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倍数的教案。
教学过程中教案课件是基本部分,每天老师都需要写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料。经过教师范文大全编辑在网络上的搜寻以下是“公倍数的教案”的相关文章,我们会在网站上不断更新信息请持续关注!
公倍数的教案(篇1)
师:猜一猜,(出示边长6厘米、8厘米的两个正方形)。如果用一些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在这两个正方形上,你觉得可以正好铺满哪个正方形?现在请你们用这样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在你们准备好的这两个正方形上,看看铺的结果会怎样?
学生操作活动。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发现了什么?说说你是怎样铺成的?为什么用这样的长方形纸片能正好铺满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
师: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铺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每条边各铺了几次?怎样用算式表示?
生:62=363=2
师:铺边长8里面的正方形呢?每条边都能正好铺完吗?
生:83=22,82=4
师:这样的正方形还能铺满边长是多少厘米的正方形?(板书:12厘米、18厘米、24厘米)说说你的理由。明确:12、18、24除以2和3都没有余数。
师:6、12、18、24这些数与2有什么关系?与3呢?
生1:(6、12、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生2:只要正方形的边长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这样的长方形纸片就能正好把它铺满。师: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它们是2和3的公倍数。(板书课题:公倍数)
师:5、2和3的公倍有多少个呢?为什么?
生:因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可以用省略号来表示
师:6、8是2和3公倍数吗?为什么?
生:8是2的倍数,但8不是3的倍数,所以8不是2和3的公倍数.
教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用一些小长方形铺一铺,学生操作时错误比较多,特别是铺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的时候,学生把小长方形横、竖排起来铺,最后竟然得出能铺满的结论,仔细一看,原来把小长方形多余的折起来了,不知是学生对要求不清楚,还是例题的意思不清晰。经过示范一次后,学生再次铺一铺,就好多了。找公倍数的时候,学生都是采用的第1种简捷的方法,只是,找倍数还是四年级时所学,时间比较久了,学生有相当不部分已经遗忘了,所以课前还是进行相关的一些复习为好,不然学生在找某个数的倍数时就会有不少问题,常常把这个数的本身也是自己的倍数给忘了。
公倍数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能用排列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重点难点
1.掌握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主要教学方法
新授课讲解法尝试法
操作过程
板书设计: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认识
例1.从小到大,顺次写出几个6的倍数和几个9的倍数,找出6和9公有的倍数,最小的一个公倍数是几?
6的倍数有:6、12、18、24、36、42......
9的倍数有:9、18、27、36、45、54......
6和9公有的倍数有:18、36......其中最小的一个是18
用图表示如下:
6的倍数9的倍数
6和9的公倍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
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师活动:预计时间()分钟
学生活动;预计时间()分钟
一.准备题
1.什么叫约数?什么叫倍数?
2.用什么方法求一个数的倍数?
3.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什么?有没有最大的倍数?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1。
2.学生尝试
6的倍数有:6、16、18、24、30、36、42、......
9的倍数有:9、18、27、36、45、......
6和9公有的倍数有:18、36......
3.教师讲评:也可以用图来表示:
6的倍数9的倍数
6和9的公倍数
4.引导学生归纳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三.练一练:
1.第1题填在书上。
2.第2、3两题
3.独立练习:第4、5题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口答
1.学生读题
2.尝试:指名板演,其余自练。
3.先理解图意,再填入公倍数。
1.指名说说
2.把书上的发现告诉同学。
3.看书上写的是不是与我们发现的相同?
4.想一想:
(1)有没有最大的公倍数?为什么?
(2)倍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有什么区别?
1.学生填在书上。
2.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找倍数和公倍数的方法相同。
不同点:第2题前3个括号里要有省略号;第3题前3个括号里不该填上省略号。
四.总结后做目标检测。
延伸练习
作业册70页
反馈与矫正
目标达成情况
公倍数的教案(篇3)
教学内容:
教材第88、89页的内容及第91页练习十七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难点: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操作用长方形纸片(长3Cm,宽2Cm)与方格纸。
前面,我们通过研究两个数的因数,掌握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知识。今天,我们来研究两个数的倍数。
1、在数轴上标出4、6的倍数所在的点。
拿出老师课前发的画有两条直线的纸。
在第一条直线上找出4的倍数所在的点,画上黑点。在第二条直线上找出6的倍数所在的点,圈上小圆圈。
2、引入公倍数。
(l)学生汇报,多媒体课件出现两条数轴,并根据学生报的数,仿效出现黑点和小圆圈。
(3)学生回答后,多媒体课件演示两条数轴合并在一起,闪现12和21。
(4)我们发现:有些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如果让你给这些数起个名,把它们叫做4和6的什么数呢?(板书:公倍数)
说说看,什么叫两个数的公倍数?
