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k251.com - 世界的人口问题】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教师的职责所在,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一份完整的教案有许多内容,初中教案应该从哪方面来写呢?本站收集整理了一些“世界的人口相关教学方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各种示意图、图表,记住当前世界人口总数,了解当前世界人口有不断加快的趋势,掌握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别;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主要形式;学会计算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掌握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2.通过读《世界个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图》、《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世界人口分布图》和《世界地形图》等地图培养学生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初步学会从图表上获得地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计算,培养计算能力。
4.提高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和人地观。
教学建议
“人口密度”和“世界人口的分布”的教材分析
关于人口的密度问题,首先,教材给出一道计算题,甲、乙两城市,面积2000平方千米。甲城市人口500万,乙市人口250万,要学生算出甲、乙两市平均每平方千米各多少人?引出人口密度的概念,即算出两城市的人口密度。配上甲乙两城市的人口密度比较图,有助于学生深刻、直观的理解人口密度的概念。通过列表计算中国和加拿大两国的人口密度,使学生对人口密度分布的差异之大有了更深的认识。为学习世界人口分布图,理解图例上的人口密度打下良好的基础。
的分布的情况,主要是通过阅读分布图获得。从图中可以看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东部地区人口最稠密,进一步参考“世界地形图”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人口集中分布在这些地方,这些地区从自然条件上和社会经济发展上有什么特点?从而得出,世界人口的分布是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开发时间长短等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不能用迁移人口的办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布。
“世界人口的迁移”的教材分析
人口的迁移,主要从三方面讲述,一、人口为什么会迁移?(为了生存和发展)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的主要人口迁移方向?(美洲大陆发现之前,古希腊和古罗马征服并移民欧洲和地中海;阿拉伯人移民北非;美洲大陆发现后,主要从欧洲向美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移民;非洲向美洲移民和亚洲向外移民)三、第二次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技术移民、劳动力输出、国际难民移动。通过“想一想”提出问题,(大批科技人才流向发达国家的原因?会对人才输出国产生什么影响?劳动力输出对发展中国来说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各有什么特点?
的教法建议
关于在迅速增长的这个结论,学生已了解,但是如何准确、科学的表述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人口的增长速度的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分析为什么存在这么大的差异?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还远远不够。
引导学生积极活动,读课文转载的一篇报道,了解什么时候地球上的人口突破60亿。通过读图计算,“世界人口从1830年的10亿到1999年的60亿,每增加10亿用了多少年?用读出的数据,说明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如何?量化人口增长的速度?引出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读世界各大洲口增长率图,哪个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哪个洲的自然增长率最低。通过以上的读图计算,使学生更深刻的认识人口增长和分布现状。
人口的迁移,可用通过提问、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的形式讲授。对于科技移民和劳动力输出对我国经济和文化发展有重要影响这部分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最后,通过计算题,算出甲乙两城市的每平方千米的人数,引出人口密度的概念。阅读“世界人口分布图”读出哪些地方人口的密度最大?哪些地方人口的密度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结合世界地形图,做对比,展开讨论,找到影响他们分布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历史等因素。
“世界人口的数量和人口的增长”的教材分析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类活动不断改造自然;人是社会的产物,人口的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制约,同时它对社会发展起促进和延缓的作用。本节中讲述了人口地理中最基本的知识:人口的增长、人口的迁移和人口的分布。人口增长是认识人口数量动态的重要指标,人口增长的快慢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塑造着人口分布的面貌;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是为了定量说明热口增长状况和人口分布情况。
人口的增长,教材先用1999年10月13日《人民日报》的一段报道,点明数量。用“世界人口的增长示意图”显示,每增加10亿人所用的时间。使学生通过阅读这个示意图明确,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人,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也就是说,人口的增长速度是逐渐加快的。然后提出人口增长是如何算出来的,提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出生率减去死亡率,最后用“世界各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各大洲的柱状图,说明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各洲的差异,非洲最高,拉丁美洲次之,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用“读一读”的形式,说明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和极限。
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重点】
1)世界人口的地区差异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
【教学手段】
幻灯片:〈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图〉、
〈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
【教学过程】
(导入)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上刊登的报道,请回答:1999年几月几日,世界人口达到多少亿?(1999年10月12日,60亿)
(板书)人口的数量
请同学们计算世界人口从50亿增加到60亿用了多少年?(12年)
(展示)《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请同学们计算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
根据计算结果,提问: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是怎样变化的?说明了什么问题?(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说明人口增长速度逐渐加快的。)
(板书并总结)人口的增长1)缓慢---加快
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18世纪以后,人口增长的速度大大加快,特别是1930年以后,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更快。
(过渡)人口增长的速度有快有慢,应如何量化呢?用人口自然增长率表示。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千分之多少)
(展示)《世界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柱状图》请大家把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由高到低排列起来,(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州、北美洲、欧洲)说明世界人口的增长地区差异存在
(板书)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哪个大洲人口增长的最快?哪个大洲人口增长的最慢?
(非洲是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欧洲是人口增长速度最慢的大洲)
(讲述)目前许多大家熟悉的明星是混血人种,比如球星萨尔瓦多、影星金城武等。混血人种是不同种族融合的结果,他的前提是不同种族之间存在着迁移。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世界人口的迁移”部分内容中的第二、三自然段,思考
1、人口为什么会迁移?
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有哪些主要的人口迁移?
3、第二次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各有什么特点?
