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画垂线教学设计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 画垂线教学设计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发表时间:2022-03-05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画垂线教学设计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画垂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教学难点:

    准确的画出垂线。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

    (1)你还记得什么叫垂直吗?

    (2)生活中哪里有互相垂直的现象?

    2、提出学习目标:

    (1)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画垂线。

    (2)什么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学生独立自学、完成例题2(教师相机的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重在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思维方法和错例,特别是引导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完成后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质疑问难。

    2、全班展示(以小组为单位)

    (1)、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学生汇报画法:

    三角板上有一个角是直角,通常可以用三角尺来画垂线。

    ①先画一条直线。

    ②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的直线就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直角顶点是垂足)。

    师强调:让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给定的这点上。

    (2)、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学生汇报画法:

    ①用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

    ②然后沿着已知直线移动三角板,用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紧靠已知点;

    ③最后沿着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这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

    师强调:

    一般用左手持三角板,右手画线。当要求直线通过其一点时,要考虑到笔画的粗细度,三角板的边与已知点之间可稍留一些空隙。最后让我们标注上垂直符号。

    (3)、学习点到直线的距离

    ①直线外一点a与直线上任意一点连接起来,可以画出很多条线段。

    ②这些线段中,哪条最短?(垂直线段的长度最短)

    你是怎么知道的?(可以目测,也可以用尺测量)

    这条垂直的线段有几条?(只有1条)

    说明它很特殊,于是它也有个专用的名字,看书66页最后一段,全班齐读。

    三、激发知识冲突

    边展示边引发知识的冲突,让学生更深层次的进行思考:

    1、针对同学的展示,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2、教师引导学困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在学习中碰到困难了吗?能把你遇到的确困难说给大家听吗?那你对同学的展示会有什么时候想法与建议吗?

    四、拓展知识外延

    1、基本练习。

    完成练习十一第4题(1)画一画

    2、小组探究,实际应用:

    (1)完成练习十一第5题

    测定跳远成绩时,怎样测量比较准确?为什么?

    (2)完成练习十一第6题

    Jk251.coM编辑推荐

    平行线、垂线教案优秀模板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

    3、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教学难点: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联系生活,提出问题:两根铅笔落在地上后可能会形成哪些图形?

    二、探索比较,掌握特征

    (一)动手操作,反馈展示。

    1、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铅笔摆一摆,摆完后,小组长组织大家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小棒摆在展示板上。

    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3、集中显示典型图形,强化图形表征。

    (1)展示其中一个小组的展示板。

    (2)除了展示板上的这几种情况,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

    (二)小组讨论交流,探索图形特征。

    1、整理图形,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图形通过电脑课件来展示,并编上序号。这些图形,同学们能不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呢?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这样分?

    2、尝试把摆出的图形进行分类。(教师参与讨论,强调学生说明分类的标准)

    3、把铅笔想象成直线,再次分类。

    4、根据研究需要,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标准进行分类。

    师:同学们,我们在对物体进行分类时,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标准,也就有了不同的分类结果。根据我们今天这堂课研究的需要,如果按照“相交”或者“不相交”来分的话,大家认为应该怎样分?

    (三)归纳特征,构建新知

    1、通过同学们自己的探索研究,我们发现了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关系的两种不同情况:一种是相交,一种是不相交。

    2、再次分类,并归纳“平行”与“垂直”的特征,让学生质疑。

    3、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认识平行与垂直。(揭示课题)

    4、其实我们天天都在和垂线与平行线打交道。你们看:书本面相邻的两边是互相垂直的,相对的两边是互相平行的。同学们,你们还能找一找、想一想你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垂直的,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平行的?找到后快快把你的发现告诉同组的同学

    5、学生试着说概念

    师归纳总结并板书。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垂线和垂足的概念

    三、解释应用,巩固新知

    (一)折纸

    1、同学们已经找到了生活中很多的平等线与垂线,那要是给每个同学一张这样的不规则纸,你们能动手折一折,折出垂线与平行线吗?这可有一定难度,愿意接受挑战吗?

    2、学生动手折垂线,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学生演示。

    (二)拓展练习:贴挂图69页7题

    四、全课总结,完善认知

    垂直和平行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元日教学设计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4、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重难点、关键

    指导学生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自己的理解。

    教具准备

    字典、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插图。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画垂线教学设计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画垂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教学难点:

    准确的画出垂线。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

    (1)你还记得什么叫垂直吗?

    (2)生活中哪里有互相垂直的现象?

    2、提出学习目标:

    (1)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画垂线。

    (2)什么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学生独立自学、完成例题2(教师相机的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重在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思维方法和错例,特别是引导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完成后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质疑问难。

    2、全班展示(以小组为单位)

    (1)、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学生汇报画法:

    三角板上有一个角是直角,通常可以用三角尺来画垂线。

    ①先画一条直线。

    ②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的直线就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直角顶点是垂足)。

    师强调:让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给定的这点上。

    (2)、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学生汇报画法:

    ①用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

    ②然后沿着已知直线移动三角板,用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紧靠已知点;

    ③最后沿着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这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

    师强调:

    一般用左手持三角板,右手画线。当要求直线通过其一点时,要考虑到笔画的粗细度,三角板的边与已知点之间可稍留一些空隙。最后让我们标注上垂直符号。

    (3)、学习点到直线的距离

    ①直线外一点a与直线上任意一点连接起来,可以画出很多条线段。

    ②这些线段中,哪条最短?(垂直线段的长度最短)

    你是怎么知道的?(可以目测,也可以用尺测量)

    这条垂直的线段有几条?(只有1条)

    说明它很特殊,于是它也有个专用的名字,看书66页最后一段,全班齐读。

    三、激发知识冲突

    边展示边引发知识的冲突,让学生更深层次的进行思考:

    1、针对同学的展示,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2、教师引导学困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在学习中碰到困难了吗?能把你遇到的确困难说给大家听吗?那你对同学的展示会有什么时候想法与建议吗?

    四、拓展知识外延

    1、基本练习。

    完成练习十一第4题(1)画一画

    2、小组探究,实际应用:

    (1)完成练习十一第5题

    测定跳远成绩时,怎样测量比较准确?为什么?

    (2)完成练习十一第6题

    Jk251.coM编辑推荐

    平行线、垂线教案优秀模板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

    3、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教学难点: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联系生活,提出问题:两根铅笔落在地上后可能会形成哪些图形?

    二、探索比较,掌握特征

    (一)动手操作,反馈展示。

    1、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铅笔摆一摆,摆完后,小组长组织大家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小棒摆在展示板上。

    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3、集中显示典型图形,强化图形表征。

    (1)展示其中一个小组的展示板。

    (2)除了展示板上的这几种情况,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

    (二)小组讨论交流,探索图形特征。

    1、整理图形,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图形通过电脑课件来展示,并编上序号。这些图形,同学们能不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呢?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这样分?

