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致橡树教案十二篇
  • 致橡树教案

    发表时间:2024-05-30

    致橡树教案十二篇。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当然教案课件里的内容一定要很完善。 编制高效的教学课件有助于教师更加灵活和深入地授课,好的教案课件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呢?本文将带领大家深入了解“致橡树教案”,我的建议可以帮助您做出更为明智的决定但仅供您参考!

    致橡树教案 篇1

    《致橡树》教案

    教学目标 1、1、通过诵读和品味,理解诗的主题。

    2、品味诗的意境,把握诗的内容和艺术手法,背诵诗歌

    3、理解诗中意象的意义。

    4、理解诗人的爱情观,培养独立自尊的人格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5、初步懂得鉴赏新诗的一般方法并体会其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体会诗歌物中含情、意味隽永的特色

    难点 感悟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法 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情感意蕴。 学生间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相结合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

    爱情是永恒不老的话题,“在地愿为连理枝,在天愿做比翼鸟”的比翼双飞,“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心心相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为泪始干”的忠贞不渝,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歌颂她的圣洁、美好,表达自己爱情观。在西方,易卜生《玩偶之家》中的娜拉扔下她作妻子和母亲的“最神圣的责任”,对她的丈夫海尔茂说:“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一个人”“所以现在我要离开你”时,一个从西方宗教桎梏下的新女性复活了。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另一位中国当代女诗人的一首另类的爱情绝唱。让我们倾听女诗人的心声,倾听新时代爱情宣言——《致橡树》。

    二、初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一)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要求:注意节奏和重音,听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从诗中选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简单地说一下自己喜欢它的原因。

    (二)学生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这首诗有极强的节奏感,长短句错落有致,许多诗句两两对应,朗读时有跳跃感。感情基调理智、冷静。

    三、说一说,分析诗的内容

    (一)初识诗歌 o

    1、走进作者

    舒婷:1952年出生。原名龚佩瑜,福建厦门人。1971年开始写诗,1977年后,她的诗陆续在一些报刊上发表,引起了诗坛广泛的关注。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作品1982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双桅船》(荣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全国优秀诗集一等奖)。其后出版的诗集有《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会唱歌的鸢尾花》和散文集《心烟》等

    2、朦胧诗

    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蕴隽永。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

    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杨炼、梁小斌等。

    3、解 题

    本诗完整的标题应该是什么? 明确:木棉致橡树 木棉的自白

    (二)鉴赏第一部分

    (1)这是一首怎样的诗?爱情诗?爱情哲理诗?作者又是如何把抽象的主题形象地表达出来的?

    明确:爱情诗。借助了一系列的意象。

    (2)第一部分写了那些意象?对这些意象诗人是持什么态度?

    明确: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诗人持否定的态度。

    诗人为什么要否定(因为它们代表了不同的爱情观:①极力攀附②单方痴恋③一味奉献 ;这种爱情,爱的双方没有平等、独立可言。)

    具体分析:首先,攀援的凌霄花。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只知“攀援、依附”不独立。

    其次,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因为这种鸟儿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知道在爱对方的同时“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中,却不愿飞出橡树的庇护,不愿飞向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

    第三,泉源、险峰、日光和春雨。这些事物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大多属被赞美的对象,诗人在这里虽然不象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不认同。因为泉源只知道“送去慰藉”,险峰只是做了“陪衬”,而“日光和春雨”却只知道爱抚。这是一种“一味奉献”的爱情,这样的爱情好像忽略了“被对方爱”的权力。 (3)作者写到“日光”、“春雨”两个意象时,不像前边有完整的句子。如果让你补充完整,这两个句子该怎么写? 参考写法:

    甚至也不止日光,用慷慨的光热,使你容光焕发 甚至也不止春雨,用无声的甘露,为你洗去一路风尘 甚至也不止像日光,照亮你的前程,温暖你的心灵; 甚至也不止像春雨,播洒爱的甘霖,滋润你干涸的心田。 (4)如果去掉前面这六个意象,诗歌的表达效果会如何?

    明确:不形象,无法使人产生强烈而深刻的印象,更失去了耐人寻味的效果。

    指导:这一部分中诗人以六个比喻句直接列出六个否定的意象,激昂强烈的感情如大江之水一泻千里,不可阻挡,仿佛吐尽千百年来积压在女性心中愤恨不平的块垒,是反抗,是挣脱,是战斗,诗人以一个勇敢的斗士的面貌出现,这部分的旋律是昂扬、奋发、向上的,同学们在朗读时要读得刚劲有力,慷慨激昂。 (5)学生齐声朗读。

    (三)鉴赏第二部分

    (1)在前一部分,诗人用昂扬的激情对传统的爱情观作了否定,那么诗人到底向往什么样的爱情呢? 请一名同学读第二部分。要求其余同学们在诗中划出描写橡树和木棉的诗句。分

    析木棉和橡树的形象,并指出其象征意义。 明确:

    橡树: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坚毅刚强、敏锐有力——象征男性的阳刚之气 木棉: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美丽热烈、真挚柔韧——象征女性的阴柔之美

    (2)诗人在诗中倾诉了怎样的理想爱情(向往)?请分别找出相对应的诗句。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相互依存,紧密结合;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精神默契,感情交融,灵犀相通,心心相印。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 ——相互平等,彼此各有一方土地,各有一片蓝天。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同甘共苦,既独立,又相依。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是指事业和国家。古人云:择偶须偕千秋业,爱有源头情不竭。爱一个人,更要爱对方的事业和理想,爱对方的民族和国家。这才是爱情的最高境界。诗人抒发的是一种新时代的爱情理想,但伟大的爱情不仅只爱对方,更要爱对方的事业,爱对方生活的土地,这才是爱情的升华,才是爱情的最高境界。

    指导:这一部分中诗人的感情抒发是平缓的,从前一部分的激昂中跌落下来,诗人以女性的温柔,真挚细腻、缠绵悱恻地抒发自己内心的梦想,像小溪流水潺潺,如木棉在清风中摇曳。请大家仔细品读、体味。

    (4)请同学们带着上述感情品读诗歌的第二部分。 小结:(1)作者以橡树和木棉两种高大壮美的乔木象征男性美和女性美,用它们比邻而居、并肩站立的形象来象征男女之间的理想爱情。诗人通过“木棉”的自白,表达了一种独立平等、互依互助、坚贞热烈,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视自身价值的新时代崭新的爱情观。 (2)诗人所表达的爱情观与传统的爱情观其最大的区别在于,作为爱的双方必须保持人格的独立与平等,尤其作为女性更应强调自身的尊严与价值,而不能成为男性的附庸。这其实是新时代觉醒了的女性所发出的呐喊。 (3)周恩来总理说过:“青年是黄金时期,要学习,学习,再学习!”现在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创造,学会生活,要努力使自己长成一棵茂密的参天大树。只有这样,他才会有沉稳坚定的步伐,有自信坦诚的目光;他才会去热爱生活,拥有生活;在将来,他才会真正懂得什么是爱情,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如果过早地涉猎这个禁区,那只会品尝一杯苦辣的酒、一颗酸涩的果。最后祝愿同学们在将来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真正的爱情。

    四、练一练

    1、阅读下面这首新诗,完成题。 牵手

    清明节那天 所有的女友

    都被一双双大手牵走

    只留下我 还有一片哀愁 我也要走

    带上九百九十九朵丁香 放在你的坟头 陪你到天长地久

    因为你曾说你最喜欢丁香般的姑娘 而你那双曾托起溺水女童的大手 却再也不来牵我 等到千年颤抖的手

    ⑴诗中“一双双大手”指的:

    ⑵“只留下我/还有一片哀愁”中,副词运用的作用是:

    ⑶简析诗中“你”的形象。 参考答案:⑴各人男友粗壮有力的大手⑵“还”与“只”相呼应,意思是只有我没有被人牵走,而女伴们带走了欢乐,哀愁却被留下。突出了我被哀愁笼罩的情景。⑶你是一个有情有义、热爱生命又不吝惜生命的男子汉。

    2、欣赏新诗,体会其特点。 远和近

    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这是一种错觉。诗人在瞬间产生的错觉中悟出一种深意:人与自然(云象征自然)是和谐的,人与人是隔膜的。作者渴望一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六、课文总结

    诗人按照先破后立的艺术构思,否定了种种世俗的爱情观,在强调独立平等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理想的爱情。一改明白如话,几近分行散文式的特点,意蕴深厚而不求显露,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和回味的余地。但也使得许多诗失却了传统的明朗色调,蒙上了一层朦胧色彩。

    七、作业

    1、既然木棉向橡树表达了自己的心声,那么,橡树听了这些,会有何感想呢?假如你是那棵橡树,你又会向木棉说些什么?

    请以《致木棉》为题,写一首诗或一篇文章。

    2、背诵《致橡树》这首诗歌。

    3、课后积累:

    什么是正确的爱情观?

