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表内除法时&#;教案设计
  • 表内除法时&#;教案设计

    发表时间:2022-02-19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表内除法时&#;教案设计”,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表内除法(二)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练习课.(教材第50~51页,练习十一的第2~6题)

    教学要求

    1.进一步巩固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正确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2~9的乘法口诀.

    2.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抢答.

    二、课堂练习,巩固旧知

    1.练习十一的第2题,小兔过河采蘑菇.

    (1)引导学生看题.

    (2)说明题意,小兔身上的号码与河中每块石头上算式的商、河对岸蘑菇的号码一致时,小兔才能过河采蘑菇.

    (3)开展活动:每3人为一组,每人说一组得数,其余两个当评判员.

    2.练习十一的第3题,小鸟回家.

    让学生独立完成,做后小组交流订正.

    3.练习十一的第4题,吹泡泡.

    学生独立作业,将每题的得数直接写在小猪吹泡泡的算式中.

    三、深化练习,拓展思维

    1.3×□=214×□=3245÷□=5

    28÷□=440÷□=554÷□=6

    2.如果:○÷3=△□×△=32☆×□=28

    那么:○=()△=()□=()☆=()

    这一道题要引导学生推理,□×△=32,☆×□=28,这两个积的因数各是多少,从乘法口诀中可知:四八三十二,四七二十八.这两句口诀中都有四,那么就可以确定□为4,△为8,☆为7,○为24.

    四、课后作业,辅助消化

    练习十一的第5、6题.

    教练创新

    课后作业指导

    练习十一第5题:练习时,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读题:“4和几相乘等于36?”通过指导学生读题,使学生具体地、早期地感受方程的思想.第6题:练习时,应引导学生逻辑地分析思考:要比较算式的大小,就是要比较算式的结果(积或商)的大小,因此应先求出各算式的积或商,然后再来填空.

    补充习题及解答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鸽子送信.

    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5×□=452×□=1642÷□=6

    24÷□=328÷□=44×□=36

    4.把下面的大象按要求排一排.

    5*.如果:○÷5=△□×△=42☆×□=48

    那么:○=()△=()□=()☆=()

    [解答:1.(1)2173(2)3284(3)4595(4)42763.9878794.54÷9<21÷3<32÷4<45÷55*.○=35△=7□=6☆=8]

    Jk251.com相关文章推荐

    上认识线段教案设计


    1、认识线段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8~4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

    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会画线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寻找生活中的线段,数线段。

    教学准备

    一段线、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认识线段

    1、感受线段的“直”

    请同学拿出一根线,把它随意摆在桌上,看它是什么样子?如果用手捏住线的两端,向两边一拉,这条线会变得怎样?(教师演示后学生猜)

    学生自己动手拉直曲线。

    提问:这样拉出来的和原来的那根有什么不同?(板书:直的)

    谈话: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线段)

    2、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认识线段(板书课题)

    请小朋友再捏住线的两端拉紧现在我们手上拿的是一条。。。(线段)

    手捏住的两端就叫线段的两个端点(板书)

    两端之间的这段线是。。。(直的)

    小结:所以线段必须要有两个端点,并且两端之间的线是直的。

    3、线段可以这样表示(老师板书:)

    提问:谁来指一指这条线段的端点?有几个端点。

    4、小结线段的特点

    二、实际应用

    1、其实平常学习、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线段:?

    你能说出生活中其他地方有线段?同桌说一说然后交流。

    完成想想做做(1)

    2、完成想想做做(2)

    (1)黑板有4条边,它们都是什么?黑板是什么图形?

    (2)拿出长方形纸,摸一摸互相说一说有几条线段围城?然后交流。

    (3)数一数下面每个图形是有几条线段围成?(略)

    学生相互数一数,指出端点在哪?

    三、画线段(想想做做3、4、5)

    1、刚才认识了线段,你能画出一条线段吗?学生自由画。然后交流,

    2、归纳几种画法。

    3、给你两点能画出一条什么?(两个点能连成一条线段)

    4、三个点连成几条线段,画出什么图形?

    5、4个点呢?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他有什么特点?

