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模板范文通用
  •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模板范文

    发表时间:2024-04-26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模板范文通用。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也是离不开老师提前备好教案课件,需要我们认真写好每一份教案课件。制定好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进度。编辑精心筛选的这篇文章名为“小学语文教学教案模板范文”,我们提供这些资料以供参考和使用愿它们对你有帮助!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模板范文(篇1)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的认读、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4、通过学习了解小虾的样子及吃东西的有趣,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1、注重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教学中加强朗读指导,以读促悟,以悟促情。

    3、阅读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小虾的样子和吃东西的有趣,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虾的样子和吃东西的有趣,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能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小虾吃东西的有序和有趣

    小虾的多媒体课件

    出示齐白石的画——虾

    1.这是一幅非常有名的画——《虾》。这幅画中的虾姿态各异,灵动活泼,栩栩如生,虽只有简单几笔,却把虾的质感和动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2.你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齐白石)

    3.是的,齐白石爷爷用他的画笔描绘出了栩栩如生的虾,用他精湛的画技把虾画活了。

    4.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很神奇,如果我们掌握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也能把虾写“活”呢!(板书:写“活”)

    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作者笔下的《小虾》!去发现语言文字的奥秘吧!(板书:小虾)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一群怎样的小虾?

    2.反馈:这是一群怎样的小虾?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学生读句子说感受。)

    (你真会读书。你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真好。你读得很不错,概括得也很好。没想到同学们这么会读书,老师真低估你们了。)

    3.默读课文

    请大家默读课文,读着读着,哪些地方,哪些句子,让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一群活灵活现的小虾?请你把这些句子用横线划出来。

    小虾在缸里,十分自在。它们有时独自游来荡去,有时互相追逐,有时紧贴住缸壁。

    1.你找到了哪个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读找到的句子)

    2.你的想法跟老师一样,我也找到了这个句子。谁也找到了这个句子?请你读一读。(出示句子指名读)

    3.这段话中作者是怎样把虾写活的?你发现了什么奥秘?(评:你很会思考,你发现了这么重要的方法,老师为你感到骄傲。)

    (1)动词

    让我们拿起笔在这段话中圈出表示小虾动作的词(板书:动作)

    (用上这么多不同的表示动作的词语,让我们看到了姿态各异的小虾。)

    (2)句式:有时……有时……有时……

    作者写了虾的很多动作,那么他是怎样把虾的这么多动作连成与一句话的?

    (总结:是的,用上这样的句式使文章更有条理了。)

    板书:有时……有时……有时……

    (3)结构:总分

    抓“自在”:你觉得这些小虾在缸里怎么样?你能从这段话中找一个词语概括吗?)

    (总结:像这样的词叫中心词,这句话就是整段话的总起句,这样的结构叫总分结构。用上这样的结构使表达更清晰了。)

    板书:总分

    (4)指导朗读

    指名读:这是一群多么自在的小虾呀!作者写得这么好,那么你能用你的朗读读出虾的自在吗?谁愿意试着读一读?

    (评:你的表情真丰富,朗读的声音真好听。听你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可范读

    齐读:让我们学着他的样子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

    4.片段训练

    (1)今天老师把一群小金鱼带到了课堂上。请你仔细观察,用上这样的句式,用上表示动作的词,写出你眼中的金鱼。

    (2)出示

    小金鱼在缸里,十分()。它们有时(),有时(),有时()。(练写)

    (评价

    你看得可真仔细,他们居然有那么多不同的动作。

    这么细微的动作都逃不过你的眼睛呀!

    从你的字里行间我能感受到这是一群()的小金鱼。)

    要是你用小竹枝去碰那些正在休息的小虾,它会立即向别的安静的角落蹦去,一路上像生了气似的,不停地舞动着前面那双细长的脚,脚末端那副钳子一张一张的,胡须一翘一翘地摆动着,连眼珠子也一突一突的.。这时如果碰到正在闲游的同伴,就会打起来。小虾的搏斗很猛烈,蹦出水面是常有的事,有时还会蹦到缸外的地面上。

    过渡:我觉得我们班的小朋友真了不起,不光会读,还很会写。课文中除了这段话把虾写活了,还有一段话,也能让我们看见一群活灵活现的小虾。

    1.指名读段落

    (评:这么长的一段话你居然读正确了,真厉害。

    虽然有几处读错了,但我还是很佩服你把这段话读完了。)

    2.这段话中有许多词语比较难读,谁能试试把它们读正确?

    (出示词语)

    3.把词语放回这段话中,我们再来读一读。(齐读)

    4.作者是怎样把虾写活的?你发现了什么奥秘?

    (1)拟人

    “生了气似的”

    作者在观察时,联想到人的表情,通过想象,写出小虾的神态和表情。

    老师在读这段话的时候还发现了:休息、闲游、搏斗这些词语里也充满了作者的想象,把小虾当人来写了。你瞧,把小虾当人来写使文章变得真有趣。(板书:拟人)

    (2)动作描写

    出示: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

    看着这些表示动作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1.一……一……,2.重复动作,3.有节奏感)

    读词。像这样的词语读起来一定很有节奏感,我们一起来读。

    你还能说说像这样表示连续动作、有节奏的词语吗?

    总结:作者一次又一次用上这种有节奏感的词,通过它们我们看到了小虾生气时的神态、动作,甚至是情绪和激烈反应。有了这些动作描写,使文章变具体了。(板书:动作)

    (3)快看,这是一群多么有趣,多么惹人喜爱的小虾呀!让我们带着对它们的喜爱,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吧!(齐读)

    5.片段训练

    (1)要是你往鱼缸里投些鱼食,又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呢?赶紧去看一看。

    (2)出示:要是你往鱼缸里投些鱼食,()。

    (3)观看视频

    (4)请你展开想象,用上这些有节奏的表示动作的词,写一写有趣的小金鱼吧!(练写——评议)

    请大家停下手中的笔,来看看其他人是怎么写小金鱼的。

    评价

    !师评:老师觉得这里你通过想象写出了小鱼的表情,多么有趣。老师还觉得这里你通过观察写出了小金鱼不同部位的各种动作,真好。老师还觉得这里你用上了一个比喻句,描写得更加生动了。你可真不愧是我们班的小作家!

    !生自评:你觉得你写的这段话好在哪里?你很有自信,是的,你写的小金鱼惟妙惟肖,老师要为你竖起大拇指。

    !生评价:你们觉得他写的这段话好在哪里?(你把小金鱼描绘得栩栩如生!你真是我们班的小作家!掌声送给他。)

    同学们,作者掌握了语言文字的奥秘,运用它们把虾写活了。当我们发现语言文字的奥秘,并学习它运用它,我们能试着把鱼写活,也能把其他更多的动物写活。这是非常好的本领,值得我们去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模板范文(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字

    背诵课文,默写《望庐山瀑布》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熟读古诗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或书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2、请一名学生读一读题目,然后齐读。

    再说说从课题中你能知道什么?

    庐瀑

    生字区别

    卢爆

    齐读。

    4、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律美。

    读古诗特别要读出诗的韵律美,韵脚一定要读准,读到位。(如“烟”“川”“天”)谁能把这首诗再读一遍。

    5、出示诗的停顿及重音,谁能读出古诗的节奏美?

    (1)指名读

    (女生赛读

    (3)全班齐读

    三、赏析古诗

    1、谷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老师想信同学们一定能借助字典,结合书中的注释,插图,展开想象,读懂这首诗。

    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在小组里交流,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交流,点拔,评议

    (1)你读懂了什么?

    (2)“学贵有疑”,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3、默读这首诗,同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大意。

    4、自由读整首诗,你认这哪些字或词用得好?为什么?

    重点品味“生”“挂”“飞”“三千尺”

    相机出示李白的另一首诗。

    秋歌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体会夸张的写法)

    5、指名上台朗读这首诗,此时你最想说什么?

    6、总结,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语言生动,形象,描绘了瀑布尽流直泻的壮观景象。

    四、拓展延伸

    2、喜欢吗?请自由读一读。

    3、《望庐山瀑布》和《瀑布》比较,你最喜欢哪一首?说说原因。

    五、作业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课外收集李白的诗,读一读,背一背。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模板范文(篇3)

    一、精读,体验情感。

    1、雪和朔方雪,作者分别流露怎样的情感?

    2、作者情感上更倾向于哪里的雪?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

    引导:文章描写了江南和朔方不同的雪景,本文看似只单纯的写景,但字里行间,无一不流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寄托了作者的情感。描写江南的雪抒发

    了       之情;而写朔方的雪表达了

    的感情。

    明确:喜爱和向往

    赞赏 赞颂

    朔方雪 但是

    3、朗读第4自然段,作者如何描写朔方雪?

    4、朗读第5自然段,说说朔方雪是在怎样的环境下纷飞的?

    5、与江南的雪相比它显得孤独,它如何面对这份孤独?它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明确:这是一幅苍凉悲壮,雄浑俊伟的朔方雪纷飞图。朔方雪蓬勃而孤独,不屈不挠,勇于斗争、勇于献身是它的精神内核。朔方雪是值得赞赏的。

    二、悟读,体会象征意义。

    1、一切景物皆情语,《雪》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诗,作者不是单纯写雪景,请你探究雪的象征意义。

    2、背景介绍:

    《雪》写于杂文进行战斗。而且“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野草》共收散文诗二十三篇,也是鲁迅追求革命真理、抒情述怀与进行对敌斗争的记录。本文也是鲁迅当时内心世界形象化的表现。

    朔方雪的精神品质————(象征)———鲁迅的精神品质

    (雪蓬勃而孤独,不屈不挠,    (孤独 坚强不屈的战士)

    勇于斗争、勇于献身)

    三、赏读,探究句子内涵。

    如何理解“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明确:朔方的雪特点之一是孤独,它完成升华是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才让它成为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

    像鲁迅先生,当民众麻木时,他是孤独的,纵使孤独,依然抗争,它正如鲁迅勇于战斗,勇于抗争,勇于献身的精神。

    板书设计:

    江南的雪   喜爱 向往

    朔方的雪   赞赏 赞颂

    朔方雪的精神品质————(象征)———鲁迅的精神品质

    JK251.com延伸阅读

    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最新模板


    作为教师,你一定写过教案吧,教案是教师安排教学的依据,教师经常会为写教案感到苦恼,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希望《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最新模板》能够为您提供帮助。

    教学目标:

    1、认识九个生字。会写四个字。认识一个偏旁“门”。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抒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课文。

    信息资料:

    1、自制的生字卡片每人一份。

    2、.课件、歌曲《闪烁的小星》伴奏带、歌曲《小小的船》磁带。

    3、课前让学生收集谜语,并了解有关月亮的传说或故事。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激趣:同学们喜欢唱歌吗?大家一起来唱《闪烁的小星》好吗?(放伴奏带,师生共唱。)今天,我们请星星弟弟和蓝天姐姐来我们这里做客好吗?播放.课件(蓝蓝的夜空图),看深蓝色的夜空中星星像什么?你还希望有什么吗?你平时都看到过什么样的月亮??(圆圆的、弯弯的)你见过的月亮都像什么?点击.课件。(弯弯的月亮来了。)你看它像什么?这么美的夜空,这么美的月亮,老师要用一首歌来赞美它!(师唱歌曲《小小的船》。)你们也想唱吗?学完课文以后,相信你也一定会唱的!(板书课题,齐读。)

    (树立课程整合的意识,充分利用歌曲和动画这些教学资源,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引入,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他们交流,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如诗如画的情境中欣赏美,感受美。)

    2、猜谜: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能把你收集到的谜语让大家猜猜吗?(猜谜语。)老师也有个谜语请大家猜:“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教师适时引出课题。)

    (语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猜谜活动引入课题,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让学生增长了知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引发学生语文的浓厚兴趣。)

    注明出处!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教案通用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每个老师都需要将教案课件设计得更加完善。做足了教案课件的前期准备,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有请阅读“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教案”相关内容,相信您在阅读网页内容后有所收益!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教案(篇1)

    《天游峰的扫路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作家章武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朴实无华、豁达开朗、充满自信的老人的形象。课文的语言优美,描写细腻,特别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十分细致。前几天有幸听了陈建先执教的这一课,感觉陈老师的课就像一杯飘着缕缕幽香的茶,越品越有味。从这节课中,我品出了语文课的语,语文课的情。现摘取几个片断与大家共赏。

    一、巧设导语,撩起问的涟漪

    师:初次见面,能问大家一个问题吗?最让你钦佩的人是谁?

    生:我最钦佩的人是司马迁。他虽然含冤入狱,却是那样的坚强,写下了五千多万字的巨著《史记》。

    师:身残志坚,值得敬佩。

    生:我最钦佩的人是航天英雄杨利伟。他驾驶着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又能安全返回地面,他最伟大了!

    师:吃苦耐劳,勇攀高峰,一百个佩服!

    生:我最佩服运动员桑兰,她战胜病魔,为国争光,真是巾帼英雄!

    师:这样顽强的毅力,怎不让人叹服!

    生:我钦佩的人是飞人刘翔,他在雅典奥运会上获得了百米短跑的世界冠军,为中国人争了光,让外国人不敢小看我们。

    师:扬眉吐气!壮我国威!谁敢不服气!

    生:我最佩服我爸爸。他在外贸做翻译,能说三国语言。

    师:你有这样一位勤奋好学的爸爸,真为你感到自豪!

    师:同学们敬佩的人大多是名人和自己的亲人。有一位名叫章武的作家,他对一位偶然相遇的普普通通的扫路人产生了深深的敬意!想了解他的理由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天游峰的扫路人(板书课题。)

    【上课伊始,陈老师抛出一个一石激起千层浪的问题,激发学生说的兴趣。学生的思维一旦被激活,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个不曾预约的精彩----含冤入狱的司马迁从远古走来,驾驶神五的杨利伟在眼前升起,被誉为飞人的刘翔在眼前闪现正当学生情绪高潮的时候,教师话题一转,在不知不觉中拨起了学生问的琴弦----为什么他会对一位偶然相遇的普普通通的天游峰的扫路人产生敬意呢?此时学生心理升腾起的是快速读书的欲望,一个学生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书的场被教师巧妙地营造起来了。】

    二、因势利导,感悟品的高大

    师:扫路人的哪些地方让我敬佩?

    生:读我抬头望了望在墓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已是暮色中了,说明天快要黑了,扫路人却要一级一级地扫下九百多级台阶,真是太累了,让人敬佩!

    生:那层层叠叠的石阶,连游客们都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废。这就说明石阶太长太高,还很危险,游客们都提心吊胆的,而这位老人每天都要在这里扫下一千八百多级台阶,我觉得老人的勇敢令人佩服!

    生:我觉得老人之所以这样默默无闻地扫路,给游客一个美好的环境,他不图什么奖励,也不图什么表扬,是因为他有一颗爱心!

    师:说得多好啊!一颗爱心!一颗无怨无悔、甘于奉献的爱心!因为有了这颗火热的爱心,再大的工作量,他也不觉得累;再危险的工作环境,他也不动摇;再艰苦的生活条件,他却怡然自乐。这真是一位

    生:了不起的扫路人!

    生:伟大的扫路人!

    生:令人惊叹,让人钦佩的扫路人!

    生:顶天立地的扫路人!(掌声响起。)

    师:好!顶天立地这个词用得好!在书中这个词是写

    生:天游峰的。

    师: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指天游峰很巍峨很高大。

    师:那顶天立地的扫路人又怎么理解?

    生:扫路人的精神太伟大了,他的精神顶天立地!(掌声响起。)

    生:他的品质太高贵了,让人敬仰!所以说他顶天立地!(掌声再度响起。)

    生:他的心灵太美好了,虽然年事已高,本该退休了,却还在这样为人们付出自己的辛劳,所以看着他,就像面对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一样。(热烈的掌声。)

    【此起彼伏的掌声折射出学生对文本的精彩感悟----好一个顶天立地的扫路人,多么独特的阅读感受,顶天立地是对扫路人品质的最好诠释。学生之所以有如此深的感受是与老师的适时点拨分不开的,不难看出,教师以情激情的点评,因势利导的提问,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再次产生了与文本对话的欲望,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感悟出人物品质的高大。】

    三、品词析句,感受语言魅力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近这位顶天立地的扫路人。我抬头望了望――读!――(学生深情地齐读第7节)

    师:对于这一节,谁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老师,我有个问题,最后一节为什么说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生:倒抽了一口气,就是说作者看到扫路人这样不怕危险,不顾劳累地扫石阶,感到很惊讶!很佩服!

    师:说得很好。我请大家思考一下,如果换成我不禁惊讶极了或我不禁惊呆了!行不行?

    生:我觉得可以。因为意思都一样,而且读起来也通顺。

    生:我认为不能换。虽然意思一样,都是说很惊讶,但直接说出来了,反而没有倒抽了一口气给人印象深。

    师:为什么倒抽了一口气印象就深?

    生:因为倒抽了一口气让你感觉到自己的呼吸了,就跟感觉到自己的心跳一样!(掌声响起)

    师:这就是我们中国语言的无穷魅力!一个意思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表达形式,说惊讶也可以,但看不见摸不着,不太好体会,说倒抽了一口气就形象化了,你就能亲身感受到它。类似的例子很多,比如说表示害怕,还可以说成倒抽了一口冷气,吓得浑身起鸡皮疙瘩,脊梁骨发麻。我们要学习和运用这种形象化的表达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语言与思维是同构共生的关系。语文教学的核心是什么,就是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直觉、理解和感悟能力。通过语言的训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言语的积累与感悟。通过上述的教学过程,在特定的语境里,学生在言语经验与心理机制的积极作用下,潜心会文,通过换词辨析,细细推敲,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与精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他具有了选择自由的时候,其思维的灵动、个性的张扬、潜能的开发都成为可能,在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开出了艳丽的花,结出的丰硕的果。因为倒抽了一口气让你感觉到自己的呼吸了,就跟感觉到自己的心跳一样!这是多么深的体会!在我们为学生体悟出人文精神喝彩的时候,别忘了为他们品味语言文字的精妙助威。从这一片断中我们切实体会到了语文教学应该姓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在这一节课里得到了很好的彰显。本课从导语的预设,到引领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对话,始终贯穿一条主线,天游峰的扫路人为什么值得敬佩?在贯穿教学主线时,陈老师始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学定教、以读促悟的原则。整节课读字当头,读出层次,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受,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感动。通过启发、激趣、鼓励、期待,使学生的心灵在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碰出情的火花。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教案(篇2)

    片断一: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

    生:喜欢!

    师:你喜欢什么动物呢?说给大家听听。

    生:我喜欢小白兔。

    生:我喜欢小狗。

    生:我喜欢小猫。

    师:小动物很可爱(出示各种动物的挂图),请大家观察一下黑板上的动力物,它们都长了......?

    生:耳朵。

    生:眼睛。

    生:嘴巴,还有腿。

    生:还有一条尾巴呢!

    师:真聪明!它们的尾巴是一样的吗?

    生:不是!

    师:是啊,每个动物的尾巴都不一样。今天,动物们都聚在了一起,要进行一场比赛呢!现在,老师就带着大家到动物王国去看比尾巴大赛吧!

    (出示CAI课件,板书课题)

    教学反思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成为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让学生所有的感活动起来,每个学生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只是在于老师如何开启,如何去引导他们去、去发现、去感受事物,而不是由教师直接板书课题,范读课文,这种旧的课前引导,只会让学生产生依赖的情绪,让学生习惯于教师的落入,而不是主动去想课文写的是什么。激情是导求新知的最重要的推动力,是构成学习动机最活跃的成份,为了能有效地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教师必须重视课前导入工作,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片断二:

    师:大家看看,有哪些动物参加了比赛呢?

    生:有猴子、兔子、松鼠参加了比尾巴大赛。

    生:还有公鸭子和孔雀也参加了比赛。

    师:很好,刚才,小动物们说要请小朋友们做评委呢!大家看,首先出场的是谁呀?(出示CAI课件)

    生:是猴子。

    师:哦,是猴子,猴子的尾巴是什么样的?

    生:猴子的尾巴细细的,长长的。

    生:猴子的尾巴真长,可以荡秋千。

    生:猴子的尾巴像一条绳子。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猴子的尾巴又细又长。

    师:谁的尾巴长?

    生:猴子的尾巴长。

    师:我们再来看看接下来是哪位选手出场了?

    生:兔子、松鼠。

    生:兔子的尾巴好短。

    生:我养过小白兔子,它的尾巴毛茸茸的,很舒服。

    师:真了不起。

    师:谁的尾巴短?

    生:兔子的尾巴短。

    师:大家再看一看松鼠的尾巴。

    生:松鼠的尾巴好大啊。

    生:不对,是上面好大,下面小。看着好像是一把伞。

    师: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生: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师:真不错。我们看了三个小动物的比赛,知道了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长和短是一对反义词。松鼠的尾巴好像是一把伞。第一场比赛结束了,现在请同学们把书打开83面,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1-2节。

    (同桌对读,分组读)

    教学反思二:

    若要低年级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首先要从他们感兴趣的、熟悉的事物着手,使学生对该事物产生兴趣,让学生产生观察的欲望,教师加以引导,明解目的,而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杂乱无章地去观察。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大多都是自问自答,没有让学生用心地去想,去观察,使学生的思想处于懒惰状态。从一年级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更有利于日后习作能力的提高,教育学家斯宾塞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教师要热情鼓励学生大胆去观察、去发现。

    片断三:

    师:大家看,第二场比赛开始了。有哪些动物出场了?

    生:公鸡、鸭子和孔雀。

    师:我们看一看,公鸡的尾巴是什么样的?

    生:公鸡的尾巴弯弯的。

    生:还很漂亮呢!五颜六色!

    生:它的羽毛还可以用来做毽子。

    师:是啊,公鸡的尾巴弯弯的(相机用手势表示弯),有好多颜色,好漂亮。还可以用来做毽子。

    师:我们再来看鸭子的尾巴。

    生:鸭子的尾巴扁扁的。

    师:真对。鸭子的尾巴扁扁的。(用手表示扁)

    师:谁的尾巴扁?

    生:鸭子的尾巴扁。

    师:我们来看一看最后一位出场的是谁呀?

    生:孔雀。

    师:孔雀的尾巴好看吗?

    生:好看。

    生:比公鸡的尾巴好要好看呢!

