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酸碱知识点归纳
  • 酸碱知识点归纳

    发表时间:2022-02-25

    《酸和碱》知识点

    一、酸、碱、盐的组成

    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如:硫酸(h2so4)、盐酸(hcl)、硝酸(hno3)

    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nh3•h2o)

    盐是由金属元素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碳酸钠

    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原因:溶于水时离解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二、酸

    1、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特性、用途

    浓盐酸浓硫酸

    颜色、状态“纯净”:无色液体

    工业用盐酸:黄色(含fe3+)无色粘稠、油状液体

    气味有刺激性气味无

    特性挥发性

    (敞口置于空气中,瓶口有白雾)吸水性脱水性

    强氧化性腐蚀性

    用途①金属除锈

    ②制造药物

    ③人体中含有少量盐酸,助消化

    ①金属除锈

    ②浓硫酸作干燥剂

    ③生产化肥、精炼石油

    2、酸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金属+酸→盐+氢气

    (3)金属氧化物+酸→盐+水

    (4)碱+酸→盐+水

    一、酸、碱、盐的组成

    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如:硫酸(h2so4)、盐酸(hcl)、硝酸(hno3)

    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nh3•h2o)

    盐是由金属元素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碳酸钠

    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原因:溶于水时离解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二、酸

    1、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特性、用途

    浓盐酸浓硫酸

    颜色、状态“纯净”:无色液体

    工业用盐酸:黄色(含fe3+)无色粘稠、油状液体

    气味有刺激性气味无

    特性挥发性

    (敞口置于空气中,瓶口有白雾)吸水性脱水性

    强氧化性腐蚀性

    用途①金属除锈

    ②制造药物

    ③人体中含有少量盐酸,助消化

    ①金属除锈

    ②浓硫酸作干燥剂

    ③生产化肥、精炼石油

    2、酸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金属+酸→盐+氢气

    (3)金属氧化物+酸→盐+水

    (4)碱+酸→盐+水

    酸性增强中性碱性增强

    (2)ph的测定: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用玻璃棒(或滴管)蘸取待测试液少许,滴在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读数为整数)

    (3)酸碱性与酸碱度关系:

    指示剂ph值石蕊酚酞

    酸性

    中性=7紫色无色

    碱性﹥7变蓝色变红色(wWW.Wei508.coM 实用文书网)

    (4)酸雨: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因为溶有co2);ph

    JK251.com延伸阅读

    [year+]年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复习教案模板


    第一章走进温州

    第一节东瓯名城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温州的历史、概况

    2.初步感受作为温州人的精神风貌

    教学过程

    1.设问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问:“温州”这个名字的由来?

    (学生自由猜测发言,教师引导学习本节内容)

    2.了解温州历史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建制沿革”部分内容

    问:阅读本段内容后,你有何感受?

    (学生踊跃发言,只要合理,教师都予以肯定)

    问:结合你对温州历史的了解,谈谈你心中的温州历史?

    (学生回忆、交流、回答)

    (2)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古时温州的版图(图1-1)

    问:请在地图上找到我们梧田的大概位置?

    (3)回忆生活中有哪些古建筑能说明温州的历史?

    (学生广泛讨论后,师生交流)

    3.了解现代温州

    (1)比较两副地图(图1-1、1-4)

    问:谈谈两副地图中,温州区域的变化怎样?

    (学生仔细比较、讨论)

    问:画出现代温州的界线,看看其呈什么形状?

    问:在现代版温州地图上找出你的家乡在哪里,与哪些县(市、区)相邻?

    (2)教师引导学生阅览“天下温州人”内容,探究温州人均耕地情况

    (学生完成书上探究活动表格)

    问:结合书上表格,请分析人均耕地面积对温州人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影响?

    4.感受温州人的精神风貌

    (1)学生阅读图1-5海外温州人分布图、图1-6温州商会全国分布图

    问:为什么说“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

    问:谈谈在你的身边,有温籍华人或华侨在海外创业对家乡贡献的事吗?

    5.课后探究

    了解现代温州主要建筑

    第二节瓯越山川

    教学目标

    1.了解温州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

    2.了解温州丰富的地方物产资源。

    教学过程

    1.由阅读温州地势图导入

    问:请同学们结合温州地势图,找出温州主要的山脉、江河、海湾及海港?

