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精】
  • 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精】

    发表时间:2022-02-22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所以你在写高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小编花时间专门编辑了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精】,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化学反应的类型、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三部分,主要从化合价的升降、电子的转移讨论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原教材穿插在第一章"卤素"中学习,新旧教材这部分的要求基本一致,但比起原教材来,新教材有三个特色:

    1、结构合理:新教材从研究燃烧出发,导入氧化还原,先由复习初中所学的四种基本类型入手,对照Fe2O3+3CO==2Fe+3CO2类属判断的矛盾导出氧化还原,顺理成章。全节拟成三个相互联系的问题,纲目清晰。

    2、表述生动:用拟人漫画形象生动的表述概念,激发兴趣,便于理解。

    3、联系实际:列举生产、生活中对人类有益或有害的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以价态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

    (2)了解初中所学的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不同分类的关系。

    (3)会用"双线桥"式表示基本的氧化还原方程式。

    能力目标:通过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谁是氧化剂、还原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能用辨证的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事物的意识。

    【课时分配】

    3课时:(1)学习"一、二";(2)学习"三",练习写"双线桥"反应式;(3)课堂小结,课堂训练及作业评析、补偿。

    【教学设计】

    1、化合价的升降、电子的转移

    教学内容要点

    教与学活动建议

    一、化学反应类型

    初中化学学习了化学反应分类共有:

    1、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种数、类别分:

    基本类型:化合:A+B=AB

    分解:AB=A+B

    置换:A+BC=AC+B

    复分解:AB+CD=AD+CB

    2、根据反应物得失氧分:

    氧化:物质得到氧

    还原:物质失去氧

    3、判断反应属于何类型:

    Fe2O3+3CO==2Fe+3CO

    CuO+H2===Cu+H2O

    二、氧化还原反应:

    1、实验分析:

    实例:CuO+H2=Cu+H2O

    ↓↓

    从得失氧分析:失氧得氧

    ↓↓

    从升降价分析:降价升价

    ↓↓

    电子转移分析:得e失e

    ↓↓

    反应结论:还原反应氧化反应

    ------------

    同时发生,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2、概念迁移:

    用价态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没有得失氧的反应。

    (1)电子完全得失:2Na+Cl2===2NaCl

    (2)电子对偏移:H2+Cl2===2HCl

    得出氧化还原的本质定义:

    凡是有电子转移(得失、偏移)的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三、氧化剂和还原剂

    1、实例分析:

    CuO+H2=Cu+H2O

    ↓↓

    还原反应氧化反应

    ↓↓

    被还原被氧化

    ↓↓

    氧化剂还原剂

    ↓↓

    得电子物质失电子物质

    ------------------------

    从反应物中找

    2、用"双线桥式"表示氧化还原反应

    ▲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对人类社会的利弊。

    ▲询问学生回顾初中化学知识引入:

    1、初中化学学习过那些类型?各有何特点?(引出左列各基本类型的特征)

    2、从得失氧的角度还学习过那些类型?(以CuO与H2的反应为例,它属于何类型?)

    3、Fe2O3和CO的反应属于什么基本类型?(激发学生思维中的矛盾点,引出氧化还原反应进一步的认识)

    ▲由学生按照左列(1)-(3)的三个层次分析,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结论。指出;从价态变化和电子转移观点来分析化学反应。

    可以扩展到对许多没有氧参加的化学变化实质的认识.

    (引出Na与Cl2,H2与Cl2反应)

    ▲最好能运用电教手段将课本图1-2,1-5,1-8改成动画,配合分析各概念放映。

    ▲学生以左列两反应为例,分析Na、H2发生氧化反应,Cl2发生反应。也可扩充至其他实例。

    教师提示学生全面理解: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偏移和电子的得失

    ▲由学生说出课本图1-7的含义,以明确氧化还原与基本类型的关系。

    ▲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还原反应-被还原-氧化剂"和"氧化反应-被氧化-还原剂"的内联系

    (配合课本图1-8的动画分析)

    ▲归纳小结:师生共同讨论。

    综合得出如下的氧化还原反应对立统一关系的两根推断线:

    实质判断依据元素变化反应物称为反应物性质

    失e—→升价—→被氧化—→还原剂—→还原性

    得e—→降价—→被还原—→氧化剂—→氧化性

    jk251.coM小编推荐

    高中教案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

    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能源储备和开发;

    通过布置研究性课题,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生产、科学研究及生活的紧密联系。

    能力目标

    通过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

    在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的现在,开发利用新能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借此培养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扩展是很难得的。注意科学开发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一章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可以讲是高中化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开篇,它起着连接初高中化学的纽带作用。本节教学介绍的理论主要用于联系实际,分别从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和能量变化等不同反应类型、不同反应过程及实质加以联系和理解,使学生在感性认识中对知识深化和总结,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教法建议

    以探究学习为主。教师是组织者、学习上的服务者、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和问题的提出者。建议教材安排的两个演示实验改为课上的分组实验,内容不多,准备方便。这样做既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和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教师不能用化学课件代替化学实验,学生亲身实验所得实验现象最具说服力。教学思路:影像远古人用火引入课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学生实验验证和探讨理论依据→确定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讨论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和保护环境→能源的展望和人类的进步→布置研究学习和自学内容。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观点的建立。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影像:《远古人用火》01/07