    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引出了人世间多少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恩恩怨怨; “爱情”因而便成了文人笔下永恒的主题 。

    有人说:爱情就是一颗心与另一颗心的碰撞

    有人说:爱情就是黑暗中闪闪发光的钻石 , 就是撒在夜空里的一大把星星 也有人说:爱情使人欢乐,爱情使人痛苦 ,爱情给人力量,爱情让人迷茫。 因为爱情,卓文君奔向了司马相如, 因为爱情,孟姜女哭倒了万里长城; 因为爱情,林黛玉含恨焚诗稿, 因为爱情,祝英台忍悲赴黄泉„„

    爱情,不是一颗心去敲打另一颗心,而是两颗心共同撞击的火花。(前苏联伊萨可夫斯基) 爱情不仅能给人带来光明,而且也带来黑暗,不仅使人们感到振奋,也使人们感到压抑(前苏联,尤•留里科夫);

    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真诚的爱情永远不是一条平坦的道路(英国,莎士比亚); 伟大的爱情能使最平庸的人变得敏锐、勇于献身、充满信心(法,安德烈•莫洛亚); 爱情是伟大的导师,教我们重新做人 (法,莫里哀);

    幸福的爱情能使一天等于一年,而使一年等于长生不老。爱情能使人变成神,使人长生不老。 (前苏联,留里科夫);

    爱情不是花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爱情是建立在共同的基础上的(英,莎士比亚)。

    附:板书设计

    致橡树

    内容 态度 结构 主题

    凌霄花、鸟儿

    源泉、险峰 依附、衬托、牺牲 橡树 否定 破 追求地位的平等

    日光、春雨 心心相印的爱情

    木棉---------------对等---------------------- 橡树 肯定 立

    教学目的:

    1、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2.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3、掌握《致像树》的象征手法 教学重点: 1.理解诗的主题 2.理解诗人的爱情观

    3、理解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课时: 1个课时 教学方法:

    点拨法、讨论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课前播放钢琴曲《梁祝》,上课后停止)

    同学们,刚才一曲《粱祝》奏响了爱的永恒,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可以看到多少热血的青年男女为了追求真正的爱情,为之而歌,为之而舞,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爱情诗,看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爱情图画。

    二、读一读,感知课文

    1、欣赏《致橡树》Flash动画朗读,听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从诗中选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简单地说一下自己喜欢它的原因。

    2、学生大声地朗读课文。

    3、学生挑选自己喜爱的段落或句子朗读,并简要地说明自己喜欢这些段落或句子的原因。 4.分角色朗读课文(男生一句,女生一句,轮流朗读) 5.学生齐读课文

    三、说一说,讨论分析诗的内容,主要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1、诗中的意象很多,请你从中找出作者反对、批评的意象有哪些?并说说作者为什么反对、批评它们呢?

    提示:

    首先,攀援的凌霄花。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只知“攀援、依附”不独立。

    其次,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因为这种鸟儿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知道在爱对方的同时“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中,却不愿飞出橡树的庇护,不愿飞向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单相思。

    第三,泉源、险峰、日光和春雨。这些事物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大多属被赞美的对象,诗人在这里虽然不象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不认同。因为泉源只知道“送去慰藉”,险峰只是做了“陪衬”,而“日光和春雨”却只知道爱抚。这是一种“一味奉献”的爱情,这样的爱情好像忽略了“被对方爱”的权力。

    2、作者不作凌霄花,不作痴情的鸟儿,不作泉源、险峰,也不作日光和春雨,却要作 一株木棉树,这是为什么呢?请从诗中找出原句,然后再作简单的阐述。 提示: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前边的那些意象给人的感觉是不平等的,而只有作为一棵和橡树一样的木棉树,同它一样的站立,才能显示自己的地位和尊严。

    3、喜欢、赞美的意象又是什么?其原因又是什么呢? 提示:

    “根”紧握;“叶”相触——双方必须平等独立;每一阵风——互相致意,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相互成为知己;铜枝铁干——伟岸挺拔,刚强不屈,具有阳刚气概;红硕的花朵——坚韧不屈,具有柔韧气质;“分担寒潮、风雷、霹雳,共享雾霭、流岚、虹霓”——祸福与共,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至死不渝。

    四、评一评,分析诗的写法 1.诗中的“橡树”和“木棉”只是现实中普通的树木吗?请简要分析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提示:

    不是。作者把橡树当作了男子的象征,把木棉当作了女子的象征;橡树具有男子那种阳

    刚之气,木棉具有女子的柔韧气质。

    2、诗人为什么没有直接表达那爱的宣言,而要借树来说呢?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提示:

    可以把那种无形的爱有形化、具体化、形象化;更便于表达内心的各种感觉,给人更大的想像空间;增加了一种含蓄的美,给人无尽的想像。

    五、练一练,听庞龙的歌曲《两只蝴蝶》,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两只蝴蝶》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爱情图画? 提示:

    诗歌通过一只蝴蝶对另一只蝴蝶的劝慰为主,叙述了他(她)对他(她)的关心和呵护;通过叙述他们缠缠绵绵的飞舞、“陪你一起枯萎也无悔”的誓言,表达了那种对爱情忠贞不渝、相知相随的情怀。这是一幅美丽的、充满浪漫色彩的爱情图画。

    2、简要分析《两只蝴蝶》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提示:

    这首歌曲也采用了象征地手法,用蝴蝶的缠缠绵绵来象征两个人的爱情是互相厮守,常相依,影相随的坚贞。

    六、作业

    背诵《致橡树》这首诗歌

    致橡树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一般特点,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

    2、学习新诗借助鲜明生动的形象抒发感情的特点。

    3、了解诗歌的象征手法,评判诗中表白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

    1、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加强直观效果,营造诗画合一的氛围和意境。

    2、 指导学生朗读,追求声情并茂。

    3、 指导学生把握同类诗歌的特点和写法,学会鉴赏比较。

    课时安排:一课时

    资料来源:电子声像材料(VCD光盘等)

    教学过程:

    提问导入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爱情主题的课文,视为禁区,可今天,我们要来学习著名女诗人舒婷的新诗《致橡树》。

    展示课题: 致橡树

    问:本诗完整的标题应该是什么?

    同学回答,老师展示动画投影:木棉致橡树

    问:既然是木棉致橡树,那么,木棉又向橡树说了什么呢?

    电脑投影,配乐朗诵全诗 (《梁山泊与祝英台—共读》)

    问:刚才我们已在《梁山泊与祝英台》的优美旋律中领略了《致橡树》一诗, 木棉所表白的,有哪些层次?全诗首尾一致吗?

    答:木棉不愿做: 凌霄花 鸟儿 泉源 险峰 日光 春雨

    电脑投影:痴情的鸟(配鸟鸣)- 泉源 (配流水声)-险峰

    - 日光 – 春雨

    问:难道这些有什么不好吗?木棉为什么要否定它们呢?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答:攀援、炫耀;痴情、单调;

    送来、慰藉;增加、衬托;

    从这些词中,我们能看出诗人反对什么样的爱情观呢?有哪些词语可以表达?

    “依附、附庸、奴性、无骨气、趋炎附势……”

    即是 攀附型 痴恋型 奉献型

    因为这些是感情的单向奉献,而并非平等的心与心的交流,其思想根源是什么?

    封建的男尊女卑、三从四德。

    展示上述内容的板书投影--板书1

    补充:诗歌《椰子树是什么?》

    电脑投影:诗歌《椰子树是什么?》

    有人说/它像芭蕉/还有人说/它像棕榈/我说/椰子树什么也不像/椰子树就是椰子树/因为/太像别人就会失掉自己

    问:有一部电影《女人不是月亮》,其意思是什么?还有哪些文学及影视作品也揭示了同样的主题?

    回答:易卜生的《娜拉》(即《玩偶之家》)

    此外,“甚至日光、甚至春雨”结构完整吗?怎样补全?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归结并播放投影:

    甚至也不止像日光,照亮你的前程,温暖你的心灵;

    甚至也不止像春雨,播洒爱的甘霖,滋润你的心田;

    ……

    总结:全诗行文至此,我们可以发现:诗人采取“破”的思维方式,目的是引出诗的下半部分,即——立:

    并肩站立的树,根相握、叶相触;

    展示投影:并肩的树。(配乐《友谊地久天长》)

    问:有哪些诗句表现了这样的主题?

    补充:投影

    枝枝相覆盖,叶叶像交通。(《孔雀东南飞》)

    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长恨歌》)

    问:两棵并肩的树,其形象有什么不同?

    铜枝铁干的树:枝干像刀、像剑、像戟。

    投影刀、剑、戟树,(配狂风呼啸声)

    问:树是如此,花又怎样呢?

    答:花像叹息,又像火炬。

    展示投影:红硕的花。(配乐《二泉映月》)

    问:花怎能“ 叹息”?为什么用“ 沉重”一词?用了什么修辞?两个“像”作用并重吗?

    答:这是通感修辞,“像”重在后一个。

    补充投影:杜甫《春夜喜鱼》名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不仅如此,在诗人(木棉)的心中,橡树和木棉应当:

    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它们分别表现了什么样的特点?——阳刚气概和阴柔气质。点击投影

    诗人希望做什么?

