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认识梯形 优秀教案推荐
  • 认识梯形 优秀教案推荐

    发表时间:2022-03-05

    【www.jk251.com - 认识梯形教案中班】

    作为小学老师,你一定写过教案吧,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认真做好教案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自己的小学教案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认识梯形 优秀教案推荐》,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梯形,发现梯形的基本特征,认识梯形的高。

    2.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学会用不同方法做出一个梯形,会在方格纸上画梯形,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梯形,能测量或画出梯形的高。

    3.学生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梯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资源:

    长方形纸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

    1.出示例1的图片,你能在这些生活场景中找到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吗?(重点可让学生上台指一指梯形)

    2.你能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到梯形吗?

    3.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梯形。你还记得我们昨天是怎样研究平行四边形的吗?

    根据学生回忆板书:

    (1)探究特点

    (2)认识高、底

    (3)多种练习

    有了这些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经验,你想自己来进行研究活动吗?在小组里讨论一下,你们准备开展哪些活动来完成(1)和(2)。

    老师的友情提醒:研究梯形时注意和平行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将使你事半功倍。

    二、小组活动

    (一)探究特点

    1.展示小组内制作的梯形,介绍使用的材料和方法。

    2.归纳梯形的特点: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二)认识高、底

    1.介绍小组内的研究成果

    2.在此基础上指导看书自学:

    量出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间的距离,这就是梯形的高。这样的高有多少条?为什么?

    与平行四边形不同的是,梯形各部分有自己的名称。说说什么是上底、下底、腰、等腰梯形。

    3.试一试:指一指高垂直于哪条边,量出每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各是多少厘米。

    4.说明:第二个梯形是直角梯形。在直角梯形中有几个直角?

    三、练习提高

    1.想想做做1,哪些图形是梯形,为什么。(如有分歧,可用尺检验)

    在这些梯形中分别指出上底、下底和腰,并画出高。

    2.想想做做2,找出“小船”中的梯形。

    用七巧板中的2块、3块、4块……分别拼出不同的梯形,在小组里交流是怎样拼的。

    3.想想做做3,在梯形里画一条高,可以把梯形分成两个图形,你能有不同的画法吗?(可分成两个梯形或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

    4.想想做做4,用粗细、颜色不同的笔在长方形纸上画出不同的梯形,并记录上底、下底和高分别是多少。再画出不同的平行四边形,记录底和高分别是多少。

    5.想想做做5,用两张长方形纸叠在一起,剪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用这两个梯形能拼成哪些图形?

    想一想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的上底、下底有什么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

    四、独立探究

    学有余力的学生可探究思考题

    五、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重点研究了哪种平面图形?它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它和平行四边形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你还想探索梯形的什么特点?(如梯形是否也具有不稳定性)

    Jk251.coM编辑推荐

    吨的认识 优秀教案推荐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难点

    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具,学具准备

    重100千克的大米,投影片若干张(或用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我们以前学过哪些质量单位它们的国际单位符号分别是什么

    板书:千克克

    kgg

    2.千克和克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1千克=1000克,即1kg=1000g

    3.情景导入

    (1)以故事引入,出示情境图:"熊老弟,牛大哥等一同来到了一座小桥边……",要求学生看着情境图,教师说:"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是图中描写的."让学生看图说故事.

    (2)在学生说故事的时候,注意从"限重1吨1吨有多重"的讨论中,引出"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1吨=1000千克".

    (3)围绕小精灵的"能同时过桥吗"的问题,引导学生将动物们的体重加起来,与1吨作比较.

    400+300+500+100=1300(千克)

    1300千克比1000千克重,也就是比1吨重,从而得出结论.

    (4)接着建议教师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它们可以怎样过桥"可以一个过去后,另一个再过,也可以一次过两个,还可以……通过学生相互间的交流,补充,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现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5)教师或师生一起将故事收尾.

    (6)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共同说说生活中1吨重的物品,书中提供了几例,可以说"如果每个学生的体重是25千克,40个同学的体重就是1吨."也可以说"两头牛大约重1吨."还可以说"两匹马与1只熊合起来大约重1吨."……更应该让学生说出生活中的实例.

    4.单位换算: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让学生组内交流,班内集体说理,说方法.

    出示:3吨=()千克6000千克=()吨

    想:1吨=1000千克,3吨就是3个1000千克,所以3吨=3000千克.因为1000千克是1吨,8000千克里有8个1000千克,所以8000千克是8吨.

    练习与巩固

    1.第12页"做一做".

    是配合例6和例7的两道习题,一题是学了质量单位"吨"以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另一题是在解决问题中,运用吨与千克的换算知识.

    2.练习三中的习题.

