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初中语文教案优选七篇
  • 初中语文教案

    发表时间:2024-05-30

    初中语文教案优选七篇。

    老师在开学前需要把教案课件准备好,需要老师把每份课件都要设计更完善。只有教学教案写的越优秀,所呈现出来教学情况也会更好。网络有没有优质的教案课件以资借鉴呢?急你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初中语文教案优选七篇”,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初中语文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惶恐、荒僻、滞笨、愧作”等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老王的“苦”与“善”,把握他的性格特点。

    【过程与方法】

    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老王这个人物身上,理解他的爱心、善心、同情心,品味作者的仁爱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2.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领会从文章语言及人物刻画中渗透出的爱的博大。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让你难忘的人吗?嗯,有同学说他们的爸爸妈妈,还有同学说他们的邻居。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知道你们遇到过让你难忘的人。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写作者对她的邻居的怀念,让我们一起走进杨绛先生的散文《老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2.学生通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3.了解作者简介。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

    (1)作者一家对老王怎样?具体表现在哪些事上?又表现出他们具有怎样的品质?

    明确:送水,车费减半;送钱先生去医院,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临终前还给“我”家送香油和鸡蛋。作者一家尽力帮助老王,给他钱救济生活;女儿给他买鱼肝油治好了夜盲症。这些事情表现了杨绛一家人与人为善、厚道仁慈、知恩必报的美德。

    (2)这篇课文叙述的事情较多,作者是怎样组织的?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兼用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来编排。开头三段写老王的基本情况,按逻辑顺序编排,一是职业,老王的谋生手段;二是生理缺陷,老王谋生的困难;三是居住条件,这是前两点的结果,收入少,生活就苦。下面的内容按时间顺序安排,回忆与“我”老王的交往。

    (3)作者夫妇已经很关心老王了,为什么还在结尾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明确:作者愧怍自己作为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的、应有所同情、有所宽容的人,却没有理解他们的高贵品性,甚至连感觉也没有,就那一点感动也是在他死之后才有的;作者的愧怍还因为人家在生命最后时刻来关顾自己的时候,却没有感觉,没有感动她的惭愧、她的内疚集中在当时自己只对人家病态的外貌描写有感觉,而对人家崇高的内心没有感觉。从这个意义上说,才可以理解杨绛为什么全文都没有什么描写,偏偏到了老王最后送鸡蛋来的时候,大大的描写一番,而所写的相貌又是那么的丑陋,令人毛骨悚然。政事他的丑反映出了他的病情十分严重,同时又反映出他对别人的无条件的,丝毫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健康状况。

    (4)老王是怎样的形象?

    明确:老王是一个车夫,是一个穷苦的劳动者,他孤苦伶仃,却朴实善良。“我经常坐老王的三轮”中以看出老王是个车夫。他生活艰难,居住在“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几间塌败的小屋”里。虽然老王的日子过得很艰苦,但他依然惦记着我们,在他在病危之际,亲自来谢谢好心人。

    (四)拓展延伸,理解难点

    在社会生活中,应愧怍的仅是作者吗?这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呼声?

    对不幸者、卑微者要持一颗爱心,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同情他们,关心他们,多给他们以善心,这样一来社会就更加发展和文明了。(平平淡淡中孕育着真情,平平凡凡中折射出人性的真、善、美。一个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让我们为老王喝彩!为老王那颗金子般真挚而诚恳的心喝彩!)

    (五)小结作业

    试以老王为第一人称,改写文中老王给“我”送香油、鸡蛋这一部分。

    五、板书设计

    初中语文教案【篇2】

    《华南虎》

    教学目标:

    1、有感情诵读,联系背景,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基本把握诗歌主旨。

    2、抓住关键,品味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3、研读赏析,形象探究,感受诗歌中浓厚的象征意义。

    4、鼓励学生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鄙弃世俗、勇于抗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虎历来被人们称为“兽中”,它的形象已成为古今中外文人描绘抒写的对象。虎,以它的威猛和高贵一直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华南虎的内心世界,让我们具体感受一只被囚老虎的震撼力吧。

    二、介绍写作背景及作者:

    作者: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_”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70年代初,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其中比较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

    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动乱”期间。诗人牛汉正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改造(“_”中,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里见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这只老虎的形象强烈地触动了诗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写下了这首《华南虎》,表现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对自由的追求。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70年代特有的政治环境和作者特有的政治待遇——与华南虎的遭遇何其相似。

    (以下选自《梦游人说诗》)1973年6月,我(牛汉)第一次去桂林时,写了一首《华南虎》,连我自己事先也没有料到竟然写了一首大煞桂林风景的老虎诗。老虎,按它的气质与形象,很难与桂林山水联系起来。但是,我却以愤激的情绪写了一只体态并不出众的虎。有生以来,我多次见到虎。那些虎,比桂林的这只华南虎,要威武得多。1951年,在齐齐哈尔见过一只囚放铁笼不久、狂吼不已的东北虎,在北京动物园见过不下三五只老虎。但都没有动过写虎的念头。前面说过,我的气质不是喜欢写壮美的事物吗?为什么没有写狂吼如雷的东北虎?一般说,我这个人对生活的感应还不算迟钝,但让我冷静地剖析我当时的感应,使之理论化,确没有这个本领。我只能尽量真实地写下当时形成诗的经过。

    三、朗读课文并指导:

    诗歌一定要放声朗读,而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关键还要有感情,这样才能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启示。

    第一、二小节以叙述语气为主,第三、四小节要读出华南虎对人类的轻蔑,读出它内心的孤独和忧愤,更要读出它的抗争,最后一节是作者感情的高潮,要读出作者的羞愧和觉醒后的激愤。

    四、整体感知:诗歌诵读后,你对华南虎有怎样的感受呢?