    电脑投影:《寒潮》、《霹雳》、《雾霭》、《虹霓》(均配乐)

    由此,我们可以这样归结:

    诗人崇尚的是:

    心心相印、患难与共

    共同进步、事业至上。

    诗的最后说的“这”,指的就应该是这些。全诗至此,完成了由“破” 而“立”的全过程。

    投影配乐《梁山泊与祝英台--化蝶》,同学朗诵全诗。

    (全班同学闭上眼睛,静听音乐,体味诗的情韵)

    投影补充:艾青的诗《树》并作练习。

    作文:根据《椰子树是什么》写一篇作文,700字左右。

    附:板书设计

    攀援、炫耀;痴情、单调;

    送来、慰藉;增加、衬托;

    依附、附庸、奴性、无骨气、趋炎附势……

    即是 攀附型

    痴恋型

    奉献型

    并肩站立的树,根相握、叶相触;

    枝干像刀、像剑、像戟。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心心相印、患难与共;

    共同进步、事业至上。

    致橡树教案 篇3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致橡树》。我将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6个方面进行阐述。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致橡树》选自北师大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拓展模块“选文突出经典性,为学生提供语文学习和精神成长的范本”(见拓展模块前言“编写指导思想”)

    《致橡树》是第二单元第三课,是教材中唯一一首现代爱情诗,意象生动,语言优美,立意鲜明,像一把钥匙,为学生开启了鉴赏诗美的大门(工具性);如一座闪耀着理性光辉的灯塔,为在爱情中迷茫的人们指明了方向(人文性)。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农村经济管理专业二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的诗歌学习,他们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但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对爱情充满向往,却又价值观模糊,需要正确的引导。这节课,我将针对学生的特点展开有效教学。

    教学目标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提高审美情趣,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根据以上要求和学情特点,确定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继续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品味语言的能力

    2、增强学生表达能力,为将来职业发展和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体会诗歌之美

    2、通过分析意象、品味语言、自主合作,探究诗人的爱情观和价值观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树立积极健康的爱情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分析意象,品味语言,明确诗人的爱情观和价值观

    (依据:意象生动鲜明是本课的特点,准确把握意象的内涵才能理解诗歌的主旨)

    难点:理解诗人的爱情观,树立积极健康的爱情观和价值观

    (依据:由于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限制,如何引导就成了难点)

    教法和学法

    (依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和本人的教学特点高一《致橡树》说课稿高一《致橡树》说课稿。确定以下方法。)

    教法

    1、诵读法:教师声情并茂范读诗歌,指导学生准确诵读。

    2、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逐步解决,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情景创设法:运用多媒体视频、图片、音乐,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学法

    1、诵读法:朗读,默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交替进行。

    3、自主、合作、探究法: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完成诗歌的鉴赏

    (教法与学法在教学过程具体阐述)

    教学过程(一课时,40分钟)

    (依据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设计以下四个环节)

    激情导入 ―― 品析诗歌 ―― 拓展提升 ―― 课后延伸

    (4分钟) (18分钟) (17分钟) (1分钟)

    ● 环节一:激情导入(4分钟)

    创设情境(1分钟)

    播放爱情为主题的背景音乐和图片,师生吟诵关于爱情的诗句。

    (设计意图)旨在调动学生心灵深处最柔软的部分,唤起学生的美感,为欣赏诗歌营造良好的氛围。

    知人论世(3分钟)

    初中已经学过舒婷的作品,由学生自己介绍,老师补充。

    (设计意图)知人论世是学习诗歌的基本方法,便于理解诗歌的主旨。

    ● 环节二:品析诗歌(突出重点)(18分钟)

    ☆通过三个步骤突出重点的学习

    (一)激情诵读,感知音乐美(7分钟)

    1、深情范读――配柔和的背景音乐和图片,教师声情并茂范读诗歌

    3、学生朗读――学生朗读诗歌,教师指导节奏,语调,重音等

    (二)探究阅读,鉴赏意象美(7分钟)

    学生分组阅读,回答问题

    第一组读1-13行,回答――

    1、诗人选取了哪几个意象?

    2、这些意象分别有什么特点?

    3、他们与橡树之间分别是什么样的关系?

    4、作者的态度是什么?

    第二组读14-36行,回答――

    1、诗人选取了哪两个意象?

    2、他们分别象征什么?

    3、表明他们之间关系的语句有哪些?

    4、诗人主张的爱情观是什么?

    (设计意图)按照“分析意象――品味语言――明确爱情观”的鉴赏方法,设计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就感;通过合作探究,逐步明确诗人的爱情观和价值观。

    (三)角色朗读,体验情感美(4分钟)

    男女生分读、合读

    (设计意图)唤醒学生的性别意识,体验男性或女性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形象,与诗人产生情感的共鸣。

    ● 环节三:拓展提升(突破难点)(17分钟)

    ☆通过以下三个步骤来突破难点

    (一)比较阅读(5分钟)

    比较《致橡树》与《我愿意是急流》在意象运用和爱情观上的.不同

    (设计意图:同类诗歌比较,检验了本节课的学习方法,引出讨论话题)

    (二)自主探讨 (6分钟)

    对两种爱情观(《我》牺牲自我,无私奉献的爱情观和本诗的爱情观)的看法

    1、针对学生喜欢娱乐八卦又缺乏辨别力的特点,讨论“王宝强离婚事件”(反面)

    2、播放《简爱》电影片段,诵读简爱经典语句。(正面)

    学生在对比讨论中,明白爱的真谛,总结出爱情的密码:自尊、平等、独立、奉献、包容、坚贞等,完成对本诗爱情观的理解和提升。

    (三)延伸思考(6分钟)

    中学生应该如何对待早恋?

    (设计意图)在整个讨论过程中,鼓励学生结合个人体验,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老师不做错或对的评价,只做巧妙引导,讲《蝌蚪与毛毛虫》的爱情故事,让学生讨论后明白:对爱情的向往是一种美好的情感,但现在的他们,就像蝌蚪与毛毛虫,会有很大的变数,如果过早的恋爱,带来更多的将会是苦涩与伤害,只有在身心都成熟之后,才能收获到甘甜的爱情之果。

    ● 环节四:课后延伸(1分钟)

    巩固作业(二选一)

    1、假如你正上初中的表妹早恋了,请你给她写一封信,表达你的看法。

    2、模仿本诗,写一首《致木棉》

    拓展作业:

    课外阅读名著《简爱》

    (设计意图)针对不同学生布置不同作业,调动积极性,巩固课堂知识,拓展课外阅读高一《致橡树》说课稿教案

    ◆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提纲式设计,重点突出,思路清楚。

    《致橡树》说课稿

    教学反思

    教学亮点:

    教学过程始终贯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并体现出一定的时代感和针对性。

    (1)时代感:讨论话题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社会热点展开

    (2)针对性:针对学情特点展开教学

    不足及改进措施:

    1、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我的语言比较生硬,有明显说教痕迹。以后要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实践,与学生多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提升自己语言艺术,使教学更有效。

    2、学生的表达、思辩能力还不够强,除了上课多指导外,要鼓励学生参加演讲、辩论等活动,将课堂教育延伸到课外,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致橡树教案 篇4

    一、导语:

    爱情是人生中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尽情歌颂的事物,“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理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便是古人留下的表达爱情的千古绝唱。虽然爱情这一主题亘古不变的,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爱情观是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当代著名女诗人舒婷的代表作《致橡树》,看看她在这里表达的是怎样的爱情观。(板书课题、作者)

    二、教师简介作者:

    舒婷:原名龚佩瑜,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烟》,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一九七九至一九八○年全国优秀诗歌奖,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她与同时代的北岛、顾城都是朦胧诗派的代表。《致橡树》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是诗人用一种内心独白方式表达新型爱情观的诗歌。

    三、教师解题:

    致:向对方表示礼节或情意,有倾诉、表白之意。

    四、让我们静听来自诗人心灵深处的真实表白吧。

    1.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语气、语调和重点字词的读音及诗的写法)

    2.指名读。(教师作诵读评价、指导)

    3.齐读。(教师板书重点字词)

    五、教师提问:

    此诗中出现了三个人称代词,请同学们找出来并指出各指代什么?

    生齐答:“我”指木棉,“你”指橡树,”我们”指木棉和橡树在一起。

    六、分析诗歌:

    1.师问:此诗阐述的是一种新型的爱情观,诗歌从什么地方开始阐述的?

    生答:不这些都还不够。

    2.师问:“不”,是个否定词,它否定什么?

    明确:否定旧的、传统的爱情观,有否定就得提出肯定的东西,从这里引入崭新的爱情观。

    3.解读第一层:

    (1)集体朗读第一层。

    (2)师问:诗人在这一层中运用了哪些意象来否定传统的爱情观?请同学们在书上划出。

    明确: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①攀援的凌霄花

    它是一种藤本植物,没有直立的茎,但它为追求高贵的地位,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顾一切向上爬,完全置身的人格尊严不顾,借橡树来证明自己价值的存在,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是一种“极力攀附”(板书)的爱,夫贵妻荣。木棉对这种爱情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坚决给以否定,文中有三个字,一起读出来,“绝不像”,其中哪个字可以体会到作者决心之大?“绝”!

    ②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木棉又抱有什么态度呢?

    课文中也有三个字,齐读:绝不学。为什么呢?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因为这种鸟儿是单方痴恋,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记了为自己歌唱,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只知死缠烂打、一厢情愿,反复唱着单调歌曲、频频示爱,它固然痴情,但双方没有共同的根茎,没有共同的基础,这种爱是不稳固的,是一种无资格、不般配的爱。

    ③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这些事物在其它文学作品中大多属于被赞美的对象,在传统的爱情观里,女性的付出是当然的,正所谓男人背后总有一个支持他的女人。那么,本诗中木棉对它们的态度呢?学生齐答:也不止;不,这些都还不够!

    教师补充:虽然不像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遗憾。

    A.险峰:让橡树长在其上,从而使橡树显得更高大、伟岸,它只是作为一种衬托,默默支撑着大树。

    B.泉源:长年为大树送来清凉的慰藉,不求回报,一味付出。

    C.春雨、日光:从存在以来,无论过去、现在、将来,都永无止境地奉献,滋润着橡树、沐浴着橡树,树是有形的,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春雨、日光是无形的,来无影去无踪,他们为了橡树的生长,无怨无悔地奉献,却忘记了给自己一个创造自身价值的机会,这种自我牺牲精神固然可贵,却容易丧失自我,结果难免另人遗憾。

    所以这是一种“一味奉献、自我牺牲”的爱情。(板书)

    让学生举例。教师补充举例:一对夫妻本是大学同学,婚后女子为支持男子的事业而甘心放弃自己的事业,在家操持家务,十几年过去了,男子事业有成,而女子没了事业青春不在,最终因无共同语言而分手。

    教师小结:以上种种都是世俗的爱情,作者是持否定、批判(板书)态度的,在作者看来,爱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单方的痴恋,即使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的。那么,作者向往的真正爱情(板书)是什么呢?