    生:孔雀的尾巴像一把漂亮的扇子。

    生:美丽极了。

    师:说得好。小朋友们,比赛全部结束了,我们看了六位选手的比赛,小动物们说要你们评一评呢!

    (生讨论)

    师:结果出来了吗?谁得冠军呢?

    生:孔雀!

    师:谁的尾巴最好看?

    生: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师:我们今天看了一场精彩的动物比尾巴大赛,知道了每个小动物的尾巴是不一样的。还有很多很多的小动物没参加呢!现大请大家把你收集的动物图片拿出来,同桌相互看一看,比一比,观察一下它们的尾巴。(在讨论中结束教学。)

    教学反思三: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要学生愿意去想,自主去想,因此想象力是依缚在自主探究上的,教师是放开手,让学生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让学生自由地去想,大胆地去探究,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堂是教师的课堂,教师教,学生听,这种学习方式被人称为静听课程,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处于被动的静听状态,几乎没有活动的余地和自己的经验,而成为课程和教材的奴隶。新课标中指出: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长久以来,我们教育往往只重视知识的传承,剥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权利,新课标要求教师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学生敢想、敢说,爱想、爱说。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教案(篇3)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实施和校本研训的深入开展,撰写教学案例已成为教师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成为教师发现和研究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教学经验,加强与其他教师之间分享经验的一种有效的教研方式,成为我省中小学教师校本研训的基本要求,它越来越引起广大教师的广泛关注。作为一线教师,如何写好教学案例?从参与者这一角色和相互交流的目的出发,在此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1.从身边的故事、教学后记写起

    一线教师,每天身边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教学故事,其中就存在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案例。一线教师的最大优势就在于此。作为一线教师,就应充分利用自身这一优势,从身边发生的教学故事写起,养成写教学后记的习惯,把自己课堂中的精彩记录下来。一线教师,写作、研究的时间一般难于集中,这就要求及时做好记录。

    在写教学后记时,我认为要注意以下一些事例或情节的记录:(1)教师自身的独创教学以及课堂效果,包括寻求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疑难问题所采取的办法、对策等。(2)学生的独到见解,包括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独特解法、独创思维等。(3)精彩的教学片断,包括课堂中有亮点的教学情节与过程,精彩的答问、语言等。这往往是智慧的火花,它常常是突然而至的,一闪而过。若不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4)自己课堂教学中不足之处的反思与分析。

    写教学后记应追求短、平、快,短小精简,平中见奇,快捷及时。若时间有限,还可以超越文本,创造性地利用课本、教案、备课参考书为载体进行加以记录或旁注。

    2.并非所有教学故事都有研究价值

    并非所有的教学故事都能成为有研究价值的案例,因此要求教师应善于抓住身边发生的典型案例,发现身边有研究思考价值的案例。什么样的案例有研究的价值?我认为教师写教学案例可以选择以下的一些事例:一是带有问题性。有价值的教学案例记录的应是一些含有问题或疑难情景在内的事件,包含着一些深刻的教学问题,它能够引发人们的思考。二是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这些事例能针对教学存在的问题说明一些道理,或验证某些理论,解决某一实际问题。三是典型性。教学案例所选择实例应是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事件,这也是教学案例的生命。

    只要多写一些教学后记,素材多了,写教学案例时选择典型事例就有余地了。

    3.多思、多写,才有提高

    目前,我们很高兴看到许多老师乐于写教学案例,但也听到一些学校领导反映教师撰写的教学案例水平低,甚至认为不算是教学案例。我认为,教师初写教学案例,要求不宜过高。

    其实有些教师说不懂如何写教学案例,往往是希望专家提供案例写作的一个固定模式。我认为教师写教学案例其实不必拘泥于形式。当前,有一种不好的现象就是追求一个统一定式,如教师的说课就是这样。我认为,撰写教学案例主要应抓住如下几个方面:

    (1)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有价值的教学案例一般应围绕一个鲜明的主题,通过一个或多个教学事例或故事的启示,提出某一有价值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2)故事过程的描述要具体、生动。教学案例讲的应是教师自己身边的故事,要用描述性的语言或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如,教学实录)来叙述。要有相对完整的情节,反映事件发生的过程,特别是教师与学生的复杂的内在的心理活动。要具体、生动,故事情节让人读起来感到一种娓娓道来的感觉。这就要求教师在写教学后记时尽可能进行详细记录,特别是一些戏剧性的具体情节。

    (3)对问题及有分析、思考。应多角度地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评述、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问题归因;总结出规律;解决的途径或方法;改进的意见)。

    撰写教学案例已成为一线教师的自发性的行为,平时要对自己身边发生的教学故事,多思、多记,及时抓住灵感。一篇写出来不怎么样,二、三篇也一样,可写了几十、上百篇,也许质量、水平就不同了。我们也高兴地看到了,一些一线教师写教学案例,越写越好,越写越爱写,质量、水平越来越高。

    4.有理论素养,才有文章质量

    写好教学案例,教师自身的理论素质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一线教师普遍存在的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没有一定理论素养,往往就难于发现和抓住有价值的事例;没有一定理论素养,对一些教学事例的归因往往缺少理论的支撑。只有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才能使自己身边发生的教学故事擦出问题的火花,对发生的教学问题能作深刻的的反思,对事例中启示的道理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提出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因此,一线教师要写好教学案例,还必须重视自身理论的学习与提高。当前,作为一线教师,除了加强自身对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之外,应该认真学习、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与要求,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课程标准,关注新课程实施过程的案例,研究和探讨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

    5.交流分享,有利提高

    教师撰写教学案例的目的之一是相互交流,是与同行资源共享、分享经验的一种方式,且通过与同行的交流,不断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其实,教学案例的撰写,还可以利用集体智慧来完成。如,集中一些教师在一起,大家各自讲自己的教学故事,然后从中确定一些有研究价值的案例,进行集体研究,集体拟定教学案例的初稿(提纲),集体研讨案例中问题,对案例提出集体修改意见。我相信,在集体交流和研讨中,更可能会碰撞出创造的火花。

    我认为,网络是教师交流的一个非常好的、新的平台,网络中的博客是教师撰写教学案例的一个很好工具和平台。教师写教学案例,如果有条件的话,应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工具,多在通过网络收集其他教师的教学案例,学习他们的教学案例中写作方法,多利用网络写自己教学案例,多利用网络与专家和其他同行交流,我相信案例的写作水平一定逐步提高的。对发表的一些教学案例,还应注意案例题目的命名,采用一些有吸引力的语言,如不管怎样,都不能放弃、今天我们打个赌等题目,以吸引读者的关注。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教案(篇4)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通过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其次,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此外,注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本学期我虽然尽了自己的责任和能力去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党和人民的要求尚差甚远,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努力奋斗!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教案(篇5)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一年级有20人,学生刚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能够熟练的认读汉语拼音和音节。通过识字、学习课文培养学生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能培养学生多种途径识字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六个部分。入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学习常规。接下来是汉语拼音,学拼音的同时认识常用字。而后是识字(一),10篇课文,识字(二),又10篇课文。两个识字单元各4课,每课认字12~14个。20篇课文分做4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全册设6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

    教材的编写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精神,教材内容具有综合性、科学性、时代性、趣味性、广泛适用性等特点。

    三、教学总目标和要求

    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小学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本学期一年级教学总目标和要求:

    (一)汉语拼音

    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二)识字与写字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100个。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阅读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四)口语交际

    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有表达的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一)重点

    汉语拼音是学生学习汉语的工具,因此汉语拼音的教学是重点。

    认识常用汉字400个,其中会写100个汉字。

    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二)难点

    汉语拼音比较抽象又容易混淆,因此学生掌握起来就比较困难,因此,拼音教学是难点。

    识字量的增加,使学生“回生率”很高,因此400个汉字教学是难点,如何巩固汉字更是一个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在阅读教学中是个难点。

    五、教学措施

    1、帮助学生了解学校常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充分利用多媒体,利用教材优美的情境图,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语文和儿童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

    4、变学会为会学,教给学生学习的灵活方法,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注重教材和整合,整体地运用教材,并力求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整单元备课,在备课时注重单元内每个教点的联系。

    5、设立学习小组,让学生自主合作地开展学习,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6、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导优辅差。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教案(篇6)

    一、什么是教学案例

    1.什么是教学案例: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简单地说,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这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来理解:

    教学案例是事件:教学案例是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它讲述的是一个故事,叙述的是这个教学故事的产生、发展的历程,它是对教学现象的动态性的把握。

    教学案例是含有问题的事件:事件只是案例的基本素材,并不是所有的教学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能够成为案例的事件,必须包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并且也可能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内。正因为这一点,案例才成为一种独特的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

    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的事件:案例必须是有典型意义的,它必须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体会。案例与故事之间的根本区别是:故事是可以杜撰的,而案例是不能杜撰和抄袭的,它所反映的是真是发生的事件,是教学事件的真实再现。是对当前课堂中真实发生的实践情景的描述。它不能用摇摆椅子上杜撰的事实来替代,也不能从抽象的、概括化的理论中演绎的事实来替代。

    2.教学案例的特征:案例是一种写作的形式,那么它与我们平时所说的论文等形式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特点呢?

    (1)与论文的区别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来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的;而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来说明道理。因此,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上来看,二者也有很大的区别。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而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2)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一般来说,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比较容易理解。教案和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相近,它们的区别也体现了案例的特点和价值。同样是对教学情境的描述,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是有所选择的。至于怎样选择,就要看案例撰写的目的和功能了。

    二、教师撰写教学案例的可行性分析

    1.案例素材比较丰富教学案例来自日常的教学实践活动,贴近教师工作,与教师有天然的联系。教师有大量的实际问题,需要通过研究,妥善解决,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了大量的教学研究,有很多经验和教训,其中不乏典型事例,会给教师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成为撰写教学案例的素材。教师有事实可说,有道理可讲。教学实践涉及的领域宽,发生的事例多,是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2.案例写作比较简单一般情况下,撰写教学案例要写两个方面的内容,一写案例事实,二写案例分析。撰写教学案例,是讲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教师对事实比较熟悉。叙述的事实比较具体,比较单一。通常情况下,教师写这样的记叙文不会感到困难。撰写案例分析当然需要进行论述。但是,这里的论述是就事论理,是针对具体问题发表有针对性的意见,不涉及很多的人和事,不需要高度的抽象概括,难度不大。

    3.案例写作基础较好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基础理论,一定的写作基础知识,一定的教学教研经验,一定的分析研究能力。总之,教师具备写作教学案例的基础。只要教师认真研究,都有可能写出有价值的教学案例。只要认真地运用教学理论深入分析教学案例,都有可能提出独到的见解。撰写教学案例与撰写教学论文相比,写成的可能性,写好的可能性,获奖的可能性,发表的可能性,都要大得多。

    三、教师撰写教学案例的必要性分析

    1.促进教师教学反思撰写教学案例,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真切的回顾,照镜子,过电影,把自己的教学一览无余地再现,用新的观点进行严格的审视,客观的评价,反复的分析。教学过程中的是非曲直、正确错误,都能由模糊变得清晰。能使教师把某些教学问题认识得比较深刻,解决得比较恰当。利于教师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看清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撰写教学案例的过程,就是重新认识教学事实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研究的过程,总结的过程,提高的过程。

    2.推动教学理论学习通常情况下,撰写教学案例,需要运用教学理论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要把案例分析透彻,需要有足够的教学理论支撑。教师往往感到教学理论修养不够,分析教学案例力不从心。这就促使教师带着教学案例的实际问题,深入地学习有关的教学理论。教师这时的学习,是为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学习,有着明确的目的和强烈的愿望,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百闻不如一见,教师通过撰写活生生的教学案例学到的教学理论。就不再是抽象的、空洞的、干巴巴的教条;而是非常有用的思想和方法,利于教师内化教学理论知识,提高教学理论水平,用科学的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总结教改经验有经验的教师谈起自己的教学经历,都有不少成功的事例和体会,但往往局限于具体的做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案例撰写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从实践中选择适当的实例进行描述和分析,可以更清楚地认识有些做法为什么取得了成功,有些为什么效果不够理想。通过反思,提炼并明确有效的教学行为及其理论依据,从而更有效地指导今后的实践。

    案例还是教师梳理记录自己教学生涯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在学校和课堂里,有许多值得思考、研究或回味的人和事。有些事情或思考并不适合写成论文,也不想记成流水帐,那么撰写案例不失为一种选择。案例不仅叙述了教学行为,也记录了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它是个人的教学档案和教学史,有独特的保存和研究价值。

    4.促进教师交流研讨案例是教学情境的故事,不同的人对故事会有不同的解读,因此案例十分适于用来进行交流和研讨,可以成为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的有效载体。教学案例集中反映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就这些问题和想法开展交流讨论,对教师提高分析能力和业务水平,是非常有益的。

    与撰写论文相比,案例更适合一般教师的需要。案例的内容贴近实际,材料来源丰富,写作形式自由,易于传播交流,更为广大教师喜闻乐见。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教改实际情况,确定一定阶段内的讨论主题,围绕某个主题或专题收集材料、撰写案例、交流研讨,同时结合有关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使教研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5.形成教学研究成果撰写教学论文、课题研究资料,固然是教学研究;撰写教学案例,也是进行教学研究。写成的教学案例、教学论文、课题研究资料,都是教学研究成果。相对而言,教学案例是较小的、单一的教学研究成果,教学论文与课题研究材料是较大的教学研究成果。关于某个专题研究的教学案例,不仅本身是教学研究成果,而且还是撰写教学论文与课题研究材料的很好的素材。这类素材经过加工,具有典型性,采用这样的素材写成的教学论文与课题研究材料,紧密联系实际,内容丰富,有血有肉,生动形象,真实可信,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6.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1)提高教学实践能力教师撰写教学案例,是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的紧密结合。教师撰写自己的教学案例时,既是行动者,又是研究者。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教学行为的描述和分析,加深对教学理论的理解;又可以通过教学理论的指导,使教学行为科学合理。要写好教学案例,需要把教学案例涉及的问题披露出来,深入分析研究,取得清晰的认识,较好地解决某个问题。教学案例尽管是个别现象,但具有典型性,代表了某种倾向。经常撰写教学案例,就能够敏锐地发现带倾向性的问题,找出解决同类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教学案例还能体现教学规律。典型教学案例深层次的认识积累多了,就能够通过个别看一般,透过现象看本质,真切地感悟教学的规律,建立起一套科学的思维方式,高效的工作方法,良好的工作习惯,使之达到自动化的程度,从而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教学效益,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2)提高教学研究能力撰写教学案例,撰写教学论文,撰写课题研究材料,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三个方面,密不可分。撰写教学案例是撰写教学论文、撰写课题研究材料的基础,撰写教学论文是撰写教学案例的提高,撰写课题研究材料则是撰写教学案例的升华。三个方面结合,能够促使教师做到教学行动与教学研究紧密结合,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教学经验与教学科学紧密结合。这三个方面,撰写教学案例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基础打得牢,教学研究才有可能达到较高水平,因此,撰写教学案例在提高教师教学研究能力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充分重视。有了撰写教学案例的基础,就为撰写教学论文,开展课题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就能使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7.提高教师一般能力

    (1)提高观察能力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就要找出很有典型意义的事例。教学事例天天都有,层出不穷,但要从日常纷繁的教学事例中发现典型,并不容易,需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撰写教学案例,讲述的教学故事要体现典型、具体、生动,形象、直观等特点,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就必须将有关教学事实形成逼真的表象,也需要进行认真的观察。因此,撰写教学案例,能够促使教师注意观察教学现象,发现教学问题,持之以恒,就会养成观察的习惯,提高观察的能力。

    (2)提高思维能力运用教学理论的观点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能力。每个案例都有核心部分和枝节部分,教师要排除枝节部分的干扰,重点把握案例的核心部分,找出核心部分与教学理论的密切联系,就需要运用教学理论的观点,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提炼出教学案例的主题,解决好教学案例反映的具体问题,探索出解决一般问题的途径,养成凡事用脑筋好好想一想的良好习惯,掌握运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工作的规律,提高教师的思维能力。

    (3)提高创新能力教师写出的教学案例,可能是某项教学研究中的细化了的材料。从教学案例的线索引申开去,思考教学案例反映的教学现象,就有可能产生一些深刻的认识,独到的见解,再来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使之带上条理性和科学性,就有可能发现某些教学规律,特别是解决某些教学问题的规律,从而产生某些创新。创新多了,就会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

    四、教学案例的结构要素

    从文章结构上看,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元素。

    (1)背景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情况下上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年青的新教师,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等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2)主题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是想说明怎样转变差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动笔前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比如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研究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情境、经历,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写作时应该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立主题。

    (3)细节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要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比如介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就要把学生怎么从不会到会学的转折过程,特别是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绍了一番,说到掌握就一笔带过了。

    (4)结果一般来说,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设想的措施而没有实施的结果,教学实录通常也只记录教学的过程而不介绍教学的效果;而案例则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教学的结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读者知道了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过程的内涵的了解。

    (5)评析对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同样一个差生转化的事例,我们可以从教学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评析不一定是理论阐述,也可以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以启发。

    五、撰写教学案例的方法及关键点

    1.撰写教学案例的方法

    (1)选择一个有冲突的教学事件。一节课下来,觉得要写的事件很多,那么哪一个事件才该选择?哪一个对于自我发现更有潜力?案例的性质怎样,是关于教学策略、学生行为还是教学政策方面?案例的目的是为了增进理解,还是为了职业发展?尽管没有一个选择是非遵循不可的规则,但下面一些建议对写好一个案例却仍是有益的:事件对你有情感力量吗(心灵是否受到震撼)?事件呈现的是一个你不能确定怎样解决的进退两难的境地,还是你成功地解决了一个他人可能进退两难的问题?事件需要你做出困难的选择吗?事件使得你必须以一种感觉不熟悉的方式亦或是仍在思考的方式回答吗?事件暗示一个与道德或道义上相关的问题吗?如果有冲突的事件满足以上各条,那么你的选择在自我学习、内省和深层次理解方面就可能更加富有成效。

    (2)对事件背景进行描述。在描述事件的背景时要考虑:这种情况以前出现过吗?第一次引起你注意是什么时候?这以后发生了什么?接连发生的事件是怎样开始的?事件发生的上下文(即情境)是什么?开始的场景中你的反应是什么?你的反应怎样使事情的发展变得更加顺利或怎样使之恶化?影响那个事件的心理的、社会的因素是什么?物质环境因素是什么?教学因素是什么?历史因素是什么?在写案例时,你要为即将发生的事件设置场景,做好铺垫。要注意把重要事件放在它所发生的上下文中,必须考虑事件是在上下文中才得以理解的。

    (3)确定事件中的演员。每个故事都是因为有了一群活生生的人物、有贡献的角色才得以充实。在案例写作时要考虑:谁是主要演员和次要演员?出场的演员是谁?幕后演员是谁?每个人都扮演了什么角色?相互之间关系怎样?与你的关系呢?坚持考虑每个角色个人的情感、动机、目的、期望,不要忘记把自己放于演员表之中;不要忘记通过情感、动机、目的、个人价值这面多棱镜来审视你的角色;也要审视你可能要做的假定:假设源于何处?它怎样影响你的行动?

    (4)检查你行动的结果。教师所做的每个行动都会产生一系列的反应。你的回应引起的一些反应是什么?对学生的影响是什么?对班级气氛的影响是什么?对其他演员的影响是什么?你所采取或未采取的行为对自己的结果是什么?你的行为以何种方式提高或降低你对自己的重视?

    (5)假设你再次遇到该事件。你怎样以不同观点看待事件?看待演员?如果再做一次,你的行为不同之处是什么?现在允许你重新考虑,你要选择一个不同的回答吗?

    2.写好案例的关键

    写好个教学案例,有三个关键问题需要注意。

    (1)选择复杂的情境所谓复杂的情境,是指故事的发生、发展具有多种可能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需要进行判断、选择、决定。复杂的情境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思考和想象的余地,因而给人以更多的启迪。学校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两难问题,应该怎样处理,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的思路和例证。

    所谓复杂,也是相对的。你认为复杂,他认为不复杂;以前觉得复杂,现在觉得不复杂。因此教学情境的选择,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选择什么样的情境和材料,要有针对性。一是要符合当前教改实践的需要,提出人们所关心的、想了解的事情和问题;二是考虑案例交流的范围,是公开发表,还是校内交流,或者仅供个人参考。总之,撰写案例不能只顾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还要注意为什么讲、向谁讲这个故事。

    (2)揭示人物的心理人物的行为是故事的表面现象,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面对同一个情境,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做法,这些教学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执教者是怎么想的?案例能够深入人的内心世界,让读者知其所以然。这也是案例不同于教案和教学实录的地方,好的案例应该能够发挥这个特点和优势。

    人物心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的心理活动。由于案例一般是教师撰写的,注意力容易偏重于教师这一方。自己怎么想的,怎么教的,效果如何如何,可以娓娓道来,自我感觉良好;但学生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对教学效果的看法是否与教师一致,往往被忽略不计了。人们常说备课要备两头:备教材,备学生。真实地反映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想法、感受,是写好案例的重要一环。

    (3)具有独到的思考同一件事,可以引发不同的思考。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案例的质量是由思考水平的高低所决定的。因为,选择复杂情境也好,揭示人物心理也好,把握各种结构要素也好,都是从一定的观察角度出发,在一定的思想观点的引导下进行的。要从纷繁复杂的教学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这需要一双慧眼。具备这样的功力没有什么秘诀和捷径,只有通过长期的磨炼去领悟和掌握。

    六、好的教学案例的标准

    (1)一个好的案例必须包含一个典型的问题或问题情境没有问题或问题情境不能算案例,问题或问题情境缺乏典型性也不能算案例。

    (2)一个好的案例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中心论题上要突出一个主题,如果是多个主题的话,

    叙述就会显得杂乱无章,难以把握住事件发生的主线。同时,还要注意不要过分地渲染自己的个人情绪或情感,以免使案例的重心发生偏移。

    (3)一个好的案例描述的是现实生活场景案例的叙述要把事件置于一个时空框架之中,应该以关注今天所面临的疑难问题为着眼点,至少应该是近5年发生的事情,展示的整个事实材料应该与整个时代及教学背景相照应,这样的案例读者更愿意接触。一个好的案例可以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对案例所涉及的人产生移情作用。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教案(篇7)

    第一:以情激趣,把情感当作课堂教学的基石.