3、用集合图表示。
如果让你把4的倍数、6的倍数、4和6的公倍数填在下面的图中,你会填吗?试试看。同桌两人可以讨论一下。
4、引人最小公倍数。
学生汇报后问:
(1)为什么三个部分里都要添上省略号?
(2)4和6的公倍数还有哪些?有没有最大公倍数?
(3)有没有最小公倍数?4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几?(板书:最小公倍数)
4,8,
16,20,…
前面学习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时,我们研究了用正方形地砖铺地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再来研究一个用长方形墙砖铺成正方形的实际问题出示例1。
(1)操作探究。
学生任意选择操作方式。
①用长方形学具拼正方形。
②在印有格子的纸上面画出用长方形墙砖拼成的正方形。边操作、边思考:拼成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与长方形墙砖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2)反馈并揭示意义。
①请选用第一种操作方式的学生上来演示拼的过程,并说一说拼出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老师根据学生的演示板书正方形边长,如6dm
②请选第二种操作方式的学生汇报,老师让多媒体课件闪现边长为6dm、12dm……的正方形。
③正方形边长还有可能是几?你是怎样知道的?
④观察所拼成的边长是6dm、12dm、18dm…的正方形与墙砖的长3dm、宽2dm的关系。体会正方形的边长正好是3和2的公倍数,而6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思考:两个数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最小公倍乘2乘3…就是这两个数的其他公倍数。)
⑤阅读教材第88、89页的内容,进一步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实际意义。
(1)画一画,说一说。
小松鼠一次能跳2格,小猴一次能跳3格,它们从同一点往前跳,跳到第几格时第一次跳到同一点,第2次跳到同一点是在第几格?第3次呢?
引导学生将本题与例1比较:内容不同,但数学意义相同,都是求2和3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完成教材第89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思考,写出答案并交流:4人一组正好分完,说明总人数是4的倍数;6人一组正好分完,说明总人数是6的倍数。总人数在40以内,所以是求40以内4和6的公倍数。
(3)独立完成教材第91页练习十七的第2题。
(4)完成教材第91页练习十七的第1题。
指导学生找到写出两个数的公倍数的简便方法,先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再用最小公倍数乘2、乘3.得到其他公倍数。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本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并通过解决铺长方形地砖的问题,了解了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4的倍数:4、8、12、16、20、24、28、36……
教后反思:
优点:本节课主要学习怎样进行约分,在学习中让学生自己总结方法,找到约分的技巧,并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总结出约分时的注意事项。本节课教学内容充实,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不足:首先在分层练习的时候题目较简单,没有体现由易到难,分层练习这个过程。其次本节课从整体上来说更像一节纯粹的做练习课,缺乏必要的讲解和语言文字的修饰,更只是简单的习题罗列。
公倍数的教案(篇4)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学会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备注
一、问题情境引入
师:五(2)班小天使出鹰假日小队有甲乙两个小组,他们约定甲组每6天到社区参加一次劳动,乙组每9人到社区参加一次劳动,今天他们第一次同时在社区劳动,经过多少天他们还会再次相遇?
(问题情境的材料可视学生实际情况作调整)
二、新课展开
1、建立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1)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可能有难度)四人小组可以讨论,合作完成。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指导,反馈。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解法:
生甲:我们画了一条表示天数的数轴然后分别找出甲组、乙组第一次同时去后过几天再去,标上不同的记号,于是发现经过18天后,他们再次相遇。
可由学生边讲边画出示图,也可由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图略)
教师在充分肯定和表扬后提出,18天后他们还会再次相遇吗?
生甲:还会相遇,不过画图找太麻烦了。
生乙:我们有更好的办法,只要分别算出第一次同时劳动后,甲组经过几天劳动,乙组经过几天劳动,就可以找出经过多少天他们再次相遇了。
教师板书学生思路:
甲组经过:6天、12天、18天、28天、30天、36天......
乙组经过:9天、18天、27天、36天、45天......
所以经过18天、36天......他们再次相遇。......
(2)师:(指板书)请同学们观察一下,甲组经过的天数、乙组经过的天数实际上是什么数?
生:甲组、乙组经过的天数分别是6的倍数和9的倍数。(教书调整板书)
6的倍数:6、12、18、24、30、36......
9的倍数:9、18、27、36、45......
教学过程
备注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公约数,最大公约数。那么请同学们猜猜看,这里的18、36可以称什么数?
生讨论得出:18、36既是6的倍数,又是9的倍数,是6和9的公约数,即是6和9的公约数,18和9的公倍数中最小的,可以称为最小公倍数。
(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的就是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
师:那么什么叫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学生讨论后得出;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师:有没有最大公约数,为什么?
生:没有最大公倍数。因为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所以永远找不到最大公倍数,6和9的公约数还有54、72、90......无穷无尽。
2、用列举法求两个数的公约数、最小公约数。
(1)师:刚才我们找了6和9的公约数、最小公约数,你能再找一找6和4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吗?