    还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认识线段

    线段:直的

    2个端点

    有余数的除法复习设计


    共5课时总第64课时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2、通过复习,使学生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3、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进一步认识时间,会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能判断四边形,会计算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

    一、回顾引入

    1、本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内容?引导学生看目录相互说一说。

    2、全班汇报交流。

    3、今天我们来复习本学期所学的测量、四边形、时间和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二、复习整理

    1、复习测量。(口头完成下面问题)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学过的质量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用手势表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3)填空。

    9吨=()千克3000千克=()吨

    7000米=()千米5千米=()米

    1吨-400千克=()千克

    3厘米-6毫米=()厘米()毫米

    2、复习四边形

    (1)指出下列图形各是什么类型?(图略)

    (2)什么是周长?用彩笔画出下列图形的周长。(图略)

    (3)完成教材第121页第7、8题。

    3、复习有余数的除法

    (1)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要注意什么?

    (2)完成教材第120页第3、4题。

    4、复习时、分、秒的认识

    (1)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完成教材第122页第9题。

    三、实践应用

    1、独立完成练习二十六第3、4题,然后指名说一说做法。

    2、独立完成练习二十六第6、7、8题,然后集体交流订正。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夜晚的实验时教学设计 小学教案范例


    课时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蝙蝠实验的过程和意义。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辨析重点字词、句等方法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积累语汇。3、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遭受失败不气馁、善于反思,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教学过程:一、复习: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夜晚的实验》(齐读课题)2、通过上一课学习,我们已初步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谁能用最简洁的话概括一下?可用上谁通过终于揭开了这样的句式。(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夜晚的实验,终于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秘密的经过。)3、课文的题目是夜晚的实验,那么围绕一次实验,课文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呢?(实验起因、实验经过、实验结果、实验产生的影响)二、精读第一部分,探究实验原由。1、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这次实验的起因吧。打开书本,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斯帕拉捷为什么在夜晚做实验呢?2、生回答,出示句子:这个现象引起了他的好奇。讨论:(1)这个现象,是指什么现象呢?读课文有关句子。板书:现象他常常看到,很多蝙蝠灵活地在夜空中飞来飞去,从来不会撞到树上或者墙壁上。(2)句中哪一个词写出了蝙蝠飞行的特点?(灵活)为了说明蝙蝠飞行的灵活,作者用了哪些词语进行描述,从中你读出了什么?(飞来飞去,夜里虽然黑,却飞得很自在;从来不会,一次也不会撞;很多许多蝙蝠都这样;常常不是偶然,是经常看到。蝙蝠在夜空中飞来飞去,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看到。可唯独斯帕拉捷留意到了它们在夜间飞行时的这些细节,而且不是一次两次看到,是常常看到,从中你读出了什么?(3)再读这一句,把刚才读懂的几层意思读出来。2、看到这个现象,斯帕拉捷怎么想的?出示句子:蝙蝠凭什么特殊的本领在夜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呢?(1)指名读,斯帕拉捷在习以为常的现象面前,善于观察,产生好奇。这就是他在夜晚做实验的原因。板书:好奇(2)齐读课文第一小节。3、过渡:为了揭开蝙蝠夜间自由飞行的秘密,斯帕拉捷在1793年的夏天,一个晴朗的夜晚开始了实验。板书:实验三、精读第二部分,了解实验过程。1、默读2-6自然段,思考:斯帕拉捷一共做了几次实验?并在有关语段旁标注上序号。(4次)那几小节写了第一次实验?(2、3小节)(1)自己读2-3小节,看看作者是如何写第一次实验的?(2)交流:作者先写了实验的什么?(实验结果)指名读句子你能否有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一下实验的结果?(轻盈敏捷来回飞翔)(3)还写了什么?(实验的方法)哪一句话?指名读。方法是什么?(眼睛蒙上)对呀,被蒙上眼睛的蝙蝠这下就成了瞎子了。什么是瞎子?(双眼失明的人)加上引号后这个瞎子特指什么?(特指被蒙上眼睛的蝙蝠)看,引号使这个词语有了特殊的含义。谁再来读这句话。(4)接着作者写了什么?(实验的原因、作者是怎么想的。)指名读。(总认为这些小精灵一定长着一双特别敏锐的眼睛。假如它们的眼睛瞎了,就不可能在黑暗中灵巧地躲过各种障碍物,并且敏捷地捕捉飞蛾了。)(5)这也就是斯帕拉捷为什么要将蝙蝠的眼睛蒙上来做实验的原因呀。齐读(6)这一小节还写了实验的什么?(第一次实验后斯帕拉捷的思考。)指名读:斯帕拉捷很奇怪:不用眼睛,蝙蝠凭什么来辨别前方的物体,捕捉灵活的飞蛾呢?(7)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所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8)一个又一个现象,引起了斯帕拉捷一次又一次地思考,从中看出斯帕拉捷是一个怎样的人?(不断思考,认真思考的人。)(9)对照课件小结:第一次实验,作者先写了(实验结果),再写了(实验方法),最后写(实验原因),以及实验以后的(思考)。让我们对第一次实验的过程一目了然,仿佛亲临现场,亲眼见证。(15)齐读课文的2、3小节,在朗读中加深印象。2、那么后面的第二、第三、第四次实验作者又是怎么写的呢?实验的方法和结果又是如何?自己学习课文的4-6小节?读书上有关语句,再对照表格,找到关键词语概括后填表。合作探究,填写表格:(1)交流完成表格。