    新课标的前言部分里提到课程的基本理念,首要一条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课堂教学中,不仅教师自己要有真情实感,而且对学生更要动之以情,把学生带入作品描绘的情境中,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从小培养学生学习祖国语文的情感.张晓梅老师的这堂课有以下两点值得学习.首先,老师以自身的感情诵读点燃学生的情感.《这儿真好》讲述的是小熊生活在光秃秃的孤岛上,没有伙伴,后来在云儿姐姐的帮助下,同云儿姐姐一起在荒岛上植树.几年后,荒岛变成了漫山遍野,绿树成阴的小岛,许多小动物都到这里来同小熊玩耍.整篇课文语言富有情趣,教师在教学中时时用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童心,一会儿是老师的范读,引读;一会儿是学生的练读,品读,学生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打破了教师以往的朗读指导教法拿出句子,让学生说出哪些字,词儿重读,哪些地方弱读.而是让老师的感情范读引发学生去个性感悟,体会地品读.教师的角色不再是教而是引.其次,以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媒体是课文内容的再现,通过有声有色的画面旨在突破课文的重难点,激发学生的情感.张老师在课文一开始就用多媒体展现了光秃秃的荒岛上,小熊周围一个伙伴也没有,孤零零的在发愣,给学生们营造了一个低调的氛围,使学生的心情同小熊的心情一样难过,没有精神.因此学生在读这一自然段时自然而然就从心里流露出悲伤,不高兴.后来,在云儿姐姐的帮助下种上了小树,几年后光秃秃的荒岛变得郁郁葱葱,这时,多媒体展现出漫山遍野的小树,小鸟欢快的歌唱,许多动物都来找小熊玩.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他们也变得高兴起来,思维也像长了翅膀一样,当老师问: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想说什么

    学生纷纷举起了小手,有的说此时的小岛像绿色的城堡.有的说:像春姑娘的裙子.有的说:像地球长出了绿头发.等等,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这也为后面一个环节,学生扮演小动物作好了情感铺垫.从这儿不难看出,多媒体课件的合理设计和恰当应用,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教师不需要像过去传统教学那样把小动物的心情进行逐一分析,只需要把自己的情感同学生们的情感产生共鸣,一起融入到情景之中,去升华,去领悟,去体验.这难道不是教师角色的转换吗

    第二,落实三个维度的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记得华东师大方智范教授在解读课标前言部分时说过:一个人的素质是定性的,最后完成的,而素养是各种素质的养成过程,强调的是过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至关重要的一面,而三个维度构成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张老师在这一课教学中充分体现了情感体验与价值观这一维度.在教学设计中,巧妙地将课文内容同学生动手植树结合起来,把课堂同生活联系起来,从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知识.虽然学生植的树不是真的,但通过老师的引,解,使学生从实践中感受要改变生存的环境,就要多植树,爱护树,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增强了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其次,注重了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从整节课不难看出,在学生积累词语,运用词语方面,教师是导得非常好的.教师把过去只注重自己的感情讲解,忽视学生个性体验;只注重知识的讲解传授,忽视学生的能力培养,转化为重视语文三个维度的相互融合,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这不正体现了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转换吗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出,主要表现在教师还没有完全跳出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注重从小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学生是天生的探究者,从他们出生的那天起,就用眼在观察这个世界,用心感受这个世界,用脑思考这个世界.面对一篇篇课文,他们带着自己对这个世界朴素的解读与作者交流.学生之所以能够主动的探究,是因为他们对这个世界已经有一些初步的朴素的认识.当然学生的认识还比较肤浅比较贫乏,因此在学生探究作者思想感情的时候,教师要适时地提供帮助与指导,而不是由教师把握教材后,设计好一些问题,让学生的理解局限在老师设计的问题中,答案也跟老师的理解保持一致.如这堂课,教师把每一个自然段都进行了深入的备课,设计了许多问题,整节课给人的感觉是教师的问题太繁琐,学生没有自己的个性思维空间,没有自己的问题,而是忙着在想老师的问题该怎样回答.从过去传统的教学观来看,无疑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解答理解了这篇课文的内容,但是站在新的教育观,新的课标这个角度,教师忽视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没有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这一点上,我们所有的教师都应该重视这一问题,加强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的学习,逐步使自己从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完全转换成为新一轮课改下与新课程同行,在新课程中实现自身发展,重新塑造自己的新型教师.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教案(篇8)

    时间如流水,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就这样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既忙碌,又充实。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学生的好胜心强的特点,实行竞争评优机制,评选出学习认真的好学生为班级之星,在班会及校讯通上进行表扬鼓励,以此促进学生自觉的学习,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天的早读时间,安排两位小老师负责读书,带领八个小组长进行监督检查,大大提高了早读的读书效率,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2、教学生学会学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生学会预习,学会听课,学会做作业。每学一篇新课文之前,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常规预习,搜集相关资料,补充对课文内容的介绍。刚开始有一些同学不知道怎样预习,我就请预习做得好的同学讲自己的经验,对这些同学是很大的促进。有有部置就要有检查,及时的检查对学生的学习是最有力的监督。该说是就说,该听时就听,该写时就写,认真听课,积极思考,随时记录,这是对听者的要求。对学生的作业从格式到内容进行规范,提高作业美观度,班级中涌现出来了许多书写清楚认真的同学。

    3、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本学期利用阅读课,充分发挥阅读书籍的作用,让学生从中学习,积累好词佳句,并随时写出自己的读书感悟,不仅使学生拓展了视野,而且为习作积累了素材。

    二、提高课堂效率

    1、注重新课的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新课中,让学生一上课就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我就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时而讲个故事,时而围绕课题发问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等形式更好地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

    2、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理解水平有关。为此,教学中,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交流,在交流中完善提高。此时老师的及时鼓励,巧妙点拨,会引起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

    3、重视品读感悟

    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语言运用的精妙,语境描述的美妙,思想表达的深邃,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教学中注意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课文采用说一说,演一演,画一画等形式,使学生身临其境,感悟文本内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仅掌握了书本知识,更提高了语文素养。

    三、加强作文能力的训练

    作文水平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从字、词到句、段、篇,都会展现出语文学习、积累、运用的能力。教学中,充分发挥文本作用,一单元作文教学为主,围绕本单元的主题,在学习单元中的课文时就注意引导学生把握例文的精彩之处。在引导学生写作时就有理有据,有了很好的示范,就能点燃学生创作灵感的火花。注重作文的修改,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学生写好作文后,先有自己修改,再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修改,与此同时提出要求,学生结合要求再次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完成后誊写有老师评改,在反馈给学生,使学生清晰地明白自己的习作的得失,这样经过训练后,大部分同学的作文布局合理,选材准确,语句通顺,极少有错别字,作文水平大大提高。

    四、加强培优补差工作

    为了促进每一位学生能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我着重抓两头,带中间,注重培养优生帮助差生。在班级中开展扶贫帮困的活动,激励学困生树立信心,课内多给他们创造机会,课外耐心辅导,以此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同时及时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监督学生认真完成家庭作业,由班干部们对背诵,基础作业进行及时检查,帮助学困生尽量缩小与同学们的差距。

    本学期里,我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注意汲取他人之长,弥补自己之短,认真的做好了语文教学工作,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同时亦有不足之处,如,对学生语汇积累方面虽狠抓落实,但成效并不显著;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存在很大差异;知识运用上不够灵活;书写差等等,在今后的教学中须加强这些方面的培养训练,不断吸取经验教训,做到收放自如,为每个学生又快又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高中语文教学教案模板通用


    在给学生上课之前老师早早准备好教案课件,因此老师最好能认真写好每个教案课件。老师在上课时需要依据教案课件来实施。这份“高中语文教学教案模板”是我尽职尽责的结果希望您喜欢,请您认真研究本文!

    高中语文教学教案模板【篇1】

    【学习目标】

    1.了解与《大学》这本书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

    2.积累“明、静、安、虑、得、格物、壹是”等词语含义。

    3.解读文本的核心思想“三纲”“八目”的内容。

    4.探究“诚意,正心”的内涵,初步掌握修身的内容。

    【重点难点】

    1.解读“三纲”“八目”的内容。

    2.探究“诚意、正心”的内涵,初步掌握修身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做为《四书》之一的《大学》这本书,受到孙中山先生的称赞。孙中山先生称之为:“中国政治哲学,谓其为最有系统之学,无论国外任何政治哲学家都未见到,都未说出,为中国独有之宝贝”。其“三纲”“八目”,对人生之目的以及达到此目的之步骤与方法,条理分明,阐述无疑。下面,开始我们本节课的学习。

    二、学习任务分析

    (一)知识要点

    1.文化常识:古代学制

    古代学制分为小学、大学两个阶段。在两个阶段分别学习不同的东西。小学阶段主要教授学生“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基本礼节和文化基础知识,大学阶段则教学生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即学习如何参与社会管理,参与国家政治。

    2.作品《大学》简介

    《大学》相传是孔子门生曾参于春秋末年战国时期所作。它与《中庸》本是《礼记》中的两篇文章,唐代韩愈、李翱等把它看作于《孟子》《易经》同样重要的“经书”。

    “三纲“八目”是大学的核心思想。“三纲”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二)承担的单元任务

    《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35页学习提示:

    《大学之道》强调“修身为本”,提纲挈领地论说“三纲”“八目”的体系。“三纲”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学习时要结合《大学》中的相关论述,理解“三纲”“八目”的具体所指及其内部关联。

    三、学习活动

    (一)朗读文本,疏通文意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根据课下注解,翻译全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注解:

    1.大学之道:指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

    2.明明德:彰明美德。前一个“明”是动词,彰明。明德:美好的品德。

    3.亲民:亲近爱抚民众。一说“亲”当作“新”,“新民”即使天下人去旧立新,去恶向善。

    4.止于至善: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止,达到。至善:善的最高境界。

    翻译:

    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完美的德行,在于使人民受到教化,成为新人,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注解:

    1.知止而后有定: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2.静:心不妄动。3.安:性情安和。4.虑:思虑精详。5.得:处事合宜。

    翻译:

    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而后才能有确定的目标,目标确定后,内心就会宁静;内心宁静,遇事就可以坦然自安,遇事安和,就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然后才能有所收获,达到至善的境界。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翻译:天下万物都有根本有枝叶,世间万事皆有开始有结束,知道什么该先做,什么该后做,那么就接近于道了。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注解:

    1.齐其家: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

    2.致其知:获得知识。一说,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推到极致。

    3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翻译:

    古代想要把完美的德行昭示,阐明于天下的人,就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国家,就要先整治好自己的家庭;想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庭,就要先修养自身的品性;想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内心;想要端正自己的内心,就要先使自己的心意诚实;想要心意诚实,就要先获得知识。而要获得知识,关键在于研究万事万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注解:

    1.知至: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2.壹是:一概,一律。

    翻译:

    研究了万事万物,推究事物的原理,然后就会拥有知识;拥有了知识,心意就会诚实;心意诚实了,内心自然就会端正;内心端正了,才能修养品性;自身修养好了,家庭就会得到整治;家庭整治好了,国家也就能够获得治理;国家治理好了,就能使天下太平。从天子开始,一直到普通百姓,一律都要把搞好自身的修养作为根本。

    过渡语:在了解了选文的字面意思以后,我们进入本节课的探究环节。要解读这篇文章,我们首先要弄清楚“纲”和“目”的含义。因为“三纲””八目”是《大学》这本书的核心思想。也是我们本节课要探究的重点。

    “纲”的本意是提网的总绳,比喻事物的主干部分。“目”是网眼,比喻事物的从属部分。二者的关系是纲比目大,目从属于纲。

    在理解了这个概念以后,我们开始解读本文的思想。

    (二)解读文本,探究思想

    问题一:请同学们勾画有关“三纲”和“八目”的语句,进行朗读,并说说你的理解。

    1.朗读“三纲”语句,解读内容。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理解:所谓“明明德”,意指不断地彰明人内在的光明的德行,培养高尚的道德。这是求知和修身。所谓“亲民”,是指求知和修身达到的方法。怎样才能达到“明明德”,那么就要亲民。前面两条都做到了,就会达到止于至善的境界。

    2.朗读“八目”语句,解读内容: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理解:古代的那些有大德的人,都以彰显人内心原有的光辉品德为主。彰显品德就必须先把国家治理好,想要把国家治理好,那就要处理好家庭和家族的关系,而家庭由个体组成,能否使家庭和谐有序,个体成员的修养非常重要。一个有修养的人,首先心要正,即不偏不倚,这就要求我们排除私心杂念,去除妄想,做到“意诚”,“意诚”而后“心正”。要想使意念诚实不欺,就只有获得更多的知识,而知识的获得,源于推究事物的原理。

    问题二:哪些句子体现了“八目”的顺序,反复朗读,思考为什么这样排列顺序?

    1.体现了“八目”顺序的语句: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2.“八目”的顺序: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齐天下

    3.理由:

    结合“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句话:

    在八目中,“修身”是根本,也是关键。

    修身的方法——“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修身的目的——“齐家”“治国”“平天下”。

    问题三:请同学思考“三纲”和“八目”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课文开头提出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可以说是本文的三个“纲”,第二段讲到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八个“目”。

    八目之中,“修身”以上都属于“明明德”之事,“平天下”以上属于“亲民”之事。“止于至善”是“明明德”“亲民”的最高阶段。

    问题四:怎样实现“三纲”“八目”的目标?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这些句子,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实现“三纲”“八目”的目标的'语句: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理解:

    在这句话中,“知、止、定、静、安、虑、得”,是实现“三纲”、“八目”的七个步骤。

    “知止”通过学习了解“至善之所在”,“止”指只应当处的位置,即至善的境地。了解了至善之所在,思想就有了定准,即所谓定。止与定是因果关系,“止”是“定”的因,“定”是“止”的果。只有“知止”才能做到“定”,“定”则能心不妄动,即做到所谓“静”心静则能专一,即所谓“安”,身心俱安,则能思虑精密周详,即所谓“虑”,“虑”则能得其所止。

    (三)拓展延伸,思考讨论

    下面的材料是《大学》一书中关于论述“诚意”“正心”的文字,反复朗读,结合注释,疏通文意,谈谈怎样才能做到“诚意”和“正心”?

    诚意

    “所谓诚其意者,毋(wú)自欺也,如恶(wù)恶(è)臭(xiù),如好(hào)好(hǎo)色,此之谓自谦(qiè)。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yǎn)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1.恶恶臭:厌恶腐臭的气味。臭,气味。2..好好色:好,喜好;好色,美色。3.谦:通“慊”(qiè),满足。4.厌然:遮遮掩掩、躲躲闪闪的样子。

    详细讲解:

    “所谓诚其意者,毋(wú)自欺也。”

    诚:使动,译成“使……真诚”,“毋自欺也”,倒装句,理解成“毋欺自也”。

    翻译:所说的使自己的心意诚实,指的是要做到不欺骗自己。

    “如恶(wù)恶(è)臭(xiù),如好(hào)好(hǎo)色,此之谓自慊(qiè)。”

    “如恶(wù)恶(è)臭(xiù)”的“恶(wù)”和“如好(hào)好(hǎo)色”的“好(hào)”,它们都为动词,表意相反,“恶(wù)”理解成“厌恶”“憎恶”,“好(hào)”理解成“喜好”。

    “恶(è)臭(xiù)”的“恶(è)”和“好(hǎo)色”的“好(hǎo)”是形容词,“恶(è)”理解为“污秽的”“腐臭的”,“好(hǎo)”理解为“美好的”。

    “臭(xiù)”和“色”都是名词,“臭(xiù)”是气味,“色”可以理解为“容貌”,也可以指“一切美好的事物”。

    此之谓自慊(qiè):慊(qiè),满足。

    翻译:就像厌恶臭气,喜爱美丽的容貌(一样自然真实),这叫自我满足。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翻译:所以君子在独处的时候,也要使自己的行为谨慎,一丝不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yǎn)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小人:道德品德低下的人。闲居:独处、独居。为:动词,做。善:形成词作名词,好的事情。

    无所不至:凡能做的都做了,指坏事;也可以说成“没有什么坏事不做的”。

    见君子而后厌(yǎn)然:厌然,遮遮掩掩、躲躲闪闪的样子。

    掩其不善,而著其善:著,动词,显明。

    翻译:小人在独处时,没有什么坏事做不出来,一见到君子,便会躲躲闪闪,掩藏自己的不善,而设法显示自己的美德。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翻译:其实人家看我们,就像是洞察我们的五脏六腑一样,掩饰的做法又有什么益处呢?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谓:叫作,称作。

    翻译:这就叫做内心的真实,总是会在外表上表现出来,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翻译:所以君子必定要谨慎对待独处的情况。

    全段的译文:

    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东西一样,这样发乎本性的诚实不欺,才称得上是自我满足。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一定要戒慎不欺。品德低下的人在独处无所事事时,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闪闪,掩盖自己所做的坏事而彰显自己的好处。殊不知,别人看他们,就像能看见他们的心肺肝脏一样清楚,这样做有什么用呢?这就叫做内心的真实所想一定会表现到外表上来。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小心。曾子说:众多的眼睛都在看着,众多的手都在指着,难道还不够畏惧吗?富贵的人将房屋内外装潢舒适以安身;有德君子常德不离以道为家而光泽生命。内心坦荡自在,身体自然安和舒泰。内在生命真诚,外在行为态度也就真诚;这就叫以生命对生命,以真诚对真诚。所以君子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正心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fèn)懥(zhì),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hào)乐(yào),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1.身有所忿懥:身,程颐认为应为“心”,内心。忿懥:愤怒。

    2.好乐:爱好,喜爱。

    【译文】

    我们所说的修养自身,关键在于端正自己的内心,这是因为内心有什么愤懑,那么就不能够端正;内心有什么恐惧,那么就不能够端正;内心有什么喜好,那么就不能够端正;内心有什么忧虑,那么就不能够端正。内心如果不在正位,那么虽然在看,却看不见东西;虽然在听,却听不到声音;虽然在吃食物,却辨不出滋味,这就是说修身的关键在于端正自己的内心。

    怎样做到诚意?

    1.保持内心的诚实不欺。

    结合“所谓诚其意者,毋(wú)自欺也。“一句理解,这句话直接点出了观点:所说的使自己的心意诚实,就是不要欺骗自己。

    2.内心所想与外在表现一致。

    结合“诚于中,形于外”一句,即内心的真实,总是会在外表上表现出来的。

    3.慎独。

    独自一人时也谨慎不苟。“慎”就是小心谨慎,“独”就是独处,独自行事。意思是说,严格的自觉的控制自己的欲望,不靠别人监督。“慎独”是一种修为境界。要达到这种境界就需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修养。

    怎样做到正心?

    正,即端正调整至合适的角度。结合文本,自身有所忿怒,心就不能端正,有所恐惧,心就不能端正,有所偏好,心就不能端正;有所忧虑,心就不能端正。要想做到端正内心,就必须摒除这些私心杂念,摒除患得患失的心态,不受情绪制约,保持心态端正。

    总结: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这两段文字的内容,了解到“诚意”“正心”是“修身”的方法,同时,也教会我们,在独处的时候,要保持内心的谨慎,我们不要像文中的“小人”那样,在独处的时候无恶不作,还在别人面前掩饰自己的错误。我们要做到,让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与外在表现的一致,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修养。面对生活中多种情绪,不因喜爱而偏好,不因愤怒而憎恨,保持自己内心的端正,这样才能达到修身的目的。

    四、反馈与评价

    1.下列选项中画线的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动词,彰明

    B.物有本末,事有终始本:根本

    C.在止于至善止:达到

    D.致知在格物格:风格

    答案参考:D(推究)

    2.下列选项中,理解正确的一项()

    A.《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

    B.“八目”之中,“修身”的目的是管好自己的家。

    C.“八目”之中,“格物”是推究事物的原理。

    D.“安而后能虑”是说思虑精详以后才能性情安和。

    答案参考:C(A.B.不全面,D.顺序相反)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大学》的前两段,它讲述了《大学》的核心思想“三纲”“八目”的内涵,也强调了“修身”的重要性,明确了“修身”是实现人生目标的基础,让我们除旧迎新,不断雕琢自己的品德。

    六、课后作业

    1.总结本课的重点词语和文学、文化常识,背诵课文。

    2.借助工具书,试着阅读《大学》全文。

    3.结合生活实际,结合原文,谈谈你对“格物致知”的理解,写一段文字,不少于500字。

    高中语文教学教案模板【篇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及心理,概括林黛玉的人物形象,掌握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等主要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准确解读古典小说的人物个性,培养文学审美能力及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情节结构,解读林黛玉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掌握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细节描写等主要手法。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看视频、听音频);朗诵法(集体朗诵、指定学生朗诵);讨论法;教师导读法;品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大屏幕,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大家仔细观看视频中的故事情节发展,视频放完了,大家知道这是哪部电视剧吗?没错就是《红楼梦》。那林黛玉进贾府看到的是怎样的豪门家族呢?今天我们就随着这个美丽的女子走进贾府,走进《红楼梦》,进而走进林妹妹的内心。

    现在开始我们的新课《林黛玉进贾府》。(板书标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诗歌情感基调

    ①同学分享课前收集资料,介绍曹雪芹及其作品《红楼梦》。

    明确:

    作者: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出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也有说曹頫之子)。

    关于《红楼梦》:《红楼梦》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它高度的艺术性,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重要地位。《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以贾史王薛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版本可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大系统。前80回是曹雪芹所著,后40回为高鹗续写。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具体年月已无从知晓,我们只能根据第一回中知道他“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

    ②初识林黛玉

    昵称:林妹妹

    字:颦颦(宝玉送之)

    名号:潇湘妃子

    爱好:吟诗作赋

    最喜欢读的书:《西厢记》

    家世:父亲林如海,为扬州巡盐御史;母亲贾敏,是贾母的女儿,贾政的妹妹,于黛玉十岁左右去世。

    生平:从小聪明清秀,与诗书为伴。后因父母双亡,便常住贾府,虽为寄人篱下的孤儿,但生性孤傲,天真率直,是封建思想的叛逆。她蔑视功名利禄,与宝玉相知相爱。但这一爱情最终被扼杀,黛玉泪尽而死,苦绛珠魂归离恨天。

    身世(木石前缘):前世的黛玉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仙草,宝玉是赤霞宫的神瑛侍者,每天给绛珠草灌溉,绛珠草修成人形以后,为了偿报灌溉之情,所以随之到凡尘,上演这悲金悼玉的故事。

    ③初读课文,结合文章标题,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明确:林黛玉因何进贾府?原来贾母有两个儿子贾赦、贾政,一个女儿贾敏。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便是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

    (三)品析语句,合作交流。

    1.上节课我让同学们课后预习了这篇小说,现在大家在课上默读一遍课文并以语文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讨论得出本文的情节由七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内容概括如下:

    第一部分(1):林黛玉初进贾府

    第二部分(2~4):拜见贾母、邢王夫人、迎探惜三姐妹

    第三部分(5~6):初见凤姐

    第四部分(7~11):拜见两位舅舅,介绍宝玉

    第五部分(12):陪贾母进晚餐

    第六部分(13~14)宝黛初会

    第七部分(15~16)安排起居

    通过梳理文章结构,我们知道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线索,以及所见到的人物:她先到贾母院,见到了三春、大舅母、二舅母,然后去贾赦院,但没见着,又去贾政院,也没得见,最后回到贾母院,见到了一生中的知己——宝玉。

    2.大家默读课文,分析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林黛玉?

