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认识垂直平行 教案精选篇
  • 认识垂直平行 教案精选篇

    发表时间:2022-03-09

    【www.jk251.com - 垂直与平行教案】

    现在,很多小学教学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怎样才能写好小学教案?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认识垂直平行 教案精选篇》,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

    认识垂直和平行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7册p64-65例一、做一做及相应练习。教学目标:●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垂直。●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教学重、难点: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与垂直。教具准备:铅笔、小棒、量角器、三角板、直尺、手工纸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提出问题:两根铅笔落在地上后可能会形成哪些图形?二、探索比较,掌握特征(一)动手操作,反馈展示1、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铅笔摆一摆,小组讨论,一共有几种摆法?组长做记录,画于纸上。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3、集中显示典型图形,强化图形表征。(1)一小组到投影仪下展示其记录单。(2)除了这几种情况,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二)小组讨论交流,探索特征1、这些图形,同学们能不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呢?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这样分?(生自由发言)2、师引导根据研究需要,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标准进行分类。将学生的分类结果画在黑板上。不相交:相交:3、师:不相交的两条直线画长一些会怎样?量一量两条相交直线做组成的角分别是多少度?4、由小组同学在原记录单上动手合作操作,并进行讨论、汇报。5、师生共同总结:不相交的两条直线画长一些仍不相交,这两条直线叫平行线,也可以说它们相互平行;相交的两条直线形成的四个角,如果都是90度,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互垂直,其中一条叫另外一条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焦点叫做垂足。6、生齐读p65平行和垂直概念,并画下来。7、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认识平行与垂直。(揭示课题)三、解释应用,巩固新知1、我们天天都在和垂线与平行线打交道:书本面相邻的两边是互相垂直的,相对的两边是互相平行的。2、p64主题图,找一找,图上有哪些平行和垂直的现象?3、做一做1找一找、想一想还有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垂直的,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平行的?4、做一做2摆一摆。(请个别同学到投影仪下摆一摆)把两根小棒都摆成和第三根小棒平行。看一看这两根小棒平行吗?把两根小棒都摆成和第三根小棒垂直。看一看,这两根小棒有什么关系?5、p68练习十一第3题:折一折(生动手操作,请个别学生上台展示)。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折两次,使三条折痕互相平行。把一张正方形纸折两次,使两条折痕互相垂直。四、全课总结,完善认知:同学们,你觉得这节课里你表现怎样?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一第一、二题,及练习册相应练习。

    JK251.com延伸阅读

    认识钟表认识图形复习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篇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的几何图形的认识。

    2、一方面巩固钟表中整时和半时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看接近整时的钟面,使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

    教学重点:认识图形,并能够形成对这些图形的表象。

    教学过程:

    一、认识图形

    1、出示第116页第4题

    (1)学生看书并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各有几个?学生再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3)教师分别指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学生举起对应的几何图形。

    (4)教师出示实物,让学生说出每种物品是什么形状?

    (5)指名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出示第117页第5题

    (1)学生看书并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2)问: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几个?学生再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3.对比

    (1)教师拿出一个正方体的盒子,和盒子一个面大小的正方形,指名说出名称。

    (2)问:谁能说一说他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的每一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3)用同样的方法观察长方体、圆柱的面各是什么形状?

    (4)完成书上第119-120页第7、8题,集体订正。

    二.认识钟表

    1、拨钟,分组活动,让学生利用钟表的学具拨出每个整时和半时,小组中同学相互检查。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在拨表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

    2、认钟,教师拨钟,学生认;指名拨钟,学生认。

    (1)引导学生观察整时:时针和分针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稍偏了一点。告诉学生: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应该说“大约是几时”。

    (2)完成书上第120页的第9题。

    同座相互说一说,指名说,并说一说为什么?

    3、数字表示法

    (1)问:你们认识电子表上的时间吗?请学生说一说怎么认的?如果我们要把钟上的时间跟电子表一样表示,你会吗?

    (2)看书第117页第6题,学生在书上完成,点四人板演,集体订正。

    三、小结

    四.游戏

    在盒子里摸图形,学生摸出来后,告诉大家这是什么?

