可以6+7=13

    生:10+3=13

    师:10是怎么得来的?

    生:从第一棵树借5个给第二棵树,第二棵树就有10个苹果,第一棵树剩下3个苹果。

    师:你借得真妙啊!

    生:5+5+3=13

    生:5+3+5=13

    生:3+5+5+=13

    师:这道算式中的5和5是怎么得来的?

    生:第二棵树有5个苹果,从第一棵树分5个出来先加。

    师:你分得真好啊!

    生:8+2+3=13

    师:8与2是怎么得来的?

    生:第一棵树有8个苹果,向第二棵树借2个就是10个。第二棵树还有3个苹果,就是13个。

    六:教学反思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全体学生学习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思维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有两方面:

    一、以学习活动生成数学情境,以数学情境串联教学环节。

    进行情景教学是新课标提出的一条新理念,它有助于学生将知识学习与知识运用相结合。本节课中我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有效的情境创设:

    首先,创设学生关注的情境。

    情境创设要体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功能,必须从学生感兴趣的或是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事物入手,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本节课的情境设计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即答对一题就长一个果实,学生经历了情境的形成过程,这两棵苹果树就是学生智慧的结晶,大大拉近了情境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为学生乐于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打下了情感基础。

    其次,创设富有数学味的情境。

    要想情境为教学服务,必须精心提炼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使其蕴涵丰富的数学信息与开放的数学问题,以便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本节课的情境设计紧扣教学主题,富有数学味。这个情境看似简单,但不会给学生一览无余的感觉,因为每棵树上都有两种颜色的苹果,简洁中蕴涵着层次性。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两棵树为基准,大多数学生能很快列出8+5=13的算式,直奔本节课的主题,显示出该情境的直观性,满足大多数学生成功的愿望。以苹果的颜色为基准,部分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得出7+6=13的算式,这样给信息获取能力较强的学生一个机会,显示出该情境的层次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发现。同时该情境把8、7、6加几的进位加法的例题和协地统一起来,极少其他非数学因素的干扰,使教学环节的衔接非常自然,在教学中发挥了高效性。

    再次,创设有整体感的情境。

    本节课的情境设计将准备练习,新课探究,练习提高融为一体,使抽象的数学活动情节化,闪烁着数学教学的整体美。

    二、根据教学目标把握生成资源,根据课堂实际调整教学方案。

    构建主义认为建立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上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课堂上许多生成性的资源往往体现了学生的认知起点,又是教师未曾预料的。在本节课将生成性资源转化成教学资源,我是这样:做的:

    1、树立高度的目标意识。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统帅,是教师在课堂中取舍生成性资源、调整教学方案的的重要依据。

    本节课的核心技能是:学生进一步用凑十法口算8、7、6加几的进位加法,我以此为支点,在教学中进行生成点的选择。当让学生说说两棵树一共有13个苹果用算式怎样表示时,居然有学生列出了10+3=13的算式。

    一年级的进位加法教案(篇5)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74页的例题和第75页“想想做做”的1、2、3、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能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的思维,初步建立一定的数感。

    (3)在探索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使学生理解进位的原理。

    小朋友们,我们今天来进行一次抢答比赛,考考你们前面的知识学得怎么样?

    看来大家对前面学的知识掌握得真不错!今天愿意和老师一起迎接新的挑战吗?

    场景描述,提出问题:春天到了,到处花红柳绿,景色怡人。小明、小亮和小红到公园游玩。休息时,他们打算欣赏各人所带的画片。瞧,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依次呈现如下的算式:

    提问:这些算式中,哪些是已经学过的,你能很快算出得数?哪些你觉得口算有些困难,需要想一想?

    9+6是我们已经学过的算式,9+24+6涉及三个数相加,留待以后学习。今天,我们主要来研究24+6和24+9的口算方法。

    a.24+6是怎样计算的呢?我们可以借助小棒摆一摆。

    ②自己动手摆一摆。

    ③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摆的,怎样算的?

    b.交流24+6的算法,请同学上台边演示边说。

    师:哪位同学上来摆一摆,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投影仪)(教师准备好30几根小棒)

    ……

    说得真好!老师奖励你一颗智慧星,继续加油!