    (1)从课文中找出描写黛玉外貌的句子,分析黛玉人物形象。

    ①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小结:众人眼里的林黛玉:众人是从亲友和长辈的角度关心黛玉的身体,注意到她身体孤弱、多病。

    ②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小结:王熙凤眼中的林黛玉:王熙凤从讨好贾母的角度出发,看到了她容貌标致,气派不凡。凤姐是见过世面的,见多识广。这段话出自凤口,点明了黛玉的风流态度和言谈举止的不俗。

    ③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小结:贾宝玉心中的林黛玉:借宝玉之眼浓墨重彩描写黛玉,五个对偶句抓住了黛玉弱不禁风,多愁善感、楚楚可人的性格特点,工笔细描,表现无与伦比的姿容、神韵和风采,绘出风流俊逸病美人图。

    (脂砚斋评点:黛玉之举止容貌,亦是宝玉眼中看,心中评。若不是宝玉,断不能终知黛玉是何等品貌。)

    (2)从课文中找出黛玉的行为、细节描写的句子,分析黛玉的性格特点。

    ①贾母一见黛玉,疼爱得不得了,“一把搂入怀中大哭”,并不计较礼节,课时待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还是补行了拜见的礼节。见了迎春姐妹三个,也“忙起身迎上来见礼”。

    ②听到后院有笑声,听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心里觉得那人“放诞无礼”只是不说,见了面还是“连忙起身接见”,称呼上也非常小心。外祖母说:“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她知道外祖母可以开玩笑,自己随便不得,待明白过来,“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

    ③连一个位子,黛玉也处处小心,无论在王夫人处,还是在贾母后院吃饭,黛玉都十分退让。

    ④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饭后漱口,跟着漱口,吃茶,跟着吃茶。

    小结:因母亲早亡,又无兄弟姐妹扶持,尽管外祖母口口声声“心肝儿肉”地疼她,林黛玉却总有寄人篱下的感觉,所以待人处世总谨慎多虑,礼节周到。从人物的行动和细节,也表明其教养非一般,聪明识礼。

    (3)从课文中找出黛玉的语言描写的句子,分析黛玉的性格特点。

    ①黛玉回答贾母:“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当宝玉问她可曾读书时,黛玉只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②贾赦没出来见面,只是让人回话,因为回的是大舅舅的话,黛玉忙站起来,一一听了,恭肃如此。大舅母苦留她吃饭,黛玉笑着推辞“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

    小结:从黛玉刚开始回贾母“只念了《四书》”,后觉得不妥,会宝玉“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第②句笑着推辞大舅母的赐饭,可以看出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3.“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是林黛玉进贾府的生活信条,小说中是怎样表现的?她为什么这样要求自己呢?

    【要求】分组活动。找出黛玉进贾府后语言动作的描写,并讨论分析。

    ①大舅母留她吃饭时;

    ②在王夫人那里择座;

    ③在贾母房里吃饭的时候;

    ④对读书的回答;

    ⑤初见贾母的时候;

    ⑥当贾母介绍王熙凤的时候;

    体弱多病,美丽多情的林黛玉是在母亲去世后投奔外婆家的,虽然贾母十分疼爱,她却总有寄人篱下之感,所以,进贾府后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去”,细心机敏、自尊自卑是她的性格特点。

    (四)拓展延伸

    小说中对王熙凤、贾宝玉的服饰极尽笔墨甚至丫鬟们也有简单的服饰介绍,同学们找找文中是怎样描写黛玉的服饰的?那是不是曹先生忘记写黛玉的服饰了?

    明确:作者用这种方式更显她的素雅,纯美,无需用外在的服饰来修饰,已经很完美了。

    (五)小结作业

    小结: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结束课堂。

    作业:林妹妹不仅仅美在外表,美在气质,其实她还是一个才女。大家课后搜集林黛玉的诗词,这些诗句都很契合她的实际,细细品读,进一步了解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及其悲剧命运,下节课我们就“我看林黛玉”这个话题再来讨论。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古典小说,因而重心在情节发展,人物分析上。本堂课的教学,抓住林黛玉的人物形象,从作者的动作、语言、细节描写等描写手法,让学生了解林黛玉的形象。课堂充分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尽可能地营造课堂气氛。本节课实现了三维目标,达到了师生共建课堂的效果。

    高中语文教学教案模板【篇3】

    【设计思想】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浓郁文化气质的丰富资源。《祭十二郎文》是一篇情文并茂的祭文。明代茅坤评《祭十二郎文》为“祭文中千年绝调”。

    首先,教师要正确认识与对待选修课程。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本课的设计着眼于鉴赏陶冶,旨在引导探索研究。

    其次,教学过程中应坚持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原则,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教学内容】

    《祭十二郎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第五单元“自主赏析文”中的第三篇。单元教学目标是:一是认识古代散文在形与神的关系上“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特点;二是运用提要钩玄和因声求气的方法,把握作品的意脉和情感,体会古代散文中的逻辑性与抒情性。本单元四篇自主赏析文分别是:《六国论》《伶官传序》属于议论文,《祭十二郎文》是抒情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是记叙文。

    在这篇祭文中,作者韩愈通过记述一些家常琐事,表达了对英年早逝的爱侄韩老成(十二郎)深切的痛惜和怀念之情。文章篇幅较长,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联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抒写他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同时,也饱含着自己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全文以向死者诉说的口吻写成,哀家族之凋落,哀己身之未老先衰,哀死者之早夭,疑天理疑神明,疑生死之数,乃至疑后嗣之成立,极写内心的辛酸悲痛。写初闻噩耗时将信将疑,不愿相信又不得不信的心理,尤其显得哀婉动人。文章语意反复而一气贯注,最能体现在特定情境下散文的优长,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精读此文对实现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具有举一反三的作用。同时阅读此文,可以陶冶情操,教育学生更加珍惜生活中身边的亲情与友情。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的重点应为深入领会其中的真挚情感。教学过程中,了解课文融抒情于叙事的特点,把握文章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体会作者悲哀痛切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是一些文言基础知识点,以及对韩愈愧疚之情等的理解。本文篇幅较长,叙事较为纷繁,行文中多有文意的转折,是学习的难点。要抓住贯注全文的一个“情”字,疏理文章层次、脉络,以简驭繁。还应加强预习,反复诵读,斟酌文字,加深理解。

    【学情与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文言文自学能力,完全可以利用工具书或通过讨论理解稍有难度的文言文;同时,他们十七八年的人生体验也为深入领会本文的情感提供了可能。

    这篇祭文有浓厚的抒情色彩,融痛悼之情于家庭琐事的叙写中,且文章篇幅较长,叙事较为纷繁,行文中多有文意的转折,是学习的难点。况且学生积累的文言知识有限,以及对韩愈愧疚之情等较难理解。在当前学生对文言文并不感兴趣的情况下,要在两个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显得十分困难,所以处理教材要做取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朗读与背诵课文,从整体上感知本文的内容要点,培养文言语感。

    2、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邪、也、乎、矣、其、然”等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3、领会本文在叙事中抒情、融情于事的写作特点,培养古代散文的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这是一篇祭文,诵读时要注意有浓厚的情感,做到口发其声,心念其事,声情并茂。

    2、文言词句的理解要结合语意,做到字句落实,不可眼高手低,凭想当然办事。

    3、充分发挥注释的作用,结合注释读课文,整体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本文抒发的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和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体会作者历经患难后显示的深厚情感。

    【设计思路与步骤】

    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依照《教学大纲》,加强诵读,故设计使用“四步诵读法”,即音读——意读——情读——美读。每一步,都首先指导学生自学(自读),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学生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再适当点拨,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同时,这四步各有侧重点,又相互联系,循序渐进,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高中语文教学教案模板【篇4】

    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者的共识,因为素质教育是使人全面发展的教育,普遍发展的教育和主动发展的教育,而课堂教学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胆子大了,他们敢于表现自己;学生的思想活了,他们乐于回答问答,善于解决问题。在这种背景之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设计问题,善于设计问题,不仅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而且成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催化剂。而语文课堂教学其实就是问题的教学"教师通过新巧问题的设计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课堂波澜起伏,抑扬有致,起到良好的课堂教学。

    要想将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提问很好地结合,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提问的方法要灵活得当,对学生回答的评价要客观而委婉,对于提不出问题的学生要进行导问,激发其提问题的欲望;学生要积极的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积极提问,积极思考,积极回答,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生回答提问的过程也是教师教学效果的检验过程,教师通过不同层次接受能力学生的提问和回答,就可以判断群体对知识的接受情况,教师根据这一情况又可以对课堂教学随时做出相应调整。有经验的教师设计问题时会兼顾一堂课不同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和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切实使所提问题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起到开发其智力,提高语文素养的作用。

    1、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分层设计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设计出真正的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才算问的成功。学生的差异是很大,不同群体之间有年级差异、班级差异、小组差异,还有城乡差异;不同个体之间又有。性别、年龄、兴趣、爱好等多重差异。尽管我们不可能针对每个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但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设将学生分类别、分层次,然后设计出符合各层次学生能力范围的问题,这样就可以做到全班学生共同发展,不会出现“好学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而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问题,也正好遵循了传统的因材施教的教学观点。

    2、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问题。首先语文教学内容存在体裁的差异,就中学语文而言,就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诗歌、戏剧等多种体裁,每一种体裁都有自身主导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记叙文有记叙的要素、记叙的顺序和表达方式;说明文有说明的方法、说明的顺序、说明的语言;议论文有议论的论点、论据和议论语言等。各种体裁的文章教学内容相去甚远,教学问题的设计要依此为依据。其次就单篇课文而言,不同段落之间,教学重点、难点亦有变化。教学时要慎重对待,不可一视同仁。

    3、要根据课堂的不同“情节”设计问题。每一堂课都有初期、发展、高潮和结尾等环节。提问时应遵循每一环节的特点。一般说来,初期时,提问应能调动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恰如一开始便给学生亮出一个“红苹果”,让他们闻到香,产生食欲;发展时,提问开始分化为不同层次,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想要的一个“大小适中,口味相宜”的“红苹果”;高潮时,提问向文章的重难点展开,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摘苹果”大潮中,享受一个又一个摘取“红苹果”的欢乐,同时还不断地竞争谁的“苹果”多,谁的“苹果”大;结局时,要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探索新的问题,产生还想吃一个“红苹果”愿望。好的课堂一定是问题层出不穷、错落有致的课堂,一面保证一定量的识记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文字,丰富知识;另一方面要用一些高水平的问题来引领学生,发展其思维。从教学上看,设计问题应属于备课阶段工作,要想让深入研究精心设计的问题真实发挥作用,还要注意在讲课中的认真落实。那么,如何使精心设计的问题得到很好落实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启发好问题,在问题提出之前,要引导好,使学生有准备。在遇到学生回答不出时’教师要对问题加以诠释,加以过渡,从而打开思路。其次要总结好问题。对重要问题,应该在得出答案后,进行简短有效的总结。总结的内容一是答案本身,二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善于从平时的教学中总结和归纳,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4、紧扣教学大纲和学习目标设计难度适中、面向全体学生的第三层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探索,从中领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应用,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找出规律,归纳出一般结论。对于第三层问题的处理重引导学生去变更问题,学会提出问题,培养其创新的能力。这主要是指应用类(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和鉴赏评价类(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的内容。通过这种自主创新的训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

    总之,分层导学教学方法旨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的改革,重在强化思维训练,突出能力培养,让每一个学生能全面发展,进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师必须努力钻研教材,既要考虑问题的深浅程度,又要考虑学生的自身水平,设计好课堂提问的序,使一个个问题由浅入深依次逐个解决,犹如长江大河,一浪推一浪,解决前一个问题为解决后一个问题打下基础,后一个问题的解决又是前一个问题解决的必然结果。搞好提问设计的顺序为课堂教学成功进行达到良好的效果作了一个有效的准备。教师提问设计的大体方向是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易到难的,到了具体课堂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要能够随机应变。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


    教师范文大全栏目精选:“小学语文教案”,欢迎阅读。

    师德是一面镜子,教师编写教案是研究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内容、学生和教学方法等因素的综合过程。借助教案能保证上课时更为顺利,您是否在想该如何写教案呢?敬读阅读教师范文大全编辑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 ,本文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每个人都有名字,很多名字都有一定的含义,或寄托了父母的期望,或寄托了自己的理想,谁能告诉我你的名字有什么含义?

    2、这篇文章的作者许地山给自己取了个笔名叫落华生(板书:落华生)他为什么要取这样的笔名呢?这个名字有什么含义呢,学完了课文《落花生》之后相信你会解开这个谜的?(板书落花生)

    3、根据你们课前查阅的有关资料,谁能告诉我花生为什么叫“落花生”?

    出示课件(演示花生生长过程)

    花生的特点就是落花入土而生果所以植物学上叫它“落花生”。

    二、自由读文,了解内容。整体感知,理清作者思路

    下面我们先请几位同学把课文朗读一下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谁能告诉我,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这篇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理解“居然”收获了。你是怎么理解的?

    那晚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放声朗读课文,按课文叙述的顺序说说课文讲了哪几部分内容,再说说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

    种花生—()——()——()

    通过对课文的阅读,我们已经看出来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都写得很简单,因为文章的重点是通过议花生表达自己的人生理想。

    三、抓住重点,自学课文,

    过渡: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文章的主要部分,重点理解父亲的话是什么意思?

    大屏幕出示父亲的话

    1、你是怎么理解父亲的话的?

    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这段课文,同学们认真比较一下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较有什么不一样?儿小组讨论。

    (出示课件,填表格)

    花生桃子石榴苹果

    果实埋在地里果实高高的挂在枝上

    矮矮地长在地上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花生确实和桃子、石榴、苹果不一样,从这种对比中我们看出花生有什么品质?(默默无闻、不炫耀自己、朴实无华)板书(不炫耀自己、朴实无华)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桃子、石榴、苹果、花生都来参加选美大赛了。同学们观看完比赛告诉我,你喜欢谁,为什么?

    课件:桃子:我是桃子,你们看我皮肤多好,白里透红,百里挑一,你要是尝一口呀,准会甜到心里头,老人小孩都喜欢我。

    石榴:这次选美,你们可要选我当冠军,因为我长得极新鲜,红通通地,人们见了我都喜欢我,都想接近我,而且我有助于人体健康。

    苹果:要说比美,应该是我第一,先别说我的营养价值有多高,光是我那一身鲜艳的红衣裳,不管往哪儿一站,都是焦点。

    落花生:其实这次选美我原本不想来,因为我只想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只想对别人有好处,可不想跟别人比美。

    (3)学生发表意见。

    下面我们再齐读一下第十段。要读出父亲的赞美。

    父亲仅仅是对我们赞美花生吗?(他希望我们要做花生那样的人)

    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2段。看看父亲是怎么说的?指名朗读父亲的话,要读是父亲的语重心长。(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父亲的话可谓语重心长,他是来借花生来教育我们怎样做人。他想让我们做一个什么样的人?齐读十三段)(大屏幕出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什么是体面?

    理解“体面”的意思。体面:外表好看、美丽。

    什么是只讲体面?(华而不实的人)

    小组讨论: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像花生那样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人呢?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

    四.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学习,已经知道本文是将花生、桃子、石榴、苹果作对比来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的。那么,你长大了准备做像花生一样的人,还是准备做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呢?为什么?

    师总结:对!有句名言说得好,“比喻总是跛足的”比较同样如此,父亲拿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来对比。是仅仅就过时是否漏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的。并不是说桃子、苹果和石榴只是外表好看而对别人没有好处。其实做人的关键是对别人有好处,对社会有贡献。人各有特点,外在的美丽与朴实有些不是我们所能选择的。重要的是我们要由美丽的内心世界!表里如一也好,表里不一也罢,只有内在的美心灵的美,能够为人类,留下有益的营养才是真正的美丽。有位作家说过:我们这个地球好比一个旅店,而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就好比这个旅店里的旅客。如果每个人都从这旅店里带走些什么,那么这个旅店就会越来越空;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给这旅店里留些什么,那么这个旅店里就会越来越富有。

    这篇课文学完了,它让我们收到了很多启迪和教益,现在同学们明白,许地山为什么给自己取了落华生这个笔名了吗?(华和花在古文里是通假字,也就是说它们是可以通用的)许地山在一篇文章中也谈到了他的笔名.(我要向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五、指导朗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看懂图意,读懂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的同时,受到爸爸、妈妈、尊敬长辈的教育。

    教学重点:

    1.看懂图意,读懂课文内容。

    2.朗读课文,受到爱爸爸妈妈的教育。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一、谈话导入

    你们的爸爸妈妈都很爱你们,对吗?那么你们爱爸爸妈妈吗?你们平时是怎样爱爸爸妈妈的呢?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第1课,看看书中的这样小朋友是怎样爱自己的爸爸、妈妈的。

    板书课题:1.爱爸爸妈妈,请同学齐读课题。

    二、指导看图

    1.实物投影出示第一幅图,让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她们在干什么?他们的表情怎么样?

    2.学生看图,教师读课文第一段,一边读一边指着图上相关内容。

    3.出示第二幅图

    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他们在干什么?

    4.请认字多的同学读第二段,再请一名学生用教鞭指图中相关内容。

    5.请同学照图再说说。

    三、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借助拼读多读几遍。

    2.抽读生字卡片。

    3.同桌同学互读课文,纠正读音。

    4.指名读,教师指导学生标出自然段和句子。(2个自然段,每段两句话)

    四、细读课文,理解句子。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第一段

    (1)提问:这两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时间?妈妈在干什么?田方是怎样做的?“早晨”是指什么时候?早晨当妈妈扫地的时候,田方看到了想到了什么?田方是怎么做的呢?

    板书:早上妈妈扫地,田方擦桌子

    (2)讨论:看图说说为什么妈妈笑了,我也笑了?

    (3)教师范读指导,注意读出句子的停顿和重音。

    (4)学生感悟,体会练习朗读。

    (5)指名读,其他同学说说哪儿读得好!哪儿读的还不太好?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两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时间?从哪儿看出来的?

    (3)爸爸在干什么?这时田方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板书:晚上爸爸看报,田方送茶。

    (4)为什么爸爸笑了,田方也笑了。

    (5)学生自己照着学习第一段读的方法,再读第二段。

    (6)同学互读,相互指导。

    (7)指名读,然后评议。

    4.出示句子。

    (1)妈妈笑了,田方也笑了。

    (2)爸爸笑了,田方也笑了。

    通过读两个句子体现“也”的意思。还可以让学生用“也”练习说一句话。

    5.课文中田方的表现说明了什么?

    板书:

    6.说说你平时是怎样爱爸爸妈妈的?

