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k251.com - 捞铁牛教学设计】
大家对教案都很熟悉了吧,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通过教案可以帮助自己分析教学的重点,怎样才能写好教案?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捞铁牛语文教学设计(教案范文精选)”。
《捞铁牛》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要点:讨论学习课文,理解怀丙是一位出色的工程家。
教学过程:
1、读课题,在预习中,你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需要老师、同学们的帮助?--(重要的,带有普遍性的话板书出来)
2、指挥捞铁牛的怀丙和尚是一个怎样的人?齐读第四段,请给出色、工程家标上
3、出色是什么意思?工程家呢?--特别好的设计,主持各项工程的专家。
4、请小声读文,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勾画。哪些方面看出怀丙是出色的工程家?--先自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再课堂发言。
5、同学们发表的意见可以把它概括为三个方面:--设想出色(叫水送回)准备工作出色(准备工作)操作出色(捞起铁牛-)
6、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叫水送回这个想法的?请读第一段后答,抽读这句话,从这句话体会到什么?--大家议论纷纷,却束手无策,他们看到的是水的危害,怀丙起到的却是利用水的巨大力量,这与众不同的想法反映出他出色的智慧。齐读这句话,体会他的勇气和智慧。
7、可是,每只铁牛都重达万斤,要把八只铁牛都捞上来,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怀丙为此做了四项准备工作,请默读第二段,把表示这4项准备工作先后顺序的词用△标出(检查落实)。
8、你能用上这几个词,指着灯片上的图说吗?--学生说。
9、怀丙不做这些准备工作不行吗?你体会到什么?--潜水摸牛:摸清位置,便于打捞。备船装沙:吃水深,缩短船与牛的位置,卸沙后,船才能在上浮的同时绷紧绳子,从而拔出铁牛。并船搭架:保持平衡,浮力大且一致。粗绳拴牛:保证牢固。--准备工作周密细致,设计科学,不愧是出色的工程家。
10、请小声读第三段,看看他是怎样捞铁牛的?--先请同学讲,然后课件演示。
11、看看课文是怎样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的,抽读和尚向上拔。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用把表示泥沙、船身、绳子、铁牛在铲沙过程中变化的词标出来。
12、检查落实后,师生分读,想一想: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讨论。--因果重叠(不要求理性掌握,只是感情认识),这几句话写清了铲沙拔牛的经过,写出了怀丙巧用自然规律,主持拔牛工程的出色才能,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齐读,注意体会联系,强调变化。
13、铁牛从淤泥里拔出来了,多令人高兴啊,可和尚为什么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聪明的才智,出色的操作(小结)。
14、就这样,怀丙把八只铁牛全部捞了起来。老师提个有趣的问题,你们怎么看:铁牛是水送回来的,你认为是水的力量大,还是人的力量大?为什么?--水的力量大,人有智慧,可以利用水,从这个角度看,人的力量更大。
15、一千多年前,怀丙能用这样的方法捞起陷在河底淤泥里的铁牛,说明什么?--①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具有非凡的智慧和才能。
16、我国历史上像怀丙那样在科学技术上有创造发明的卓越人物有许多,你知道吗?
17、我们为他们骄傲,更为我们中华民族自豪,齐读第四段,注意表达对怀丙的敬佩、赞叹。
18、学到这儿,你的疑难问题都解决了吗?
19、请用出色、熟悉各说一句话,写在作业本上。
jk251.coM小编推荐
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捞铁牛 关于教案的范文推荐
《捞铁牛》教案
教学要求与目的
1、引导学生自学课文生字、新词,并利用工具书理解意思。
2、熟读课文,通过讲解演示使学生了解利用谁的浮力打捞铁牛,认识事物的两重性。
3、学习本文按使发展有详有略和补述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捞前准备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二课时
一、知识迁移,明确学习目标
1、提问一只皮球掉进又深又窄的树洞里去了,怎样才能拿出来?
