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春望教案必备
  • 春望教案

    发表时间:2023-12-02

    春望教案必备。

    教案是老师上课之前需要备好的课件,每个老师都需要仔细规划教案课件。 学生反应的积极性可以反映教学的吸引力。讨论与“春望教案”相关的问题是本文的重点内容,我相信这篇文章会让您拓展视野!

    春望教案【篇1】

    一、 导语设计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诗歌到了唐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迎来了她的第一个高峰,佳作浩如烟海,名家灿若繁星。今天,让我们走近被后人称为“诗圣”的杜甫,聆听他笔下流淌出来的歌声。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同学们,这些对联中寓指的人物是谁呢?对,是杜甫,今天我们学习他的二首诗《望岳》《春望》 二、杜甫简介展示《唐之韵》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为我们留下了1400多首诗歌。这些诗篇像一面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自唐以来,他的诗歌即被公认为“诗史”,诗人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诗宗,被尊为“诗圣”。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杜甫出生于一个“奉儒守官”的家庭里。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父亲杜闲曾做过奉天县令。这样一个家庭给了他一定的文化熏陶。杜甫的创作历程,可分为四个时期。   (一)读书和壮游时期。杜甫七岁即能作诗文,十五岁时便在文坛上初露头角。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刻苦学习的自述。二十岁后,他开始了漫游生活。他南游吴越,北越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阳与李白等同时代的著名诗人结为肝胆相照的朋友。这个时期的生活和创作,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和情调。如《望岳》一诗表现了他青年时代的气概和抱负,是他早期的代表作品。   (二)长安十年时期。公元746年杜甫怀着经世济用的政治理想到长安试求官。可是由于奸相李林甫玩弄了“野无遗贤”的骗术,使参加考试的人全部落榜。杜甫也遭其害,困居长安达之久,过着辛酸屈辱的流浪生活。不幸的遭遇使他进一步认识到统治者的腐朽,创作出了像《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等杰出的现实主义诗篇。诗的风格情调,也由早期的热情奔放、乐观坦荡变得悲壮凄凉,形成“沉郁顿挫”的诗风。   (三)战乱流离时期。这是其现实主义诗歌发展时期。在短短两三年中,由于安史之乱,他携家和人民一道受冻挨饿,避难流亡,卷进了生活的底层。在沦陷区,山河破碎之感甚深。脱贼后,又屡遭肃宗贬斥。灾难的时代,震撼着诗人的心灵,使他写出了《春望》《北征》和“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一系列具有高度人民性和爱国思想的不朽诗篇,并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   (四)漂泊西南时期。介绍略,留待以后介绍。 三、师生共同研讨《望岳》 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兖州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兖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 教师提问:诗题为《望岳》,但全诗没有一个“望”字,而句句写向岳而望,而且角度有别,试对此作具体分析。  教师提供必要的背景常识:这里说的.是泰山山脉,它在山东省中部,从东平湖东岸一直延伸到淄博市南,长约二百公里。 明确: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那种欣喜惊叹仰慕的情形,非常传神。“齐鲁青未了”语出惊人,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欣赏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这两句是远望泰山的景象。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这是近望泰山所见的景象。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泰山中天门以上时有云团浮现,或高或低;鸟亦时常出没于山谷间,须睁大眼仔细看才能看见。这是凝望泰山时所见的景象。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诗人此刻仍在山下,但他却能“一览”,这显然是诗人神游玉皇顶之所见。  4.进一步感悟作者通过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对诗的理解逐渐向较高的理性层次靠近。  提问:诗言志,诗歌创作无不是为了传情达意。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这是杜甫的早期作品,青年时期的杜甫过着一种“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流露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要求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阐述理由。或者“这首诗什么地方最吸引你,指出来并说明原因”,或者“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绝唱,你认为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比如:“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钟”将大自然人格化、拟人化,把大自然写得有情有义。“割”字锤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割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含蓄蕴藉,意在言外,诗人凝望泰山“层云”“归鸟”,不觉时间已久,连眼睛都酸困了,这不正流露了诗人对泰山情有独钟,热爱有加吗?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意蕴丰厚,有一种哲理美。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它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永往直前。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了他心底的愿望。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①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凌云壮志。②表现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③站得高,看得远。④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  虚实相生的写法使本诗显得摇曳多姿,言有尽而意无穷。1、2句虚写,3、4句实写,5、6句实写,7、8句虚句,虚实交错,意韵悠长。  6.学生齐背《望岳》。 四、师生共同研讨《春望》 写作背景: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诗人赴奉先探家,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月,贼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安家于~州。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至长安;因他官卑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他乘隙逃离长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  (1)提问:诗歌的首联写了哪几个形象?这些形象各有什么特点,组成了怎样一幅画面?  学生明确:写了国都、山河、城、草木四种形象。国破,山河依旧,城春,草木深。这是一幅沦陷中长安城的破败景象: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使人满目凄然。  (2)提问:颔联写了哪几个形象,组成了怎样一幅画面?  学生可能有两种看法。一种看法是那娇艳的花也因感时伤别而泪水纵横,那无忧的鸟也一改往日动听的歌喉而发出让人惊心的啼叫。另一种看法是诗人伫立在娇艳的花旁,听着掠空而过的鸟儿婉转的啼叫,心里嗔怪它们的无情而流下了伤时恨别的泪水。 明确:烽火连天,兵荒马乱,“家书”承载着亲人的牵挂和眷念。诗人盼望得到一封家书,然而终归是失望,我们仿佛看到诗人满头白发如冰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 提问: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前四句抒发了诗人面对国都沦陷,山河破碎而产生的沉痛和忧伤之情,颈联抒发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牵挂之情,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叹息衰老,又多了一层悲哀。 名句品评。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奥妙在哪里?  关于诗歌语言的意义美。“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举手搔头,意欲解愁,可是搔头解愁愁更愁,稀疏短发,几不胜簪,顿觉衰老,更增一层悲哀。 

    春望教案【篇2】

    《春望》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春望七年级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春望》教案

    春望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经两汉、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现在,将这些诗堆叠排列起来就像那蜿蜒起伏的长城,读这些诗就像长城那样绵延不绝。诗歌是情感的产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都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创造出不同的诗篇。今天就让我们来踏寻古人的足迹,推测名人心情,欣赏名作之境界。

    二、学习第一首诗《春望》

    1、听配乐朗诵。 2、全体学生配乐齐读。

    3、学生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

    4、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答并翻译全诗。

    译诗参考:

    国都残破,山河依旧,长安的春天草木深深。感伤国事,见花而溅泪;怅恨离别,闻鸟而惊心。战乱烽火已持续三个月,一封家书可抵万两黄金。忧而搔头,白发一天天短少,简直挂不住束长的簪针。

    5、学生齐读全诗。

    6、品味全诗。

    ⑴本诗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春望》写于安史之乱之后。当时,唐朝首都长安已被叛军安禄山占领,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往四川。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国破家亡、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

    ⑵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诗的首联写望中所见。长安城被叛军攻破后,遭到了惊人的破坏。叛军焚烧军宫室,杀戮无辜,人民朝不保夕,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破山河在”,山河依旧,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长安“城春草木深”。春天本是明媚的,然而战乱中的长安城却是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雨。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

    诗的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睹物伤情,见到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怆溅泪;听到鸟儿的啼叫,也禁不住魂悸心惊。

    “烽火连三月”,烽火连天,杀伐不断,诗人远离家眷,由于战事紧张,音信隔绝,更觉“家书抵万金”,在那种兵荒马乱的岁月,一封普通的家书是多么难得、多么珍贵啊!

    诗的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刻画了一个典型的艺术形象。诗人满头白发如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这一细节描写,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⑶本诗的情感是通过什么来抒发的?

    明确:全诗触景伤怀,将忧国思亲的情怀蕴含在形象的描写之中,情景交融,感人肺腑。

    《春望》注释的探疑

    唐代诗人杜甫《春望》诗中有这样一句诗:“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几乎所有教材和参考资料都把“搔”的意思解释为“抓、挠”,因为《说文解字》上也是这样定义的。因此,这句诗就解释为“(因国破家亡诗人的愁越来越大)(以致)用手不停地去抓白头发,而白头发短得竟然连簪子都插不住了”。我认为这样解释有点牵强附会的味道,如果前一句是讲作者因愁而去做抓的动作,那么后一句为什么突然转到“浑欲不胜簪了呢?”谁能解释这其中的奥妙呢?我想如果把“搔” 释为“束”的意思的话,“白头搔更短”就能说清“浑不胜簪”了,(即:把白头发束起来,可白头发短得竟然连簪子也插不住了),这样意思也就连贯一些。这不是没理由的。

    杜甫虽生于河南巩县,但祖籍湖北襄阳,与岳阳邻近,风俗习惯、方言土语难免不受祖父母的影响,加之杜甫从二十四岁开始仕游,前后三次漫游了吴越,而吴越正是长江中下游的湖南、湖北一带。这一时期的游历生活对他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湖南的岳阳妇女梳头常常叫“拢脑”,为何叫 “拢脑”,就是说把没梳理好的杂乱的头发搔拢用绳子束起来。我国汉唐时代妇女有广泛流行盘挽高髻发型的习俗。如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有“云髻半偏新睡觉,衣冠不整下堂来”的诗句,所谓“云髻”自然是高挽于头顶的发髻,不将发束拢则无从挽髻,因此杜甫《春望》中的这两句诗用湖南岳阳的风俗来解释就顺理成章了。

    解释古诗我认为不能千篇一律以书本为本,有时也必须联系作者当时的时代背景或联系当时当地的民族习惯或习俗,只有这样,才不致于生搬硬套,牵强附会。

    《春望》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至德二年三月所作。当时正直安史之乱,首都长安被叛军占领。诗人于至德元年八月被叛军捉住,押送到长安。在长安城里,诗人目睹了叛军的种种倒行逆施。第二年三月,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但这只能增加忧国忧民的诗人的痛苦和感伤。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深入理解诗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能力目标: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性和创新精神。

    3、情感目标: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方法:

    1、朗读法: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特别是古诗词。诗的节奏、韵律,所蕴含的感情内涵都要靠读来感受体会,因此,朗读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

    2、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法: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合作,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相互讨论,主动质疑,以学定教。

    五、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配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爱国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更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优秀的传统。那么,大家知道哪些爱国的名人名言或爱国故事呢?(学生回答)

    多媒体出示一副图片并配以文字说明,让学生说出这副图片中的人物是谁?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兴趣,加深对杜甫的认识,烘托课堂气氛。

    (二)品读感悟

    1、多媒体显示诗歌朗诵,让学生初步体会诗的节奏和感情。

    2、正音正字,划分朗读节奏。强调两个字的读音“搔”和“簪”。

    3、学生放声自由朗读,感知诗的内容。

    4、学生配乐朗诵《春望》。

    (三)、画面欣赏

    多媒体出示一组长安城繁华时与衰败时的图片,让学生在图片的欣赏中说出自己所观察到的一切。由此引入背景介绍。

    (四)、整体感知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全诗,如果学生有不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研讨。

    (五)、品读探究

    首联:1、诗人向我们描绘了他所望到的哪些景象?这些景象有什么特点呢?

    2、面对人烟稀少的、杂草丛生的长安城,作者的心情如何呢?哪句最能表达诗人此时的心情呢?

    多媒体显示图片:让同学们欣赏一组百花盛开、鸟鸣时的图片,说出欣赏图片时的感受。

    颔联:1、鸟语花香是最美好的事物,能够给人们带来愉快的心情,但是给作者带来的是怎样的感受呢?

    2、作者为何对花落泪、闻鸟惊心?

    此时此刻作者为时局感伤得落泪,此刻的分别不是一般的分别,可能是永别,生离死别,所以作者的心情格外低落。

    颈联:1、对于作者来说家书是十分宝贵的,由哪里可以看出?

    2、一封薄薄的家书怎么能低得上万两黄金呢?我不理解,谁来说说!

    此时此刻,战乱的早日平复、一封报平安的家属的到来,是作者急切盼望的,作者盼望到什么程度呢?

    尾联:1、诗人对于一封报平安的家书以及战乱的早日平复,盼得忧愁得搔头,头发越搔越短,短到了什么程度呢?

    2、簪是怎样的饰物呢?多媒体显示簪的图片,并配以解释性文字。

    3、当诗人头上满是白发,甚至插不住簪子,这是因为什么呢?

    4、大家猜猜杜甫当时多大年纪?

    杜甫当年只有45岁,人到中年,为国家而担忧,为亲人的离别而忧愁。

    (六)、延伸拓展

    教师引导学生体验情感,把握情境。

    提问:诗人在《春望》中“望”的是什么?

    (七)、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忧国思亲的思想感情,更深刻地体会到了那句话——“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春望教案【篇3】

    一、教材分析

    《春望》集国优、家愁、人衰之情于一体,读后让人百感交集。诗人借景抒情,言为心声,真切动人的玑珠般的词句,牵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得铿锵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而不衰。

    小学三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的能力,他们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都较以前大大改变。因此,在教学这首诗时,本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作用和创新精神的原则,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体会诗中的爱国深情,培养他们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以期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诵古诗,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领略诗人深沉的忧国思家情怀。

    2.深入理解名句,领略古诗的凝练美、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

    3.在自主、合作的探究式学习中,不断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古诗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做到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经典诵读(杜甫的诗歌)导入

    1、背诵杜甫的诗歌。(形式要多样,水平要高)

    二、揭示课题,进入学习

    1、揭示课题

    教师:今天我们就在来学习一首杜甫的诗《春望》

    (板书《春望》)

    二、检查预习结果

    1、汇报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杜甫和《春望》的资料。

    (1)简要介绍杜甫

    (2)简介《春望》一诗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2、生字检测。

    3、朗读检测。

    三、析解诗意,领悟诗境

    1、生齐读课题。理解题目的意思,“春望”是什么意思呢?