    2、尝试把摆出的图形进行分类。(教师参与讨论,强调学生说明分类的标准)

    3、把铅笔想象成直线,再次分类。

    4、根据研究需要,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标准进行分类。

    师:同学们,我们在对物体进行分类时,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标准,也就有了不同的分类结果。根据我们今天这堂课研究的需要,如果按照“相交”或者“不相交”来分的话,大家认为应该怎样分?

    (三)归纳特征,构建新知

    1、通过同学们自己的探索研究,我们发现了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关系的两种不同情况:一种是相交,一种是不相交。

    2、再次分类,并归纳“平行”与“垂直”的特征,让学生质疑。

    3、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认识平行与垂直。(揭示课题)

    4、其实我们天天都在和垂线与平行线打交道。你们看:书本面相邻的两边是互相垂直的,相对的两边是互相平行的。同学们,你们还能找一找、想一想你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垂直的,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平行的?找到后快快把你的发现告诉同组的同学

    5、学生试着说概念

    师归纳总结并板书。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垂线和垂足的概念

    三、解释应用,巩固新知

    (一)折纸

    1、同学们已经找到了生活中很多的平等线与垂线,那要是给每个同学一张这样的不规则纸,你们能动手折一折,折出垂线与平行线吗?这可有一定难度,愿意接受挑战吗?

    2、学生动手折垂线,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学生演示。

    (二)拓展练习:贴挂图69页7题

    四、全课总结,完善认知

    垂直和平行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元日教学设计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4、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重难点、关键

    指导学生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自己的理解。

    教具准备

    字典、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插图。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元日)

    此文转载

    一、谈话导入,解释题目

    1、同学们,快要放假了,能想起来每年放假咱们在家里过得最大、最热闹的节日是什么节日吗?(春节)

    2、说一说,你们家里都是怎样过节日的?(指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自由反馈)

    3、教师板书课文,解释课文。(元旦就是元旦的意思)

    二、学生自读,读通古诗

    1、教师范读古诗。

    2、学生结合生字的认读,自读古诗。

    3、同学间互相检查读。

    4、指名读一读,其他评价。

    5、集体读一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适当点评。

    6、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三、学习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指名读,然后再交流读。

    3、教师指导,强调要点。

    4、互相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四、借助字典,理解诗意

    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画面上的内容,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

    2、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再读古诗。

    3、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字典,结合图说说古诗的意思。

    4、集体反馈。(只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大概的意思就可以了)

    备注: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反馈收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

    五、拓展延伸

    1、过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感情春节快乐、幸福、热闹的场面)

    2、你们最喜欢春节里的什么节目?为什么?

    3、讨论:到底还要不要办春节晚会。(学生各抒己见)

    附板书设计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热闹、欢快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1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元日)

    此文转载

    时角的分类画角⑵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第五课时角的分类和画角⑵

    【教学内容】教材第25~26页。

    【教学要求】

    ⒈使学生进一步理角线、角的概念,比较熟练地度量线段和角,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量角器、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直线、射线和线段

    ⒈请同学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再画一条射线、一条直线。

    提问:从线段怎样得到射线?从线段怎样和直线?射线能量出长度吗?直线呢?

    ⒉练习四第1题。

    ⑴小组交流、讨论,并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⑵指名汇报。

    ⑶提问:线段、射线、直线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

    ⒊练习四第2题。

    ⑴学生试着练习。

    ⑵师小结。

    二、复习角的认识

    ⒈提问:怎样的图形叫做角?你认识了哪些角,能举例说说吗?

    ⒉把学过的角按一定的顺序排起来。

    ⒊提问:什么叫锐角?直线?钝角、平角和周角?

    ⒋练习四第4题。

    ⑴观察钟面后,先说说钟面上的分针从12起各转动了几分?再说说形成的角是什么角及度数。

    ⒌练习四第5题。

    ⑴按图示,同学们将正方形纸折一折,再展开。

    ⑵完成角1、角2、角3度数的填写。

    ⑶提问:直角和平角有什么关系?直角、平角和周角有什么关系?

    ⒍提问:你怎样知道一个角的大小?用量角器量角时要注意什么?

    练习四第6、8题。

    ⒎提问:如何用量角器画指定的度数的角?

    完成练习四第9题。

    ⒏练习四第10题。

    ⑴说明题意,请同学们分小组活动,尽量拼出不同度数的角。

    ⑵组织交流。

    ⒐思考题

    同学们先自己想方法,再组织交流汇报,可以通过测量,也可以通过推理比较。

    ⒑你知道吗?

    同学们自学“你知道吗”?

    三、布置作业

    顾茅庐教学设计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一

    (第二课时)

    执教董建华

    一、学习目标

    1、抓人物言行揣摩、体会刘备三请诸葛亮的诚意。

    2、感情朗读,读中悟情,唤起学生对刘备诚心诚意的共鸣。

    3、通过一定的拓展,感悟尊重人才的重要性。

    二、学习过程

    一、激发兴趣,回顾引入。

    1、上节课,我们跟随刘备两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你了解到了什么?

    2、是啊,尽管刘备前两次都没见到诸葛亮,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让我们随着刘备一起三顾茅庐。

    二、自主研读,感悟品质

    1、自读课文3-6小节,读读划划,想想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随机交流,朗读感悟

    重点句1:张飞说:“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条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就是!”刘备大声斥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

    预设感悟点:感悟刘备的(诚心、敬重仰慕)

    1、抓“大声斥责”、“如此无礼”等感受

    2、感情朗读刘备、张飞对话。

    重点句2: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

    预设感悟点:抓住“轻轻走”“恭恭敬敬等”等感受刘备的(谦恭诚心)

    1、紧扣“等”的恭敬感受

    2、感情朗读,随机点拨

    重点句3: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

    预设感悟点:抓“下马步行“感受刘备的(礼节诚心)

    1、抓“下马步行”等感受。

    2、感情朗读,随机点拨。

    重点句4: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谒见,都没有遇见。”

    预设感悟点:抓“赶紧下拜”,“谒见”等词感受他(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1、抓“赶紧”“谒见”感受。

    2、感情朗读,随机点拨

    3、刘备的这份急于求贤的精神真让人感动!

    三、观看录像,交流感受。

    四、拓展结课,深化主题。

    1、总结:学了整篇课文,想一想是什么打动了诸葛亮,使他最终答应出山辅佐刘备?

    2.、师小结

    3、拓展:课外收集、阅读有关三国中尊重人才的故事。

    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搜索!

    册习作教学设计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好阿姨》、《假如我有一支神笔》,结合作文提示,让学生明白写作文就是把自己的见闻记下来,把自己所想的写下来。

    2、在练说的基础上,按事情的顺序,有条理地把招待客人的过程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把接待客人这件事写下来。

    难点:按照顺序,有条理地写下来。

    课前准备:

    ⒈例文的录音。

    ⒉可供学生表演的简单道具。如大人的眼镜,玩具电话等。

    ⒊准备一个小室内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早晨我从床上爬起来,推开窗子一看,呀,太阳公公已经笑眯眯在天上望着我了!我连忙穿好衣服,刷牙,洗脸,吃早饭,然后,哼着歌往学校走去。路边的小树好像在向我招手,我的耳边还不时传小鸟悦耳叫声,非常有趣。

    2.老师在说什么呀?