    认识图形、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认识时间几时几分 教案精选篇


    教学内容:

    教材第82页例2、“做一做”及练习十五第3、4题。

    教学目标

    l.引导同学们掌握用1分1分数的方法认识时间。

    2.培养同学们的观察和发散思维能力。

    3.使同学们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1分1分数认识时间的方法。

    2.提高学生准确迅速读取时间的能力。

    教学过程: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新朋友给大家认识。(孙悟空)

    师:可以孙悟空有个坏习惯,就是睡懒觉,看,同学都上学了,他还在呼呼大睡。

    师:孙悟空上课总是迟到,同学们有什么好方法帮助他吗?

    预设;早点睡觉,叫他妈妈叫他起床,调个闹钟等。

    师:孙悟空为了感谢同学们给他的建议,还来了一些礼物,不过要拿到这个礼物,先要闯关。

    生较为兴奋,学习积极性提高。

    2.复习旧知,新知铺垫。

    老师提问:钟面上有几个大格,几个小格。(12个大格,60个小格)

    时针走一个大格是几小时?(1小时)

    分针走一个小格是几分,走一个大格是几分?(一个小格是1分,一个大格是5分)

    时针走一个大格,分针走一圈是几分?(60分)

    二、新课:

    l.用1分1分数的方法读出某一时间

    (1)出示教具钟,让学生根据钟面读出时间。并说是怎么看的?(先看时针指在9和10之间,所以就是9时多,再看分针指向刻度3,对应的是15分,这个时间9时15分。)板书:9时15分

    (2)老师将分针又转过2小格,要求学生1分1分地数下去。

    老师一边拨表一边问几时几分?让学生看表问答,边拔边数。(9时15分、9时16分、9时17分)

    用什么办法还可以读出9时17分?(我先读出9时20分,再往回数3个小格(也就是3分),就是9时17分,)板书:9时17分

    (3)屏幕出示另一个时间(7时52分)。

    先让学生同桌互说,再请个别同学说出怎么看的,并请同学互评。

    2.教材第82页“做一做”。

    (1)让学生独立完成

    (2)订正答案并让学生“说一说”读取时间的方法,(先看时针过了几,确定几时再看分针指向刻度几,想就可以读出时间几时几分。)老师板书:

    3时10分7时15分5时25分

    3:107:155:25

    2时40分10时45分6时50分8时55分

    2:4010:456:508:55

    3.教材第82页“做一做”的第2题。要引导学生尽量使用钟表外圈已有的分钟数就能很快读出时间。

    观察时针、分针所指向的位置。(时针指在5和6之间,分针指在刻度1和刻度2之间)

    分针更接近刻度几?(分针更接近刻度1)

    先读出几时几分?(先读出5时5分。)

    再1分1分的数到分针指向的位置。(5时6分、5时7分)

    板书:5时7分5:07

    能不能用更快的方法读出?(钟表外圈已标有⑤,表示5分,再1分1分的数到5时7分)(利用圈外的分钟数,读出几时几分,而1分1分地数到4时22分)板书:4时22分4:22

    (先读10时35分,再1分1分地数到l0时39分)(可以先读出10时40分,再往回数1分,10时39分。)

    板书:10时39分——10:39

    4.老师分别拨出下面的时间,让学生读出来。

    11时25分9时35分7时25分8时40分

    6时17分2时32分1时50分3时48分

    12时9时半

    5.每两人一组,一人拨表,一人读出时间。

    6.练习十五第4题。

    数学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篇


    教学内容:数学教科书59--6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学生学会数数、读数、写数,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能区分序数及基数的含义,掌握10的组成,理解10个一是1个十。

    2、经历认数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初步建立数感。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掌握10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前一段时间我们认识了0---9这几个数字朋友,今天它们都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让我们喊出它们的名字吧!

    2、数字故事:星期天,数学乐园里来了许多数字宝宝,1来了,2也来了,一下子来了这么多,9走到1对面,对1说:“你瘦瘦的,只表示一个。”又走到0面前说:“你更小,没头没脑的,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这时1和0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你们猜一猜1和0想出了什么办法?

