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经过整理,小编为你呈上单元,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教学内容:教科书p33-34练习三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会画三角形底边上的高。2、通过动手进一步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3、能根据不同的给一组三角习惯内进行分类,加深对三角形的认识。教学重、难点:画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围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教学准备:投影、挂图、装三角形的信封、6个不同的三角形(有3个最大角很接近的不同三角形)、第6题纸条;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3㎝、5㎝、8㎝的小棒各一根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概念复习练习三第2题练习三第4题什么是锐角三角形?什么是钝角三角形?
什么是直角三角形?同桌互相交流各三角形的特点思考分析并交流它们的区别指名读题,明确题意出示信封(内有与课本中相同的三角形)依次出现一个钝角、直角、锐角如果看到两个锐角呢?信封出示(如果两个锐角很小,孩子是能够判断的)根据一个什么角能够判断三角形?根据一个什么角不能判断?两个呢?观察判断交流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不确定观察猜测(由于最大角很接近,无法判断)小组交流汇报小结:根据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能够判断是什么三角形;只看到一个锐角或两个锐角不能确定,不能判断是什么三角形,它可能是锐角三角形、可能是直角三角形,也可能是钝角三角形。出示图,弄清题意第一个是什么三角形?怎么想的?第二个呢?第三个呢?独立思考并计算出未知角的度数交流解题思路(根据三角形内角和180°计算,分别是110°、60°、90°,从而判断出三角形)操作、加深认识练习三第3题练习三第5题分析要求(1)明确:要使拼成的图形内角和是180°,这个图形该是什么图形?你能拼出这个图形吗?投影展示不同拼图读题交流思考交流(这个图形是三角形)独立动手拼一拼交流拼成的图形分析要求(2)要使拼成的图形内角和是360°,拼成三角形可以吗?为什么?那该怎么拼呢?你能试着拼一拼吗?巡视后提问:你是怎么拼的?思考交流(不可以,因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不符合要求)尝试操作并交流利用投影展示自己作品指名读题,理解题意可以用哪几根摆等边三角形?摆完等边三角形之后剩下的6根还要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是不是每一种都能用来摆等边三角形?(要用这9根一次摆完3个三角形)三种都可以(边长分别为:3㎝、5㎝、8㎝的等边三角形)边听边思考,交流意见(猜测结果:能、不能)究竟能不能呢?请大家动手试一试,可能的话,每一种长度的都摆成等边三角形试一试。(巡视注意学生的操作情况)你试了几种?都能摆等边三角形吗?为什么?独立操作,边动手边思考交流实验情况:5㎝不能摆成等边三角形,因为剩下的3㎝、8㎝、8㎝能摆成等腰三角形,而3㎝、3㎝、8㎝不能摆成三角形解决问题练习三第6题指名读题,彩纸条出示图指名回答,根据回答操作演示(也可让学生用自己的3㎝、5㎝、8㎝的小棒亲自动手)观察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实验操作,加深理解)明确:中间一条路最近……练习三第7题小黑板出示图依次提问分别是什么三角形它们可以怎样分类了?(提示从角的角度分类)观察并交流(单独考虑时有的从角、有的从边分析)独立分类并交流(1、5;2、6;3、4)拓展提问思考题出示表格巡视指名回答并板书指导分析并小结独立思考并填表观察表格思考、交流所得[(边数-2)×180°]你知道吗?独立阅读并交流布置作业练习三第1题独立完成教学随笔:
jk251.coM小编推荐
单元评价
第七单元
1、检测学生对乘除法的意义的理解,在熟悉的日常生活情景中探索并理解小数乘整数以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否正确进行相关的计算,并应用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检测学生是否掌握由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否应用这一规律口算相应的式题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否体会小数乘、除法与生活的练习,感受小数乘除法的实际应用价值,并形成继续学习小数乘、除法的积极意向。
评价内容:补充练习
一、直接写出得数,共8题,小数乘法和除法各题。
二、用竖式计算并验算。共6题,小数乘法和除法各3题。
三、填空;
1、单位名称的改写。
2、比较数的大小,共3题。
3、根据小数点的位置的不同填上适当的数。
4、填表
(1)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填空。
(2)根据一个数除以10、100、1000移动小数点的大小来填空。
四、先估计每题的积的大小,在用竖式计算。
五、先判断哪些题的商小于1,再用竖式计算。
六、解决实际问题。共8题。
单元位置
第一单元位置
把含(新人教十一册)下完整,就是一册完整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一、导入1、我们全班有53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2、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二、新授1、教学例1(1)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吗?(2)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3)教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2、小结例1:(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3、练习:(1)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2)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4、教学例2(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4)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投影讲评)三、练习1、练习一第4题(1)学生独立找出图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2)学生依据所给的数据标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连成图形,同桌核对。2、练习一第3题:引导学生懂得要先看页码,在依照数据找出相应的位置3、练习一第6题(1)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2)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4)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四、总结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五、作业练习一第1、2、5、7、8题。教学追记:本堂课,我能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从学生熟悉的座位顺序出发,让学生在口述“第几组几个”的练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建立起“第几列第几行”的概念,让学生从习惯上培养起先说“列”后说“行”的习惯。然后再过度到用网格图来表示位置,让学生懂得从网格坐标上找到相应的位置。这样由直观到抽象、由易到难,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单元优秀模板