    实验步骤实验原因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第一次一定长着一双特别敏锐的眼睛蒙上眼睛轻盈敏捷来回飞翔第二次难道能用鼻子来辨别方向吗?堵住鼻子敏捷、轻松第三次翅膀能在夜间洞察一切吗?涂满油漆没有影响飞行第四次难道是用耳朵辨别方向吗?堵住耳朵东碰西撞跌落地上

    (2)第二次实验,作者是怎么写的?(先写实验方法,再写实验结果,省略了实验的原因)实验的方法是什么?(堵住鼻子)结果呢?(敏捷、轻松地飞行)第三次呢?(先写实验原因,再写实验方法,最后写实验结果)方法是?(涂满油漆)结果如何?(还是没有影响飞行)第四次?(先写实验方法,再写实验结果,省略了实验的原因)方法?(堵住耳朵)结果?(东碰西撞,很快就跌落地上)(4)在文中作者省略了第二和第四次实验的原因,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去采访一下斯帕拉捷先生。师创设情境:来,斯帕拉捷先生,请问,你为什么要把蝙蝠的鼻子堵住呢?(不是靠眼睛辨别方向,难道是靠鼻子来辨别的吗?)斯帕拉捷先生,你又是怎么想到要用油漆涂满蝙蝠的全身的呢?(不是眼睛,也不是鼻子,难道它那薄膜似的翅膀,能在夜间洞察一切吗?)斯帕拉捷先生,你能告诉我们,你为何要堵住蝙蝠的耳朵呢?(不是眼睛,也不是鼻子或翅膀,莫非它是靠耳朵来辨别方向的吗?)(5)填写表格中的原因一栏。看,这一个又一个实验的原因,其实就是斯帕拉捷在看到这一现象后的思考呀,看来,实验的成功,除了离不开仔细的观察之外,也离不开认真的思考呀。(6)师引读表格:当斯帕拉捷常常看到蝙蝠灵活地在夜空中飞来飞去时,他想:这些小精灵一定长着一双特别敏锐的眼睛,于是他给蝙蝠(蒙上眼睛),结果蝙蝠依然(轻盈敏捷,来回飞翔)。难道蝙蝠能用鼻子来辨别方向吗?于是他给蝙蝠(堵住鼻子),结果蝙蝠在夜空中还是飞得那么(敏捷、轻松)。难道蝙蝠薄膜似的翅膀,不仅能够飞翔,而且能在夜间洞察一切吗?于是他给蝙蝠全身(涂满油漆),结果还是(没有影响飞行)。难道蝙蝠是用耳朵来辨别方向吗?于是他给蝙蝠(堵住耳朵),结果它们像无头的苍蝇一样在空中(东碰西撞),很快就(跌落地上。)(7)第5自然段写最后一次实验的方法和结果,谁来为我们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一共三句话,实验方法只用了一句,而实验结果却用了两句。)提问:为什么做法一带而过,而结果较细地加以描写呢?(因为结果与先前截然不同)小结:四次实验,作者选择了截然不同的写法。(9)请你任意选择后三次实验中的其中一次,来仿照第一次实验的写法进行改写。(当他看到放出去的几只蝙蝠还是飞得那么轻快敏捷时,不由得惊叫起来。因为那几只蝙蝠,鼻子都被堵住了呀。斯帕拉捷为什么要把蝙蝠的鼻子堵住呢?原来,当他看到蝙蝠在夜晚轻巧自如地飞翔时,认为这些小精灵一定长着一只特别敏感的鼻子。假如它们的鼻子被堵住了,就不可能在黑暗中灵巧地躲过各种障碍物,并且敏捷地捕捉飞蛾了。然而事实完全出乎他的意料。斯帕拉捷很奇怪:不是眼睛,也不是鼻子,蝙蝠凭什么来辨别前方的物体,捕捉灵活的飞蛾呢?难道它薄膜似的翅膀,不仅能够飞翔,而且能在夜间洞察一切吗?)(10)在一篇课文中,我们能否每一次实验都如此详细地进行描写?为什么?(这样一来重点就不够突出了。也无法体现文章的详与略)是的,一次实验,要让人觉得清晰简洁,不重复,就必须要有详有略,详略得当。(11)四次实验,终于解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此时斯帕拉捷的心情怎样?可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喜出望外,喜上眉梢、喜不自禁、欢天喜地)(12)斯帕拉捷的这种欣喜若狂,你又是从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呢?