    (师生交流)

    2.了解温州的主要地形

    (1)学生阅读“多山地形”内容

    问:温州的主要地势是怎样的?

    (学生结合书本提供的资料回答)

    问:你能说出你家乡的地形名称吗?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了解温州的水域情况

    (1)采用抢答方式

    问:温州市三大河是什么?最大的河流是什么?温州的海域主要是什么?温州有哪四大渔场?

    (学生结合书上内容和自身掌握的温州常识回答)

    (2)东海油气、渔场对温州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起到什么作用?

    4.了解温州的气候和物产

    (1)了解温州气候特点

    (学生阅读了解)

    (2)了解温州物产情况

    问:温州的主要有哪些农作物?你最喜欢哪一种?

    5.课后实践

    制作山水温州美景作品

    初三上化学硬水软水知识点归纳初中教案精选


    (1)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

    (2)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软水;

    (3)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①向盛等量水的烧杯中加入等量的两种水,搅拌,浮渣少,泡沫多是软水;浮渣多,泡沫少是硬水(蒸馏水泡沫多,无浮渣)

    ②把适量水放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有固体剩余物是硬水,没有纯水。

    (3)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①煮沸水;②蒸馏(过滤和吸附不能降低水的硬度)

    (4)蒸馏:获取纯净水的一种方法。注意: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圆底烧瓶中加入沸石,防止暴沸。

    通过对硬水和软水知识点复习: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的学习,是否已经掌握了本文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上单元知识点归纳教案模板


    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都生存于生物圈中。

    ①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

    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各种生物: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和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探究实验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生物在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环境。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4、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细菌、真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和水等

    5、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能够沿着食物链积累。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如:草→兔→狐)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

    6、在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越多(富集)。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

    动物运动知识点总结


    1、动物的运动方式:水中运动的主要方式是游泳;陆地运动方式:爬行、行走、奔跑、跳跃。空中运动基本方式:飞行

    动物运动的意义: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表现出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动物通过运动可以主动出击去获取食物,可以逃避敌害和迁徙到适宜的栖息场所,还可以完成求偶和交配等,这些都有利于动物的存活,有利于生殖和繁衍种族。

    2、骨的结构:骨膜、骨质(骨密质和骨松质)、骨髓。课本彩图三

    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后的修复有关;骺骨软骨层的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骨髓充填在骨髓腔和骨松质的间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两类。幼年为红骨髓,有造血功能;成人的一些骨髓腔中的骨髓含有很多脂肪细胞,呈黄色,且不能产生血细胞,称为黄骨髓,没有造血功能。当机体严重缺血时,部分黄骨髓可转变为红骨髓,重新恢复造血的能力。

    骨的成分:在成人骨中,有机物约占1/3,无机物约占2/3,所以骨既有硬度又有弹性;在儿童少年的骨中,有机物多于1/3,则这种骨的弹性大,硬度小;老年人的骨中无机物多于2/3,则这种骨的硬度大,易骨折。

    骨连接:关节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骨骼:种类分中轴骨(如颅骨、椎骨、肋骨、胸骨)、附肢骨【肢骨(肱骨和股骨)和带骨(锁骨、髋骨)

    骨骼肌:肌腱和肌腹

    3、运动的形成:

    运动系统:骨——杠杆;关节——支点;骨骼肌——动力

    屈肘和伸肘运动肌肉的变化

    当神经传来兴奋,骨骼肌收缩,牵引骨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躯体运动。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的收缩为动力形成的。骨骼肌要受神经系统的协调和控制。运动所需的能量来源于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人教版初中生物会考单元知识点归纳初中教案精选


    10、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

    ①目镜看到的是倒像。例: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d”,那么在透明纸上写的是“p”。

    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10x30=300

    ③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

    ④区分污点的位置:移动装片,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装片上;转动目镜,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目镜上;移动装片和目镜,污点都不动,则污点在物镜上。

    11、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①细胞膜—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

    ②细胞质—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③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

    ④细胞壁—支持和保护作用

    12、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13、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制作步骤:(1)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2)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面撕下一小块透明的薄膜。(3)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地把它展平。(4)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地放平,盖在薄膜上,可减少气泡产生。(5)碘液染色。(6)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14、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1)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2)用凉开水把口漱净,用牙签从口腔腮壁处轻轻刮几下,(3)把牙签上附着的一些碎屑放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滴中涂几下。(4)盖上盖玻片。(5)碘液染色。(6)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15、细胞膜的功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16、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里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线粒体: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17、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