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认识万以内的数,是学生认数范围又一次扩展。全单元的内容包括一千到一万间各数的认、读、写,大小比较,相应的口算与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教材在编写时充分考虑了以下一些问题:
1.调动学生已有的认数经验,运用学具引导学生主动地认、读、写整千数。
(1)从现实的生活情境引入新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教材首先出示一幅体育馆的照片,并告诉学生:这座体育馆大约能坐一万人。"一万"是学生未曾学过的数,教材希望这个情境能激起一万有多大、一万怎样写、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一万等疑问,引起学生继续认数的愿望。
(2)利用教具和学具帮助认识整千数及一万,扩展数位顺序表。
(3)及时安排口算。把认数与口算密切结合在一起能促进学生对数意义的理解。
(4)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获得的基础知识。
2.科学地安排非整千数认、读入写的教学。
(1)由一般到特殊、从形象到抽象合理安排。
(2)设计了形式多样的练习。
3.在开放情境中教学比较数的大小。
(1)由一般到特殊、从形象到抽象合理安排。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数数、操作、计算、解决问题等活动,认识万以内的数,知道计数单位“万”,知道10个一千是一万,知道万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含义,正确口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以及整千数加整百数与相应的减法,能灵活的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2.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特点,加深对数的意义、数的表示方法以及数的大小的理解;进一步增强估算意识,提高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会计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整十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体验万以内这些较大的数的实际含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的数感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
课时划分:5课时
认识整千数·····························1课时
认识非整千的四位数·····················2课时
比较数的大小···························1课时
练习三·································1课时
单元 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1、使用不同方法,继续积极参加"寻找春天、展示春天、留住春天"的活动,体会亲近大自然的乐趣。
2、通过观察、比较,认识春天盛开的花,借助花进一步了解春天的主要特征。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感受力和欣赏力。懂得赏春活动中应有的文明行为,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观察、比较,认识春天盛开的花,借助花进一步了解春天的主要特征。
2、使用不同方法,继续积极参加"寻找春天、展示春天、留住春天"的活动。
3、懂得赏春活动中应有的文明行为,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课前准备:
1、寻找自己所生活的地区在春天盛开的花朵,留住春天的方法及作品。
2、教学器材:录音机、歌曲《春天在哪里》、实物投影、教师制作的干花标本、《公园一角》的画、贴图(做游戏的小朋友、分类垃圾筒、语言提示牌)、描写春天的诗。
教学课件:
春天盛开的花朵、《公园一角》的画、贴图(做游戏的小朋友、分类垃圾筒、语言提示牌)。
教学设计
复习春天的主要特征
介绍在春天里盛开的花朵
通过观察、比较,进一步认识春天盛开的花朵
借助花体会春天的美丽
学习展示、留住春天美丽的方法懂得赏春活动中应有的行为
用学过的方法走进春天、留住春天、展示春天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了知道一年有四季,复习春天的主要特征。
2、了解在春天盛开的花朵有哪些。
3、通过观察、比较,进一步认识春天盛开的花朵。
4、借助花体会春天的美丽。
5、学习展示、留住春天美丽的方法。
6、懂得赏春活动中应有的行为。
7、向周围人宣传环保意识。
8、将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
回答问题。
将自己了解的春天盛开的花朵,介绍给大家。
3、看图比较五种花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各有什么不同。
4、通过一句话表达对这些美丽花朵的喜爱之情。
5、思考、讨论展示春天、留住春天的方法,并展示相关作品。
6、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做游戏的小朋友、分类垃圾筒、语言提示牌贴在公园中合适的位置上,说明理由,互相讨论、评议,得出正确结论。
7、设计提示语。
8、走进春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留下春天的美丽。
提问。
2、教师进行补充介绍。可以播放录像,也可以出示图片教师进行介绍。
3、出示五种花的干花标本,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4、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5、补充方法,展示自己、学生及其他人的作品。
6、创设公园举办小小设计师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互评互议,得出结论。
7、引导学生设计提示语。
8、鼓励学生走进春天,在班里举办一个展示会。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引出本课学习内容:
1、问:一年之中有几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板书:春天来了)
2、问:现在已经是春天了,一提起春天你首先会想到什么?(板书:画一朵花)
二、认识春天盛开的花,借助花进一步了解春天的主要特征:
1、问:春天来了,在你生活的地方,有哪些花会盛开?把他们简单介绍给大家。
2、过渡:老师也仔细观察了身边的环境,发现了许多在春天盛开的美丽花朵,我请大家去欣赏一下。(播放课件:桃花、迎春花、梨花等花朵盛开的录像)
3、问:刚才我们了解了这么多在春天盛开的花朵,你的心中有什么体会?(板书:美)
4、过渡:今天有几位美丽的花仙子来到了我们身边,你们想不想和它们做朋友?那咱们掌声欢迎它们出场!