(总结)科技移民、劳动力输出
输出的特点: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学生讨论)课本“想一想”,由学生回答,再由其它学生评判。(原因:科技移民较好的工作条件,较高的工资,较好的教育、医疗条件。劳动力输出更高的工资)
(教师总结)人口迁移现象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也受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是综合作用的结果。
【板书设计】
第六章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
一、人口的数量和增长
1、人口的数量:60亿
2、人口的增长:速度:缓慢→加快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非洲最快、欧洲最慢
二、世界人口的迁移
1、人口迁移的定义
2、二战前的人口迁移:
3、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技术移民
劳动力输出
国际难民移动
第12页
jK251.COm精选阅读
世界的人口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各种示意图、图表,记住当前世界人口总数,了解当前世界人口有不断加快的趋势,掌握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别;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主要形式;学会计算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掌握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2.通过读《世界个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图》、《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世界人口分布图》和《世界地形图》等地图培养学生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初步学会从图表上获得地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计算,培养计算能力。
4.提高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和人地观。
教学建议
“人口密度”和“世界人口的分布”的教材分析
关于人口的密度问题,首先,教材给出一道计算题,甲、乙两城市,面积2000平方千米。甲城市人口500万,乙市人口250万,要学生算出甲、乙两市平均每平方千米各多少人?引出人口密度的概念,即算出两城市的人口密度。配上甲乙两城市的人口密度比较图,有助于学生深刻、直观的理解人口密度的概念。通过列表计算中国和加拿大两国的人口密度,使学生对人口密度分布的差异之大有了更深的认识。为学习世界人口分布图,理解图例上的人口密度打下良好的基础。
的分布的情况,主要是通过阅读分布图获得。从图中可以看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东部地区人口最稠密,进一步参考“世界地形图”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人口集中分布在这些地方,这些地区从自然条件上和社会经济发展上有什么特点?从而得出,世界人口的分布是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开发时间长短等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不能用迁移人口的办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布。
“世界人口的迁移”的教材分析
人口的迁移,主要从三方面讲述,一、人口为什么会迁移?(为了生存和发展)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的主要人口迁移方向?(美洲大陆发现之前,古希腊和古罗马征服并移民欧洲和地中海;阿拉伯人移民北非;美洲大陆发现后,主要从欧洲向美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移民;非洲向美洲移民和亚洲向外移民)三、第二次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技术移民、劳动力输出、国际难民移动。通过“想一想”提出问题,(大批科技人才流向发达国家的原因?会对人才输出国产生什么影响?劳动力输出对发展中国来说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各有什么特点?
的教法建议
关于在迅速增长的这个结论,学生已了解,但是如何准确、科学的表述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人口的增长速度的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分析为什么存在这么大的差异?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还远远不够。
引导学生积极活动,读课文转载的一篇报道,了解什么时候地球上的人口突破60亿。通过读图计算,“世界人口从1830年的10亿到1999年的60亿,每增加10亿用了多少年?用读出的数据,说明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如何?量化人口增长的速度?引出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读世界各大洲口增长率图,哪个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哪个洲的自然增长率最低。通过以上的读图计算,使学生更深刻的认识人口增长和分布现状。
人口的迁移,可用通过提问、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的形式讲授。对于科技移民和劳动力输出对我国经济和文化发展有重要影响这部分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最后,通过计算题,算出甲乙两城市的每平方千米的人数,引出人口密度的概念。阅读“世界人口分布图”读出哪些地方人口的密度最大?哪些地方人口的密度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结合世界地形图,做对比,展开讨论,找到影响他们分布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历史等因素。
“世界人口的数量和人口的增长”的教材分析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类活动不断改造自然;人是社会的产物,人口的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制约,同时它对社会发展起促进和延缓的作用。本节中讲述了人口地理中最基本的知识:人口的增长、人口的迁移和人口的分布。人口增长是认识人口数量动态的重要指标,人口增长的快慢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塑造着人口分布的面貌;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是为了定量说明热口增长状况和人口分布情况。
人口的增长,教材先用1999年10月13日《人民日报》的一段报道,点明数量。用“世界人口的增长示意图”显示,每增加10亿人所用的时间。使学生通过阅读这个示意图明确,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人,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也就是说,人口的增长速度是逐渐加快的。然后提出人口增长是如何算出来的,提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出生率减去死亡率,最后用“世界各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各大洲的柱状图,说明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各洲的差异,非洲最高,拉丁美洲次之,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用“读一读”的形式,说明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和极限。
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重点】
1)世界人口的地区差异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
【教学手段】
幻灯片:〈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图〉、
〈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
【教学过程】
(导入)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上刊登的报道,请回答:1999年几月几日,世界人口达到多少亿?(1999年10月12日,60亿)
(板书)人口的数量
请同学们计算世界人口从50亿增加到60亿用了多少年?(12年)
(展示)《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请同学们计算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
根据计算结果,提问: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是怎样变化的?说明了什么问题?(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说明人口增长速度逐渐加快的。)
(板书并总结)人口的增长1)缓慢---加快
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18世纪以后,人口增长的速度大大加快,特别是1930年以后,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更快。
(过渡)人口增长的速度有快有慢,应如何量化呢?用人口自然增长率表示。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千分之多少)
(展示)《世界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柱状图》请大家把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由高到低排列起来,(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州、北美洲、欧洲)说明世界人口的增长地区差异存在
(板书)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哪个大洲人口增长的最快?哪个大洲人口增长的最慢?
(非洲是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欧洲是人口增长速度最慢的大洲)
(讲述)目前许多大家熟悉的明星是混血人种,比如球星萨尔瓦多、影星金城武等。混血人种是不同种族融合的结果,他的前提是不同种族之间存在着迁移。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世界人口的迁移”部分内容中的第二、三自然段,思考
1、人口为什么会迁移?
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有哪些主要的人口迁移?
3、第二次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各有什么特点?