    五、小结

    同学们刚才说了很多爱爸爸妈妈的事例,非常好!爸爸妈妈是我们的长辈,我们要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尊敬长辈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最后我们一起唱《世上只有妈妈好》,结束这节课的学习。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材说明

    本次写话教材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写话的题目“××真聪明”,这是半命题,由学生自由选择要写的人,根据人物名字把题目补充完整。二是文字提示,提示学生哪些事情可体现人聪明,所以本次作文和其他写人的事有所区别,所写的事一定要突出这个人的聪明才智。三是一幅插图,表现了学习和生活中体现聪明的情景,起到了引发学生话题的作用,但指导学生写话时不要局限于内容提示,要打开学生思路,鼓励学生独立选材。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多观察思考、遇事积极动脑。

    2.叙事清楚完整,符合要求。

    3.培养学生独立构思和认真修改自己习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叙事中体现人物的聪明,叙事生动具体。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以前读过的课内外写人的优秀习作。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操作要点〕

    1.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2.明确要求,确定内容。

    (1)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明确写话的内容和要求。

    (2)启发回忆,确定写作素材。

    可组织学生开展“夸××”或“××真聪明”的活动,唤起学生的记忆,搜集能表现人物聪明的材料。这样既可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又可选取表现人物特点的典型材料。

    (3)补充好题目。

    3.读写联系,体会写法。

    (1)启发学生从学过的写人的课文中领悟写法,如本单元的课文。

    (2)从课外的优秀习作中体会写法。

    (3)总结写法。

    让学生明确要表现人物的聪明,必须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教师可出示一篇典型“病例”,然后让学生讨论,体会写法。

    4.先说后写,修改完善。

    (1)个人练说。

    (2)同桌互说,互评。

    (3)选出好、中、差学生试说,师生共同评议。

    (4)动笔写话,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5)学生自己修改习作。

    5.品读赏析,体验成功。

    (1)朗读习作,集体评议。

    (2)修改完善,同桌或小组内学生互相传阅,和大家分享作文快乐。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的:

    1.体会作者所表达的以人为本的思想。

    2.理解课文中两个故事的道理,从而养成勤于动脑筋思考的习惯,能从故事中书本中、现实生活中悟出道理来。

    3.学会多角度的思考问题。

    学习重点:

    从课文中两个故事的分析理解得出文章的论点。隐喻手法是教学难点。

    学习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文本解读】

    谋篇立意(导入)

    本文是一篇立论,文章通过“牛顿开猫洞”和“晏子使楚”两则故事的分析论证,得出了“故事里有道理”的结论,阐发了考虑问题从人的实际需要出发,即以人为本的思想,启发我们从故事中、从书本中、从生活中悟出道理来。

    文章脉络: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要求学生在书上做好批注)

    第一部分(1),提出论题。本段只有一句话,这句话有统领全篇的作用。

    第二部分(2-21),论证“牛顿开猫洞”和“晏子使楚”两个故事里的道理。

    第一层(2-11),论证分论点之一“牛顿开猫洞的故事里面有开猫洞应当从人出发还是从猫出发的道理”。

    第二层(12-19),论证分论点之二“晏子使楚的故事里面有门的开设应当以人为准还是以国为准的道理”。

    第三层(20-21),推而广之,以门和桥为喻,宣传人本主义思想。

    第三部分(22),点明文章的中心论点:故事里面有道理。(启发我们从故事中、从书本中、从生活中悟出道理来。)

    一、预习反馈(每小组派人上板,其他组员在导学案上独立完成所有反馈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上板单双各2个题,每题/0.5分)

    爵 ( jué )士 仆( pú )人 矮(ǎi )小 徒(tú )步

    效率( lǜ ) 辉煌(huáng ) 脱(tuō )离 尊( zūn )重

    2.下列成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B )(上板为造句,单双各1个题,每题/2分)

    A.伸张正义 寻根究底 不计其数 闭门造车

    B.出死入生 同舟共济 真假难辩 崭露头角(“真假难辩”应为“真假难辨”)

    C.长篇大论 为民请命 投机取巧 平淡无奇

    D.匹夫有责 无独有偶 前呼后拥 各霸一方

    3.下列词语各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C )

    A.泮宫(pàn) 晏婴(yàn) 爵士(jüé) ( “爵”应读“jué” )

    B.仆役(bú) 玲珑(líng) 效率(lǜ) ( “仆”应读“pú” )

    C.祭孔(jì) 称心(chèn) 状元(zhuàng ( “尊”应读“zūn” )

    D.宰相(zǎi) 尊重(zhūn) 大殿(diàn ( )

    4.解释词语(上板为听写词语单双各2个题,每题/0.5分)

    贫寒:穷苦。 辉煌:光辉灿烂。

    玲珑:精巧细致。 告帮:请人助以金钱。

    徒步:步行。 仆役:仆人。

    认死理:坚持某种道理或理由,不知变通。

    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

    下马威:原来指官吏初到任时对下属显示的威风,后泛指一开头就向对方显示的威力。

    二、合作探究(用5分钟速读、指名读课文,组内交流,指定小组完成相应课题,并声情并茂作答。)

    1、本文依次写了哪些内容,各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词句进行衔接的,你认为这篇文章在行文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本文依次写了大小猫洞、大小城门、文庙的大门及状元桥,各部分之间依次用“无独有偶”联系了两个故事,用“话说”把上文的故事与下文的故事内容连接起来,再用“事实上”引导入各种门的作用,进而引出文庙的大门等。整篇文章思路流畅,层层联想。

    2、作者在文章中分别在叙述了牛顿开猫洞和晏婴使楚的故事之后,文章内容是怎样进一步展开的,请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并说说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在叙述两个故事时,层次也极为分明。先叙事再分析,接着进行想象,最后进行总结。这样写使文章思路非常明确。

    3、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人人知道故事,未必想到里面有什么道理。”隐含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故事里面有道理”,一方面这句话作为结尾,呼应了开头;另一方面此论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告诉我们要善于从故事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4、大科学家牛顿养猫开洞的故事,曾经引起人们的笑话,说说你对牛顿的看法。

    明确:牛顿是讲科学,“尊重客观,不由人的主观,考虑事情全面”。牛顿不是思维不灵活,而是不从人的一面考虑,是从猫的一面进行考虑。之所以有不同的看法,是因为思维的角度不同。(因为文章用了隐喻手法:从开猫洞要从猫的需要出发,来说明考虑问题要从人的实际需要出发。即以人为本的思想。)

    第二课时

    三、精句赏析 (默读读相关句段、思考、结对讨论,展示各自风采。)

    1、“无独有偶”在文中有何作用?

    赏析:“无独有偶,”是过渡句。中国也有个关于门洞的名人故事。一个词“无独有偶”就把两个故事紧密地联结了起来,准确简洁。“无独”是说上文的牛顿开猫洞;“有偶”是说下文的晏子使楚。

    2、“事实上,中国历来实行的是楚国式,不是齐国式”作者这句话阐发了什么道理?

    赏析:楚国式的是门以人为准,因为历来都是贵宾到来,中门大开;普通人走侧门还得挂号等候,下人走后门,可见这里的“以人为准”是以人的等级为标准,人在门的面前是不平等的。既然中国传统的楚国式的是不平等的,是有着森严的封建等级观念的,那就是作者所要批判的。那么齐国式的大国开大门,小国开小门则应该是民主的,是做事从实际出发的。

    在这里作者隐含的意思应该是大人是封建“官大人”,小人是自称“小人”的仆役丫环,有着明显的等级差别;而“大国城大”,人多,为了方便人的出入,所以城门也大,“小国的城小”,人也少,开一个小门就够用了,是从人的方面出发,是符合实际需要,从实际出发的,这以民为本的做法才是正确的。

    3.“人人知道故事,未必想到里面有什么道理。” 这句话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赏析1:本句既是文章的主旨句,又是文章的总结句(文章的中心)。文章从“牛顿开猫洞”故事里边有道理,“晏子使楚”的故事里边有道理归纳出了“人人知道故事,未必想到里面有什么道理”这一结论,它隐含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故事里面有道理”。此论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它作为总结句的角度来分析,一方面这句话作为结尾,呼应了开头;另一方面告诉我们要善于从故事中悟出一定的道理。(赏析2:是文章的主旨句,它启发我们从故事中、从书本中、从生活中悟出一些道理来。本句是,呼应文章开头;另一方面告诉我们要善于从故事中悟出一定的道理,那就先从本文悟道理吧。)

    4.文中两个故事本身揭示了怎样的道理?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牛顿开猫洞的故事里面有开猫洞应当从人出发还是从猫出发的道理,这里我们把“猫”当成人,社会的管理不应从管理者的角度考虑问题,而应当从每一个社会个体出发,考虑他们的需要;晏子使楚的故事里面有门的开设应当以人为准还是以国为准的道理,门和桥的设置和使用应当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等级观念出发。作者就是要告诉读者考虑问题要从人的实际需要出发,关注弱势群体与弱势个体的利益,和关心多数人的利益。

    四、拓展提升 (巩固提升学习目标)

    1、本文的社会价值在于文章中宣传人本思想,你认为本文的“人本主义”体现在哪里?

    参考:本文的人本主义思想首先体现在第一则故事中。作者认为开猫洞应该从猫出发而不是从人出发,这里的“猫”隐喻的恰恰是人,是那些在社会中处于被管理者地位的人,而课文中人则指管理者。在社会的管理体系中,管理者如果能尊重被管理者,从他们的利益出发,就是充满了人道主义的关怀,就是“人本主义”的体现。

    2、本文是一篇立论,你认为用哪一句话来表达中心论点最合适?分论点是什么?

    明确:中心论点:人人知道故事,未必想到里面有什么道理。(故事里面有道理。)

    故事里面有道理分论点一:牛顿开猫洞的故事里面有开猫洞应当从人出发,还是从猫出发的道理。 分论点二:晏子使楚的故事里面有门的开设应当以人为准,还是以国为准的道理。

    3、与你的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读大猫和小猫的对话,然后想想作者的这一番想象,从语言的角度上看,有什么特点?

    参考:大猫小猫的对话想象丰富,这样使文章的语言幽默,生动,读来娓娓动听,充满情趣。

    4、各小组提问题,并互相解答问题。

    例:“楚国式”是指什么?(门以人为准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齐国式”是指什么?(门以国为准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总结 :《大小猫洞》是现代著名学者金克木的一篇文章。本文看似拉拉杂杂,东扯西扯,但是结构严谨,行文流畅,给人启迪,发人深思,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就接受了作者的观点。通过本文,学生应学习作者开阔的思路和质朴的语言以及作者表现的强烈的人文色彩和精神理念。

    五、随堂检测

    1、本文的作者是,笔名是 金克木,是我国家,著名的 文学家、学者。主要作品有《印度文化论集》、《比较文学论集》,译作有《代致呵利三百咏》、《莎维德丽》、《梵语文学史》等。 2、晏子,字平仲,春秋 时期 齐国的大夫。

    3、本文从 牛顿开猫洞 的故事,联想到晏子使楚的故事,从城门联想到 文庙的门 ,从 文庙的门 联想到文庙的桥,从文庙的门和桥联想到现在的北大的门和桥 ,思路流畅,结构清晰。

    4、解释词语

    前呼后拥:

    名满天下: 徒步:

    5、判断下列各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1)三百年前,他养猫总有仆人照看吧,何劳他亲身看管? ( 反问 )

    (2)大猫:这是我的洞,允许你用,要以我为主。小猫口头称是,心中不服。( 拟人 )

    (3)不论真假,这故事里有没有什么道理可谈?( 设问 )

    楚人:门是供人走的。大人都大门,小人走小门。门以人为准。

    晏子:门是国家的城门。大国的城大,城门也大。小国的城小,门也小。门以国为准。

    6、下列问句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D、是反问 )

    A.不论真假,这故事里有没有什么道理可谈? B.我来到楚国该进什么门?

    C.若是各有一洞呢? D.他养猫总有仆人照看吧,何劳他亲身看管?

    7、“门以人为准”是“人本”思想的体现吗?为什么?

    参考:不是。作者在这里用了隐喻的手法,以人的高矮隐喻人的等级,“门以人为准”实质是以等级为标准。所以,它不是从实际需要出发的“人本”思想的体现。

    8、你认为“晏子使楚”的故事真实吗?

    参考:两个方面:一是晏子使楚骑马乘车,大使个人的高矮显不出来;二是城墙不是纸糊的,另开一门也不容易。

    9、怀疑处处有学问,你能对一些耳熟能详的故事提出自己的思考吗?

    (要有见地,有深度、培养求异思维能力,见解独特即可。)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的11个生字,掌握课文出现的新词语,理解“威风凛凛、优哉游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最后一头战象在死前的变化及它所做的事情。

    3.继续练习快速阅读课文,从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写中,体会村民对战象的友好、战象对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对逝去的战友的深切怀念,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

    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战象对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

    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作背景,对战象有一定了解;

    2.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大象的相关资料,可以搜集其他关于大象及人与动物的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能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交流对大象的了解

    1.孩子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关于大象的课文吗?(《与象共舞》)谁来说说大象都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

    2.是啊,大象可真是人们的好朋友,可以为人们做这么多事情,但是,你听说过大象还能帮助人们战斗吗?这样的大象叫战象(板书:战象),今天咱们一起认识一头经历过战斗洗礼的最后一头战象(补充完课题:最后一头战象)。

    3.齐读课题,简要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沈石溪被称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这篇文章写的是他在1969年到云南插队时亲身经历的事情。

    4.再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文章都写了些什么吗?(如:为什么只有最后一头战象?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来的?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样了?写了最后一头战象的哪些事情?)孩子们刚才很会思考,提出了这些很有价值的问题,现在就自己去找答案吧。

    [评:不仅引导学生弄清了“战象”的意思,还针对课题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速读课文,了解大意

    1.快速阅读全文,思考刚才的提问,可在书上进行勾画。

    2.学生阅读后解决简单的问题。

    3.指名说一说课文写了战象的那些事情。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成为:英雄垂老──重披战甲──重临旧地──自掘坟墓。

    [评: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在教学时注意把握时间,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因为是预习过,教师要教方法,不要逐字逐句地读,要快速把握段落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理解字词,扫除障碍

    1.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喜欢的语句,也可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2.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如:浴血搏杀、泣不成声……嘎羧为什么不搬东西,整天优哉游哉的?)

    3.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4.自己阅读感悟后,小组再合作研读:交流感受特别深的地方,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准备汇报自主合作。

    作业设计:

    1.继续朗读课文。

    2.抄写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无限生机,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

    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3、背诵第二、四自然段,培养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无限生机。

    教学难点:

    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理解句子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教具准备:

    电子白板和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歌曲,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2、想想这首歌是唱什么的?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简介锡林郭勒草原。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划出生字,读读记记。

    3、和同桌比一比,看谁读得更正确,更流利。

    4、想想:课文主要写出了锡林郭勒草原的哪些特点?

    交流反馈。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复习生词,回顾课文内容:以拉幕的形式一组一组出示词语、句子。

    光芒草滩牧民宝镜铃铛花山丹丹花

    广阔欢腾矫健安闲满眼绿色一碧千里

    铺向覆满挥舞骑马撒欢儿捉迷藏

    1.草原上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

    2.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

    3.各种各样的野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2、3两句中有一个多音字:散(sǎn)落、散(sàn)发)

    4.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欢儿,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

    过渡:

    那你们还记得课文是怎样描写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吗?

    好,快快打开语文书找到课文快速浏览一下找出概括草原特点的句子。

    板书:广阔美丽

    欢腾

    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出了大草原是广阔美丽的,哪几个自然段写出了它是个欢腾的世界?

    二、理解感悟:

    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一)现在我们先轻声自由读一读第一、二自然段,看看这部分描写了草原的哪些景物?让你从中感受到了草原的广阔美丽?

    你能分别找出描写野草、湖水、野花的句子吗?指名读,其他同学听听你们找的的一样吗?对不对?

    在白板上用红圆圈圈分别圈出野草、湖水、野花三个词语

    指导朗读:无论是山岭上、深谷里,还是平原上,到处都覆盖着青青的野草。绿得广阔!绿得美丽!请你自己读读这段话,读出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带给我们广阔美丽的感觉吧!同桌再互相读一读听一听。

    还从哪儿描写草原的广阔美丽?读一读书中的句子。

    再出示对比句:草滩上嵌着湖水。

    “嵌着”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嵌着”指什么?出示图片:这是一洼什么?这又是什么?这有多少湖水

    这一洼洼清亮的湖水让你想到了什么?通过想象神话故事中宝镜的样子、作用,体会湖水的神奇与美丽。指导朗读句子。

    野草和湖水都让我们感受到了草原的广阔美丽。课文又是怎样来具体描写野花的?指名读一读书中句子。出示图片:这就是文中说的三种花,指图解释。

    只有这三种花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师在白板上把“各种各样”这个词用红笔画上括号。

    学生欣赏欣赏课件中野花组图,谈感受。

    过渡:在青翠的草地上,点缀着婀娜多姿的野花,它们为草原增添了缤纷的色彩,美吗?那我们就美美地读读吧!并指导朗读。

    作者用他的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先是一碧千里的野草,然后描写了清亮的湖水,最后写了各种各样的野花,这一自然段是从这三个方面写出了草原的广阔和美丽。

    再看1、2自然段,你们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么?

    指导朗读: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一部分。让我们用心来感受这里的广阔而美丽。愿意背诵的同学试着把他背下来。

    (二)草原是欢腾的世界

    (1)认识过渡段

    出示句子:(草原不仅美丽,还是个欢腾的世界。)

    请同学们看课文,这句话是文中的哪个自然段,齐读

    师:这句话前半句总结了上文,后半句又把我们引到了下文,很自然的把上下文连起来了。你们猜猜下面该写什么了?

    为什么说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呢?我们一起来自学第四自然段。

    出示自学提示:用心大声朗读课文,思考哪些场面描写表现了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

    汇报交流

    这么欢腾的场面你们想看看吗?

    播放视频《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你们从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看完指名说一说

    过渡:草原上这些充满生机的人和动物让我们感受到了人、动物,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也构成了一幅大草原欢腾的画面,令人陶醉。谁能用欢快地声音朗读这一段,其他同学边听边品味。

    三、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1、同学们让我们把大草原那美丽、欢腾的场面永远记在心中吧!大声地朗读一遍课文。

    2、(点击白板视频连接播放视频《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同领略了锡林郭勒大草原独特的自然风光,感受到了那里的民族风情。今天这次愉快的草原之旅就要结束了,在歌声中让我们共同祝愿广阔的锡林郭勒大草原更加美丽,更加和谐!

    四、作业

    1、背诵第2自然段

    2、选做:自己或者和小伙伴合作画一幅草原美景图。

    板书:

    锡林郭勒大草原

    野草

    广阔美丽湖水

    野花

    欢腾动物人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荣誉面前骄傲自满就会阻碍自己进步的道理。

    4、通过拓展阅读深化文章主题,通过打写练习内化文章寓意。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荣誉面前骄傲自满会阻碍自己进步的道理。

    2、通过拓展阅读深化文章主题,通过打写练习内化文章寓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拓展资料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质疑导入

    1、(出示蜗牛图片)小朋友,你们认识它吗?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蜗牛吗?

    2、大家谈得真好,可是你知道吗?在很久很久以前,蜗牛还长着一对大翅膀呢!看,(出示长翅膀的蜗牛)多可爱的小蜗牛!

    3、看到这两幅图,你有什么疑问吗?

    4、今天,我们来看看《蜗牛的奖杯》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读题。学习生字“奖”,读准三拼音,写这个字应注意什么?(学生讨论)

    二、初读课文

    1、这只小蜗牛的翅膀是怎么丢失的呢?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读课文。

    2、出示读书要求

    A第一遍,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B第二遍,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并画出不理解的词。

    C第三遍,用自己的话说说蜗牛的翅膀是怎么丢失的。

    3、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4、检查自读情况

    A出示生字卡

    B指名分自然段读

    C谈谈蜗牛的翅膀是怎么丢失的吗?

    三、学习生字

    1、学生到信息平台自学生字。

    2、学生用口诀、谜语、顺口溜识记生字。

    3、教师指导书写较难的生字,(翅、蜓、蜜)认识新偏旁(支)。学生当小老师。

    四、学生描红,老师巡堂。

    五、网上阅读10分钟

    学生到跨越式平台阅读有关蜗牛的资料及一些名言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我们都知道原来的蜗牛和现在的蜗牛完全不一样。原来的蜗牛是什么样的呢?读读这段话大家就知道了!(多媒体显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1、学生交流

    2、指导朗读(突出“有力”“自由”)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蜗牛不仅能在天空自由飞翔,而且还飞得很快,在一次比赛中捧走了冠军奖杯呢!课文哪些词写了它飞得很快。相机理解“遥遥领先、甩下”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原来的飞行冠军又怎么会变成现在的只能在地上慢慢地爬行的蜗牛呢?它是怎样变成的?

    1、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2、学生交流相机理解“天长日久”(提问引导:背了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勉强”(找反义词)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蜗牛为什么变成这样呢?看来我们还得回到它得奖后的那些日子。捧走了冠军后蜗牛是怎样做的?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

    2、学生汇报,教师相应出示句子。引导理解“得意洋洋”(表情朗读出得意洋洋的样子)“成天、唯恐、生怕”(换一种说法)

    重点句子:

    可是,这奖杯很大很重,蜗牛背上它,再也飞不动了。

    理解“大”和“重”不仅是奖杯本身的大和重,而且还暗含着在荣誉面前骄傲自大就会背上沉重的包袱,阻碍自己前进的寓意。提问引导:假如蜗牛不把这又大又重的奖杯背在身上,蜗牛会怎样?

    3、让我们一起把蜗牛得奖后的所做所想用声音来表达。指导朗读。得意、担心、害怕的心情读出。

    五、释放情感

    过渡:(相机出示投影)从一个飞行冠军到只能慢慢爬行,从一个金灿灿的奖杯到一块毫不起眼的硬壳。蜗牛的心情又是怎样呢?(沉重)用这样的语气一起读读第四自然段。

    它心理又会想些什么呢?

    1、指名说。

    看到再也飞不上天空的蜗牛,你想对它说什么?(尽量用上自己学到的名言)(出示蜗牛图)

    六、拓展阅读10分钟

    过度:老师还有许多关于蜗牛的小故事,以及也有向蜗牛样在荣誉面前由于骄傲自满而影响了自己的故事,请大家到资料城阅读。

    要求:边读边想

    七、打写(任选一道)10分钟

    1、前几天,蜻蜓、蝴蝶、蜜蜂……又举行了一次飞行比赛,小蜗牛背着它的奖杯也去观看了。这次是小蝴蝶得了冠军,小蜗牛看着高高站在领奖台上的小蝴蝶,再看看自己背上的奖杯,小蜗牛想起了很多往事,也有很多话想对小蝴蝶说。它会怎样劝说蝴蝶呢?小蝴蝶又会怎样做呢?