    [过渡]北京猿人遗址中发现用火后的炭层,表明人类使用能源的历史已非常久远。

    [板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过渡]化学反应中能量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分组实验]请学生注意①操作方法;②仔细观察实验现象;③总结实验结论;④写出化学方程式。

    (1)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同时试管温度升高,说明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化学反应方程式:2Al+6HCl=2AlCl3+3H2↑

    (2)混合搅拌后,玻璃片和小烧杯粘在一起,说明该反应吸收了大量的热,使水温降低结成冰。化学反应方程式: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结论]

    放热反应:化学上把有能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叫做放热反应。

    如CH4(g)+2O2(g)CO2(g)+2H2O(l)

    吸热反应:化学上把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做吸热反应。

    如C(s)+H2O(g)CO(g)+H2(g)

    [讨论]现代人怎样利用化学反应?

    结论:现代人利用化学反应主要是①利用化学反应中释放出的能量;②利用化学反应制取或合成新物质。

    [板书]二、燃料燃烧的条件和环境保护

    [学生分组讨论](1)燃料充分燃烧条件?(2)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的缺点?

    [结论]

    (1)使燃料充分燃烧需要考虑两点:①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②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空气不足:①浪费资源;②产生大量一氧化碳污染空气,危害人体健康。

    空气过量:过量空气会带走部分热量,浪费能源。

    增大接触面:改变燃料的状态。如固体燃料粉碎、将液体燃料以雾状喷出、固体燃料液化等。

    (2)大量使用化石燃料:①能引起温室效应;②会造成化石燃料蕴藏量的枯竭;③煤燃烧排放二氧化硫,导致酸雨;④煤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烟尘。

    [板书]三、现代能源结构和新能源展望

    [讨论]现代人怎样利用化学反应中释放出的能量?

    结论:人类所需要能量,绝大部分是通过化学反应产生。主要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或它们的制品燃烧所产生的。

    [讲述]现代能源结构。

    1999年我国化石燃料和水电能源的消耗结构:

    能源

    石油

    天然气

    水电

    比例

    76.2%

    16.6%

    2.1%

    5.1%

    [讲述]我国化石燃料与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对比。

    石油储量/1×1010t

    天然气储量/1×1010m3

    煤炭/1×1010t

    北美

    5.6

    8.4

    262.9

    西欧

    3.4

    6.1

    99.3

    日本

    0

    0

    1.0

    前苏联

    8.3

    42.5

    241.0

    中东

    54

    24.2

    0

    中国

    2.4

    0.8

    99.0

    [讨论]我国能源结构的缺点和新能源展望(环保、防止能源危机)。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结论]得出以下结构。

    [阅读]能源与人类进步。

    请学生阅读教材22——23页。

    [本节课的总结和评价]——根据实际完成的情况和教学效果而定。

    [尾声]《太阳能》05/34

    教学手段:

    设计思想:教师应从课堂的知识传输者和灌输者,变为组织者、学习上的服务者、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和问题的提出者。

    板书设计:

    高中教案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

    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能源储备和开发;

    通过布置研究性课题,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生产、科学研究及生活的紧密联系。

    能力目标

    通过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

    在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的现在,开发利用新能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借此培养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扩展是很难得的。注意科学开发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一章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可以讲是高中化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开篇,它起着连接初高中化学的纽带作用。本节教学介绍的理论主要用于联系实际,分别从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和能量变化等不同反应类型、不同反应过程及实质加以联系和理解,使学生在感性认识中对知识深化和总结,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教法建议

    以探究学习为主。教师是组织者、学习上的服务者、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和问题的提出者。建议教材安排的两个演示实验改为课上的分组实验,内容不多,准备方便。这样做既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和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教师不能用化学课件代替化学实验,学生亲身实验所得实验现象最具说服力。教学思路:影像远古人用火引入课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学生实验验证和探讨理论依据→确定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讨论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和保护环境→能源的展望和人类的进步→布置研究学习和自学内容。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观点的建立。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影像:《远古人用火》01/07

    [过渡]北京猿人遗址中发现用火后的炭层,表明人类使用能源的历史已非常久远。

    [板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过渡]化学反应中能量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分组实验]请学生注意①操作方法;②仔细观察实验现象;③总结实验结论;④写出化学方程式。

    (1)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同时试管温度升高,说明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化学反应方程式:2Al+6HCl=2AlCl3+3H2↑

    (2)混合搅拌后,玻璃片和小烧杯粘在一起,说明该反应吸收了大量的热,使水温降低结成冰。化学反应方程式: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结论]

    放热反应:化学上把有能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叫做放热反应。

    如CH4(g)+2O2(g)CO2(g)+2H2O(l)

    吸热反应:化学上把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做吸热反应。

    如C(s)+H2O(g)CO(g)+H2(g)

    [讨论]现代人怎样利用化学反应?

    结论:现代人利用化学反应主要是①利用化学反应中释放出的能量;②利用化学反应制取或合成新物质。

    [板书]二、燃料燃烧的条件和环境保护

    [学生分组讨论](1)燃料充分燃烧条件?(2)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的缺点?