做课本第57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试算后,反馈。
生:先找出6的倍数,再找出4的倍数,然后再找出6和4的最小公倍数。
教师随学生记叙板书;
6的倍数有:6、12、18、24......
4的倍数有:4、8、12、16、20、24......
6和4的公约数有:12、24......
6和4的最小公约数是12。
(2)师生共同小结方法。
(3)练习:完成课本练一练第2、3、4、5题。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除什么是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等关概念外,还应注意学习方法,情感等方面的总结。)
四、作业《作业本》
从倍数着手,层层深入,得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中运用集合图,不但形象直观,而且渗透了集合思想。
课后反思:
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习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需要,让课堂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乐园是我们每位教师应努力的方向。还有对学生的评价,包罗万象,既有对学习方法的评价,又有对学习情感的评价,也有对自己的鞭策鼓励。这样的评价,教师只需适当点拨、启发,便能让学生在被他人肯定的同时得到极大的满足感,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自信心,从而把主动探究学习作为自己学习生活中的第一乐趣。这节课我在设计上注重这两点,来设计和展开教学。
公倍数的教案(篇5)
师: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与学校领导来听课,我就先给大家讲个故事,要做到仔细听,边听边思考:故事讲了什么事情?
在我们村里,有一对兄妹因家里贫困而无法上学,从初中毕业后就想到去外面打工以维持生活。于是他兄妹俩一起来到城里,想在一家大酒店找份工作,经过同酒店的经理见面、谈话后,同时被这家大酒店招聘。酒店经理根据本公司工作分配的需要,让妹妹工作3天再休息1天,而要求哥哥工作5再休息1天。就这样他兄妹俩在五一节那天上班了。
妹妹第一个休息天时,可一想哥哥还得工作二天才可以休息,于是在想:我与哥哥这样工作下去,我们有没有一起休息的日子?
生:有。(学生随声应和着,也有一部分学生在议论。)
师:谁会帮这位妹妹解决这个困惑?
生:没有,因为他们两个的工作时间长短不同,所以没有。
生:有。因为哥哥工作3个五天就是15天,妹妹工作5个三天也是15天。
生:妹妹工作5个三天就是十五天,哥哥3个五天也是十五天,那第十六天就是共同休息。
生:能。妹妹工作三天休息一天一共是四天,哥哥工作五天体息一天一共是六天,第十二天是妹妹一共工作了九天后的第三次休息天,也是哥哥工作十天后的第二次休息天。
师:真的。可妹妹还是有点担心?同学们能准确地告诉妹妹这个月里哪天才是他们兄妹俩一起的休息日,多好啊?
师:谁能把哪日子找出来?
(学生分小组尝试寻找答案,有的一边想一边在纸上写写、找找.,)
师:看来怎样找,得讲究一些方法。老师给同学们提个建议,同学们可以借助日历在上面找日子,同桌两位同学可以通过分工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一位同学找妹妹的休息日,另一位同学找哥哥的休息日,然后再把两人找的结果合起来对照一下,这样就可以比较快的找出两兄妹共同的休息日了。
(学生分工合作交流,寻找问题的答。)
师:有好多小组讨论的很热烈,也找到了一些的方法。现在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意见。
生:妹妹工作3天,在30内找出3的倍数,哥哥的工作日是30天内5的倍数。把它摘下来,比较就知道了。
师:你们组把它们都摘下来了吗?
生:没有。
师:我们一起把它们摘下来?
生:5的倍数:5、10、15、20、25、30,3的倍数:3、6、9、12、15、18、21、24、27、30
生:一天的休息日还没有算进去。(那位同学双手把笑列的嘴巴都蒙上了。)
生:我们小组认为,妹妹工作三天休息一天,就到了4号,哥哥工作五天休息一天,就到了6号,妹妹再过三天就是休息天8号,哥哥再过五天休息一天是12号,妹妹再工作三天休息一天也是12号。
生:还有24。妹妹再工作休息三天是16,哥哥再休息是18,妹妹再休息是20,哥哥再休息是24,妹妹妹再休息是24。
生:12的倍数都可以的。妹妹工作三天休息一天一共是4天,哥哥工作天五天休息一天是6天,求出4和6的最小公倍数。
生:那什么叫最小公倍数?(一个女孩自然地隐约地发出低声。)
师:这个问题我们先放着,呆一会同学们就会自然的明白了。其他同学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画图的方法。
师:通过怎样的画图方法,(学生上台画画)比老师写的字还要漂亮。
师:你们猜猜,画的圆圈表示什么啊?