(总结)科技移民、劳动力输出
输出的特点: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学生讨论)课本“想一想”,由学生回答,再由其它学生评判。(原因:科技移民较好的工作条件,较高的工资,较好的教育、医疗条件。劳动力输出更高的工资)
(教师总结)人口迁移现象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也受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是综合作用的结果。
【板书设计】
第六章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
一、人口的数量和增长
1、人口的数量:60亿
2、人口的增长:速度:缓慢→加快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非洲最快、欧洲最慢
二、世界人口的迁移
1、人口迁移的定义
2、二战前的人口迁移:
3、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技术移民
劳动力输出
国际难民移动
教学设计示例2
【教学重点】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影响人口的分布因素
【教学手段】幻灯片:〈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地形图〉
(导入)目前,世界有60多亿人口,60多亿人是否平均分布?怎样来定量描述一个地区人口的疏密?
(板书)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的密度
(计算)有甲、乙两城市,面积大约都是2000平方千米,甲市人口500万,乙市人口250万,算算两市平均每平方千米个有多少人?
根据计算结果,得出人口密度的概念。
人口密度不同,在图上有什么区别呢?看甲、乙两城市人口密度的比较图(教材)。
可看出:甲市人口稠密,乙市人口稀疏。
(计算)“做一做”算出中国和加拿大的人口密度(中国:约121/平方千米;加拿大25/平方千米)
(总结)人口密度能准确地说明世界各国、各地区人口分布很不均,有的地区稠密,有的地区稀疏。
(展示)〈世界人口的分布〉读图:世界人口稠密地区在哪些大洲的哪一部分?
(板书)2、世界人口的分布
四大稠密区:亚洲东部
亚洲南部
欧洲
北美洲东部
这些地区为什么人口稠密?我们用所学过的知识对这些地区进行分析
首先,从自然条件看这里有什么优越性?
(展示)〈世界地形图〉和〈世界人口分布图〉对照比较,
提问:1、它们都处于什么纬度?(中纬度)
2、它们的海陆位置有什么特点?(近海地带)
3、它们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平原为主)
4、它们在气候上有什么特点?(温暖湿润)
(总结)可以看出,人口稠密的地区,一般自然条件比较优越,所以在人类历史农业发展较早,现在也是工业、交通发达、城市集中的地区。
(学生活动)对比上述四个问题,结合已学过的陆地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知识,分析人口稀疏区的自然条件有什么特点?
在海陆位置上:内陆地区
在地形上:地势高峻的高山高原地区
在气候上:干旱的沙漠和湿热为开发的热带雨林地区
在纬度上:高纬度地区的苔原带、冰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学生讨论):“想一想”第二题能不能用迁移人口的办法,使世界各地的人口平均分布,说出能或不能的理由。
根据讨论的结果,教师总结:世界人口的分布是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开发时间长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不能用迁移的办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布。
(总结)这一节主要讲了人口地理的两个知识点:增长、迁移和世界人口分布。这两个知识点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人口的增长和人口的迁移是认识人口的动态变化,它们的动态变化,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塑造着人口分布的面貌。而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是为了定量说明人口增长的状况和人口的分布情况。
(练习)在世界大洲的空白图上,找出世界四个人口稠密区的具体位置,要求形式用红笔在课本图上勾画出人口稠密区的位置。
【板书设计】
三、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的密度
2、世界人口的分布:
四大稠密区:亚洲东部
亚洲南部
欧洲西部
北美洲东部
四大稀疏区:高纬度地区
高山高原地区
干旱沙漠地带
湿热未开发的热带雨林带
教学设计示例3
教学重点: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
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教学手段: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之一,人口问题是怎样产生的?人口的多少是怎样对自然、社会经济发展等产生影响的?
(展示)1987年7月13日《人民日报》记载:
本报萨格勒布7月11日电7月11日上午8时35分,从南斯拉夫萨格勒布彼特洛瓦医院的产房里传出了今天第一声婴儿啼哭的声音,南斯拉夫一个新的公民,世界上第五十亿个人终于诞生在地球上。
1999年10月13日《人民日报》记载:
据新华社萨格勒布10月12日电波黑时间12日凌晨零时02分,一名3.6千克重的男婴在波黑首都萨拉热窝的一家医院诞生,成为地球上的第六十亿位居民。
(提问)世界人口从50亿增加到60亿用了多少年?(大约12年)
(展示)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
(提问)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是怎样变化的?说明了什么问题?(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说明人口增长速度是逐渐加快的。)
(讲述)18世界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18世界以后,人口增长的速度大大加快,特别是1930年以后,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更快。
(过渡)人口增长的速度有快有慢,应如何加以量化呢?
(讲述)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练习)某一地区在一年中平均每1000人当中,出生并成活了25个婴儿,死亡10人,这个地区在这一年中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各是多少?(出生率:千分之二十五;死亡率:千分之十;自然增长率:千分之十五)
(展示)世界各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图
(提问)请把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欧洲)
(讲述)这样的结论说明世界人口的增长存在着地区差异。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展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增长表
请学生粗略计算:1950年、1990年、2025年发展中国家人口总数分别是发达国家的多少倍,加深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差异的理解。此时教师可以设疑,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越来越明显,会带来什么问题?学生思考但不必回答,为下节课讲人口问题埋下伏笔。
(过渡)大家都听过《橄榄树》这首歌吧,歌中唱到“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从歌词中我们可以知道,歌中的人是从其他地方移居到另一个地方的,这种人口从一个地区移居到另一个地区的社会现象,就是人口迁移。
(提问)请大家读教材“人口的迁移”这部分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人口为什么会迁移?
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有哪些主要的人口迁移?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
由学生回答并评判。最后展示“16~20世纪世界人口大迁移示意图”,教师总结。特别强调目前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即:科技移民;劳动力输出;国际难民移动)
(讨论)1.大批的科技人才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的原因是什么,会对人才输出国产生哪些影响?
2.你认为劳动力输出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为什么?