    [结论]

    (1)使燃料充分燃烧需要考虑两点:①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②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空气不足:①浪费资源;②产生大量一氧化碳污染空气,危害人体健康。

    空气过量:过量空气会带走部分热量,浪费能源。

    增大接触面:改变燃料的状态。如固体燃料粉碎、将液体燃料以雾状喷出、固体燃料液化等。

    (2)大量使用化石燃料:①能引起温室效应;②会造成化石燃料蕴藏量的枯竭;③煤燃烧排放二氧化硫,导致酸雨;④煤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烟尘。

    [板书]三、现代能源结构和新能源展望

    [讨论]现代人怎样利用化学反应中释放出的能量?

    结论:人类所需要能量,绝大部分是通过化学反应产生。主要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或它们的制品燃烧所产生的。

    [讲述]现代能源结构。

    1999年我国化石燃料和水电能源的消耗结构:

    能源

    石油

    天然气

    水电

    比例

    76.2%

    16.6%

    2.1%

    5.1%

    [讲述]我国化石燃料与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对比。

    石油储量/1×1010t

    天然气储量/1×1010m3

    煤炭/1×1010t

    北美

    5.6

    8.4

    262.9

    西欧

    3.4

    6.1

    99.3

    日本

    0

    0

    1.0

    前苏联

    8.3

    42.5

    241.0

    中东

    54

    24.2

    0

    中国

    2.4

    0.8

    99.0

    [讨论]我国能源结构的缺点和新能源展望(环保、防止能源危机)。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结论]得出以下结构。

    [阅读]能源与人类进步。

    请学生阅读教材22——23页。

    [本节课的总结和评价]——根据实际完成的情况和教学效果而定。

    [尾声]《太阳能》05/34

    教学手段:

    设计思想:教师应从课堂的知识传输者和灌输者,变为组织者、学习上的服务者、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和问题的提出者。

    板书设计: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精选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

    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能源储备和开发;

    通过布置研究性课题,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生产、科学研究及生活的紧密联系。

    能力目标

    通过对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

    在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的现在,开发利用新能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借此培养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扩展是很难得的。注意科学开发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一章第三节。可以讲是高中化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开篇,它起着连接初高中化学的纽带作用。本节教学介绍的理论主要用于联系实际,分别从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和能量变化等不同反应类型、不同反应过程及实质加以联系和理解,使学生在感性认识中对知识深化和总结,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教法建议

    以探究学习为主。教师是组织者、学习上的服务者、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和问题的提出者。建议教材安排的两个演示实验改为课上的分组实验,内容不多,准备方便。这样做既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和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教师不能用化学课件代替化学实验,学生亲身实验所得实验现象最具说服力。教学思路:影像远古人用火引入课题→→学生实验验证和探讨理论依据→确定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讨论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和保护环境→能源的展望和人类的进步→布置研究学习和自学内容。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

    教学重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教学难点:的观点的建立。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影像:《远古人用火》01/07

    [过渡]北京猿人遗址中发现用火后的炭层,表明人类使用能源的历史已非常久远。

    [板书]

    一、

    [过渡]化学反应中能量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分组实验]请学生注意①操作方法;②仔细观察实验现象;③总结实验结论;④写出化学方程式。

    (1)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同时试管温度升高,说明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化学反应方程式:2Al+6HCl=2AlCl3+3H2↑

    (2)混合搅拌后,玻璃片和小烧杯粘在一起,说明该反应吸收了大量的热,使水温降低结成冰。化学反应方程式: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结论]

    放热反应:化学上把有能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叫做放热反应。

    如CH4(g)+2O2(g)CO2(g)+2H2O(l)

    吸热反应:化学上把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做吸热反应。

    如C(s)+H2O(g)CO(g)+H2(g)

    [讨论]现代人怎样利用化学反应?

    结论:现代人利用化学反应主要是①利用化学反应中释放出的能量;②利用化学反应制取或合成新物质。

    [板书]二、燃料燃烧的条件和环境保护

    [学生分组讨论](1)燃料充分燃烧条件?(2)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的缺点?

    [结论]

    (1)使燃料充分燃烧需要考虑两点:①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②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空气不足:①浪费资源;②产生大量一氧化碳污染空气,危害人体健康。

    空气过量:过量空气会带走部分热量,浪费能源。

    增大接触面:改变燃料的状态。如固体燃料粉碎、将液体燃料以雾状喷出、固体燃料液化等。

    (2)大量使用化石燃料:①能引起温室效应;②会造成化石燃料蕴藏量的枯竭;③煤燃烧排放二氧化硫,导致酸雨;④煤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烟尘。

    [板书]三、现代能源结构和新能源展望

    [讨论]现代人怎样利用化学反应中释放出的能量?