    第1题,是一组连线题,通过此题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吨的感受.可以采用先独立连线,再交流的方法进行.

    第3题,答案不惟一.只要每辆车装的机器不超过2000千克也就是2吨就可以.由于学生考虑的角度不同,所以装车的方法也就不同,可以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第4题,是运用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通过学生对自己家中每月用水的了解以及从哪些方面考虑能节约1吨的用水量,增强学生的节水意识.可以采用课前调查了解,课内合作解决的方式,也可以采用课下同学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

    3.关于"生活中的数学".

    教材在本单元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学",可以作为对本单元内容的整理.应该组织学生说一说测量在生活中的运用,不仅说书上的例子,还应该再举出一些其他的例子.

    总结质疑

    1.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质量单位"吨",对于吨你了解了什么

    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1吨=1000千克

    3吨=()千克6000千克=()吨

    小数的认识 优秀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4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

    1、课前要求学生到市场了解商品的价格,选择两种自己最感兴趣的物品,并绘制成标价牌。

    2.测量身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小数

    1.学生出示商品标价牌。

    师:同学们,课前大家去调查了自己最感兴趣的物品的价格,并制成了标价牌,谁愿意跟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上台展示标价牌,并交流商品的价格。

    (教师在黑板上依次贴出这些商品的标价牌。)

    2.区别整数与小数。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不能把这些标价牌中的数分成两类?怎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移动磁性黑板上的标价牌分成整数和小数两类。

    左边这组数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都是整数。谁还能举出其它整数的例子吗?

    3.引入课题。

    右边这组数它们有一个什么特点?(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象这样的数叫做小数,(拿走磁性黑板上的整数标价牌)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知识。(板书课题:认识小数)

    二、认识小数

    1.小数里的这个小圆点我们把它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部分是小数部分。你会读小数吗?

    让学生试读标价牌上的小数。

    提醒学生注意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读法的不同。

    2.认识以元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哪些同学已知道,标价牌上的小数它们分别表示多少钱?(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如:)

    元角分

    4.504元5角

    0.707角

    0.656角5分

    3.完成课本第88页表格中的填空。

    要求学生轻声读出货架上三种食品标价中的小数,填写它们分别表示___元___角___分。

    4.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三、教学例1

    1.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是1米多少厘米?

    2.只用米作单位,该怎样表示?同学们可以自己先看书,再跟小组的同学讨论讨论。

    3.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出示米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用分数表示是米,还可以写成0.1米。

    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

    想一想:为什么小数点的前面写“0”?什么样的分数能改写成一位小数?

    3.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指着米尺问: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厘米?用分数表示是米,还可以写成0.01米。

    3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18厘米呢?

    让学生把答案填写在课本上。

    想一想:0.03米、0.18米,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数表示什么?第二位呢?什么样的分数能改写成两位小数。

    4.小组讨论。

    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米。

    全班交流,写成1.30米和1.3米都是对的,(因为30厘米也就是3分米)。

    5.学生类推。

    完成课本第89页做一做。

    四、课堂练习

    1.完成课本练习二十一第1题,巩固对小数含义的认识。(让学生填在课本上)

    2.完成练习二十一第2题,巩固小数的读法,并让学生说说,在这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3.补充练习。

    (1)填单位名称

    7.89元=7()8()9()

    4.54米=4()5()4()

    (2)填适当的数

    0.56米=米=()厘米

    0.89元=元=()角()分

    6.18米=()米()厘米=()厘米

    乘法的初步认识 优秀教案推荐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经历乘法的产生过程,在探索乘法的过程中,学会有条理的思考。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认识乘号,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

    3、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乘法的含义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乘法概念比较抽象,使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作为教学难点。

    四、教具准备

    课件、小棒、题卡。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出示情景图。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

    好,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游乐场看一看(多媒体出示第44页主题图。)

    2.观察画面。

    师:仔细看一看,你喜欢玩什么?

    师:好玩的还真不少,其实游乐园里还有许多数学问题呢?你发现了吗?同桌互相说一说。汇报。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从一幅图中你们就能想到这么多的数学问题,我们首先来解决这几个问题。。

    (1)摩天轮上有多少人?

    (2)过山车上有多少人?

    (3)小火车上有多少人?

    3.引出课题。

    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加数相同,每题有几个这样的相同加数?

    如果摩天轮上有20个吊厢那有多少个4相加?100个吊厢呢?有多少个4相加,学生会说100个4相加,那100个4相加写起来会怎样?学生会说太麻烦了,从而引出一种新的方法——乘法(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师:教师先摆1个三角形,让学生说一说一个三角形用几根小棒?

    师:那摆4个这样的三角形共用几根小棒呢?