    4.解读第二层:

    (1)学生朗读。

    (2)诗人在这一层里提出了“木棉”这一形象。

    A.即:“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两句话指出了什么?学生回答,师明确:爱的基础应是独立平等(板书)。

    B.“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指的是外表虽有距离,实质是紧密结合,相互依存的。

    C.“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指的是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没有其他人,只有两人互通心意,心心相印、息息相通。

    (3)作为爱的双方应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呢?

    ①男生齐读:“你有的铜枝铁杆,像刀、像剑、也像戟”。

    师点拨:铜、铁、刀、剑、戟说明橡树坚毅、刚强、有力,作者在这里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理想中男子汉比做刀、剑、戟,枝干像铜、铁,得出理想中的男子汉应具有坚毅、刚强、矫健的阳刚之美。

    ②师问:女性应以怎样的姿态出现呢?

    女生齐读:“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师点拨:红硕的花朵,说明木棉的美丽、热情、真挚,体现了一种女性的阴柔之美。即:青春秀美、充满生机,既有美丽的外表也要有丰富的内涵。

    后两句,“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难以理解,联系自古以来中国女性的遭遇加以体会。

    师分析:中国漫漫历史长河展现女性的大多是一幕幕悲剧,她们中一部分人意识到自己不公平的待遇,试图反抗,却往往以失败而告终,另一部分人却没有意识到,只能像一种依附品一样从属于男性。现代社会依然,男女地位还不能完全平等,女性要追求平等,就要付出代价。女诗人作为新时代女性,她为此感到难过、沉重,因而发出了沉重的叹息。而“英勇的火炬”突出了女性还需具备像男子汉一样英勇、顽强、热情的品质,能给人带来力量、温暖。因此,作者认为女性除了外在美还要有深刻的思想、丰富的内涵。所有这些构成了理想中完美的女性形象。

    ③那么,真正的爱情包含哪些内容呢?

    男女生分读:我们分担潮、风雷、霹雳(男)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女)

    仿佛永远分离(男)

    却又终身相依(女)

    这里的寒潮象征着挫折,雾霭象征着喜悦、幸福,“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作为相爱的两人,应分担不幸和痛苦,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当雨过天晴、彩虹环绕,相爱的人最终是共享幸福人生的。这是诗人心中理想的爱情:独立平等、相互依存、心心相印、甘苦与共。这种爱情才是最坚实的。

    ④诗的最后,诗人大声表白: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男女生齐读:“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在诗人看来,爱不仅只爱对方,还要爱他的事业,他生活的土地,简言之,爱他所爱。这是一种升华了的爱情,是爱情的最高境界。

    七、教师总结:

    诗人开头先否定种种世俗的爱情观,接着在强调独立平等的基础上,提出了理想的爱情,是按照先破后立(板书)的艺术构思来表达作者心中的爱情的。

    八、联系实际谈感想:

    1.同学谈谈通过学习本文,对爱情有什么新的认识。

    2.教师最后总结:

    是啊!爱人是美妙的,被人爱也是幸福的,中学生不乏早恋现象,但同学们思想未定型,心理尚未成熟、经济未独立、事业未确定方向。那么,我们不能轻率地向爱情靠拢,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首先学习文化知识、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一棵努力向上,根基牢固的大树,只有这样才能热爱生活、拥有生活,在将来才会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除了爱情,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毕生追求的爱,父母之爱、兄妹之爱、朋友之爱、师长之爱,对理想、生活、社会甚至对未来的爱。我相信,同学们沐浴在爱的阳光里,必定能长成参天大树。

    九、作业:背诵全诗

    致橡树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领会诗歌的情感和主题。

    2.把握诗中的象征手法。

    3.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a.把握诗中的意象及形式结构所孕含的感情,理解诗中所倡导的新型爱情观。

    b.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法

    2.探究式阅读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语设计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多少人吟唱它的美好,写下了隽永而感动的诗句:“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样情意绵绵、含蓄蕴藉的诗句让我们对美好的爱情充满了浪漫的憧憬。但爱情必竟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带来柔情蜜意的同时,也会伤及灵魂深处,那么如何处理爱情、建立正确的爱情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赏读当代女诗人舒婷的《致橡树》,也许会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

    二.作者简介

    舒婷,原名龚佩瑜、龚舒婷,1952年生于福建石码镇,当代女诗人,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今在福建文联工作,她的诗集有:诗集《双桅船》(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全国优秀新诗二等奖)、《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等,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获1979—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作奖。

    三.整体感知

    1.伴着音乐放全诗的.影音文件,教师范背全诗。

    (解说:教师有感情地范背,便于学生进入诗的氛围,奠定理解、感悟的基础)

    2.学生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与节拍。

    四.具体研习

    1.集体朗诵诗歌的第一层(1—13句):学生思考:本部分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表情达意?这些意象有何特点?诗人通过哪些词语来表明自己的态度?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明确:诗人用“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等意象来表情达意,这些意象均表现出完全的依附或一厢情愿式的无偿付出自己的特点。诗人用“不像”、“不学”、“不止像”等词语表明自己的态度,表现诗人对旧的观念、旧的伦理的强烈否定和坚决反叛,诗人从现代女性觉醒的角度出发,利用诗中的意象,为自己争取女性尊严、独立地位,人的价值的抗争决心跃然纸上,这义无反顾的决心,似一声惊天动地的呐喊。

    2.找一位同学朗诵后半部分,然后讨论:诗中的“木棉”和“橡树”有何深刻含义?

    学生讨论后明确:诗人运用象征手法,以橡树、木棉分别象征男性的阳刚和女性的阴柔,橡树的“铜枝铁干”,木棉的“红硕的花朵”,正是阳刚和阴柔的具体形象,所写的“木棉”的热烈、温情、柔韧、美丽就是女性的阴柔之美,而“橡树”的昂扬、坚毅、果敢、强壮,就是男性的阳刚之美,二者各具特长,又各展风采,二人即相知相恋相依,又独立、平等、互相尊重,表达了诗人共建新型的现代爱情价值观念的愿望。

    3.细读文章后半部分,揣摩作者所表达的爱情观是怎样的?

    经教师点拔后明确:诗人以独白的口吻,表现女性作为独立个体的反思,她不是以单纯的容貌和柔情取悦对方,成为对方的陪衬和点缀,而是并肩携手、互尊互重、互敬互爱、自由平等、心心相印,一起同甘共苦,在思想情感和形体上达到完满的结合,即追求同一的生活信念、人生理想,为着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这样的爱情才是真正崇高伟大的爱情,才会“终身相依”永不分离,诗人在冲破传统爱情观念的同时,洋溢着一种强烈的现代意识,流贯着新时代的特征,诗人所向往并为之讴歌的爱情,乃是人格独立,地位平等、互不依附,而又在祖国的土地上坚持各自的岗位,为了一个伟大的目标共同战斗而凝结起来的爱情,这样的爱情才是崇高的、伟大的。

    4. 总结拓展引导:

    诗人对爱情的要求和憧憬,表达了诗人对爱情、婚姻关系理智、冷静的思考,流露出一个现代女性内心的期待和渴望,它是中国女性关于爱情理想和人格理想的宣言。她摒弃金钱和权势装饰的虚假情爱,以及女性对男性的依附,追求的是独立的人格和自我的价值,虽然全诗情调温婉,但却锋芒潜藏、尖刺直指陈腐的爱情婚姻观,令无数青年读者倾倒。同学们,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要选择一份属于自己的爱情,但我们一定要把握好爱情的舵,假使一种爱情不能使一个女性的人格更趋健全、完美,那么此种爱情并不是称道、健康的。优美的爱情要求我们不断汲取养分,不断强壮、完善自己的筋骨,找到灵魂的皈依一份幸福的爱情就会在不远处等着你。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五.课堂练习

    阅读舒婷的《神女峰》,思考文后问题。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地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离去,谁

    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行云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

    为眺望天上来鸿

    而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1)“神女峰”在这里只代表一座山峰吗?

    (2)分析“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和“心真的能变成石头吗”两句的含义。

    (3)分析最后两句诗的深刻含义。

    参考答案:

    (1)“神女峰”还代表守望、忠贞、温情和承诺。

    (2)作者认为,当这种自发个体的真情实感被封建伦理固定成为每一个思妇都必须恪守的道德准则时,美丽的梦就变成了忧伤,人就变成了石头。把活生生的人上升为神,以神的标准来要求所有的人,这是荒谬的,压抑人性的。

    (3)弘扬人道主义情怀和人格的觉醒,只有用人的尊严和价值作为标准,才是判断文明和进步的真正准则。

    六.布置作业

    (1)写一篇简短的评论,阐述你的爱情观是怎样的?能否结合社会现状来谈?

