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k251.com -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名优秀的教师肯定有一份准备充分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一份完整的教案有许多内容,怎样才能写好教案?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四年级上册三味书屋语文教学设计精选》,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四年级上册《三味书屋》语文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背景知识
(1)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笔名鲁迅,是浙江绍兴人。
(2)上篇课文学习了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的阅读方法,这篇课文进一步学习这一种阅读方法。
(3)本课具体介绍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和鲁迅童年时期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的事迹。
2.教材特点
课文共有3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指明三味书屋在浙江绍兴,是鲁迅小时候上学的地方。第2自然段介绍了三味书屋内部的陈设,按方位顺序具体讲了三味书屋的样子。第3自然段讲了鲁迅从小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的事迹。这一段从鲁迅书桌上的一个早字,引出鲁迅小时候一个学习的故事,具体写了早字的来历和它的激励作用。通过教学,激励学生勤奋学习,严格要求自己。
二、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理解15个新词的意思。
2.学会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能找出表示方位的词。
3.能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内部的样子。
4.能说出第3自然段中两个句子的意思: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能用一面一面和默默地造句。
5.了解鲁迅小时候勤奋好学的事迹,初步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习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按方位顺序理清课文第2自然段三味书屋的内部陈设。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和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的意思。
四、教学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生字卡片、课文录音。
五、教学时间: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二)教学过程
1.简介鲁迅,引人课题。
①投影或小黑板出示句子: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
②读后想想,这里为什么用上也字?(也表示同样性质的两件事连在一起说或一起写,后面一句要用上,也)
③想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鲁迅把这个早字牢牢地
记在心里,下决心不再迟到了。)
④课堂作业:完成《作业本》第7题。
(4)齐读本段后小结:这段课文讲了鲁迅小时候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的事。
(学生学习这段文章后,有可能也在课桌上刻一个什么字,教师要注意引导。)
3.朗读、总结全文。
(1课文是怎样介绍三味书屋内部陈设的,
(2)鲁迅为什么在他那张旧书桌上刻一个早字?
(3)这个早字对鲁迅起了什么作用?
(4)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受到了什么教育?
教后感:
20课《三味书屋》:本课具体介绍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和鲁迅童年时期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的事迹。学生对于难句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这句话的理解还不够深刻。
(二)教学检查
1.复习检查。
(1)出示词语卡片读词语。
(2)完成《作业本》第2题:读拼音写词语。
2.学习第。自然段。
(1)齐读这一段。
(2)谁能用上浙江绍兴、三味书屋、鲁迅、上学这些词语,简单介绍三味书屋。(小黑板出示)引导学生多种角度去思考。如: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上学的地方,在浙江绍兴。鲁迅小时候在浙江绍兴的三味书屋上学。(让学生明白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
3.学习第2自然段。
(1)谁能说说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回顾学法: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我们有什么方法?(小黑板出示学法)
(3)默读课文,划出本段中表示方位的词语。师生讨论。(正中墙上。画前面正中。周围。东北角上)
(4)课堂作业。(小黑板或投影出示)
什么方位有些什么
(5)朗读指导。师生串读。(教师读方位词,学生读与之对应的内容。)
(6)按方位顺序进行说话训练。
①打出投影片。
②指名优秀生简要说说什么方位有什么。
③同桌互说。互评。
指名比较具体他说说什么方位有些什么。
(7)小结:本段按方位顺序介绍了三味书屋内部的样子。
4.齐读课文第1、2自然段。
5.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2题、第6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理解两个重点句子的意思。
(2)练习用一面一面、默默地写句子。
2.朗读全文,学习鲁迅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的品格。
(二)教学过程
1.复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齐读课文第1。2自然段。
(2)出示投影,指名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的内部陈设。
2.学习第3自然段。
(1)打出投影片,让学生观察鲁迅的书桌。(上面有个早字)
(2)学习早字的来历。
①默读第3自然段,想想早字是怎么来的。
②用引读法理解早字的来历。(教师读1、2句,学生读3、4、5句)
③读句子:鲁迅一面上学,一面帮着料理家务。理解并仿写。(板书:一面一面)
a.一面一面说明什么?(鲁迅同时干两件事,说明上学不容易。)
b.一面一面仿说。(前后两件事要有可能在同一时间里进行的。如:小燕一面唱着歌,一面跳起了舞。)
④理解句子: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投影或小黑板出示)
a.当铺、药铺是什么?
b.奔走什么意思?于什么意思?(在)
c.联系上下文想想,鲁迅为什么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当时鲁迅家里穷,无钱给父亲治病,只好把家里的东西送进当铺换钱,再去药铺买药,然后去上学。)
⑤设想一下,那大鲁迅可能什么原因迟到了?