2、引新揭题。
3、提出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认识事物的两个方面。(2)学习紧扣关键词的方法读懂课文。
二、导学导练,掌握学习方法
1、通读理思路,找出关键词(出示学法(1))。
2、实验攻难点、理解关键词(出示学法(2))。
指名读第二大段,其余的用序号标出几句话、用横线划出写了几件事。
检查、4句话4件事,4件事以卡片贴出。
(1)两船装沙这件事做得出色么?
(2)并船搭架是不是作得出色?演示:一只搭架行不行?
两只船并在一起搭架行不行?为什么行?
(3)为什么用粗绳拴牛?为什么派人摸清铁牛沉在哪里?
(4)这四件事准备工作能不能向我这样的顺序去做?(轮读)
(5)这四件事不能随便去做,说明什么?这四句话一句接一句写,句子之间什么关系?齐读第二段,体会出色的准备。
3、入境学重点,理解关键词。
(出示灯片)再现打捞过程。
按学法第二步自学第三段。
检查:7句话2件事,卡片贴两件事。
(1)铲沙这件事是不是做得出色?板书:船浮、绳紧拔牛。
(2)船靠什么向上浮?
(3)划船这件事是不是作得出色?板书:拖回。
(4)为什么是拖回而不是运回?在哪里拖?靠什么?
(5)一只铁牛拖回了岸,剩下7只怎么办?
小结:和尚叫水送回的办法,就是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拖回岸边,这么笨重的铁牛都叫和尚拖回来了,他的办法是怎样的办法?打捞过程呢?齐读第三段,体会出色的打捞过程。
4、读议思结合,领会课文中心,(出示学法(3))
(1)怀丙为什么会想到这出色的办法?齐读怀丙说的办法一句。(
(2)他在哪个字上动了脑筋?冲走铁牛,水给人们带来什么?送回铁牛,水又给人们带来什么?
小结:任何事物都有两个方面有害也有利,怀丙就是利用水有利的一面,变害为利,捞起铁牛。请举例说明古代、现代劳动人民利用水利用水的浮力为自己,为人类服务的例子。
总结:我们从小就要学会认识事物,预防事物对人类有害的一面,利用有利的一面,变害为利,造福人类,做个出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三、置疑问难,了解课文写法
1、我们用紧扣关键词的方法学了这课,还有什么不懂?
2、提问两个问题:(1)课文只详细捞一只铁牛的准备工作,打捞过程,为什么不再详写第二只第七只?
3、按事情发展的记叙文一般开头都交代清楚四要素,课文到最后才电明人物是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总结评价,强化训练
对照学习目标,你是否都达标了?
齐读学法三步,以《海底世界》为作业,检查学法掌握或发油印作业,课后延伸。
语文教案 17捞铁牛 关于教案的范文精选
语文教案:17捞铁牛
17.捞铁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宋朝、议论纷纷、和尚、船舱、沉没、绳子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3、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宋朝、议论纷纷、和尚、船舱、沉没、绳子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课文《捞铁牛》,板书课题。
捞:东西掉到哪里用捞这个词呢?
2、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学生提问。(谁捞的铁牛?为什么捞铁牛?怎么捞的?结果怎样?)
二、自学生字新词
1、音形难点:潜、陷、尚、论(多音字)
2、组词语
宋()拴()陷()论()
送()栓()滔()轮()
绳()绑()铲()拖()
蝇()梆()产()施()
3、理解词义
宋朝:朝代名。由赵匡胤建立。
河中府:地方的名字。因这个地方位于黄河中游而得名。
淤泥:河流、湖泊、池塘等沉积的泥沙。
浮桥:在并排的船上铺上木板造成的桥。本课浮桥的不同点是两头各拴在四只大铁牛上。
议论纷纷:许多人在议论,各说各的看法。议论,对人和事物发表看法。纷纷,言论多而杂乱。
熟悉:知道得清楚。
水性:水的性能,也指游泳的本领。本课指了解这段河的深浅和水流速度,并且游泳本领又很高。
潜水:隐藏在水面以下活动。
水手:在船上负责舱面工作的普通船员。
浮力: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托的力。即向上浮动的力量。
工程家:能够独立完成某一工程的设计以及指导施工的专门人才。本课指怀丙和尚是机械和水利工程的专家。
和尚:出家到寺庙里修行的男教徒。
三、初读课文,理解文章层次,整体感知课文
1、小声自读课文。
2、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内容?