    师:谁能结合摆小棒的过程,再来说说我们是怎么算的?

    因为他先用4根小棒加6根小棒,所以老师把先算的圈起来。(边说边演示课件)

    (相机问)师:谁能想一个好办法,让我们一眼看出这里有10根小棒呢?

    这里可以把4根小棒和6根小棒相加满十后,捆成一捆。也就是将10个一看做一个十。然后放到前面的2捆里面。

    追问:结果为什么多了一捆?(4根小棒和6根小棒相加满了十,捆成了一捆。所以结果变成了3捆)

    师:如果不借助小棒,我们能看算式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演示。

    师生共同小结:计算24+6时,一般先算4+6=10,再算20+10=30。

    追问:24里面只有2个十,为什么加了6以后,得数里多了一个十?(因为个位数4和6相加时,满十要向十位进一,所以得数里多了一个十。)

    刚才小朋友们学得这么主动,认真,老师心里很开心!你们还想继续探究24+9的计算方法吗?有没有信心?

    a估计24+9等于几十多呢?谁能猜一猜等于多少呢?

    b.24+9到底等于多少,是怎样计算的呢?你会用圈一圈,算一算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测吗?

    发小棒图,用笔圈一圈你想先算的部分。然后写一写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c.交流24+9的算法,请同学上台边演示边说。

    师:如果不借助小棒,我们能看算式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演示。

    师生共同小结:计算24+9时,一般先算4+9=13,再算20+13=33。

    还有谁有不同的方法?你是怎样摆的?

    让几名学生上台摆摆,说说他们各是怎样计算24+9的。(教师板书其过程)

    师:今天我们学了两道算式24+6和24+9,这两道算式是几位数加几位数呢?(两位数加一位数) 观察24+6和24+9,跟我们以前学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24+5有什么不同?(进位)出示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小明他们欣赏完画片,准备去植物园看看,可是却被聪明桥挡住了去路,原来公园有规定,要完成桥上的题目才能过桥。你想和他们一起过聪明桥吗?

    终于过了聪明桥,小明几个来到植物园,发现有几棵小树苗生病了,心里可着急了,怎么办呢?让我们来帮帮他们吧!

    真是些优秀的小医生,我替小树苗谢谢你们了!

    给小树苗看好病,小明几个心里可开心了,从植物园出来,他们看到数学宫围满了人,那儿在干什么呢?去看看吧!原来数学宫里在进行有奖竞猜活动呢!

    小亮转到了小熊和小老鼠,他得了( )分。

    小明得分最高,他最多得了(   )分.

    小红共得了32分,她可能转中了什么?

    4、小亮他们参观完数学宫又兴致勃勃准备去智慧城堡玩,你想去吗?

    仿照24+9的样子,你能在27+( )=3的括号里填另一个数字,并算出新算式的得数吗?比比谁编出的算式又对又多!(学生完成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观察一下,十位上的2为什么都变成了3呢?(因为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了1,所以十位上的2变成了3。)

    今天小朋友学得开心吗?你学会了什么?

    一年级的进位加法教案(篇6)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熟练进行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

    2、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激发学好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熟练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算式卡片

    教学过程: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活动一

    上节课我们选出了运动员,现在运动会已经开始了,运动员们在紧张的比赛,服务的同学也非常的忙碌,我们去帮帮他们,好吗?

    (出示课件)

    引导看图,找出图上提出的问题。

    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生独立读出问题。

    让学生学会有条理的观察、总结。

    活动二

    1、你说我讲:一组一共要多少瓶饮料?

    独立列出算式解答,然后全班交流。

    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小组合作,提出并解决问题。

    然后全班交流。

    3、你说我讲:如果小组讨论时没有提出,那么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出这个问题:一共需要多少瓶矿泉水?

    交流时要求学生说出算法,对于不同的算法及时给予鼓励和评价。

    小组合作时要求分工明确,记录清楚明了。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明确这个问题不能直接解决,而应在解决了三个组分别需要多少瓶矿泉水的基础上才能解决。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小组合作能力,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培养合作意识。

    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连续性,连贯性,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

    活动三

    自主练习:第二题“找座位”,创设游戏情境完成。

    第三题“买两样东西需要多少钱”?

