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克的认识”教学实录 教案精选
  • “克的认识”教学实录 教案精选

    发表时间:2022-02-23

    【www.jk251.com - 认识草书教学教案】

    大家对教案都很熟悉了吧,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高质量的教案对小学生的成长有促进作用,小学教案应该从哪方面来写呢?为了帮助大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克的认识”教学实录 教案精选,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看一看,比较物体的质量

    1.老师和同学谁重。

    (学生张齐和老师站在一起)

    师:我们俩站在一起,比一比,你能想到什么?

    生:钱老师高,张齐矮。

    师:也就是钱老师比张齐——

    生:高。

    师:张齐比钱老师——

    生:矮。

    师:这是在比高矮。还有谁想比什么啊?

    生:钱老师比张齐重。

    师:好,轻重比出来了。我比张齐重,张齐比我——

    生:轻。

    师:你们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你的个子大,张齐的个子小。

    生:大人食量比小孩大,大人比小孩吃得多,所以大人比小孩重。

    2.什么物体比较重。

    师:刚才几位小朋友说张齐比我轻,我比张齐重,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出来的。

    师:要比较两样东西或两个人的轻重,我们可以用眼睛看。请你接着看一看周围,还有哪样东西比哪样东西重,哪样东西比哪样东西轻?

    生:桌子比椅子重,椅子比桌子轻。

    生:房子比电灯重,电灯比房子轻。

    生:柱子比凳子重,凳子比柱子轻。

    ……

    师:这是一本语文书,我拿一把尺子出来。

    生:书重,尺子轻。

    师:“看一看”这个办法行吗?

    生:行。

    3.两个一样大的球谁重。

    师:接着老师再请你看一看,老师拿了两个一模一样的球(球用不透明的纸包着),一个是铁做的铅球,一个是用皮草做的垒球,那肯定是——

    生:用铁做的重,用皮草做的轻。

    师:但是这两个球是一模一样的,你能看出哪个是铅球,哪个是垒球吗?

    生:(摇摇头)看不出来。

    师:看来用眼睛看一看的办法比较物体的质量有时是不行的。

    二、掂一掂,比较物体的质量

    1.两个一样大的球谁重。

    师:那你有什么办法能够知道这两个球究竟哪个重,哪个轻呢?

    生:用手掂一掂。

    师:请你来试试看。

    生:左边重的是铅球,右边轻的是垒球。

    师:对了,有时候我们看一看就能看出来了,但有时候看不出来,我们还可以用手去掂一掂谁重谁轻。

    师:请你掂一掂桌上的东西,哪样重哪样轻?

    (生尝试)

    师:这说明“掂一掂”这种办法怎么样?

    生:可以!

    2.掂一掂质量非常接近的两个物体。

    师:看来“掂一掂”也是个好办法。请你左手拿着语文作业本,右手拿着数学作业本,掂一掂,掂出什么来了吗?

    生:数学作业本比语文作业本重。

    生:我觉得语文作业本比数学作业本重。

    生:我觉得两个作业本一样重。

    师:啊呀!两个作业本比较,用手掂一掂有三种不同的意见。这怎么办呢?说明了什么呢?

    生:两个东西差不多的时候,“掂一掂”也不行了。

    师:那怎么办呢?

    生:称一称。

    ……

    jk251.cOm扩展阅读

    克的认识


    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包括克的认识,以及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两个部分。教材先从食品包装袋上标明的计量单位“克”引出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体会克的产生也是实际测量的需要。然后认识大小不同的砝码,安排用天平称出10克黄豆,让学生体会1克很轻;再实际掂一掂2分硬币等物品,丰富对1克的认识,初步形成1克的观念。接着通过用秤称两袋500克的食盐,引导学生发现1千克=1000克。

    教学内容:p33——35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要用克作单位。

    2、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方法,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进行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谁来说一说,1千克的物体拎在手上有什么感觉吗?

    小结:千克是一个比较大的质量单位,称比较重的物品,通常用它作单位。还有一些比较轻的物品又用什么单位来称量呢?

    讲述:克也是质量单位,称比较轻的物品时常用克来作单位。克的符号是g。

    二、动手使,解决问题

    1、认识天平

    出示天平并介绍。

    2、称出10克的黄豆

    学生分组活动称出10克重的黄豆。教师巡视。

    问:10克黄豆大约有多少粒。交流汇报。

    问:根据我们数出的结果,你又想到了什么?

    感受1克黄豆的重量。

    3、感受1克的重量

    ⑴分组掂一掂准备好的2分硬币。

    问:2分硬币掂在手上有什么感觉?

    ⑵再掂一掂一根羽毛和一把学生尺,

    问:一根羽毛和一枚2分硬币比,哪个更轻些?一把学生尺和一枚2分硬币比呢?

    交流汇报。

    一根羽毛比1克重还是轻?一把学生尺呢?