(过渡)世界各地区人口的增长是不一样的,那么世界各地区人口的分布是否均匀呢?首先,我们学习一个反映人口分布特点的指标——人口密度。
(计算)有甲、乙两城市,面积大约都是2000平方千米,甲市人口500万,乙市人口250万,算算两市平均每平方千米各有多少人?(甲市:2500人/平方千米;乙市:1250人/平方千米)
(讲述)根据计算结果,得出人口密度的概念:人口密度一般是指每平方千米内的居民人数(人/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
(计算)算出中国和加拿大的人口密度(1998年)
国家
人口数(人)
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
中国
1248100000
9600000
加拿大
30300000
9970000
(中国:121人/平方千米;加拿大:25人/平方千米)
(讲述)人口密度能准确的说明世界各国、各地区人口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区稠密,有的地区稀疏。
(展示)世界人口的分布图
(提问)世界人口稠密区在哪些大洲的哪一部分?
(总结)
(讨论)结合世界人口分布图和世界地形图,分析人口分布的规律及原因。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
(讨论)能不能用迁移人口的办法,使世界各地的人口平均分布?说出能或不能的理由。
(不能,因为世界人口的分布是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开发时间长短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所以不能用迁移人口的办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布。)
(练习)选择题
探究活动
我家的人口
要求:
1.周末对自己的爷爷和奶奶进行一次采访,问一问:从你的曾祖父母开始,经过四代人,你家增加了多少口人?哪一代生的孩子最多?是因为什么原因?现在的家庭人口是处于增长的趋势还是呈下降的趋势?为什么?
2.通过你家的情况,你能否理解虽然我们已在实施计划生育的政策,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人口的总数还在继续增长,这是为什么?
目的:
1.通过了解自己家的人口增加和变化过程,印证课本上关于人口增长的结论和数据,即理论联系实际。
2.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3.通过这一实践活动,使学生增强对我国基本国情的认识,加深理解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增强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
家乡的人口分布情况调查
要求:查找资料(可上网查找)。
看看你们所在的城市或所在的县(省)的人口分布情况,哪个区(县)或乡的人口密度大,为什么?分析是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目的:
1.通过查找自己所在的城市或所在的县(省)的人口分布情况,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这一实践活动,把书本的理论用在实际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学习运用这些知识,促进知识的迁移。如通过调查得出人口分布的差异后,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这种差异的影响因素。
3.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调查,对家乡有更多的了解,激发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地理教案-世界的人口
第六章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增长、迁移和分布是人口地理中最基本的知识,也是学习本章各部分知识的基础。
知识要求
智能训练
思想教育
重点:通过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和世界人口的分布可以知道人口发展的形势,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并为学习和了解后面的人口问题打下基础,因此这部分知识需要详细讲解
难点:由于人口迁移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再加上这部分内容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点比较多,因此人口迁移及其原因就成为了本节的难点,另外,分析人口分布的原因也是难点之一
教学
方式
教学过程设计
依据
时间
分配
导入
3分钟
板书
第六章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阅读
2分钟
板书
引入
1分钟
讲述
10分钟
板书
1、速度:缓慢加快
练习
5分钟
讲述
3分钟
引入
练习
3分钟
板书
读图
5分钟
板书
发达国家慢
阅读
5分钟
引入
讲述
10分钟
板书
科技移民
劳动力输出
国际难民迁移
引入
读图
3分钟
板书
(人/km2)
练习
8分钟
小结
2分钟
板书
人口密度大:稠密
引入
读图
15分钟
小结
3分钟
板书
分布地区
分布原因
人口稠密地区
人口稀少地区
练习
7分钟
总结
5分钟
本节内容板书设计采用纲要式和表解式相结合,用powerpoint展示,边讲边板,穿插于教学过程中。
第六章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1、速度:缓慢加快发达国家慢
科技移民
劳动力输出
国际难民迁移
四、人口密度=(人/km2)人口密度大:稠密
分布地区
分布原因
人口稠密地区
人口稀少地区
世界的人口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图表中人口增长的速度,讨论漫画“苦难的母亲”,使学生认识到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理解人口无计划增长带来的危害。认识到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2.通过阅读“世界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农村人口迁往城市的原因”的示意图,使学生初步认识城市人口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志。通过“城市问题”的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城市迅速扩张所产生的问题。
3.联系社会现象,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世界城市人口的增长”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4.通过对人口问题的读图、分析、讨论,使学生初步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初步认识计划生育的必要性。
教学建议
关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的教材分析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之一,人口的增长直接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影响。这个问题如果处理的好,就会使得人类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反之,就会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本节主要讲了两个问题,一是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二是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及产生的问题。教材首先在“做一做”算一下自己家的家庭收入和人均收入,并用图表显示1995-2000年世界人口增长的情况,给出触目惊心的数字。这种直观、鲜明的对材料的引入,使学生印象深刻,又超出了学生原来的想象,为学生下一步认识人口增长过快产生的问题作了很好的心理铺垫。接着,教材叙述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类要生存发展,就必须从环境中取得资源、能源来满足各种需要。同时,人类还要在生产、生活中不断把废弃物(废水、废气、垃圾等)输送到环境里,人和环境时刻都在发生着密切的联系。这部分内容是认识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的另一个知识准备。明确了人和环境关系,使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人口问题的核心,以及由人口问题所引起的连锁的环境、资源、水、土地等问题。
教材用具体的例子说明人口数量增长过快,环境一时难以供应足够的资源所产生的问题。并用漫画“苦难的母亲”,来说明地球现已难以承载如此众多的人口。此漫画形象、生动,极富感染力。教材进而点出: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并要提高人口素质,使人类社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关于“世界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教材分析
“世界人口向城市迁移”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教材首先用图示显示了世界人口城市化的变化过程和发展趋势,这幅图形象、直观的把1900年、1925年、1950年、1987年、2000年世界城市人口的变化表现出来,一目了然。
城市人口增加的主要源泉是农村人口大量迁往城市,用示意图表示流向城市的原因,其结果城市发展过快。给城市带来的问题,用了四幅插图表示。对于这部分内容,生活在大城市的学生有很多感触,因此,在授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列举在自己城市生活所看到种种问题,分析了城市人口数量增加的正面和负面影响。这个环节应该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完成。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于“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及产生的问题”的教法建议