    利用学具卡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20以内加法的计算。

    学生自主选择商品,进一步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实际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活动四

    小结:同学们今天学到了什么?

    学生自己总结。

    学生能否进行简单总结。

    一年级的进位加法教案(篇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2~73页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初步感悟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初步了解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3、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感悟同一道加法或减法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4、计算方法的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从中产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小棒、计数器、口算题卡。学生准备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数数。

    2、师:小朋友,请你算一算。(课件出示)抽生口答

    3+2=5-2=10+7=10+9=

    师:同学们真棒!下面再来看一道题。(课件出示:13)

    师:在13这个数里面,3在什么位上?

    生:3在个位上。

    师:个位上的3表示什么?

    生:表示3个一

    师:那1在什么位上?

    生:1在十位上位。

    师:十位上的1表示什么?

    生:表示1个十。

    3、师:今天我们就用以前学的旧知识来学习新知识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1

    师:小红到商店里去买铅笔,她先买了13枝铅笔,又买了2只铅笔。小红一共有多少枝铅笔?(课件演示买铅笔图)

    师:你能列出算式吗?

    生:13+2=(板书:13+2=)

    1、摆小棒

    师:那13+2等于多少呢?我们用小棒代替铅笔摆一摆。请同学们先拿出13根小棒摆在桌子上,再摆2根小棒,合起来是多少根呢?(15根)

    师:(课件演示摆小棒)我先摆13根小棒,再摆2根小棒。老师想知道是把2根小棒加在3根小棒里呢,还是加在一捆里?

    生:加在3根小棒里。

    师:为什么要把2根小棒加在3根小棒里呢?

    师引生:3根小棒表示3个一,2根小棒表示2个一。合起来就是5个一。再加上一捆小棒,一共就是15.

    2、计数器

    师:除了摆小棒,我们还可以用计数器算13+2.谁会拨算珠?(抽生上台)

    先拨13,再加2.这2颗算珠是加在个位上还是十位上?

    生:个位为什么要加在个位上?

    生:2表示2个一。(生拨珠)13+2=15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刚才小朋友拨算珠的过程。(课件演示拨算珠)先拨13,还要加2颗算珠。这2颗算珠该加在哪位上呢?

    生:个位为什么要加在个位上?

    生:2表示2个一。

    师:就是个位对齐个位加。现在个位上是5,十位上是1,合起来就是15.不管是摆小棒还是拨算珠,都要个位对齐个位加。(板书)

    3、口算

    师:如果不用小棒和计数器,你还有什么方法算13+2=?呢?

    生:我们是从13起接着数2个数:14,15.(板书:接着数)

    生:3+2=5,10+5=15

    4、练习(课件出示: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抽生口答说算法

    14+2=13+4=13+6=12+6=

    5、介绍加法各部分名称

    师:在加法算式里,每一部分都有他自己的名字,你知道吗?(板书:加数、加数、和)

    (二)教学例2

    师:小红买了15枝铅笔,送了2枝给明明。小红还剩多少枝铅笔?(课件演示送铅笔图)

    师:你能列出算式吗?

    生:15-2=(板书:15-2=)

    师:那15-2=等于多少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1、摆小棒

    哪些小朋友是用摆小棒的方法算的?

    师:(课件演示摆小棒)我先摆15根小棒,再拿走2根小棒,你是从5根小棒里拿出的2根,还是一捆里拿出2根小棒?

    生:从5根小棒里。

    师:为什么要从5根小棒里拿出的2根呢?

    师引生:5根小棒表示5个一,拿出2个一。等于3个一现在还剩下多少根小棒?(13根)

    2、计数器

    师:谁会用计数器算15-2=?(抽生上台边拨边说)先拨15,再减去2.是从哪位上减去2颗算珠?

    生:个位师:让我们一起来看刚才小朋友拨算珠的过程。(课件演示拨算珠)先拨15,再减去2。从哪位上减去2颗算珠?

    生:个位为什么要从个位上减去2?

    生:2表示2个一。等于13.