    4、学习用克称物品的重量。

    p34水果图

    问:你能看出图中物品的重量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小结:我们在称物品重量或是看图了解物品重量时,首先要观察什么?再怎么看秤读出重量?

    5、了解千克和克的进率

    出示一袋蜜枣,这袋蜜枣的重量是500克,那么两袋这样的蜜枣是多少克?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把这两袋蜜枣放到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上称一称,问:这个台秤上的刻度是以什么为单位的?看一看这两袋蜜枣有多重?

    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1千克=1000克。

    6、完成“试一试“

    谈话:用弹簧秤称出一本数学书大约重多少克?学生活动。

    掂一掂:一本数学书和一个文具盒比一比轻重。

    称一称:文具盒的重量。

    比一比:估测和称量的结果。

    班级交流。

    三、课堂练习,巩固深化

    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1、第1题

    观察插图,指名回答书上的问题,再体温: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重量是以克为单位的?

    2、第2题

    让学生猜一猜这三种物品比1克轻还是重?实际掂一掂,在比较中加深对1克有多重的体会。

    3、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说出答案。

    问:你是怎么想的?

    4、第4题

    出示图,指名说说图的意思。你知道杯子里的水有多重吗?你是怎么想的?回家后照样子称一称,算算杯子里的水的重量。

    四、全课总结,课后延伸

    谈话: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的质量单位克,知道了克是一个比较小的质量单位,在表示比较轻的物品重量时常用到它,同学们在生活中要做个有心人,看看哪些物品是用克和千克做单位的。

    教后小记:

    认识千克克 小学教案范例


    教学内容:认识千克和克(有多重)

    教学目的: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初步形成克、千克的质量观念,能结合实际正确应用质量单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游戏导入。请三位学生到台前做“背一背”的游戏(请一位同学背另两位同学,被背的两位同学轻重对比明显)。背的同学把感受讲给同学们听,让学生感受到人是有轻重的。

    2、实践体验。教师再请学生掂一掂桌上或带来的物体,感受物体的轻重并互相说一说。

    二、实践体验、建立概念。

    1、认识秤。

    教师先让学生说说要知道物体到底有多重,可以怎么办。再让学生说说看到过哪些秤,教师出示各种秤的实物或图片(也可以用多媒体出示),如台秤(盘秤)、天平、电子秤、弹簧秤、磅秤等。最后教师介绍本节课要用的台秤和天平。

    2、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1)称一称。请学生用台秤或弹簧秤称一下两袋盐的质量,知道两袋盐正好重1千克。

    (2)掂一掂。小组内每位同学掂一掂两袋盐的质量,感受1千克。

    (3)估一估。请学生拿一个塑料袋装苹果,再掂一掂,估计一下大约几个苹果是1千克,然后再称一称,并互相说说1千克大约有几个苹果。

    (4)找一找。请学生在小组内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质量也大约是1千克,并称一称,掂一掂。

    (5)猜一猜。教师出示1千克棉花和1千克的铁,让学生猜一猜哪个重,然后让学生称一称验证,引导学生再度感知1千克,并感受到物体体积大不一定重。

    (6)拎一拎。教师让学生拎一拎2千克一袋的大米,感受2千克的质量。

    (7)说一说。教师让学生以千克为单位说说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和质量。

    (8)小结:生活中常用千克做单位表示物体有多重。

    3、建立克的质量观念。

    先让学生感受建立比千克要小的质量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通过称一称、掂一掂、找一找、说一说等实践活动,感受并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称物体质量时,教师可以用天平帮助学生称,主要应让学生感受到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如一枚2分硬币、一枚纽扣、一片药等物体质量约1克,常见物品如1枝铅笔约10克、1个鸡蛋约50克等,并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以克为单位的物品。

    4、单位换算。

    (1)让学生通过称一称、算一算等活动,理解1千克=1000克。如可以通过称2袋500克的盐,也可以称5袋200克的米等活动。

    (2)用“kg”表示“千克”,用“g”表示“克”,并让学生说说在哪儿看见过这种符号。

    三、练习。

    1、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一个乒乓球重1()一袋洗衣粉重1()

    一管牙膏重100()一只鸡重2()

    一个小朋友重23()

    2、填上合适的数。

    2kg=()g4000g=()kg

    7kg=()g8000g=()kg

    3、实践活动。

    我的体重同伴的体重一个土豆我的书包自选内容

    我的估计

    测量结果

    思路:比较中引出重量工具→体验千克、克的重量→认识重量工具→确立身边的参照物→估计物体的重量→纠正重量认识的偏差

    【“克的认识”教学实录 教案精选】相关推荐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归纳积变化规律的过程。2知道扩大几倍、缩小几倍的意义。理解积变化的规律,会运用积变化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3在探索,归纳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

    数学下册单元整理复习教案 教案精选篇

    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请每一位学生用适当的方式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作一个概括性的描述。用文字、表格、框图等方式表示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提示整理知识的一般方法:1.先想一想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