    3.对,告诉你们,这就是作文。从今天起,我们就要学习写作文了。写作文其实一点也不难,就像老师刚才说的一样。只要把你做过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就行了!想试试吗?

    二、读懂例文

    1.学生自由读例文《好阿姨》,思考:例文中写了什么?

    (1)小小组讨论讨论。

    (2)大组交流,指名回答。

    2再读例文《好阿姨》,讨论写法。

    (1)我们来听听小作者是怎样介绍自己买牙膏时遇到那位好阿姨的。(放录音)

    (2)小作者先讲什么?然后呢?最后谈了什呢?

    (3)再读读这篇作文,你发现了什么?

    (4)小结:对,原来小作者只是把自己说的话写在纸上,就是作文啦!

    3.读懂例文《假如我有一支神笔》,启发想象。

    (1)学生自由读:同学们,有一个小朋友非常可爱,他很喜欢想象,常常把自己想的写下来,变成一篇篇小作文,我们来读一读吧!

    (2)指导模仿说话:

    如果你也有一支神笔,你想干什么?

    小小组交流。

    大组交流,指名说。

    倍数因数教学设计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使学生正确理解认识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意义及其关系。掌握2、3、5倍数的特征。培养学生抽象的观察认识能力。

    教学重点: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2、3、5倍数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㈠让学生回顾一下,奇数与倍数的定义。什么样的数是奇数,什么样的数是偶数。

    奇数:个位数位上是1、3、5、7、9的数。

    偶数:个位数位上是2、4、6、8的数

    ㈡区别因数与倍数,

    ①什么样的数是因数

    一整数能被另一整数整除,后者是前者的因数。

    例如:15÷3=515÷5=3那么3、5是15的因数。

    ②什么样的数是偶数

    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例如:15可以能被3与5整除,所以15是3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所得的商。a÷b=c就是a是b的c倍。c就是倍数。

    练习:说一下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12÷2=618÷3=615÷3=515÷5=3

    ㈡根据课本102页图

    找出2、3、5倍数的特征,并说一下它们都有什么样的特点。自己总结一下。

    ①2的倍数全是偶数,并且数位上的数字是0、2、4、6、8的数

    ②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③5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是0与5的数。

    ㈢课本102页,自主练习1

    1、找出2的倍数与5的倍数。并表明哪些数既能够被2整除,也可以被5整除。

    2、找出哪些数是偶数,哪些数是奇数。

    3、第四题哪些数是3的倍数?把他们圈起来。

    4、在1--20自然数当中,找出偶数,3的倍数,5的倍数。

    ㈣总结:在自然数当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认识了自然数,初步认识了因数与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认识因数与倍数的概念,了解2、3、5倍数的特征。课堂总体来说不怎么满意,由于笔误出现几处错误,导致本节课不怎么完美。

    学生对本节课的认识掌握知识令我比较满意,书本练习题所列题型全部理解,明确。

    桂花雨教学设计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一、读题设疑,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同学们,傲雪而立的梅花寄托着外祖父对祖国的无尽思念,香气迷人的桂花又让“我”想起了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题、读题)读了课题,你心中有什么疑问,请大胆地提出来。

    2、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寻找答案吧,自学课文:(出示自学提纲。)

    ⑴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⑵划出不理解的字词用学过的方法理解。

    ⑶“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二、检查自学,汇报交流

    1、解决学生提出的生字疑难。

    2、指名逐段读文,正音。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的是作者深情地回忆起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

    4、“桂花雨”是什么意思?(“桂花雨”是指很多桂花一齐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引导学生引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三、自读课文,读出精彩

    1、找出描写“我”小时侯摇桂花的部分,并开展学习:第2~6自然段:

    ⑴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2~6自然段,和同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⑵进行朗读指导:指名学生读一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师:你听出了什么味道?还有想读出自己不同感受的吗?(让学生充分参与)

    ⑶第二自然段写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同时也写了桂花树的特点:样子笨、花形小、味道香。这一段中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可引导学生说出一、两种花名来补充。

    ⑷第三自然段写了桂花开时,正好是台风季节,母亲总是担心台风来破坏桂花。同时,还交代了桂花收回来是为了送给邻居做糕点。

    ⑸第四自然段写了桂花的香以及应当“摇”的原因:学习时让学生闭眼想象桂花的香。

    ⑹第五自然段写出作者对“摇桂花”的热爱:引导学生找出能体现这一点的词句:是件大事、总是问、乐了、使劲。朗读时注意读出下面两句话的语气:

    ①“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呀?”──迫不及待

    ②“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赞美

    感悟形象:一边读一边结合课文插图想象摇花乐的情景,再闭眼想象“桂花雨”,和作者分享童年的快乐。

    ⑺第六自然段写了桂花的收、藏及作用。(可引导学生说一说对桂花的认识)

    2、全班有感情地朗读2~6自然段,让学生读出作者对“摇花乐”的怀念。

    四、品读词句,体会感情

    1、找出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体会:

    ⑴“杭州的一处小山全是桂花,香飘十里,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仿照这个句式,让学生说说,从而体会到母亲表达的是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如:这里的环境真好,母亲会怎么说?这里的生活真舒适,母亲会怎么说?

    ⑵“于是,我也想到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①“摇花乐”指的是在作者眼里,摇桂花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

    ②模仿写句,启发学生回忆童年里难忘的人和事:

    听到_____,我总会想起______,还有______。

    五、回归整体,交流感受

    1、师:课文以生动的文笔向我们介绍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文字中蕴含着浓郁的乡情,读来很感人,让我们再一次来欣赏美丽的桂花雨。(配乐朗读全文)

    2、交流阅读感受,联系古诗或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人们对家乡的怀念。

    小露珠教学设计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一,教材内容

    《小露珠》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三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优美的童话.写的是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过程,以及小动物和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越来越越来越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小动物都喜欢小露珠,感受大自然的和谐,融洽和美丽.

    三,教学过程

    (一)吟诗揭题

    1,前段时间,我们曾经背过一首古诗《暮江吟》,谁能背给大家听.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夜图,特别是露似珍珠月似弓令我记忆颇深,你们知道这句诗中写到了什么吗(板书:露珠)教学生字:露,雨字头,跟水有关联.齐读露珠.

    3,说说你对露珠的认识.

    4,现在老师在露珠前面加上了一个小字,你能感受到什么再次齐读课题.(要求美美地读)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思考: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

    2,检查生字新词

    zhēnzhíjùnqiàolín

    珍珠植物俊俏夜幕降临

    gǎngǔxílì

    感到一股袭来黄豆粒

    zòulùwayíng

    吹奏露珠早哇笑盈盈

    gǎnlǎbāzuànzhēng

    草秆喇叭钻石水蒸气

    ①检查读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强调:钻是多音字,有两种读音,分别读什么,组个词.