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及产生的问题,对于生活在大城市的学生有很多感触,因此,在授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列举在自己城市生活所看到种种问题,分析了城市人口数量增加的正面和负面影响。这个环节应该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完成。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阅读课文,看图并回答: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读城市问题的四幅插图,让学生讨论并说明城市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给城市带来哪些问题。
关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的教法建议
本节教材重在理论阐述,说理性强。处理好这段内容,关键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抓住人口“多”和由此造成的“害”字。对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实例、图示和素材。可以用生动的例子开头,“你想不想知道在咱们每上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内,全球增加了多少人?”使学生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对人口增长过快产生忧患意识。用“做一做”算一下自己家的家庭收入和人均收入,重点理解人均收入的概念,为人口增长过快产生的问题做铺垫。
用漫画“苦难的母亲”引出:地球这么多人,个个都要“母亲”照顾,母亲能承受的了吗?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以下几个问题:
1、人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么多人,不但有穿衣吃饭住房等问题,还有医疗、教育、交通、住房、就业问题。
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人类从环境中取得资源、人类的废弃物污染环境、人类无截止地滥用资源使环境恶化。
通过提问、讨论、举例,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的认识。这个教学环节,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不是单纯的依赖教师讲述,而是通过思考教师的问题,与同学讨论交流得到的。
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人口过多带来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教学手段】幻灯片
【教学过程】
(导入)“你想不想知道在咱们每上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内,全球增加了多少人?”(148*45=6660人)
(学生活动)增加了这么多人,需要为他们准备什么?(吃、穿、用、教育、医疗等)
做“做一做”
(板书)第二节
一、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1、人与环境的关系
(幻灯片)展示“人类与环境关系模式图”
提问:人类和环境之间有什么密切关系?(人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类要生存发展,就必须从环境中取得资源、能源来满足各种需要。同时,人类还要在生产、生活中不断把废弃物(废水、废气、垃圾等)输送到环境里,人和环境时刻都在发生着密切的联系。)
(学生讨论)看漫画“苦难的母亲”提问:地球这么多人,个个都要“母亲”照顾,母亲能承受的了吗?分组讨论人口增长过快给环境和社会带来哪些问题?
问题:
1、人口数量增长过快,环境一时难以供应足够的资源,那么人类会采取哪些不合理的方法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带来了那些后果?
2、从社会生活的角度,还会产生哪些问题?
(教师总结)对于人口增长过快,人类为了满足各种需要,就出现滥伐森林、滥垦草原、围湖造田等破坏环境的现象,从而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环境恶化等严重后果。人口增长过快,还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不但有穿衣吃饭住房等问题,还有医疗、教育、交通、住房、就业问题。
(板书)2、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1)资源遭到破坏,环境恶化
(2)造成社会问题
(提问)以上我们了解了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那么,是不是一个国家的人口的发展越慢越好,阅读课文后,说出对与不对的理由?人口发展太慢后停止增长,后不断减少,也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
人口增长的过快和过慢都会产生很多问题,请大家讨论想一些办法,人口问题应当如何合理解决?
(总结并板书)3、对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过渡)从人口的发展的历史看,早期人们都居住在农业生产比较发达的地区,以后随着城镇的出现,一部分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迁移。近几十年来,城市人口在世界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大量人口从农村涌向城市,使世界上的大城市越来越多。
(提问)看图说出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原因引起的,城市中具有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好的生活条件,较好的教育、医疗条件。)
(板书)二、人口向城市的迁移
1、城市化水平是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志
2、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幻灯片)世界城市人口的增长图:
为什么城市人口比重大小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城市一般是现代工业、科学文化集中的地方。城市人口的比重越大,说明这个国家现代工业、科学文化越发达。目前,世界发达国家人口的70%为城市人口,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只占人口的30%多一点。现在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并且,很多都是由于农村劳动力过剩,使得大批农村人口无计划的涌入城市。)
(学生活动)在你的实际生活中,有没有感到城市人口在增多?城市人口增多了,会出现哪些问题?请举例说明?
师生共同讨论,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完成。
(板书并归纳)3、城市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
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空气污染、废弃物污染、噪音污染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个问题,一是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二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这是我国面临的两个重要问题,大家一定要理解好计划生育政策,可以向周围的人宣传,为我国解决这两个问题做一点贡献。
【设计思想】
根据本节教材对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念三方面的要求,本节设计了两个主要的教学环节,围绕着本节内容的两个主要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及所产生的问题。每一部分内容有两个环节:首先,通过示意图中的图表、数据,形成一般性的认识,即先学理论;第二个环节,用理论来指导实践,通过漫画、城市问题的景观图的来激发学生探索各种问题,用学过的有关的知识,分析事物本质(如母亲苦难的原因;农村人口流向城市的原因;城市发展过快给城市带来的问题),表达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切身感到无论是人口问题,还是城市问题,都和自己密切相关,都需要从我做起。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一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1、人与环境的关系)
2、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1)资源遭到破坏,环境恶化
(2)造成社会问题
3、对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二人口向城市的迁移
1、城市化水平是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志
2、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3、城市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
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空气污染、废弃物污染、噪音污染
教学设计示例2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人口过多带来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教学手段: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我们已经了解了世界人口的概况,并让同学们计算了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人所用的时间。从计算中,我们看到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是越来越快。下面,我们根据给出的数据,来计算一下我们上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内,世界增加了多少人?(6660人)
数据:每年78000000人
每天213699人
每小时8904人
每分钟148人
每秒钟2.5人
(展示)人类与环境关系模式图
(讨论)人类与环境之间有什么密切关系?