    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师板书.在找出相同加数和几个这样的相同加数时,板书出4个3。

    师:讲解4个3相加,可以写成这样:在4和3的中间写一个新的符号——乘号,告诉学生乘号的写法,然后让学生观察乘号像什么,可能学生会说像错号,像汉语拼音里的x。想力丰富的孩子会说把加号变斜就是乘法。这样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加深理解。紧接着老师教学乘法算式的读写法。4个3相加等于12,所以43=12,也可以写成乘法算34=12,让学生试着读出乘法算式。通过摆这组图形我们列出了一道加法和两道相应的乘法。

    师:你能像老师这样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吗,生摆汇报展示。重点让学生自己说、写乘法算式。老师只起引领作用。

    归纳总结: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请同学比较一下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哪种方法更简便。学生对乘法算式有初步的认识后,接着让学生把游乐园里列出的那些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最后进行反馈。

    (三)应用拓展,深化新知。

    (1)基础题练习。

    (2)综合应用。

    (3)拓展练习。

    六、课堂小结。

    认识简单的路线 优秀教案推荐


    认识简单的路线

    教学内容:第9页例5以及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用手势指出你认识的8个方向,同桌互相看看指对了吗?

    2、老师说方向,你们就用手指向那边方向:北、西南、东北、西、东北等。

    3、出示中国地图:请你分别指出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8个地区。

    二、新知:

    1、观察例5图:问:这是什么图呢?(动物园导游图)

    请认一认图上画有哪些动物馆?

    2、请在图中指出8个方向:

    3、解决问题:

    熊猫馆位置?从大门出发可以怎样走?(在动物园的西北角,可以先往北走到狮山,再向西北走。)还可以怎样走?也请你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指名到黑板的挂图前说说行走路线。同桌互相提问各个馆的行走路线,比一比,谁说得准!

    4、每个动物馆的行走路线是不是唯一的?你能说出了几条?你在说同一动物馆而不同的几条行走路线时,有什么发现吗?

    5、小结:如果从不同的路线走,说的方向就有所不同了。

    三、巩固练习:

    1、说一说,1路公共汽车的行车路线。

    2、第10页第2题:

    全班读题:熟悉小健的描述。

    根据小健的描述,把那些游乐项目用序号标在适当的位置上。讲评。

    四、总结:

    收获?指导学生对学习进行评价。

    第五课时练习

    教学内容:位置与方向的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2.使学生熟悉的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重难点:

    认识8个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过程:

    一、练习:

    1、说一说你认识的8个方向:同桌互相考一考。

    2、画出一个标有8个方向的方向示意图,比一比,谁画得准!

    3、老师说方位,学生指出来。

    二、综合练习:

    完成11页第3题、11页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12页的第5题、同桌合作完成12页第6题。

    三、总结:

    这一单元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用处呢?还在什么地方有用呢?

    梯形 小学教案范例


    梯形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7册p71例二及相应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梯形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沟通梯形与其它平面图形的联系.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及动手操作能力.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的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教学重点:理解梯形的概念,认识梯形的底和高并会画梯形的高.教学难点:整理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其异同点.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说一说学过的四边形之间有怎样的关系?2.下面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演示课件“梯形”教师导入:图3有几条边?几个角?这个四边形像什么?(梯子)这就是梯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什么叫做梯形?(板书课题:梯形)(二)探究新知:1.认识梯形(1)出示图形继续演示课件“梯形”出示梯形实物图教师提问:①生活中你见到过这样的图形吗?它们外面的形状都像什么?(梯子、木箱、槽子)引导学生看出它们的外形.②这样的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出示下图(略)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测量,全班同学测量书上144页此图.(2)交流测量结果.通过检查测量使学生明确:有一组对边是平行的,但长度不相等,另一组对边不平行.(3)概括梯形的定义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板书)2.认识梯形各部分名称.(演示课件“梯形各部分名称”)结合图形说明,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底,根据图形的位置,一般在上面的叫上底,在下面的叫下底.习惯上上底画得短些,下底画得长些.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腰.从上底的一个顶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线段叫做梯形的高.高的画法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中高的画法相同.想一想:能不能在梯形的腰上画高?引导学生明确:梯形的高只能从相互平行的两条边中任一边上的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再想一想:你怎样区分梯形的底和腰呢?3.教学等腰梯形(1)教师演示拿一等腰梯形,对折一下,你发现两腰有什么特点?(两腰相等)(2)学生测量量一量等腰梯形两腰的长度,结果怎样?(两腰相等)(3)概括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板书)它是梯形的一种特殊情况.用图表示:继续演示课件“梯形”出示关系图(略)4.四边形的关系分组讨论:根据对边平行的情况,你可以把四边形分成几类?每类各有什么图形?引导学生明确:根据对边平行的情况可分成两类:一类是两组对边平行,其中包括有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另一类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其中有梯形和等腰梯形.(三)巩固练习1.用钉子板围成不同的梯形①任意梯形②倒立梯形③上底为3高为3的梯形2.用七巧板拼梯形.(1)用两块拼一个梯形(2)用三块拼一个梯形3.继续演示课件“梯形”出示练习小组讨论:我们学过的四边形有着密切的关系,你能看图说出它们的关系吗?4.找出下图中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每种图形有几个?(四)质疑小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梯形的定义及各部分名称和认识特殊的梯形)2.对于今天所学的知识大家还有什么问题?鼓励学生质疑、解疑(五)布置作业1.指出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画出下面梯形的高.