    ②理解词语,谈谈你理解的或者你还没有弄明白的.

    重点理解:俊,除了可以组词俊俏外,还可以组什么词(英俊)

    对了,俊俏一般指女孩,而英俊一般指男孩,你们看,中国的语言文字多么有意思.可千万不要用错,否则就出笑话了

    笑盈盈(做个微笑的动作表示)

    3,课文主要说了哪些内容

    (三)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重点指导朗读小露珠爬呀,滚呀,越来越大,越来越亮,到黎明的时候,已经有黄豆粒那么大了.(课件出示动画)

    表扬:你的声音越来越响亮,感情也越来越强烈,真好!

    你们能用越来越越来越造句吗

    (四)精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1,请同学们快速地读一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它们结构很像,就是换了几个词)

    (板书:像钻石那么闪亮像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圆润)

    2,(出示课件)理解闪亮透明圆润,提示动作蹦爬落.

    3,拓展练习:用句式【早哇,像__那么__的小露珠.__的__对小露珠说.】说一句话,并且写在书上.

    4,指导朗读:在读这一段文字时,要注意哪些地方.

    5,四人小组表演读(佩带头饰)角色分工:旁白,青蛙,蟋蟀,蝴蝶.

    师生配合:老师读旁白,同学们每人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读.

    6,现在我们每人就是一种小动物,老师就是一颗小露珠,你们该怎么向我问好呢

    老师走到学生中间,先主动问好,例勤劳的小青蛙,你早哇!学生接着对话交流.

    7,由此可见,小动物们的确是非常喜欢小露珠的,那么,其他植物会喜欢小露珠吗我们下节课学习.

    (五)指导写字

    1,我们在写这些生字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2,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元日)

    此文转载

    一、谈话导入,解释题目

    1、同学们,快要放假了,能想起来每年放假咱们在家里过得最大、最热闹的节日是什么节日吗?(春节)

    2、说一说,你们家里都是怎样过节日的?(指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自由反馈)

    3、教师板书课文,解释课文。(元旦就是元旦的意思)

    二、学生自读,读通古诗

    1、教师范读古诗。

    2、学生结合生字的认读,自读古诗。

    3、同学间互相检查读。

    4、指名读一读,其他评价。

    5、集体读一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适当点评。

    6、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三、学习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指名读,然后再交流读。

    3、教师指导,强调要点。

    4、互相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四、借助字典,理解诗意

    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画面上的内容,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

    2、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再读古诗。

    3、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字典,结合图说说古诗的意思。

    4、集体反馈。(只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大概的意思就可以了)

    备注: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反馈收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

    五、拓展延伸

    1、过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感情春节快乐、幸福、热闹的场面)

    2、你们最喜欢春节里的什么节目?为什么?

    3、讨论:到底还要不要办春节晚会。(学生各抒己见)

    附板书设计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热闹、欢快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画垂线教学设计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画垂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教学难点:

    准确的画出垂线。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

    (1)你还记得什么叫垂直吗?

    (2)生活中哪里有互相垂直的现象?

    2、提出学习目标:

    (1)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画垂线。

    (2)什么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学生独立自学、完成例题2(教师相机的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重在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思维方法和错例,特别是引导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完成后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质疑问难。

    2、全班展示(以小组为单位)

    (1)、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学生汇报画法:

    三角板上有一个角是直角,通常可以用三角尺来画垂线。

    ①先画一条直线。

    ②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的直线就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直角顶点是垂足)。

    师强调:让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给定的这点上。

    (2)、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学生汇报画法:

    ①用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

    ②然后沿着已知直线移动三角板,用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紧靠已知点;

    ③最后沿着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这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

    师强调:

    一般用左手持三角板,右手画线。当要求直线通过其一点时,要考虑到笔画的粗细度,三角板的边与已知点之间可稍留一些空隙。最后让我们标注上垂直符号。

    (3)、学习点到直线的距离

    ①直线外一点a与直线上任意一点连接起来,可以画出很多条线段。

    ②这些线段中,哪条最短?(垂直线段的长度最短)

    你是怎么知道的?(可以目测,也可以用尺测量)

    这条垂直的线段有几条?(只有1条)

    说明它很特殊,于是它也有个专用的名字,看书66页最后一段,全班齐读。

    三、激发知识冲突

    边展示边引发知识的冲突,让学生更深层次的进行思考:

    1、针对同学的展示,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2、教师引导学困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在学习中碰到困难了吗?能把你遇到的确困难说给大家听吗?那你对同学的展示会有什么时候想法与建议吗?

    四、拓展知识外延

    1、基本练习。

    完成练习十一第4题(1)画一画

    2、小组探究,实际应用:

    (1)完成练习十一第5题

    测定跳远成绩时,怎样测量比较准确?为什么?

    (2)完成练习十一第6题

    Jk251.coM编辑推荐

    平行线、垂线教案优秀模板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

    3、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教学难点: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联系生活,提出问题:两根铅笔落在地上后可能会形成哪些图形?

    二、探索比较,掌握特征

    (一)动手操作,反馈展示。

    1、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铅笔摆一摆,摆完后,小组长组织大家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小棒摆在展示板上。

    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3、集中显示典型图形,强化图形表征。

    (1)展示其中一个小组的展示板。

    (2)除了展示板上的这几种情况,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

    (二)小组讨论交流,探索图形特征。

    1、整理图形,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图形通过电脑课件来展示,并编上序号。这些图形,同学们能不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呢?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这样分?

    2、尝试把摆出的图形进行分类。(教师参与讨论,强调学生说明分类的标准)

    3、把铅笔想象成直线,再次分类。

    4、根据研究需要,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标准进行分类。

    师:同学们,我们在对物体进行分类时,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标准,也就有了不同的分类结果。根据我们今天这堂课研究的需要,如果按照“相交”或者“不相交”来分的话,大家认为应该怎样分?

    (三)归纳特征,构建新知

    1、通过同学们自己的探索研究,我们发现了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关系的两种不同情况:一种是相交,一种是不相交。

    2、再次分类,并归纳“平行”与“垂直”的特征,让学生质疑。

    3、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认识平行与垂直。(揭示课题)

    4、其实我们天天都在和垂线与平行线打交道。你们看:书本面相邻的两边是互相垂直的,相对的两边是互相平行的。同学们,你们还能找一找、想一想你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垂直的,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平行的?找到后快快把你的发现告诉同组的同学

    5、学生试着说概念

    师归纳总结并板书。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垂线和垂足的概念

    三、解释应用,巩固新知

    (一)折纸

    1、同学们已经找到了生活中很多的平等线与垂线,那要是给每个同学一张这样的不规则纸,你们能动手折一折,折出垂线与平行线吗?这可有一定难度,愿意接受挑战吗?