生:我知道。(学生哗然一片)
师:她还没有画完,你们就知道了。先自己想好要说几句话。
生:空白的圆圈表示工作的天数,阴影的表示休息的天数。
生:妹妹没有添上的一横一横的表示正在工作的时候,而添上的是妹妹第4天休息日,哥哥这里空白的也是正在工作,而添上横线的是在休息。它们俩同样都添上的就是他们共同休息。
生:如果问题是求他们在一年之内几天是共同的休息日,那他这样画下去不是很麻烦吗?
生:最小的是12,只要12乘以2等于二十四,再加以12,接下去算。
师:也就是说.
生:也就是说这个数是12的倍数,这个数就是他们兄妹俩共同的休息日。
生:我对他的有意见,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那这样写要写到什么时候?
师:那怎么办呢?
生:要写在什么数之内?
师:我们现在找的都是在五月份的三十一天之内的,如果继续找下去..
生:还有许多
师:那怎么办呢?
生:老师,我只知道了妹妹哥哥的共同休息日都是双数。(突然一个学生举起手来说)
师:这个同学真会思考。我们刚才找的都是31天内找的,如果在一年之内,二年,三年找肯定还有很多,我们可以用..
生:省略号。
师:妹妹高兴了。现在我们用自信的语言来告诉妹妹,我们..
生:我们可以共同在一起玩了。
生:我们可以共同一起休息了。
生:我们一起休息的日子是十二号,或二十四号。
生:是五月十二号,五月二十四号。
生:终有一天会在一起玩了。
师:不用等很久,12号就可以一起休息了,也就是共同休息最早的一天是12号。
生:只要是12的倍数,我们都能在一起休息了。
师:我们通过各种方法,为妹妹解决了心中的疑惑。那我们现在来看看妹妹的休息日,先大家来读读这些数。
生:4、8、12、16、20、24、。。。。。。
师:你们发现这些数有什么特点?
生:他们相差都是4。
生:他们都是偶数。
生:这些数都是4的倍数
生:他们都是合数。
生:这些数都能被4整除。
师:这些数都能被4整除,也可以说都是4的倍数。
师:哥哥的休息日和两兄妹共同的休息日,你会有什么发现吗?
生:哥哥的休息日都是6的倍数。
生:他们共同休息日都是12的倍数。
生:他们共同休息日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
生:是公倍数。因为上面4的倍数有12,6的倍数也有12。
师:12是4和6的公倍数。
生:是最小公倍数。
师:那二十四呢?
生:是最大公倍数。
生:是最大的公倍数,是五月份内最大的公倍数。
师:如果不仅仅是在五月份之内找的,那他们有没有最大的公倍数?
生:没有,因为他们的公倍数是无限的。
师:兄妹共同休息日的数都是四和六的公倍数。这其中最早的一天就是4和6的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我们可以给它起个名字叫什么?
生:最小公倍数。
生:那他们下个月共同休息日大概在不是4号就是5号,也不是4和6的公倍数啊?
师:我们可以找一找,24号,接下去是几(生:36),是下个月的几号?
生:5号。
师:六月五号,也是他们兄妹俩共同休息日,这就到了第36天,36就是4和6的公倍数。
师:4和6的公倍数我们还可以用图示来表示:
4的倍数
公倍数的教案(篇6)
填空题。
1.如果3X=Y(X、Y均不为0),那么Y是X的( )。
2.如果a是b的倍数,那么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 )。
3.某数除以3和5都余1,这个数最小是( )。
4.用一个数除15和30,正好都能整除,这个数最大是( )。
5.两个相邻奇数的和是16,这两个奇数的最小公倍数是( )。
6.一个两位数既是6的倍数,又是9的倍数,那么这个数最大是( ),最小是( )。
7.两个数不是倍数关系,且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36,这两个数可能是( )和( )。
8.0、3、5、7四个数组成一个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四位数,最大是( ),最小是( )。
9.要使60□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那么□里可以填( )。
3.48既是6的倍数,又是8的倍数,所以48是6和8的最小公倍数。( )
4.一个不为0的自然数的个位是0,这个数肯定是2和5的公倍数。( )
5.用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纸片铺成的正方形,其边长最短是24厘米。 ( )
三.选择题。
1.如果a是b的倍数,同时也是c的倍数,那么a一定是b和c的( )
2.一个数的倍数一定( )它本身。
4.如果4a=5b(a、b均不为0)那么a( )b。
A. > B. < C.=
5.下列各组数中,( )是2和5的公倍数。
A.10、15、20、25、30 B.10、50、1250、540
四.把30以内的4和6的倍数、公倍数分别填在下面的圈内。
五.把7的倍数画上“△”,8的倍数画上“○”。
六.求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七.回答下列问题。
1.小于100的数中,12的倍数有哪些?
2.在12、15、36、64、450、950这六个数中。
(1)3的倍数有哪些?
(2)5的倍数有哪些?