    师:说明我们做减法的时候也要注意个位对齐个位减。和刚才个位对齐个位加和起来,我们可以这样说个位对齐个位加、减(板书)

    3、口算

    师:做减法的时候也要注意个位对齐个位减。

    生:5-2=3,10+3=13

    生:13+2=15,15-2=13(板书:想加法,做减法)

    生:我们是从15起倒着数2个数:14,13.(板书:倒着数)

    4、巩固练习(课件出示: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抽生口答说算法

    18-4=17-5=

    5、介绍减法各部分名称

    师:在减法算式里,每一部分也有他自己的名字,想知道吗?(板书:被减数、减数、差)

    三、课堂作业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师: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个位对齐个位加、减)

    1、看图填数。(课件出示:教材74页练习九第1题)

    2、计算。(小黑板出示:教材74页练习九第2题)

    12+5=8+11=16+2=17-4=7+10=13+6=16-5=20-10=

    3、看图填算式。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看一看,今天这节数学课你学习了什么?

    五、板书

    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个位对齐个位加(减)

    13+2=1515-2=13

    一年级的进位加法教案(篇8)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的算法,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达计算思维过程。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意识,在合作交流中培养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3.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周末,小明、小亮、小玲和小红到郊外游玩,休息时,他们正一起互相欣赏各自所带的画片。

    (课件出示情境图)仔细观察,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小明有9张画片,小亮有24张画片,小玲有5张画片,小红有6张画片)根据这些信息,你能试着提几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2)小亮和小玲一共有多少张画片?

    (3)小亮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画片?

    (4)小亮和小明一共有多少张画片?

    3.我们班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一下子就能列出相应的算式!在这些算式中,哪几道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得多少?用的是什么方法?

    (二)动手操作,探究算法。

    1.迁移类推,尝试学习。

    (1)24+6等于多少,你想怎样算?先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小朋友可用小棒去摆一摆,想好的小朋友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师巡视指导)

    (3)谁愿意上来用小棒摆给大家看看。(投影展示学生摆小棒计算的过程)

    提问:原来几捆?怎么多出来1捆?(请台上小朋友带着下面的小朋友将6和4合起来的10根小棒扎成一捆)

    追问:你们先算的几加几?你们是怎么想到先算4+6的?

    (4)让我们跟着课件再来回顾一下这个计算过程。先要把24分成20和4,先算4+6=10,再算20+10=30。教师板书24+6分解式。

    (5)提问:24十位上是2,为什么24+6的得数十位上是3?这多出来的1个十是怎么来的?(课件红色突出表示出2和3)

    要求学生将书上例1算式填写完整,并提醒学生:这是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写完得数后别忘记写出单位名称。

    (6)这个方法你学会了么?请小朋友们看着黑板上的分解式,同桌两人快速的互相说说24+6的计算方法。指名说一说。

    2.自主操作,合作学习。

    (1)你能先估一估24+9的得数是几十多?你是怎样估算的?

    (2)24+9又等于多少,请拿出作业纸,在作业纸上的小棒图先圈一圈,再同桌间说一说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交流汇报:谁愿意把自己的好方法分享给大家?(教师有选择性的挑选出代表性的作业纸展示出来,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一边用课件演示一边板书:24 +  9=33   24  +  9  =33

    (4)仔细观察这两种方法,尽管计算过程中拆分的加数不同,但是他们都是为了把一个数拆开后变成整十数再相加,这就把新的加法算式转化成了前面学过的加法算式。计算24+9的几种方法中,你喜欢哪种方法?(算法优化)

    (5)对比总结:观察比较24+5、24+6、24+9这三道算式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梳理归纳:24+5、24+6、24+9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板书),而24+5的得数还是二十几,今天学习的24+6、24+9的得数却是三十和三十几,十位上多了1个十,这多的1个十是哪里来的?生回答后教师规范语言“个位满10向十位进1”板书(进位),揭示本节课课题。

    (三)分层练习,巩固应用。

    今天学习的计算方法同学们掌握了么?下面我们就通过练习来检验一下吧!

    1.我会填。

    2.我会比。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2)观察比较:仔细观察这一组三题,你发现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都是先算3+7=10。也就是说这三道题都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把加得的得数与整十数相加。用这种方法,快速算算第二组、第三组。(左边同学第2组,右边同学第3组比赛)

    3.我会解决问题。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盒子里原来有37张画片,又放进3张,现在一共有多少张?

    (四)全课小结,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应该怎样计算?