    多位数的认识复习 优秀教案推荐


    多位数的认识复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大数,掌握改写和省略的方法。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重点:数的概念、读写数的方法、改写和省略的方法难点: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读写法、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具:题卡教学过程:一、复习整理:1、本节课对“多位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复习多位数的认识。2、打开数学书看第一单元的内容,看看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问:你认为本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二、复习知识点1、复习数位顺序表1)什么叫数位、计数单位、数级?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3)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4)自然数的认识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问: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2、多位数的读写法的方法是什么?3、改写和省略的方法是什么?4、如何比较数的大小?三、练习内容1、读出下面各数。4231579、30050082、3960400000、7000700070、700300009、267400XX0、315400000、50708000000。2、写出下面各数三千零三万三百零三、一千零五十万四千零二十、二十亿零七百六十八、三百一十亿七千零八万三千零四十。3、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80000、9000000、47000000、X0。4、改写成以亿做单位的数。325600000000、480000000005、求近似数1)16483520、9528641、799000、380800、839600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2)2709546312、983536478、89970804758(省略亿后面的尾数)6、比较大小1650010○16500100;350020○530020;2509200○2509000;6309607○670630。7、用6、3、8、9和5个0按要求写出九位数。1)最大的数;2)最小的数;3)一个0都不读的数;4)只读出一个0的数;5)要读出2个0的数;6)约等于3亿的数;7)约等于10亿的数。四、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五、作业:练习二十一1、2、3

    上册认识除法导学案苏教版 优秀教案推荐


    教学内容:教科书48—5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情感,并进一步学习与同学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在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圆片、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让学生初步体会除法的含义。

    1.教学书上第48页的例题。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指导看书上的插图)

    讲述:同学们,周末你们会外出活动吗?今天就有一群小朋友组织外出爬山,他们决定坐缆车去山上游玩。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板书:6个人每辆车坐2个人要坐()人。)

    (2)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提问:你知道要坐几辆缆车吗?你是怎样想到的?

    小组合作交流,示范扮演。

    (3)教学除法算式

    j讲述:6个小朋友,每辆车坐2人,问我们要坐几辆车。这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怎样写算式呢?共有6个小朋友,先写6,再写÷(介绍除号,指导写法)每辆车坐2人,就在除号后面写2,刚才你们已经想出来了要坐3辆车,接下去怎样写?(边讲述边板书:6÷2=3)

    k介绍除法算式的读法。

    l提问:结合这道例题说一说在这个除法算式中,6、2、和3各表示什么?

    教学第48页的“试一试”

    让学生看图、读题、独立完成。订正后提问:结合这道题,说一说在这个除法算式里,12、3、4各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把几个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

    二、继续教学除法的含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教学第49页的例题。

    (1)让学生观察和阅读例题

    提问:你从这道题中知道些什么?

    (2)小组合作学习,探讨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最后把结果板书到括号里。

    讲述:6个小朋友植树,平均分成3组,求每组有几人,也可以用除法计算。谁能写出除法算式?(学生回答后板书:6÷3=2)结合这道题,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教学第49页的“试一试”练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交流,说说这道除法式表示的实际意义。

    2、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分,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三、组织练习,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

    做第50页的“想想做做”第1、2、4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与同桌交流括号内填什么数,这个数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

    在小组内交流,说说填写出来的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四、全课总结

    提问: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们用什么方法学会了除法?你认为怎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

    五、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3题。

    【认识梯形 优秀教案推荐】相关推荐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归纳积变化规律的过程。2知道扩大几倍、缩小几倍的意义。理解积变化的规律,会运用积变化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3在探索,归纳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

    数学下册单元整理复习教案 教案精选篇

    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请每一位学生用适当的方式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作一个概括性的描述。用文字、表格、框图等方式表示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提示整理知识的一般方法:1.先想一想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