    (2)熟练背诵全诗。

    【励志故事】

    你战胜困难一次,就更强大一次

    日本著名企业家土光敏夫,在中学时参加学校组织的一项一百公里徒步训练。对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来说,这种活动的艰苦性是可想而知的。走了两天,他的脚就打起了血泡。曾有许多次,他都想停下来躺在地上。但是,每当有这样的念头,他耳边就有一个声音在提醒:躺下去便是懦夫!打起精神,走下去!于是,他咬牙挣扎着继续前行。不仅如此,他还鼓励大家咬牙坚持。一些体弱的同学支持不住,累倒了,他还背他们一段路程。渐渐地,他感觉自己已经适应了这种艰苦的跋涉,身上背的东西也似乎轻了许多。

    土光敏夫后来担任有“财界总理”之称的日本经团联会长职务。他说:“我之所以在以后做事能不半途而废,关西中学的长途步行给我的启示最大。我知道:面对困难,人唯有迎接挑战而不是回避挑战,才会有真正的成长。你战胜困难一次,就更强大一次。”

    【点燃思考】

    成长正如蝉蜕,过程是痛苦的,但是没有这份蜕变,就不会有力量的增强,更不会有新生。

    【每次金句】

    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

    致橡树教案 篇6

    一、导语(课前播放钢琴曲《梁祝》,上课后停止)

    同学们,刚才一曲《粱祝》奏响了爱的永恒,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可以看到多少热血的青年男女为了追求真正的爱情,为之而歌,为之而舞,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爱情诗,看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爱情图画。

    二、读一读,感知课文

    1、欣赏《致橡树》Flash动画朗读,听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从诗中选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简单地说一下自己喜欢它的原因。

    2、学生大声地朗读课文。

    3、学生挑选自己喜爱的段落或句子朗读,并简要地说明自己喜欢这些段落或句子的原因。

    4、分角色朗读课文(男生一句,女生一句,轮流朗读)

    5、学生齐读课文

    三、说一说,讨论分析诗的内容,主要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1、诗中的意象很多,请你从中找出作者反对、批评的意象有哪些?并说说作者为什么反对、批评它们呢?

    提示:

    首先,攀援的凌霄花。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只知“攀援、依附”不独立。

    其次,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因为这种鸟儿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知道在爱对方的同时“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中,却不愿飞出橡树的庇护,不愿飞向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单相思。

    第三,泉源、险峰、日光和春雨。这些事物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大多属被赞美的对象,诗人在这里虽然不象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不认同。因为泉源只知道“送去慰藉”,险峰只是做了“陪衬”,而“日光和春雨”却只知道爱抚。这是一种“一味奉献”的爱情,这样的爱情好像忽略了“被对方爱”的权力。

    2、作者不作凌霄花,不作痴情的鸟儿,不作泉源、险峰,也不作日光和春雨,却要作

    一株木棉树,这是为什么呢?请从诗中找出原句,然后再作简单的阐述。

    提示: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前边的那些意象给人的感觉是不平等的,而只有作为一棵和橡树一样的木棉树,同它一样的站立,才能显示自己的地位和尊严。

    3、喜欢、赞美的意象又是什么?其原因又是什么呢?

    提示:

    “根”紧握;“叶”相触——双方必须平等独立;每一阵风——互相致意,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相互成为知己;铜枝铁干——伟岸挺拔,刚强不屈,具有阳刚气概;红硕的花朵——坚韧不屈,具有柔韧气质;“分担寒潮、风雷、霹雳,共享雾霭、流岚、虹霓”——祸福与共,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至死不渝。

    四、评一评,分析诗的写法

    1、诗中的“橡树”和“木棉”只是现实中普通的树木吗?请简要分析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提示:

    不是。作者把橡树当作了男子的象征,把木棉当作了女子的象征;橡树具有男子那种阳刚之气,木棉具有女子的柔韧气质。

    2、诗人为什么没有直接表达那爱的宣言,而要借树来说呢?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可以把那种无形的爱有形化、具体化、形象化;更便于表达内心的各种感觉,给人更大的想像空间;增加了一种含蓄的美,给人无尽的想像。

    五、练一练,听庞龙的歌曲《两只蝴蝶》,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两只蝴蝶》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爱情图画?

    提示:

    诗歌通过一只蝴蝶对另一只蝴蝶的劝慰为主,叙述了他(她)对他(她)的关心和呵护;通过叙述他们缠缠绵绵的飞舞、“陪你一起枯萎也无悔”的誓言,表达了那种对爱情忠贞不渝、相知相随的情怀。这是一幅美丽的、充满浪漫色彩的爱情图画。

    2、简要分析《两只蝴蝶》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提示:

    这首歌曲也采用了象征地手法,用蝴蝶的缠缠绵绵来象征两个人的爱情是互相厮守,常相依,影相随的坚贞。

    六、作业

    背诵《致橡树》这首诗歌。

    致橡树教案 篇7

    一、说教材

    《致橡树》是我国当代女诗人舒婷的成名作,也是她爱情诗的代表作。 作者以新的视角,否定传统的女性对男性的温顺依附关系,代之以平等、独立、相互尊重的新型爱情关系。以橡树象征男性的阳刚,以木棉象征女性阴柔。

    二、说学情

    大一新生,数控、汽修、物流等专业的学生。为学生的一辈子打上精神的底色。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理解诗歌中鲜明而各具特色的意象的象征意义。

    ②培养、提高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以“小组讨论的展开”为平台,通过活动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团结协作和个性发展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正确领会作者的爱情观;引导学生初步领悟“爱”的真谛,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四、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2、教学难点:意象的表现手法。

    五、说教法

    1、多媒体教学法

    2、情景创设法

    3、交互式教学法

    (因此将教学步骤设置为导入——诵读——讨论——欣赏四个环节。)

    六、 说学法

    主要采用自主式学习法、讨论式学习法、表演试学习法。诗歌可以点燃生命的激情,升华人的的情感价值和理想境界。建立在互动、对话、共享基础之上的共同赏鉴,师生共同成为学习者,以朗读、探究、品味、抒发为主要方式。

    七、 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分四个阶段即新课导入、新课讲解、扩展阅读及结束阶段。在每一阶段教学中,我力求发挥学生主动作用,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启发、引导为教师的责任。

    (一)导入阶段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有人说:亲情是根,让生命延续;友情是叶,让生命舒展;爱情是花,让生命绚丽。他把人生最绚丽的部分归结于爱情的美好。古

    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极尽才情歌颂它的美好或抒发失意的爱情给自己带来的痛苦与煎熬,表达自己的爱情观。“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就是其中精彩的几笔。那么当代诗人舒婷又是怎样看待爱情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倾听这位不平凡的女性发出的爱情宣言《致橡树》吧。

    (二)新课讲解阶段

    1、诗人否定了什么样的爱情观?

    通过六个意象分成三组,通过凌霄花否定了攀附式爱情,通过鸟儿否定了痴恋式爱情。不满足于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的一味奉献,为下文提出崭新的爱情观做铺垫。

    2、诗人提出了什么样的爱情观?

    诗人通过橡树与木棉两个大的意象,正面提出了崭新的爱情观。她认为精神上的独立与平等是双方相爱的基础,双方应该心灵相依、互相扶持、互相尊重、心有灵犀,双方要以独立鲜明的个性出现,要能够命运与共。同时提出爱的最高境界应该是爱对方坚定的信念、执著 的追求与灵魂深处动人的美丽。

    (三)拓展阶段

    1、指导学生阅读舒婷的另一首代表作《双桅船》

    本诗同样运用了象征手法,以“双桅船”与“岸”象征相爱的双方,认为人在追求坚贞爱情的同时,崇高的理想更不能放弃。

    2、指导学生阅读中国传统文学中关于爱情观的描写。

    以白居易的《长恨歌》和李商隐的《无题》为例,加深对本诗和传统诗歌的了解。

    (四)结束阶段

    教师寄语:爱是无私、爱是奉献,但爱更有自尊、更有平等。对中职生而言,爱还有等待。“面对心仪的那一棵橡树或木棉,我们应该思考,这棵树是否已长成大树,是否已拥有铜枝铁干或红硕的花朵,是否能够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是否已深深扎根于足下的土地?”

    (五)作业布置:

    1、背诵全诗

    2、以《致木棉》为题,写一首诗。

    八、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十五分钟)

    附:板书设计: 痴恋式爱情

    一味奉献式爱情

    致 崭

    橡 新

    树共同语言、心有灵犀的

    各具特色、形象鲜明爱

    同甘共苦、命运与共情

    致橡树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朦胧诗特点。

    2、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二、导语:

    本单元是诗歌单元,一路走来,我们领略了伟人毛泽东的万丈豪情;体味了诗人艾青的赤子情怀;而此刻,我们还将与一株美丽的木棉相逢,倾听一位不平凡的女性发出的爱情宣言致橡树。

    (板书:课题、作者)

    三、设疑:一位不平凡的女性怎么会对橡树发表自己的爱情宣言呢?

    1、师简介作者(结合课文注释①):

    舒婷: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板书)。

    2、引出“朦胧诗”概念(板书:第一教学目标),师生同看投影片:

    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等。

    四、这位朦胧派代表诗人的爱情宣言到底是什么呢?

    让我们屏神静听那来自心灵深处的真实表白

    1、师朗诵全诗,配乐《海边的阿狄丽娜》(或听录音)

    2、请同学就所学知识浅谈:什么是爱情?

    3、师略论爱情(深情地):

    有人说,爱情就是一颗心与另外一颗心的碰撞;有人说,爱情就是黑暗中闪闪发光的钻石,就是撒在夜空里的一大把星星;也有人说,爱情使人欢乐,爱情令人痛苦,爱情给人力量,爱情让人迷惘。

    是啊,因为爱情,卓文君奔向了司马相如;

    因为爱情,孟姜女哭倒了万里长城;

    因为爱情,林黛玉含恨焚诗稿;

    因为爱情,祝英台忍悲赴黄泉。

    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引出了人世间多少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恩恩怨怨;(教案)“爱情”因而便成了文人笔下永恒的主题,而有部电影则忍不住困惑地问道《爱情啊,你姓什么》?!