⑥面对寿老师的严厉批评,鲁迅怎么做了?小黑板出示句子鲁迅默默地回到座位上。
a.读句子想想,默默地是什么意思?(板书:默默地)
b.想想,鲁迅当时为什么不向老师作说明?选择:(1)因为寿老师很严厉,鲁迅不敢作说明。(2)鲁迅觉得迟到总是不对的,不必作说明。
c.从中说明什么?(鲁迅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
d.谁能用默默地说一句话?
(3)读课文最后两句,想想这个早字对鲁迅起什么作用。
(1)出示鲁迅头像,简介鲁迅。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位爷爷吗?他是大文学家鲁迅。鲁迅爷爷写过许多世界闻名的书,我们以后将会学到他的许多文章,他是我们浙江绍兴人,从小就在绍兴读书。
(2)引入课题。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叫三味书屋。(出示课题)三味书屋现在是浙江绍兴鲁迅纪念馆的组成部分。它是个怎样的地方?下面我们就跟随作者去看看三味书屋。
2.学生自由试读课文。要求:
(1)划出生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词语想想意思。
(2)标好自然段序号。
(3)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卡片,轮读新词。
(2)圈出括号里正确的读音。
浙(zhzh)江笔墨(mm)东北角(jiǎoju)
来历(lli)当(dānɡdnɡ)铺
(3)卧字字形结构书写指导。
(4)比一比组词。
研()药()幅()历()
现()约()福()厉()
(5)学生质疑。
4.指名分段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1)说说每个自然段个写了什么。
(2)课文讲了谁的事?着重讲了一件什么事?
5.作业。
(1)抄写新词。
(2)完成《作业本》。
(3)读课文。
jk251.coM小编推荐
四年级上册长城砖语文教学设计精选
四年级上册《长城砖》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联系生活经验,感悟到不能妄自菲薄,要自尊自信的道理。
一、引发兴趣。
1、课前同学们通过查资料,对长城有了哪些了解?谁能简要的说说?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并不是描写长城的雄伟壮丽,而且有关长城砖的一件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请同学们认真读书,提醒注意读准生字:羡慕、允许、妄自菲薄等。
2、说说看,读完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三、阅读,理解线索。
1、默读课文,看看长城砖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填空:
开始,长城砖觉得(),因而();后来(),长城砖感到(
),这些引起了它的()。
2、练习朗读第一自然段中描写长城砖中描写长城砖自卑的句子。
3、是什么促使长城砖由自卑变得自信了呢?
四、表演,体会情感。
1、各自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读读课文,再在小组里表演。
2、教师指导:要传达出人物的情感,必须注意不同人物的神态、语气。同时运用人物的语气表现人物的话语。
大教授的激动;宇航员的神采飞扬;金发女郎的崇拜;小男孩的兴奋。
学生练习,表演。
指数名学生表演。
2、再读课文,读出长城砖的价值。
(展览受到的待遇,参观人数之多)
四、想象情景,领悟内涵。
1、同学们,如果你是长城砖,就是那块原先自惭形形秽的砖,听到了赞美,你想对谁说此刻心声呢?对自己?对游客?同伴。
2、指名读最后一段。
说说你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对自尊、自信、自强的理解。
五、延伸。
1、课外搜集有关自信、自尊、自强的格言警句,与同学交流。
2、你自己有不够自信的地方吗?身边有不够自信的人吗?请试着劝他。
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观潮》是一篇文质兼优的写景文章。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对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景观的描绘,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本文的教学,不但要使学生增长见识,学习作者的观察及表达方法,受到语文能力的训练,还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一)课始,以声激情诱趣。
好的作品默默地看与朗朗地读又与有音乐烘托伴奏的朗诵,对人的感官的刺激作用,带给人的内心体验都是不同的。文章描绘了钱塘江大潮来前的风平浪静与潮来时的惊涛浪吼形成鲜明对比,尤其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潮水由远推近,有如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为了充分发挥作品的感染力,用雄浑有力的交响乐伴以激情昂然的朗诵,使学生入其境,动其情。
准备一段由缓慢抒情到急促激越再到平缓渐弱的交响曲。以舒展缓慢吻合潮来前的平静;以欢乐抒情衬托人们观潮的喜悦心情;以雄壮激昂,烘托大潮的磅礴气势。
(二)课中以像释疑解惑。
学生生活在繁华的城市,许多孩子没有到过海边,更无从目睹这样雄伟壮丽的大潮之景观。对于没有见过的事物,又无类似经历可以借鉴,不仅给理解课文带来障碍,也给展开想象造成困难。因此,需运用电教手段,声像同步,视听结合,创设情境,提供感知,发展情感,促进理解。