(3)2和3的公倍数有哪些?
(4)2和5的公倍数有哪些?
(5)3和5的公倍数有哪些?
八.解决问题。
1.有一批玩具,如果每箱装30个,没有剩余;如果每箱装50个,也没有剩余。这批玩具最少有多少个?
2.军军和丁丁到图书馆去借书,军军:每隔3天去一次;丁丁:每隔4天去一次。7月1日两人在图书馆相遇,那么他们下一次同时到图书馆是几月几日?
公倍数的教案(篇7)
一、片段一:故事引入
师:从前,在美丽的太湖边上有一个小渔村,村里住着一老一少两个渔夫。有一年,他们从4月1日起开始打鱼 ,并且每个人都给自己订了一条规矩。老渔夫说:“我连续打3天要休息一天。”年轻渔夫说:“我连续打5天要休息一天。”有一位远路的朋友想趁他们一起休息的日子去看看他们,拉拉家常,叙叙旧,同时想享受一次新鲜美味的“太湖鱼宴”。可他不知道选哪个日子去才能同时碰到他俩,你会帮他选一选吗?
学生尝试着寻找日子,有的一边想一边在纸上写,有的直接在课前发的日历纸上圈圈画画,有的在交头接耳……过了会儿,有几个学生露出了高兴的神情,但大多数学生显然还没有选出日子。
师:看来选准日子,还得讲究一些方法。老师给你们提个建议,同桌两个同学能否先分一下工,一个同学找老渔夫的休息日,另一个同学找年轻渔夫的休息日,然后再把两人找的日子合起来对照一下,这样试试?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初步感受问题的挑战性,产生与他人合作的心理需求,教师再启发学生进行有序思考和分工合作,引导学生选出日子,并进行了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板书:
老渔夫的休息日:4、8、12、16、20、24、28
年轻渔夫的休息日:6、12、18、24、30
他们共同的休息日:12、24
其中最早的一天:12
二、片段二:探究提升
师:我们进一步来探究上面这些数中的学问。先看老渔夫的休息日,把这些数读一读,你会有一些发现吗?(学生读后相继交流)
生1:我发现这些数都是双数。
生2:我发现每两个数之间相差4。
生3:我发现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4。
生4:我发现这些数都是4的倍数。
师:对了,这些数都是4的倍数,把他们从小到大排在一起,就有了你们刚才找到的规律。(教师把板书中的“老渔夫的休息日”擦去,改写成了“4的倍数”。)
师:我们刚才在30以内的数中,找到了这些4的倍数,现在老师要求继续找下去,30以外的数中,4的倍数还有吗?有多少个?
生5:32,36,40,44,48,…
(学生举例,教师在“4、8、12、16、20、24、28”的后面添上“32、36、…”。)
(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探究了“6的倍数”。)
师:(手指着“12、24”)下面我们来研究两位渔夫共同的休息日,这些数和4与6有什么关系吗?
生6:这些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
生7:这些数是4和6共同的倍数。
生8:这些数是4和6公有的倍数。
生9:这些数是4和6的公倍数。
师:对了,4和6公有的倍数我们就把它叫做4和6的公倍数。(教师把板书中的“他们共同的休息日”擦去,改写成了“4和6的公倍数。
生9:这些数是4和6的公倍数。
师:对了,4和6公有的倍数我们就把它叫做4和6的公倍数。(教师把板书中的“他们共同的休息日”擦去,改写成了“4和6的公倍数”。)
师:刚才我们从30以内的数中找出了4和6的公倍数12、24,如果继续找下去,还能找出一些来吗?
生10:36、48、60、72…
(学生举例,教师在“12、24”的后面添上“36、48,…”。)
师:(手指着“12”)请同学们想,这“其中最早的一天”是不是4和6的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数呢,而在4和6的公倍数中能否找到最大的一个呢?
(通过交流,学生肯定“12”是4和6的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找不出最大的一个。)
师: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你们给它起个名字,该叫什么呢?
生:最小公倍数(好多学生几乎是脱口而出)。
(教师把“其中最早的一天”改为“4和6的最小公倍数”)
三、片段三:反思归纳
师:通过找“共同的休息日”这个活动,同学们分别求出了几组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那么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做公倍数?什么叫做最小公倍数?
生1: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就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就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生2:三个数公有的倍数就叫做这三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就叫做这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生3:两个数、三个数都有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我想四个数、五个数甚至更多的数也有吧。
(最终,在生生交流和师生的交流中,学生概括出“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就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就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师:想一想上面找“共同的休息日”的过程,说一说我们可以怎样来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生4:先找出每一个数的倍数,再找出公有的倍数。就可找出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了。
(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互作补充和修改,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归纳出了方法:一找倍数:从小到大依次找出各个数的倍数;二找公有:对比各个数的倍数找出公有的倍数;三找最小:从公有的倍数中找出最小的一个。)
公倍数的教案(篇8)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倍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并能理解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能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的学习习惯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每周的七天中,你最喜欢哪一天老师最喜欢的是星期五,因为一周就要结束了,在这一周中认认真真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心里是充实的,是踏实的,接下来的两天就要休息了,心里又是轻松的.