    教师:《春望》是诗人在春天所看见的。

    2、交流诗句大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1)那么,诗人在长安街头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象呢?

    ①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理解“国破”和“草木深”的意思。

    师: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触目惊心,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

    ◆引导学生想象和平年代繁华的国都是一番什么景象?

    ◆师:而今,被叛军占领的长安城,放眼望去,看到的是杂草丛生。只看到草木,看不到人呀,人到哪里去了?

    ◆指导学生朗读。

    师:死的死,逃的逃,放眼望去长安街上空无一人,满目凄凉,杂草丛生。怎么把这种感情读出来?自己练练看。(生自由练习朗读——点名读——全班齐读。)

    (2)诗人看到此情此景,又会有什么感受呢?

    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师:面对人烟稀少的、杂草丛生的长安城,作者的心情如何呢?哪句最能表达诗人此时的心情呢?(生齐读“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质疑、解疑:鸟语花香是最美好的事物,能够给人们带来愉快的心情,但是作者为何却对花落泪、闻鸟惊心呢?

    ◆“别”仅仅是一般的离别吗?

    ◆师:看到这繁花似锦的美景,诗人却落泪了,诗人流下的是什么泪呢?

    生回答。

    师:你的感悟让我不由自主想起诗人艾青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这正是杜甫对脚下这片土地深沉的爱呀!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③“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师:在这样动荡的年代,在这样“恨别鸟惊心”的年代,诗人最盼望的是什么?请男同学把后面四句读一读。

    ◆质疑:为什么这样一封薄薄的家书却抵得上“万两黄金”呢?

    ④“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人盼啊盼,他多么希望战乱早日平复,他多么希望能够得到一封报平安的家书啊。他盼望到了什么程度呢?读最后两句。

    ◆再读一读,体会诗人忧国思家的忧愁之情。

    5.教师总结。

    师:杜甫当时只有45岁,人到壮年,为国家而担忧,为亲人的离别而忧愁,“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首诗写诗人在长安街头看到的春天景象,写了他的所见、所感、所思、所忧,充分地表了作者忧国思家的思想感情。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朗读,投入自己的感情朗读,也把诗人的思想感情读出来,行不行?(配上音乐,生自由大声地练读全诗。)

    春望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诗歌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反复朗读,背诵课文;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爱家爱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分析诗歌的意象,结合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方法:朗读感知法,情境品味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中东地区许多国家内部动乱,频发战争,人民苦难相关内容导入。

    二、简介背景(安史之乱)、作者杜甫。

    三、朗读感知

    1、反复朗读。要求:读准正音、节奏、语气语调。

    2、检查朗读情况,引导学生正确译读。

    3、引导学生背诵。

    四、研读赏析。

    1、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再现形象,把握物境。

    ①诗歌的首联写了哪几个形象?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明确:写了国都、山诗、城、草木四种形象。这是一幅论陷长安城的破败景象:国都论陷,城地残破,山诗依旧,乱草丛生,满目凄然。

    ②颔联写了几个形象,组成了怎样一幅画面?

    明确:写了花、鸟。春花盛开,鸟儿和鸣,但诗人在视听上并没有愉悦之情,因他与家人的别离感伤所致。

    ③让学生想象颈联、尾联的形象及画面。

    明确:烽火连天,兵荒马乱,诗人盼望得到家书,可一直都大失所望,由此而焦虑忧愁,满头白头,头发稀疏得不能插簪。

    2、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把握情境。

    提问①: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全诗抒发了诗人优国思亲的情感。

    提问②:全诗抓住哪些词语和意象来表达心情?

    明确:国“破”——国家支离破碎 草木“深”——更令人满目凄凉、花溅泪,鸟惊心——衬托诗人因国破家亡而产生强烈伤痛的感情。 “抵万金”——表达诗人对妻子儿女及家中亲人的思念。 “搔”——不胜簪:头发稀疏不能插针簪,衰老得快,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五、课堂小结,并美读课文。

    六、作业

    默写课文

    板书设计

    肖联写景 心生伤痛

    颔联抒情 离愁别恨 借景抒情

    春望 颈联叙事 眷家思亲 寓情于物

    尾联描写 忧国伤时

    [课后心得体会]

    本教学的朗读贯穿整个教学环节,根据达成目标和内容的呈现分层次有序地采取不同的朗读方式,以读促思,以读促说,以读悟意;在朗读感知读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意象的研读和赏析,结合背景去理解诗歌的深刻意蕴。整个教节环节紧凑有序,教法指导得当,知识内容正确,容量适量,难易适度,板块清晰,能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上进行正确引导,逐步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整个课堂教学时效高,教风民主,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春望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

    2、记忆名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做到学以致用。

    3、领略古诗词的凝练姜、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

    4、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难点:

    1、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

    2、作者作诗的背景或心境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杜甫诗之沉郁,无不令我们爱不释手,浮想联翩,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诗。

    二、整体感知

    1、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扫除文字、词语障碍。

    抵,值,相当;

    浑,简直;

    簪,古人用来别发连冠的首饰。

    2、了解作者写作时的背景或心境。

    杜甫《春望》背景

    《新唐书?肃宗纪》载:这年正月,“安庆绪将伊子奇寇睢阳郡,张巡败之”。二月,“李光粥及安庆绪之众战于太原,败之”,“关西节度兵马使郭英X()及安庆绪战于武功,败缕。庆绪陷冯翊郡,太守萧贲死亡”,“庆绪将蔡希德寇太原”,“郭子仪及安庆绪战于永丰仓,败之”。《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九载,这年三月,“尹子奇复引大兵攻睢阳”,”安守忠将骑二万寇河东,郭子仪击走之”。整个春季三个月,战争不息。

    三、理解诗的意境、内容

    这首诗是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三月,杜甫在长安时所作。当时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荒凉。诗人触景生情,抒写了伤乱的感慨。

    诗的前四句写春天的长安城的败象,包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高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触目惊心,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坠泪惊心。

    前四句诗人俯仰瞻观,由近而远,由远而近,从城到山河,由满城草木到花鸟。感情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亲人的惨威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更增一层悲哀。

    四、问题探究

    1、这首诗写于国家危难之时,诗中都蕴含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这首诗最能体现爱国深情的词或句子是什么?为什么?

    提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个“深”字写尽山河破碎,人民离散。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因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家之苦,即便是面对鸟语花香的春景,不但无心赏玩,反而落泪心惊。“溅”“惊”二字,在句中都是使动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泪水飞溅,鸟使我的心灵惊悸。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连三月”见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足见思家之苦。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苦痛无法排解,搔头更增哀叹。

    2、诗歌的首联写了哪几个形象?这些形象各有什么特点,组成了怎样一幅画面?

    明确:写了国都、山河、城、草木四种形象。国破,山河依旧,城春,草木深。这是一幅沦陷中长安城的破败景象: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使人满目凄然。

    3、颔联写了哪几个形象,组成了怎样一幅画面?

    明确:烽火连天,兵荒马乱,“家书”承载着亲人的牵挂和眷念。诗人盼望得到一封家书,然而终归是失望,我们仿佛看到诗人满头白发如冰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

    4、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非。杜甫的《春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手法,你能够说说自己的理解吗?

    “国”是指都城,即长安——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繁华热闹可以想见。但是,目前的长安,惟有山河存在,这不就意味着过去的繁华都城已被叛军糟蹋殆尽,剩下的只有山山水水了吗?春天来了,城里到处都是“草木深”,不就意味着人烟稀少才让草木丛生吗?

    5、如何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的意思?

    课本的注解是:“感时花溅泪”——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恨别鸟惊心”——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其实在这里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意思为:由于为国事而感到伤心,为离别而感到遗憾,所以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

    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前四句抒发了诗人面对国都沦陷,山河破碎而产生的沉痛和忧伤之情,颈联抒发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牵挂之情,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叹息衰老,又多了一层悲哀。

    7、名句品评。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奥妙在哪里?

    关于诗歌语言的意义美。“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举手搔头,意欲解愁,可是搔头解愁愁更愁,稀疏短发,几不胜簪,顿觉衰老,更增一层悲哀。

    五、学生朗读、背诵这首诗。

    六、总结

    《春望》集国优、家愁、人衰之情于一体,读后让人百感交集。诗人借景抒情,言为心声,真切动人的玑珠般的词句,牵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得铿锵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而不衰

    《春望》原文和译文

    原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

    故国沦亡,空对着山河依旧,春光寂寞,荒城中草木丛深。

    感伤时局,见花开常常洒泪,怅恨别离,闻鸟鸣每每惊心。

    愁看这漫天烽火,早又阳春三月,珍重那远方家信,漫道片纸万金。

    独立苍茫,无言搔首,白发稀疏,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春望》诗歌鉴赏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诗的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温公续诗话》)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又是一翻。明代胡震亨极赞此联说:“对偶未尝不精,而纵横变幻,尽越陈规,浓淡浅深,动夺天巧。”(《唐音癸签》卷九)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

    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乡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春望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春望》这首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准确流畅地背诵这三首诗。

    2.学习《春望》深切感受诗人热爱国家、关心民众、眷念亲人的美好情操。

    3.通过赏析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学习名句赏析方法。

    4.通过归纳这首诗歌的中心,学习归纳中心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做到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教学难点: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歌内容

    2.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情感

    教学方法:

    活动性阅读教学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诗歌到了唐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迎来了她的第一个高峰,佳作浩如烟海,名家灿若繁星。今天,让我们走近历史的隧道,去感受历史上一位苦难诗人、人民诗人、伟大诗人。(课件出示插图)他是谁呢?(杜甫)

    2.简要介绍杜甫的资料。

    3.简介《春望》一诗写作背景。揭示课题。

    唐朝曾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昌盛的朝代,可是,到了公元755年,唐朝的历史上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那就是“安史之乱”。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叛军攻入了长安城,在长安城烧杀抢掠,把繁华的长安城糟蹋得几乎成了一片废墟。“安史之乱”使多少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杜甫也被叛军抓到长安,他孤身一人远离亲人,在第二年的春天来到长安的街头,目睹长安城满目荒凉的景象,触景生情,挥笔写下了《春望》这首千古绝唱。(听录音朗读《春望》。)

    二、初读诗句,整体感知。

    1.学生放声自由地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正音。注意搔、簪是平舌音。

    3.整体感知诗歌大意。

    三、合作研读,品味意境。

    1.齐读课题,理解题目的意思。

    “春望”是诗人杜甫在国都长安春天来临的时候看到的景象。

    2.小组内交流诗句大意。讨论:

    (1)那么,诗人在长安街头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象呢?

    (2)诗人看到此情此景,又会有什么感受呢?

    3.全班交流:

    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理解“国破”和“草木深”的意思。

    明确: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触目惊心,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

    引导:a.学生想象和平年代繁华的国都是一番什么景象?(人山人海,熙熙攘攘,街上是比肩接踵,集市上人声喧哗,一片繁荣的景象。)

    b.而今,被叛军占领的长安城,放眼望去,看到的是杂草丛生。只看到草木,看不到人呀,人到哪里去了?(人都被叛军给捉走了,人都去逃难了,他们都被杀戮了。)

    c.放眼望去长安街上空无一人,满目凄凉,杂草丛生。怎么把这种感情读出来?自己练练看。(生自由练习朗读——点名读——男生读——全班齐读。)

    (2)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a.面对人烟稀少的、杂草丛生的长安城,作者的心情如何呢?哪句最能表达诗人此时的心情呢?

    (齐读“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b.质疑、解疑:鸟语花香是最美好的事物,能够给人们带来愉快的心情,但是作者为何却对花落泪、闻鸟惊心呢?(试说诗句大意:为这样的时局而感伤得见花落泪。听到鸟的声音,诗人都感到心惊肉跳,心惊胆战。)

    c.看到这繁花似锦的美景,诗人却落泪了,诗人留下的是什么泪呢?(伤感之泪、痛苦之泪、愤怒之泪、叹息之泪……)“别”仅仅是一般的离别吗?(有可能是生离死别、永别……)

    d.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自由练习朗读——点名读——女生读——全班齐背。)

    (3)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a.在这样动荡的年代,在这样“恨别鸟惊心”的年代,诗人最盼望的是什么?请男同学把后面两句读一读。

    b.质疑:为什么这样一封薄薄的家书却抵得上“万两黄金”呢?(谈感受,结合“烽火连三月”的背景,从而感受到在当时“家书”上亲人的平安,亲人的健康比“万金”还要宝贵。)

    c.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d.诗人盼啊盼,他多么希望战乱早日平复,他多么希望能够得到一封报平安的家书啊。他盼望到了什么程度呢?读最后两句。(齐声朗读七、八两句)

    e.再读一读,体会诗人忧国思家的忧愁之情。

    4.小结。

    师:杜甫当时只有45岁,人到壮年,为国家而担忧,为亲人的离别而忧愁,“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首诗写诗人在长安街头看到的春天景象,写了他的所望,所感、所盼、所忧,充分地表了作者忧国思家的思想感情。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朗读,投入自己的感情朗读,也把诗人的思想感情读出来,行不行?(配上音乐,自由大声地练读全诗。)

    四、拓展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诗人为国家的命运担忧,为亲人的平安担忧,他朝也盼,晚也盼,哪一天能回到自己朝思幕想的家乡呢?7年之后,杜甫逃离了长安城,住在四川。有一天,突然听到了一个惊天的喜讯,叛军被消灭了,叛军的老巢被收复了,听到这样的消息,他挥笔写下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屏幕上出现《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并配乐朗诵全诗。)

    思考:这首诗当中有一个诗眼,表达了诗人听到这个喜讯之后的情感,哪一个字?(喜)

    2.边读边理解诗意,小组合作探讨:

    (1)“剑外忽传收蓟北,”这是作者听到的什么消息?诗人表现得怎么样?此时作者流的是什么泪?听到这个喜讯作者和他的家人都是什么神态呢?