根据课文内容,从《神州风采》里的海宁观潮一片中截取有关片断,按潮来时开始还是风平浪静到有声无形,然后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渐近,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白浪翻滚,如同一道城墙;更近,犹如战马飞奔,坦克轰鸣的顺序组接。录制两遍。第一遍按由远及近,将潮水的如线、横贯江面、如墙、如万马奔腾的四个画面各定格6秒,以便使学生有时间看清楚并将实际景象与课文里的文字描述在头脑中衔接对号。第二遍不定格,使学生对大潮由远及近的推进变化、发展有一个连贯、完整的印象,以加深感受。
(三)以读促思通文。
朗读是理解内容的基础,也是检查理解的手段,更是以文悟道的途径。《观潮》从声、形、色三方面描绘赞美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形象鲜明,富于感染力。有感情地诵读既有助于理解课文,又能更好地受到感染。
读,应求形式多样,不同的读法有不同的作用和效果,要根据不同段落的学习内容、训练任务、教学目的选择适当的读法。默读,利于思考;朗读,助于理解;齐读,训练面大;自由读,灵活主动;个别读,以点带面便于指导。读,又不能走形式,明确读的目的,提出读的要求,求得读的成效。要以读引思,以思促读,读思结合。
这堂课的教学,采用下列读法:
课始:教师范读激情;课中:自学时默读,理解中自由读,理解后感情朗读;课尾:个别读、齐读相结合。
(四)优化课堂结构。
教学结构力求体现教为主导、生为主体、学为基础、思为核心、道贯其中的整体优化结构型。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做到三动和三个保证。
三动:动脑思考;动口读说;动手画批。
三个保证:在学习的中心阶段,即高潮处,关键处,难点、重点处,保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读、去思、去议;保证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保证学生自始至终在课堂上过着愉快的精神生活。
(五)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
1.教学重点:
潮来时的壮丽景象是教材的重点部分,也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好这一段。
突出重点的方法:
(1)理清作者观察和表达的顺序。
懂得作者是按照极远渐近再近更近的顺序观察和描述的。
(2)理解作者的表达途径和方法。
懂得作者是从声音、形状、颜色这三方面将大潮雄伟奇特的景象生动地描绘出来,从中体会作者赞美天下奇观的思想感情。
(3)重点理解比喻句。
引导学生分清本体与喻体,即把什么比作什么,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它们的作用,懂得这样比的真正含义。
(4)运用电教手段录像,创造情境,激发情感。放录像画批讨论朗读多种教学手段优化组合。
将看、想、说、读有机结合。做到图文视听互补;听、说、读、思互促。
2.教学难点:
由于学生没有感性认识作基础,对文中的一些描述如: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形成一道六米多高的白色城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等不易理解,易产生疑惑:这是怎样的一种景象?真是这样吗?因而对于作者基于真实,富于生动的表现方法也不易体会。因此只有让学生如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巨大威力,才能很好地理解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力。
突破难点的方法:
(1)借助录像,提供感性材料,帮助理解内容,释疑解难。
(2)朗读和品味词句相结合,朗读中品味,品味后朗读。
二、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2.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正确概括段意。
3.动用电教手段,把学生带入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促进朗读。
4.结合课文理解横贯、天下奇观、人声鼎沸、风号浪吼、涨等词语及比喻句。
教学用具:
钱塘江大潮录像带(3分钟)音乐录音带(2.5分钟)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释题,教师朗诵课文。
目的: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同
时创设情境,激情入境,让作品感染学生,训练听、思、说能力。教学手段:用音乐伴朗诵。
用谈话法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到过江边吗?你们可知道,大江大海不仅有风平浪静的时候,有波涛汹涌的时候,还有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吸引力的作用,水面会发生定时涨落的现象,这就叫作潮。
板书潮。
一位曾亲眼看见潮水涨落的人,把他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板书观。范读课文。听读思考。
下面请你们听一听他的描绘。请你们听的时候注意:他看到的是怎样的一次大潮?按照他描述的顺序,使你在头脑中出现了几个画面。
教师在音乐的伴奏下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读后学生逐一回答问题。根据回答板书钱塘江大潮,天下奇观。
追问:天下奇观的观当什么讲?什么叫天下奇观?