    (2)想一想:35+□=3○,□里可以填哪些一位数?其中最大应该填几?35+□=4○,□里可以填哪些一位数?其中最大应该填几?

    其实,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多动脑筋,用心去思考,你就会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做学习的小主人,生活中的有心人!

    一年级的进位加法教案(篇9)

    西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进位加法》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和算法。

    2、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独立探索新知识的能力,体验探索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重点难点:

    1、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

    2、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算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2、计算下面各题,说一说怎么算。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用课件演示联欢会场景。

    老师提示:大家根据画面估计一下,够不够每人一瓶。

    学生猜测。

    老师再指出:怎样找一个科学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

    (2)解决一共有多少瓶纯净水这个问题。

    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24+9

    板书:24+9

    分小组讨论怎样计算24+9

    组织交流计算方法。

    2、做一做。

    45+67+6374+9

    在学生独立计算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老师板书。

    3、练习十一第4题

    比一比,找联系。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练习十一第5~6题。

    (四)思维训练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知识?

    一年级的进位加法教案(篇10)

    课标内容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在9加几的进位加法基础上进行教学。

    1、通过对问题情景的探索,让学生得出8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让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8加几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8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

    方法

    情景教学

    教学

    用具

    课件、投影机、积木

    一、情景导入

    课件演示:一片沙漠,寸草不生

    师:我们该怎么办?

    生:植树。

    课件演示:沙漠变成树林,淘气种了8棵,笑笑种了6棵。

    师:现在有几课树?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1、通过解决有几棵树的问题,体现8加几算法的多样性。

    (1)分组操作学具,组内同学边操作边相互交流计算方法。

    (2)小组汇报交流。

    (3)总结不同的计算方法,着重说明凑十法。

    (4)比较几种算法,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为什么?

    2、学生演示8+6的凑十过程。

    三、课堂练习

    师:我们一起种了那么多的树,环境好了,引了蝴蝶、蜜蜂、蚂蚁,看看它们在干什么?

    课件演示:练一练第2题

    小组合作,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法计算并交流方法。

    课件演示:蚂蚁回家

    学生通过计算帮助蚂蚁找到自己的家。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学会了用哪几种方法计算8加几?认为哪位同学表现最好?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进行环保教育

    培养合作能力

    鼓励算法多样化

    培养学生的爱心

    与种树相联系

    教学以鼓励为主

    一年级的进位加法教案(篇11)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三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65页例2,做一做1—2,66页练习十五4、5、6、7、8题。

    1、借助小棒、计数器等直观学具的操作,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算理,掌握口算算法,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2、通过探索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多样化的过程,培养学生。

    3、通过方法的比较和分析,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计算内容、不同的计算方法之间是有联系的。

    4、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一、复习铺垫,促进迁移。

    1、师:昨天老师布置的“生活中找数学”的作业是——在生活中找两个数相加的例子,用算式的形式表示出来,你找到了吗?先和你的同桌互相分享一下!

    2、请学生代表展示收集到的加法例子。

    (1)一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

    (2)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法;

    3、师:同学们掌握了这么多两个数相加的知识,一定能够解决很多的生活实际问题吧?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班里联欢会邀请到了30位家长来参加,张老师一共准备了这些瓶矿泉水,每人1瓶,够吗?生猜测:够或是不够。

    师:要解决“够,不够”这样的问题,我们通常是用哪三步走?

    2、操作体验,探索方法。

    (1)实际操作,建立表象。

    师:24+9这道题应该怎样计算?请同学们尝试用小棒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看谁原意充当今天的“小老师”,能一边摆一边给同学们讲清楚这道题是怎么算的!如果你想好了,可以先尝试着给你的同桌讲讲看。

    (2)组织小组讨论计算方法;

    师:把你的摆法在小组内说一说,选出能代表你这一组的计算方法。

    学生中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①先在左边摆24根小棒,再在右边摆9根小棒。左边的4根和右边的6根合起来是10根,我把10根捆成一捆,30加3等以33。

    ②先在左边摆24根小棒,再在右边摆9根小棒。左边的1根和右边的9根合起来是10根,我把10根捆成一捆,23加10等以33。

    ③先在左边摆24根小棒,再在右边摆9根小棒。左边的4根和右边的9根合起来是13根,我把13根其中的10根捆成一捆,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是13根,20加13等以33。

    (1)看——在学生交流的同时,教师利用课件演示操作过程;

    (2)想——让学生闭眼睛想一想上述操作过程;

    (3)说——让学生将上述操作过程说一说;

    (4)填——让学生根据操作过程,填一填计算要点。

    (5)思——图中的2捆小棒怎么变成3捆的?为什么要打捆?

