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推荐你看看以下的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优秀模板,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操作和比较,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物体,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
2、使学生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体会直观思考的价值,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探究学习的情感和态度。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游戏:学做木头人
听《健康歌》做动作。
一、认识长方体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
1、认识小橱柜的正面、上面和侧面
2、选择提供的长方体物体指出正、侧、上面
3、观看录象:教师用相机变换位置地拍下微波炉的三个面
学生指出微波炉的正面、上面和侧面。
4、指出洗衣机它的正面、上面和侧面。
5、拍小橱柜的一个面。
问:你能用相机拍下小橱柜的某一个面吗?
6、小结:象这样我们能用相机拍摄下长方体物体的一个面,那从其他位置来观察,会有怎样的观察结果呢?让我们开始“观察物体”的活动吧!(板书:观察物体)
二、组织观察储物柜,体会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结果不同
提出观察要求:
观察某个物体时必须在同一个位置,注意观察姿势。
1、学生观察小橱柜,记录观察结果。
3、探究观察结果,思考:观察同一个物体,为什么会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
小结:有时观察位置不同,观察结果也不同。
4、指导学生观察指定的面
①如何看到两个面指名学生演示示范检验观察结果的方法
②如何看到三个面指名学生演示,检验
5、组织全体学生观察指定的面
要求:①找能同时看到两个面的位置。②找能同时看到三个面的位置。
三、变换位置观察长方体最多能看见几个面
1、明确观察活动要求:
音乐响起小组学生围着长方体转圈,音乐停学生立刻停,选择观察的姿势,数出看到的面数。
思考: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最多能看到长方体的()个面。
2、学生踏着音乐进行观察活动
3、交流观察活动体会
如有学生有其他观点,请他上来用射象头观察。
小结:从不同位置观察长方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四、活动反馈
1、出示老师观察30路公交车的照片
提出问题:如果站在平地上,从不同位置观公交车最多也能看到3个面吗?
2、出示站在高处往下拍摄的公交车照片。
提问:你知道我是怎样拍到这张照片的?
五、认识长正方体的正面、侧面、上面
1、出示长方体(多媒体出示一个长方体)
师:哪个面是长方体的正面呢?
多媒体讲解:通常把正对观察者的面称为正面。
2、观察小组桌面上的长方体
指名学生说说看到的正面是什么颜色的。
问:同一个长方体,为什么小组内同学看到的正面不同呢?
小结:对,只要这个面正对着观察者,这个面就是正面。
六、正方体的拼搭
1、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正方体
播放录象:一位同学示范姿势,另一位同学解说观察方法。
学生按要求观察。问: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2、两个正方体拼成长方体
指名学生演示,屏幕上同时出示图。
师:从正面、上面、侧面看一看摆成的物体,和同桌说说看到的是屏幕上的哪一个形状。
七、全课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观察长方体物体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让我们做个有心人,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在观察中多多思考,从而发现更多的奥秘
jK251.COm精选阅读
测量整厘米的物体长度导学案优秀模板
教学内容:课本3页例3,及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几厘米的长度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复习1厘米的认识。
二、猜想叙述,建立表象
1.谈话,让学生说在家里了解的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课件出示教材量铅笔的图片,让学生再叙述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并读出铅笔的长度。
三、动手操作
测量自己一支铅笔的长度,教师巡视,指导。
四、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1、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
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
五、课堂总结
六、随堂练习
七、布置作业:在家里量一量自己喜欢的小物品长度。
测量物体的体积 优秀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运用等积变换的方法,以及联系某种物质的比重,通过测量相应物体的质量,计算其体积的方法,来测量和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2、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弄清测量的步骤,注意测量过程中的细节。体会测量中发现的规律的实质含义。
教学准备:
(1)圆柱体的玻璃容器1个,土豆1个,大小不同的铁块3块,天平1架。
(2)学生合理分组,明确分工,强调合作。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一个长20厘米、宽12厘米,高30厘米的长方体铁块和一个棱长为20厘米的正方体铁块熔铸成一个底面半径为30厘米的圆柱体,圆柱体的高是多少厘米?