    五、研读赏析,合作探究:

    1、形象探究:

    ①诗人笔下的华南虎处境如何?这只老虎具有什么样的个性?试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诗句加以说明。

    这是一只有着美丽的容貌和强健的形体的华南虎,但被囚于人类的牢笼中,远离了山林。它具有维护尊严、向往自由、蔑视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个性。

    诗句如:

    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高傲不羁。

    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独立。

    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不屈服于压迫,勇于抗争。

    ②对华南虎,“观众”和“我”持什么态度?你对“我”与众人的行为有怎样的评价?

    “观众”对华南虎“砸”“呵斥”“劝诱”,态度冷漠、粗暴。

    “我”良知未泯,从老虎的“悲愤”中,感到了沉寂在内心深处的精神力量被触动,有所觉醒。

    2、理解象征:

    这首诗具有浓厚的象征意义。所谓象征,就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间接地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那么

    ①华南虎及“铁笼”分别象征什么呢?

    华南虎是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的象征。

    “铁笼”禁锢自由、代表邪恶。

    ②诗中的“观众”又代表着一个怎样的群体呢?

    诗中的“观众”冷漠粗暴、庸俗无聊,是一个没有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的群体。

    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3、合作探究:

    ①华南虎的心灵为什么会感觉“屈辱”?

    感到“屈辱”有两层含义:浅层意思是为自己的尊严被践踏、自由被剥夺而感到“屈辱”;

    深层意思是为生活在这个自由被剥夺、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到“屈辱”。

    ②在华南虎面前,“我”为什么会感到“羞愧”?

    “我”作为庸俗大众中的一员,来“观赏”老虎。在“不羁的灵魂”面前,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卑微、心灵的堕落。

    ③为什么“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

    这是在表现华南虎对自由的火一般的渴望,歌颂华南虎在逆境中爆发的充满野性的炽热生命力。

    六、主旨探讨:

    诗歌结尾作者说“我终于明白……”“我”明白些什么?这里蕴涵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思索?学习本诗有什么现实意义?

    “我”明白了被人类囚禁在笼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个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我”明白了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保持独立、健全、高尚的人格,奋然前行。

    作者写这首诗时,处境同样艰难,华南虎的不羁个性唤起了诗人对精神自由、人格独立的极度渴望。我们应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在种种诱惑面前不屈服、不迷失。

    这首诗表现中国知识分子不屈服于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在今天,要想在充满诱惑的社会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的人们,都能从这首诗中得到启迪。

    七、诵读比较:

    1、朗读英国诗人布莱克《老虎》一诗,概括诗人塑造的老虎形象。

    2、诗歌比较,课文和《老虎》同样写老虎,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明确:华南虎身陷铁笼但高傲不屈,向往着自由的山林,诗人主要是借老虎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和对不羁灵魂的颂扬;《老虎》写黑夜森林中老虎的神威和力量,表达作者由衷的赞叹。

    两首诗歌让我们感到人在不同的生存状态下会表现出完全不同的精神境界,华南虎在困笼中表现出来的独立个性和追求,森林中老虎的威猛和力量,都深深地感染和启迪着我们。这种独立精神、个性追求也正是我们的追求。

    两只老虎的形象还启示我们,同一写作对象,因为作者写作目的不同,会赋予这一形象不同的特征,表现出不同的情感。

    八:体验反思, 互动释疑:

    1、体验反思:

    ①假如你就是那只被囚在“铁笼”中的华南虎,当时你会怎样想呢?

    ②假如你是观众,当你看到“铁笼”中的华南虎时,你又会怎样想呢?

    ③再次诵读诗歌,体会诗中最能震慑人心、表现主题的诗句。

    2、互动释疑:在预习、美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

    九、总结存储:

    1、总结存储:

    这首诗作于一个特殊的年代——“十年动乱”期间,表现了在特有的政治环境下,中国有良知、正直的知识分子不屈服于压制,追求光明、自由的思想感情。诗人把这种感情融注在具体的物象——华南虎身上,使华南虎的形象有了象征意义。而华南虎在困笼中表现出来的独立个性和追求,深深地感染着启迪着我们,事实上,这样一种独立精神和个性追求也正是我们青少年的追求。

    2、学习这首诗,有什么现实意义?