    结论:人类所需要能量,绝大部分是通过化学反应产生。主要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或它们的制品燃烧所产生的。

    [讲述]现代能源结构。

    1999年我国化石燃料和水电能源的消耗结构:

    能源

    石油

    天然气

    水电

    比例

    76.2%

    16.6%

    2.1%

    5.1%

    [讲述]我国化石燃料与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对比。

    石油储量/1×1010t

    天然气储量/1×1010m3

    煤炭/1×1010t

    北美

    5.6

    8.4

    262.9

    西欧

    3.4

    6.1

    99.3

    日本

    0

    0

    1.0

    前苏联

    8.3

    42.5

    241.0

    中东

    54

    24.2

    0

    中国

    2.4

    0.8

    99.0

    [讨论]我国能源结构的缺点和新能源展望(环保、防止能源危机)。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结论]得出以下结构。

    [阅读]能源与人类进步。

    请学生阅读教材22——23页。

    [本节课的总结和评价]——根据实际完成的情况和教学效果而定。

    [尾声]《太阳能》05/34

    教学手段:

    设计思想:教师应从课堂的知识传输者和灌输者,变为组织者、学习上的服务者、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和问题的提出者。

    板书设计: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万能通用篇


    一、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了解,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2、常识性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及环境保护等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化学反应解其能量变化,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2、难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观点的建立。

    三、教学方法步骤

    本节教学应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录像、影碟等多媒体手段,加强学生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观的认识,让学生通过阅读、观摩、讨论等学习形式,主动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具体教学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内容

    [引言]

    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现象是什么??(燃烧)

    早期古人怎么取火?(钻木取火)

    [讲述]

    在第一节中就讲到,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与火有密切的联系,对于燃烧的探究是一个既古老而又年轻的课题,过去我们曾经研究过,现在仍然在研究,将来还会继续研究。

    为什么对燃烧这一古老的化学现象我们要一直研究下去呢?因为,研究燃烧中的反应、能量变化、燃烧效率及产物对环境的影响,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

    [板书]

    第三节

    一、

    [提问]

    在当今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能源是那种能源?你身边接触到最为常见的能源是什么样的能源?(化学反应释放出的能量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最为常见的能源是热能,比如:燃烧放出的热。)

    [边讲述边板书]

    1、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提问]

    写出至少四个可燃物燃烧的反应。

    [学生板书]

    H2+O2-----H2O

    CO+O2------CO2

    C+O2--------CO2

    CH4+O2------CO2+H2O

    [讲述]

    可燃物的燃烧是最常见的有热量放出的反应。

    [提问]

    什么是燃烧?(通常讲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是什么?(燃烧的条件有两个: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二是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提问]

    燃烧是一种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那么,化学反应都是放热的吗?(不一定。)

    关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高中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

    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能源储备和开发;

    通过布置研究性课题,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生产、科学研究及生活的紧密联系。

    能力目标

    通过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

    在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的现在,开发利用新能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借此培养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扩展是很难得的。注意科学开发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一章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可以讲是高中化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开篇,它起着连接初高中化学的纽带作用。本节教学介绍的理论主要用于联系实际,分别从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和能量变化等不同反应类型、不同反应过程及实质加以联系和理解,使学生在感性认识中对知识深化和总结,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教法建议

    以探究学习为主。教师是组织者、学习上的服务者、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和问题的提出者。建议教材安排的两个演示实验改为课上的分组实验,内容不多,准备方便。这样做既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和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教师不能用化学课件代替化学实验,学生亲身实验所得实验现象最具说服力。教学思路:影像远古人用火引入课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学生实验验证和探讨理论依据→确定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讨论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和保护环境→能源的展望和人类的进步→布置研究学习和自学内容。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观点的建立。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影像:《远古人用火》01/07

    [过渡]北京猿人遗址中发现用火后的炭层,表明人类使用能源的历史已非常久远。

    [板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过渡]化学反应中能量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分组实验]请学生注意①操作方法;②仔细观察实验现象;③总结实验结论;④写出化学方程式。

    (1)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同时试管温度升高,说明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化学反应方程式:2Al+6HCl=2AlCl3+3H2↑

    (2)混合搅拌后,玻璃片和小烧杯粘在一起,说明该反应吸收了大量的热,使水温降低结成冰。化学反应方程式: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结论]

    放热反应:化学上把有能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叫做放热反应。

    如CH4(g)+2O2(g)CO2(g)+2H2O(l)

    吸热反应:化学上把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做吸热反应。

    如C(s)+H2O(g)CO(g)+H2(g)

    [讨论]现代人怎样利用化学反应?

    结论:现代人利用化学反应主要是①利用化学反应中释放出的能量;②利用化学反应制取或合成新物质。

    [板书]二、燃料燃烧的条件和环境保护

    [学生分组讨论](1)燃料充分燃烧条件?(2)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的缺点?

    [结论]

    (1)使燃料充分燃烧需要考虑两点:①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②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空气不足:①浪费资源;②产生大量一氧化碳污染空气,危害人体健康。

    空气过量:过量空气会带走部分热量,浪费能源。

    增大接触面:改变燃料的状态。如固体燃料粉碎、将液体燃料以雾状喷出、固体燃料液化等。

    (2)大量使用化石燃料:①能引起温室效应;②会造成化石燃料蕴藏量的枯竭;③煤燃烧排放二氧化硫,导致酸雨;④煤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烟尘。

    [板书]三、现代能源结构和新能源展望

    [讨论]现代人怎样利用化学反应中释放出的能量?