    用同样方法进行第二种算法的理解。

    4、比较异同,体会算法。

    (1)结合板书上的口算过程,让学生分别说一说两种算法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总结: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可以先算几加几,加得的得数和原来的整十数相加;也可以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加余下的数。当个位的数相加满10后,需要向十位进一。

    6、寻找方法之间的联系。

    师:解决这个新知识,我们都用到了哪些前面学过的旧知识呢?说一说。

    圈一圈,算一算,仍然是借助实物进行算法的巩固。

    没有直观小棒的帮助,通过数的分解组成来填一填算法,巩固算理。

    区分进位和不进位的方法。

    4、生活中的数学:

    “爱心学具店”购物,四样新学具:转笔刀15元,学具盒9元,油画棒28元,三角尺4元,自己试着提出问题,并列式解答。

    每个同学写出三道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算式,考考自己的同桌,然后进行批改。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和100以内数的认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口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在本节课中注重的是通过小棒操作的过程,体现学生经历计算的基本思维过程,从一开始的实物操作(主题和小棒)、到随后的表象操作(头脑中重现分一分、摆一摆的过程),再到最后的符号操作(语言表征,计算结果),让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形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继而达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目标。

    针对课堂练习的高效性这个研究课题,我主要想通过以下两点来体现:

    一是:练习的层次性。从一开始的圈一圈算一算切合例题进行巩固,到小手对数,进展到无实物的抽象计算,再到填十位上的`数,发现进位与不进位的区别,最后进行生活运用,深透估算的思想。

    二是:练习的趣味性。结合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我在平日的教学中常常用到小手游戏,例如课前的对对碰(就是练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课中的小手对数等,旨在让孩子用最爱动、最直接的教具——小手来进行口算练习,而且用小手的形式展现,速度快易于检查。

    三是:练习的针对性。本节课的重点算法就是相同数位相加,算理则是个位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1,本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想法,在练习设计中,我特意安排了“小手对数”“十位上填几”以及“拓展练习”这三个版块,旨在通过多个练习,针对性的进行重点的训练和难点的递进式突破。

    在本堂课中,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尤其是听取了赵晓英主任和张志娜校长的点评后,更是深得反思:

    低年级的计算教学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是最优化的选择,本节课中我在设计中也想要突出这点,但一堂课上下来,总觉得在数形结合点上不是很流畅,学生能正确的摆小棒,准确说出自己的摆法,但落实到算法上就总是出现问题,听从了两位专家的点评后,我顿悟:数形的结合要适时而紧凑,学生在自己体验摆法后,就应该结合他们的口述一边说一边提炼算法一边进行板书,这样“形”(小棒)和“数”(算法的算式)才会让学生在第一时间进行有效的结合,学生才会明白:我摆的这个过程原来就是用这个算式来表示的呀!从而更有效的理解算理和算法。

    我鼓励学生用多种算法来计算24+8,那“算法多样化”是否“多多益善”,是否要提供“算法最优化”?对于《课程标准》中“提倡算法多样化”如何理解?我个人认为算法多样化绝不是形式上的越多越好,而是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角度提出的,更深层次的目的是从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我价值观角度提出的。为此,数学教学中算法多样应区别于趣味数学的游戏,应当组织学生学会从多种算法中分析、辨别出最佳或较佳的方法,当然不应是教师主观指定的算法。最佳或较佳方法中的标准,一是简捷方便,二是具有一般性,也就是在同类问题中均可使用,这两条标准必须同时具备。让学生从小就学会“多中选优,择优费用”。同时,学生发现自己所创造的算法被列为最佳成或较佳,在他们幼小心灵里会萌发出自我价值,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在以后的学习中会主动挑战自我,这才是教学改革的真谛!

    【一年级的进位加法教案合集】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