(二)理清文路,分段精读。
目的:知道作者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时间顺序写的,并按照这一顺序正确地给文章划分段落。理解各段主要内容,并能抓住要点准确概括段意。
步骤:
1.理清文路,划分段落。
请大家打开书,快速默读一遍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段?
2.分段细读,学习第一段。
方法:默读。
要求:边默读边思考:作者在这一段里交代了什么?主要描写了什么?
学生应弄懂,交代了观潮的时间农历八月十八日早晨;观潮地点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描写了观潮人的心情急切地等待;观潮的场面人山人海;潮来前江面的景象平静、雾蒙蒙。(这是主要的)
要求学生抓住主要意思概括段意。
学习第二段。
目的:理解作者由远及近,从声、形、色等方面描述了大潮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与力,激发学生赞美、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手段:录像
教学方法:质疑探索法、组织讨论法、总结归纳法和边议边读。
教学形式:学生自学、小组议论、全班讨论三种教学形式相结合。
①指名学生读第二段。
;要求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的?又是从哪几方面来描述的?
读后引导学生依次讨论这两个问题。
通过讨论明确:
a.作者是按照远稍近再近更近的顺序写大潮中景象的。
四年级上册黄继光语文教学设计(教案范文精选)
四年级上册《黄继光》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2、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按要求预习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背诵课文的第8~11自然段。
教学重点
在读懂每个自然段的基础上,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理解黄继光顽强战斗、壮烈牺牲的段落,学习他爱国注意和国际主义的革命精神。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向学生介绍时代背景。
1.导语。
2.介绍上甘岭战役及黄继光。
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次重要的战役。1952年10月14日,侵略朝鲜的美军向上甘岭阵地发起进攻。中国人民志愿军给予了坚决的回击,阵地多次失而复得,战斗异常激烈。经过反复争夺,我军收复了已失的阵地,于11月25日胜利地结束了战斗。战役历时43天,歼灭敌人二万五千余人。黄继光是1950年加入民兵,第二年加入志愿军,52年10月,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
二、按要求预习课文。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词。
(1)战役黎明负伤持续屡次规定胸膛晕倒报仇倒塌
启明星营长朝鲜
(2)匍匐(pufu)摧毁(cuihui)
2.注意:晕朝屡役的读音,黎暴塌的写法。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不加字、不减字,及时纠正错误。
四、分组再读课文,讨论以下问题,理清脉络。
(1)课文讲述了什么时候的一件什么事?
(2)这件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3)试用归并法把课文分成四段,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出答案:(1、课文讲述了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为夺取战斗的胜利而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2、本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我们可以按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把相关意思的自然段合并在一起,将课文分成四段,这种方法叫合并法。3、分段:12自然段,概述战斗的激烈和时间的紧迫。36自然段讲黄继光向指导员请战,指导员答应了他的请求。711自然段详细叙述黄继光顽强战斗、壮烈牺牲的经过。12自然段讲在黄继光的精神鼓舞下,战士们占领了597.9高地。)
五、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
1.学习第1段。
(1)指名读第1段,边读边思考:黄继光所在的营在什么时候,接到上级的什么命令?
学生读课文后,找出重点句回答上述问题。
(2)投影出示重点句,讨论。
黄继光所在的营已经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第五天夜晚接到上级的命令,要在黎明之前夺下敌人的597.9高地。
课堂讨论:黎明是什么时间?通过讨论知道黎明是天快亮或刚要亮的时候。
从接受任务到完成任务大约是多长时间?战士们在什么情况下接受这一任务的?从哪些词看出?说明了什么?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如此短的时间要完成这项任务的难度是非常大的。(持续一词是延续不断的意思,连续了四天四夜说明战斗很激烈,时间紧迫。)
(2)指导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战斗的激烈和时间的紧迫。
(3)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段意:接受命令。
二、学习第二段。
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黄继光为什么要主动请求任务?小组讨论后回答。
2、理解重点句子:
(1)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屡次上什么意思?去掉这个词行不行?为什么屡次突击都没有成功?
屡次是多次的意思,去掉这个词就成了一次突击了,有了这个词更能说明任务艰巨。
指导朗读这句话。屡次比雨点还密压要重读。
(2)分组讨论句子:
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战斗员说: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
让祖国和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注意有感情地朗读。)
3、齐读第二段,说说这一段写什么?
(请求任务)
小结学习方法:先带着问题读课文;再体会重点词语、句子意思,并有感情地朗读;最后想一想这一段的意思,用四个字概括。
三、根据上述方法,自学第三段。
1、分组学习,讨论,朗读。
出示要思考的问题:(1)黄继光和两位战士是怎样冲上去的?