    2、学生动手折垂线,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学生演示。

    (二)拓展练习:贴挂图69页7题

    四、全课总结,完善认知

    垂直和平行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元日教学设计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4、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重难点、关键

    指导学生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自己的理解。

    教具准备

    字典、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插图。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元日)

    此文转载

    一、谈话导入,解释题目

    1、同学们,快要放假了,能想起来每年放假咱们在家里过得最大、最热闹的节日是什么节日吗?(春节)

    2、说一说,你们家里都是怎样过节日的?(指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自由反馈)

    3、教师板书课文,解释课文。(元旦就是元旦的意思)

    二、学生自读,读通古诗

    1、教师范读古诗。

    2、学生结合生字的认读,自读古诗。

    3、同学间互相检查读。

    4、指名读一读,其他评价。

    5、集体读一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适当点评。

    6、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三、学习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指名读,然后再交流读。

    3、教师指导,强调要点。

    4、互相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四、借助字典,理解诗意

    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画面上的内容,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

    2、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再读古诗。

    3、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字典,结合图说说古诗的意思。

    4、集体反馈。(只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大概的意思就可以了)

    备注: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反馈收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

    五、拓展延伸

    1、过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感情春节快乐、幸福、热闹的场面)

    2、你们最喜欢春节里的什么节目?为什么?

    3、讨论:到底还要不要办春节晚会。(学生各抒己见)

    附板书设计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热闹、欢快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1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元日)

    此文转载

    时角的分类画角⑵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第五课时角的分类和画角⑵

    【教学内容】教材第25~26页。

    【教学要求】

    ⒈使学生进一步理角线、角的概念,比较熟练地度量线段和角,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量角器、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直线、射线和线段

    ⒈请同学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再画一条射线、一条直线。

    提问:从线段怎样得到射线?从线段怎样和直线?射线能量出长度吗?直线呢?

    ⒉练习四第1题。

    ⑴小组交流、讨论,并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⑵指名汇报。

    ⑶提问:线段、射线、直线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

    ⒊练习四第2题。

    ⑴学生试着练习。

    ⑵师小结。

    二、复习角的认识

    ⒈提问:怎样的图形叫做角?你认识了哪些角,能举例说说吗?

    ⒉把学过的角按一定的顺序排起来。

    ⒊提问:什么叫锐角?直线?钝角、平角和周角?

    ⒋练习四第4题。

    ⑴观察钟面后,先说说钟面上的分针从12起各转动了几分?再说说形成的角是什么角及度数。

    ⒌练习四第5题。

    ⑴按图示,同学们将正方形纸折一折,再展开。

    ⑵完成角1、角2、角3度数的填写。

    ⑶提问:直角和平角有什么关系?直角、平角和周角有什么关系?

    ⒍提问:你怎样知道一个角的大小?用量角器量角时要注意什么?

    练习四第6、8题。

    ⒎提问:如何用量角器画指定的度数的角?

    完成练习四第9题。

    ⒏练习四第10题。

    ⑴说明题意,请同学们分小组活动,尽量拼出不同度数的角。

    ⑵组织交流。

    ⒐思考题

    同学们先自己想方法,再组织交流汇报,可以通过测量,也可以通过推理比较。

    ⒑你知道吗?

    同学们自学“你知道吗”?

    三、布置作业

    顾茅庐教学设计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一

    (第二课时)

    执教董建华

    一、学习目标

    1、抓人物言行揣摩、体会刘备三请诸葛亮的诚意。

    2、感情朗读,读中悟情,唤起学生对刘备诚心诚意的共鸣。

    3、通过一定的拓展,感悟尊重人才的重要性。

    二、学习过程

    一、激发兴趣,回顾引入。

    1、上节课,我们跟随刘备两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你了解到了什么?

    2、是啊,尽管刘备前两次都没见到诸葛亮,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让我们随着刘备一起三顾茅庐。

    二、自主研读,感悟品质

    1、自读课文3-6小节,读读划划,想想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随机交流,朗读感悟

    重点句1:张飞说:“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条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就是!”刘备大声斥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

    预设感悟点:感悟刘备的(诚心、敬重仰慕)

    1、抓“大声斥责”、“如此无礼”等感受

    2、感情朗读刘备、张飞对话。

    重点句2: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

    预设感悟点:抓住“轻轻走”“恭恭敬敬等”等感受刘备的(谦恭诚心)

    1、紧扣“等”的恭敬感受

    2、感情朗读,随机点拨

    重点句3: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

    预设感悟点:抓“下马步行“感受刘备的(礼节诚心)

    1、抓“下马步行”等感受。

    2、感情朗读,随机点拨。

    重点句4: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谒见,都没有遇见。”

    预设感悟点:抓“赶紧下拜”,“谒见”等词感受他(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1、抓“赶紧”“谒见”感受。

    2、感情朗读,随机点拨

    3、刘备的这份急于求贤的精神真让人感动!

    三、观看录像,交流感受。

    四、拓展结课,深化主题。

    1、总结:学了整篇课文,想一想是什么打动了诸葛亮,使他最终答应出山辅佐刘备?

    2.、师小结

    3、拓展:课外收集、阅读有关三国中尊重人才的故事。

    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搜索!

    册习作教学设计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好阿姨》、《假如我有一支神笔》,结合作文提示,让学生明白写作文就是把自己的见闻记下来,把自己所想的写下来。

    2、在练说的基础上,按事情的顺序,有条理地把招待客人的过程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把接待客人这件事写下来。

    难点:按照顺序,有条理地写下来。

    课前准备:

    ⒈例文的录音。

    ⒉可供学生表演的简单道具。如大人的眼镜,玩具电话等。

    ⒊准备一个小室内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早晨我从床上爬起来,推开窗子一看,呀,太阳公公已经笑眯眯在天上望着我了!我连忙穿好衣服,刷牙,洗脸,吃早饭,然后,哼着歌往学校走去。路边的小树好像在向我招手,我的耳边还不时传小鸟悦耳叫声,非常有趣。

    2.老师在说什么呀?

    3.对,告诉你们,这就是作文。从今天起,我们就要学习写作文了。写作文其实一点也不难,就像老师刚才说的一样。只要把你做过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就行了!想试试吗?

    二、读懂例文

    1.学生自由读例文《好阿姨》,思考:例文中写了什么?

    (1)小小组讨论讨论。

    (2)大组交流,指名回答。

    2再读例文《好阿姨》,讨论写法。

    (1)我们来听听小作者是怎样介绍自己买牙膏时遇到那位好阿姨的。(放录音)

    (2)小作者先讲什么?然后呢?最后谈了什呢?

    (3)再读读这篇作文,你发现了什么?

    (4)小结:对,原来小作者只是把自己说的话写在纸上,就是作文啦!

    3.读懂例文《假如我有一支神笔》,启发想象。

    (1)学生自由读:同学们,有一个小朋友非常可爱,他很喜欢想象,常常把自己想的写下来,变成一篇篇小作文,我们来读一读吧!

    (2)指导模仿说话:

    如果你也有一支神笔,你想干什么?