    (2)诗人“喜”什么呢?他还想干什么?美好的春光,可以伴随我更好地回家。回家要经过哪些地方?

    3.总结:这首诗写的是杜甫在听到官军收复了叛军消息的刹那间狂喜极乐的感情。闻喜讯流喜泪,流喜泪而呈喜态,呈喜态而唱喜歌,喝喜酒思喜归,喜始喜终。这是诗人杜甫平生第一首快诗。请你们怀着和诗人狂喜极乐一样的感情读一读。

    五、背诵《春望》,创新作业。

    1.背诵《春望》.

    2.拓展作业:

    (1)假如你在客栈遇到了老朋友——杜甫,你会对他说什么?

    (2)用学到的赏析诗歌方法再积累背诵杜甫的其他的诗篇。

    jk251.cOm扩展阅读

    [课件借鉴] 《春望》教案一篇


    作为教师,你一定写过教案吧,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一份完整的教案有许多内容,那么如何写一份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课件借鉴] 《春望》教案一篇》。

    教学目标

    ①背诵诗歌。

    ②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③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

    教学重点

    ①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②了解作者的生平。

    课时安排:半课时。

    课前准备

    ①搜集作者生平思想的有关资料。

    ②熟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经两汉、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现在,将这些诗堆叠排列起来就像那蜿蜒起伏的长城,读这些诗就像长城那样绵延不绝。诗歌是情感的产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都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创造出不同的诗篇。今天就让我们来踏寻古人的足迹,推测名人心情,欣赏名作之境界。

    二、学习第一首诗《春望》

    1.听配乐朗诵。

    2.全体学生配乐齐读。

    3.学生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

    4.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答并翻译全诗。

    译诗参考:

    国都残破,山河依旧,长安的春天草木深深。感伤国事,见花而溅泪;怅恨离别,闻鸟而惊心。战乱烽火已持续三个月,一封家书可抵万两黄金。忧而搔头,白发一天天短少,简直挂不住束长的簪针。

    5.学生齐读全诗。

    6.品味全诗。

    ⑴本诗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春望》写于安史之乱之后。当时,唐朝首都长安已被叛军安禄山占领,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往四川。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国破家亡、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

    ⑵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诗的首联写望中所见。长安城被叛军攻破后,遭到了惊人的破坏。叛军焚烧军宫室,杀戮无辜,人民朝不保夕,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破山河在”,山河依旧,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长安“城春草木深”。春天本是明媚的,然而战乱中的长安城却是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雨。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

    诗的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睹物伤情,见到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怆溅泪;听到鸟儿的啼叫,也禁不住魂悸心惊。

    “烽火连三月”,烽火连天,杀伐不断,诗人远离家眷,由于战事紧张,音信隔绝,更觉“家书抵万金”,在那种兵荒马乱的岁月,一封普通的家书是多么难得、多么珍贵啊!

    [实用教案] 《望岳》教案范例


    每位老师不可或缺的课件是教案课件,而课件内容需要老师自己去设计完善。只有将教案课件写好,才能让学生快速地理解各知识点。要写好教案课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或许你需要"[实用教案] 《望岳》教案范例"这样的内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诵读能力,鉴赏古诗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感受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培养学生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国家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谁最有名呢?那当然是“五岳”,因为有语云:“五岳归来不看山”。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泰山DD五岳之首,“泰山归来不看岳”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

    二:简介作者: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为杜少陵,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其诗被喻为“诗史”,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三: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以后。此时 ,诗人正“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当他游历到山东 ,被泰山的壮丽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望岳》诗。

    四:朗读诗歌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

    2、听配乐朗读,学生听读

    3、学生推荐朗读,其他学生点评。

    4.全体学生齐读。

    五:整体感知

    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以“我最欣赏这首诗中谈谈你的理解。

    六,合作探究

    1.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2.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

    3.”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钟”,“割”字用的好,历来被人称道,试着分析它的妙处。

    4.诗言志,诗歌创作无不是为了传情达意,这首诗歌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2).远望泰山,说泰山横跨齐鲁大地,绵延广阔

    近观泰山雄奇秀丽,巍然耸立的形象

    细看泰山,表现在泰山面前深为之震撼和陶醉的感情

    最后两句想象中的登山之情,是作者由望景而产生了登临的愿望

    诗人由远望到近望,由细望到想象将来登岳远望之景,全诗以“望”

    字贯穿全诗,“望”字成了全诗的线索。在望岳的过程中表现了作者惊叹、赞美、陶醉、豪迈之情。

    (3)钟--将大自然人格化、拟人化,把大自然写的有情有义。割--从山的北面看,那照临下来的阳光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割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它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七)读人生

    通过对《望岳》的学习,想想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人生的启示?

    小结:诗人热情的赞美的泰山的神奇秀丽,流露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尤其是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敢于攀登顶峰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日子里能用这句话来时时激励自己不断进取,勇往直前!

    (八).背诵古诗。(齐背)

    课文分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开篇以设问起句,写意中遥想,久慕其名,而未得亲历其境。“岱宗”,即泰山。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称为岱宗。“夫如何”,到底怎么样呢?“夫”,在这里无实在意义。接句自问自答,以夸张手法,极写“齐鲁青未了”的气势,放眼望去,一片青翠苍都,绵延不绝。“齐鲁”,春秋时两诸侯国,后用为该地域的简称。泰山北为齐,泰山南为鲁。“青未了”,形容泰山山脉绵延深远,青翠苍都,从齐到鲁看不到尽头。这一句是远望,摹写泰山卧齐鲁大地,突出了岱宗的雄伟宏阔的气势。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三四句以南北分割“昏晓”的景象写泰山高耸云端、万仞摩天的高伟雄俊。这里是近望,赞叹大自然把天地间的神奇秀美的景色都聚集在泰山了。泰山的山峰把世界分成两大部分:阳坡是睛朗的清晨,山后仍是沉沉的暗夜。这奇伟壮观的景象真是鬼设神施,造化所钟。“造化”,指天地自然。“钟神秀”,天地间神奇秀美皆聚泰山。“钟”,聚集的意思。

    “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这两句是想像之辞。诗人由远望、近望进而想到泰山气象万千,云气层生,一定会震荡人们的心胸。使之豁然开朗;站在泰山之上,眼光也会更加敏锐,连一掠而过的归鸟也收入眼底。这两句写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荡胸”,心头涤荡,胸襟为之开豁。“荡胸”,句的意思是,山上层云叠起,冲击涤荡着心胸,胸襟为之开豁。“决眦”,眼睛睁大,眼角欲裂,形容极力张大眼睛。“眦”,眼框。“入”,收入眼里,看到。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结尾两句写有望岳而引起的决心。因泰山之雄伟而引出一览无余而后快的心绪,抒发了诗人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博大胸怀。“会当”,应当,一定要。“凌”,登临,登上。“绝顶”,最高峰。“览”,俯视的意思。这两句既写了泰山的巍峨高耸,也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毅力,能开阔读者的眼界和心胸。

    小结:这首诗层次清晰,形象鲜明,写景抒情,交相辉映,通篇写望而不著一个望字,含蓄蕴藉又自然开朗。始终在研词炼句方面颇见功夫。

    《望洞庭》教案壹篇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按要求,每个教师都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只有提前准备好教案课件工作,这样课堂的教学效率才能有大的提升。你不是否正为教案课件而苦恼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望洞庭》教案壹篇》,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沟,感受颇深,并写了非常优美的文章。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生: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生: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

    生: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

    师:介绍得真不错,咱们一起去看看。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师: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生: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

    师: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

    生:月明星稀、风清月朗、风月无边、皓月当空……

    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

    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生:我理解了“湖光秋月两相和”。(多媒体出示)

    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师:你理解得真不错。

    生:我理解“两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生: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生:我理解了“潭面无风镜未磨”(多媒体出示)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

    生: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生:我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多媒体出示)

    生:遥望:远望。

    师: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生: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师(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白银盘里放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师:请你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

    生:真美,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师: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生: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请生读好这两句诗。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师:这首诗意境很美,谁能美美地把它吟诵并背诵。

    师: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来说一说。

    生:秋天的一个夜晚,我和刘禹锡登山岳阳楼,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胧中那君山就象是白银盘里的一个青螺,十分惹人喜爱。在这个宁静和谐的夜晚,我和刘禹锡依依话别。

    生: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边,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个湖面像笼罩着一层薄纱。朦胧中,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我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

    生:……

    三、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评析:

    一、注重迁移、积累、感悟,习惯情趣

    活用了于永正的五重教学法,用儿童化的语言让孩子们从读中发现问题,产生美感,产生乐学感。

    二、在操作过程中重情趣

    古诗词很美,但不好教,在一幅直观的画面中,学生有针对地去匹配他已有的知识,既回忆起了以往学过的“风清月明”、“风月无边”,又把握了诗文审美韵味与内涵。在积累语言与情感的基础上,注重对生命的感悟,展示自己对古诗的个性解读,“白银盘里一青螺”一句低调处理,更显示了学生能触类旁通地创造性思维。

    三、“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写不止半壁江山,两根柱子一条龙之说,提升了习作的地位,使之更科学合理化。在课堂上强调课文对生活的热爱和练说练笔的积极性。将课后的习题设置成“岳阳楼上望洞庭”的情境练说,有的学生进入了角色,在与刘禹锡的朋友话别;有的利用了搜集的资料介绍了《题君山》的诗文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把对景色的描摩,诗意的外化活用纠个性的表达中,不正是语文素养的提高吗?而课首的成语系列也自然的水到渠成、学以致用。

    「必备」幼儿园春教案设计简短9篇


    老师每一堂上一般都需要一份教案课件,因此老师会仔细规划每份教案课件重点难点。老师在写了教案课件后,也能让老师很好去总结和反思。那老师应该从什么方面去写教案课件?也许下面的“「必备」幼儿园春教案设计简短9篇”正合你意!供您参考,并请收藏本页!

    幼儿园春教案设计简短【篇1】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图片的提示,完整的跟着念出诗歌。

    2、能用语言表述出对树叶外形的想象,并模仿树叶飘落的动作。

    3、能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小蚂蚁、小老鼠、小刺猬图片,小船,帽子,小伞图片,大树,树叶,小白纸若干,图钉。

    活动过程

    一、模仿小树叶飘落动作导入。

    师:秋天到了,小树叶怎样样了

    生:落下来了

    师:小树叶是怎样落下来的呢请你们学一学。

    (鼓励幼儿自由想象树叶飘落的动作)

    二、欣赏学习诗歌。

    出示PPT图片,讲解诗歌资料。

    师:今日请你们听首好听的诗歌,名字叫《秋天》。

    秋天来了,一片片的树叶落在地上(出示大树和落叶图片)

    提问:小蚂蚁把小树叶当成什么了,请你们猜一猜!

    小蚂蚁(出示图片)捡起一片说:这是我的小船!(出示小船图片)

    小老鼠(出示图片)捡起一片说:这是我的帽子!(出示帽子图片)

    小刺猬(出示图片)捡起一片说:这是我的小伞!(出示小伞图片)

    秋天捡树叶,大家真开心。

    提问:这首诗歌真好听,你听到了什么

    请幼儿一齐跟着朗读诗歌。

    多种形式请幼儿团体念诗歌一遍。

    三、尝试创编诗歌歌词。

    1、提问:还有哪些小动物也来捡树叶了他们把小树叶当成什么了

    2、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小动物,教师将幼儿想象的事物用笔画出来,替换原先的歌词。

    请幼儿将新的诗歌一齐念一遍。

    幼儿园春教案设计简短【篇2】

    幼儿园大班艺术教案

    活动目标:

    1.大胆表达自己的梦想。

    2.尝试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梦想。

    活动准备:

    关于梦想的课件、记录表、白纸、记号笔、蜡笔。

    活动过程:

    一、谈谈梦想

    1.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梦想吗?

    2.师:梦想就是自己非常想要做的一件事情,有的可能会实现,但有的不可能实现。

    3.师:那你们有没有梦想?是什么?(请个别幼儿回答,教师记录)

    4.师:老师有过许许多多的梦想,想看看吗?(引导幼儿观察课件)

    5.师:还有许多小朋友他们把自己的梦想画了出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的布局)

    6.提问:他的梦想是什么?你们怎么一眼就看出来了?(他把自己的梦想画在画面的中间而且画得很大)

    7.师:再看看画面的周围。(添画上背景,画面就很丰富)

    二、画出梦想

    1.师:你们想把自己的梦想画出来吗?

    2.要求:在作画时,要把自己的梦想画在中间、画得最大,要让人一看就明白你的梦想是什么,再为自己的画添画上一些背景,让整幅画变得更加美观。

    三、说一说,猜一猜

    1.(展示幼儿的作品)师:猜猜他的梦想是什么?你们怎么一下子看出来的?