5、出示教师制作的玉兰花、桃花、迎春花、梨花、海棠花的干花标本。小组讨论:说说它们各自的名字,仔细观察各种花的颜色、形状、大小有什么不同?
6、全班交流。
7、请同学们对这些花朵说说心里话。
三、学习展示春天、留住春天的方法:
1、过渡:老师和你们一样,也觉得这些花朵实在是太美丽了。可是,随着季节的变换,不仅是这些花朵,还有春天里其它美丽的景色也会离我们而去。
2、问:用什么方法能够留住春天的美丽?
3、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板书:照、画、护、唱、写……)(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与春天的合影,为春天画的画、写的语句,齐唱歌曲《春天在哪里》……)
5、教师教制作干花的方法,学生亲手制作一朵干花。提示:喜欢做的同学回去可以接着做,但要注意不要去摘花,可以从地上捡花,要珍爱生命。
四、懂得赏春活动中应有的文明行为:
1、过渡:春天来了,你想不想去公园里走一走?现在公园管理处正在举办"小小设计师"的活动,欢迎大家前去参加。
2、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做游戏的小朋友、分类垃圾筒、语言提示牌贴在公园中合适的位置上,并说明理由。(课件出示图:公园一角做游戏的小朋友、分类垃圾筒、语言提示牌)
3、问:请大家说说对他们组的作品你满意在哪,不满意在哪?(实物投影展示一组的设计作品)
4、让学生对自己组的作品还有不满意的地方赶快进行修改。
5、学生两组互换作品进行评议,对手中作品满意的,将它贴在展示窗中,对不满意的作品说明理由,帮助修改后也可以贴在展示栏中。
6、为空白的提示牌想提示语。
五、鼓励学生亲近自然,讲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
同学们,春天正是出游的好季节。让我们快快行动起来,走进春天、观察春天、欣赏春天。然后,用我们文明的行为、喜欢的方法留下春天的美丽。回来咱们办个春天展示会,让周围的人们一起来欣赏春天的美丽吧!
教学反思:
课前,教师为学生布置了搜集资料的活动,学生根据本人的情况,通过自己看、上网找、翻图书、听人说等形式了解了春天美丽的花朵。课上又与同学互相交流,彼此拓宽了视野。教师之后呈现的录像,再一次把学生带入了花的海洋。学生兴致勃勃地欣赏着美丽的花朵,无不感叹春天的美丽,从而激发了他们想留住春天之美的愿望。紧接着,师生积极地出主意,“唱、照、画、写、做……”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兴高采烈地学方法、赏作品。最后,学生在情境活动中,互相讨论、积极参与,为“公园景物”寻找位置、设计宣传标语;活动的结果小组内自评。整个教学过程,每个学生既快乐地参与了,在情感和态度、行为和习惯、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方面又得到了提高。
探究活动
探究目的: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春天的各种信息,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喜爱的感情。
探究内容与过程:
1、找一找,春天在哪里。
2、讨论,春天里万事万物的变化。
3、唱一唱、说一说、画一画春天的美丽。
4、做一做,干花标本。
5、摆一摆,将做游戏的小朋友、分类垃圾筒、语言提示牌贴在公园中合适的位置上。
单元观察物体时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39页例2,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物体。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简单立体图形组合,辨认从不同方面观察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并能判断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并且判断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学会辨认从不同方面观察到的多个物体的开关和相对位置。
教具学具:一个球体、一个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对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观察,也发现了从中的奥秘和乐趣,今天我们将两上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体验从不同角度看世界。
二、新授课
1、师将一个球体和一个圆柱体按例2摆放在讲台上,出示球体和圆柱体平面图,让学生辨认它们是从哪个方向上看到的。
2、指名回答,并让学生对照实物进行观察、检验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
三、深入思考:
1、出示正方形,这是老师看到物体的一个面,同学们猜一猜这个物体是什么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2、出示正方体、特殊的长方体、圆柱体加以验证。
3、现在我们不能根据这个图片判断它是什么图形,那需要增加什么条件呢?