第一自然段:铁牛陷入淤泥。
第二自然段:一个和尚主动提出要叫水把铁牛送回来。
第三自然段:和尚做了准备工作。
第四自然段:请水手铲泥沙到河里拔起铁牛。
第五自然段:水手们划船把铁牛拖上岸边。
第六自然段:和尚用同样方法捞起其余的铁牛。
第七自然段:和尚名叫怀丙。
四、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3、思考课后习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2、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捞铁牛经过,包括准备工作,打捞过程。
教学难点: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教学过程:
一、朗读全文
思考:
1、是谁提出要捞铁牛?(板书:怀丙)
2、你能根据课文内容向大家介绍一下怀丙吗?谁能用一个准确的词概括一下怀丙的特点?(板书:出色)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为什么要捞铁牛,谁能读一读有关内容?
2、指名读一读有关内容,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板书:被水冲走)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人们议论纷纷,可以看出人们束手无策,毫无办法,是在大家感到捞铁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提出来的。)
2、追问:从什么地方看出捞铁牛十分困难?(从笨重一词可以看出铁牛很重,又沉在河底,不好打捞。从人们对此事议论纷纷可以看出大家对捞铁牛没什么好办法。)
3、介绍:据资料记载,每只铁牛重四,五万斤,当时又没有起重机这样的现代化设备,打捞技术又比较落后。
4、怀丙提出用什么方法打捞铁牛呢?反复读怀丙所说的话。(板书:叫水送回)
过渡:怎么叫水把铁牛送回来呢?从这个方法中是否能看出怀丙是一个出色的工程家呢?我们先来看准备工作部分,看看他那些地方做的出色。
四、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谁知道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摸清地点,两只船并排装满泥沙。并排栓紧搭架,两头拴牢。)
3、齐读这一段,进一步体会出色的准备。
五、学习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
接下来,我们看打捞过程,打捞铁牛的工作是分几步做的?再看怀丙又有哪些地方做得出色呢?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答:分几步做的?
3、哪些地方出色?船靠什么向上浮?为什么是拖回而不是运回?(板书:打捞)
4、一只铁牛拖回了岸,剩下7只怎么办呢?
5、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打捞第二只铁牛的过程。
小结:和尚叫水把铁牛送回来了,其实是和尚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六、小结
1、和尚想出这么出色的办法,是因为他在哪个字上动了脑筋?(水)
2、是水冲走了铁牛,又是水把铁牛送了回来,怀丙想出这么出色的办法就是因为他用自己的才智变害为利,像怀丙这样的工程家在历史上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用科学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作一个有用的、聪明的人才。
七、总结全文
1、怀丙是宋朝人,宋朝距现在已经有一千多年了,当时他就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说明了什么?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说明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我们的前人对世界科学文化做出的贡献。我们这一代更应该爱科学,用科学。)
2、交流其它利用水的浮力的事。
语文教案示例 捞铁牛 关于教案的范文推荐
语文教案示例:捞铁牛1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宋朝、议论纷纷、和尚、船舱、沉没、绳子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课文《捞铁牛》,板书课题。
捞:东西掉到哪里用捞这个词呢?
2、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学生提问。(谁捞的铁牛?为什么捞铁牛?怎么捞的?结果怎样?)