    是啊,爱情啊,你到底姓什么?

    五、让我们先听听美丽的木棉树的回答吧!

    (板书:木棉的自白)

    1、她说:爱不应该是这样的

    ⑴请一女同学朗读此片断。

    ⑵请同学讨论归结: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为什么?

    ⑶师分析、明确:

    a首先,攀援的凌霄花。

    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这是一种“极力攀附”(板书)的爱情。木棉对这种爱情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坚决予以否定,课文中有三个字,一起读出来绝不像!其中哪一个字可以体会到作者决心之大?绝!

    b其次,对于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木棉树又抱有什么样的态度呢?

    课文中也有三个字,齐读绝不学!

    因为这种鸟儿是单方痴恋,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知道在爱对方的同时“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中,却不愿飞出橡树的庇护,不愿飞向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

    所以,这是一种“只知依附”(板书)的爱情。

    c

    一、接下来,诗人又分别列举了“泉源、险峰、日光、春雨”。这些事物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大多属被赞美的对象,那么本诗中木棉对它们的态度呢?同学齐声回答“也不止;不,这些都还不够!”

    虽然不象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遗憾。

    因为它们为了橡树的蓬勃生长,无怨无悔地奉献、结予,却忘了给自己一个独立的世界、创造自身价值的机会,这种自我牺牲精神固然可嘉,却也难免令人遗憾。

    所以,这是一种“一味奉献”(板书)的爱情。

    d小结:以上种种都是“世俗的爱情”(板书),作者是持否定、批驳(板书)的态度的。在作者看来,爱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单方的痴恋,即使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的。

    那么,作者向往的真正的爱情(板书)是什么样呢?木棉是如何回答的呢?

    2、她说:爱应该是这样的。

    ⑴全班女同学齐读至结尾。

    ⑵这一部分,诗人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同学讨论、回答)

    ⑶师分析、明确:

    a首先,作者强调的是爱的基础。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两句指出了只有以独立的人格、高贵的尊严为前提,才可以论及“爱情”,

    也即强调了爱的基础应是“独立、平等”(板书)。

    b“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这几句强调了爱的双方应紧密结合、相亲相爱、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相互依存的(板书)。

    c作为爱的双方,又应该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呢?

    男生齐读片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作者在此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理想中的男子汉比作刀、剑、戟,枝干像铜、像铁,得出理想中的'男子汉形象应是伟岸挺拔、坚强有力的。

    d那么,女性又应以怎样的姿态出现呢?

    女生齐读片断:“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作者认为女性应有“红硕的花朵”,形容女性外表的健康美,完美的女性形象应该是青春秀美的,充满生机的。

    有了美丽的外表,还必须拥有丰富的内涵。

    后面两句:“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有点难以理解,我们有必要联系自古以来中国女性及其遭遇加深体会。

    (师分析)中国漫漫的历史长河,展现女性的大多是一幕幕悲剧。她们中的一部分意识到了社会强加给自己的不公正待遇,她们也试图反抗,改变这不公正命运带给自己的屈辱,然而常常是以悲惨的结局告终。她们中的另一部分不仅丧失了做个“人”的权利,只能像一种依附品从属于男性社会,而且她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无疑加浓了她们自身的悲剧色彩。

    女诗人作为新时代觉醒了的女性,她为此感到难过、沉重,因而发出沉重的叹息。由此可知,作者认为女性,尤其是觉醒了的女性,除了外在美之外,应该具有如此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这也正是女性的内在美成熟之美的体现。

    而“英勇的火炬”则突出女性更需具备像男子汉一样的勇敢、顽强的品质和热情友爱的态度,能给别人带来力量、光明和温暖。所有这些加起来,构成了理想中完美的女性形象。

    e那么,真正的爱情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呢?

    男女生分读片断:“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男)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女)

    仿佛永远分离,(男)

    却又终身相依。”(女)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作者认为真正相爱的两个人,应该能够分担各种不幸和痛苦,要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当然,雨过天晴,彩虹环绕,相爱的人儿最终必定会共同享受美好的人生、幸福的生活的。

    同时,爱也是一种默契,一种真诚(板书)。相知相依的两个人即使相隔异地,也会心有灵犀的。有个成语叫做貌合神离,现在反其意而用之,就是貌离神合!他们的心是永远相通的!

    f最后,诗人大声表白,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男女生齐读:“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3、总结全文:

    ⑴诗人按照先破后立的艺术构思,在诗的开头首先否定了种种世俗的爱情观;接着在强调独立平等的基础上,提出了理想的爱情。这两种爱情观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强调了爱的基础独立、平等。

    在舒婷看来,尤其是作为女性诗人看来,“她”有没有真正的独立平等意识、是不是十分珍视自己的独立人格和尊严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这一点,早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的英国,一位著名的女作家

    夏洛蒂·勃朗特就在小说《简·爱》中向我们点明了。

    ⑵播放《简·爱》录像片断:

    女主人公简爱深深爱着她的主人罗切斯特先生,然而当她的爱情遭到社会不平等的对待时,她毅然选择了“放弃爱情”,她要为自己争取平等、独立的权利。为了维护自身的人格和尊严,她发出了自己的爱情宣言:

    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

    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

    我们的精神是同等的。

    这宣言,无疑是女性要求独立、平等的人格宣言;简和诗人一样,都强调了精神的平等、人格的独立,即使爱情也不能使她们放弃自己高贵的人格和尊严。

    由此,我不禁想起裴多菲那首著名的小诗:

    (同学齐背)“生命诚宝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二者皆可抛”。

    六、联系自己,谈谈感想:

    1、请同学谈谈通过学习本文,对爱情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2、师最后总结。

    是啊,爱人是美妙的,被人爱更是幸福的,中学生就不乏“早恋”的现象;但是爱又是苦涩的、艰难的。过早涉猎这个禁区,只会品尝到一杯苦辣的酒、一颗酸涩的果。

    倘若一个人自身的思想尚未定型,经济还未独立,心理还未成熟,他的事业还未确定方向,他还不能恰到好处地把握自己的理智与情感,那么,我想他还不能轻率地向爱情靠拢。

    我们中学生必须认识到,我们现在首先应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会如何不断完善自己,如何使自己成为一棵努力向上的树;只有这样,他才会有沉稳坚定的步伐,有自信坦诚的目光;他才会去热爱生活,拥有生活;在将来,他才会真正懂得什么是爱情,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板书教学目标二: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除了爱情,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毕生去追求的爱:父母之爱、兄妹之爱、朋友之爱、师长之爱;

    对理想、对生活、对社会、

    甚至对未来的爱;

    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又有多少热血儿女放弃了男女个人之爱,他们无怨无悔,因为他们是为了追求更加高尚的爱:裴多斐的诗、林觉民的《与妻书》……

    当我们认识到这些,并为之而努力、而追求、而奋斗,我们就会在爱的空气中幸福地呼吸;我们沐浴爱的阳光、吸收爱的雨露,最终必将成长成一棵棵挺拔的、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七、全班再次齐读全诗

    八、布置作业:背诵全

    致橡树教案 篇9

    一、说教材

    《致橡树》是我国当代女诗人舒婷的成名作,也是她爱情诗的代表作。作者以新的视角,否定传统的女性对男性的温顺依附关系,代之以平等、独立、相互尊重的新型爱情关系。以橡树象征男性的阳刚,以木棉象征女性阴柔。

    二、说学情

    大一新生,数控、汽修、物流等专业的学生。为学生的一辈子打上精神的底色。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理解诗歌中鲜明而各具特色的意象的象征意义。

    ②培养、提高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以“小组讨论的展开”为平台,通过活动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团结协作和个性发展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正确领会作者的爱情观;引导学生初步领悟“爱”的真谛,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四、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2、教学难点:意象的表现手法。

    五、说教法

    1、多媒体教学法

    2、情景创设法

    3、交互式教学法

    (因此将教学步骤设置为导入——诵读——讨论——欣赏四个环节。)

    六、说学法

    主要采用自主式学习法、讨论式学习法、表演试学习法。诗歌可以点燃生命的激情,升华人的的情感价值和理想境界。建立在互动、对话、共享基础之上的共同赏鉴,师生共同成为学习者,以朗读、探究、品味、抒发为主要方式。

    七、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分四个阶段即新课导入、新课讲解、扩展阅读及结束阶段。在每一阶段教学中,我力求发挥学生主动作用,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启发、引导为教师的责任。

    (一)导入阶段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有人说:亲情是根,让生命延续;友情是叶,让生命舒展;爱情是花,让生命绚丽。他把人生最绚丽的部分归结于爱情的美好。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极尽才情歌颂它的美好或抒发失意的爱情给自己带来的痛苦与煎熬,表达自己的爱情观。“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就是其中精彩的几笔。那么当代诗人舒婷又是怎样看待爱情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倾听这位不平凡的女性发出的爱情宣言《致橡树》吧。

    (二)新课讲解阶段

    1、诗人否定了什么样的爱情观?

    通过六个意象分成三组,通过凌霄花否定了攀附式爱情,通过鸟儿否定了痴恋式爱情。不满足于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的一味奉献,为下文提出崭新的爱情观做铺垫。

    2、诗人提出了什么样的爱情观?