    小小组交流。

    大组交流,指名说。

    倍数因数教学设计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使学生正确理解认识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意义及其关系。掌握2、3、5倍数的特征。培养学生抽象的观察认识能力。

    教学重点: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2、3、5倍数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㈠让学生回顾一下,奇数与倍数的定义。什么样的数是奇数,什么样的数是偶数。

    奇数:个位数位上是1、3、5、7、9的数。

    偶数:个位数位上是2、4、6、8的数

    ㈡区别因数与倍数,

    ①什么样的数是因数

    一整数能被另一整数整除,后者是前者的因数。

    例如:15÷3=515÷5=3那么3、5是15的因数。

    ②什么样的数是偶数

    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例如:15可以能被3与5整除,所以15是3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所得的商。a÷b=c就是a是b的c倍。c就是倍数。

    练习:说一下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12÷2=618÷3=615÷3=515÷5=3

    ㈡根据课本102页图

    找出2、3、5倍数的特征,并说一下它们都有什么样的特点。自己总结一下。

    ①2的倍数全是偶数,并且数位上的数字是0、2、4、6、8的数

    ②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③5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是0与5的数。

    ㈢课本102页,自主练习1

    1、找出2的倍数与5的倍数。并表明哪些数既能够被2整除,也可以被5整除。

    2、找出哪些数是偶数,哪些数是奇数。

    3、第四题哪些数是3的倍数?把他们圈起来。

    4、在1--20自然数当中,找出偶数,3的倍数,5的倍数。

    ㈣总结:在自然数当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认识了自然数,初步认识了因数与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认识因数与倍数的概念,了解2、3、5倍数的特征。课堂总体来说不怎么满意,由于笔误出现几处错误,导致本节课不怎么完美。

    学生对本节课的认识掌握知识令我比较满意,书本练习题所列题型全部理解,明确。

    桂花雨教学设计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一、读题设疑,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同学们,傲雪而立的梅花寄托着外祖父对祖国的无尽思念,香气迷人的桂花又让“我”想起了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题、读题)读了课题,你心中有什么疑问,请大胆地提出来。

    2、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寻找答案吧,自学课文:(出示自学提纲。)

    ⑴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⑵划出不理解的字词用学过的方法理解。

    ⑶“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二、检查自学,汇报交流

    1、解决学生提出的生字疑难。

    2、指名逐段读文,正音。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的是作者深情地回忆起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

    4、“桂花雨”是什么意思?(“桂花雨”是指很多桂花一齐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引导学生引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三、自读课文,读出精彩

    1、找出描写“我”小时侯摇桂花的部分,并开展学习:第2~6自然段:

    ⑴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2~6自然段,和同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⑵进行朗读指导:指名学生读一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师:你听出了什么味道?还有想读出自己不同感受的吗?(让学生充分参与)

    ⑶第二自然段写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同时也写了桂花树的特点:样子笨、花形小、味道香。这一段中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可引导学生说出一、两种花名来补充。

    ⑷第三自然段写了桂花开时,正好是台风季节,母亲总是担心台风来破坏桂花。同时,还交代了桂花收回来是为了送给邻居做糕点。

    ⑸第四自然段写了桂花的香以及应当“摇”的原因:学习时让学生闭眼想象桂花的香。

    ⑹第五自然段写出作者对“摇桂花”的热爱:引导学生找出能体现这一点的词句:是件大事、总是问、乐了、使劲。朗读时注意读出下面两句话的语气:

    ①“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呀?”──迫不及待

    ②“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赞美

    感悟形象:一边读一边结合课文插图想象摇花乐的情景,再闭眼想象“桂花雨”,和作者分享童年的快乐。

    ⑺第六自然段写了桂花的收、藏及作用。(可引导学生说一说对桂花的认识)

    2、全班有感情地朗读2~6自然段,让学生读出作者对“摇花乐”的怀念。

    四、品读词句,体会感情

    1、找出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体会:

    ⑴“杭州的一处小山全是桂花,香飘十里,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仿照这个句式,让学生说说,从而体会到母亲表达的是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如:这里的环境真好,母亲会怎么说?这里的生活真舒适,母亲会怎么说?

    ⑵“于是,我也想到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①“摇花乐”指的是在作者眼里,摇桂花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

    ②模仿写句,启发学生回忆童年里难忘的人和事:

    听到_____,我总会想起______,还有______。

    五、回归整体,交流感受

    1、师:课文以生动的文笔向我们介绍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文字中蕴含着浓郁的乡情,读来很感人,让我们再一次来欣赏美丽的桂花雨。(配乐朗读全文)

    2、交流阅读感受,联系古诗或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人们对家乡的怀念。

    小露珠教学设计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一,教材内容

    《小露珠》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三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优美的童话.写的是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过程,以及小动物和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越来越越来越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小动物都喜欢小露珠,感受大自然的和谐,融洽和美丽.

    三,教学过程

    (一)吟诗揭题

    1,前段时间,我们曾经背过一首古诗《暮江吟》,谁能背给大家听.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夜图,特别是露似珍珠月似弓令我记忆颇深,你们知道这句诗中写到了什么吗(板书:露珠)教学生字:露,雨字头,跟水有关联.齐读露珠.

    3,说说你对露珠的认识.

    4,现在老师在露珠前面加上了一个小字,你能感受到什么再次齐读课题.(要求美美地读)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思考: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

    2,检查生字新词

    zhēnzhíjùnqiàolín

    珍珠植物俊俏夜幕降临

    gǎngǔxílì

    感到一股袭来黄豆粒

    zòulùwayíng

    吹奏露珠早哇笑盈盈

    gǎnlǎbāzuànzhēng

    草秆喇叭钻石水蒸气

    ①检查读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强调:钻是多音字,有两种读音,分别读什么,组个词.

    ②理解词语,谈谈你理解的或者你还没有弄明白的.

    重点理解:俊,除了可以组词俊俏外,还可以组什么词(英俊)

    对了,俊俏一般指女孩,而英俊一般指男孩,你们看,中国的语言文字多么有意思.可千万不要用错,否则就出笑话了

    笑盈盈(做个微笑的动作表示)

    3,课文主要说了哪些内容

    (三)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重点指导朗读小露珠爬呀,滚呀,越来越大,越来越亮,到黎明的时候,已经有黄豆粒那么大了.(课件出示动画)

    表扬:你的声音越来越响亮,感情也越来越强烈,真好!

    你们能用越来越越来越造句吗

    (四)精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1,请同学们快速地读一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它们结构很像,就是换了几个词)

    (板书:像钻石那么闪亮像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圆润)

    2,(出示课件)理解闪亮透明圆润,提示动作蹦爬落.

    3,拓展练习:用句式【早哇,像__那么__的小露珠.__的__对小露珠说.】说一句话,并且写在书上.

    4,指导朗读:在读这一段文字时,要注意哪些地方.

    5,四人小组表演读(佩带头饰)角色分工:旁白,青蛙,蟋蟀,蝴蝶.

    师生配合:老师读旁白,同学们每人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读.

    6,现在我们每人就是一种小动物,老师就是一颗小露珠,你们该怎么向我问好呢

    老师走到学生中间,先主动问好,例勤劳的小青蛙,你早哇!学生接着对话交流.