在生活原型中丰富表象.
导入话题.
在学校里,我们是上五天课休息两天,你的父母也是这样上班和休息的吗如果不是,谁来说说我认识一位小朋友明明,他的爸爸,妈妈因为工作需要,妈妈每3天休息一天,爸爸每5天休息一天,三月份的最后一天他的爸爸,妈妈都休息了,四月份的时候他们分别会在哪些天休息呢
出示四月份的日历表.
先指名找出妈妈的前4个休息日,再引导学生观察休息日形成的数列有什么规律.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用乘法规律继续找明明妈妈的休息日.(板书:妈妈的休息日:3,6,9,12,15,18,21,24,27,30)
4,用同样的方法找出明明爸爸的休息日.(板书:爸爸的休息日:5,10,15,20,25,30)
5,找出两人共同的休息日.
从生活原型中抽象数学知识.
把妈妈的的日进行抽象.
再回忆妈妈的休息日是怎样找的,从而得出妈妈的休息日是3的倍数.将板书中的妈妈的休息日替换为3的倍数.
指名说3的倍数还有谁有多少在板书上添加省略号.
同理把爸爸的休息日进行抽象.
引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指名说说3的倍数和5的倍数之间的联系,从而引出公倍数,再让学生举例说明它们的公倍数有多少(板书:3和5的公倍数:15,30)
介绍3和5的最小公倍数.
把板书知识用下图表示:
3,6,9,12,15,305,10,20,
18,21,24,25
27
根据板书总结并板书课题:倍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出示:
这些同学至少有多少人
做前分析题意:6有一组正好分完,说明总人数是6的倍数;8人一组正好分完,说明总人数是8的倍数.因此,总人数是6和8的公倍数.又因为问的是至少有多少人,所以要找出6和8的最小公倍数.
学生试找,并把找的方法写下来.
反馈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学生自学课本上的方法.
师介绍课本上的方法,注意:把每种方法的操作过程讲清,把几种方法进行比较.
2,出示:
如果用长3分米,宽2分米的墙砖铺一个正方形(用的墙砖都是整块).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最小是多少分米
学生试做.
如有难度,结合图示讲解.
3,出示图书角图片,介绍:由于图书数量的限制,每次借书时不能让全班同学一起借,有同学想出了男生每3天借一次,女生每2天借一次的办法,这样能解决问题吗
学生发现3和2有公倍数,男,女生还会在同一天借书后,再引导:如果把2和3换成其它的数,行不行是不是每两个数都有公倍数
每个学生任意写两个数,找它们是否有公倍数.
反馈总结:每两个数都有公倍数.
全课小结.
每两个数都有公倍数,并且这些公倍数里面还有很多奥秘,以后我们再来探索.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倍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并能理解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能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的学习习惯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每周的七天中,你最喜欢哪一天老师最喜欢的是星期五,因为一周就要结束了,在这一周中认认真真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心里是充实的,是踏实的,接下来的两天就要休息了,心里又是轻松的.
在生活原型中丰富表象.
导入话题.
在学校里,我们是上五天课休息两天,你的父母也是这样上班和休息的吗如果不是,谁来说说我认识一位小朋友明明,他的爸爸,妈妈因为工作需要,妈妈每3天休息一天,爸爸每5天休息一天,三月份的最后一天他的爸爸,妈妈都休息了,四月份的时候他们分别会在哪些天休息呢
出示四月份的日历表.
先指名找出妈妈的前4个休息日,再引导学生观察休息日形成的数列有什么规律.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用乘法规律继续找明明妈妈的休息日.(板书:妈妈的休息日:3,6,9,12,15,18,21,24,27,30)
4,用同样的方法找出明明爸爸的休息日.(板书:爸爸的休息日:5,10,15,20,25,30)
5,找出两人共同的休息日.
从生活原型中抽象数学知识.
把妈妈的的日进行抽象.
再回忆妈妈的休息日是怎样找的,从而得出妈妈的休息日是3的倍数.将板书中的妈妈的休息日替换为3的倍数.
指名说3的倍数还有谁有多少在板书上添加省略号.
同理把爸爸的休息日进行抽象.
引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指名说说3的倍数和5的倍数之间的联系,从而引出公倍数,再让学生举例说明它们的公倍数有多少(板书:3和5的公倍数:15,30)
介绍3和5的最小公倍数.