    2.师:我们在绘画的时候,要把最主要的东西画在画面的中间、画得最大,这样就能让人一看就明白。

    幼儿园春教案设计简短【篇3】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

    设计背景:

    说到自己的生日,每个幼儿都会表现出极大的兴奋。在当今社会,孩子们享受着大人给予的爱,却忽略了对长辈的关怀。这次活动,结合生活实际,为幼儿提供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在做做、说说、玩玩中体验对长辈的尊敬与关怀,培养幼儿对周围人和事物的积极态度。这是一次爱的教育,美的教育。

    活动目标:

    1、感受喜庆日子的美好气氛,培养幼儿孝敬老人的良好品质。

    2、丰富幼儿关于祝寿中祝福的话语,能围绕祝寿这一话题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

    3、通过自制、品尝寿桃表达对寿星的感恩之情。

    活动准备:

    1、环境准备:教室场景布置(七彩的皱纹纸、垂幕纱、寿字图、红地毯等)

    2、物质准备:音乐《金蛇狂舞》、《生日歌》、《我爱洗澡》、《中国功夫》、《我的朋友在哪里》;生日蛋糕的图片、医生奶奶为小朋友们做事的照片、大寿桃一个、每人一份制作寿桃的面粉和勺子。

    3、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参加生日的经验、用橡皮泥做过小桃子。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回忆过生日的经验。

    1、出示生日蛋糕的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张老师带来了一张图片,你们都认识这张图片上的东西,而且看了以后会很喜欢,想知道是什么吗?(想)

    出示生日蛋糕的图片,提问:这是什么?你们吃过吗?什么时候吃过?过生日的时候心情怎样?

    教师小结:当我们过生日的时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会用各种方法为我门庆祝生日。

    2、请幼儿观察教室里的环境布置,说说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教室里面有什么变化?你看了以后有什么感觉?寿字图代表的是什么意思?寿桃是用来干什么的?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教室里布置的很漂亮,到处都是喜庆的气氛。小朋友们抬头看看横梁上挂着五颜六色的彩带;教室中间挂着一个寿字,寿字两边有一副对联,对联上写着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这个寿字图的意思是健康长寿,是用来给老人庆祝生日的。那寿桃也代表着健康、吉祥,是用来孝敬老人,表达对他们的感恩之情。

    (二)看照片,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医生奶奶的祝福。

    1、播放医生奶奶为小朋友们喂药、晨检、看病的照片。

    师:小朋友们,那今天我们教室里布置得这么漂亮,是因为有一位奶奶要过生日了,她说想来中二班和小朋友一起庆祝生日,你们说好不好?(好)这位奶奶平时每天在幼儿园里都要为小朋友做许许多多的事情,你们想知道她是谁吗?现在我们就一块来看看她为小朋友做事的相片吧!

    播放相片,教师提问:刚才照片里医生奶奶都为小朋友们做了哪些事情?(给我们喂药、帮我们喷药、帮我们看病)

    教师小结:医生奶奶每天这么辛苦,时时刻刻关心、爱护我们小朋友,今天我们来给她过个快快乐乐、有意义的生日,好吗?(好)

    2、奶奶出场,向小朋友问好,幼儿学说祝福的话,用自己的方式为奶奶祝寿。

    师:奶奶今天过生日,我们先给医生奶奶搬个椅子坐吧!你们会对她说些什么祝福的话呢?(身体健康、越来越年轻、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健康长寿、心想事成)除了说祝福的话,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孝敬奶奶、表达对奶奶的感恩之情?(唱生日歌、念儿歌 、做律动、打功夫、歌表演)

    (三)自制、分享寿桃。

    1、自制寿桃。

    师:张老师也有一个小小的心愿,我做了一个寿桃送给医生奶奶。请中二班的小朋友一起来做寿桃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医生奶奶吧!

    幼儿制作,教师指导。

    2、品尝寿桃。

    幼儿园春教案设计简短【篇4】

    幼儿园中班综合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有序地收拾各类玩具 2,与同伴分享自己收拾玩具的方法及共同合作整理玩具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玩具、几个小筐子。

    活动内容:

    一,出示教具,提出问题。

    1,小朋友,看看老师的篮子里有哪些玩具呀?

    2,可是它们很不开心,因为这里呀太多玩具了,找不到自己的好朋友。小朋友你们来说说看,怎样去区分啊?

    3,好了,你们知道怎样去找它们的好朋友了。我请一位小朋友帮帮找找吧。

    二,请幼儿观察自己身边的小朋友或者教室里的物品,找找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三,打开幼儿用书或观看挂图,完成练习。

    1, 看看图上都有什么?

    2, 我们可以把它们像刚才那样分类,用不同的颜色的笔把它们圈起来。

    幼儿园春教案设计简短【篇5】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

    设计意图

    幼儿期是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是为人的一生奠定物质基础的重要时期。幼儿身体的发展状况不仅影响到幼儿的身体发育,还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发展,甚至影响到幼儿的一生。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健全的身体是一个人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基础。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教育过程。

    活动目标:

    1、学习游戏运球,体验与同伴按节奏同步前进。

    2、积极探索有效的合作运球方法,体验齐心协力合作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大小一样的皮球若干、筐两个,箱子盖子两个。

    2、画好两条跑道线,每条跑道终点放一把小椅子。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准备活动

    回忆游戏《拍手游戏歌》,找到好朋友。

    老师:小朋友们,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都是运动小健将,是不是!?(幼儿:是!)

    老师:那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比试,比试!OK!?(幼儿:OK!)

    热身活动

    模仿各种运动项目的动作,如:踢足球、跑步、打排球、游泳等。

    游戏规则

    老师:小朋友们,大胆用你身体的不同部位,想一想运球的方法。

    (1) 先让孩子们尝试不同部位的运球方法,如:胸夹球、背夹球、头夹球、胳膊夹球等.

    (2) 让孩子们重点进行练习胸夹球、背夹球的练习。

    (3) 老师介绍游戏玩法与规则-----

    老师:每两位小朋友一对,男孩一组,女孩一组,纵队站在起跑线后.

    二、游戏《运球》

    游戏开始:两队前面的一对幼儿面对面的站立,将球放在胸前夹紧,使球不至于滑出来,然后步伐一致地侧身向终点快速行进。

    两人夹球到达终点后,绕小椅子回到起点处,将球交给下一对小朋友,以最先完成运球任务的小组为胜。

    教师:活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两人必须夹球侧行且不能用手夹球,到达终点后必须绕过椅子方可返回。

    三、幼儿比赛

    老师担任裁判,公布获胜队,并给获胜队给以鼓励~

    教师小结:

    孩子们,通过这一节,运球的体育活动,我们知道原来小小的球,可以和我们的身体这么多部位,玩出这么多的花样,而且小朋友之间的协调能力也很不错,全体小朋友!表扬~表扬~你自己!

    小朋友,是不是很累了?让我们一起放松一下吧!两人一组相互揉揉肩、敲敲背,放松一下全身的小肌肉吧~~结束~

    结束活动

    1、教师给胜利的幼儿奖励。

    2、幼儿带着皮球回活动室。

    活动反思

    健康户外活动一直是孩子们比较感兴趣的活动。通过这节《运球忙》的户外活动,我不但看到了孩子们夹球侧身行走的协调一致性,也在课堂的第三个过程中,发现孩子们对探索球的多种玩法的那种求知的渴望,在孩子们积极探索的环节里,我们孩子们还探索出了,两人可以把球放在手臂和手臂之间也可以放在屁股与屁股之间等很多的探索结果。

    在这一节课中我和孩子们最喜欢,也最HAI!的一个活动过程就是--热身--这是我们班老师与小朋友自创的小热身活动。通过跑步、排球、篮球、游泳、拳击等运动项目的模仿动作,与协调的肢体动作与押韵的歌谣融为一体,老师和孩子们通过规范的动作,在这些假性的运动项目中,找到运动的快乐,孩子们在这个环节中,做得有模有样~开心不已~

    在这一节课中,总体活动目标,完成度,自我对这一节课的满意度都很理想,因为孩子在这一节课中不单单是目标协调度的完成,他们所享受更多的是《运球忙》这个体育活动,给他们带来的那份快乐,什么事情,都有美中不足,由于孩子的个体差异,性格的不同,在两人合作夹球的要领中,有的小组适应的很慢,由于有速度的比试,所以有的孩子合作的不是很融洽,希望在以后的户外活动中,我们会给孩子们创造更多练习这种互相协作的户外活动项目,有助于孩子们与孩子们之间的互相合作默契的技巧。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的活动内容。户外活动的内容、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活动时,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来选择,这样才能让幼儿玩得尽兴,玩的快乐。

    幼儿园春教案设计简短【篇6】

    幼儿园小班其他教案

    目标:

    1、通过游戏,使幼儿掌握理解海绵的性能,从中体验游戏的乐趣。

    2、有初步的测量和比较的经验。

    准备:

    1、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海绵人手一块,相同大小的水盆六个,其中三个装满水。

    2、铃鼓一个,能测量的尺,红、黄、绿标记。

    3、轻音乐。

    过程:

    一、玩海绵宝宝。

    1、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呀?(出示海绵宝宝)

    2、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各种各样形状的海绵宝宝,谁来说说,你的海绵宝宝是什么形状的呀? (幼儿从椅子下拿出海绵)

    3、师:请你捏一捏海绵宝宝,说一说有什么感觉?

    4、师:你们想不想让海绵宝宝去水里玩呀?玩得时候要小心一点,不要把水弄到地上。

    5、幼儿分组把海绵放进水里自由地玩,并请幼儿说说发现了什么?

    引导幼儿探索用海绵吸水、挤水的过程。

    6、幼儿回座位。

    7、师:海绵宝宝好不好玩?你是怎么玩的?放进水里,拿出来发现了什么?挤一挤,你又发现了什么?

    二、海绵宝宝吸水赛

    1、师:海绵宝宝真厉害,它会吸水,那现在我们就来玩一个海绵宝宝吸水比赛的游戏,好吗?

    2、师:老师把你们分成了红、黄、绿三队,请你们根据身上的颜色标记站在相同颜色的圈圈里。然后比一比哪一队吸的水最多。

    4、教师交代游戏规则并示范:当铃鼓响时,和你的好朋友一起用海绵宝宝把水盆里的水吸好运到对面的水盆里,当铃鼓响停止时,大家就停止吸水,吸的水最多的那队就是冠军。

    5、播放轻音乐,游戏开始,教师巡回指导。

    6、比赛结束,教师和幼儿一同来测量哪个队的水最多。教师测量时,为每个队贴上他们相应颜色的刻度标记。引导幼儿观察尺上的标记,什么颜色的标记最高,哪个队的水吸得最多?奖励得胜的一队,并颁发奖品,鼓励其他两队。

    三、教师小结海绵宝宝的性能

    师:我们今天学到了一个新知识,知道海绵宝宝不但能吸水,还有弹性呢,请你们回家找一找哪些东西也是用海绵宝宝做成的。

    幼儿园春教案设计简短【篇7】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

    活动目标:

    1、游戏中训练幼儿走、爬、跳,锻炼平衡能力。

    2、训练动作协调性和灵活性,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

    3、培养集体活动意识和互相谦让的良好品德。

    活动准备:

    音乐快乐宝贝、独木桥三张、小动物头饰(小猫、小狗、小兔、小羊、大灰狼)、动物食物若干(鱼、骨头、萝卜、草)、跨栏5个、大呼啦圈4个、小呼啦圈4个、泡沫垫8张。

    活动过程:

    一、暖身活动,请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活动身体。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听到一首很好听的音乐,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活动活动身体吧。

    (孩子听到欢快的音乐都不有自主的跟着节奏活动身体,看着孩子们积极的态度,融入活动的气氛,我也快乐的参与他们其中引导他们大幅度的活动身体,热身放松身体肌肉,避免孩子在活动过程中受伤。)

    二、情境导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一位老师扮演森林护卫前来告诉孩子们:森林里小动物们的食物被大灰狼给偷走了,小动物非常着急,想请小朋友们帮忙营救食物,一起当小护卫帮小动物们找回食物。

    啊!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们一定会帮助小动物取回食物的,请森林护卫放心!

    宝贝们你们准备好为小动物取回食物吗?很不错,那我们就出发吧!

    我们在森林护卫的带领下来到森林。

    耶这是什么?(卡片)

    我们一起瞧瞧,呀原来卡片上写着:哈哈哈!如果你们想得到这些食物就必须通过每个关卡,只有通过了每个障碍才能得到食物。

    哼哼,我们才不怕呢!

    (运用情景创设的形式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在这样的情景下孩子格外的认真倾听,很想了解活动的整个过程,对活动充满好奇。在老师形象的扮演过程中,我发现每个孩子都用那种充满好奇的眼神望着她,好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当听到小动物食物被偷了那种盼望为小动物取回食物的心情。急切的想要找回食物,在我惊奇、壮胆的语气下,他们游戏的氛围不断提高,迫切的想开始游戏。)

    三、通过游戏,寻找食物。

    来到森林在草丛里突然发现一个信封。耶!这里怎么有一个信封呢?我们打开看一看里面有什么内容?