(3)黄继光负伤后又怎样做的?画出描写黄继光动作的词。
(3)是什么力量使他用自己的胸口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2、以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注意重点引导比较以下句子,并加强指导有感情朗读这些句子。
(1)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下来。
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
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
(全文三次出现把子弹比作雨点、冰雹、暴风雨的句子,说明敌人的火力点越来越强烈,战斗越来越激烈,但黄继光却没有退却,表现的英勇顽强。)
(2)他用尽全身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
(体会句中的数量词和省略号,表现了黄继光的顽强的意志。)
(3)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
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
(比较两次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站起来,体现他对敌人的仇恨和他同敌人拼到底的决心。尤其是第二次,说明了啊为了战斗的胜利,决定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
3、段意:英勇献身
四、学习第四段。
1、齐读后,让学生理解:战士们像海涛一样向上冲。
2、归纳段意:占领阵地。
第三课时
一、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注意从黄继光的语言、行动,读出战斗环境的险恶和黄继光坚强的意志,体会他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精神。
2、结束语:
二、指导背诵811自然段,练习背诵。
三、巩固及加深练习。
1、组词。
役()屡()暴()塌()膛()
设()缕()爆()踏()躺()
规()()()晕()()()
启()()()()黎()()
朝chao()zhao()鲜xian()xian()
2、选词填空。
战斗战役战争
上甘岭()是抗美援朝()中,其中夺取敌人的5979高地的()是关键的一仗。
(提示:战争战役战斗)
四年级上册壮丽的青春语文教学设计(精选教案)
四年级上册《壮丽的青春》语文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好句。
2.了解欧阳海舍身救列车的经过,学习他奋不顾身排险,把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的崇高精神。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学习重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遇险排险这部分的内容。
【学习难点】体会欧阳海这种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
【学习准备】收集有关欧阳海的资料,以及当代英雄的事迹。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自己喜欢的名言吗?都有哪些你自己喜欢的名言呢?
学生说自己喜欢的名言。
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了一句,请看(出示)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而牺牲,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
看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感受
这是欧阳海在自己的日记中写的一句朴实无华的话,也是他的人生写照。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欧阳海。板书课题:壮丽的青春。
你对欧阳海有那些认识呢?说说你收集到的资料。
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二、整体感知,自学课文。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求同学们自己来读懂,有信心吗?你们准备怎么读懂?
学生说自己的方法,大家互相启发。
请同学们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出示阅读要求:
1.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词,通过小组合作或者查字典的方式解决。
2.自由阅读课文,想想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遇险排险牺牲)
3.边读边在你的头脑里想象作者所描绘的场面。
4.找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段落,抓住文章中人物的动作、神情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注意读出自己的感受。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弄懂课文内容中你遇到的问题,谈谈你的体会。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采取有感情的读、说体会等方式汇报自己的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三、重点探究,体会感情
当时的情况万分危急具体表现在哪里?欧阳海是怎么挺身而出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1.出示有关句子:
情况万分危急(出示有关句子:列车驶近了死活不动就要发生越逼越近)
你从那些字词中了解到了情况的危急?读读,谈谈你的感受。
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读出感叹号所表达的感情。
2.欧阳害挺身而出(出示有关句子:箭步飞身抢脸不变色心不跳推出)
读一读,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读到这里,我想你一定被欧阳海的精神所感动,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学生说。再读,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3.一场惨祸就这样避免了,可是我们的战士欧阳海却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让我们来读读课文的最后四个自然段,注意把此时此刻的感受读出来,读出你对欧阳海的崇敬之情,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假如你就站在旁边,你会怎么想?怎么说?把你要说的话说一说。
交流、评价学生所说的内容。