    2、原来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告诉我们蜗牛以前会飞是它昨晚做的一个梦,是因为它前天在爬山看谁意志力强的比赛中,它由于坚持不懈,最终爬到山顶而取胜的。而其他的动物都因为半途而废最后都失败了。一早醒来,它见自己满头大汉,看着金灿灿的奖杯自言自语到:吓死我了,我怎么会那么骄傲自满呢?因为我知道……我还知道……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蜗牛的奖杯》教案之一,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查字典理解字词。

    2.阅读描写生活中普通事物的小品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几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指生逐段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速度课文,口头完成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 ),然后分别具体写( ),最后总结写( )。

    4.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

    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

    理解要点如下:

    ⑴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⑵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⑶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⑷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指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

    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1、 学会本课的生字,孔子教案——小学语文。

    2、 理解本课的重点词语。

    3、 学会写摘录笔记。

    二、发展性目标

    1、知道虽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的道理。

    2、 了解孔子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大家还记不记得在上一篇课文中,作者开头第一天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答:叩拜至圣先师孔夫子像。

    2、为什么要拜孔子呢?(请同学回答,并顺势引出对孔子的介绍)

    3、这么伟大的一位万世之师,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如何教育学生的?答:想。

    二、整体感知

    1、好,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孔子与学生》(用多媒体出示课题)

    2、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圈点问题,有不懂的地方画出来,可以在旁边写上字;自学生字。

    3、 请学生提问,老师将问题整理归类。

    4、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再请同学起来朗读一下这篇课文。请3位同学分角色朗读,台下同学当评委,看他们读的对不对。

    5、评论一下,引出生字的学习,用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请同学们读几遍,纠正发音。

    三、分析课文,解决问题

    1、什么是有教无类?请同学们根据字面意思试着解释一下。老师评价后给予正确解释。从文中哪几句话可以看出孔子的有教无类?答:2、3句。

    2、什么是因材施教?请同学解释一下,老师指正。文中哪几段体现了孔子的因材施教?答:2、3段。(从而引出对2、3段的研究)

    3、请大家看一下,在孔子和子夏对话中出现了几个人物?答:4个。他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啊?答:颜回、子贡、子路、子张。(随着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一一出示或板书)

    4、在第二段中,孔子分别对他们做了什么评价?答:信用好,聪明,勇敢,严谨庄重。随着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一一出示或板书)

    5、孔子的学生们各有各的优点,孔子跟他们相比,感觉自己怎么样啊?答:不及他们。

    6、听到孔子这么说,子夏很迷惑,“既然他们都各有长处,而且比您还要了不起,那他们为什么还要跟您学习呢?”大家是不是也有同样的疑问呢?那就让我们跟子夏一起去问问孔老先生,看看能不能解除我们的疑惑。问明白的同学请举手告诉老师,孔子和你们说了些什么?答:……(随着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一一出示或板书缺点部分)

    7、就2、3段的内容,再进一步启发学生,使学生们进一步理解孔子的因材施教。

    8、下面请大家一起来做一个游戏,三人一组,讨论交流,分别说出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大家一定要根据平时的观察,实事求是的说出同学的优缺点。(讨论后,老师请3-4组同学来回答)

    9、大家都敞开了心扉,说出了心里话,真好!那么知道了彼此的优点缺点,你们将会怎么做呢?答:……

    10、大家的想法非常好,孔老夫子也有一些看法和你们一样,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说的:(出示大屏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齐读、分组读、个人读。请同学说说对本句的理解,老师点拨,使学生了解句意。再读。各自背,同位互相检查。

    11、“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这”指什么?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答:……

    12、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孔子受到学生敬重的重要原因是什么,请大家用两个词概括。答: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13、孔子不但受到学生的敬重,也受到后人的尊敬,被称为“万事先师”,他为什么享有这么高的盛名呢?请大家齐读第四段,找出原因。答:一……(第一句),二……(第二句)

    14、孔子桃李满天下,第一点不难理解。那么为什么说他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呢?四人一组,讨论一下,看看我们今天的教育哪些方面体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老师可以先举例说明,例如不同年龄的人上不同的年级,学不同的东西,体现了因材施教等)

    15、可见,孔子是一个多么有远见的人!如果你是孔子的学生,你想对他说什么?答:……

    16、整体回顾四、学写摘录笔记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本子来,我们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找出你们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写到本子上,如果你对有关孔子的知识感兴趣,也可以抄下来,另外,老师课上讲过的有关名句,也可以记下来。

    五、作业

    1、 生字一个四遍,组两个词。

    2、 背过“三人行……”

    3、如果你是孔子的学生,你想对他说什么?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六、板书

    最新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通用5篇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自己抽时间去完成。若老师能写出高水平的教案课件,相信课堂教学氛围会非常浓郁。怎样的教案课件算为优秀?于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了最新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通用5篇。欢迎你的品鉴!

    最新小学语文教案模板【篇1】

    学前教育

    乐乐上学

    教学目的:通过观察课本上的插图,听老师读句子,使学生初步了解学校的学习生活。

    认知目标:进行学前教育,熟悉学校环境,体会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

    技能目标: 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姿势和主动提问积极发言的习惯。 情感目标:让学生充满自信,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学校的学习生活。

    教学难点: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姿势和主动提问积极发言的习惯。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培养学习兴趣,相机安排。

    情况1: 学生翻书、讲话。

    同学们好,老师很高兴看见大家很快就交上了朋友,有的是和其他小朋友交流,有的是和书朋友交流。

    1> 你知道别的小朋友的名字吗?(生介绍自己认识的小朋友,再向全班介绍自己。

    促进学生间的交流。)

    2> 老师介绍自己。

    3> 和书交流的小朋友,哪些字是你们认识的?能告诉大家你怎么认识的吗?

    4>完成情况2 中的1、2。

    情况2:学生安静。

    同学们好,教师自我介绍,老师很欢迎你们来这里学习,在这里我们就是一家人,大家想不想参观学校这个大家庭?

    1> 带领学生熟悉学校的环境,如:介绍厕所、食堂、老师的办公室等。

    2> 边介绍环境,边告诉学生一般知识和礼貌。

    3> 完成情况1 中的1、3。

    小结:从今天起,我们将在一起学习、生活,我们要像一家人一样团结,互相帮助,保持我们这个大家庭的干净,不为它摸黑,要为它增光。你们说好吗?

    二 看图学乐乐。

    请大家仔细看图中的乐乐在学校都干什么?你能讲给大家听听吗?注意请先想一想,想好后举手,老师点到你请大大方方地站起来,声音响亮地告诉大家。 (图一 学习的乐趣;图二 应懂礼貌;图三 姿势正确;图四 积极回答问题;图五 勤学好问;图六 热爱学习;图七 团结同学;图八 爱集体、爱劳动;图九 锻炼身体。)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的不足。

    课后小记:

    1

    第一单元 汉语拼音

    教学总目标:

    1、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

    最新小学语文教案模板【篇2】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

    3、通过朗读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在第五自然段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倾听、感受、朗读、感悟中深切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并能熟读成诵。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搜集有关《二泉映月》及主人公阿炳的有关资料。

    教学流程:

    一、介绍课题及作者、欣赏名曲《二泉映月》。

    1、板书课题:二泉映月;指名读题。

    2、《二泉映月》是一首的曲子,是谁创作的?你对阿炳有些什么了解?

    3、阿炳是个苦难的人,是一位民间音乐家,是一位盲人音乐家。他的《二泉映月》代表了阿炳的水平,你们想听吗?(板书:听)

    4、师:我们来一起聆听这首不朽的二胡名曲。你准备用什么来听?(播放二胡名曲《二泉映月》,)

    5、告诉老师,这悠扬的琴声,让你听到了什么?(板书:苦难、凄凉、抗争、怀念)。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同学们,一首名曲我们用心去感受的时候,我们听到了苦难、凄凉、抗争和怀念。阿炳这位民间艺人为什么能够创作出这样动人的音乐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读课文。

    2、师:刚才同学们都用心去朗读了课文,读得非常好。这篇课文有许多生字词。(出示词语灯片,)认识吗,谁来读读?

    月光如银、双目失明、委婉连绵。

    月光似水、卖艺度日、升腾跌宕。

    静影沉璧、经历坎坷、步步高昂。

    月光照水、热爱音乐、舒缓起伏。

    水波映月、向往光明、恬静激荡。

    3、每列词分别写了什么?怎样读?

    4、这些词语中,有不理解的吗?不理解的提出来。(对不理解的词语尽量让学生自己答,最后再次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1、拿出笔来,快速浏览课文,从课文中找出带有“听”的句子。

    2、课文第二段中有好几句写到了带有听的句子。谁来把第二节来读一读?(出示第二节投影)

    3、小阿炳什么声音也没有听到。师父说:“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了,就会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 “奇妙”是什么意思?(神奇而美妙)阿炳多么盼望自己快快长大啊!早点儿听到那奇妙的声音。十多年过去了,小阿炳长成大了,他听到了奇妙声音了吗?谁来读第四自然段?(相机板书:叹息、哭泣、倾诉、呐喊)

    4、你们认为这样的声音奇妙吗?为什么阿炳没有听到奇妙的声音?反而听到是叹息、哭泣、倾诉、呐喊?这就要联系阿炳这十几年来是怎么过来的。默读第三自然段。从中找出有关词语句子。

    5、“双目失明”对一个人的打击是怎样的打击呀。同学们,你们把眼睛闭起来。(此时师调沉郁地独白:一片黑暗,沉浸在一片黑暗中。阿炳再也看不见了,他看不见美丽富饶的家乡,看不见月光似水、静影沉璧的二泉,看不见照耀清泉的月光,所有的美好的一切阿炳再也看不见了。)

    请同学们睁开眼睛,同学们,你们明白了阿炳为什么听不到奇妙的音乐,而是:渐渐地、渐渐地……

    6、想象感受阿炳卖艺情景是怎样的?

    师:凄惨的琴声传遍了大街小巷!阿炳坐在二泉边,他没有听到奇妙的声音,却听到了——渐渐地、渐渐地……

    但阿炳被苦难压倒了吗?你从哪儿看到阿炳没有被压倒?

    (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指导有感情地朗读、齐读。

    四、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阿炳不仅听到了叹息、哭泣,还听到了倾诉和呐喊!“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的月夜。”他为什么要把这些通过琴声来倾吐给月夜呢?

    2、我们一起把这一段读出来。(播放《二泉映月》)

    指导朗读,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表达:怀念、思索。

    高潮:升腾跌宕,步步高昂,表达:抗挣、向往。

    3、学生练习朗读。

    五、总结课文。

    1、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惠山的清泉,他爱照耀清泉的月光。是音乐带给了他光明,是音乐带给了他安定幸福,是音乐安抚他孤寂的心灵。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诞生了——这就是经后人整理并定名为《二泉映月》的二胡曲。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喜爱,在国际乐坛也享有声誉。

    2、享有怎样的声誉呢?

    (幻灯片打出:1978年,小泽征尔应邀担任中央乐团的首席指挥,席间他指挥演奏了弦乐合奏《二泉映月》他感动得热泪盈眶,呢喃地说:“这种音乐只应跪下来听。”)

    小泽征尔认为应该怎么听《二泉映月》?对某一个人,某一件事无比崇拜的时候才会朝他跪下。小泽征尔崇拜阿炳什么呢?他要跪阿炳什么精神呢?。

    3、(充满激情地)充满苦难人生的人太多了,度过凄惨人生的人太多了。但是有些人被苦难压倒了,在凄惨中潦倒了,这样的人是不值得被小泽征尔跪的。小泽征尔跪的是对命运抗争、对光明向往(板书)的这种不屈的精神!今天的我们该怎样去听《二泉映月》?用心,让我们用我们整个心灵再一次感受那动人心弦的《二泉映月》。(播放《二泉映月》。

    苦难本来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悲痛、哀伤、哭泣。但是对一个生活的强者,对于敢于和命运抗争的人来说,苦难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同学们让我们勇敢地面对苦难吧!下课。

    最新小学语文教案模板【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教师节的来历以及意义。练习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2.指导学生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在表达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3.了解教师节的意义,受到爱师教育。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在表达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查找范文。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明确习作要求,指导写法。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任务。

    了解自己及他人是怎样过教师节的?

    二、选材:

    这次习作,在选材上有严格的限制,有两个选择:

    (1)如何庆祝的教师节,属于场面描写。

    (2)写你和老师之间发生的事。

    三、小组交流,互相启发,确定选材。

    四、写作提示。

    这次习作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使你感动的事情是怎样一步一步发展的,这些要写清楚;特别是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让你感动的具体情节,人物的动作或语言,更要写清楚。

    2.写清楚自己当时的真实感受。事情对你有什么触动,你有什么想法、表现,这对表达你是怎样受感动的非常重要,也要适当描写。

    3.在记录教师节活动的场面时要注意记述的顺序性和要有侧重点,不是面面俱到,选自己感触最深的情节详细介绍,并能恰当地加入自己的感受更好。

    五、指导成文。

    六、布置作业:完成草稿。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范读优秀作文。

    2.点评草稿。

    教学过程:

    一、范读优秀作文。

    选择几篇写得比较好的作文读一读。

    二、点评草稿。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出文章的优点有哪些,还有什么比较好的建议。

    三、进行修改。

    给自己的文章做修改。

    最新小学语文教案模板【篇4】

    教材分析:

    《瀑布》是一首活泼生动、文情兼美的自由体写景诗。这首诗分三小节。第一小节写瀑布的声音,后两节写瀑布的形态。作者用一连串的比喻赞叹瀑布声势的浩大,形象的雄伟,色泽的和谐,深情地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无比热爱之情。小诗虽短,却感情激越,适合朗读教学。

    教材安排了认字10个:瀑、叠、滩、般、喻、丈、衬、仰、伟、屏。写字7个:阵、松、般、丈、衬、仰、伟。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10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瀑布的雄伟、壮观。

    教学建议: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朗读、背诵时体会诗的意境。如果只在朗读技巧上费功夫,让学生模仿,则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还可以再扩展几句,比如:“一道白银”说的是。“如烟,如雾,如尘”形容。

    只把喻体和本体指出来也还不够,还要启发学生通过联想体会这些比喻句描写的景象,比如听一听浪涌岸滩的声音。松涛声,联想水声。可以设置情境用“好像”“如”造句,但不要讲关于比喻句的概念,如明喻、暗喻、借喻、本体、喻体。生字“丈”的第三笔是弯捺,应该先练练这个笔画再写字。

    在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拓展习题:

    一、你能照样子写出词语来吗?

    叠叠阵阵

    二、课文会背吗?试着填一填。

    瀑布脚下仰望,,一座珍珠的屏!,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相关资料:

    中国第一大瀑布:黄果树瀑布

    景区位于贵州安顺市西南面,由姿态各异的十几个地面瀑布、地下瀑布和风光绮丽的桥水上石林、天星洞等组合而成,是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区名胜区之一。黄果树大瀑布位于景区的中心,每当河水上涨时,如银河倒倾,桥身震颤,雨雾升腾,艳阳之下道道彩虹从潭中飞出,尤为壮观,而在河水小时,瀑布分三五条从悬崖坠落,如仙女秀发披肩,不乏妩媚娟秀。黄果树瀑布落差74米,宽81米,河水从断崖顶端凌空飞流而下,倾入崖下的犀牛潭中,翻江倒海。水石相激,发出震天巨响,腾起一片烟雾,迷蒙细雾在阳光照射下,又化作一道道虹,幻景绰绰,奇妙无穷。瀑布对岸高崖上的观瀑亭上有对联曰:“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碎,虹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此乃是黄果树瀑布的生动写照。但水量大增,那撼天动地的磅礴气势令人惊心动魄。有时瀑布激起的雪沬烟雾,高达数百米,漫天浮游,竟使其周围经常处于蒙蒙细雨之中。

    瀑布后的水帘洞相当绝妙,134米长的洞内有6个洞窗,5个洞厅,3个洞泉和1个洞内瀑布,人穿行于洞中,可在洞窗内观看洞外飞流直下的瀑布;每当日薄西山,凭窗眺望,犀牛潭云雾缭绕,云蒸霞蔚,苍山顶上绯红一片,迷离变幻,这便是著名的“水帘洞内观日落”。

    黄果树大瀑布是中国第一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阔大壮观的瀑布之一。河水从70多米高的绝壁上直泻犀牛潭中,响声震天,十里之外,即闻其声。

    精品教案:

    (一)教学准备:

    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播放音乐)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猜想,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

    学生听完音乐,说说自己听出的.是什么音乐。

    2、课件出示瀑布:对呀,同学们刚才听到的正是瀑布的声音。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跟随叶圣陶爷爷到庐山瀑布脚下看看瀑布的美丽,感受瀑布的魅力。

    3、板书课题:瀑布。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生字。

    2、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教师检查生、字词。

    三、细读感悟。

    1、读完诗歌,它留给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能说说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吗?

    2、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随机点拨。

    如,学生说喜欢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

    (2)谈喜欢的原因:瀑布的声音一会像大浪冲上岸,一会像,风吹松树的声音,美极了。

    (3)同学们说的真好,老师忍不住想再听听这壮美的声音,你们能再读

    读吗?让我欣赏一下这种大浪涌上岸滩,风吹松林的气势?配乐朗读。

    你还觉得哪儿美呢?

    第二小节:

    (1)你愿意把这一小节读出来吗?

    (2)这一小节你觉得哪儿美呢?

    生:这一小节在写瀑布的样子,有青山有白银,有绿色有白色的,很美。

    整座种满绿树的山就像一块绿色的画布,如果整片都是绿色的就太单调了,瀑布就像一道白银点缀在上面,这样色彩就多了,画面就更美了!

    “这般比喻没法比喻!”没法比喻!说明太美了,美到简直没办法讲出来!

    (3)同学们说得真好,你能带着自己的感受把它读出来吗?

    (4)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们觉得瀑布的全身还像什么?学生谈自己的想象。

    (5)小组内美读。

    (6)全班读。

    学习第三小节:

    (播放课件)

    (1)瀑布脚下可真美呀,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怎样读才能表现出瀑布这美妙的景象,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小节中写了瀑布的哪些美景。如有不懂的地方要提出来和小组同学商量。

    (2)全班交流。

    (3)指导朗读。

    四、指导背诵。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瀑布如此雄伟美丽,你们学了这篇课文想说些什么呢?

    (学生畅所欲言。)

    瀑布(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交流搜集的瀑布的资料。

    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一起跟随叶圣陶爷爷去参观瀑布。

    板书课题:瀑布学生读题。

    二、初读诗歌,合作识字。

    1、自由读诗歌,划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

    2、指名读诗歌,其他同学听字音是不是读正确?

    3、、借助课后生字条,小组合作识字。

    4、全班交流:你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

    5、检查识字情况。

    (1)读词语。(2)读生字。

    师:我们和生字娃娃一起回到课文中去,再来读课文,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三、品读诗歌,领悟意蕴。

    1、自由读诗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汇报读书的收获。

    3、播放瀑布的声音:你们觉得这声音像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师:叶圣陶爷爷是怎么说的?(出示第一小节)

    指导朗读。

    4、师:刚才我们听到了瀑布的声音,想不想快点看到瀑布的样子?

    播放课件或录象。

    师:你刚才看到的瀑布是什么样的?(学生汇报)

    诗歌里是怎么说的?指名读。

    大家现在的心情怎样?指导朗读。

    四、美读全文,指导背诵。

    1、全班配乐朗读。

    2、师:这么美的诗歌谁能把它背下来?

    五、复习字词,指导书写。

    1、指名认读要求写的字。

    2、小组内交流:哪些字比较难记?你是怎么记住的?

    3、教师指导学生书写。

    1、投影展示学生作业,互相评议。

    最新小学语文教案模板【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按照买项链和退项链把课文分为两个部分,并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出课文大意。掌握生字新词。

    教学准备:课件(柔美的音乐)、生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真情无价。

    2、教师示范读,学生跟着读。

    3、教师引导谈话:同学们,你觉得什么是真情?能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说一说吗?

    二、配乐朗诵,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柔美的音乐,认真倾听老师朗诵。要求:画出生字新词,思考:课文中无价的真情发生在谁和谁之间?

    2、教师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教师强调要点。

    (1)字音:橱是卷舌音。

    (2)字形:庞是半包围结构,广字头书写的大小要能藏得住里面的龙,另注意龙上的撇和点都不能丢。

    3、教师再次出示含有这些生字的词语,大家一齐读一读,在读中巩固生字,积累词语。

    4、指名反馈:文中的真情发生在谁和谁之间?

    5、教师小结:姐姐和妹妹间的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而妹妹和店主之间则是陌生人和陌生人之间的真情,这更是难得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细细体味这种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

    6、教师播放课件中的柔美音乐,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读后说,理清文章的条理。

    1、再次播放音乐,让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哪些自然段写的是妹妹买项链,哪些自然段写的是姐姐退项链。

    2、指名反馈。

    3、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按照买项链、退项链的过程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读了几遍课文,你们一定和老师一样被文中的姐姐、妹妹、店主的真情打动了吧!他们都拥有一颗集真、善、美为一体的心,真是太令人感动和羡慕了。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两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想像画面,知道店主为什么会把贵重的项链以几枚硬币的价格卖给小女孩,体会姐姐、妹妹、店主的真情。

    2、总结全文,拓展思维,启发学生用真心换真心,用真诚对待真诚。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姐姐退项链的那一部分内容。

    教学重点:知道店主为什么会把贵重的项链以几枚硬币的价格卖给小女孩。

    教学准备: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项链、手帕、不胜枚举、寂静、脸庞、小心翼翼、得意洋洋、满心欢喜、连蹦带跳。

    2、教师导读: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写的是发生在姐姐、妹妹还有一家商店店主身上的感人故事。这个感人的故事是围绕一条项链展开的。你能不能用这根项链把这个故事串起来。

    妹妹想送项链给姐姐——妹妹到商店买项链——店主把项链卖给妹妹——姐姐来退项链——店主把项链送给姐姐。

    3、师导:

    作者围绕条项链,为我们展示了人间用真情买不到的真情。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去感受这无价的真情。

    二、深入探究,体会真情。

    1、教师导读: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无价的真情分别体现在姐姐和妹妹之间、妹妹和店主之间、姐姐和店主之间。现在请大家读课文,用文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读文探究。

    3、集体反馈。

    4、教师导读:

    妹妹要送项链给姐姐,是因为――(学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中妹妹说的话)

    5、教师质疑:

    可是,店主为什么要把贵重的项链以几枚硬币的价格卖给妹妹呢?请大家把店主人说明原因的句子找出来。

    6、指名反馈后引导学生想像:同学们,当店主人了解了妹妹一家的境遇,体会到了妹妹这份真情的时候,他看着眼前的这个小女孩水想些什么?

    7、教师小结:是呀,姐妹间的真情深深地打动了店主,让他看到了人世间不能用金钱买到的真情,所以他以几枚硬币的价格把贵重的项链卖给了妹妹。当姐姐来还项链时,他把项链送给了姐姐。他的行为一样令人感动。他用自己的真情保护了姐妹俩的这份真情。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师导:

    同学们,小女孩、姐姐、店主这三个人,你想赞美谁?赞美她什么?