    在20世纪70年代初,这首诗表现中国知识分子不屈服于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在今天,要想在充满诱惑的社会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的人们,都能从这首诗中得到启迪。

    十、拓展延伸:

    ①课外读一些抒写动物的现代小诗。

    ②以《华南虎的自白》为题,根据诗意展开想像,试着写一首短诗。

    初中语文教案【篇3】

    教学目的

    一、领会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朗读、背诵。 教学时数 两教时。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识,展现春的意境。

    今天,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怎样描绘春色的?(同学背诵:“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样描绘的?(同学背诵:“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舜钦在《淮中晚泊犊头》的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同学背诵:“春阳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二、进行比较,激发兴趣。

    三、学生朗读全文,要求:

    1.提出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2.文中以迎接春天写到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读后分分看,哪几节写什么。

    注意正音:

    巢cháo 应和hâ 迷藏cáng 酝酿yùn niàng 晕yùn

    第一节 迎接春天。(第一段)

    第2至7节 描绘春天。(第二段)

    第8至10节 歌颂春天。(第三段)

    四、讲读体会:

    1.第一段:迎春

    (2)轻声读第1节,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

    第二段:绘春。

    (1)齐读总写的一句话“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一切”说明什么?没有一个例外。

    “然”,是词尾,表示状态,样子的意思。

    (2)朗读第2节。总写春回大地后,先分别描绘了哪些景物?怎样描绘的?

    山、水、太阳的脸。

    朗润:明朗,润泽。“朗润”是怎样一幅情景呢?出示月历上山景彩色照片;再叫学生看外语课发的《look and say》里第140幅“hill”这幅画,那个山,就是润泽的样子。

    水涨 zhǎng

    “朗润”“涨”“红”,非常准确地描绘了春天的山、水、太阳。

    背诵第2节。

    (3)第3节写小草,写得很细。从哪些方面写的?哪些词特别用得好?

    钻,写生命力。 嫩,写质地。

    绿,写颜色。 „„满是的,写范围。

    软绵绵,写姿态。

    “钻”,用得非常好,写草的旺盛的生命力,人盼望着春天,草从泥土里钻出来,盼望春天。

    草好,人欢乐。

    朗读、背诵。

    (4)第4节写什么呢?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一派怎样的景象?

    树,花,蜜蜂,蝴蝶,野花。

    眨 zhǎ

    赶趟儿:争先奔赴目的地的意思。

    写花的争春,花的色彩,花的甜味,结的果实。

    花下是怎样的情景呢?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哪个词?“闹”“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

    为什么野花会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没有明写风,但风寓在其中;没有明写太阳,但太阳寓在其中。比喻用得形象生动。

    细笔描绘了一幅繁花似锦,昆虫喧闹,春意盎然的美景,色彩鲜艳,层次分明。

    朗读背诵。

    (5)第5节写风,写鸟,写牧童的短篇。怎么写的呢?

    背诵僧人志南的诗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不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写风的“抚摸”,风的芬芳馥郁,鸟的呼朋引伴──叫朋友,引伙伴,短笛的嘹亮。

    鸟的清脆的声音,轻风流水的声音,牧童短笛嘹亮的声音应和着,构成了一首非常动听的春天交响乐,和谐优美,此起彼落。

    朗读。

    (6)雨中的景色描绘得同样十分动人,先写雨的形态,再写雨中景色。找两个词把雨的形态讲出来。

    “细”和“密”。三个比喻形象生动。

    接着写雨中屋、雨中树、雨中草、雨中人,怎么写的呢?

    朗读第6节,开展想象。

    “绿得发亮”“青得逼你的眼”,把树木、小草经春雨淋浴后的鲜艳色彩描绘得十分逼真。“逼”什么意思呢?可以在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诗中找一句话来形容。“两山排闼送青来”,两座山好像把门推开,把青送到眼前。灯光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雨中景是静的,但静中又有动,笔笔紧扣春天。

    (7)第2到6节着重写景,第7节着重写人。寥寥几笔,天上地下,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写到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计”,计划。一年中要做的事,一年的计划,在春天要好好地打算打算。

    工夫:时间。

    朗读第7节,体会:寥寥几笔,有景有人,勾出了春光无限好的美景。

    (8)小结:

    这一部分绘春是全文的重点。细笔描绘,绘声绘色绘态,绘动绘静,语言非常生动。比如说,写草的生命力,用“钻”;写热烈的气氛,用“闹”;写小草的青,用“逼”。细致的描绘来源于什么?细致的观察。观察以后还要怎样呢?表达出来。要仔细读书,积累词语,描绘起来就会形象生动了。

    3.第三段:颂春。

    (1)朗读

    8、

    9、10节。

    用比喻手法。三个比喻有联系有区别,使春意越来越浓。先喻为娃娃,再喻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从不同角度写,写春的成长,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描绘得十分动人。

    五、作业:

    1.诵读全文,仔细体会本文用词造句的妙处。体会那些像小河里的水流淌一样的词句是怎样从笔端流淌出来的。

    2.下周去长风公园春游,仔细观察春景,领略大好春光,写一篇《春天的歌》,也可自己命题。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后:

    1.接初一下学期班级后,自选了这篇教材作为补充读物。第一次教学生写景的散文,着力于细,让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