把板书知识用下图表示:
3,6,9,12,15,305,10,20,
18,21,24,25
27
根据板书总结并板书课题:倍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出示:
这些同学至少有多少人
做前分析题意:6有一组正好分完,说明总人数是6的倍数;8人一组正好分完,说明总人数是8的倍数.因此,总人数是6和8的公倍数.又因为问的是至少有多少人,所以要找出6和8的最小公倍数.
学生试找,并把找的方法写下来.
反馈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学生自学课本上的方法.
师介绍课本上的方法,注意:把每种方法的操作过程讲清,把几种方法进行比较.
2,出示图书角图片,介绍:由于图书数量的限制,每次借书时不能让全班同学一起借,有同学想出了男生每3天借一次,女生每2天借一次的办法,这样能解决问题吗
学生发现3和2有公倍数,男,女生还会在同一天借书后,再引导:如果把2和3换成其它的数,行不行是不是每两个数都有公倍数
每个学生任意写两个数,找它们是否有公倍数.
反馈总结:每两个数都有公倍数.
全课小结.
每两个数都有公倍数,并且这些公倍数里面还有很多奥秘,以后我们再来探索.
3的倍数
5的倍数
3的倍数
5的倍数
公倍数的教案(篇9)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0页,练习五第12~14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进行有条理思考。
2.通过练习,使学生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公倍数和公因数的含义,弄清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难点:弄清公倍数和公因数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完成一些公因数、公倍数的有关练习。
二、基础训练
1.写出36和24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是多少?
2.写出100以内10和6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找到的?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12题。
谁能说说什么数是两个数的公倍数?两个数的公因数指什么?
在书上完成连线后汇报方法。
你是怎样找出24和16的公因数的?你是怎样找到2和5的公倍数的?
2.完成第13题。
独立完成。交流各自方法。
3.完成第14题。
独立完成。交流各自方法。
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什么情况下可以直接写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什么情况下可以直接写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4.完成思考题。
(1)小组讨论方法。
(2)指导解法。
把46块水果糖分给同学后剩1块,也就是同学们分了多少块糖?(46-1)38块巧克力分给同学后剩3块,也就是分了多少块巧克力?(38-3)每种糖都是平均分给这个小组的同学,因此这个小组的人数既是45的因数,又是35的因数。要求小组最多有几人,就是求45和35的什么?(最大公因数)(45,35)=5因此这个组最多有5名同学。
5.阅读“你知道吗”介绍了我国古代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重要方法————辗转相除发法,以及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符号表示方法
四、课堂
大家在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这一单元时,首先要明白公倍数和公因数的意义,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其次要掌握找公倍数、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才能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公倍数的教案(篇10)
今天汤老师执教的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第十册《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内容,是引导学生在自主参与、发现、归纳的基础上认识并建立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的过程。
本节课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有: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他们的公倍数。
2.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以内的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简洁的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为丰富,课标要求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中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如今的新教材与以往老教材的编排顺序大不一样了,我想这样的教学更注重的是学生对知识产生过程和概念意义的理解,以及解决问题方法的掌握。所以对于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教材注重的是让学生感悟渗透,无需归纳成文。本课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鉴于前述本课承上启下的教材地位,依据课标,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教学难点是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以下几个方面是我对本节课的认识:
1、能把握教材,教学设计科学合理,符合学生认知过程。通过让学生找找2和3的倍数,让学生仔细观察,自主探究,从而引出公倍数。并通过发现它们最小的公倍数揭示出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汤老师在教学时设计问题导入公倍数的概念以及设计摆图形时,需精心组织安排,切不可草草行事。
2、能够重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简洁的方法。本课要求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师认真细致的讲解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一般算法,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更简便的其它方法,在此建议留出时间让学生讨论交流一下,或许掌握的人更多。
3、能注重讲练结合,练习有层次,形式多样化。练习中有一般基础题,有求一定范围内的两数的公倍数,还有根据自身学习经验判断两数最小公倍数的拓展题,学生在练习中获得对新知的巩固和强化。建议练习时不仅要关注学生会不会做,更重要的是关注怎么做,你有什么发现。当学生反馈时,我觉得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讲讲自己的考虑过程,暴露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我觉得是蛮重要的。
以上是我对这堂课的认识,有不恰当之处,请大家指正。谢谢!
公倍数的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学会用列举法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引入
师:五(4)班小天使雏鹰假日小队有甲乙两个小组,他们约定甲组每天到社区参加一次劳动,乙组每9天到社区参加一次劳动,今天他们第一次同时在社区劳动,经过多少天他们还会再次相遇?
(二)新课展开
1.建立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1)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可能有难度)四人小组可以讨论,合作完成。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指导,反馈。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解法:
生甲:我们画了一条表示天数的数轴,然后分别找出甲组.乙组第一次同时去后经过几天再去,标上不同的记号,于是发现经过18天后,他们再次相遇。
可由学生边讲边画出示意图,也可由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教师在充分肯定和表扬后提出,18天后他们还会再次相遇吗?