    游戏一:独木桥

    哦,原来是一个游戏,让我们一起完成任务。

    游戏规则:小朋友自己想办法通过独木桥,只有全体人员顺利通过独木桥才能到达第二关。

    要求:在通过的时候不能掉下独木桥,独木桥下有鳄鱼,掉下独木桥被鳄鱼吃掉,不得进入下一关。

    (过独木桥游戏活动时有一部分大胆的幼儿能积极参与但有几个胆子小的幼儿不敢过独木桥,因为它有一定的高度,害怕摔跤。我引导胆子较小的幼儿跟着胆子大的幼儿进行尝试,我鼓励他们,并在一旁保护让他们感受到是安全的,放心的游戏,通过一次尝试后,不断鼓励让幼儿继续尝试,鼓励胆子大的小朋友想各种办法过独木桥,激发他们的发散思维。)

    我们的小护卫们真棒顺利通过了,我们继续前进吧。

    游戏二:钻山洞

    这里怎么又有一个信封呀,我们去看看是不是又要完成任务呀。

    游戏规则:小朋友想办法钻过山洞,团结合作共同完成。

    要求:每个在钻山洞的过程中不得把山洞撞到。

    (钻山洞主要是锻炼幼儿四肢的协调能力,能手脚并用向前爬行,在游戏中加大难度不能将山洞撞到,又不是幼儿在爬行的过程中想办法不触碰到呼啦圈避免呼啦圈倒下,在游戏中我会参与其中与幼儿一同游戏作他们的小伙伴。)

    啊!这里怎么又出现了一个信封呀?

    游戏三:跳跳乐

    游戏规则:想办法跃过障碍物把取得的食物送给相应的动物。

    要求:不得碰倒栏杆,碰倒栏杆的视为犯规。

    (跳跳乐发展幼儿跳跃能力、跨步能力,不做规定让幼儿自由选择跃过障碍的方法,提高幼儿的兴趣更开动脑筋,喜欢参与活动。)

    游戏四:智取食物

    小朋友们真能干顺利通过了三个关卡,我们向前出发!

    规则:小朋友与同伴共同想办法,把挂在高处的小动物食物拿到手。

    要求:必须是小朋友合作完成,共同拿到任意一样食物才能进入下一关。

    (找到食物是孩子最开心的时候要怎样才能将食物拿到手呢?这是一个问题,幼儿开始想办法,幼儿的方法刚开始只是单一的用跳取到了较矮的食物,但是高一点食物就去不到了,这是我发现有个孩子抱着另外一个孩子想去拿食物,看到这一幕于是启发其余幼儿想更多的方法取食物,孩子的兴趣又激起了。)

    四、赠送礼物。

    我们的小朋友们都很能干,能根据提示自己想办法顺利通过了每个关卡。

    森林护卫来啦!

    小朋友们谢谢你们为小动物找回食物,我想问问你们是怎么为小动物找回食物的呢?

    幼儿自由回答自己今天游戏的过程。

    哇!你们真能干,辛苦你们通过许多障碍为小动物取回食物,小动物们为了谢谢大家给你们送礼物来啦!

    (活动最后又森林护卫引导幼儿回想自己在游戏中的过程与自己的表现,谈谈自己学到的本领,巩固他们的印象,通过礼物激发他们下次游戏的欲望。)

    活动延伸:

    语言领域: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在游戏活动中的感受。

    社会领域:游戏真快乐。

    健康领域:我爱玩游戏。

    幼儿园春教案设计简短【篇8】

    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圣诞节是外国的节日,与中国的节日“春节”进行对比, 感觉中西方节日的不同。

    2. 情感目标:让幼儿互送礼物,增进伙伴间的情谊。

    3. 技能目标:让小朋友初步了解圣诞老人和圣诞树的由来,感受圣诞节欢乐的气氛。

    4. 通过参加节日环境创设,感受参与节日庆祝活动的乐趣。

    5. 感受到节日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协助幼儿开展对主题的探究和实践活动,培养幼儿一定的观察力、想象力。

    教学难点:通过圣诞庆祝活动,让每位幼儿参与团体游戏,满足肢体活动的乐趣,并学会与人相互合作的精神。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收集有关圣诞的图书与故事

    材料准备:

    1.白板纸,红、白皱纹纸,棉花,胶水,剪刀

    2.音乐:铃儿响叮当

    3.春节与圣诞节的幻灯片

    4.幼儿自备小礼物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听音乐《铃儿响叮当》让幼儿边欣赏音乐边思考老师的问题:这首歌代表了什么节日。由此问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出圣诞节的由来,播放幻灯片春节和圣诞节的图片让幼儿说出哪张分别代表什么节日。

    二、基本环节:

    1. 播放幻灯片并提问图中的老人是谁?他在做什么?

    2.让幼儿讨论并说出关于圣诞老人的故事.(教师加以补充)

    3.今天很高兴我们把圣诞老人请到了班级(另一名老师戴着圣诞老人面具进入班级)小朋友们想不想让自己变成圣诞老人的摸样?

    4.用以准备的材料教幼儿制作圣诞老人的面具。

    三、结束环节:

    现在我们的圣诞老人面具已经做好了,小朋友们再仔细看下幻灯片中的圣诞老人在做什么(发礼物,放音乐《铃儿响叮当》)那现在请小朋友们把准备好的小礼物送给你的好朋友吧。

    四、延伸环节:

    在春节来临之际,我们会放鞭炮,贴对联,而外国的圣诞节,只有圣诞老人送礼物么?请幼儿回家做个小调查。

    幼儿园春教案设计简短【篇9】

    幼儿园小班其他教案

    活动目标:

    1、要求幼儿正确使用人称代词你、我、他。

    2、帮助幼儿理解遵守简单的游戏规则,提高他们在游戏中迅速把握语言信息的倾听能力。

    3、培养幼儿与同伴合作游戏的习惯,以及在集体中大胆表达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方向盘5~6个

    活动过程:

    一、设置游戏场景,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1、老师手拿方向盘,在教室内边做开汽车的动作,边发出嘟嘟嘟的声音。

    2、老师现在在干什么?为什么?

    3、今天老师要和全班小朋友一起玩开汽车的游戏。

    二、交代游戏的规则和玩法。

    1、开汽车的游戏真好玩,可是怎么玩呢?请个别小朋友说说。

    2、小朋友说的真好,是不是你们说的那样玩呢?

    3、先听老师说说:司机边做开汽车的动作,边说:嘟嘟嘟,嘟嘟嘟。我的汽车就要开。

    大家边拍手边齐声问道:嘟嘟嘟,嘟嘟嘟,你的汽车大哪里?司机继续做开车动作,嘴里念着嘟嘟嘟,嘟嘟嘟,然后说:开到他的家里去。接着司机将方向盘交给所指的幼儿,两个互换位置继续游戏。

    三、引导幼儿进行开汽车的游戏。

    1、我们先来玩玩问答游戏,先老师问,小朋友答,练习游戏中的对话。

    2、现在看老师来扮演司机,这时教师坐在椅子上手握方向盘说:嘟嘟嘟,嘟嘟嘟,我的汽车就要开。

    这时引导幼儿问:嘟嘟嘟,嘟嘟嘟,你的汽车开到哪里去?教室指着名幼儿说:嘟嘟嘟,嘟嘟嘟,开到他的家里去。说完走到所指的幼儿面前,把方向盘交给他,互换位置,有这名幼儿当司机,再进行一次游戏。

    四、幼儿自主游戏。

    1、老师先请一位小朋友老当司机,其他的小朋友问。

    2、这个游戏好玩吗?我现在请三个小朋友来当司机,请小朋友认真的回答哦。

    3、小朋友玩的真好,我们请六个小朋友来一起玩这个游戏了。

    游戏进行中教师可适当提醒个别幼儿,讲话的声音要 响亮清楚,汽车响了6声后赶紧走到所指幼儿面前,将方向盘交给他,使游戏快速、整齐的进行下去。

    4、游戏时要求幼儿正确使用人称代词,你,我,他。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在室内游戏时玩这个游戏。

    引导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玩游戏,学会游戏中的人称代词。

    春教案


    经过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的不断修饰和精准改动,我们呈现了最新的“春教案”,与他人分享也是分享快乐的绝佳方式。教案是老师在上课前需要准备好的课件,每位教师都必须认真策划教案课件。一份详尽的教案对于教师的教学活动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春教案 篇1

    课件的教案

    一、引言

    在现代教学中,课件已经成为了教师和学生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它可以帮助教师将教学内容以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然而,课件的教案的编写与使用也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工作。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根据标题来编写一份具体、生动且有效的课件教案。

    二、教案的目标

    一份好的课件教案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目标。教案的目标应该明确、具体,能够指导学生在这堂课上要达到的学习效果。比如,如果教授一堂关于植物生长的课程,我们的目标可以是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掌握关键词汇以及识别不同的植物类型。

    三、教案的结构

    一份好的课件教案应该包含以下几个基本要素:引入、导入、讲解、练习、总结和作业。

    1. 引入:通过引入的部分,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可以使用一些有趣的故事、问题或者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这个主题产生好奇心。

    2. 导入:接下来的步骤是导入教学内容。可以通过提问、观察或者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从而引出下一步的教学内容。

    3. 讲解:在这个部分,教师应该逐一讲解教学内容,并在课件上配以合适的图例、动画等辅助说明。同时,可以通过比较、分类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

    4. 练习:在讲解完毕后,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学以致用。

    5. 总结:在教学的最后阶段,应该对本堂课的重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并激发他们对知识的记忆。

    6. 作业: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所学的内容,应该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作业。作业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分为不同难度,既要能够挑战学生,又要符合他们的水平。

    四、教案的设计原则

    编写一份好的课件教案,还需要遵循一些设计原则。

    1. 渐进式:教案设计要从易到难,并逐步引导学生学习。这样能让学生逐步建立自信心,更好地掌握知识。

    2. 多元化:教案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多样性。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3. 实际性:教案的设计要强调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4. 互动性:教案的设计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供机会给学生发表观点、展示成果,并进行互动交流。

    五、教案的评估和反思

    一份好的教案需要通过评估和反思来不断地完善和改进。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听取学生的反馈、与同事交流等方式来评估教案的效果。同时,教师也应该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寻找不足之处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六、结论

    编写一份生动具体的课件教案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一定的教案设计能力。通过合理的教案编写和运用,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希望本文所提供的指导能够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春教案 篇2

    开学第一天,我执教了《神鸟》这篇课文,刚刚度过一个愉快的假期,学生们都很兴奋,为了使学生们能够最快的进入到新学期的学习当中,我采用了如下的设计。

    文章内容浅显易懂,教学中我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先让他们自学自悟。《神鸟》这篇课文是蒙古族民间故事,讲的是从前有一只聪明伶俐,会说话的神鸟,许多国家的国王、大臣、富翁都想得到它,但都没捉到。依尔特戈尔可汗三次捉到神鸟,神鸟却用讲故事的方法三次逃脱。课堂上,我是这样教学的:先让学生带着老师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文本内容,了解故事大概内容,记下不明白的问题。神鸟神奇在哪儿?为什么称它为“神鸟”?以读促思,让学生在思考中不断提高自身独立的阅读课文的能力,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然后抓住神鸟是如何一次又一次的从可汗手里逃脱的进行教学,感悟神鸟的神奇,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敬佩之情。最后学生通过阅读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认为故事中的狗、乌鸦、猫很善良、忠实,有的认为它们命运很悲惨,故事中的人物,有的同学认为他们做事冲动、缺乏调查,有的认为他们也很善良,知错就改。

    学生通过充分品读课文重点语句,探寻了三种动物被错杀的原因,由此产生深深的震撼:这么善良的动物,人类的朋友,就因为人们没有仔细调查,被错杀了。使学生明白:如果遇事不经过仔细的调查,弄清事情的真相,那么,善良的人也会办错事,甚至会伤及无辜,伤害忠良;要做一个善良的人。给予学生自由的时间,联系实际自由畅说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是否也因误会而造成伤害的例子。由此学生联想了自己,使得他们认识事物的片面性,思想的狭隘性,造成对人对事理解的偏激。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变得心胸阔达,遇事能冷静处理,就是最大的成功。

    春教案 篇3

    穷人

    课题

    穷人

    教学目标

    1.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正确认读7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能够主动积累词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品读文中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和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揣摩、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5.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对话和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通过分析桑娜和渔夫的心理活动、语言描写感悟他们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语言描写等,感悟人物品质

    训练点

    1.省略号的作用。

    2.心理描写、环境描写、语言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和生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列夫.托尔斯泰以及《穷人》的写作背景。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个性化修改

    情境引题

    同学们,我们在五年级学习过了《跳水》这篇课文,你还记得本文的作者是谁吗:(学生回答)。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穷人》(板书课题)

    初读指导

    (一)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读课文和字词的掌握情况况,比一比,谁的预习效果好?(4分钟后汇报)。

    师生交流

    1.学生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组内交流。组长要有针对性地对于课文中阅读难度大的地方以及难理解的词语进行重点交流。

    2.小组通过交流,形成结论。

    3.汇报各小组的预习情况

    (1)各小组选出代表读文,其他小组做好评价。

    (2)汇报小组内认为难写、难认的字、词,教师有针对性地板书。

    (3)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

    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分别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师生交流

    1.学生默读课文,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形成结论

    3.以小组为单位,全班交流。

    质疑答疑

    学生可能会有的疑问:

    1.桑娜一家为什么会那么贫穷?

    2.桑娜和渔夫家那么贫穷,为什么还要收养邻居的两个孩子?