    结论:人类所需要能量,绝大部分是通过化学反应产生。主要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或它们的制品燃烧所产生的。

    [讲述]现代能源结构。

    1999年我国化石燃料和水电能源的消耗结构:

    能源

    石油

    天然气

    水电

    比例

    76.2%

    16.6%

    2.1%

    5.1%

    [讲述]我国化石燃料与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对比。

    石油储量/1×1010t

    天然气储量/1×1010m3

    煤炭/1×1010t

    北美

    5.6

    8.4

    262.9

    西欧

    3.4

    6.1

    99.3

    日本

    0

    0

    1.0

    前苏联

    8.3

    42.5

    241.0

    中东

    54

    24.2

    0

    中国

    2.4

    0.8

    99.0

    [讨论]我国能源结构的缺点和新能源展望(环保、防止能源危机)。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结论]得出以下结构。


    [阅读]能源与人类进步。

    请学生阅读教材22——23页。

    [本节课的总结和评价]——根据实际完成的情况和教学效果而定。

    [尾声]《太阳能》05/34

    教学手段:

    设计思想:教师应从课堂的知识传输者和灌输者,变为组织者、学习上的服务者、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和问题的提出者。

    板书设计:

    [1]

    化学反应速率


    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等来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与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材分析

    遵照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作为侧重理科类学生学习的教材,本节侧重介绍化学反应速率和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这部分知识达到大纲中所规定的B层次或C层次的要求。本知识点,按最新教材来讲。

    教材从一些古代建筑在近些年受到腐蚀的速率大大加快等事实引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并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不同的反应具有不同的反应速率,以及浓度、温度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教材注意联系化学键的有关知识,从化学反应的过程实质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的断裂、生成物分子中化学键的形成过程,以及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都需要通过分子(或离子)的相互碰撞才能实现等,引出有效碰撞和活化分子等名称。并以运动员的投篮作比喻,说明只有具有足够能量和合适取向的分子间的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教材配以分子的几种可能的碰撞模式图,进一步说明发生分解反应生成和的情况,从中归纳出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与单位体积反应物分子的总数成正比,也就是和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接着,教材围绕着以下思路:增加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又进一步介绍了压强(有气体存在的反应)、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学生对上述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材最后采用讨论的方式,要求学生通过对铁与盐酸反应的讨论,综合运用本节所学习的内容,进一步分析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教材的教学内容。

    本节教材的理论性较强,并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利用好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图画来说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本节教材的教学关键。教师不可轻视实验和图画在本节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本节教学重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本节教学难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原因。

    教学建议

    化学反应速率知识是学习化学平衡的基础,学生掌握了化学反应速率知识后,能更好的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其原因是本节教学难点。这部分教学建议由教师引导分析。而压强、温度、催化剂的影响可在教师点拨下由学生阅读、讨论完成。

    关于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联系化学键知识,明确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先决条件。

    (1)能过提问复习初中知识: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

    (2)通过提问复习高中所学化学键知识: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3)明确: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必须通过反应物分子(或离子)的相互接触、碰撞来实现。

    2.运用比喻、图示方法,说明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

    (1)以运动员的投篮作比喻。

    (2)以具体的化学反应为例,让学生观看HI分子的几种可能的碰撞模式图(如制成动画教学软件加以模拟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进一步说明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

    3.动手实验,可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改成边讲边做,然后据实验现象概括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规律。有条件的学校,也可由学生动手做,再由学生讨论概括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4.通过对本节所设铁与盐酸反应的讨论,并当堂课完成课后“习题二、2”,综合运用本节所学内容反馈学生掌握情况,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化学反应速率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等来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情感目标通过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与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外界条件对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目标引读法。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章化学平衡。

    【板书】第二章化学平衡

    【指导阅读】阅读P.30引言,了解这一章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此章的意义。

    【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问题】

    两个问题:反应进行的快慢——化学反应速率问题。

    反应进行的程度——化学平衡问题。

    意义:是学习化学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并能指导化工生产。

    【引言】我们这节课进一步从微观角度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

    【板书】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复习提问】1.什么是化学反应速率?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什么?如何影响?

    【投影】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外因: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

    浓度、压强越大、温度越高、使用正催化剂,则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板书】一、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提出问题】投影

    1.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什么?

    2.化学反应的实现靠什么?碰撞有几种可能?

    3.什么是有效碰撞?什么是活化分子?

    4.为什么增大浓度会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展示】媒体演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投影】小结

    【倾听、记录】

    【回忆、讨论】

    【回答、补充完善】

    浓度增大→单位体积内反应物分子总数增多(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增多→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的分子。

    【阅读教材】P.31~34,讨论(四人一组)

    【回答、补充完善】

    【记录】

    【板书】二、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提问】压强如何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投影】小结

    有气体存在的反应:

    压强增大→体积缩小→浓度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仅有固体、液体存在的反应:压强对化学反应

    速率无影响(压强的改变实质上是浓度的变化。压

    强变化时固体、液体的体积变化可以忽略不计)。

    【提出问题】温度、催化剂是如何影响化学反应速

    率的?

    【指导阅读、讨论】

    【思考、回答】

    ,压强增大,气体体积缩小,浓度增大。

    【板书】三、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四、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投影】小结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浓度一定):温度升高使不少非活分子获得能量成为活化分子→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使用正催化剂改变反应途径→降低反应所需的能量→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加→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讨论】P.35讨论题。

    【设问】哪些方法不适合作为加快这个化学反应速率呢?