读第6自然段。(两个感叹号!一个啊字!)(13)这段话不仅写出了实验的结论,而且通过两个感叹号表达了实验成功的喜悦之情。齐读3、小结:课文第二部分,生动地记叙了斯帕拉捷反复实验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秘密的经过。4、有人说,前三次的实验是不成功的,你同意吗?①每次实验都推出什么结论?用一句话归纳实验的结论蝙蝠夜间飞行,捕捉食物,不是靠眼睛(视觉);蝙蝠夜间飞行,捕捉食物,不是靠鼻子(嗅觉);蝙蝠夜间飞行,捕捉食物,不是靠薄膜似的翅膀(触觉);蝙蝠夜间飞行,捕捉食物,是靠听觉来辨别方向,确认目标。用合适的关联词,合并成一句话:蝙蝠夜间飞行,捕捉食物,不是靠视觉,也不是靠嗅觉或触觉,而是靠听觉来辨别方向,确认目标的。而这,就是斯帕拉捷在四次夜晚的实验以后得到的结论。板书:结论②伽利略说过: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和实验中得来。确实,在观察现象、产生好奇、进行实验以后,斯帕拉捷成功揭开蝙蝠夜间灵活飞行的秘密,从他这一次又一次的实验中,你读出了他身上的什么品质?(执著、不放弃、不断探究)过渡:结合板书,课文写到这里为止,作者把实验的过程交代得清清楚楚,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去写好一次实验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且做到简洁明了,详略得当。同时对斯帕拉捷这个人我们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课文可以戛然而止,不必再写下去。但是作者却没有停笔。他接着又写了什么?(实验产生的影响)他为什么要这样写?(斯帕拉捷的这个夜晚的实验不是个普通的实验,它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恩惠。)板书:贡献人类四、精读第三部分,了解实验的意义。1、自由朗读7-9自然段,想想它对科学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2、读后交流:(1)出示句子,指名读:斯帕拉捷的实验,揭开了蝙蝠飞行的秘密,促使很多人进一步思考:蝙蝠的耳朵双怎么能穿透黑夜,听到没有声音的物体呢?斯帕拉捷的实验引发了人们怎样的思考?(蝙蝠的耳朵双怎么能穿透黑夜,听到没有声音的物体呢?)过渡:在深入思考,继续研究过后,人们发现了什么?自己读读课文的第八小节,试着完成填空:(2)出示句子:原来,蝙蝠靠喉咙发出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这种声音沿着直线传播,一碰到物体就像光照到镜子上那样反射回来。蝙蝠用耳朵接收到这种超声波,就能迅速作出判断,灵巧地自由飞翔,捕捉食物。蝙蝠靠耳朵接收从喉咙发出的超声波,从而帮助自己迅速作出判断,灵巧地自由飞翔,捕捉食物。(3)这超声波的作用可不小,读最后一段。讨论:为什么说超声波像一位无声的功臣呢?我们先看几幅图片。(4)交流:你还知道超声波应用于哪些方面?(超声洗衣机超声波驱蚊器:它采用放射超声波和音频的手段,模仿最能捕杀蚊子的蜻蜓所发出的声音和频率,达到驱蚊效果。超声气象站:采用高频超声波来测量风速和风向,解决了传统机械式测风仪机械磨损的难题,没有移动部件,测量精度更高,性能更加可靠。)3、是呀,超声波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和军事等领域,它为我们的生活、生产提供了许许多多的便利,超声波能够为人类带来如此大的恩惠,作出如此卓越的贡献,是斯帕拉捷一开始怎么也不会想到的。六、作业1.写一次实验。2.查阅资料,了解仿生学相关知识。