    2.学生十分喜爱,两节课教下来,学生已能背诵。

    3.兼带教“百花争艳”“繁花似锦”“芬芳馥郁”“大地回春”“万象更新”“红杏枝头春意闹”等问句。

    4.比较“买、卖”“胀、涨”。

    5.有些地方过于细碎,要改进。

    初中语文教师面试教案模板

    初中语文教师应聘教案模板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教案模板

    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教案模板

    初中语文教案《背影》

    初中语文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作者通过传神的细节描写来表现场景的方法,品味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感受文章的幽默效果。

    2.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体会作者幽默的语言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专注、忘我的研究精神和热爱动物的品质。

    【教材分析】

    《动物笑谈》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与动物有关,学习这些课文,能增进我们对人与动物关系的理解,有助于我们形成尊重动物、善待生命意识。《动物笑谈》是一篇谈论和动物有关的趣事散文,歌颂了科学工作者专注忘我的工作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

    【学情分析】

    对于散文的学习,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散文的特点、表达的情感以及文章的主旨等方面,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本单元前两篇课文都是与动物有关的散文,也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通过自读课文,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就能很好地达到本课教学目标的要求。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幽默的语言风格。

    2.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传神的细节描写来表现场景的方法,品味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感受文章的幽默效果。

    【教学方法】

    自读法、合作交流法。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劳伦兹及《所罗门王的指环》

    2.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和问答形式相结合,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一些关于人和动物相处的画面,让学生看画面分析一下自己的感受,然后提问: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你们养过小动物吗?在和它们相处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其实动物是通“人性”的,是有感情的。其实动物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乐趣,今天,让我们走近《动物笑谈》去感受一下作者与动物之间发生的趣事。

    (通过多媒体,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物和人类的微妙的关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主题,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作者简介

    康拉德·劳伦兹(1903—1989),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1973年由于对动物行为学研究方面开拓性的成就而获诺贝尔奖,除了在学术上的成就之外,劳伦兹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在动物行为方面的通俗写作,著有《所罗门王的指环》《攻击的秘密》《雁语者》《狗的家世》等。在他的深刻观察以及生花妙笔之下,我们身边的鸭、鹅、狗、鸟、鱼的生活全都鲜活地呈现眼前,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到科学研究的严谨和趣味,同时也对动物的友情世界及相类似的人类行为本身,产生更深一层的了解,得到心同此理之感,从而体味生命的真谛。(多媒体出示作者简介)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解题:“动物笑谈”,意思是谈论和动物有关的趣事、笑话。

    2.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进行概述课文的内容)

    本文讲述了我与小凫和我和黄冠大鹦鹉的趣事,既有作者与它们相处的荒诞经历,又有小凫的可爱和大鹦鹉的“恶作剧”。

    3.梳理课文结构,并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总写。研究动物行为,常发生一些趣事。

    初中语文教案【篇5】

    第十三讲 九年级下册现代文内容梳理

    篇 目

    第一单元

    1.诗两首 2.我用残损的手掌 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4.外国诗两首 第二单元

    5.孔乙己 6.蒲柳人家(节选) 7.变色龙 8.热爱生命(节选) 第三单元

    9.谈生命 10.那树 11.地下森林断想 12.人生 第四单元

    13.威尼斯商人(节选) 14.变脸(节选) 15.枣儿 16.音乐之声(节选)

    教材精梳理

    1.字音认读 嘶哑..( ) 喉咙..( ) 汹涌..( ) 骸.骨( ) 荇.( ) 藻.( ) 蘸.( ) 憔悴..( ) 干瘪.( ) 纤.绳( ) 簇.新( ) 笑涡.( ) 淤.滩( ) 虔.信( ) 镶嵌..( ) 深邃.( ) 瞰.望( ) 羼.水( ) 阔绰.( ) 绽.出( ) 擀.面杖( ) 梆.子( ) 腌臜..( ) 捯.气( ) 隐匿.( ) 荣膺.( ) 跳跶.( ) 嘬.嘴( ) 蜥蜴..( ) 显赫.( ) 狼嚎.( ) 苔藓..( ) 舔舐.( ) 鲦.鱼( ) 芳馨.( ) 云翳.( ) 倒坍.( ) 紊.乱( ) 虬.须( ) 嶙峋..( ) 孱.弱( ) 鲑.鱼( ) 庖.代( ) 中流砥.柱( ) 弥撒..( ) 糍粑..( ) 睡眼惺忪..( ) 打鼾.( ) 羡慕..( ) 囫囵..吞枣( ) 峥嵘..( ) 山麓.( ) 远眺.( ) 2.字形辨识

    名huì________ 断壁残yuán________ chán岩________ 吹毛求cī________ 休qì________ xiāo________鸟 ygōu lóu________ yì________测 kuì________赠 cpǐ________性 愤mèn________ zhān________望 jué________取 阴mái________ mò________然 li鳞次zhì________比 3.词语积累

    (1)一气呵成:①比喻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 ②比喻整个工作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 (2)断壁残垣:形容建筑物倒塌残破的景象。