二、自学生字新词
1、音形难点:潜、陷、尚、论(多音字)
2、组词语
宋()拴()陷()论()
送()栓()滔()轮()
绳()绑()铲()拖()
蝇()梆()产()施()
3、理解词义
宋朝:朝代名。由赵匡胤建立。
河中府:地方的名字。因这个地方位于黄河中游而得名。
淤泥:河流、湖泊、池塘等沉积的泥沙。
浮桥:在并排的船上铺上木板造成的桥。本课浮桥的不同点是两头各拴在四只大铁牛上。
议论纷纷:许多人在议论,各说各的看法。议论,对人和事物发表看法。纷纷,言论多而杂乱。
熟悉:知道得清楚。
水性:水的性能,也指游泳的本领。本课指了解这段河的深浅和水流速度,并且游泳本领又很高。
潜水:隐藏在水面以下活动。
水手:在船上负责舱面工作的普通船员。
浮力: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托的力。即向上浮动的力量。
工程家:能够独立完成某一工程的设计以及指导施工的专门人才。本课指怀丙和尚是机械和水利工程的专家。
和尚:出家到寺庙里修行的男教徒。
三、初读课文,理解文章层次,整体感知课文
1、小声自读课文。
2、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内容?
第一自然段:铁牛陷入淤泥。
第二自然段:一个和尚主动提出要叫水把铁牛送回来。
第三自然段:和尚做了准备工作。
第四自然段:请水手铲泥沙到河里拔起铁牛。
第五自然段:水手们划船把铁牛拖上岸边。
第六自然段:和尚用同样方法捞起其余的铁牛。
第七自然段:和尚名叫怀丙。
四、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3、思考课后习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2、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捞铁牛经过,包括准备工作,打捞过程。
教学难点: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教学过程:
一、朗读全文
思考:
1、是谁提出要捞铁牛?(板书:怀丙)
2、你能根据课文内容向大家介绍一下怀丙吗?谁能用一个准确的词概括一下怀丙的特点?(板书:出
色)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为什么要捞铁牛,谁能读一读有关内容?
2、指名读一读有关内容,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板书:被水冲走)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人们议论纷纷,可以看出人们束手无策,毫无办法,是在大家感到捞铁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提出来的。)
2、追问:从什么地方看出捞铁牛十分困难?(从笨重一词可以看出铁牛很重,又沉在河底,不好打捞。从人们对此事议论纷纷可以看出大家对捞铁牛没什么好办法。)
3、介绍:据资料记载,每只铁牛重四,五万斤,当时又没有起重机这样的现代化设备,打捞技术又比较落后。
4、怀丙提出用什么方法打捞铁牛呢?反复读怀丙所说的话。(板书:叫水送回)
过渡:怎么叫水把铁牛送回来呢?从这个方法中是否能看出怀丙是一个出色的工程家呢?我们先来看准备工作部分,看看他那些地方做的出色。
四、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谁知道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摸清地点,两只船并排装满泥沙。并排栓紧搭架,两头拴牢。)
3、齐读这一段,进一步体会出色的准备。
五、学习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
接下来,我们看打捞过程,打捞铁牛的工作是分几步做的?再看怀丙又有哪些地方做得出色呢?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答:分几步做的?
3、哪些地方出色?船靠什么向上浮?为什么是拖回而不是运回?(板书:打捞)
4、一只铁牛拖回了岸,剩下7只怎么办呢?
5、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打捞第二只铁牛的过程。
小结:和尚叫水把铁牛送回来了,其实是和尚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六、小结
1、和尚想出这么出色的办法,是因为他在哪个字上动了脑筋?(水)
2、是水冲走了铁牛,又是水把铁牛送了回来,怀丙想出这么出色的办法就是因为他用自己的才智变害为利,像怀丙这样的工程家在历史上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用科学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作一个有用的、聪明的人才。
七、总结全文
1、怀丙是宋朝人,宋朝距现在已经有一千多年了,当时他就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说明了什么?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说明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我们的前人对世界科学文化做出的贡献。我们这一代更应该爱科学,用科学。)
2、交流其它利用水的浮力的事。
附:板书设计
17.捞铁牛
捞铁牛
被水冲走
叫水送回
|
准备怀丙打捞
捞铁牛(精选教案)
捞铁牛--语文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宋朝、议论纷纷、和尚、船舱、沉没、绳子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课文《捞铁牛》,板书课题。
捞:东西掉到哪里用捞这个词呢?