三、巩固练习:
1、出示p39做一做图,则才是确定一个图片的形状,如果是两个以上的组合图形呢?能确定他们的形状吗?
师提供实物加以验证。
2、p40第3题。
先独立思考,再指定学生回答,最后提供实物加以验证。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发现呢?
五、构建空间想象力
1、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以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强调左右面是重合,故只能看见一个正方形)。
2、将一个正方体和圆柱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
课后小记:
由于有例1的教学做基础,本课我仅有10分钟不到的时间即完成了新授知识的教学,后面剩余大量时间都是让学生做练习。当完成39页做一做时,学生共出现以下六种结果:
1、球体、圆柱;
2、球体、正方体;
3、球体、长方体;
4、圆柱、圆柱;
5、圆柱、正方体;
6、圆柱、长方体。
可就在这时班里有一名学生(王志龙)指出圆锥也可以从上面看到圆形。虽然圆锥应该到六年级学生才正式学习,但在生活中他们早已对它不陌生,老师必须正确加以评价。我有些困惑:圆锥从上面看到底是圆形,还是圆形的中间还有一个点呢?
单元 优秀教案推荐
中括号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认识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
2、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重点难点: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教师讲解XX年2月,我国新疆喀什地区发生了6。2级的大地震,造成许多学校的房屋倒塌,为恢复学校的正常上课,党和政府紧急调动各地的帐篷,使灾区的学生能按时开学上课。你能为灾区学生做什么?
根据情景图提出问题
二、建立模型。
1、学生根据课本实际情景图的要求,独立列式计算完成课本提出的问题。学生大部分会列分步算式,少数学生可能会列综合算式,但由于他们未学[],所以在列综合算式后,发现按运算顺序来算的话,得出的结果会不同,为什么呢?学生处于“悱偾”状态,老师适时请出[]来帮忙,由此,学生对括号的作用印象一定非常深刻。
2、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算式与以前的有什么不同?
3、启发学生想一想,通过计算对比会发现什么?
4、学生通过刚才的比较总结:算式中
板书设计:中括号
360÷[(12+6)×5]
=360÷[18×5]
=360÷90=4先算“()”里面的,再算“[]”里面的。
单元 小学教案范例
体现新课标思想: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文化,欣赏祖国的优美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发表不同见解,并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写作习惯。
教学内容:
《古诗四首》、《詹天佑》、《卖火柴的小女孩》、《小雨点》、练习1
教学目标:
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新词。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指定的课文或段落,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句。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文化,欣赏祖国的优美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发表不同见解,掌握动口、动脑、动手的学习方法。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新词。了解课文内容。
2、掌握动口、动脑、动手的学习方法。
3、能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指定的课文或段落,养成积累古诗的习惯。
教学难点:
想象诗所描写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感情,通过学习产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课件和实物投影
教学时间:9课时
单元 教案精选篇
检测目标:
1、检测学生是否能熟练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了解学生计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率。
2、检测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能否灵活运用巧妙方法进行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
检测主要内容:教材配套试卷
一、口算,主要训练学生除数是一位数、整十数的除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百以内的加减法。
二、算一算,填一填。时间单位的换算。
三、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四、改错。
五、解决问题。
考前思考:
检测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能否灵活运用巧妙方法进行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
检测学生是否能熟练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了解学生计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率。
担心:计算较慢的学生时间不够。计算的正确率不够高,比较粗心。
练习反思1:
从学生练习完,发现有些学生没有做完。看来学生对于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还不够熟练,还需要多多练习。
练习反思2:
从练习中发现学生的计算速度较慢,计算比较粗心,满分不多,成绩并不理想。还需加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