    3、10究竟是多少?它比骄傲的9多几呢?这节数学课我们就来认识10。(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儿歌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师:今天10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但是它藏在我们数学书59页的主题图中,想找到它吗?那就请同学们轻轻地把书翻到第59页,仔细地观察主题图,看看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然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一下。

    2、学生汇报从主题图中发现的数学信息。

    3、数小棒。师把这10根小棒捆成一捆,这一捆就是1个十,所以我们说10个1是1个十。

    4、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数字10来表示呢?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主题图提供的资源,先让学生充分地数数,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去数,头脑中初步形成有关10的具体数量,丰富了对数10的感性认识;再由具体事物抽象出对应的点子图,接着抽象出数字10,经过两次抽象概括,初步建立10的数概念;最后从抽象到具体,让学生联系生活,在生活中找“10”,使学生知道每个数字所表达的数量含义,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

    5、数字顺序。

    (1)出示计数器。师:我们来数一数计数器上有几颗珠子吧!(9颗)

    仔细看,现在发生了什么变化?(又拨了一颗珠子,现在是10颗珠子),刚才的过程说明了什么?(9添1是10)。

    (2)出示尺子。数字朋友已经在上面排好队了,你能帮助10找到它的位置吗?(10在9的后面)

    (3)请学生分别按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顺序读0~10这几个数字。

    6、比较10与9的大小。

    (1)10和9谁大呢?为什么?

    (2)结合着点子图来说一说10和9谁大?

    (3)用式子表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学过的数字进行排队,使学生更为清晰地知道数的顺序,了解数的大小。】

    7、10的组成

    (1)师:我们的好朋友聪聪和明明还给我们准备了礼物,快数数有多少个?但是礼物太重了,需要分装在两个袋子里,想一想可以怎样分呢?请同学们用10根小棒代替10个礼物摆一摆,分一分,然后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有几种分法,是怎样分的?

    (2)学生汇报分法,教师板书。

    (3)看到每一组算式,你还能想到什么?

    (4)这么多的式子我们怎样记住它们呢?

    (5)游戏:找朋友。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把10个礼物分别装成两袋,有几种不同的方法。”这样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助人的欲望,于是对“10的组成”的学习,便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此时,学生的智力活动达到了最佳激活状态,不言而喻,“10的组成”将迎刃而解;随之,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快速记住“10的组成”,一方面是为了更好的掌握“10的组成”,另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有序思维。】

    8、指导书写10.

    三、巩固练习

    1、练习:60页做一做。

    2、总结全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相交与垂直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垂直。

    2、能用三角尺画垂线。

    3、能根据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重点难点:

    1建立相交与垂直的概念,能用三角尺画垂线.

    2画垂线,跟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问题.

    学具准备:两支铅笔或小棒,三角尺,一张正方形的纸

    教学过程:

    活动一:摆一摆。

    1、用两个小棒相交,可以摆出哪些图形?

    2、相交的图形的线与线之间形成的是什么角?

    3、用三角尺验证直角时引出: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4、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并标出垂足“0”

    活动二:折一折

    l自己折一折,是两条着折痕垂直。

    l相互看一看,你折的是互相垂直么

    l介绍你是怎么折的?

    l用三角尺量一量两条折痕的关系,从而确定两条折痕的关系。

    活动三:说一说。完成p21的说一说的要求。

    活动四:练一练。按要求完成。

    活动五:画一画。

    l教师演示画垂线的方法,并讲解。

    l分步,让学生一步一步的学画法。

    l完成p22“画一画”的第二题

    l小实验

    徐斌老师认识小数 教案精选篇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00~10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小数,知道以米为单位或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具体含义,懂得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

    2、了解小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小数,并能正确区分整数和小数。

    3、渗透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师备课件、米尺、数目卡片、练习纸、数字卡等;生课前收集小数事例2-3则。

    教学过程:

    一、生活感知,引出小数

    师:同学们,先请大家听一段录音,听完后,说说你听到了什么?(播送商品信息)

    学生动手将标价牌上的数分类。提问:为什么这么分?揭示课题——“认识小数”。

    提问:关于小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你会读小数吗?

    二、主动探究,理解小数

    (一)动手实践,借助长度单位初步认识小数

    师:现在我们来找一找身边的小数,好吗?请同学们两人一组,拿出米尺,测量一下课桌面的长与宽。

    学生先分组测量,记录数据;

    再组织比较,引出小数;

    然后初步归纳,专项练习(想想做做第1、3题)。

    (二)自主探索,借助商品价格理解一位小数

    课件播放:奇奇商店要开展规范营业活动,必须将标价牌上的价格用元作单位表示。这几件商品的价格该怎么换呢?

    4角是元,还可写成()元。1元2角可写成()元。3元5角可写成()元。

    提问:为什么4角就是十分之四元?为什么0.4元的小圆点左边要写0呢?那1.2元和3.5元为什么就不写0呢?