    【小结】我们学习了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但对具体的某一个化学反应,应具体分析改变速率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阅读教材】P.34,讨论问题(四人一组)。

    共同总结。

    【讨论、回答】

    可以采用使用铁粉、增大盐酸的浓度、加热、加压和使用催化剂的方法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思考并回答】增加铁的量不影响,加压不适合,通常也不使用催化剂,增大盐酸浓度使氢气中氯化氢含量过量。

    【练习】投影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0.1mol/L的盐酸和0.1mol/L的醋酸分别与2mol/L的反应的速率相同

    B.0.1mol/L的盐酸和0.1mol/L的硝酸分别与大小相同的大理石反应的速率相同

    C.Mg和Fe与0.1mol/L盐酸反应速率相同

    D.大理石和大理石粉分别与0.1mol/L的盐酸反应速率相同

    2.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是()

    A.加快分子运动速度,增加分子碰撞的机会

    B.降低反应所需的能量

    C.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3.反应M+N→P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速率增大3倍。已知在10℃时完成反应的10%需81min,若将温度提高到30℃时完成反应的10%,需要的时间为()

    A.9minB.27min

    C.13.5minD.3min

    4.将10molA和5molB放入10L真空箱中,某温度下发生反应:。在最初0.2s内,消耗A的平均速率为,则在0.2s时,箱中有molC生成。

    【作业】P.36一、二、三、四、五

    答案:

    1.B

    【解析】盐酸、硝酸是强电解质,当酸的浓度相同时,所含氢离子的浓度也相同。醋酸是弱电解质,等浓度时氢离子浓度不相等,所以A选项反应速率不相等,B选项反应速率相等。C、D选项分别是金属活动性(内因)、颗粒大小不同,所以反应速率都不同。

    2.C

    【解析】升高温度能加快分子运动速度,但不是加快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

    3.A

    【解析】升高温度后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公式为(为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

    4.0.08mol

    [1]

    化学反应速率【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等来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与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建议

    化学反应速率知识是学习化学平衡的基础,学生掌握了化学反应速率知识后,能更好的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其原因是本节教学难点。这部分教学建议由教师引导分析。而压强、温度、催化剂的影响可在教师点拨下由学生阅读、讨论完成。

    关于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联系化学键知识,明确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先决条件。

    (1)能过提问复习初中知识: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

    (2)通过提问复习高中所学化学键知识: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3)明确: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必须通过反应物分子(或离子)的相互接触、碰撞来实现。

    2.运用比喻、图示方法,说明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

    (1)以运动员的投篮作比喻。

    (2)以具体的化学反应为例,让学生观看HI分子的几种可能的碰撞模式图(如制成动画教学软件加以模拟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进一步说明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

    3.动手实验,可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改成边讲边做,然后据实验现象概括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规律。有条件的学校,也可由学生动手做,再由学生讨论概括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4.通过对本节所设铁与盐酸反应的讨论,并当堂课完成课后“习题二、2”,综合运用本节所学内容反馈学生掌握情况,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教材分析

    遵照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作为侧重理科类学生学习的教材,本节侧重介绍化学反应速率和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这部分知识达到大纲中所规定的B层次或C层次的要求。本知识点,按最新教材来讲。

    教材从一些古代建筑在近些年受到腐蚀的速率大大加快等事实引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并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不同的反应具有不同的反应速率,以及浓度、温度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教材注意联系化学键的有关知识,从化学反应的过程实质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的断裂、生成物分子中化学键的形成过程,以及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都需要通过分子(或离子)的相互碰撞才能实现等,引出有效碰撞和活化分子等名称。并以运动员的投篮作比喻,说明只有具有足够能量和合适取向的分子间的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教材配以分子的几种可能的碰撞模式图,进一步说明发生分解反应生成和的情况,从中归纳出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与单位体积反应物分子的总数成正比,也就是和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接着,教材围绕着以下思路:增加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又进一步介绍了压强(有气体存在的反应)、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学生对上述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材最后采用讨论的方式,要求学生通过对铁与盐酸反应的讨论,综合运用本节所学习的内容,进一步分析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教材的教学内容。

    本节教材的理论性较强,并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利用好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图画来说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本节教材的教学关键。教师不可轻视实验和图画在本节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本节重点是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难点是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原因。

    教学设计示例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等来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情感目标通过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与表达能力。

    重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外界条件对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

    难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原因。

    教学方法诱思探究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阅读教材引入]本章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本章的意义

    两个问题:反应进行的快慢-化学反应速率问题。

    反应进行的程度-化学平衡问题。

    意义:是学习化学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并能指导化工生产。

    [录象]古代建筑物受到腐蚀的记录片。

    [讲述]从片中我们知道,古代建筑物在本世纪所遭受的腐蚀比过去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所遭受的腐蚀还要严重的原因是酸雨。为什么会使腐蚀的速度变快呢?这就是我们第一节要研究的化学反应速率问题。

    [板书]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指导实验][实验2-1]等浓度的盐酸和醋酸分别与大理石反应。

    现象:在加入盐酸的试管里,大理石与盐酸迅速反应,有大量气泡产生。而加入醋酸的试管里,反应缓慢,只有少量气泡产生。

    [讲解]不同的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不一样,如何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呢?