    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

    18、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19、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植物的四大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人体的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

    20、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2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植物体无系统)

    22、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23、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等都是单细胞生物,能独立生活,有一切生理活动。

    赤潮形成的原因:水体富营养化,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

    24、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1)种类:按寄生细胞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

    (2)结构: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相关教学方案


    一、知识梳理

    知识点1:正、负数的概念:我们把像3、2、+0.5、0.03%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它们都是比0大的数;像-3、-2、-0.5、-0.03%这样数叫做负数。它们都是比0小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我们可以用正数与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知识点2:有理数的概念和分类: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有理数的分类主要有两种:

    注: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看作分数。

    知识点3:数轴的概念:像下面这样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知识点4:绝对值的概念:

    (1)几何意义:数轴上表示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

    (2)代数意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

    注:任何一个数的绝对值均大于或等于0(即非负数).

    知识点5:相反数的概念:

    (1)几何意义:在数轴上分别位于原点的两旁,到原点的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2)代数意义:符号不同但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知识点6: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有理数大小比较的基本法则: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

    数轴上有理数大小的比较: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大。

    用绝对值进行有理数大小的比较:两个正数,绝对值大的正数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知识点7: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知识点8:有理数加法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知识点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知识点10: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根据有理数减法的法则,一切加法和减法的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然后省略括号和加号,并运用加法法则、加法运算律进行计算。

    知识点11:乘法与除法

    1.乘法法则

    2.除法法则

    3.多个非零的数相乘除最后结果符号如何确定

    知识点12:倒数

    1.倒数概念

    2.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注意与相反数的区别)

    知识点13:乘方

    1.乘方的概念,乘方的结果叫什么?

    2.认识底数,指数

    知识点14:混合计算

    注意:运算顺序是关键,计算时要严格按照顺序运算.考试经常考带乘方的计算.

    知识点15:科学记数法

    科学记数法的概念?注意a的范围

    七年级上陆地海洋知识点归纳相关教学方案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一.地球?水球?

    1.海陆分布的比例: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2.海陆分布的特征,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陆地占48%,海洋占52%),海洋多分布在南半球(陆地占10%,海洋占90%),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海洋多分布在西半球,总体说,陆地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多分布在南半球,无论地球怎样分,分成两个相等的半球,而水半球总是大于陆半球。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其中有六个大块和无数小块陆地,面积较大的是大陆,面积较小的是岛屿,合起来叫大洲,伸进海洋的突出部分叫半岛,海阳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2.被赤道穿过的大陆:非洲大陆,南美洲大陆。

    3.按面积排列七大洲的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其中面积最大的是亚洲,面积最小的是大洋洲,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4.各大洲分界线: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地中海;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印度洋和大西洋;欧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丹麦海峡,沟通了大西洋和北冰洋;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沟通了北冰洋和太平洋;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德雷克海峡,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沟通了大西洋和地中海;亚洲与大洋洲的分界线:马六甲海峡,沟通了印度洋和太平洋。

    5.①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海峡是沟通两大洋的狭小水道。

    ②四大洋按面积大小排列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③南极洲是最南端多的大洲,最北端是北冰洋(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

    ④太平洋被亚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环绕。

    ⑤南极洲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包围。

    ⑥北冰洋被欧洲,北美洲,亚洲包围。

    ⑦地跨寒温热三带的大洲是亚洲和北美洲。

    ⑧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是南极洲和北冰洋。

    ⑨四大洋中被五大洲包围的大洋是太平洋和大西洋。

    ⑩被本初子午线穿过的大洲是非洲,欧洲。(七大洲中分布在北半球的大洲有亚洲,非洲,北美洲,欧洲,分布在南半球的有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一.沧海桑田

    1.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1.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三.板块的运动

    1.魏格纳在大陆漂移说中提出了地球“活动论”的观点。

    2.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3.六大板块是: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4.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5.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本文网址:http://www.jk251.com/jiaoan/13003.html

    【酸碱知识点归纳】相关推荐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初中教案精选

    一、教学目标1、能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2、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3、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

    第 生物的进化教案

    第2节生物的进化一.教学目标:1.列举古生物学化石方面的证据说明生物是进化的;2.简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3.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二.教学重难点:4.生物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化石记录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