    火烧云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晚霞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2、学习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进行观察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争“蓝精灵章”下的子章:“悦耳章”、“神笔章”。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和朗读的训练,使学生了解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学习作者的观察、写作方法和特色。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的观察、写作方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准备】

    制作教学课件,搜集云的图片和有关文字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火烧云给你一种什么感受?

    二、学习

    这节课我们深入体会火烧云的美妙奇异。自由读课文,选出你认为写得最美妙、最喜欢的自然段。

    (结合争章要求“悦耳章”。)

    学生汇报:

    1、第二自然段:

    觉得这句话写得怎么样?好在哪里?

    (“烧”、“着了火”)

    把句中的“烧”字换成“红”通不通?既然也通顺,为什么用“烧”,不用“红”?课件出示火烧云的图片,目的:欣赏、加深理解。练习朗读。

    (评“悦耳章”)

    2、霞光一段:

    先指名读,再同桌合作轮读。

    (评“悦耳章”)

    3、颜色一段:

    写得好在写出了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快和变化得多。画出作者写颜色的词语。作者写的这些颜色的词语已经够精彩的了,可是她却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那么,我们来试试说这些颜色。

    (课件出示图片)

    读的层次:

    指名体会读/学生互评议读(语气轻快,节奏跳跃)/齐读。

    (如学生体会不到位,教师可以插入范读。)

    (评“悦耳章”)

    4、形状一段:

    ⑴马:

    好在写出了云的动态,想象力丰富。以此段为例,学学作者的写作方法。作者先写(出现了什么),再写这种事物(怎么样),然后描写它(有什么变化/怎么变化的),最后写它渐渐(消失/不见)。

    学法出示,指导朗读:

    出现──叙述的语气,较平稳。

    什么样──一下子发现的喜悦。

    变化──神秘感,时而轻,时而上扬。

    不见──惋惜之情,似在寻找。

    (评“悦耳章”)

    ⑵狗:

    感觉在不断变化。

    指名读。

    你为什么这么读?

    (评“悦耳章”)

    ⑶狮子:

    连气势都写出来了。

    指名读。

    你为什么这么读?

    (评“悦耳章”)

    5、火烧云的形状就这些吗?

    (又像这个又像那个)

    你能想象一下火烧云还可以有那些形状?

    (出示课件云的图片)

    你可以仿照作者的写作方法(课件出示学法),可以同桌交流,也可以动笔写一写。

    学生汇报。

    (评“神笔章”)

    6、小结过渡:

    真像作者说的那样“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可是作者又说“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楚。”这不是前后盾吗?小组讨论解疑。

    三、作业

    你觉得学完这课你想写什么作业呢?创造性地仿写云(雪、雾、雨的片断)。

    圆柱圆锥的整理复习教案设计 教案精选


    预设目标:

    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立体图形知识,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和它们的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教师: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学习了两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圆锥,知道了它们的特征、学会了如何求出它们的体积等知识。并学会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复习圆柱

    1、圆柱的特征。

    ⑴圆柱有什么特点?⑵做第91页第1题的上半题。

    2、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⑴教师:圆柱的侧面是指哪一部分?它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或正方形)

    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底面的周长×高)

    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长,高=长方形的宽)

    圆柱的表面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⑵做第91页第2题的第⑴、⑵小题,第3题上半题求圆柱表面积部分。

    3、圆柱的体积。

    ⑴教师: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底面积×高)计算的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圆柱体的体积计算的字母公式是什么?(v=sh)

    ⑵做第91页第3题的上半题求圆柱体积部分。

    二、复习圆锥

    ⑴圆锥有什么特点?