教师根据讨论结果,进一步补充完善:人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类要生存、发展,就必须从环境中摄取资源、能源来满足各种需要。同时,人类还要在生产和生活中不断的把废弃物(废水、废气、垃圾等)输送到环境中去。受到影响后的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从而产生很多环境问题(沙漠扩大、水土流失严重等),人类与环境就是这样时刻发生着密切的联系。
(展示)漫画二则
(讨论)漫画的含义
(讨论)当前,世界人口与日俱增,人口数量增长过快、过多,环境一时难以供应足够的资源,那么人类会可能采取哪些不合理的方法来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这样会带来哪些后果呢?
(展示)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的图片(四幅)。
人口增长过快、过多,人类为了满足各种需要,就出现了滥伐森林、滥垦草地、围湖造田等破坏环境的现象,从而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环境恶化等严重后果。不仅如此,还带来许多社会问题。粮食、生活用品的短缺,交通拥挤,就业困难,教育、医疗、卫生的改善困难等问题。
(讨论)以上我们了解了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那么,是不是一个国家的人口发展越慢越好呢?阅读资料,说出好与不好的理由。
资料一:加拿大统计局在2002年3月12日公布的最新人口普查数字显示,加拿大人口在二十世纪最后5年中,一共只增加4%,增幅创加国历史新低。到2001年,加拿大人口总数达30,007,094人。在新增加的120万人口中,移民人数超过自然出生人口,为二战以来首见。
资料二:英国日前公布的最新人口普查数字显示,英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目前英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首次超过16岁以下人口,其中8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达110万,是50年前的5倍。普查结果显示,英国目前总人口为5800多万,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21%。
(总结)人口发展太慢,或停止增长,或不断减少,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人口老化,社会负担加重等。
(讨论)人口增长过快和过慢都会产生很多问题,请大家讨论,人口问题应当如何合理解决?
(总结)
(展示)世界城市人口的增长示意图。
从人口发展的历史看,早期,人们都居住在农业生产比较发达的地区,以后随着城镇的出现,一部分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迁移。近几十年来,城市人口在世界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大量人口从农村涌进城市,使世界上拥挤的大城市越来越多。
(展示)世界城市人口分布图
(讨论)
1.大批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的原因是什么?
2.大批农村人口无计划地涌入城市,会给城市发展带来哪些问题?结合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体会。
3.农村人口若有计划来到城市,会给城市发展带来哪些好处?
(总结)城市人口不断增加是世界城市发展的总趋势,一个国家的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人口的70%以上为城市人口,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的30%多一点。发展中国家应适度增加城市人口的比重,以缓解大量农村人口给城市带来的种种压力。
(展示)城市问题图片四幅
但是,城市人口过多也会出现相应的问题。比如,住房拥挤、交通阻塞、垃圾污染、噪音污染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供水紧张,食品供应苦难,教育、医疗卫生条件差,就业困难,最终导致城市环境不断恶化。所以,城市人口的增长也必须与一个国家经济和城市环境的承受能力相适应。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一、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1.人与环境发生着密切联系
2.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1)资源遭到破坏,环境恶化
(2)造成许多社会问题
3.
二、人口向城市的迁移
1.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2.城市人口比重大小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
3.城市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
探究活动
对所居住小区的外来人口调查报告
要求:
1、周末对自己居住小区的外来人口进行一个调查。调查的范围包括附近农贸市场中的各种摊位各种外来人员,家附近的餐馆、理发馆及清洁、环卫、保姆等。调查统计出你们家的这个小区里的外来人口都做着多少种不同的工作?随机问几个人,他们都是从哪里来的?来了多长时间了?今后有什么打算?
2.整理好资料后,在全班开的讨论会上进行交流。然后,全班找出有共性的资料,汇总出一份我们所在城市的外来人口调查报告。
目的:
1、通过调查学生所居住小区外来人口的情况,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通过这一实践活动,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际能力得到了锻炼。
3.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调查,对家乡有了更多的了解,激发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世界的人口初中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各种示意图、图表,记住当前世界人口总数,了解当前世界人口有不断加快的趋势,掌握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别;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主要形式;学会计算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掌握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2.通过读《世界个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图》、《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世界人口分布图》和《世界地形图》等地图培养学生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初步学会从图表上获得地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计算,培养计算能力。
4.提高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和人地观。
教学建议
“人口密度”和“世界人口的分布”的教材分析
关于人口的密度问题,首先,教材给出一道计算题,甲、乙两城市,面积2000平方千米。甲城市人口500万,乙市人口250万,要学生算出甲、乙两市平均每平方千米各多少人?引出人口密度的概念,即算出两城市的人口密度。配上甲乙两城市的人口密度比较图,有助于学生深刻、直观的理解人口密度的概念。通过列表计算中国和加拿大两国的人口密度,使学生对人口密度分布的差异之大有了更深的认识。为学习世界人口分布图,理解图例上的人口密度打下良好的基础。
的分布的情况,主要是通过阅读分布图获得。从图中可以看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东部地区人口最稠密,进一步参考“世界地形图”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人口集中分布在这些地方,这些地区从自然条件上和社会经济发展上有什么特点?从而得出,世界人口的分布是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开发时间长短等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不能用迁移人口的办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布。
“世界人口的迁移”的教材分析
人口的迁移,主要从三方面讲述,一、人口为什么会迁移?(为了生存和发展)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的主要人口迁移方向?(美洲大陆发现之前,古希腊和古罗马征服并移民欧洲和地中海;阿拉伯人移民北非;美洲大陆发现后,主要从欧洲向美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移民;非洲向美洲移民和亚洲向外移民)三、第二次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技术移民、劳动力输出、国际难民移动。通过“想一想”提出问题,(大批科技人才流向发达国家的原因?会对人才输出国产生什么影响?劳动力输出对发展中国来说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各有什么特点?