    结论:不同的化学反应有快有慢。

    [板书]一、化学反应速率

    1、定义: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2、表达式:略

    [设问]对于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数值是否一样呢?让我们看下面的练习。

    [投影]练习:在给定条件下,氮气与氢气在密闭容器中合成氨。起始时加入氮气和氢气且浓度分别为1.0mol/L和3.0mol/L,2秒后,氮气的浓度为0.8mol/L,氢气的浓度为2.4mol/L,氨气的浓度为0.4mol/L。分别用氮气、氢气和氨气的浓度变化表示的这2秒内的化学反应速率是多少?有什么关系?

    [计算、思考]

    3H2+N2=2NH3

    起始3.01.00

    浓度mol/L

    2S后2.40.80.4

    浓度mol/L

    [总结]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浓度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数值之比等于方程式中系数比,应指明是用那种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的速率,化学反应速率实质是平均反应速率。

    [过渡]下面来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补充实验:

    在三只试管里分别放入5mL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分别加入长短、粗细大致相同的铜丝,铝丝,铁丝。

    [讲解]铜是氢后金属,不能置换酸中的氢,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铝的反应速率快,说明物质的性质即内因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那么,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是如何影响呢?

    现象:铜丝与稀盐酸不反应;铝丝比铁丝溶解的快,气体生成的快。

    [板书]二、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指导实验][实验2-2]大理石与不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并给其中一个加热。

    [实验2-3]H2O2的分解反应

    (2-2)现象:在加入1mol/L盐酸的试管中有大量的气泡冒出,在加入0.1mol/L盐酸的试管中气泡产生得很慢。加热后,反应速率明显加快。

    (2-3)现象:在H2O2中加入MnO2粉末时,立即有大量气泡产生,在没有加入MnO2粉末的试管只有少量气泡。

    [提出问题]通过以上实验,说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有那些?是如何影响的?

    [回答]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有浓度、温度和催化剂。浓度越大、温度越高、使用催化剂,则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板书]1、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设问]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也有影响,为什么?

    [回答]

    对于气体来说,当其它条件不变时,体积与所受的压强成反比。如果气体的压强增大,体积就缩小,则浓度就会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就加快。

    [板书]

    2、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3、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4、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使用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阅读]P35最后自然段。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还有什么?

    [设问]为什么在补充实验中选择长短、粗细大致相同的金属?

    [回答]因为固体颗粒的大小对化学反应速率也有影响。

    [追问]怎样影响?

    [回答]颗粒越细,接触面积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留疑]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的原因是什么?

    [课堂练习]

    1、反应4NH3(g)+5O2(g)==4NO(g)+6H2O(g),在10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汽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x)(反应外物的消耗速率或生成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

    A.v(NH3)=0.010mol/(L·s)

    B.v(O2)=0.0010mol/(L·s)

    C.v(NO)=0.0010mol/(L·s)

    D.v(H2O)=0.045mol/(L·s)

    2、在四个不同的容器中,采用不同条件进行合成氨反应,根据下列在相同时间内测定的结果判断,生成氨的速率最快的是()

    A.用H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mol/(L·min)

    B.用NH3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3mol/(L·min)

    C.用N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2mol/(L·min)

    D.用H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3mol/(L·min)

    3、增大压强,能使下列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A.Na2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

    B.CO和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O2和H2

    C.将CO2通人石灰水中

    D.Na2O溶于水

    4、在带有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Fe2O3+3H2=2Fe+3H2O,采用下列措施不能改变反应速率的是()

    A.增加Fe2O3投入量

    B.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增加通人H2的量

    C.充入N2,保持容器内压强不变

    D.充入N2,保持容器内体积不变

    [答案]

    1、C;2、C;3、B、C;4、A、D

    [作业]P36一、二

    探究活动

    找出身边因化学反应速率变化而受到影响的实例,并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总结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

    [1]

    化学反应速率【推荐】


    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等来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与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材分析

    遵照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作为侧重理科类学生学习的教材,本节侧重介绍化学反应速率和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这部分知识达到大纲中所规定的B层次或C层次的要求。本知识点,按最新教材来讲。

    教材从一些古代建筑在近些年受到腐蚀的速率大大加快等事实引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并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不同的反应具有不同的反应速率,以及浓度、温度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教材注意联系化学键的有关知识,从化学反应的过程实质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的断裂、生成物分子中化学键的形成过程,以及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都需要通过分子(或离子)的相互碰撞才能实现等,引出有效碰撞和活化分子等名称。并以运动员的投篮作比喻,说明只有具有足够能量和合适取向的分子间的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教材配以分子的几种可能的碰撞模式图,进一步说明发生分解反应生成和的情况,从中归纳出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与单位体积反应物分子的总数成正比,也就是和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接着,教材围绕着以下思路:增加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又进一步介绍了压强(有气体存在的反应)、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学生对上述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材最后采用讨论的方式,要求学生通过对铁与盐酸反应的讨论,综合运用本节所学习的内容,进一步分析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教材的教学内容。

    本节教材的理论性较强,并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利用好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图画来说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本节教材的教学关键。教师不可轻视实验和图画在本节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本节教学重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本节教学难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原因。