    7,由此可见,小动物们的确是非常喜欢小露珠的,那么,其他植物会喜欢小露珠吗我们下节课学习.

    (五)指导写字

    1,我们在写这些生字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2,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元日)

    此文转载

    时角的分类画角⑵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第五课时角的分类和画角⑵

    【教学内容】教材第25~26页。

    【教学要求】

    ⒈使学生进一步理角线、角的概念,比较熟练地度量线段和角,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量角器、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直线、射线和线段

    ⒈请同学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再画一条射线、一条直线。

    提问:从线段怎样得到射线?从线段怎样和直线?射线能量出长度吗?直线呢?

    ⒉练习四第1题。

    ⑴小组交流、讨论,并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⑵指名汇报。

    ⑶提问:线段、射线、直线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

    ⒊练习四第2题。

    ⑴学生试着练习。

    ⑵师小结。

    二、复习角的认识

    ⒈提问:怎样的图形叫做角?你认识了哪些角,能举例说说吗?

    ⒉把学过的角按一定的顺序排起来。

    ⒊提问:什么叫锐角?直线?钝角、平角和周角?

    ⒋练习四第4题。

    ⑴观察钟面后,先说说钟面上的分针从12起各转动了几分?再说说形成的角是什么角及度数。

    ⒌练习四第5题。

    ⑴按图示,同学们将正方形纸折一折,再展开。

    ⑵完成角1、角2、角3度数的填写。

    ⑶提问:直角和平角有什么关系?直角、平角和周角有什么关系?

    ⒍提问:你怎样知道一个角的大小?用量角器量角时要注意什么?

    练习四第6、8题。

    ⒎提问:如何用量角器画指定的度数的角?

    完成练习四第9题。

    ⒏练习四第10题。

    ⑴说明题意,请同学们分小组活动,尽量拼出不同度数的角。

    ⑵组织交流。

    ⒐思考题

    同学们先自己想方法,再组织交流汇报,可以通过测量,也可以通过推理比较。

    ⒑你知道吗?

    同学们自学“你知道吗”?

    三、布置作业

    顾茅庐教学设计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一

    (第二课时)

    执教董建华

    一、学习目标

    1、抓人物言行揣摩、体会刘备三请诸葛亮的诚意。

    2、感情朗读,读中悟情,唤起学生对刘备诚心诚意的共鸣。

    3、通过一定的拓展,感悟尊重人才的重要性。

    二、学习过程

    一、激发兴趣,回顾引入。

    1、上节课,我们跟随刘备两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你了解到了什么?

    2、是啊,尽管刘备前两次都没见到诸葛亮,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让我们随着刘备一起三顾茅庐。

    二、自主研读,感悟品质

    1、自读课文3-6小节,读读划划,想想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随机交流,朗读感悟

    重点句1:张飞说:“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条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就是!”刘备大声斥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

    预设感悟点:感悟刘备的(诚心、敬重仰慕)

    1、抓“大声斥责”、“如此无礼”等感受

    2、感情朗读刘备、张飞对话。

    重点句2: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

    预设感悟点:抓住“轻轻走”“恭恭敬敬等”等感受刘备的(谦恭诚心)

    1、紧扣“等”的恭敬感受

    2、感情朗读,随机点拨

    重点句3: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

    预设感悟点:抓“下马步行“感受刘备的(礼节诚心)

    1、抓“下马步行”等感受。

    2、感情朗读,随机点拨。

    重点句4: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谒见,都没有遇见。”

    预设感悟点:抓“赶紧下拜”,“谒见”等词感受他(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1、抓“赶紧”“谒见”感受。

    2、感情朗读,随机点拨

    3、刘备的这份急于求贤的精神真让人感动!

    三、观看录像,交流感受。

    四、拓展结课,深化主题。

    1、总结:学了整篇课文,想一想是什么打动了诸葛亮,使他最终答应出山辅佐刘备?

    2.、师小结

    3、拓展:课外收集、阅读有关三国中尊重人才的故事。

    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搜索!

    册习作教学设计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好阿姨》、《假如我有一支神笔》,结合作文提示,让学生明白写作文就是把自己的见闻记下来,把自己所想的写下来。

    2、在练说的基础上,按事情的顺序,有条理地把招待客人的过程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把接待客人这件事写下来。

    难点:按照顺序,有条理地写下来。

    课前准备:

    ⒈例文的录音。

    ⒉可供学生表演的简单道具。如大人的眼镜,玩具电话等。

    ⒊准备一个小室内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早晨我从床上爬起来,推开窗子一看,呀,太阳公公已经笑眯眯在天上望着我了!我连忙穿好衣服,刷牙,洗脸,吃早饭,然后,哼着歌往学校走去。路边的小树好像在向我招手,我的耳边还不时传小鸟悦耳叫声,非常有趣。

    2.老师在说什么呀?

    3.对,告诉你们,这就是作文。从今天起,我们就要学习写作文了。写作文其实一点也不难,就像老师刚才说的一样。只要把你做过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就行了!想试试吗?

    二、读懂例文

    1.学生自由读例文《好阿姨》,思考:例文中写了什么?

    (1)小小组讨论讨论。

    (2)大组交流,指名回答。

    2再读例文《好阿姨》,讨论写法。

    (1)我们来听听小作者是怎样介绍自己买牙膏时遇到那位好阿姨的。(放录音)

    (2)小作者先讲什么?然后呢?最后谈了什呢?

    (3)再读读这篇作文,你发现了什么?

    (4)小结:对,原来小作者只是把自己说的话写在纸上,就是作文啦!

    3.读懂例文《假如我有一支神笔》,启发想象。

    (1)学生自由读:同学们,有一个小朋友非常可爱,他很喜欢想象,常常把自己想的写下来,变成一篇篇小作文,我们来读一读吧!

    (2)指导模仿说话:

    如果你也有一支神笔,你想干什么?

    小小组交流。

    大组交流,指名说。

    倍数因数教学设计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使学生正确理解认识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意义及其关系。掌握2、3、5倍数的特征。培养学生抽象的观察认识能力。

    教学重点: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2、3、5倍数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㈠让学生回顾一下,奇数与倍数的定义。什么样的数是奇数,什么样的数是偶数。

    奇数:个位数位上是1、3、5、7、9的数。

    偶数:个位数位上是2、4、6、8的数

    ㈡区别因数与倍数,

    ①什么样的数是因数

    一整数能被另一整数整除,后者是前者的因数。

    例如:15÷3=515÷5=3那么3、5是15的因数。

    ②什么样的数是偶数

    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例如:15可以能被3与5整除,所以15是3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所得的商。a÷b=c就是a是b的c倍。c就是倍数。

    练习:说一下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12÷2=618÷3=615÷3=515÷5=3

    ㈡根据课本102页图

    找出2、3、5倍数的特征,并说一下它们都有什么样的特点。自己总结一下。

    ①2的倍数全是偶数,并且数位上的数字是0、2、4、6、8的数

    ②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③5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是0与5的数。