的教法建议
关于在迅速增长的这个结论,学生已了解,但是如何准确、科学的表述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人口的增长速度的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分析为什么存在这么大的差异?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还远远不够。
引导学生积极活动,读课文转载的一篇报道,了解什么时候地球上的人口突破60亿。通过读图计算,“世界人口从1830年的10亿到1999年的60亿,每增加10亿用了多少年?用读出的数据,说明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如何?量化人口增长的速度?引出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读世界各大洲口增长率图,哪个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哪个洲的自然增长率最低。通过以上的读图计算,使学生更深刻的认识人口增长和分布现状。
人口的迁移,可用通过提问、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的形式讲授。对于科技移民和劳动力输出对我国经济和文化发展有重要影响这部分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最后,通过计算题,算出甲乙两城市的每平方千米的人数,引出人口密度的概念。阅读“世界人口分布图”读出哪些地方人口的密度最大?哪些地方人口的密度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结合世界地形图,做对比,展开讨论,找到影响他们分布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历史等因素。
“世界人口的数量和人口的增长”的教材分析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类活动不断改造自然;人是社会的产物,人口的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制约,同时它对社会发展起促进和延缓的作用。本节中讲述了人口地理中最基本的知识:人口的增长、人口的迁移和人口的分布。人口增长是认识人口数量动态的重要指标,人口增长的快慢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塑造着人口分布的面貌;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是为了定量说明热口增长状况和人口分布情况。
人口的增长,教材先用1999年10月13日《人民日报》的一段报道,点明数量。用“世界人口的增长示意图”显示,每增加10亿人所用的时间。使学生通过阅读这个示意图明确,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人,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也就是说,人口的增长速度是逐渐加快的。然后提出人口增长是如何算出来的,提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出生率减去死亡率,最后用“世界各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各大洲的柱状图,说明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各洲的差异,非洲最高,拉丁美洲次之,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用“读一读”的形式,说明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和极限。
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重点】
1)世界人口的地区差异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
【教学手段】
幻灯片:〈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图〉、
〈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
【教学过程】
(导入)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上刊登的报道,请回答:1999年几月几日,世界人口达到多少亿?(1999年10月12日,60亿)
(板书)人口的数量
请同学们计算世界人口从50亿增加到60亿用了多少年?(12年)
(展示)《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请同学们计算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
根据计算结果,提问: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是怎样变化的?说明了什么问题?(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说明人口增长速度逐渐加快的。)
(板书并总结)人口的增长1)缓慢---加快
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18世纪以后,人口增长的速度大大加快,特别是1930年以后,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更快。
(过渡)人口增长的速度有快有慢,应如何量化呢?用人口自然增长率表示。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千分之多少)
(展示)《世界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柱状图》请大家把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由高到低排列起来,(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州、北美洲、欧洲)说明世界人口的增长地区差异存在
(板书)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哪个大洲人口增长的最快?哪个大洲人口增长的最慢?
(非洲是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欧洲是人口增长速度最慢的大洲)
(讲述)目前许多大家熟悉的明星是混血人种,比如球星萨尔瓦多、影星金城武等。混血人种是不同种族融合的结果,他的前提是不同种族之间存在着迁移。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世界人口的迁移”部分内容中的第二、三自然段,思考
1、人口为什么会迁移?
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有哪些主要的人口迁移?
3、第二次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各有什么特点?
(总结)科技移民、劳动力输出
输出的特点: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学生讨论)课本“想一想”,由学生回答,再由其它学生评判。(原因:科技移民较好的工作条件,较高的工资,较好的教育、医疗条件。劳动力输出更高的工资)
(教师总结)人口迁移现象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也受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是综合作用的结果。
【板书设计】
第六章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
一、人口的数量和增长
1、人口的数量:60亿
2、人口的增长:速度:缓慢→加快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非洲最快、欧洲最慢
二、世界人口的迁移
1、人口迁移的定义
2、二战前的人口迁移:
3、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技术移民
劳动力输出
国际难民移动
教学设计示例2
【教学重点】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影响人口的分布因素
【教学手段】幻灯片:〈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地形图〉
(导入)目前,世界有60多亿人口,60多亿人是否平均分布?怎样来定量描述一个地区人口的疏密?
(板书)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的密度
(计算)有甲、乙两城市,面积大约都是2000平方千米,甲市人口500万,乙市人口250万,算算两市平均每平方千米个有多少人?
根据计算结果,得出人口密度的概念。
人口密度不同,在图上有什么区别呢?看甲、乙两城市人口密度的比较图(教材)。
可看出:甲市人口稠密,乙市人口稀疏。
(计算)“做一做”算出中国和加拿大的人口密度(中国:约121/平方千米;加拿大25/平方千米)
(总结)人口密度能准确地说明世界各国、各地区人口分布很不均,有的地区稠密,有的地区稀疏。
(展示)〈世界人口的分布〉读图:世界人口稠密地区在哪些大洲的哪一部分?
(板书)2、世界人口的分布
四大稠密区:亚洲东部
亚洲南部
欧洲
北美洲东部
这些地区为什么人口稠密?我们用所学过的知识对这些地区进行分析
首先,从自然条件看这里有什么优越性?
(展示)〈世界地形图〉和〈世界人口分布图〉对照比较,
提问:1、它们都处于什么纬度?(中纬度)
2、它们的海陆位置有什么特点?(近海地带)
3、它们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平原为主)
4、它们在气候上有什么特点?(温暖湿润)
(总结)可以看出,人口稠密的地区,一般自然条件比较优越,所以在人类历史农业发展较早,现在也是工业、交通发达、城市集中的地区。
(学生活动)对比上述四个问题,结合已学过的陆地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知识,分析人口稀疏区的自然条件有什么特点?