2、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学生提问。(谁捞的铁牛?为什么捞铁牛?怎么捞的?结果怎样?)
二、自学生字新词
1、音形难点:潜、陷、尚、论(多音字)
2、组词语
宋()拴()陷()论()
送()栓()滔()轮()
绳()绑()铲()拖()
蝇()梆()产()施()
3、理解词义
宋朝:朝代名。由赵匡胤建立。
河中府:地方的名字。因这个地方位于黄河中游而得名。
淤泥:河流、湖泊、池塘等沉积的泥沙。
浮桥:在并排的船上铺上木板造成的桥。本课浮桥的不同点是两头各拴在四只大铁牛上。
议论纷纷:许多人在议论,各说各的看法。议论,对人和事物发表看法。纷纷,言论多而杂乱。
熟悉:知道得清楚。
水性:水的性能,也指游泳的本领。本课指了解这段河的深浅和水流速度,并且游泳本领又很高。
潜水:隐藏在水面以下活动。
水手:在船上负责舱面工作的普通船员。
浮力: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托的力。即向上浮动的力量。
工程家:能够独立完成某一工程的设计以及指导施工的专门人才。本课指怀丙和尚是机械和水利工程的专家。
和尚:出家到寺庙里修行的男教徒。
三、初读课文,理解文章层次,整体感知课文
1、小声自读课文。
2、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内容?
第一自然段:铁牛陷入淤泥。
第二自然段:一个和尚主动提出要叫水把铁牛送回来。
第三自然段:和尚做了准备工作。
第四自然段:请水手铲泥沙到河里拔起铁牛。
第五自然段:水手们划船把铁牛拖上岸边。
第六自然段:和尚用同样方法捞起其余的铁牛。
第七自然段:和尚名叫怀丙。
四、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3、思考课后习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2、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捞铁牛经过,包括准备工作,打捞过程。
教学难点: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教学过程:
一、朗读全文
思考:
1、是谁提出要捞铁牛?(板书:怀丙)
2、你能根据课文内容向大家介绍一下怀丙吗?谁能用一个准确的词概括一下怀丙的特点?(板书:出色)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为什么要捞铁牛,谁能读一读有关内容?
2、指名读一读有关内容,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板书:被水冲走)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人们议论纷纷,可以看出人们束手无策,毫无办法,是在大家感到捞铁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提出来的。)
2、追问:从什么地方看出捞铁牛十分困难?(从笨重一词可以看出铁牛很重,又沉在河底,不好打捞。从人们对此事议论纷纷可以看出大家对捞铁牛没什么好办法。)
3、介绍:据资料记载,每只铁牛重四,五万斤,当时又没有起重机这样的现代化设备,打捞技术又比较落后。
4、怀丙提出用什么方法打捞铁牛呢?反复读怀丙所说的话。(板书:叫水送回)
过渡:怎么叫水把铁牛送回来呢?从这个方法中是否能看出怀丙是一个出色的工程家呢?我们先来看准备工作部分,看看他那些地方做的出色。
四、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谁知道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摸清地点,两只船并排装满泥沙。并排栓紧搭架,两头拴牢。)
3、齐读这一段,进一步体会出色的准备。
五、学习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
接下来,我们看打捞过程,打捞铁牛的工作是分几步做的?再看怀丙又有哪些地方做得出色呢?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答:分几步做的?