    ㈢课本102页,自主练习1

    1、找出2的倍数与5的倍数。并表明哪些数既能够被2整除,也可以被5整除。

    2、找出哪些数是偶数,哪些数是奇数。

    3、第四题哪些数是3的倍数?把他们圈起来。

    4、在1--20自然数当中,找出偶数,3的倍数,5的倍数。

    ㈣总结:在自然数当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认识了自然数,初步认识了因数与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认识因数与倍数的概念,了解2、3、5倍数的特征。课堂总体来说不怎么满意,由于笔误出现几处错误,导致本节课不怎么完美。

    学生对本节课的认识掌握知识令我比较满意,书本练习题所列题型全部理解,明确。

    桂花雨教学设计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一、读题设疑,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同学们,傲雪而立的梅花寄托着外祖父对祖国的无尽思念,香气迷人的桂花又让“我”想起了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题、读题)读了课题,你心中有什么疑问,请大胆地提出来。

    2、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寻找答案吧,自学课文:(出示自学提纲。)

    ⑴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⑵划出不理解的字词用学过的方法理解。

    ⑶“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二、检查自学,汇报交流

    1、解决学生提出的生字疑难。

    2、指名逐段读文,正音。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的是作者深情地回忆起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

    4、“桂花雨”是什么意思?(“桂花雨”是指很多桂花一齐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引导学生引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三、自读课文,读出精彩

    1、找出描写“我”小时侯摇桂花的部分,并开展学习:第2~6自然段:

    ⑴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2~6自然段,和同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⑵进行朗读指导:指名学生读一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师:你听出了什么味道?还有想读出自己不同感受的吗?(让学生充分参与)

    ⑶第二自然段写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同时也写了桂花树的特点:样子笨、花形小、味道香。这一段中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可引导学生说出一、两种花名来补充。

    ⑷第三自然段写了桂花开时,正好是台风季节,母亲总是担心台风来破坏桂花。同时,还交代了桂花收回来是为了送给邻居做糕点。

    ⑸第四自然段写了桂花的香以及应当“摇”的原因:学习时让学生闭眼想象桂花的香。

    ⑹第五自然段写出作者对“摇桂花”的热爱:引导学生找出能体现这一点的词句:是件大事、总是问、乐了、使劲。朗读时注意读出下面两句话的语气:

    ①“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呀?”──迫不及待

    ②“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赞美

    感悟形象:一边读一边结合课文插图想象摇花乐的情景,再闭眼想象“桂花雨”,和作者分享童年的快乐。

    ⑺第六自然段写了桂花的收、藏及作用。(可引导学生说一说对桂花的认识)

    2、全班有感情地朗读2~6自然段,让学生读出作者对“摇花乐”的怀念。

    四、品读词句,体会感情

    1、找出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体会:

    ⑴“杭州的一处小山全是桂花,香飘十里,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仿照这个句式,让学生说说,从而体会到母亲表达的是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如:这里的环境真好,母亲会怎么说?这里的生活真舒适,母亲会怎么说?

    ⑵“于是,我也想到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①“摇花乐”指的是在作者眼里,摇桂花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

    ②模仿写句,启发学生回忆童年里难忘的人和事:

    听到_____,我总会想起______,还有______。

    五、回归整体,交流感受

    1、师:课文以生动的文笔向我们介绍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文字中蕴含着浓郁的乡情,读来很感人,让我们再一次来欣赏美丽的桂花雨。(配乐朗读全文)

    2、交流阅读感受,联系古诗或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人们对家乡的怀念。

    小露珠教学设计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一,教材内容

    《小露珠》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三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优美的童话.写的是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过程,以及小动物和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越来越越来越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小动物都喜欢小露珠,感受大自然的和谐,融洽和美丽.

    三,教学过程

    (一)吟诗揭题

    1,前段时间,我们曾经背过一首古诗《暮江吟》,谁能背给大家听.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夜图,特别是露似珍珠月似弓令我记忆颇深,你们知道这句诗中写到了什么吗(板书:露珠)教学生字:露,雨字头,跟水有关联.齐读露珠.

    3,说说你对露珠的认识.

    4,现在老师在露珠前面加上了一个小字,你能感受到什么再次齐读课题.(要求美美地读)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思考: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

    2,检查生字新词

    zhēnzhíjùnqiàolín

    珍珠植物俊俏夜幕降临

    gǎngǔxílì

    感到一股袭来黄豆粒

    zòulùwayíng

    吹奏露珠早哇笑盈盈

    gǎnlǎbāzuànzhēng

    草秆喇叭钻石水蒸气

    ①检查读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强调:钻是多音字,有两种读音,分别读什么,组个词.

    ②理解词语,谈谈你理解的或者你还没有弄明白的.

    重点理解:俊,除了可以组词俊俏外,还可以组什么词(英俊)

    对了,俊俏一般指女孩,而英俊一般指男孩,你们看,中国的语言文字多么有意思.可千万不要用错,否则就出笑话了

    笑盈盈(做个微笑的动作表示)

    3,课文主要说了哪些内容

    (三)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重点指导朗读小露珠爬呀,滚呀,越来越大,越来越亮,到黎明的时候,已经有黄豆粒那么大了.(课件出示动画)

    表扬:你的声音越来越响亮,感情也越来越强烈,真好!

    你们能用越来越越来越造句吗

    (四)精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1,请同学们快速地读一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它们结构很像,就是换了几个词)

    (板书:像钻石那么闪亮像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圆润)

    2,(出示课件)理解闪亮透明圆润,提示动作蹦爬落.

    3,拓展练习:用句式【早哇,像__那么__的小露珠.__的__对小露珠说.】说一句话,并且写在书上.

    4,指导朗读:在读这一段文字时,要注意哪些地方.

    5,四人小组表演读(佩带头饰)角色分工:旁白,青蛙,蟋蟀,蝴蝶.

    师生配合:老师读旁白,同学们每人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读.

    6,现在我们每人就是一种小动物,老师就是一颗小露珠,你们该怎么向我问好呢

    老师走到学生中间,先主动问好,例勤劳的小青蛙,你早哇!学生接着对话交流.

    7,由此可见,小动物们的确是非常喜欢小露珠的,那么,其他植物会喜欢小露珠吗我们下节课学习.

    (五)指导写字

    1,我们在写这些生字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2,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画垂线教学设计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相关推荐
    最新! 小学生防溺水安全主题班会教案集锦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教师的职责所在,教案能够安排教学的方方面面,在教案中总结好经验与教训,我们才能逐步成熟起来。对于小学教案报的撰写你是否毫无头绪呢?为了帮助大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 小学生防溺水安全主题班会教案集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天气逐渐炎热,防溺水安全教育又成为学校安全教...

    [参考]少年闰土教案简短 4篇

    在我们的小学教学中都离不开教案,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一份优质的教学方案往往来自教师长时间的经验累积,小学教案该怎么写?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少年闰土教案简短 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一、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闰土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农村少年。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来认识这个少年闰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