在海陆位置上:内陆地区
在地形上:地势高峻的高山高原地区
在气候上:干旱的沙漠和湿热为开发的热带雨林地区
在纬度上:高纬度地区的苔原带、冰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学生讨论):“想一想”第二题能不能用迁移人口的办法,使世界各地的人口平均分布,说出能或不能的理由。
根据讨论的结果,教师总结:世界人口的分布是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开发时间长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不能用迁移的办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布。
(总结)这一节主要讲了人口地理的两个知识点:增长、迁移和世界人口分布。这两个知识点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人口的增长和人口的迁移是认识人口的动态变化,它们的动态变化,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塑造着人口分布的面貌。而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是为了定量说明人口增长的状况和人口的分布情况。
(练习)在世界大洲的空白图上,找出世界四个人口稠密区的具体位置,要求形式用红笔在课本图上勾画出人口稠密区的位置。
【板书设计】
三、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的密度
2、世界人口的分布:
四大稠密区:亚洲东部
亚洲南部
欧洲西部
北美洲东部
四大稀疏区:高纬度地区
高山高原地区
干旱沙漠地带
湿热未开发的热带雨林带
教学设计示例3
教学重点: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
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教学手段: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之一,人口问题是怎样产生的?人口的多少是怎样对自然、社会经济发展等产生影响的?
(展示)1987年7月13日《人民日报》记载:
本报萨格勒布7月11日电7月11日上午8时35分,从南斯拉夫萨格勒布彼特洛瓦医院的产房里传出了今天第一声婴儿啼哭的声音,南斯拉夫一个新的公民,世界上第五十亿个人终于诞生在地球上。
1999年10月13日《人民日报》记载:
据新华社萨格勒布10月12日电波黑时间12日凌晨零时02分,一名3.6千克重的男婴在波黑首都萨拉热窝的一家医院诞生,成为地球上的第六十亿位居民。
(提问)世界人口从50亿增加到60亿用了多少年?(大约12年)
(展示)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
(提问)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是怎样变化的?说明了什么问题?(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说明人口增长速度是逐渐加快的。)
(讲述)18世界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18世界以后,人口增长的速度大大加快,特别是1930年以后,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更快。
(过渡)人口增长的速度有快有慢,应如何加以量化呢?
(讲述)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练习)某一地区在一年中平均每1000人当中,出生并成活了25个婴儿,死亡10人,这个地区在这一年中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各是多少?(出生率:千分之二十五;死亡率:千分之十;自然增长率:千分之十五)
(展示)世界各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图
(提问)请把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欧洲)
(讲述)这样的结论说明世界人口的增长存在着地区差异。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展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增长表
请学生粗略计算:1950年、1990年、2025年发展中国家人口总数分别是发达国家的多少倍,加深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差异的理解。此时教师可以设疑,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越来越明显,会带来什么问题?学生思考但不必回答,为下节课讲人口问题埋下伏笔。
(过渡)大家都听过《橄榄树》这首歌吧,歌中唱到“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从歌词中我们可以知道,歌中的人是从其他地方移居到另一个地方的,这种人口从一个地区移居到另一个地区的社会现象,就是人口迁移。
(提问)请大家读教材“人口的迁移”这部分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人口为什么会迁移?
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有哪些主要的人口迁移?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
由学生回答并评判。最后展示“16~20世纪世界人口大迁移示意图”,教师总结。特别强调目前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即:科技移民;劳动力输出;国际难民移动)
(讨论)1.大批的科技人才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的原因是什么,会对人才输出国产生哪些影响?
2.你认为劳动力输出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为什么?
(过渡)世界各地区人口的增长是不一样的,那么世界各地区人口的分布是否均匀呢?首先,我们学习一个反映人口分布特点的指标——人口密度。
(计算)有甲、乙两城市,面积大约都是2000平方千米,甲市人口500万,乙市人口250万,算算两市平均每平方千米各有多少人?(甲市:2500人/平方千米;乙市:1250人/平方千米)
(讲述)根据计算结果,得出人口密度的概念:人口密度一般是指每平方千米内的居民人数(人/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
(计算)算出中国和加拿大的人口密度(1998年)
国家
人口数(人)
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
中国
1248100000
9600000
加拿大
30300000
9970000
(中国:121人/平方千米;加拿大:25人/平方千米)
(讲述)人口密度能准确的说明世界各国、各地区人口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区稠密,有的地区稀疏。
(展示)世界人口的分布图
(提问)世界人口稠密区在哪些大洲的哪一部分?
(总结)
(讨论)结合世界人口分布图和世界地形图,分析人口分布的规律及原因。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
(讨论)能不能用迁移人口的办法,使世界各地的人口平均分布?说出能或不能的理由。
(不能,因为世界人口的分布是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开发时间长短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所以不能用迁移人口的办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布。)
(练习)选择题
探究活动
我家的人口
要求:
1.周末对自己的爷爷和奶奶进行一次采访,问一问:从你的曾祖父母开始,经过四代人,你家增加了多少口人?哪一代生的孩子最多?是因为什么原因?现在的家庭人口是处于增长的趋势还是呈下降的趋势?为什么?
2.通过你家的情况,你能否理解虽然我们已在实施计划生育的政策,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人口的总数还在继续增长,这是为什么?
目的:
1.通过了解自己家的人口增加和变化过程,印证课本上关于人口增长的结论和数据,即理论联系实际。
2.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3.通过这一实践活动,使学生增强对我国基本国情的认识,加深理解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增强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
家乡的人口分布情况调查
要求:查找资料(可上网查找)。
看看你们所在的城市或所在的县(省)的人口分布情况,哪个区(县)或乡的人口密度大,为什么?分析是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目的:
1.通过查找自己所在的城市或所在的县(省)的人口分布情况,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这一实践活动,把书本的理论用在实际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学习运用这些知识,促进知识的迁移。如通过调查得出人口分布的差异后,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这种差异的影响因素。
3.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调查,对家乡有更多的了解,激发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