    教师质疑:

    桑娜和渔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综合训练

    1.形近字组词:

    娜()啸()汹()溅()

    挪()肃()凶()贱()

    揍()梧()撕()霉()

    凑()悟()嘶()侮()

    2.词语填空:

    寒风()汹涌()波涛()

    狂风()心惊()自言()

    ()不安自()自()眼花()

    3.通过对课文的初步学习,你认为桑娜和渔夫是一个的人。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个性化修改

    情景引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穷人》这篇课文,渔夫和桑娜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善良),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板书:穷人)

    再读指导(一)

    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的一、二、六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从这三个自然段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些词语、句子中体会到的?(划出相应的词、句)

    2.桑娜、西蒙的生活如此贫穷,说明了什么?

    3.邻居西蒙的遭遇如何?你认为西蒙是个怎样的人?

    师生交流

    1.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组内达成共识。确定中心发言人。

    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成果。(让学生结合重点词语或句子谈出桑娜和渔夫贫穷并分析背景)

    自学指导(二)

    全文没有一句直接赞美穷人的话,然而我们却感受到了桑娜和渔夫的优秀品质。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划出令你感动的句子,并批注上自己的理解。然后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师生交流

    1.学生按要求自学文本。

    2.小组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并形成一致意见,准备汇报交流。

    3.班级汇报交流:

    预设交流内容:

    a.“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主要交流以下问题)

    (1)“这样做”指什么?

    (2)“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与“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矛盾吗?为什么?

    b.“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揍我一顿也好。”

    (1)这一段围绕哪个词语来写?是什么意思?

    (2)从哪可以看出桑娜忐忑不安?(说话的语序、省略号的使用等)省略号在这里运用有什么好处?

    (3)桑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活动?(结合家庭状况去理解)

    c.“渔夫皱起眉,……桑娜拉开了帐子”。

    (1)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渔夫感到问题很难办?为什么?

    (2)“搔搔后脑勺”说明了什么?

    (3)渔夫做了什么决定?

    (4)“我们总能熬过去的”中的“熬”字可以换一种说法吗?比较一下,用什么字较好?从“熬”字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

    学生还可能从其他方面去理解文章,教师适当指导。同时,注意读悟结合,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另外,在每一处感悟时,要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并适当进行写作方法的训练

    质疑答疑

    学生可能有的问题:

    1.桑娜家每天都吃鱼,为什么还说贫穷呢?

    2.桑娜和渔夫明知道收养两个孩子后,家里会更困难,为什么还要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呢?

    3.桑娜和渔夫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后,生活会是什么样?

    教师设疑:

    课文使用了哪些写作方法,把桑娜和渔夫的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专项训练

    选择填空:

    省略号的作用主要有:a.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b.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c.表示语意的跳跃。d.表示说话结巴,欲言又止。请选择出下面句子中省略号的用法:

    1.我吗……缝缝补补……()

    2.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干什么呢?()

    3.古老的钟嘶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4.……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呀?……他会揍我的!()

    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引导学生说出学习此文后的收获。

    综合训练

    片断练习:请你运用所学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写一个片段,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场景。

    拓展延伸

    1.放飞思绪:桑娜和渔夫收留孩子后,他们的生活会怎样?他们的内心世界又会怎样?请写出来。

    2.课下搜集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进行阅读。

    春教案 篇4

    1、熟悉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剖析信客的精神品质,学会从人物语言、行动和心理分析概括人物性格。

    1、剖析信客的精神品质,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播放歌曲《为了谁》导入新课)这首歌曲是用来赞颂在抗洪抢险中的解放军官兵们,他们是最可敬的人。今天,老师要将这首歌送给另一类人:《信客》,(出示课题)因为他们也是可敬的。他们的职业平凡而伟大,他们的精神感天又动地。(明确本课教学内容)

    信客是干什么的?信客是城乡之间捎物带信的特殊的私人职业。下面我们看看余秋雨先生笔下的信客的故事。

    二、简介作者: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主要著作有《文化苦旅》、《秋雨散文》、《山居笔记》、《行者无疆》、《千年一叹》等,其中散文集《文化苦旅》曾获得多个书评大奖,《山居笔记》更获得海外华文文学最高奖第一名。

    三、检查预习:

    唏嘘xīxū嫉妒jí晦气huì噩耗è猝然cù诺诺nuò呵斥hē诘问jié文绉绉zhōu焦灼zhuó伎俩jì昏厥jué吊唁yàn跋涉báshè颠沛pèi

    唏嘘噩耗诘问焦灼伎俩颠沛吊唁文绉绉风尘苦旅低眉顺眼连声诺诺生死祸福

    1、快速浏览课文,概括各部分内容。理清文章结构,给文章的四个部分各写一个小标题:24接受重托艰辛从业无奈卸差执教小学4或:(一)来由——为什么做信客(二)经历——怎么做信客(三)艰险——为什么不做信客(四)归宿——为什么能胜任教师和校长职责b

    2、归纳信客的工作内容:传递信件和物品;代人读信和写信;帮客死者处理后事和安慰家属等P

    3、信客的工作留给你最大的印象是什么?用一个字来概括。从哪里体现出来?归纳信客的生活景况。苦(1)工作劳苦:终年跋泼;生活贫苦:收入微薄;心灵痛苦:蒙受怀疑、欺凌、憎恨:生活景况:终年劳碌奔波,居无定所;收入微薄,生活穷困;老犯病;常被人怀疑、欺负、憎恨甚至诬陷,满腹辛酸。

    4、文中的信客给你怎样的印象呢?信客,最注重的是什么?(从原文中找语句回答)任劳任怨待人宽容善良厚道恪尽职守有才干0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千万别学我。

    五、合作探究:

    1、文中主要写了信客的哪些故事,各个故事又体现信客怎样的为人呢?信客的这么多的故事中,哪个最让你感动呢?并说说原因。用几句话概括信客的为人。

    其中详写了两件事,一件是为客死者料理后事,一件是遭同乡诬陷为小偷。说明信客职业的凶险和信客仁义热心、任劳任怨、宽以待人、善良厚道的品性。

    概括信客的为人:任劳任怨,恪尽职守,诚信无私,洁身自好,待人宽容,善良厚道。3

    2、为什麽作者再写信客之前,还写了一个老信客?+

    说明了信客这一职业的两个特点:路途艰苦;强调职业道德——“就在一个信字”。老信客既以自己的丰富经历,给年轻信客以具体切实的指点,他的惨痛的教训,又时时警惕着年轻信客。B

    从文章布局的角度来说,先写一个老信客起到为后文做铺垫的作用,从内容来讲,交代了年轻信客从业的原因,更强调了重要的一点——信客‘信’字的重要。2

    3、为什么说向死者家中送遗物更危险?

    到死者家中通报消息,信客一路上很久地考虑如何措辞,这突出了信客真诚、善良,能够宽容理解他人,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好品质;向死者家里送遗物更危险,因为这是死者家属往往处于过度悲伤之际,心理失衡,或怀疑信客的诚信度,而迁怒于报丧者,做出意想不到的举动。

    4、信客死后,为什麽要和老信客葬在一起?

    因为信客理解老信客,同情他,敬重他,感激他。

    5、信客一生正好验证了哪一句话?

    好人有好报。

    社会总体总是有良心的,奉献者终究会赢得敬爱和怀念。信客终于不再坚持下去了,人们想起他的好处,常送去关怀和温暖,就是那位发财的同乡后来也向他道歉,并请他接受代办本乡邮政的事务。人们推举信客当老师,信客工作出色,还当了小学校长。他死时,人们纷纷赶来吊唁。

    6、作者为什么倾注那么大热情,为信客树碑立传?

    作者褒扬信客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待人宽容,这些品质都是难能可贵的,正是现实生活中需要大大提倡的。诚信为本

    六、品味语言:

    勾画出你认为精彩的语句,用下列的句式简要说出它的美感。我认为:这个句子美,是因为。

    1、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因为信客传递的来自城里的'任何消息,都直接关系到家家户户的起落沉浮,会立刻引起震动,所以说,他就是他们最敏感的神经。比喻。很形象,很贴切。=

    2、现在,他正躲在山间坟场边的破草房里,夜夜失眠,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

    写出了老信客的后悔自责,也表现了他对这份职业的渴望。排比。容量很大,一气呵成,气势畅达。

    3、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的打分。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

    写出了比较闭塞的农村对外界的关注。比喻。

    总结比较:《信客》:质朴典雅;警辟而畅达。《背影》:朴素平实。《台阶》:十分口语化。

    质朴典雅:他读过私塾,年长后外出闯码头,碰了几次壁,穷愁潦倒,无以为生,回来做了信客。

    典雅的词语随处可见:“破烂灰黯”“风尘苦旅”“感叹唏嘘”“劲厉的山风”“满脸戚容”“猝然昏厥”“无穷的幽怨和紧迫的告急”“破碎和焦灼的心”“满纸幽怨”“此公”“赋闲在家”“身体不济,恕难从命”“绘声绘色,效果奇佳”“深察世故人情”“属于上乘”等等。

    七、拓展延伸:

    1、在我们的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像信客一样默默奉献着而又处在社会下层的平凡人?请举一两例,并谈一谈你对他们的看法。

    2、信客死后,有很多人来吊唁,请你写一段话,作为信客的墓志铭。

    提示:内容对他生平事迹和品质的概述,语言要力求简练、通畅。

    举例:贝多芬:他总是以他自己的一颗人类的善心对待所有的人。

    (1)行万里路,尝遍人间辛酸;“读”万卷书,看透世态炎凉。

    (2)多年为信客,无怨无悔;一朝做人师,流芳千古。

    (3)能磨灭的记忆,不能忘怀的同乡情谊,用真情沟通的天使,信客,默默奉献的你!

    (4)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一副任劳任怨的心肠,永守诚信无私的原则,永留洁身自好的品格。

    (5)我们永远的信客,你是夜晚照亮我们的月亮,你是寒冬温暖我们的火光。你是我们永远的心灵支柱!

    (6)肩挑生死祸福担,身有侠骨柔肠心。

    (7)信字当为先,苦字放一边,不辞辛苦为众人,众人将你记心间。

    (8)您像一把熊熊烈火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您给我们留下了伟大的精神财富。

    (9)一支蜡烛,奉献默默。一生之中,忍辱负重。

    (10)一生重情重义信字当头能担生死祸福担,换来千家万户讯息通畅生就侠骨柔肠心。

    (11)位不在高,有信则名;行不在特,诚实则成;这行业太辛苦,惟汝德馨。忍辱为同乡,负重心也甘。时有别人误,但尔不忘德。可以进千家,入万户。有旅途之劳累,有奔波之艰辛!众人赞曰:信客之名,何人能比?

    (12)三十年信客生涯,风尘苦旅,奔波于家乡与上海之间,艰辛备尝,传递两地亲人信物。为人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恪尽职守,诚信无私,宽容厚道。执教小学,为人师表,工作出色,桃李芬芳。四乡敬重,众口传颂,立此墓碑,永志纪念。

    八、总结:信客走了,静静地走了。通过欣赏余秋雨的《信客》,我们意识到诚信是必不可少的,21世纪是个讲求诚信的时代,人无信而不立。(补充有关诚信的格言)

    春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认知目标: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课时目标: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看懂图意,并结合图理解字词。

    小朋友,我们昨天已经见过面了,知道我姓什么样吗?关于我,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能不能介绍介绍你自己的家?

    一、揭题。

    小朋友说起自己家的时候,都有说不完的话,老师从你们高兴的小脸上看出来了,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小家”。出示卡片“家”,谁已经认识了?你是怎么认识的?(表扬好学,会学的学生)能给家找找朋友吗?

    有一首很美很美的诗,它的名字就叫“家”, 看老师写课题,请小朋友伸出小手跟着老师写。(范写,注音) 请小朋友一起读课题。诗里的家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想不想去看看呀?

    二、看图,学习生字。

    1、观察画面。(课件演示)小朋友快看,你觉得美吗?你都看到些什么啦?

    3、学习生字。

    小朋友说得真好,这些词儿你都认识了吗?点击, 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自己练练读读,比比谁先读准,

    自学。

    谁已经会读了?谁来读给大家听?

    (注意种子、鱼儿是轻声,“子、儿”要读得又轻又快。这样鱼儿才可爱。种子的种是翘舌音)

    真的会读了吗?老师加大难度看你们行不行?哟,真的会了,真了不起,.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小朋友看,蓝蓝的天空飘浮着朵朵白云,小鸟在茂密的树林里自由自在地飞翔,鱼儿在清澈的河水里欢快地畅游,种子在泥土里尽情地发芽,成长。多美呀!

    小朋友,景色美诗写得更美,我们赶快打开课本,轻轻地读一读这首诗,把字音读准,句子读连贯,

    (一)、学生自读,教师巡视。小朋友不仅读书认真,而且姿势也那么棒!小朋友向他学习。

    有的小朋友读得很认真,已经在读第二边啦!

    (二)、检查初读。

    1、谁先来读第一行?你真是个勇敢的小朋友!(注意“白云的家”要读得连贯)

    齐读.再指读.

    2、谁来读2、3、4行?这回可就难一点啦!谁来读?

    你真棒!“小鸟的家”“鱼儿的家”“种子的家”读得特别好。

    3、下面2行字儿最多,最长,谁也会读了?

    小朋友读书个个都不错。谁能把这首诗连起来读一读?

    小朋友真棒。都能读通顺了,老师真高兴,你读了书知道白云的家在哪里吗? 你们愿不愿意把他们送回家呀? 谢谢你们把他们送回家

    1、第一行。

    A、指导体会、朗读。

    他们都回到了自己的家,真高兴呀咱们先去白云的家看看?白云的家怎么样呀?