现在就在欧阳海牺牲的地方有一尊他的塑像,要是你来写塑像的介绍,你会怎么写?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指导鼓励。
四、总结拓展
1、在紧急关头欧阳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勇气来牺牲自己解救别人?你是怎么认为的,你明白为什么说是壮丽的青春?请你来谈谈。
学生谈自己的认识,感受欧阳海那种舍生忘死的精神。
2、通过进一步学习课文,我们对欧阳海又有了新的认识,同学们,再让我们来读欧阳海的那句话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而牺牲,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读后,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呢?请你说一说。
交流学生感受。
3、同学们,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而牺牲,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这是多么朴实的一句话,让我们饱含激情齐读课文最后4个自然段。
学生齐读课文最后4个自然段。
五、作业
1、把英雄欧阳海、雷宏的故事讲给他人听。
2、抄录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
四年级上册珍珠泉语文教学设计(精选教案)
四年级上册《珍珠泉》语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并在读中欣赏、感悟珍珠泉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理解并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并背诵指定段落。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品味珍珠泉的美景。
三、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自学生字,检查预习,理解词语,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泉水吗?在哪里见过描述一下。
2.老师带领大家去作者的家乡珍珠泉看一看。
(1)配乐教师范读。
(2.)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珍珠泉的美景。
(3)问题:你想到了什么?描写一下这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然后用一个字来概括。
(创设情境发展想像)
二、自读课文
1.预习课文
(1)通过字典、词典、结合上下文、换近义词等方法,自学生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2)提出不懂的问题。
2.检查预习
(1)查字词,教师抽读。
(2)不理解的字词全班帮助解决。
(3)小组进行朗读比赛(是否正确流利)。
(4)根据学生质疑解疑。
(5)文章都从哪几方面描写珍珠泉?读后说说体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课下作业:
下节课我们全班同学要到珍珠泉做一次旅行,请选择你认为珍珠泉最美的景色,向同学做介绍。自由结合小组合作。可以有配乐、有图画、导游做介绍、游客谈感受。(通过动手、动口、配乐以及小组合作使学生理解文中的语言美,学会欣赏美、表现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绘画、朗读、品味,感悟美景,并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形象的方法。背诵指定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
1.同学们旅行开始了,小组以旅行团的形式进行汇报。(品味语言的具体形象)
例:泉的位置:同学张贴绘画。导游配乐朗读。游客谈体会。同学评议。(从多种角度评价,加深学生对景物特点的理解,发展思维,丰富语言)
2.其他两个部分方法同上。
3.重点指导学习水泡儿(有难度)
教师提示:文章最有趣的部分应是水泡,作者是从几方面描写的?你喜欢哪一部分?为什么?
4.分四个部分进行指导背诵。
5.师生共同朗读背诵,我们都是小导游,让我们带领游客再一次欣赏珍珠泉的美景。(配乐、看图、加上表情动作,感受美与作者产生共鸣)
6.评价。你这次旅行愉快吗?谈谈感受。
7.教师小结
语文教案 三味书屋(精选教案)
语文教案:三味书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按照顺序观察图画的能力,使学生弄清空间方位和室内陈设。
2、了解当时的背景,学会本课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简介三味书屋及鲁迅,导入课文。
1、课前,我们满怀兴趣的查找与课文有关的的资料。哪个同学愿意介绍自己的资料?
2、学生介绍鲁迅的资料:(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生,1936年逝世。他是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破落士大夫家庭。青年时代赴日本学医,后来从事文艺工作。他用笔做武器,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做坚决的斗争。他一生写了大量的著作,被人们称作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童年时期家境不好,父亲多病。鲁迅在帮助妈妈照顾爸爸和做家务的同时,仍坚持在私塾里读书。)
3、教师导语:鲁迅小时候读书的私塾是怎样的,他又是怎样学习的,下面我们就学习课文。
二、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词。
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1)指名读生字,读准字音。
(2)说一说每个生字的偏旁部首,是几笔写成的?指出笔顺笔划。
(3)用生字组词。(注意引导学生把生字放在不同的位置组词。)
2、重点指导。
(1)区别形近字和同音字:
绍()馆()段()厉()弛()
招()管()断()历()驰()
(2)区别字义:在比较以上几组字形异同的基础上,进行字义的比较,指导学生正确运用。
3、归纳多音字。
4、理解词语的含义。
戒尺过去私塾先生对学生进行体罚的木板或竹板。形状象尺子,所以叫戒尺。
料理办理,处理。
来历人或事物的历史或背景。课文中是指早字这件事的历史。
当铺专门用实物抵押借钱给人的铺子。旧社会,当铺是剥削穷苦人的地方。穷人把东西抵押给当铺,当铺根据东西的质量估给钱。到期还钱时要交很高的利息,才能把东西赎回来。如果到期不赎,抵押品就成了当铺的了。
信念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想法。文中是指鲁迅先生自己认为不该迟到,要做到时时早,事事早。
毫不松弛松弛,一般指(纪律、制度)执行不严格。毫不松弛在课文中的意思是鲁迅严格按照自己所立下的信念去做,一点也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三、默读课文,结合图画内容,理解文章。
1、思考:全文三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什么?