    ⑵做第91页第1题的下半题和第2题的第⑶小题。

    2、圆锥的体积。

    ⑴教师问: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计算圆锥体积的字母公式是什么?

    这个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到的?(通过实验得到的,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

    ⑵做第91页第3题的下半题。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二十三的第1题、第2题。

    学生独立做题,教师行间巡视,提醒学生看清题目后括号里的要求。

    四、创意作业。

    练习二十三的第3题。

    苏教版册次时教学设计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悟课文,体会布鲁斯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精神,懂得"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第八课》.

    三.初度感知:

    1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检查预习的生字和生词(出示课件,生开火车读)【侵略英勇失败信心磨房蜘蛛灰心终于感动动员抵抗成功】

    多音字:几磨

    学生读熟之后:读课文的情况"看来词语已经掌握的不错了,再让我们来检查一下.

    2课文分为几个自然段(5)(指生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帮他们找一找错误.(一起纠正错误)

    3同学们看着这些词(课件),再读读课文,能不能简单的讲述一下课文内容

    先联系讲

    再指名讲(2-3人)

    四.精读课文

    1.现在听老师讲一个故事,同学们边听边用心记住,一会让你们起来说说.

    (讲蜘蛛结网的故事)

    故事讲完了,谁能起来像老师这样讲一讲

    其实故事就在我们要学习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赶快打开书,自己来看一看,读一读.

    (生讲1—2人)

    2.你们想对这只蜘蛛说什么呢

    (生:不灰心,坚持不懈......)

    理解得很好,想不想通过朗读来表达你对蛛的赞美

    (生:练习读课文)找同学起来读,多读,体会,以读促解.

    3.通过你们的朗读,我真觉得这是一直只了不起的蜘蛛!

    4.蜘蛛结网这是一个很普通的现象,我们经常会看到,可我们一般不会在意,更不会有所启发,而对于布鲁斯王子来说就不一样了,他是多么有心的一个啊!

    5.他:(课件)

    【布鲁斯感动极了,他猛地跳起来,喊道:"我也要干第八次!"】

    6.从哪里看出布鲁斯"感动"

    (生读第5小节)

    (1)我没有看出布鲁斯的感动,也没有听出他的信心,谁能把布鲁斯的感动读的更到位

    (2)我想看看布鲁斯在喊的时候是个什么表情什么动作

    (生演)

    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7布鲁斯看到蜘蛛结网后受到启发,决心也要干第八次.但他在没有看到蜘蛛结网前,是个怎样的情形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

    (生自读1,2自然段)

    8你明白了什么

    9从哪里看出他的英勇

    "唉声叹气"什么意思

    【他失去了信心】

    【他几乎失去了信心】

    两者有什么区别意思发生了什么变化"几乎"说明了什么

    10.布鲁斯七战七败,还没有完全失去信心,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到后来看到蜘蛛结网受到了启发――――生读:"我也要干第八次!"

    11.他是怎样做的成功了吗

    (1)自由读第5自然段

    (2)指名读

    12.假如你现在就是布鲁斯,现在要来动员你的人民和军队与你一起抵抗外国侵略,你会怎么样动员他们呢他们与你一样,也是一连失败了7次,也几乎失去了信心,你该怎样说服他们,激励他们呢

    开头可以这样写:亲爱的同胞们或亲爱的父老乡亲们......

    谁愿意来发布

    被打动了的同学请举手欢呼,没有被打动的就不出声音.

    13.默读课文,说说布鲁斯成功的原因.

    14.学了这篇课文,你们受到了什么启发

    五.总结全文:

    在人生得到道路上,当我们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失败是暂时的挫折也是难免的,只要我们留有那份信心,鼓足勇气,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愿你们都做生活的强者!