    锦幛.( ) 蝼蚁..( ) 绯.红( ) 晨曦.( ) 痱.子( ) 咯.吧( ) 捎.马子( ) 咀嚼..( ) 怡.悦( ) 沉湎.( ) 诉讼.( ) 徘徊..( ) 嬷嬷..( ) 戏xuè________ ìn bì________ è________隐 挖jué________ án yī________

    (3)如坐针毡:形容坐立不安,像坐在有针的毡子上一样。 (4)影影绰绰:模模糊糊,不真切。 (5)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殷切。

    (6)无精打采:形容不高兴,不振作。 (7)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 (8)无缘无故:形容没有任何缘故。

    (9)束手无策:就像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 (10)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

    (11)吹毛求疵:故意挑毛病,找差错。 (12)海市蜃楼:比喻虚幻的事物。 (13)引颈受戮:伸长脖子接受杀戮。

    (14)周道如砥:这里是形容公路的平坦,畅通无阻。

    (15)折衷是非:调和是非。折衷,这里指对双方争执不下的事情进行调和。 (16)有例可援:有先例可参照。

    (17)中流砥柱:比喻坚强、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 (18)遍稽群籍:查遍所有的书籍。

    (19)万恶不赦:极端恶毒、罪恶多端而不容赦免。 (20)怡然自得: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21)睡眼惺忪:因刚睡醒而眼睛模糊不清。 (22)蹑手蹑脚:轻手轻脚。

    (23)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 (24)顶礼膜拜:这里形容十分虔诚地行礼。 (25)通宵达旦:从天黑到天亮,整夜。 (26)老成持重:经历多,做事谨慎稳重。 (27)固执己见:坚持己见,不肯改变。 4.文学常识

    (1)《我爱这土地》作者艾青,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在中国诗人当中,艾青是一位扎根土地而又向往太阳的诗人。土地和太阳是支撑他生命和精神的脊梁,也是贯穿于他全部诗歌的核心意象。如果说太阳意象寄寓了诗人对理想和光明的追求和向往,那么土地意象则寄寓了诗人对大地母亲、对祖国、对人民最朴素、最忠贞、最深沉的爱。这首《我爱这土地》就是诗人献给土地最真挚的恋歌。它以简练传神的笔法、精巧的构思,生动形象地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土地最忠诚的歌者形象,一个始终环绕和守护着土地母亲的诗魂,一个给人以信念、信心和希望的使者。

    (2)《乡愁》作者余光中,台湾诗人。他仅凭一首《乡愁》就赚得无数人的眼泪,至今仍令许多漂泊海外的游子为之唏嘘感慨泪湿襟衫。

    (3)《我用残损的手掌》作者是戴望舒,浙江杭县人。30年代“现代派”诗歌的代表诗人。具代表性的诗有《我思想》《寒风中闻声》《偶成》《无题》《我用残损的手掌》《在天晴了的时候》《烦忧》。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 (4)《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作者舒婷,原名龚佩瑜,当代著名的女诗人。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与北岛、顾城齐名,但事实上,她的诗歌更接近上一代载道意味较浓的传统诗人,反抗性淡漠了许多。

    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5)《祖国》作者莱蒙托夫,是19世纪俄国继普希金之后的伟大诗人之一。

    (6)《黑人谈河流》作者休斯,美国诗人,黑人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被称为“哈莱姆的桂冠诗人”。

    (7)《孔乙己》选自《呐喊》,作者是鲁迅。

    《孔乙己》是鲁迅创作的第二篇白话小说。在这篇小说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孔乙己这样一位悲剧人物,并且通过他的遭际,表达了相当深广丰厚的社会思想内容。

    这篇小说全文不足3000字,但作者却以极其凝练的笔墨,表现了相当深广的思想内容。一方面,作品通过塑造孔乙己的悲剧性格,表现出了封建科举制度是怎样将一个下层知识分子摧残成了一个完全丧失了人的尊严,丧失了起码的生存能力的社会的“多余人”。另一方面,作者也通过展现孔乙己的悲惨命运,表现出在封建科举制度侵蚀下,社会各阶层的人是怎样共同构成一种巨大的、可怕的社会合力,共同吞噬人的魂灵。 (8)《蒲柳人家》选自《十月》,作者刘绍棠是当代作家。 (9)《变色龙》选自《契诃夫小说选》,作者契诃夫是俄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等。

    (10)《热爱生命》的作者杰克·伦敦是美国的小说家。

    (11)《谈生命》的作者是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的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12)《那树》的作者王鼎钧是台湾当代作家。 (13)《地下森林断想》的作者是张抗抗。

    (14)《人生》的作者勃兰兑斯是丹麦的文学评论家。

    (15)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自由灵活的文学样式。

    (16)散文的形式的“散”就是散淡散漫、自由灵活。这种自由灵活,表现为在服从内容需要的前提下,写法不拘一格,任意起止。

    (17)《威尼斯商人》的作者是莎士比亚,他是英国的戏剧家和诗人。 (18)外国文学的人物画廊中,有四个著名的吝啬鬼,他们是法国戏剧家莫里哀笔下的阿巴贡,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俄国作家果戈理笔下的泼留希金,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