生甲:还会相遇,不过画图找太麻烦了。
生乙:我们有更好的办法,只要分别算出第一次同时劳动后,甲组经过几天劳动,乙组经过几天劳动,就可以找出经过多少天他们再次相遇了。
教师板书学生思路:
甲组经过:6天、12天、18天、24天、30天、36天
乙组经过:9天、18天、27天、36天、45天
所以经过18天、36天他们会再次相遇。
师:(指板书)请同学们观察一下,甲组经过的天数、组经过的天数实际上是什么数?
生:甲组、乙组经过的天数分别是6的倍数和9的倍数。
6的倍数:6、12、18、24、30、36
9的倍数:9、18、27、36、45
师:我们还可以用集合图来表示,师生共同画出:(图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公约数、最大公约数。那么请同学们猜猜看,这里的18、36可以称什么数?
生讨论后得出:18、36既是6的倍数,又是9的倍数,是6和9的公有倍数,即是6和9的公倍数,18是6和9的公倍数中最小的可以称为最小公倍数。
(1)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的就是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
(2)师:那么什么叫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学生讨论后得出: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也可让学生自学课本后回答,教师再板书)
师:有没有最大公倍数,为什么?
生:没有最大公倍数。因为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所以永远找不到最大公倍数,6和9的公倍数还有54、72、90无穷无尽。
3、用列举法求两个数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你能再找一找6和4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吗?
4、做课本第54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试算后,反馈。
生:先找出6的倍数,再找出4的倍数,然后再找出6和4的最小公倍数。
教师随学生叙述板书:
6的倍数有:6、12、18、24
4的倍数有:4、8、12、16、20、24
6和4的公倍数有:12、24
6和4的最小公倍数是12。
(2)师生共同小结方法。
(3)练习:<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2题。
<2>完成课本练一练第3题。
<3>完成课本练一练第4题。
<4>完成课本练一练第5题。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除什么是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等有关概念外,还应注意学习方法、情感等方面的总结。)
公倍数的教案(篇12)
1、在现实的情境中教学概念,让学生通过操作领会公倍数的含义。
例1教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例3教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都是形成新的数学概念,都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领会概念的含义。
例1先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边长6厘米和8厘米的正方形,发现正好铺满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不能正好铺满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并从长方形纸片的长、宽和正方形边长的关系,对铺满和不能铺满的原因作出解释。再想像这张长方形纸片还能正好铺满哪些正方形,从倍数的角度总结规律,为形成新的数学概念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然后揭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含义,把感性认识提升成理性认识。
教材选择长方形纸片铺正方形的活动教学公倍数,是因为这一活动能吸引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引导学生思考。学生用同一张长方形纸片铺两个不同的正方形,面对出现的两种结果,会提出为什么有时正好铺满、有时不能,什么时候正好铺满、什么时候不能这些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他们沿着正方形的边铺长方形纸片,就会想到正好铺满与不能正好铺满的原因可能和边长有关,于是产生进一步研究正方形边长和长方形长、宽之间关系的愿望。
分析正方形的边长和长方形长、宽之间的关系,按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成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联系铺的过程与结果,从两个正方形的边长除以长方形的长、宽没有余数和有余数的层面上,体会正好铺满与不能正好铺满的原因。
第二个层次根据正好铺满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不能正好铺满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的经验,联想还能正好铺满边长是几厘米的正方形。先找到这些正方形,把它们的边长从小到大排列,知道这样的正方形有无数多个。再用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概括地描述这些正方形边长的特征。显然,前一层次形象思维的成分较大,思考难度较小,对后一层次的抽象认识有重要的支持作用。
2、突出概念的内涵、外延,让学生准确理解概念。
教材用既是又是的描述,让学生理解公有的意思。例1先联系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正好铺满边长6厘米、12厘米、24厘米的正方形这些现象,从正方形的边长分别除以长方形纸的长和宽都没有余数,得出正方形的边长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一方面概括了这些正方形边长的特点,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既是又是的意思。然后在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它们是2和3的公倍数这句话里把既是又是进一步概括为公倍数,形成公倍数的概念。
概念的外延是指这个概念包括的一切对象。对具体事例是否属于概念作出判断,就是识别概念的外延,加强对概念的认识。例1在揭示2和3的公倍数的概念,指出它们的公倍数是6、12、18、24后,提出8是2和3的公倍数吗这个问题,利用反例凸现公倍数的含义。让学生明白8只是2的倍数,不是3的倍数,从而进一步明确公倍数的概念。练习四第4题先在表格里分别写出4、5、6的倍数,再寻找4和5、5和6、4和6的公倍数,也有助于学生识别概念的外延。
3、运用数学概念,让学生探索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