2、三个自然段的段意:
第一自然段:概述三味书屋。
第二自然段:三味书屋的陈设和鲁迅当年的学习情况。
第三自然段:早字的来历和它对鲁迅一生的影响。
四、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五、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学习鲁迅先生严于律己、勤奋好学的精神;指导朗读;继续指导学生按照由中间到四周的方位顺序观察图画,理解图文内容;学习给第三自然段分层,总结层意,并且概括本段的段意;试着背诵第三自然段。
教学目标: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进一步学习分层,概括层意和段意。
教学过程:
一、指名朗读课文,检查上节课学生初读课文情况。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第一自然段。你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引导学生质疑。)
2、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书塾是什么意思?
这一段讲了几个意思?
3、学生合作学习,展开讨论。汇报学习效果。
(1)所谓书塾是指过去私人讲学的场所。这个场所也可以称之为教室。
(2)这段讲了三个意思:
A.三味书屋从前是一个书塾。
B.鲁迅小时候在这里读过书,说明鲁迅与三味书屋有密切的关系。
C.三味书屋现在是绍兴鲁迅博物馆的一部分。
三、图文对照,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读课文,理出文章的叙述顺序。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画出表示方位的词语。
(2)按照顺序说说这段运用了哪些方位词语,顺序是怎样的?(从中间到四周)
正中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前面是先生的座位(八仙桌,高背椅)学生的书桌分列在四面(鲁迅的那一张在东北角上)
(3)根据这种记叙的顺序和课文中对三味书屋内部陈设的介绍,简单画出草图。(使学生由抽象印象变为具体的认识)
(4)实物投影出示学生绘制的草图,与课文的插图进行对比。使学生进一步认清文章的记叙顺序。学习作者由中间到四周的观察方法。)
2、图文对照,品味词句。
(1)理解照从前的样子、分列等词语。
(2)请学生在插图中找出鲁迅的书桌,读读课文是怎样写的。
3、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出示多媒体投影:(书中插图彩色版)请学生按照方位顺序,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三味书屋的样子。
4、通过学习,你对三味书屋有怎样的印象?(古朴,整洁)
四、品味词句,理解课文第三自然段。
1、小组学习:
(1)交待学习任务:小组自学,想想这段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小组自学。
(3)交流汇报。(先写了早字的形状,再写早字的来历,最后写早字的作用。)
2、抓住重点进行理解。。
(1)投影出示: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
奔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说明了什么?
(2)学生自学讨论。(这句话充分体现了鲁迅当时家境十分困难,也体现了鲁迅一面读书,一面帮助母亲料理家务的不易。进而理解料理一面一面等词语的含义。这是鲁迅刻早的外部原因。)
(3)继续读文体会:鲁迅在受到寿老先生的批评后,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他虚心接受先生的批评,后悔不应该迟到。)
(4)鲁迅刻早时,心情如何?(既后悔不应该迟到,又痛下决心,今后永远不迟到。)
(5)他为什么要刻这个早字?(要时时刻刻用它来要求自己。)
(6)他把这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这个坚定的信念是什么?(是早)这个早对他的一生有什么影响?
(7)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毫不松懈地奋斗了一生。
理解时时事事毫不松懈。启发学生想象、思维,展开讨论。
从此鲁迅上学再也没有迟到过,他时时早,事事早。难道他再也不需要给父亲买药吗?不需要帮母亲料理家务吗?在这之中,鲁迅克服了多少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
(8)引导学生结合课外资料和对鲁迅的了解。具体理解毫不松懈地奋斗了一生。(建议学生引用实例。)
3、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4、指导练习给课文第三自然段分层。
第一层:(12)早字是谁刻的以及早字的样子。
第二层:(36)介绍早字的来历。
第三层:(7)从那以后,鲁迅再也没有迟过到,毫不松懈地奋斗了一生。
5、在分层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概括段意。(早字的来历以及这件事对鲁迅一生的影响。)
6、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五、指导学生练习朗读全文。
六、总结全文:
课文通过介绍早字的来历,使我们了解到鲁迅先生严于律己、勤奋好学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鼓舞鲁迅坚持不懈奋斗一生,成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们学习了课文,应以鲁迅先生为榜样,从小把坚定的信念刻在自己的心中,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练笔:请同学们观察校园(或校园的局部),按照由中间到四周的观察顺序,展开想象,有重点地写一段话。
四年级上册了解叙述的顺序语文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了解叙述的顺序》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学习本单元内容的基础上,了解叙述的顺序
2、阅读文章时能知道文章是按照怎样的叙述顺序写的,知道按照一定顺序说话、习作。
【教学重点】
能弄懂叙述的顺序,指导学生阅读时注意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表达的。
【教学难点】
能联系实际分析文章的叙述顺序。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一支考古队在地下挖出一个宝箱。箱盖四周用篆书刻着四句话:日黄穷欲楼依入里上更山层河一白尽海目千流。这四句话的每个字都是一个按键。可是依照这四句话的顺序按键,宝箱却打不开。考古队中的一位叔叔想了想,把这20个按键重新依照另一种顺序逐次按一遍,宝箱就打开了。请问,你知道那位叔叔是依照什么顺序把20个字后重新排列起来的吗?