    (美),你读得真好,特别是“蓝天”,老师好象看到了广阔的蓝天,真大,真美呀!

    小朋友眼前看到蓝天了吗?听了你的朗读,老师好象也看到了无边无际的蓝天。

    听出来了,白云在这么大这么美的蓝天里飘呀飘,想飞到哪里就飞到哪里,想到哪就到哪,假如你是白云,你心里怎么样啊?多么自由自在,多么快乐呀!谁再来读读?

    对呀,蓝天是白云美丽的家,蓝天是白云自由的家。小朋友一起来夸夸白云的家。

    2、学习第二、三行。

    A、白云的家真美,那小鸟和鱼儿在家里都做些啥呢?想看吗?小鸟在树林里做什么呢?你听,他们叽叽喳喳的说话呢!他们在说什么呢?

    对呀,小鸟在树林里真快乐呀!树林真是小鸟离不开的家!谁来读读?

    听出来了你真是只快乐的小鸟!你是一只活泼的小鸟。

    B、你们看小鱼在干什么?假如小鱼离开了小河,会怎样呢?是呀,鱼儿一离开水,就没有了自由,甚至没有生命,只有在水里,在小河里,鱼儿才能自由自在地生活成长。河是鱼儿离不开的家呀!我们一起学着鱼儿一边快活地游一游,一边读读句子。

    指名读。

    3.学习第四行。

    友你们看,子在泥土里发芽啦!咱们一块儿来做做种子发芽好吗?

    种子种子快快长种子种子发芽了!

    “种子,种子,你为什么长得这样快?这棵种子长得最高,你来说说!

    你的成长离不开泥土这个家。你喜欢你的家吗?你来夸夸你的家。

    听出来了,你的家真温暖呀!谁再来读读?你的家真好呀!

    4齐读1-4行。

    小朋友,有家的感觉真好呀!谁能连起来读读这四行诗!

    其他小朋友可以闭上眼睛想一想,

    5.学习5、6行。

    小朋友,白云、鱼儿、小鸟、种子都有自己的家,我们每个小朋友也有一个共同的家,他的名字叫什么?

    结合学习“祖国”。出示生词卡片。指读。齐读。

    我们祖国的叫什么?

    小朋友看,我们的祖国的形状就象一只昂首高歌的雄鸡,壮观的海上日出,辽阔的原野,巍峨的高山,雄伟的天安门广场,

    生活在祖国的怀抱,你们觉得怎么样?瞧,我们的小朋友生活得多幸福呀!

    (小朋友,我们美丽的祖国就象一个大花园, 我们就象花园里的花朵,幸福地成长,就象小鸟在树林,鱼儿在小河,多么快乐,多么自由自在!--“祖国就是-------我们的家”!在家的感觉真好啊!让我们一起来读!

    祖国真是小朋友幸福的家,让我们挺起胸昂起头,再来放声齐读------

    6齐读全诗。

    (这首诗写得多美呀,下面,让我们拿起书本一起来美美地读这首诗. 书要读得美,姿势先要美.看看谁的姿势最美.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

    这么美的诗小朋友想不想把他记住呀? 谁能看着屏幕读?

    谁已经背出来了?

    愿意背的小朋友站起来好吗?

    五、复习生字词。

    小朋友,学得真棒!为了奖励大家,我们一块做个游戏,好吗?

    把生字卡片分发给学生。

    老师说:“种子种子在哪里?种子种子在这里,种子种子快回家!”

    发到“种”“子”卡片的学生就上台把卡片组合成词语,贴到画上的相应位置。贴对了,就齐读两遍。

    鱼儿、泥土、白云同样的方法。

    六、指导写字。

    1、咱们来看“云”字怎么写。

    A、云有几笔?怎么写?

    C、范写。学生跟着书空。

    齐说顺口溜。

    D、学生描红。提醒学生写字姿势,表扬姿势正确的学生。

    A、别小看“儿”字笔画很少,但要写好它很不容易啊!

    C、范写。学生书空。

    D、学生描红。

    七.作业。

    1、小朋友,这首诗很美,课后请小朋友把这首诗背给爸爸妈妈听,或者背给其他小朋友听,好吗?

    2、有兴趣的小朋友还可以学着用“是()的家”做一首诗。

    准备:1、打印生字卡片:(一个字一张,游戏用,不用注音,最好有隐隐的田字格线)

    认知目标: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音,学写剩余的生字。

    情感目标:1 .通过背诵诗歌、编诗歌,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2 .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自然界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爱家、爱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我们学习了第五课:家,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出示挂图)

    ( 二) 复习检查。

    ( 三) 读词贴图,整体感知。

    1 .黑板上还有几个词,谁想上来把它们翻过来,读一读?(课前将“白云、种子、鱼儿、小鸟”四个词做成小房子形状贴在黑板上)请大家认真听,他读对了,咱们跟他读一遍;如果读得不对,请你举手告诉他。

    2 .同学们,你们知道它们的家在哪儿吗?请大家翻开书本第83 页,找一找哪几行诗告诉我们它们的家在哪儿。

    师:你能把它们送回家吗?( 指名四人上台把词语卡片贴到挂图中的相应位置。)

    〔“读词贴图”这一环节既在游戏中复习、巩固第一课时学过的字词,又培养了学生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落实《课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3 .大家都知道:蓝天是……树林是……小河是……泥土是……(引读前四行诗)

    ( 四) 精读训练。

    1 .这四行诗你最喜欢哪一行?请你把它找出来,美美地读一读,边读边想: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2 .讨论交流,启发想象,创设情境,指导朗读,组织点评。

    (1 )要让学生知道:一边读一边想象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以后大家在读书时可以经常采用这种方法。

    3 .四行诗写得多美啊!咱们把它连起来读一读吧。(注意停顿和连贯,提醒读书姿势。)

    4 .白云、小鸟、鱼儿、种子都有自己的家,咱们大家也有一个共同的家,我们的家在哪儿呢?请大家自由读最后两行诗。读完以后想一想,我们的祖国叫什么?关于祖国,你还知道什么?

    (1 )讨论交流。

    (2 )欣赏祖国风光图片。看后简单交流感受。

    (3)指导朗读最后两行诗。

    5 .朗读整首诗。

    ( 五) 指导背诵。

    1 .试试看,能不能不看书,把这首诗背给你的同桌听?

    2 .边欣赏画面边背诵,会背的同学大声背,不会背的同学跟着背。

    3 .请大家站起来,配上动作再背一遍。

    ( 六) 总结全文,扩展练习。

    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搜集有关“家”的资料,现在请四人小组合作,用“什么是谁的家”的句式每人说一句话,小组作出一首诗。

    3 、小组交流。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以后告诉大家你最喜欢哪个诗句。组织进行简单评议。

    ( 七) 总结,布置作业。

    回家把你们小组作的诗句背给爸爸妈妈听,或者请爸爸妈妈和你们一起再作一首这样的诗,好吗?

    1 .翻到书本84 页,昨天我们练习写了前五个生字,剩下三个生字,请一个同学把它们读出来。

    2 .先学“土”字。仔细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看,你发现了什么?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3 、利用课件演示“土”字笔顺,师范写,生描红。

    4 、同法学习“种”“子”,注意“种”的第四笔是“点”,“子”的最后一笔“横”要长些。

    6 、布置作业。

    [家 教案教学设计]

    春教案 篇6

    要求: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分析中小学生在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自理能力、家庭责任感等方面的不同,并简单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也可列成表格,和小组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板书设计:

    乌塔

    我看乌塔:热情、活泼、有主见、独立、胆大心细

    自立自强

    正确认识

    :(水库小学曾芷燕)

    陈晓录老师执教的《乌塔》是一堂“自主式”展示课,该课成功地体现了课堂教学以学为主体的精神,把学习的主动权、选择权还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做了学习的主人。具体体现在:

    1、拓宽渠道,内外勾通。陈老师将语文教学置身于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引导学生从语文教学的“小课堂”走向社会生活的“大天地”,广开语文信息之源,变以往的“教材成为学生的世界”为“让世界成为学生的教材”。如:课前发动学生通过翻阅课外书,网上查找,请教家长等多种渠道,收集有关论文等。小主人翁“乌塔”所到过的欧洲各大城市的风貌,并制成课件,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2、创设情境,身心愉快,其乐融融。教学中,陈老师设计了正,反两方辩论的形式,突破了理解中的困难,增强协作意识,学生学得轻松,又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加强了对课文的理解,又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3、重视知识能力的迁移。如陈老师在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理解语文知识的基础上,还进行了思想教育和情感陶冶,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并要学生回家把自己对“乌塔”的见解写在日记上。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入景,入情,情景交融之中,想像驰骋,学得愉快,气氛活跃,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

    春教案 篇7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法;品味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阅读中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即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至爱亲情,并让学生联系实际学会理解父母和珍视亲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用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

    2、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即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教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

    1课时

    【预习导学】

    1.导入新课

    师:现在,我来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最崇拜的人是谁?

    师:看来大部分同学的最崇拜是明星,接下来请同学们看一份一个专家对日本、美国、中国三个国家的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请你对“英雄、明星、父母”三种类型的人进行主次排列。调查结果:日本人把父母放在第一位,英雄其次,明星第三;美国人把英雄放在第一位,父母其次,明星第三;中国人把明星放在第一,英雄其次,父母第三。同学们,中国学生把父母放在第三位,与大家的看法大致相同。你们能联系自己的父母说说其中的原因吗?

    2.作者链接

    川端康成,日本现.当代小说家。出生大阪。幼年父母双亡。后来祖父母和姐姐又陆续病故,孤独忧郁伴其一生。 1968年因《雪国》《千鹤》《古都》获诺贝尔奖.

    【合作探究展示】

    一、品读课文,反弹琵琶激疑

    (一)初读,理情节。

    设疑

    师:初读课文,我觉得文中的这对父母真可恶,他们居然把自己的孩子当作货物一样的卖掉。接下来,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全文,说说这对父母真的可恶吗?

    (二)二读,抓神态

    师:当老师读完第二遍的时候,我又发现了一个问题:这对父母“心狠”。他们把三岁的小女儿送去姑且不论,单是每次送孩子时,总是“雄纠纠,气昂昂”的。同学们,你们有同感吗?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并结合文中关键的词语谈谈自己的看法。

    (1)找出文中在送换孩子时描写父母神态的词语。

    追问:由以上分析可见这些描写神态的词语传达出父母怎样的心情?

    (三)三读,析语言

    师:虽然这对父母“不可恶”、“不心狠”,但读了第三遍课文后,我觉得他们很“狡猾”,因为他们找了种种理由要回孩子。请同学们再次跳读课文,找出这对父母每次要回孩子的理由是什么?

    并追问了两个问题

    追问1、你认为这些理由是真的吗?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要求:小组合作完成,并对所找词语和句子加以分析。)

    (四)四读,明主旨

    师:当第四遍读课文时,我又发现了一个问题:这对父母所作所为是为了“致富”——那100元钱。讨论讨论,他们真的致富吗?

    (同学们讨论,并找出相关的语句:“孩子还给你们,钱呢,就算做你们教给我懂得父母之心的酬谢吧。”)

    师:同学们,这对父母生活艰难,身份卑微,他们很可怜。但在这万般无奈的处境之下,还是要回子女,他们又是多么可敬啊!

    二、拓展延伸,讲故事谈感想

    师:同学们,“可怜天下父母心”,绝大多数父母对自己的子女充满着爱,而且这种爱是无私的,真挚的,深沉的。你们平时是否收集到有关父爱、母爱的谚语、格言、民谣、故事!若有,请与大家分享。(学生思考片刻,然后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你们讲的太好了,老师也讲一个题为《两份账单》的故事:美国小男孩约翰,一次早餐时,他在妈妈的桌子上放了一张小纸条,纸条上写着:“跑腿费3美分,倒垃圾2美分,扫地板2美分,小费1美分,妈妈一共应付约翰8美分。”午餐时,妈妈把8美分钱放在桌子上,并且也放了一张纸条。大家猜猜看,她会写些什么?

    那位母亲也给约翰写了一份账单。上面这样写着:怀胎10个月——0美分,喂奶水——0美分,买衬衫、玩具、鞋子——0美分,一日三餐——0美分……约翰一共应付给妈妈——0美分。小约翰看着,没说一句话,把8美分钱放在妈妈的手里。从此以后,小约翰常常主动帮助妈妈做事。

    三、课堂小结:

    (在《感恩的心》的音乐声深情地结束这堂课)

    结束语:同学们,当代作家毕淑敏说:“当我们年轻的时候不懂事,当我们懂事的时候不年轻。有许多东西可以弥补,而许多东西无法弥补。”所以趁着我们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不论他们是贫穷还是富有,都要对父母多一份关心,尽一份孝心,也许只是粗茶一杯,也许只是淡饭一碗,但在爱的天平上他们是等值的。因为——孝心无价。希望同学们学会用感恩的心来珍视亲情、珍爱你的父母!