    2、指名反馈:

    我想赞美,我赞美她。

    3、教师引导学生说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情故事。

    四、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这美丽的瞬间留在了姐妹俩的心里,也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里,感谢姐妹、店主,他们用真情唤起了我们所有人的这份真情。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姐姐退项链部分。

    语文教学教案通用


    上课前准备好课堂用到教案课件很重要,要是还没写的话就要注意了。要知道高效教学水平可以体现在老师写的教案课件里面。怎么样教案课件才算小编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语文教学教案通用,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

    2.了解文章的结构及揣摩文章的语言。

    3.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我为什么而活着”进行探讨。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及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朗读,以探究式教学为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都说生命美好,“好死不如赖活着”。苏格拉底说“未经思索的人生是不值得一过的”。同学们,你们想过自己到底为什么而活着吗?我们先来看看英国作家罗素是怎样回答这个问题的。

    二、积累字词。

    1.读准字音,注意多音字。

    遏è制飓jù风俯瞰kàn濒bīn临

    多音字

    颤抖chàn秘鲁bì呼号háo

    颤栗zhàn神秘mì号外hào

    2.重点字词

    死寂:没有一丝生气;形容极其安静,死沉沉的。

    遏制:制止,控制。

    濒临:紧接,靠近。

    俯瞰:俯视。

    飓风:气象学上旧指12级风。

    3.作者简介

    伯特兰?罗素(英国):罗素是当代西方最知名和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也是最为我国读者所熟知的西方哲学家之一。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后来成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20世纪初,取得了现代数学基础研究的重大成果“罗素悖论”及解决这一悖论的“类型论”。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

    三、整体感知:

    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短文,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思考文章结构。

    1.理清文章思路:

    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明确自己的人生追求。

    第二部分(2—4)作者对其人生的三大追求进行具体阐述。

    第2段:作者大胆率直地表白了追寻爱情的三方面原因。

    第3段:写作者寻求的三大知识范畴。

    第4段:出于对人类苦难的同情让作者把目光投向现实世界。

    第三部分(5)总结上文:苦难的一身却愿意重活,展示崇高的品质和博大胸襟。

    2.通过理解重要词句,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

    (1)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解析】运用比喻,将这三种激情比成飓风,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罗素生于1872年,死于1970年,经历两次世界大战,他的一生动荡不定。在这样的生涯中,罗素有过深沉的痛苦,也曾陷入绝望,但是,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的同情,这三种感情是如此强烈,犹如飓风一样,给他摆脱痛苦的希望和力量,让他从绝望中奋起,从爱情中发现美好,从知识中获取力量,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又使他意识到人生的责任,总之,这句话的含义是说,这三种强烈的感情,是鼓舞他人生的强大动力。)

    (2)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可以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解析】句中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后边的语句解释前边的“孤寂”的感觉。意思是说没有爱情滋润的感觉就像亲身经历过可怕孤寂而产生的战栗的感觉,处于这种可怕孤寂中的人,有时会感觉到除了自己,这世界好像再也没有其他生命,自己也似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沉在没有情感、没有温暖的无底深渊之中。这孤寂之苦,反衬爱情的给人的充实、喜悦。

    (3)在爱的结合中,我看到了古今圣贤以及诗人们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

    【解析】“爱的结合”,就是最美好的生活,就是进了天堂,这样的天堂正是作者要追求的人生境界。告诉我们爱情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美好体验。

    (4)爱情与知识,尽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总把我带回尘世。

    【解析】爱情和知识把罗索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而对于人类苦难的同情又使他把目光投向了现实世界,这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

    (5)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解析】作者从小失去父母,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关爱人类:反对战争,反抗独裁专制,追求世界和平。年轻时因反战而锒铛入狱,在他老迈的晚年,仍致力于禁核运动,奔走呼号,创立和平基金会。就在他逝世的当天,还为以阿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忧心忡忡。这一切缘于他对人类的同情和爱心。只是个人的力量有些微弱。

    (6)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我活着值得,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次。

    【解析】作者总结上文,虽然他一生的追求常给他在人生“苦海”上带来“绝望”,但他仍认为“是值得活的”,这正是罗素博大的胸襟和高洁的情怀的写照,也是一个热爱人类、热爱生活的思想家的肺腑之言。

    四、作业:

    1.俄国作家契诃夫说:“感到自己在这个世界是件多余的装饰品,那是很难堪的,活着而又没有目标是可怕的”。对于“我为什么而活”这个问题,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你的看法。可以借鉴本文作者的表达方式来表述。

    例文(略)

    2.概括说出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

    解题思路: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把握情况,熟读第二段内容,抓住关键词“首先、其次、最后”就能概括出来。

    参考答案:(1)爱情可以带来狂喜;(2)爱情可以摆脱孤独;(3)爱的结合可以使人看到梦想的天堂的缩影。

    答案解析:

    中间三段对第一段内容进行具体阐述。作者说,追求爱情,有三方面的原因:(1)爱情可以带来狂喜;(2)爱情可以摆脱孤独;(3)爱的结合可以使人看到梦想的天堂的缩影。总之,爱情使人生活得更加美好;追求爱情,则是追求人生的境界。在这里,作者把爱情描写得极其美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作者也以像追求爱情一样的激情去追求知识。

    3.品读课文,赏析句子:

    (1)生命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地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了,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

    (2)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解题思路:要求赏析句子,凡赏析句子都要先看句子有没有用修辞,如果有修辞,就分析修辞及作用即可。此题就让学生巩固这一点。

    参考答案:(1)比喻。把“生命”比作“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个体的生命虽然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却是永无休止的。

    (2)比喻,将“这三种激情”比成“飓风”,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答案解析:先定修辞,若是比喻拟人,都有生动形象的效果,然后分析写出了事物什么特点或表现人物什么感情。

    语文教学教案 篇2

    知识与技能:

    能按要求正确填写有关古诗文知识,拓宽眼界,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并掌握学习古诗文的好方法。

    过程与方法:

    朗读、背诵古诗《塞下曲》,积累诗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开展“关爱动物,共享家园”的综合实践活动,培养观察、想象、收集资料等综合能力,激发对动物的关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掌握学习古诗文的好方法。

    难点:通过开展“关爱动物,共享家园”的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

    教法学法

    教师:引导法。

    学生:回顾、读、议、说、合作交流。

    教、学具准备

    1、收集千古流传的诗词。

    2、收集珍稀动物的文字、照片等资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万花筒

    1、学习“我知道”。

    (1)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说说自己知道的内容。

    (2)理解“我知道”。答案如下:

    A:毛遂。

    B:书圣(兰亭集序)

    C:苏轼《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水调歌头》《江城子.十年生死》等

    (3)对苏轼的诗词进行欣赏交流。

    (4)展示课前收集的中华优秀经典诗文。

    (5)摘抄、背诵。

    2、学习“我会学”

    (1)阅读“我会学”,了解教材提示的学习方法:

    A:在熟读的基础上,结合注释试着自己翻译,然后与大家交流。

    B: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和他生活的时代,可以帮助理解古诗文。

    (2)谈自己学习古诗文的有效方法。

    我学习的方法是:

    (3)教师总结归纳:

    A:了解作者,读懂题意。首先要看谁写出的,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和时代背景,然后再读题目,有利于理解古诗文的内容。

    B:读顺读通诗句。古诗文的语言精炼准确,讲究韵律,要求我们读准字音,不读破句、断句,以便更准确地理解意思。

    C:理解诗句的意思。古诗文的许多字音、字义今天发生了变化,因此,阅读时,要凭借注释、插图和工具书,通过师生质疑交流,读通、读懂内容,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的意思,并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二、百宝箱

    1、学生读通读顺诗句。

    2、学生讲解诗句意思,教师点拨。

    诗的大意:趁着一个漆黑静寂的夜晚,敌人逃跑了。我军一支骑兵列队欲出,刹那间刀上就落满了大雪。

    敌军是在“月黑风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天”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这一追一逃的气氛有力地宣染出来了。全诗没有写一句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言尽而意无穷,引发人们无穷的想象。

    3、课堂小结

    将自己本节“语文活动”课的收获总结一下吧!

    第二课时

    一、课前导读

    人与动物共同居住在同一个地球上,我们应同沐阳光,共享家园。这次“大舞台”的主题是:关爱动物,共享家园。

    二、活动过程

    1、教师向学生推荐《我的野生动物朋友》这本书,激发学生了解动物的兴趣。

    2、让学生观察一种动物。

    3、通过细致的神态、表情解读,展开想象,交流观察所得。

    4、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珍稀动物的文字、图片等资料。

    5、整理、编印成册,作为同学们的共享资源。

    三、活动小结

    大家一同分享、交流自己的活动收获吧!

    语文教学教案 篇3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告诉我们:“生活即教育。”它包含三方面的涵义:一是我们所过的生活及生活所必须的一切东西,便是我们的教育内容;二是生活与教育必须一致,否则就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三是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必须与生活相联系,甚至必须与生活打成一片。

    基于生活教育的指导思想,新课程标准非常强调生活教育,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整个的生活世界。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的:“语文跟别的课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语文学习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几乎是无所不在的,各科教学、课外活动、家庭、社会构成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生活即语文,把生活当作学习语文的资源”,“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都阐明了语文教育与生活关系的真谛。

    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过程中,应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陶行知)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引导学生逐渐形成“语文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须臾离不开语文”的观念,并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与运用语文知识,在社会生活中培养语文能力的好习惯。“要使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李镇西)

    如何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自然链接呢?

    一、运用生活化资源,充实语文教学内容

    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语文课完全可以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活动空间,因为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等宽。所以要注重语文教学内容的拓展,坚持向生活延伸,把课堂练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课堂之外的世界很精彩,如果把教材上的内容向教材外延伸,和充满生机的现实生活接轨,就可以无限扩大教材的容量——五彩缤纷的电影电视,眼花缭乱的报纸杂志,浩如烟海的各类书籍,都可以作为我们语文教材的辅助与补充。比如,教《论语》篇章,在教材之外,可补充“百家讲坛”中于丹说《论语》内容。讲《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有电视剧《水浒传》,讲小说《一个都不能少》有电影,讲《泰坦尼克号》有译制片,讲《白毛女》有歌剧,讲《威尼斯商人》有话剧,讲唐诗宋词有《唐之韵》《中国千古名篇音乐朗诵会》等大量的优秀音像制品,这些都可引发学生极大的兴趣,稍加引导,学生学到的就不只是课本上的一篇,而是十篇八篇,甚至产生一生对文学的兴趣。

    语文课上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将社会生活的活水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关心国家的建设发展,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在切身感受中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比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新闻会客厅”、“社会调查”等栏目的很多内容是我们关心的;每年感动中国的人物评选,神五、神六的成功发射和回收,是我们必看的。之后,让学生把真切的感受写下来,以此激发其为祖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并转化为刻苦学习、掌握本领的实际行动。

    语文课程要关注人的发展。人们在生活中会碰到各种磨难、痛苦、失意和挫折,要面对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这时,如果能正确对待,把种种不如意看作生命必须经历的一部分,那么负面的东西就可能转变成积极的因素。如教《热爱生命》一文,可引入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贝多芬的生平故事和他的音乐,以及名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哦,能让生命活上千百次该是多么美好!”让学生亲近这些永不屈服的灵魂,感受到生命的韧性和弹性,欣赏到生命的无限魅力,从而引发生命哲理的思考,激发对生命的热爱,保持旺盛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最后,让学生写作与人生相关的话题作文,将自己的思考诉诸文字。学生就会明白,在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碰到的逆境击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但只要我们坚强面对,生命就永远不会贬值。

    二、借鉴生活实践,创新语文教学形式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也应该丰富多彩,与学生的生活相映成趣。

    语文教学应该务实,让语文学习与生活成为统一的整体。要引导学生明白语文是与生活相联系的,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收集各种有用的资料,应用所学的语文技巧。

    在教学形式上,“不要担心把语文课上成文艺课、文化课”。(刘良华)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可以唱歌,可以跳舞,可以朗诵,可以表演,可以看电视,可以做游戏……只要是与教学内容相关,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形式都可采用。

    语文训练应着眼于学以致用,而非学以致考。训练材料应尽可能来自生活;即使是教材上的练习,也应尽量挖掘其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平时学生做的作业可有:仿写、广告、颁奖词、活动策划方案、人物评述、故事新编、剧本、写春联、制网页、拟短信等。如,开展“三八”节、母亲节、“作文做人”系列活动,让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孝敬,更要思考自己担负的责任。引导学生从活动中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获得情感教育,逐渐走向心智和思想的成熟。这种情感的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会渗透到他们的成长历程中。

    三、指导学法.养成生活中自觉学习语文的习惯

    “教”是为了“不教”,“教”惟一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学”,教会学生“学”。培养学生生活中自觉学习语文的习惯,是时代的需要,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是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培养现代人素质的需要。

    语文学习在于平时的积累,要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养成阅读、思考、记笔记、写日记、查阅资料、书写规范整洁、语言表达简明、认真作业、勤用工具书等良好习惯,持之以恒,形成学生优良的学习品质,是语文教师教学最大的效益和价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自觉学习的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决不能一步登天,切忌一暴十寒。要逐步引导,长期坚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次进行,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长此以往,就能培养学生自觉的语文意识,并以此为起点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四、搭建平台,多创施展语文才能的活动空间

    心理学家盖兹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为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力求使学生有所收获。

    在教学中,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手抄报和读书笔记展评、故事会、诗歌朗诵、成语接龙、口语交际、小品表演、相声表演、课前5分钟口语等。同时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让他们在书本和报纸,甚至网络上寻找自己喜欢的内容,从中得到丰富的知识。每周定时让学生一起静下来共同阅读,并在阅读之后表达与交流。这样,学生的课堂学习得到巩固,自主学习得到延伸,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总之。语文和生活同在,凡有人交往的地方都有语文,都有语文实践和语文学习。社会生活是语文的源泉,也是语文能力形成的土壤。因此,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倘若老是把思想封闭在教室里,或把眼睛盯在篇幅有限的课本上,恐怕很难求得语文效率的提高。语文是个大舞台,语文是个大观园,语文是个大世界。课堂教学固然是主渠道,但决不是惟一的渠道。教师要在活动中教学语文,在生活中教学语文。李镇西有言: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要让学生明白阅读课外书籍是学习语文,与人交谈、辩论是学习语文,观看电影是学习语文,在电视、墙面上见到各种各样的广告也大有学问,办手抄报,作调查报告也是在学习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语文小天地,步人生活大课堂,让他们在生活中探究知识,历练能力,陶冶情操,修养品质,发展个性。

    语文教学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学会本文的生字新词,辨识“争吵”“争论”“争执”的不同意义;读懂“我”和克莱蒂争吵的起因、争吵后各自的表现。

    2.技能目标:感情朗读课文中的有关段落。

    3.情感目标: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揣摩品味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关键词语。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指名认读生字。

    2.挑选自己喜欢的生字,找找朋友。

    3.查字典辨析“争吵”“争论”与“争执”有什么不同?

    4.过渡引入:我们在初读课文时,知道了他们为什么而争吵,下面让我们再仔细地读读课文,看看他们是怎么解决的,结果怎么样。

    (二)细读课文,研读重点句

    1.这篇课文章涉及到学校、路上、家中这样一些地点,按照“争吵”事件发生的先后,你认为可以分成几部分?

    (1)学生自由细读课文想一想,然后同桌议一议。

    2、研读争吵的句子。

    (1)默读有关自然段,边读边找一找安利柯他们“大声争辩”的句子。

    (2)学生讨论,两句 “我在外面等你”你认为两句意思一样吗?

    (3)联系课文想一想,每句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4)学生试读,评价。教师指导朗读。学生练读。

    3、研读有关争吵起因的句子。

    (1)“我”和克莱谛既是同桌又是好朋友,造成两人今日争吵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研读有关自然段,小组合作学习后选派代表发言。

    (2)指导朗读。你认为这三句应读好哪几个字?(“只”、“很”、“也”应加重语气)

    (3)学生齐读这三句话。

    4、研读争吵后各自心理活动和言行举止句子。

    ⑴争吵后“我”有怎样的心情,为什么?

    ⑵克莱谛的“好”和“可爱”表现在那些方面,请你再仔细阅读课文第5自然段,然后有条理地说出来。

    ⑶从安利柯争吵后的这些心理活动和言行举止中,你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你是从哪些句子读懂的?

    5、研读文章末段“爸爸的教诲”。

    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让你最受启发的是哪一句话,并说明理由。

    (三)小结读后感受

    1、读了课文,我们懂得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克莱蒂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你有没有犯过“安利柯”那样的错误?有,怎样解决的。没有,今后怎样和别人交往才是正确的。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四)作业练习

    1.抄写课文中爸爸的话。

    2.说说自己曾经与同学之间发生的故事,自己认为有趣的可以写下来。

    板书设计:

    争吵

    嫉妒——报复——争吵——后悔——和好

    宽容 团结友爱

    语文教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

    2、积累多种形式的叠词。

    3、初步感受打比方的句子的表达特点。

    4、通过句子发现成语,结合上下文理解成语意思。

    5、在观察图画基础上,展开想象,在图画下写一两句话。

    教学重难点:

    初步感受打比方的句子的表达特点;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成语意思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

    2、积累多种形式的叠词(ABB、AABB、ABAB型)。

    3、读带“好像、像”句子,初步感受打比方的句子的表达特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乐乐是我们的学习伙伴,看看这次他会带我们到语文乐园,去玩些什么?你们想和乐乐一起去玩玩吗?

    二、试金石

    1、读一读,比一比

    1)自由读词语,一边读,一边比较带点字在字形上的异同。

    2)同桌对比读词语,交流自己的发现。

    3)多种形式读好词语。

    4)用带点的字口头组词。

    2、读一读这些有趣的词

    1)自由读词,你发现了什么?

    2)和同桌交流自己的发现,倾听同学的发现。

    3)全班交流。

    4)多种形式读词语,如:小组读,男女生读等。

    5)任选一种叠词形式说几个这样的词语。

    6)可以将自己会写的词语写在书上。

    3、读读这些有趣的句子

    1)自读句子,发现句子的共同特点。

    2)同桌互读句子,交流自己的发现。

    3)教师引读,师生配合读,感受比喻句的特点。

    4)运用多种形式读好三个句子。

    5)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背一背。

    6)让学生试着用“……像……”“……好像……”说话

    三、作业设计:

    用“……像……”“……好像……”试着写几句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句子发现成语,结合上下文理解成语意思。

    2、在观察图画基础上,展开想象,在图画下写一两句话。

    教学过程:

    一、进入探究室

    1、自己自由读句子。

    2、和同桌一起互读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

    3、你知道每个句子里“藏“着哪个成语吗?把你知道的找出来,悄悄作上记号。

    4、指名说,同学们鼓掌示意对错。

    5、引导学生联系句子的上下文说说每个成语的大致意思。

    1)、回忆翻翻我们学过的课文,找找类似的句子。

    2)、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

    二、走进作品室

    1)今天咱们作品室,展出的主题是:“请欣赏我写的话”

    2)学生精心观察两幅画,理解图意。

    3)和同桌交流图意。

    4)全班交流,师生评议,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

    5)选自己喜欢的一幅图写话,也可将两幅图合起来编成一个小故事,想好后,再写下来。

    6)在小组里互相读一读,改一改。

    7)朗读自己写的话,请老师和同学欣赏。

    三、作业设计:

    积累成语,并能用学到的成语试着说句话。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模板4篇


    根据您的要求我们对“小学语文教学教案模板”进行了编辑,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页让我们一起了解更多新的世界。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只要我们老师在写的时候认真负责就可以了。只要老师教案课件写得好,相信课堂教学情况也不差。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模板 篇1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的认读、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4、通过学习了解小虾的样子及吃东西的有趣,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1、注重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教学中加强朗读指导,以读促悟,以悟促情。

    3、阅读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小虾的样子和吃东西的有趣,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虾的样子和吃东西的有趣,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能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小虾吃东西的有序和有趣

    小虾的多媒体课件

    出示齐白石的画——虾

    1.这是一幅非常有名的画——《虾》。这幅画中的虾姿态各异,灵动活泼,栩栩如生,虽只有简单几笔,却把虾的质感和动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2.你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齐白石)

    3.是的,齐白石爷爷用他的画笔描绘出了栩栩如生的虾,用他精湛的画技把虾画活了。

    4.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很神奇,如果我们掌握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也能把虾写“活”呢!(板书:写“活”)

    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作者笔下的《小虾》!去发现语言文字的奥秘吧!(板书:小虾)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一群怎样的小虾?

    2.反馈:这是一群怎样的小虾?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学生读句子说感受。)

    (你真会读书。你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真好。你读得很不错,概括得也很好。没想到同学们这么会读书,老师真低估你们了。)

    3.默读课文

    请大家默读课文,读着读着,哪些地方,哪些句子,让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一群活灵活现的小虾?请你把这些句子用横线划出来。

    小虾在缸里,十分自在。它们有时独自游来荡去,有时互相追逐,有时紧贴住缸壁。

    1.你找到了哪个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读找到的句子)

    2.你的想法跟老师一样,我也找到了这个句子。谁也找到了这个句子?请你读一读。(出示句子指名读)

    3.这段话中作者是怎样把虾写活的?你发现了什么奥秘?(评:你很会思考,你发现了这么重要的方法,老师为你感到骄傲。)

    (1)动词

    让我们拿起笔在这段话中圈出表示小虾动作的词(板书:动作)

    (用上这么多不同的表示动作的词语,让我们看到了姿态各异的小虾。)

    (2)句式:有时……有时……有时……

    作者写了虾的很多动作,那么他是怎样把虾的这么多动作连成与一句话的?

    (总结:是的,用上这样的句式使文章更有条理了。)

    板书:有时……有时……有时……

    (3)结构:总分

    抓“自在”:你觉得这些小虾在缸里怎么样?你能从这段话中找一个词语概括吗?)

    (总结:像这样的词叫中心词,这句话就是整段话的总起句,这样的结构叫总分结构。用上这样的结构使表达更清晰了。)

    板书:总分

    (4)指导朗读

    指名读:这是一群多么自在的小虾呀!作者写得这么好,那么你能用你的朗读读出虾的自在吗?谁愿意试着读一读?

    (评:你的表情真丰富,朗读的声音真好听。听你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可范读

    齐读:让我们学着他的样子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

    4.片段训练

    (1)今天老师把一群小金鱼带到了课堂上。请你仔细观察,用上这样的句式,用上表示动作的词,写出你眼中的金鱼。

    (2)出示

    小金鱼在缸里,十分()。它们有时(),有时(),有时()。(练写)

    (评价

    你看得可真仔细,他们居然有那么多不同的动作。

    这么细微的动作都逃不过你的眼睛呀!

    从你的字里行间我能感受到这是一群()的小金鱼。)

    要是你用小竹枝去碰那些正在休息的小虾,它会立即向别的安静的角落蹦去,一路上像生了气似的,不停地舞动着前面那双细长的脚,脚末端那副钳子一张一张的,胡须一翘一翘地摆动着,连眼珠子也一突一突的.。这时如果碰到正在闲游的同伴,就会打起来。小虾的搏斗很猛烈,蹦出水面是常有的事,有时还会蹦到缸外的地面上。

    过渡:我觉得我们班的小朋友真了不起,不光会读,还很会写。课文中除了这段话把虾写活了,还有一段话,也能让我们看见一群活灵活现的小虾。

    1.指名读段落

    (评:这么长的一段话你居然读正确了,真厉害。

    虽然有几处读错了,但我还是很佩服你把这段话读完了。)

    2.这段话中有许多词语比较难读,谁能试试把它们读正确?