学生回答,因为这是一首古诗,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排列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读写例话──了解叙述的顺序。
二、理解顺序
你是如何理解顺序这个词的?在日常生活中,那些事情是按照顺序来的?大家联系实际说说。
生说。涉及较为广泛,可能说到站队上车、下车排队购买打扫卫生先洒水再扫地等内容。教师要给予肯定。
是的,生活中是离不开顺序的,一篇文章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也是有一定顺序的。了解了叙述的顺序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
三、初读例话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几篇课文,都是按照一定顺序写的。认真读读课文,说说通过阅读你了解了些什么?
学生说要点,教师随机评价。
2、接下来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珍贵的教科书》一文,想想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围绕教科书,按照渴望得到教科书──去印刷所取书──保护教科书──教科书激励我前进,这样的顺序来记叙的。)
3、本单元我们还学习了《爸爸和书》《黄继光》《壮丽的青春》,小组讨论下,这些文章都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小组汇报。
讨论提纲:
⑴三篇文章分别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⑵你是通过那些地方来了解的文章的写作顺序的?
《黄继光》时间先后顺序,《珍贵的教科书》事情发展的顺序,《爸爸和书》地点的转换顺序。这里要求学生大致有个了解,不一定非让学生明白是按照哪种顺序写的。
四、再读例话
1、再读课文,把你认为重点的句子画出来,结合你学习过的课文说说你是如何了解这些话的。
一篇文章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是有一定的顺序的。(叙述事情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否则说的颠三倒四,让人听了半天不知道所以然,听不明白。)
了解叙述的顺序,能帮助我们清楚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正是因为文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我们才能够在理解文章的时候比较容易,不会因为顺序混乱而出现理解的偏差。)
2、你认为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先讲了文章是有一定的顺序的──以《珍贵的教科书》为例说明叙述的顺序──阅读、习作、说话都要注意一定的顺序。
五、巩固练习
1、弄懂下列文章的叙述顺序:
在我们学校小学部的教学楼前有一块操场,在操场的两边各有一排白杨树。
白杨树的主干和支干都是直的,它的叶子像颗心。它的生长速度较快,现在已有三、四层楼那么高了。
到了春天,白杨树长出新的枝条,被春姑娘抽出细小嫩绿的叶子,像穿上绿色的新衣裳似的,美丽极了。
到了夏天,白杨树的枝叶长得郁郁葱葱。在课间,我们常在树荫底下赛跑、唱歌、游戏,它像一把大阳伞似的,为我们遮挡强烈的太阳光。
到了秋天,白杨树的叶子都枯萎了,随着秋风的阵阵吹过,心形的黄叶落得满地都是,踩在厚厚的落叶上,仿佛昌站在海绵上,非常柔软。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好像一群黄色的小飞机飞起来了,非常壮观。
到了冬天,黄叶落尽,白杨树赤裸裸的,我真担心它是否会被冻坏,来年春天是否还会长出绿叶。
挺立在操场边上的这些白杨树,是我们校园生活的见证,它们伴随着我们一起成长。我爱它们。
⑴这篇文章先讲了什么,然后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⑵短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是从那些地方看出来的?
2、下面这些句子被打乱了,请你重新排列好下面的句子,并说说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
()富翁十分惊奇地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有一次,富翁遇见了马克.吐温,问到:作家先生,你猜我哪只眼睛是假的?
()这只假眼乍看上去,简直跟真的一样。
()马克.吐温笑着说:这很容易,因为你这只眼里没有一点点慈悲,所以我断定是假的。
()美国有位百万富翁,花了一大笔钱装了一只假眼。
()马克.吐温端详了一番,指着他的左眼说:这只是假的。
学生讨论按照什么什么顺序来排列?哪个先说,哪个后说,哪个最后说,找出根据来。
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了文章是有一定叙述顺序的,以后我们在阅读文章要注意了解叙述的顺序;习作、说话时都应该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表达。这样我们才能清楚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