2、将3个不规则的铁块熔铸成一个底面直径为20厘米、高为30厘米的圆柱体,那么这3个不规则铁块的体积一共有多少立方厘米?
二、动手测量
(一)测量土豆的体积
1、提问:怎样测量一个土豆的体积?
2、组织交流测量方法与测量步骤。
(1)准备好相应器材。
(2)测量圆柱体容器底面直径,计算底面积。
(3)在圆柱体容器中倒入适量的水,量出水的高度。
(4)把土豆完全浸入容器中的水里,量出水面上升后的高度。
(5)计算水的体积。
3、按要求测量土豆体积。
小组合作完成。
4、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三、测量铁块的体积
1、先让学生用测量土豆的方法测量前两个不规则铁块的体积。
2、在天平上称出它们的质量。
3、引导学生把数据填在书上第37页上的表格中,并计算出比值。
四、应用知识,求出第三块铁块的体积。
1、提问:通过测量和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2、组织交流:用同一种材料,质量与体积的比的比值是一定的。
3、根据上面2块铁块的体积与质量的体积比,你能计算出第3块铁块的体积吗?
你是怎样想的?
五、介绍“你知道吗”
“观察物体” 优秀教案推荐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使学生通过观察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准备】
学生4人一组(桌子的前、后、左、右各一个),每组准备一个玩具老虎。教室中间空出,全班学生分别坐在空地的前、后、左、右。
【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
师出示两个纸盒(其中一个一面有几个孔,另一个没有),把两者存在不相同的地方背对学生。
师:这两个盒子完全相同吗?(生:完全相同。)
师指一个学生围着看一圈。
师:你看到这两个盒子完全相同吗?(生1:不同。)
师:(转动盒子,把两者存在不相同的地方面对学生)完全相同吗?(生:不完全相同。)
师:刚才同学们为什么说完全相同?
指生述说理由。
师:这就提示我们,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就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引导观察
师: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游戏。
(师请一个有代表性特征的学生站在教室的中间。)
师:请问哪些同学是在这位同学的前面?
请问哪些同学是在这位同学的后面?
请问哪些同学是在这位同学的左面?
请问哪些同学是在这位同学的右面?
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的位置仔细观察这个同学,你能看到她的什么?
分别请坐在她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的学生汇报观察到的内容。
师:从刚才这四个同学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我们从前、后、左、右四个不同的位置观察这个同学,看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二)分组观察
1.请各小组把玩具老虎放在桌子上,让学生从自己坐的位置观察,并汇报观察到的情况:谁从前面观察的?你看到了什么?谁从后面观察的?你看到了什么?谁从侧面观察的?你看到了什么?
2.请学生调换位置继续观察,并向小组同学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的情况与刚才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师:同学们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了老虎,现在你能说一说老虎是什么样子吗?
指生汇报。
(三)观察小结
师:刚才观察同学、观察玩具老虎时,你有什么体会?我们主要是从哪些角度进行观察的?
生回答,师板书:前面、后面、侧面。
三、练习体会
(一)想一想
出示书上第67页例1图。
师:这三个同学在干什么?他们观察的位置一样吗?
谁站在恐龙的前面?她主要能看到恐龙的什么?
谁站在恐龙的后面?她主要能看到恐龙的什么?
谁站在恐龙的侧面?她主要能看到恐龙的什么?
让学生回答,师连线。
(二)连一连
出示书上第67页“做一做”图。
师:这三个小朋友坐在桌子的不同位置观察一摞书,他们会看到什么?请同学们想一想,并连一连。
生分组讨论。
指生展示讨论结果,并说明理由。
(三)猜一猜
师出示照相图。
师:这四个同学在给小猫照相,你知道下面的照片是谁照的吗?
让学生分组讨论。
指生汇报讨论结果,师点击连线。
(四)指一指
师:(出示实物)这是一个同学的赛车,这里还有一些图片(展示),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些图是从什么角度看到的?
课件分别出示从上、下、左、右、前、后看到的图。
让生说意见,并在实物上指一指,把相应的位置展示给大家。
四、学习总结
师: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观察物体,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