    教学建议

    化学反应速率知识是学习化学平衡的基础,学生掌握了化学反应速率知识后,能更好的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其原因是本节教学难点。这部分教学建议由教师引导分析。而压强、温度、催化剂的影响可在教师点拨下由学生阅读、讨论完成。

    关于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联系化学键知识,明确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先决条件。

    (1)能过提问复习初中知识: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

    (2)通过提问复习高中所学化学键知识: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3)明确: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必须通过反应物分子(或离子)的相互接触、碰撞来实现。

    2.运用比喻、图示方法,说明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

    (1)以运动员的投篮作比喻。

    (2)以具体的化学反应为例,让学生观看HI分子的几种可能的碰撞模式图(如制成动画教学软件加以模拟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进一步说明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

    3.动手实验,可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改成边讲边做,然后据实验现象概括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规律。有条件的学校,也可由学生动手做,再由学生讨论概括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4.通过对本节所设铁与盐酸反应的讨论,并当堂课完成课后“习题二、2”,综合运用本节所学内容反馈学生掌握情况,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化学反应速率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等来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情感目标通过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与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外界条件对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目标引读法。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章化学平衡。

    【板书】第二章化学平衡

    【指导阅读】阅读P.30引言,了解这一章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此章的意义。

    【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问题】

    两个问题:反应进行的快慢——化学反应速率问题。

    反应进行的程度——化学平衡问题。

    意义:是学习化学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并能指导化工生产。

    【引言】我们这节课进一步从微观角度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

    【板书】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复习提问】1.什么是化学反应速率?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什么?如何影响?

    【投影】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外因: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

    浓度、压强越大、温度越高、使用正催化剂,则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板书】一、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提出问题】投影

    1.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什么?

    2.化学反应的实现靠什么?碰撞有几种可能?

    3.什么是有效碰撞?什么是活化分子?

    4.为什么增大浓度会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展示】媒体演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投影】小结

    【倾听、记录】

    【回忆、讨论】

    【回答、补充完善】

    浓度增大→单位体积内反应物分子总数增多(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增多→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的分子。

    【阅读教材】P.31~34,讨论(四人一组)

    【回答、补充完善】

    【记录】

    【板书】二、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提问】压强如何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投影】小结

    有气体存在的反应:

    压强增大→体积缩小→浓度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仅有固体、液体存在的反应:压强对化学反应

    速率无影响(压强的改变实质上是浓度的变化。压

    强变化时固体、液体的体积变化可以忽略不计)。

    【提出问题】温度、催化剂是如何影响化学反应速

    率的?

    【指导阅读、讨论】

    【思考、回答】

    ,压强增大,气体体积缩小,浓度增大。

    【板书】三、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四、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投影】小结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浓度一定):温度升高使不少非活分子获得能量成为活化分子→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使用正催化剂改变反应途径→降低反应所需的能量→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加→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讨论】P.35讨论题。

    【设问】哪些方法不适合作为加快这个化学反应速率呢?

    【小结】我们学习了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但对具体的某一个化学反应,应具体分析改变速率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阅读教材】P.34,讨论问题(四人一组)。

    共同总结。

    【讨论、回答】

    可以采用使用铁粉、增大盐酸的浓度、加热、加压和使用催化剂的方法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思考并回答】增加铁的量不影响,加压不适合,通常也不使用催化剂,增大盐酸浓度使氢气中氯化氢含量过量。

    【练习】投影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0.1mol/L的盐酸和0.1mol/L的醋酸分别与2mol/L的反应的速率相同

    B.0.1mol/L的盐酸和0.1mol/L的硝酸分别与大小相同的大理石反应的速率相同

    C.Mg和Fe与0.1mol/L盐酸反应速率相同

    D.大理石和大理石粉分别与0.1mol/L的盐酸反应速率相同

    2.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是()

    A.加快分子运动速度,增加分子碰撞的机会

    B.降低反应所需的能量

    C.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3.反应M+N→P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速率增大3倍。已知在10℃时完成反应的10%需81min,若将温度提高到30℃时完成反应的10%,需要的时间为()

    A.9minB.27min

    C.13.5minD.3min

    4.将10molA和5molB放入10L真空箱中,某温度下发生反应:。在最初0.2s内,消耗A的平均速率为,则在0.2s时,箱中有molC生成。

    【作业】P.36一、二、三、四、五

    答案:

    1.B

    【解析】盐酸、硝酸是强电解质,当酸的浓度相同时,所含氢离子的浓度也相同。醋酸是弱电解质,等浓度时氢离子浓度不相等,所以A选项反应速率不相等,B选项反应速率相等。C、D选项分别是金属活动性(内因)、颗粒大小不同,所以反应速率都不同。

    2.C

    【解析】升高温度能加快分子运动速度,但不是加快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

    3.A

    【解析】升高温度后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公式为(为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

    4.0.08mol

    【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精】】相关推荐
    [year+]年高考地理季现象的经典总结 万能通用篇

    地理现象1月7月地球公转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快,北半球冬半年较短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慢,北半球夏半年较长正午太阳高度12月22日,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达最...

    关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高中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能源储备和开发;通过布置研究性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