    (19)《变脸》作者魏明伦被称为“巴蜀鬼才”。

    (20)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21)戏剧文学,即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22)剧本通常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剧作家的舞台提示,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布景、服装、道具的交代以及人物台词的心理情绪、动作、上下场的提示等等;一是人物自身的台词,包括独白、对话、旁白等。

    (23)剧本的结构必须遵循空间和时间高度集中的原则。 (24)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25)剧本的情节结构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26)剧本主要靠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性格。

    (27)戏剧,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按照表现形式,可以分话剧、诗剧、歌剧、舞剧、歌舞剧、戏曲。按照内容性质,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等。按照题材所涉及的方面,可以分为现代剧、历史剧、神话剧、科学幻想剧、童话剧等。按照篇幅规模,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

    (28)《枣儿》的作者是孙鸿。《枣儿》表现了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亲情,反映了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

    (29)《音乐之声》的作者是勒曼,美国剧作家。

    (30)电影文学剧本是专供拍摄影片而创作的剧本,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称电影文学。跟小说、戏剧一样需要塑造人物、交代情节,其容量也像戏剧一样受时间的限制。但又不同于小说和戏剧。戏剧中人物对白繁多,侧重于听觉表现;“电影语言”则是连续不断的银幕画面,侧重于视觉表现,不以人物对话为主。 (31)电影文学剧本的结构是以镜头为单位,用蒙太奇手法按剧情的发展以及观众的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序,有节奏地、合乎逻辑地衔接成整体。 5.名句集萃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现在/__________________/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4)假如我是一只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__________________/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__________________/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6)我是__________________,/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__________________,/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7)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__________________。

    (8)我爱祖国,__________________!/连我的理智也不能把它制胜。

    (9)我了解河流:我了解像世界一样古老的河流,比__________________的河流。

    (10)孔乙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木柴厂四周很快就聚了一群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生命就是这样吗,呃? __________________。只有活着才是痛苦。死并没有什么难过。__________________。那么,为什么他不肯甘心地死呢? (15)他的神经已经变得迟钝麻木,他的脑子里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要记住:__________________,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__________________,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17)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__________________”。 (18)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__________________,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19)快乐固然兴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啊,啊,树是没有脚的。树是__________________。树离根,根离土,树即毁灭。 (21)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先告诉体内的寄生虫。于是弱小而坚忍的民族,决定远征,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阳光不喜欢峡谷,__________________?阳光是公平的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__________________。它敬仰峡谷深沉的品格,钦佩峡谷坚忍的毅力,它为阳光的偏爱愤懑,为深渊的遭遇不平。

    (24)人生就是这样:专注于攫取更多的领地,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他们依靠天赋的才能,__________________,相信它会使他们走上正路,因为天赋的才能是属于他们自己的。

    (26)慈悲不是出于勉强,__________________;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

    (27)巍峨峥嵘的阿尔卑斯山,挺拔的松树漫山遍野,__________________。高山的山巅上尚未化尽的残雪斑斑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群山洋溢着音乐之声,__________________,群山把音乐之声充满我心房。

    (29)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__________________,他早晚会回来的。

    提示

    (1)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3)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4)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5)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6)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7)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8)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9)人类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更古老 (10)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 (11)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12)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

    (13)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的

    (14)真是一种空虚的、转瞬即逝的东西 死就等于睡觉。它意味着结束,休息 (15)充满了怪异的幻像和美妙的梦境

    (16)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 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 (17)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18)也不是永远痛苦 (19)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20)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 (21)当初它们远征而来

    (22)峡谷莫非不知道 峡谷莫非不明白 (23)虽然相对无言,却是心心相通

    (24)更宽阔的视野,更充分的经验,更多地控制人和事物 (25)用冷静的头脑信任自己的才能 (26)它像甘霖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 (27)云雀声声啼唱 山风阵阵呼啸 (28)群山唱着古老的歌儿 (29)只要家里人天天喊

    初中语文教案【篇6】

    《女娲造人》

    一、学情分析

    这是初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篇神话故事,内容浅显,七年级学生正是处于充满好奇、充满想象的年龄,对这篇文章兴趣较浓。在这一课时的学习,老师可调动他们平时的阅读体验,结合生活实践,激发起他们更强的求知欲,去了解神话的特点,品读关键词句,感受女娲身上所寄托的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感受人类诞生后的喜悦之情。

    经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神话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课文中女娲的形象也有了更深的感受。在第二课时,将让学生做一次思维提升,充分发挥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力,并运用课文运用的细节描写的方法,以读促写,尝试改写、续写《女娲造人》的部分片段。

    二、教学目标

    1.语文常识

    (1)了解袁珂的生平简介。

    (2)了解神话这一文体的特点及《女娲造人》的相关知识。

    2.语言:

    (1)理解并积累重要的词语。

    (2)理解并积累文中描写生动细腻的词句。

    3.阅读

    (1)快速阅读,复述故事情节。对比《风俗通》,确定文章丰富和生发的内容。

    (2)朗读品味,把握女娲的形象,体会她的情感。

    (3)拓展阅读,体会神话的魅力。

    4.写作:

    发挥想象和联想,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进行改写、续写。

    三、教学重难点

    1.朗读品味,把握女娲的形象,体会她的情感。

    2.发挥想象和联想,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进行改写、续写。

    四、教学方法

    朗读品味法、读写结合法

    五、教学过程及内容要点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快速阅读,复述故事情节。

    (二)把握神话特点,对比《风俗通》,确定文章丰富和发生的内容。

    (三)朗读品味,把握女娲的形象,体会她的情感。

    二、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大家喜欢看神话吗?都看过哪些神话?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女娲造人、愚公移山……

    为什么喜欢看神话?故事情节巧妙有趣,运用夸张,想象奇特,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神话是怎么产生的?上古时代,人类文化知识很少,无法解释世界起源(如:天、地的形成、日月星辰的运动变化),自然现象(刮风、打雷、发洪水、干旱等),就通过神话故事来表达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以及社会生活的理解。

    一言以蔽之: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的幻想。特点:想象和夸张。

    今天,我们学习袁珂先生《女娲造人》,走进神话世界,体会神话魅力。

    (二)作者及《女娲造人》简介

    袁珂(1916—2001),中国神话学家。他长期从事中国古代神话研究,其作品被中国、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入选学校课本。

    女娲,中国神话传说中造人,补天,掌管男女婚配的神。又称娲皇、女阴娘娘,史记女娲氏,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是福佑社稷之正神。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问题探究1:速读课文,标注自然段,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来复述故事。

    【要点】天地开辟以后,因为没有人类,显得荒凉寂寞,女娲感到有些孤独。她想把世界变得热闹,于是照着自己的模样,用黄泥亲手搓揉,造出了人。小人们都兴高采烈地喊女娲“妈妈”,让她感受到生命的欢乐。但是她工作了很久,双手都捏得麻木了,捏出的小人也不能布满大地。于是她顺手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入泥潭,沾上泥浆向地上挥洒。结果点点泥浆也变成一个个小人。女娲觉得这种方法简单省事,越洒越起劲,于是大地就到处有了人。她又想着,人是会死亡的,难道以后还要重新再造?于是就把小人分为男女,让他们婚配,繁衍生息。

    2.问题探究2:这篇文章是作者袁珂根据《风俗通》里两则短文改编的(参看阅读提示),请一同学朗读,其它同学思考:和课文比较,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作者采用什么方法使课文丰富起来?

    【要点】更喜欢课文,因为故事更生动,女娲形象更鲜明,情感更细腻。文中增加了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描写:(1)女娲为什么造人;(2)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3)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场面;(4)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

    作者既大胆想象,又合情合理,比如女娲用黄泥造人,我们常把土地比作母亲,而我们民族的肤色也是黄色。

    (四)细读课文,朗读品析

    1.问题探究3:自读课文,勾画相关词句,你最喜欢课文补充的哪一部分?从_____________词句中,你读到了一个___________的女娲。

    【要点】从4段“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这一神态描写中,我读到了一个可爱活泼的女娲。

    从4段“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这一心理描写中,我读到了一个聪明有爱的女娲。

    从5段“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及6段“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就活了起来,并且开口就喊‘妈妈!’”,这一处动作描写和一处语言描写,读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娲。

    从9段“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读到了一个慈爱温柔的女娲。

    从13段“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夜深了,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读到一个勤劳伟大的女娲。

    可在品析时,适时加入朗读,体会女娲情感,把握她的形象。

    小结,可见在《风俗通》里的女娲是一个高冷的女神,而经过课文大胆奇特的想象和一些细节的描写后,我们感受到了她不仅具有神性,还具有人性的可爱活泼、聪慧温柔,更有了母性的勤劳、慈爱和伟大,这样女娲作为我们人类母亲的形象就更加鲜明丰富了。

    初中语文教案【篇7】

    龙咚锵中班教案

    【篇1:《龙咚锵》教学设计】

    《龙咚锵》教案设计

    教材版本: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音版第一册第十课《过新年》中的《龙咚锵》 授课年级:一年级

    教材分析:

    《龙咚锵》是一首运用汉族民间音调创作的儿歌,四二拍,五声宫调式,由起、承、转、合四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主要运用了节奏重复,旋律级进、重复,前两乐句歌声与锣鼓声交替,转句开始将锣鼓的节奏与歌唱的音调结合在一起,强调了热烈的气氛,抒发了小朋友敲锣打鼓庆新年的欢乐心情。 教学目标:

    二、认识民族打击乐器鼓和镲,探索其演奏方法,并能为歌曲《龙咚锵》伴奏。

    三、在学习活动中了解年的来历,感受和体验不同地区喜迎新年的音乐情绪,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想象力及表现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歌曲《龙咚锵》中,鼓、镲节奏的掌握:

    ⑴龙 咚 | 锵 0 ‖

    教具准备:鼓 镲钢琴歌曲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示范法、体验法,交流法、听唱法、对比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师生随《龙咚锵》伴奏音乐律动。

    2、观察教室布置,会让你们想起什么节日?生回答。

    3、课件出示年的来历,学生观看并回答。(背景音乐为《龙咚锵》伴奏音乐)。

    4、新年你们是怎么庆祝的?生回答,师小结。

    师:听,远处的小朋友唱着歌在欢庆新年呢!他们的心情如何?歌声中唱了些什么?