    诗人通过橡树与木棉两个大的意象,正面提出了崭新的爱情观。她认为精神上的独立与平等是双方相爱的基础,双方应该心灵相依、互相扶持、互相尊重、心有灵犀,双方要以独立鲜明的个性出现,要能够命运与共。同时提出爱的最高境界应该是爱对方坚定的信念、执著的追求与灵魂深处动人的美丽。

    (三)拓展阶段

    1、指导学生阅读舒婷的另一首代表作《双桅船》

    本诗同样运用了象征手法,以“双桅船”与“岸”象征相爱的双方,认为人在追求坚贞爱情的同时,崇高的理想更不能放弃。

    2、指导学生阅读中国传统文学中关于爱情观的描写。

    以白居易的《长恨歌》和李商隐的《无题》为例,加深对本诗和传统诗歌的了解。

    (四)结束阶段

    教师寄语:爱是无私、爱是奉献,但爱更有自尊、更有平等。对中职生而言,爱还有等待。“面对心仪的那一棵橡树或木棉,我们应该思考,这棵树是否已长成大树,是否已拥有铜枝铁干或红硕的花朵,是否能够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是否已深深扎根于足下的土地?”

    (五)作业布置:

    1、背诵全诗

    2、以《致木棉》为题,写一首诗。

    致橡树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体味诗歌情感基调;2、背诵诗歌。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把握诗歌内容,通过诵读领悟诗歌情感。

    情意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自尊的人格和高尚的审美情操,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美读诗歌,抓住诗歌意象,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情感;

    难点:感悟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相互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美读、美感、美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苏芮演唱的《牵手》)

    大家一定被这首歌感动了,是啊,牵了你的手,今生就要一起走。从这首歌中我们听到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那份坚贞执着的爱情。爱情也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极尽才情歌颂她的美好,表达自己的爱情观。从“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中我们感受到了相依相存的爱情,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中我们读到了浪漫凄美的爱情,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位新时代女性当代朦胧派女诗人舒婷的爱情宣言《致橡树》。

    二、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诗歌,把握诗歌情感基调。

    师:欣赏诗歌要在诗人设置的意境中品味把握意象,而品味离不开朗读,有没有哪位同学愿意给我们展示一下你对这首诗歌的个性诵读?(配乐)

    师:我们的同学真棒,不仅声情并茂,而且能从他们的朗读中听出诗歌中透露出来的那份理性的光辉,现在给大家播放一段老师从网上下载的配乐朗诵,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并跟着一起朗诵。

    刚才在凝神聆听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有没有什么话想给大家说?

    (播放多媒体配乐朗诵)

    三、师生共同赏读、研习诗歌,学生结合提问朗读思考鉴赏。

    师:这首诗歌的标题叫做《致橡树》,那么我们首先要明确“我如果爱你”中“我”“你”应该指什么呢?

    生:木棉和橡树

    师:对,整首诗歌就是木棉对橡树的爱的倾诉(板书)。如果整首诗歌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同学们认为从哪里分开最合适?

    生:这些都还不够。

    师:对,那么我们看第一节出现的最多的词是什么? 对了,“不”,那就说明诗人对这些爱情形式采取的是一种否定或不认同的态度。现在请根据下列问题进行思考、讨论:

    (多媒体出示思考问题:)

    文学靠形象说话,诗歌里的形象又叫意象。第一节中诗人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何特点?诗人对此持什么态度?代表了哪些类型的爱情观念?

    师分析、明确:

    a 、首先,攀援的凌霄花。

    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

    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这是一种“极力攀附”(板书)的爱情。木棉对这种爱情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坚决予以否定,课文中有三个字,一起读出来绝不像!其中哪一个字可以体会到作者决心之大?绝!

    b 、其次,对于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木棉树又抱有什么样的态度呢?

    课文中也有三个字,齐读绝不学!

    因为这种鸟儿是单方痴恋,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知道在爱对方的同时“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中,却不愿飞出橡树的庇护,不愿飞向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

    所以,这是一种“只知依附”(板书)的爱情。

    c 、接下来,诗人又分别列举了“泉源、险峰、日光、春雨”。这些事物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大多属被赞美的对象,那么本诗中木棉对它们的态度呢?同学齐声回答“也不止;不,这些都还不够!”

    虽然不象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遗憾。

    因为它们为了橡树的蓬勃生长,无怨无悔地奉献、结予,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却忘了给自己一个独立的世界、创造自身价值的机会,这种自我牺牲精神固然可嘉,却也难免令人遗憾。

    所以,这是一种“一味奉献”(板书)的爱情。

    d 、小结:以上种种都是“世俗的爱情”(板书),作者是持否定、批驳(板书)的态度的。在作者看来,爱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单方的痴恋,即使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的。

    师:要读出激昂强烈的情感,我们应该注意哪些词语的重读?对,是“绝不像”、“绝不学”等修饰限制性词语,现在请大家一起来感受诗人对三种世俗爱情的激昂强烈的否定和批判之情吧!

    生齐读诗歌第一节

    那么,作者向往的真正的爱情(板书)是什么样呢?木棉是如何回答的呢

    四、精读第二层

    后一部分作者倾诉了自己向往的爱情观。是怎样的呢?(同学讨论、回答)

    1、首先,作者强调的是爱的基础。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两句指出了只有以独

    立的人格、高贵的尊严为前提,才可以论及“爱情”, 也即强调了爱的基础应是“独立、

    平等”。

    2、“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这几句强调了爱的双方应紧密结合、相亲相爱、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相互依存的。

    3、作为爱的双方,又应该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呢?

    齐读片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作者在此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理想中的男子汉比作刀、剑、戟,枝干像铜、像铁,得出理想中的男子汉形象应是---伟岸挺拔、坚强有力的。

    4、 那么,女性又应以怎样的姿态出现呢?

    生齐读片断:“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作者认为女性应有“红硕的花朵”,形容女性外表的健康美,完美的女性形象应该是青春

    秀美的,充满生机的。 有了美丽的外表,还必须拥有丰富的内涵。

    后面两句:“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有点难以理解,我们有必要联系自古以来中国女性及其遭遇加深体会。

    分析:中国漫漫的历史长河,展现女性的大多是一幕幕悲剧。她们中的一部分意识到了社会强加给自己的不公正待遇,她们也试图反抗,改变这不公正命运带给自己的屈辱,然而常常是以悲惨的结局告终。她们中的另一部分不仅丧失了做个“人”的权利,只能像一种依附品从属于男性社会,而且她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无疑加浓了她们自身的悲剧色彩。女诗人作为新时代觉醒了的女性,她为此感到难过、沉重,因而发出沉重的叹息。而“英勇的火炬”则突出女性更需具备像男子汉一样的勇敢、顽强的品质和热情友爱的态度,能给别人带来力量、光明和温暖。所有这些加起来,构成了理想中完美的女性形象。

    5、那么,真正的爱情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呢?

    生分读片断:“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作者认为真正相爱的两个人,应该能够分担各种不幸和痛苦,要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当然,雨过天晴,彩虹环绕,相爱的人儿最终必定会共同享受美好的人生、幸福的生活的。

    同时,爱也是一种默契,一种真诚(板书)。相知相依的两个人即使相隔异地,也会心有灵犀的。有个成语叫做貌合神离,现在反其意而用之,就是貌离神合!他们的心是永远相通的

    6、 最后,诗人大声表白,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生齐读:“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当把“土地”与外在身躯相比,我们可见到土地是内在的品质,是“根”,是心灵灵魂能够相握的地方,可见,“土地”可以理解为一切内在精神领域的`东西。

    ——不仅爱你的容貌、气质、才华成就,更爱你今生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和你灵魂深处动人的美丽。

    在诗人眼中,这样的爱情才是伟大的爱情。这就是诗人的爱情宣言,人格的独立平等是爱情的前提,整首诗的核心。“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是诗眼,前面的否定为诗眼的确立打下基础,后面则是对它的具体阐发。

    ——当把“土地”与外在身躯相比,我们可见到土地是内在的品质,是“根”,是心灵灵魂能够相握的地方,可见,“土地”可以理解为一切内在精神领域的东西。

    ——不仅爱你的容貌、气质、才华成就,更爱你今生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和你灵魂深处动人的美丽。

    五、小结

    学习诗歌要反复诵读,要通过思想内涵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去感受、品味、鉴赏诗歌的美。要走进诗人的心灵,触摸诗人的情感脉搏,与她对话。女诗人舒婷在《致橡树》提出了自己所向往的真正的爱情,铿锵有力的发出了中国女性独立的宣言。具有现代意识的思想和优美形象的语言相结合,使这首诗具有了极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在这首诗,舒婷既表达了她对爱情的追求,也表达了对平等独立的人格的追求,她在追求比生命还要宝贵的爱情之中,尚且不能丧失人格,人格是什么?就是裴多菲所说的人的“自由”,因此,我希望大家做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不媚俗、不攀附、有脊梁的_---------站着的人。

    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女主人公简爱深深爱着她的主人罗切斯特先生,然而当她的爱情遭到社会不平等的对待时,她毅然选择了“放弃爱情”,她要为自己争取平等,独立的权利。请读读她发爱情宣言:

    (屏幕) 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

    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

    我们的精神是同等的。

    这宣言是无疑是女性要求精神平等,人格独立的宣言,即使爱情也不能使她们放弃自己高贵的人格和尊严。

    让我们来再次朗读诗人的爱情宣言。

    教师寄语:

    面对你心仪的那一棵橡树或木棉,你应思考,这棵树是否已长成了大树,是否已拥有了铜枝铁干或红硕的花朵,是否已有足够的力量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是否已深深扎根于足下的土地?我希望大家努力完善自己,使自己茁壮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让自己的爱情之果充满生命的甘甜。在这里,老师也有一首诗送给大家:

    十七岁的爱情

    是一抹迷朦的晨雾

    不要碰,让它悄悄地飘着

    是一泓清亮的山泉

    不要喝,让它轻轻地唱着

    是一朵羞涩的小花

    不要采,让它静静地开着

    是一枚枝头的青果

    不要摘,让它涩涩地挂着

    十七岁的枝条依然稚弱

    扛不起深沉的思索

    我们是等待成熟的果园

    让我们依然保持沉默

    渡过岁月卧成的河流

    看我们的生命之树

    根根枝桠

    将坠满甜蜜的硕果

    六、板书设计:

    致橡树

    舒婷

    凌霄花 —— 实用爱情

    痴情鸟 —— 爱情至上 —— 依赖攀附,失去自我我

    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 奉献者

    橡树 —— 铜枝铁干,刀、剑、戟 (阳刚之气) — 平等独立

    木棉 —— 红硕的花朵,叹息、火炬(阴柔之美)— 同甘共苦

    致橡树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 领会诗歌的情感和主题。

    2. 把握诗中的象征手法。

    3.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a. 把握诗中的意象及形式结构所孕含的感情,理解诗中所倡导的新型爱情观。

    b. 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

    1. 诵读感悟法

    2. 探究式阅读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语设计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多少人吟唱它的美好,写下了隽永而感动的诗句:“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样情意绵绵、含蓄蕴藉的诗句让我们对美好的爱情充满了浪漫的憧憬。但爱情必竟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带来柔情蜜意的同时,也会伤及灵魂深处,那么如何处理爱情、建立正确的爱情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赏读当代女诗人舒婷的《致橡树》,也许会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

    二. 作者简介

    舒婷,原名龚佩瑜、龚舒婷,1952年生于福建石码镇,当代女诗人,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今在福建文联工作,她的诗集有:诗集《双桅船》(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全国优秀新诗二等奖)、《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等,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获1979—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作奖。

    三. 整体感知

    1. 伴着音乐放全诗的影音文件,教师范背全诗。

    (解说:教师有感情地范背,便于学生进入诗的氛围,奠定理解、感悟的基础)

    2. 学生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与节拍。

    四. 具体研习

    1. 集体朗诵诗歌的第一层(1—13句):学生思考:本部分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表情达意?这些意象有何特点?诗人通过哪些词语来表明自己的态度?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明确:诗人用“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等意象来表情达意,这些意象均表现出完全的依附或一厢情愿式的无偿付出自己的特点。诗人用“不像”、“不学”、“不止像”等词语表明自己的态度,表现诗人对旧的观念、旧的.伦理的强烈否定和坚决反叛,诗人从现代女性觉醒的角度出发,利用诗中的意象,为自己争取女性尊严、独立地位,人的价值的抗争决心跃然纸上,这义无反顾的决心,似一声惊天动地的呐喊。

    2. 找一位同学朗诵后半部分,然后讨论:诗中的“木棉”和“橡树”有何深刻含义?

    学生讨论后明确:诗人运用象征手法,以橡树、木棉分别象征男性的阳刚和女性的阴柔,橡树的“铜枝铁干”,木棉的“红硕的花朵”,正是阳刚和阴柔的具体形象,所写的“木棉”的热烈、温情、柔韧、美丽就是女性的阴柔之美,而“橡树”的昂扬、坚毅、果敢、强壮,就是男性的阳刚之美,二者各具特长,又各展风采,二人即相知相恋相依,又独立、平等、互相尊重,表达了诗人共建新型的现代爱情价值观念的愿望。

    3. 细读文章后半部分,揣摩作者所表达的爱情观是怎样的?

    经教师点拔后明确:诗人以独白的口吻,表现女性作为独立个体的反思,她不是以单纯的容貌和柔情取悦对方,成为对方的陪衬和点缀,而是并肩携手、互尊互重、互敬互爱、自由平等、心心相印,一起同甘共苦,在思想情感和形体上达到完满的结合,即追求同一的生活信念、人生理想,为着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这样的爱情才是真正崇高伟大的爱情,才会“终身相依”永不分离,诗人在冲破传统爱情观念的同时,洋溢着一种强烈的现代意识,流贯着新时代的特征,诗人所向往并为之讴歌的爱情,乃是人格独立,地位平等、互不依附,而又在祖国的土地上坚持各自的岗位,为了一个伟大的目标共同战斗而凝结起来的爱情,这样的爱情才是崇高的、伟大的。

    4. 总结拓展引导:

    诗人对爱情的要求和憧憬,表达了诗人对爱情、婚姻关系理智、冷静的思考,流露出一个现代女性内心的期待和渴望,它是中国女性关于爱情理想和人格理想的宣言。她摒弃金钱和权势装饰的虚假情爱,以及女性对男性的依附,追求的是独立的人格和自我的价值,虽然全诗情调温婉,但却锋芒潜藏、尖刺直指陈腐的爱情婚姻观,令无数青年读者倾倒。同学们,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要选择一份属于自己的爱情,但我们一定要把握好爱情的舵,假使一种爱情不能使一个女性的人格更趋健全、完美,那么此种爱情并不是称道、健康的。优美的爱情要求我们不断汲取养分,不断强壮、完善自己的筋骨,找到灵魂的皈依一份幸福的爱情就会在不远处等着你。

    致橡树教案 篇12

    一、教材分析:

    《致橡树》是职高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二单元的讲读课文。本单元安排的是诗歌的诵读与欣赏,选编了一些中国现当代诗歌。这些诗歌的作者、时代、题材各不相同,风格差异也比较明显,但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经典之作。《致橡树》是一首当代朦胧诗,与学生的时代比较贴近,鉴赏它,有助于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共性,感受诗歌的魅力。

    二、学情分析:

    职中的学生基础较差,课外阅读量少,阅读鉴赏诗歌的基础极为薄弱。但这首诗的内容与爱情相关,跟生活贴近,学生会比较感兴趣。所以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进而提高理解能力。同时十六七岁的中学生正处在一个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并逐步确立的阶段,怎样生动形象地启发、引导他们思考自己的人生,也是我们职教语文“合格”“够用”的一种诠释,这个“合格”,关乎做人的合格;这个“够用”,需要为学生的一辈子打上精神的底色。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关于朦胧诗派和舒婷的文学常识;通过熟读背诵积累优美诗句。

    (说明:语文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积累的过程,语文的积累主要包括四个层面:文学常识的积累;语言材料的积累;人生阅历的积累;思想感情的积累。只有积累,才能厚积薄发,才能通过吸收内化而学以致用。)

    2、能力和情感目标:探究《致橡树》中主要意象的象征意义,理解诗人的爱情观;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说明:语文学习除了关注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的审美能力,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以及态度价值观,进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

    3、教学重点:理解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依据:本诗的创作具有特定的时代背景,但诗人追求的爱情观对当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只有了解了诗人的爱情观,才能进行深层次的探讨与拓展。)

    2、教学难点:象征的表现手法。

    (依据:本诗之所以具有如此强烈的感染力,正是诗人不满足于对现实世界的简单的自我观照,而通过感情化的具体意象,使感情的积淀与理智的渗透相结合,扩大了诗的表现领域,但对学生来说,这就是一个难点了。)

    四、教法、学法:

    我所教的是幼师专业的学生,学生思维活跃,敢于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据此以及本诗的特点,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采用多媒体环境下激情诵读——讨论交流——理解领悟——拓展创新的自主探索学习方式,运用反馈法教学。

    六、教学过程:

    教学本文的关键是阅读、欣赏、讨论,即在反复诵读的同时,以讨论探究比较的方式感悟、理解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又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因此,我把教学步骤设置为情景导入——以疑促学——自主探索——拓展创新——巩固练习。

    1、情景导入:好的导语可以激起学生学习文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从而有助于教师教学。因此,在教学准备阶段,让学生欣赏画面,同时齐背诗词,在学生感受美的同时,教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导入新课。

    2、以疑促学:学生通过预习,整体感知课文后,引导他们从课题、作者等进行多角度质疑,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3、自主探索:施教之功,贵在导学。在自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研究,充分借助多媒体课件,边操作,边学习,边思考,在总结中交流,在交流中提高,教师给予适当点拨。

    (1)听读:让学生在配乐范读中接受语感的熏陶,引起情感的共鸣。

    (2)品读:让学生初步品味全诗的情感,逐步明确意象的内涵和诗人的态度。

    (3)交流:学生自学后,相互传递信息。教师捕捉反馈信息及时调控,并抓住最佳契机,对学生的思路,表达等方面个别点拨,再在众多的反馈信息中,提取有争议的或带有共性的问题,做集体指导,以突破重难点。如本文着重要解决的三个问题:

    作者否定的爱情是什么?这样的爱情,你能从生活中找到例子吗?对此,你怎样看?

    橡树、木棉分别象征什么?

    诗人向往的爱情是什么?你最认同哪一点?

    (4)激情诵读: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进行创造性朗读。至此,学生必能表达出诗的节奏、音韵、情感,达到旁若无人、如痴如醉的忘我境界。

    5、拓展创新:

    (1)欣赏裴多菲的配乐朗诵《我愿意是急流》,比较阅读,这两首爱情诗在思想感情的表达和艺术技巧的运用上有何异同?

    (2)花季雨季,当爱情提前到来的时候,对照《致橡树》中提到的爱的条件,你会怎么办?

    这一环节最具创新,在学生热烈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并以两首精心准备的诗《妙?不妙》、《十七岁的爱情》送给学生,在师生齐诵声中结束。

    6、巩固练习:

    学生以诗的形式写并交流:凌霄花,我想对你说

    或:绿阴下的小鸟,我想对你说

    妈妈(外婆),我想对你说

    舒婷,我想对你说

    【致橡树教案十二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