    练习:想想做做第2、4题。

    (三)自学课本,在讨论交流中进一步认识小数

    关于小数,你还想了解哪些知识呢?请同学们请教课本,寻找答案吧。(学生自学课本)

    组织讨论:你读懂了什么?(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板书)

    随机练习——每个同学写一个一位小数,同桌互相读一读,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拓展小数

    1、配钥匙。(分数和小数对应练习)

    2、想想做做第5题。(数轴上的小数)

    四、联系实际,应用小数

    1、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过小数?(学生举例,课件随机显示)

    2、师:古代数学家们在很久以前就开始使用小数了,你想了解有关小数使用的历史吗?

    (课件播放图文及录音)

    3、游戏:每位同学准备一套0到9及小数点的数字卡片,同桌开展摆小数游戏。

    认识=;> 教案精选


    (四)认识=、>、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认识和表示的意思及用法。

    2、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二、导入:

    故事:第三天,小兔子们又去采蘑菇了,今天的蘑菇比较少了,他们才采到四朵蘑菇,他们回到家,准备吃了,(出示:四只兔子和四朵蘑菇一一对应。“=”兔子和蘑菇的数量一样多。)这时兔妈妈回来了,有五只兔子了,只有五朵蘑菇,妈妈没得吃怎么办?(兔子比蘑菇多了一个。“﹥”)老大和老二想平时妈妈那么辛苦,应该让妈妈吃,所以老大和老二就偷的走掉了。(这时兔子的数量比蘑菇少,“)”)出示:=、〉、﹤

    三、教学过程:

    1、教学“=”①一个对一个比,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呢?

    ②教师示范写法“=”。

    ③学生操作,摆几个○对应摆同样多△。

    2、教学“>”

    ①从图中让学生看出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几比几多?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呢?“>”叫大于号,5>3,读作5大于3。

    ②讲评书写。

    ③用同样的方法教学“<”。

    ④小结。

    3、巩固强化:做一做:1—3题,相对应的一课一练。

    教后记:1通过小白兔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基本能够掌握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

    2通过记儿歌的方法使学生区分清楚大于号、小于号的方向。

    3有一小部分学生对于大于号、小于号还不太能区分。主要是方向性的错误。

    —的认识集体备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篇


    XX年秋季一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5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1.1~5基数含义的理解。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师:小朋友们,你去过动物园吗?你们瞧,(课件演示)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老师和同学们来到了野生动物园。(课件出示14~15页主题图),这里有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跟你的小伙伴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分别有几个?

    学生小组内交流,并且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交流中,引导学生按不同事物类型分类数数,并且进行有序观察。

    2.学生汇报。

    3.老师根据汇报情况适时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

    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1~5的顺序。

    课件演示,学生跟着摆。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再摆1个得到几个?

    ……

    依次感知3、4、5的来源。

    2.整体感知。

    a.出示点子图,你来给它们5个排排队。

    请两名学生上台摆,其他学生在下面自己动手摆。

    b.摆好后提问:“5的前面一个数是几?”“3的前面一个数和后面一个数各是几?”

    然后同桌间互问互答。

    c.让学生从1数到5,再倒着数一遍。三.应用拓展

    1.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1~5表示?用你自己的话来告诉你周围的小伙伴。a.小组交流,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并适时指导,注意表述的广泛性。

    b.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学生汇报。

    c.教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数量为1、2、3、4、5的物体,看来只要小朋友们认真观察,你会发现在我们的周围有好多的数学问题。

    2.猜数游戏。

    提问:

    a.这个数在2的后面,可能是几?还可能是几?

    b.这个数在4的前面,有可能是几?

    c.这个数在3的后面,而且在5的前面,可能是几?还有可能是其它数字吗?为什么?

    3.张开想象的翅膀,创造学生心中的美丽世界。

    师:用你们桌子上的圆片、小棒、卡片等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并跟你的小伙伴说说你摆的是什么?用什么摆的?用了几个?

    小组活动,老师到学生中间参与活动。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先互相说说,再告诉老师和大家。

    教后反思:
    【认识垂直平行 教案精选篇】相关推荐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归纳积变化规律的过程。2知道扩大几倍、缩小几倍的意义。理解积变化的规律,会运用积变化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3在探索,归纳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

    数学下册单元整理复习教案 教案精选篇

    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请每一位学生用适当的方式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作一个概括性的描述。用文字、表格、框图等方式表示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提示整理知识的一般方法:1.先想一想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