    5、初听歌曲范唱,生回答。 6、揭示课题:《龙咚锵》 【设计意图:创设与本课相宜的音乐环境,以“新年”为线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从中感受过年的气氛,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深入体验,自主探究

    1、复听歌曲范唱。问:他们是用什么乐器“龙咚锵”的?请同学们仔细听、仔细看。 2、介绍鼓和镲。

    4、有感情地按节奏读歌词。

    【设计意图:轻松的音乐游戏活动,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之一,体现了音乐教学的新理念,本环节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对话式、接口式等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歌曲的难点节奏部分,注重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把显性知识变为隐性教学,通过有趣的节奏游戏学习,激励学生各种学习能力的发展。同时顺利突破教学难点为进入新歌学习做好铺垫。】

    三、学唱歌曲,创造表现

    1、学生随琴演唱,师提醒情绪、音准、音色。

    2、尝试随琴轻唱歌词,师纠正不正确的地方,再次解决休止符和附点的运用。

    3、接龙演唱,巩固歌曲节奏难点:

    4、歌曲处理:教师用速度变化两种形式让学生演唱,感受歌曲的速度与情绪有着直接的联系。

    5、学生带着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6、运用鼓、镲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7、学跳十字步,为歌曲伴舞。

    【设计意图: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让学生通过多次聆听,了解歌曲内容,感悟音乐要素,实践表现新歌旋律,轻松学唱歌曲,用打击乐伴奏、秧歌舞表演表现歌曲,感受音乐的弥漫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表现能力,手、脑、口的协调能力,使学生体验成功后成就感,树立自信心。】

    四、拓展延伸,开拓视野

    多媒体课件出示:

    菜单一:人们过年的动感画面。

    菜单二:山东地区过年画面。

    菜单三:英国小朋友过圣诞节,围着圣诞树高唱着《新年好》跳舞。 【设计意图:教学有它的延展性,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一个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氛围,通过点击菜单,聆听音乐,了解各地的新年习俗,从而开拓视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鉴赏力。】

    五、课堂小结

    师生随《龙咚锵》音乐,离开教室。

    【篇2:龙咚锵 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册

    《龙咚锵》教案

    炯伟小学 施春芳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歌曲《龙咚锵》感受中国小朋友过新年时欢快热烈的情绪,表现过年时愉快的心情,能用欢快的情绪,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用简单的节奏给歌曲伴奏。

    教学重难点:感受歌曲的情绪,能用简单的节奏给歌曲伴奏。 教具准备:锣、鼓、铃鼓、小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听歌曲,激情导入。

    二、听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热闹、欢快、高兴)

    歌曲里有一个重复的部分,找出来,(龙咚龙咚

    锵),遇到“龙”我们用左手拍左腿,遇到“咚”我们

    用右手拍右腿,遇到“锵”我们双手对拍。

    三、教授新歌

    1、听老师唱一遍

    2、同学们用音乐的节奏读歌词。 3、跟着老师的琴声学唱歌曲,

    最后一个乐句和前两句不一样,一定要唱准了。观察歌曲里有哪些地方有休止符,唱的时候把它空出

    来。

    4、跟着琴声唱一唱

    分小组唱

    分男女生唱

    带上动作唱 四、用简单的节奏给歌曲伴奏

    在“龙咚龙咚锵”这个地方,用锣、鼓、镲按不同

    的节奏给歌曲伴奏。也可以用不同的动作给歌曲伴奏。

    五、演一演

    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唱一唱,跳一跳。

    六、小结。

    七、作业:把这首歌唱给家长听。

    【篇3:《咙咚锵》教案】

    一、导课

    师:同学们,一年当中有好多节日,元宵节、端午节、六一儿童节、国庆节、最后一个是春节,你最喜欢过哪个节日啊?过春节都有哪些有趣的事?还有一件春节期间很重要的事一般的是爸爸在干的,猜猜是什么呀?

    二、新授:

    师:今天老师就给同学们带来一幅春联:上联是:过新年呀龙咚龙咚锵 下联是:多快乐呀龙咚龙咚锵横批龙咚锵

    师:同学们跟老师来读一下

    师:你们自己读一下

    初听歌曲:师:有一个人把这幅对联写成了一首歌,你们想不想听听?好不好听?有什么感觉?

    师:再听一听,数一数有几个龙咚锵?

    师:这一边你来仔细听,这6个龙咚锵有没有哪两个唱起来是一样的?

    师:你们来跟唱一下吧,看谁学得快

    师:这一遍同桌两个人对着唱,看看谁学会了? 接龙: 师:学会了吗?那我们来个歌曲接龙好不好?

    师:歌曲一共有四行,我们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唱一句

    三、延伸:

    乐器伴奏:师:孩子们,歌曲中有什么声音?对了,是锣鼓声,今天老师把它们带来了,他们和我们一起敲锣打鼓要过新年

    认识锣、鼓、镲及敲击方法

    【初中语文教案优选七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