    四、布置作业,表示感恩之情

    1、拟一条感恩父母的短信。

    2﹑课后收集有关父爱、母爱的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目的在积累)

    板书设计

    父母的心

    川端康成

    ① 长子

    不可恶

    ②送二儿子换长子

    ③送女儿换二儿

    ④要回女儿

    ① 割难舍

    不心狠

    ②无精析采

    ③失魂落魄 可怜又可敬

    ④痛哭失声

    不狡猾

    ①接班人

    ②像婆婆

    ③她太小、无知、冷酷无情

    不是致富

    ①与其舍掉,不如饿死

    ② 钱,酬谢吧

    春教案 篇8

    1、掌握关键语句在文中的作用及所蕴含的情感。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朴实语言所饱含的丰富情感。

    1、透过文章细致的人物描写,品味文章深沉的父子情。

    2、品味朴实无华的语言,体会深情无限的意蕴。

    3、注意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从父子的表现来比较。

    【教学方法】1、导入法。2、解读法。

    【教学流程】导入新课,讲作者及写作背景,讲字词,课文讲解,概括段落大意,总结全文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60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朱自清的这篇散文《背影》。

    简要介绍朱自清的相关情况。

    设计:我们在七年级时学过他的一篇非常精美的散文《春》,对于作者的相关情况应该是有所了解了。请大家看到课文的注释部分,这里有朱自清的相关资料,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他一生之中共著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26种,约二百多万字。《背影》是他的散文代表作之一,他的文章大都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这篇《背影》写于1925年,作者28岁,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那年冬天”就是指1917年冬。

    交(jiāo)卸(xiè) 奔(bēn)丧(sāng) 狼(láng)藉(jí) 簌(sù)簌(sù) 典(diǎn)质(zhì) 赋(fù)闲(xián) 颓(tuí)唐(táng) 琐(suǒ)屑(xiè) 差(chāi)使(shi) 亏(kuī)空(kong)

    勾(gōu)留(liú) 拣(jiǎn) 搀(chān) 蹒(pán)跚(shān)

    这两句交待了作者的写作原因,用一个“最不能忘记”表现了父亲的“背影”给“我”留下的是无比深刻的印象,显出“背影”非同寻常的意义。

    明确:这里是作者设置的悬念,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

    问:课文题目是背影,而这里第一段就提到了背影,这种写作手法叫做什么呢?

    明确:这种写作手法,我们称之为开门见山,开篇点题。点明这是难忘的背影。

    问:“祸不单行”指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那作者这里指的是哪些事情,请在课文中找出来?

    明确:“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

    明确:主要描述了家境的惨淡。结合刚才所讲的祸不单行来看,这两段文字阐明了作者当时的家境是非常的'困难。而这又在整篇课文里面起到什么作用呢?这些都是另人伤心的事情,作者这样写,实际上是为了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所以这两段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描述家境,渲染悲凉气氛。”

    问:在第4自然段中,写了父亲的心理变化过程,由不送我到决定送我,作者为何刻意写这个环节?

    明确:作者这样写恰恰是为了强调父亲对儿子的那种细心关照。通过两次“再三”和两次“踌躇”都可以表现出来。父亲当时急于谋事,在生存的巨大压力之下,忧心如焚,但是儿子在他心目中高于一切,惟恐儿子在路上有什么闪失,所以最后决定还是由自己亲自送儿子。

    明确:共出现两次。第一次的“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当父亲忙着和脚夫讨价还价的时候,“我”总觉得父亲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其实并不是父亲说话不得体呢,实在是家境日下,囊中羞涩,可是当时作者并没能体会到父亲的想法。而现在想起来,自己那时候太不成熟了,自以为是,心里面很内疚,这里的聪明是反语。第二次的“那时真是太聪明了”父亲嘱托茶房好好照应儿子,“我”暗笑父亲的迂,自以为看破世情,其实以父亲的经历,他怎么会看不出这种人情事理呢!只是“我”当时完全不能领会父亲的用意,这里的聪明也是反语,是作者对父亲的关怀的一种反省!悔恨自己不理解父亲。

    问:在第4、第5这两段中,作者几次提到我的年纪?请找出来。

    明确:作者两次提到我的年龄,“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可以看出作者对于父亲的做法并不理解,觉得没必要,这也正呼应了刚才所讲的两次聪明的悔恨自责心理,同时也从侧面反应出父亲对我的关照是细致入微的。

    小结: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父亲在送行时对我的细心关照。我们可以把这两段概括为“车站送行,细心关照”。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课文的1~5自然段,讲了作者的相关情况,讲了写作缘由,还讲了课文各个层次的主要内容。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还遇到了不少生字词语,要求同学们认真复习,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语。

    设计:上一节课,我们讲到第5自然段,同学们应该还有所印象吧,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复习一下昨天所讲的主要内容。昨天,我们讲了第一自然段主要写的是什么?还记得板书是什么吗?(开篇点题 难忘背影)很好,那么第二第三自然段我们又是如何来概括其内容的呢?(描述家境 渲染气氛)第四第五自然段呢?(车站送行 细心关照)

    这节课我们接着往下讲,请大家翻开课本看到课文的第6自然段,这是全文的重点段,请大家把这一段齐读一遍。

    明确:这一自然段主要描写了“我”在车站看到的父亲的两次背影。

    明确:先写父亲的外表和衣着,“父亲是一个胖子”“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接着再写父亲爬月台,这样就能把父亲的爬月台画面更好描绘出来。

    交待父亲是个胖子,是为了后面的爬月台做铺垫。

    父亲的衣着是 “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突出了什么颜色?(黑色)为什么突出黑色?(穿黑色衣服与他家中死了亲人有关,黑色给人以压抑沉重的感觉,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

    作者接着又描写了父亲走路的姿势,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描写了父亲走路的姿势?教师讲解(蹒跚)这个词的意思?作者为什么用“蹒跚”这个词?你能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情吗?(走路蹒跚的父亲要经过铁道,一不小心就会磕着碰着,一定是令人十分担心的!)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

    写完父亲的蹒跚,作者又写了什么?(父亲爬月台)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动作描写)作者运用了哪几个动词来描写父亲爬月台?(“攀”、“缩”、“倾”)为何用“攀”不用“抓”?(因为无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撑起身体向上“攀”这需要力量,而一个上了年纪的父亲,这一“攀”是多么地令人揪心啊!)用“缩”字有什么好处?(“缩”字说明无处可蹬,脚是悬空的,这样全身的力量全在手上了,如果手掌支撑不住,那就有摔下去的危险。这时的儿子,心情该多么得紧张啊!)同样,用“倾”字用得也十分巧妙。父亲的身体肥胖,自然不像小伙子那样灵便,他“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一个“倾”字表明父亲要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的背影!

    要求学生齐读这几句话,要突出应重读的词。

    明确:“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了下来”,作者被父亲深深地感动了,这是一种伟大的父爱。

    明确:在父亲慢慢远去的时候看到的。这是一个由近及远的背影,由清晰可见慢慢变成再找不着了。

    问:当作者看到父亲的背影正慢慢消失在视线之内,他心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

    明确:作者流下了眼泪,内心非常感伤,对自己不能理解父亲而悔恨。这是一种对背影逝去的追忆,包含无尽的牵挂。

    小结:这一自然段主要写的就是父亲与我在车站离别时的情形,文章具体写到了父亲的两次背影,一次是买橘,一次是看着父亲离开的时候。那么这一段的段落大意我们可以概括为“车站离别 刻画背影”。

    让同学们齐读第七段。

    问:作者此次见到父亲的背影是在“晶莹的泪光中”,这是什么原因?

    明确:父亲在信上说到了“大去之期”,身体和心境都到了日薄西山的地步,作者不禁泪如泉涌,含着眼泪想到父亲对自己的许多好处,想到父亲的背影,所以这一处背影是在“晶莹的泪光中”见的。

    小结:这一段写的就是从那次浦口车站分别以后,作者看到父亲来信,又回想起了父亲的背影,表达了对父亲的思念。我们把这一段概括为“思念父亲,再现背影”。

    全文总结:这篇文章一共写了四次背影,我们都已经一一解读过了,而这篇文章所要通过背影来表达一种什么思想情感呢?文章从背影的角度刻画了父爱子、子爱父的感人画面,表达了深深的父子之情。

    课后练习答案:

    一、1、复述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可从“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起至“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作者这样描写父亲的背影,先作外貌描写,写衣帽,然后作动作描写,用特写镜头精细地描写爬月台的动作,还用自己的感情烘托这个背影。

    这个背影,在全部故事情节中是重中之重,是全文的主脑,最能体现父亲的爱心,所以写得这样详细。

    2、父亲离去的背影,放在人流中写,由近而远,由显而隐,并用自己的感情加以烘托。写这个背影,能表现这样的感情,为父爱感动得情不能已,一旦分手,格外依恋,惆怅,想到父亲前程艰难,又格外悲悯,辛酸。

    3、父亲在信上说到了“大去之期”身体和心境都到了日薄西山的地步,作者不禁泪如泉涌,含着眼泪想到父亲对自己的许多好处,想到父亲的背影,所以这一处背影是在“晶莹的泪光中”见的。

    二、1、这一句表达对父亲的思念,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又提示全文内容核心,突出背影,使读者产生悬念。

    2、这一句点出事情起因,把背影置于大不幸的家庭背景中,笼罩在哀伤的氛围之中。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

    “进去吧,里边没人。”

    ①句:父亲当时急于谋事,在生存的巨大压力之下,忧心如焚,但是儿子在他心目中高于一切,惟恐儿子路上有什么闪失,所以最后决定还是由自己亲自送。

    ②句:父亲已经把儿子送上车,已经关照得无微不至,儿子也劝父亲可以走了,而父亲还觉得没有尽够心意,看见站上有卖橘子的,便要去给儿子买橘子。过铁道不容易,父亲也看在眼里,自己费点事,能让儿子受用,他是心甘情愿的。他还生怕儿子跟着出来,忘了行李。父亲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

    ③句:父亲又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儿子回到北京来信报平安,才能放心。

    ④句:父亲走了几步就回头,可见心里还是惦记着儿子,依依不舍。他又想到儿子所带的行李一刻也不能疏忽,叫儿子小心,什么都为儿子着想。

    四、1、第1题要结合文中交待的特定的背景来讨论。当时祖母去世了,父亲也失业了,这双重的打击使全家光景暗淡,大家的心情都不好受。“我”是一个20刚出头的青年,情绪上就更敏感、脆弱些。所以,文中的“我”的言行是可以理解的。

    2、第2题体会课文中自我反省的语句,引导学生注意调整心态,体会家庭亲情,并在交流中进行口语训练。一个人小时候,觉得父亲的形象很高大,到了一定年龄段,血气方刚,又懂事又不懂事,会觉得父亲并不可敬,还以为自己比父亲强。真正成熟了,即使真比父亲强得多,也会觉得父亲可亲可敬。八年级学生在长辈面前自作聪明的心理正在萌生,谈谈这个问题是很有好处的。说“聪明过分”“太聪明”,是回想八年前在父亲面前那种心态太不应该了,父亲为自己跟人讲价钱,嘱托茶房,都出于爱心,可是自己对父爱竟麻木不仁,一味自以为是,好像比父亲还高明,实在是太不聪明了。

    春教案 篇9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掌握作者说明事理的方法及文章的写作顺序。

    3、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认识环保的重要性,自觉担负保护环境的责任。

    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课件,设计活动的形式及要求。

    2、学生准备彩笔、矿物、植物、污染水及各种与生态环境有关的图文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理清课文的条理,初步掌握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我们都生活在地球上,地球的未来跟我们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必须了解地球。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只有一个地球》,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一下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将课文仔细读一读。

    这节课,让我们改变一下以往的学习方法,以活动的形式来探究课文的内容。为此,老师把同学们分为“绘画”、“生态播报”、“数学神探”、“佳句点评”四个小组。那么,每个小组的同学都要干些什么呢?请看活动要求(课件出示)。每个同学可以自已独立完成,也可以几个人保作完成。大家将准备的内容写在纸张上,以汇报时说得更加流畅些。

    二、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1、绘画小组:

    ⑴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并结合自已的生活所知绘画。

    ⑵画面下面所配的文字说明要从课文中选。

    ⑶图文能起到深刻感悟相关内容的作用。

    2、生态播报小组:

    ⑴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从客观叙述中获取有关自然资源与生态情况。

    ⑵能采用实物与文字结合的方法具体说明课文内容。

    ⑶能起到加深体会课文描述客观、准确的作用。

    3、数学神探小组:

    ⑴充分理解有关内容,摘出有数字叙述的句子,利用一定的想象编写应用题。

    ⑵把所编的题计算出来,作为具体例子充实课文有关内容。

    ⑶能起到让课文更具说服力的作用。

    4、佳句点评小组:

    ⑴充分理解课文内容,能从不同角度选出文中的佳句。

    ⑵要用自已的话点评句子。

    ⑶能起到抓住并理解重点句子的作用。

    (学生分组,按组开展活动。)

    三、变换角色,展示成果

    师:现在,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展示活动成果的机会,分为现个步骤:先在小组内部互相交流,然后每组选派几名同学以“小记者”的身份“讲学”。

    (结合学生的展示及反馈,边板书边及时评价。)

    四、自选学法,积累运用

    师:听了四个小组的“讲学”,真让人受益匪浅。同学们不仅一下子就掌握了四种学习语文的方法,而且,运用这些方法加深了对课文内容及表达方法的理解。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已喜欢的方法读读自已感兴趣的部分内容,或三言两语写点体会,待会儿再交流。

    五、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指名读自己喜欢的语句,体会情感朗读。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课文为什么以“只有一个地球”为题?

    2、课外收集资料,了解我国资源状况,填下表:

    种类储藏量居世界第几位人均占有数及居世界第几位

    板书设计

    美、小、活动的范围小

    自然资源有限

    只有一个地球精心保护地球

    不能移居别处

    可爱、易碎

    【春望教案必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