    (出示词语)

    3.把词语放回这段话中,我们再来读一读。(齐读)

    4.作者是怎样把虾写活的?你发现了什么奥秘?

    (1)拟人

    “生了气似的”

    作者在观察时,联想到人的表情,通过想象,写出小虾的神态和表情。

    老师在读这段话的时候还发现了:休息、闲游、搏斗这些词语里也充满了作者的想象,把小虾当人来写了。你瞧,把小虾当人来写使文章变得真有趣。(板书:拟人)

    (2)动作描写

    出示: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

    看着这些表示动作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1.一……一……,2.重复动作,3.有节奏感)

    读词。像这样的词语读起来一定很有节奏感,我们一起来读。

    你还能说说像这样表示连续动作、有节奏的词语吗?

    总结:作者一次又一次用上这种有节奏感的词,通过它们我们看到了小虾生气时的神态、动作,甚至是情绪和激烈反应。有了这些动作描写,使文章变具体了。(板书:动作)

    (3)快看,这是一群多么有趣,多么惹人喜爱的小虾呀!让我们带着对它们的喜爱,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吧!(齐读)

    5.片段训练

    (1)要是你往鱼缸里投些鱼食,又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呢?赶紧去看一看。

    (2)出示:要是你往鱼缸里投些鱼食,()。

    (3)观看视频

    (4)请你展开想象,用上这些有节奏的表示动作的词,写一写有趣的小金鱼吧!(练写——评议)

    请大家停下手中的笔,来看看其他人是怎么写小金鱼的。

    评价

    !师评:老师觉得这里你通过想象写出了小鱼的表情,多么有趣。老师还觉得这里你通过观察写出了小金鱼不同部位的各种动作,真好。老师还觉得这里你用上了一个比喻句,描写得更加生动了。你可真不愧是我们班的小作家!

    !生自评:你觉得你写的这段话好在哪里?你很有自信,是的,你写的小金鱼惟妙惟肖,老师要为你竖起大拇指。

    !生评价:你们觉得他写的这段话好在哪里?(你把小金鱼描绘得栩栩如生!你真是我们班的小作家!掌声送给他。)

    同学们,作者掌握了语言文字的奥秘,运用它们把虾写活了。当我们发现语言文字的奥秘,并学习它运用它,我们能试着把鱼写活,也能把其他更多的动物写活。这是非常好的本领,值得我们去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模板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解释“落叶归根”。

    2、板书: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3、从这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2.检查自读情况。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2)指名试读课文,看是否流利,了解部分词语掌握情况。

    雾霭:雾气。

    疾驰:马车奔驰。

    催人奋起:叫人赶快行动‘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亡国:国家灭亡。

    消逝:消失。

    肺结核病:肺部的一种传染病,由感染了结核杆菌引起,通称肺病。

    3、默读课文,思考回答:“我”是谁?文章哪一部分告诉我们的?

    补充介绍:

    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1810年3月1日出生于华沙郊区热拉佐瓦沃拉。父亲原籍法国,母亲是波兰人。他是个异常早熟的孩子棗六岁就写诗棗他的音乐天才很快就证明他注定成为“莫扎特的后来人”。九岁时,在音乐会上公开演奏,散场后,他更关心的好象是他的衣领,而不是他超常的演奏技巧,他对母亲说:“所有的人都在看我的衣领,妈妈。”

    中学毕业后进入华沙音乐学院学习,同时开始了早期创作活动。1830年以后他到巴黎定居,在那里度过了后半生。从此肖邦永远未能回国。当时,正值波兰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反对外国奴役、争取自由独立的民族斗争对青年肖邦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从而培育了他的民族感情和爱国热忱。

    1837年他严词拒绝了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的首席钢琴家”的职位。舒曼称他的音乐象“藏在花丛中的一门大炮”。肖邦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灭亡”,足见他拳拳爱国之心。他晚年生活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1849年10月17日逝世于巴黎寓所,他临终时嘱咐亲人死后将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波兰。

    三、精读指导

    1、默读第一段,思考:你还知道什么?

    (1)交流:肖邦为什么离开自己的祖国‘

    (2)指读有关语句。

    帮助理解:瓜分、深渊。

    (结合列强侵略时,百姓被欺凌、被压迫的悲惨遭遇来帮助理解)

    2、指导朗读。

    正当这个富有才华的音乐家为祖国和人民施展他的音乐才能时,他却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该是多么悲愤!

    体会肖邦当时的悲愤之情。-

    朗读时要求语调低沉、激愤,语速稍缓,重读“不得不”。

    范读、指名读、齐读。

    四、指导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不得不离开

    (肖邦————波兰)

    [1][2][3]下一页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字

    2、读了课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不得不离开

    肖邦————波兰)

    3、指名读第一段。

    过渡:既然是不得不离开祖国,那么离别的情景定是令人难忘的。

    二、继续精读训练

    1.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弄清文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

    (2)交流:

    ①咏唱送别曲

    ②老师的叮嘱

    ③赠送银杯

    (3)自由读对这三个场景的描写,看看哪儿特别感动你,为什么。

    (4)交流并指导朗读。

    ①埃斯内尔和同学们在肖邦怀着凄凉而又悲愤的心情离开首都华沙时来为他送行,肖邦事先并不知道,这从“突然”一词可以看出,而且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是老师“特地”为他谱写的。

    想象师生咏唱送别曲时,是怎样的神情。

    指名读有关语句,体会深厚的师生之情。

    ②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他说的话“……无论……都不要……啊”是何等恳切!

    想象埃斯内尔此时的激动神情。

    自由读、女生读,体会老师语气之殷切。

    ③老师把祖国的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使他激动万分,实在感人。

    a.出示: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

    思考: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

    (提示:联系前面老师说的话思考)(老师要肖邦走到哪儿都不要忘了灾难深重的祖国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

    b.朗读体会埃斯内尔的深情。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肖邦怎能不激动呢?指名读有关语句。

    (5)朗读全段,体会师生间真挚深厚的情感。

    (6)过渡: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告别了亲人,离开了他深爱着的家园,上路了。

    2.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出示:悲愤欲绝(读)

    ①查字典,解释“绝”:气息中止。

    ②说说词语的意思:悲痛愤怒到了极点。

    (2)引读:什么消息令肖邦悲愤欲绝?肖邦是怎样做的?

    (3)想象波兰人民起义失败,一个个倒在敌人枪口下的情景和波兰人民听到《革命进行曲》,振奋精神,重新拿起武器抗争的情景。

    (4)从肖邦的举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炽热的爱国情感,身在国外,心系祖国)

    (5)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写了什么。

    (6)交流。

    理解“彻夜”。(通宵,整夜)

    比较句子:1、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

    2、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

    朗读体会肖邦忘我工作的精神。

    自由读、指名读。

    (7)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交流,出示:

    肖邦日夜思念着祖国。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

    朗读体会肖邦思念祖国的情怀。重读带点的词。

    (8)引读:所以,“他……时间……可是他……”

    看插图,肖邦就是这样夜以继日地在钢琴前工作、工作。思乡情,亡国恨,随着琴声从他的作品里流淌出来。因此,这个时候,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9)小结:这一段写什么?(肖邦日夜思念祖国,将一腔热血化成音符,忘我地进行音乐创作)

    三、试背第二段,想想如何记忆。

    板书设计: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不得不离开

    肖邦————波兰

    日夜思念忘我工作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人

    1.我们精读了文章前三段,说说分别写了什么。

    2.读读你最喜欢的一段,说说为什么。

    二、巩固背诵第二段,交流记忆方法

    1、讨论记忆线索:

    告别亲人离华沙,

    师生咏唱送别曲。

    老师叮嘱送礼物,

    肖邦接杯登车去。

    2、同桌互背,指名背。

    3、小结:背诵也要讲究方法,方法得当,事半功倍。

    三、继续精读训练第四段

    过渡:时间在肖邦的紧张工作中飞逝。

    1.指名读。

    2.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1)什么叫“弥留之际”?

    (2)肖邦为何病得这样重?

    (3)肖邦弥留之际哪来的力量“紧紧握着”姐姐的手?(积聚全部的力量,请求姐姐一定要记住他的遗言)

    (4)朗读肖邦的话,看看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至死不忘祖国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想象肖邦此时在想什么?(我的灾难深重的祖国呀,整整18年,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您,努力做着一个赤子应该做的一切……我生不能回到你的身边,死后也要长眠于你的怀抱……)

    4.引读第6自然段。

    (1)出示“与世长辞”:

    ①查字典,解释“辞”。(告别)

    ②说说它的意思。(永远离开人世)

    (2)读一读,比—比,说说有什么不同。

    肖邦就是这样与世长辞了。

    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

    当时他39岁。

    当时他才39岁。

    交流,小结:

    两组中的第二句话突出了肖邦的悲愤之情,亡国之恨。

    5.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齐读第6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朗读全文

    课文讲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

    (指课题)“把心脏带回祖国”,肖邦弥留之际的请求是他灵魂深处的呐喊,是他爱国情怀至极的表现。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模板 篇3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设计与评课是教学过程中的两个环节,一个在课前,一个在课后;一个是准备,一个是回顾。中心都是围绕着上课展开的。

    一、关于教学设计的反思教学设计就是在上课之前,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预先制定的教学策略、教学思路等综合方案,也就是上课前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做得越充分,考虑问题越周到,课堂实施就越有效。那么如何进行课前准备呢?

    啄木鸟、青蛙帮她治病,三次说了同样的话:“你能帮我治病吗?”你在阅读时对这种反复出现的句式不妨问问自己:棉花姑娘在请三个朋友帮忙的时候她的想法会有什么变化吗?还比如《草船借箭》一课中多次出现诸葛亮与人交谈的情节,但只有一处写的是“诸葛亮笑着说”,其他十处都是“诸葛亮说”,对这种突然发生变化的地方,你也应该问问自己:诸葛亮这时候为什么笑着说?他笑什么呢?还有如四年级《看不见的爱》,文中的母亲面对我的不解,她说:“别的孩子都这么玩儿。”在这看似明白无疑之处,其实蕴涵着很多很多的东西:别的孩子怎么玩?正常孩子的玩与盲童的玩肯定有相当大的差异,这位母亲不会不知道,那么当看到别的孩子在玩打弹弓时,她会想些什么呢?这样一追问,你对这位母亲的做法或许不会仅仅停留在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无私的这样肤浅的、空洞的理解上了。在不断自问、自悟的过程中,你会读透课文,读懂作者。二读编写者。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小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要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像拼音、识字、查字典、写话等语文知识、能力都不是孤立出现的,而是分散在一篇篇的选文之中。因此编辑在挑选文章、在给文章编排的时候都有一定的用意。你在熟悉教材的时候,不能只盯着一篇课文,孤立地来看它。你要把它融入到整册教材中去,最起码是一个单元中去考虑,想想编者为什么把此文编入这一单元?它与前后文之间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三读学习者。学生是你实施教学的对象,作为决策者的教师,你必须了解你的学生,你要知道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会有什么困难,他们已有哪些知识储备等等。你在读作者、读编者、读学者的过程中,你也就读出了你自己。

    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从知识与能力,技能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纬度确定你的教学目标,明白你要教什么。小学语文知识千头万绪,从教材呈现的方式来看是螺旋递进的,又是交叉进行的。从学习过程来看,一般是非线性的。在纷繁的内容中,你要重点明确,抓住主要任务。记住前人说过的话:文章无非是个例子;我们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现在你只是借助了教材这个例子要完成你的教学任务。如《桂林山水》一文,它最大的特点是语言优美,成语连成串,排比、比喻连成段;段落结构相似,语言表述相仿,这些与本单元的其它几篇介绍各地美景的课文有所不同。借助本文可以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向教材学习规范的语言表达。为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可以把主要目标确定为:通过反复朗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并积累描写山水的词语、句子;用对比、举例的方法把一个意思写具体。

    每一个问题的提出、甚至是请哪个学生来回答,你都要尽可能地想好。而所有的一切都是为实现你的教学任务服务的。也许你曾听到过这样一句话:教无定法,只要得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方法;即使是同一个老师,面对不同的学生也会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方法无所谓好坏,只要管用就行,只要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对学生的成长有利就好。比如教《桂林山水》,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山水之美,你可以播放介绍桂林山水的录象;你也可以现身说法,把你旅游途中的所见栩栩如生地进行描述;你也可以?如果你觉得这些方法都可行,那么你在选用的时候就要考虑教学成本。这个成本不仅仅是你的付出,还要看学生的付出。如果你的付出只是让部分学生得益,那么你以牺牲其他学生的利益为代价,显然是不经济的。比如小组讨论,由于话题不够集中,学生分工不够明确,几个孩子凑在一起瞎聊一通,即使后来有学生汇报,但汇报的内容往往不是大家的智慧,若是这样,那么损失的不只是你的几分钟,而是全班学生每人的几分钟!这个成本就太高。再有,环节的安排也不可小视,哪个先讲,哪个慢做也有讲究。课堂好比是一首乐曲,它有节奏、有起伏、有高潮。你在过程的推进中要有自然的衔接、要有前进的助力、要有结束的余韵。总之,要设计好一节课是很不容易的,你不仅要熟知你的学生,更要有对教材的独特感悟,对教学方法的了然于心。

    二、关于评课的反思评课,也就是教学评议,它是教育教学研究活动过程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也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同伴之间经常开展评课活动,可以共同研讨,互相学习;可以发现不足,推广经验;可以明确方向,提高认识。因此,评课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那么怎样评课呢?

    排练、评奖;有时老师让学生把课文内容画一画,在画的同时老师还不时地予以指点,最后不忘让学生评一评:谁画得最好。这些活动,学生也在积极参加,教师也有指导,但教师在课堂上所教的内容其实跟语文关系不大,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没有多大的帮助。其次,教师所教的内容切合学生的实际,并与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所需相一致。有些内容看似“语文”的,但意义是不大的。如查字典,课堂上老师要求学生查文后生字表中的生字,并记下在字典中的页码。查字典的过程既不是为了认读生字,也不是为了了解字意,而是要让学生记下页码。显然,查字典的真正意义被记页码给冲淡了。“21世纪的语文教育,应该打好两个基础,一是打好文化的底子,二是打好精神的底子。”小学语文课就是要帮学生打好这两个基础,教学生有用的“语文”内容。(2)教学内容集中。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总是觉得这样放不下,那样丢不开,什么东西都想教,结果一节课上下来,似乎教了很多,但都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俗话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一节课短短的几十分钟不可能面面俱到,什么都解决,教学内容要相对集中。所谓集中,就是要把一堂课的主要任务重点呈现出来,而其它内容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完成主要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学得相对透彻一些。

    2、评教学方法。

    (“变序型”还是“情景型”,都要进得去出得来。一节好课就像是一首乐曲,一篇美文,既要给人以美的享受,又要让人回味无穷。

    (引读,男女生分角色读等。但在不同的场合,它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在评课前要对教师所选用的方法进行分析,想想他为什么用这个办法?如果换一种方法效果会怎样?为什么?由此判断这种方法是否为实现教学内容服务,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

    3、评学生参与。

    (麻木的、杂乱无章的

    (朗读是否悦耳;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养成。

    4、注意事项。

    (1)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教师为上好一节课都是经过认真备课,精心设计的,但由于教师个体的差异,认识水平的不同,课的效果也千差万别。评课时要客观对待,不要一好百好,也不要一棍子打翻在地。对教学中的亮点,要加以肯定;对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也要善意地提出自己的建议或希望,决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别人的头上。

    (存在的问题,或是需要研究的重点进行剖析,要有理有据,不要泛泛而谈。当然,也可以对整个教学过程“逐行扫描”,进行解剖式的评点,这就需要抓住细节,分析透彻,但最好还是要有一个很明确的重点。

    总之,不同的人对课堂教学有不同的解读,要想真正评好课,就必须不断学习,从理论的高度去剖析课堂,从课堂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给被评者以启发,给被听者以启迪。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模板 篇4

    教学目的:

    1. 理解课文内容。弄清陈嘉庚为什么要本学,他是怎么说的,是怎么办学的,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认读5个生字,学会本课10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体会陈嘉庚为家乡办学的复杂心情。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略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发散思维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生:反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讲的是我国华侨陈嘉庚回故乡,发现家乡由于贫穷,连私塾都办不下去了。他深为家乡的孩子们担忧,于是几十年如一日为家乡出资办学,而他自己一直过着俭朴的生活,表现了一名华侨深切的爱国之情。)

    三、学习生字,新词。

    1.圈出生字,认读。

    2.同桌合作识记字形。

    3.认读新词,引导理解。

    四、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指名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谈谈陈嘉庚给你留下的印象。

    2.自由朗读第3至9自然段。

    师: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他是怎样说的?是怎样办学的?划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把自己的体会跟同学交流交流。

    指导朗读描写陈嘉庚行为语言,神情,心理活动的语句。

    3. 齐读第10自然段。

    最使你感动的是什么?

    4. 生分组讨论。

    五、练习朗读全文

    1.分组读,师评点。

    2.点读。

    六、谈谈自己学了课文后的感想,并写下来。

    小学语文教案最新模板


    提起教案,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多写教案能够提升我们的策划能力,认真做好教案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什么样的教案比较高质量?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最新模板”。

    教学目标

    1.认识餐、丢等13个生字,会写问、间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教育学生乐于助人。

    教学时间

    2课时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进入校园已经快一年了,在朝夕相处的生活中,你们一定结识了不少的好朋友,谁愿意说说你的好朋友是谁?你们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呢?(学生发言)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就是《小伙伴》。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在一次春游中,小伙伴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1.学生轻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认读带有拼音的字:餐、丢、矿、糟、糕、粗、概、共、汽、记、保、管、夹(每桌都有一套带有拼音的生字卡片,自由认读后,同桌互读。)

    3.离开了朋友的字宝宝,你也能认识吗?赶快想好办法记住它。(同桌、小组交流记字方法。)

    4.以开火车的方式快速认读生字。

    5.利用水果图片认读生词,老师这里有一些水果图片,每个图片后面藏着一个生词,你可以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读出生词,下面的同学注意,如果前面的同学读对了,那么大家就跟着读一遍。

    6.文中的生字、生词我们已经认识了,老师相信你们再读课文时一定会读得通顺、流利,同学们轻轻朗读课文,读后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指名分段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介绍了几个小伙伴?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读后集体交流)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检测字词

    出示挂满苹果的苹果树课件。(每个苹果上都有一个生字)圆圆的苹果多可爱呀,你们想得到它吗?要想得到苹果得先过生字这一关,谁能把生字读正确,苹果就属于谁。

    二、品读课文,加深理解

    (一)导读1~3自然段

    1.轻声朗读课文,想一想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地点?什么时间?玛莎遇到了什么困难?

    2.维加和玛莎的话应该怎样读?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教师进行朗读指导。维加的话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玛莎同学丢了东西,没吃的了,心里一定很难过,因此她的话声音要小一些。

    (二)图文结合,学习4~8自然段

    1.出示插图课件,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先同桌互相交流,再集体交流。)

    2.课文中又是怎样写的?轻声朗读4~8自然段。

    3.边读边想,玛莎的午餐丢失了,维加、安娜、安东分别说了什么,把相关的语句用──画出来。安东又是怎么做的,用~画出来。(学生先独立阅读,再进行集体交流)

    4.小伙伴的态度不同,说话时的语气也不同,谁能试着读一读呢?指名读、评读(要读出小伙伴的询问、责备、教育和关心玛莎的不同语气来。)练读、赛读。

    5.玛莎的午餐丢了,三个小伙伴对玛莎的关心是不同的,你认为谁做得最好呢?为什么?(板书)

    6.设问导思:安东看到玛莎丢了吃的,又听了小伙伴们的话之后,他决定把自己的面包分一半给玛莎吃,当时他心里是怎样想的呢?

    三、指导书写

    指导写问、间、伙、伴四个字,问和间伙和伴结构两两相同,可各指导写一个,另一个由学生独立练习描红、临写。

    [教案范本]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


    教师上课前最好是准备一份教案,编写教案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写出一份教学方案需要经过精心的准备,教案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教案范本]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教学目标

    1、能看懂图意(或人物动物),把上课前师生一系列的活动,用一段内容具体的话写下来,注意把句子写得通顺、连贯。

    2、学习认真观察图画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用一段内容具体的话把观察到师生上课前的一系列活动写下来,并注意把句子写得通顺、连贯。

    课时安排 共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告诉学生注意老师平时上课前的动作、语言。

    教程设计:

    一、学定向

    请看老师上课前的动作、语言,然后把看到的情景写下来。

    二、师表演

    师手捧书本站在教室门口,面带微笑地看着同学,等铃声响,轻悄悄地关上门,走向讲台,向同学们问好。

    (老师表演时尽量将动作、表情外化,让孩子们有可观察的内容)

    三、说话练习(按下列要求说话)

    1、老师站在教室门口做了什么事?

    2、上课铃声响了,老师怎么说?怎么做?

    3、同学们又怎样说?怎样做?

    (老师根据学生的说话内容,板书有关的词语)

    4、点名(优生)进行说话练习。

    5、以小组为单位,互相鼓励、帮助进行说话练习。

    6、点名中下生(在老师的诱导下)说话练习。

    四、讲评。

    第二课时

    教程设计:

    一、老师继续表演。

    老师手捧一瓶鲜花和几个气球,用较夸张的动作走向讲台,师生问好。

    二、说话练习。

    1、让学生试说(师从中点拨)。

    2、师诱导:

    ①看到老师手捧一瓶鲜花和几气球,你心情怎样?(让学生说说)

    ②你们刚才听到了同学们的什么声音?他们脸上的表情怎样?(让学生说说)

    ③你看到老师的神情会想些什么?(让学生自由主说说)

    3、师指出要求:优等生应讲明师生的神态、语言和心理想的。中下生可以较为简略(如第一课时讲的内容)。

    4、指名中等生说话练习。

    三、习作。

    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具体或简单,然后写一写。

    四、讲评。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模板范文通用】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