    板书:信心蜘蛛结网信心

    呼风唤雨的世纪时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2、通过分析语句,体会内在含义。

    3、能联系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带给人类生活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较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发散思维,导入新课:

    1、假如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没有电话……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自由发言。

    2、还有哪些科学技术带给了人们方便?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结合课件演示,小结,板书课题。学生谈谈对“呼风唤雨”这个词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桌之间共读课文,相互检查预习情况。要求做到声音自信、朗读正确、流利。

    2、分小组分自然段读课文。

    3、自读课文,根据自己的学习积累,谈一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学习本课?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重点地进行引导。

    4、学生默读课文,归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先同桌交流,然后全班边读边交流。

    课件出示辅助练习,全班交流完成:

    ①________是一个________的世纪。

    ②(谁)靠(什么)呼风唤雨。

    ③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一句诗)来形容。

    ④20世纪人类的科技成就(用一词),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⑤是(什么)创造了人类的美好生活。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全文围绕哪一段来写的,勾出中心段(第一段)齐读。

    2、自主学习,看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围绕中心段来写的。以小组为单位,边读边找边总结。

    3、全班朗读汇报交流:

    ①读第2自然段,并对比“发明”和“发现”的区别。朗读总结板书:

    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②读第3段,回忆历史,“千里眼”“顺风耳”指什么?说明什么?找出相关的语句,板书作对比:

    过去用千里眼顺风耳寄托愿望

    ③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通过相关词句体会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之神奇、之美好)。

    ④默读第4段,勾画出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归纳总结:

    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天体探索奥秘电视电话因特网飞机火车远洋船……

    ⑤齐读第5段,根据相关语句,师生总结板书:

    回顾历程科学创造神话美化生活

    展望未来科技创造奇迹改善生活

    四、畅谈收获,总结提高:

    1、再次谈谈你对“呼风唤雨”的理解。

    2、结合我们的身边,再次谈谈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舒适和方便。

    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作业:

    1、小练笔:《畅想未来》

    2、手抄报:《科技时代》

    时 教案精选


    教学内容:国标本小学数学第九册第61页例2,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第4-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提供的总数,计算出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通过不同的途径采用不同的方法寻找不同的答案。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认识到规律来源于生活,并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去揭示,更用应用于实际生活。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能根据提供的总数,计算出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教学难点:正确处理有余数的情况。

    教具准备:例2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找规律

    1、●○○○○●○○○○●○○○○

    提问:第16个圆片是什么颜色?第100个圆片是什么颜色?

    让学生说一说排列规律,说出它的变化周期。

    2、0.428571428571……的第15位上的数字是几?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指名说说是怎么判断的。

    二、创设情境,欣赏规律。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1、教学例2

    (1)、出示情景图:从图中你能看出什么?

    (2)、思考:照这样排列,第18只兔子是什么颜色的?

    (3)、出示例2中的问题:18只兔中有几只灰兔,几只白兔?

    18÷3=6式子中的3和6分别表示什么?

    18只兔像这样可以分成几组?每组有几只白兔,几只灰兔?

    2、“试一试”

    (1)、回顾刚才解答例题时的思考方法和步骤。

    (2)、如果有20只兔参加跳高,照这样排列,应该有几只白兔和几只灰兔?

    学生自主探究,与例题进行比较后作出判断,算出结果。

    说说第一步计算余下的“2”表示什么?

    三、竞赛激趣,巩固规律。联系生活,运用规律。

    1、独立完成“练一练”

    第1题:说说出现余数后的思考过程。余下的2枚是什么子?

    第2题:画廊上沿的瓷砖排列规律是怎样的?

    2、完成练习十第1题

    3、完成练习十第2题提醒学生求的是每一种灯笼各有多少个?

    4、完成练习十第3题思考:根据月律的排列规律应该把几天看作一组?

    5、完成练习十第4题

    四、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你会用什么方法解决今天的问题?

    2、教师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认识了生活中的规律现象,还利用生活中的规律解决了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注意观察事物的变化规律,能应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表内除法时&#;教案设计】相关推荐
    最新! 小学生防溺水安全主题班会教案集锦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教师的职责所在,教案能够安排教学的方方面面,在教案中总结好经验与教训,我们才能逐步成熟起来。对于小学教案报的撰写你是否毫无头绪呢?为了帮助大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 小学生防溺水安全主题班会教案集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天气逐渐炎热,防溺水安全教育又成为学校安全教...

    [参考]少年闰土教案简短 4篇

    在我们的小学教学中都离不开教案,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一份优质的教学方案往往来自教师长时间的经验累积,小学教案该怎么写?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少年闰土教案简短 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一、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闰土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农村少年。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来认识这个少年闰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