3、哪些地方出色?船靠什么向上浮?为什么是拖回而不是运回?(板书:打捞)
4、一只铁牛拖回了岸,剩下7只怎么办呢?
5、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打捞第二只铁牛的过程。
小结:和尚叫水把铁牛送回来了,其实是和尚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六、小结
1、和尚想出这么出色的办法,是因为他在哪个字上动了脑筋?(水)
2、是水冲走了铁牛,又是水把铁牛送了回来,怀丙想出这么出色的办法就是因为他用自己的才智变害为利,像怀丙这样的工程家在历史上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用科学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作一个有用的、聪明的人才。
七、总结全文
1、怀丙是宋朝人,宋朝距现在已经有一千多年了,当时他就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说明了什么?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说明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我们的前人对世界科学文化做出的贡献。我们这一代更应该爱科学,用科学。)
2、交流其它利用水的浮力的事。
附:板书设计
17.捞铁牛
捞铁牛
被水冲走
叫水送回
|
准备怀丙打捞
四年级上册语文捞铁牛教学设计优秀模板
四年级上册语文《捞铁牛》教学设计
教学要点:讨论学习课文,理解怀丙是一位出色的工程家。
教学过程:
1、读课题,在预习中,你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需要老师、同学们的帮助?--(重要的,带有普遍性的话板书出来)
2、指挥捞铁牛的怀丙和尚是一个怎样的人?齐读第四段,请给出色、工程家标上
3、出色是什么意思?工程家呢?--特别好的设计,主持各项工程的专家。
4、请小声读文,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勾画。哪些方面看出怀丙是出色的工程家?--先自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再课堂发言。
5、同学们发表的意见可以把它概括为三个方面:--设想出色(叫水送回)准备工作出色(准备工作)操作出色(捞起铁牛-)
6、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叫水送回这个想法的?请读第一段后答,抽读这句话,从这句话体会到什么?--大家议论纷纷,却束手无策,他们看到的是水的危害,怀丙起到的却是利用水的巨大力量,这与众不同的想法反映出他出色的智慧。齐读这句话,体会他的勇气和智慧。
7、可是,每只铁牛都重达万斤,要把八只铁牛都捞上来,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怀丙为此做了四项准备工作,请默读第二段,把表示这4项准备工作先后顺序的词用△标出(检查落实)。
8、你能用上这几个词,指着灯片上的图说吗?--学生说。
9、怀丙不做这些准备工作不行吗?你体会到什么?--潜水摸牛:摸清位置,便于打捞。备船装沙:吃水深,缩短船与牛的位置,卸沙后,船才能在上浮的同时绷紧绳子,从而拔出铁牛。并船搭架:保持平衡,浮力大且一致。粗绳拴牛:保证牢固。--准备工作周密细致,设计科学,不愧是出色的工程家。
10、请小声读第三段,看看他是怎样捞铁牛的?--先请同学讲,然后课件演示。
11、看看课文是怎样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的,抽读和尚向上拔。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用把表示泥沙、船身、绳子、铁牛在铲沙过程中变化的词标出来。
12、检查落实后,师生分读,想一想: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讨论。--因果重叠(不要求理性掌握,只是感情认识),这几句话写清了铲沙拔牛的经过,写出了怀丙巧用自然规律,主持拔牛工程的出色才能,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齐读,注意体会联系,强调变化。
13、铁牛从淤泥里拔出来了,多令人高兴啊,可和尚为什么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聪明的才智,出色的操作(小结)。
14、就这样,怀丙把八只铁牛全部捞了起来。老师提个有趣的问题,你们怎么看:铁牛是水送回来的,你认为是水的力量大,还是人的力量大?为什么?--水的力量大,人有智慧,可以利用水,从这个角度看,人的力量更大。
15、一千多年前,怀丙能用这样的方法捞起陷在河底淤泥里的铁牛,说明什么?--①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具有非凡的智慧和才能。
16、我国历史上像怀丙那样在科学技术上有创造发明的卓越人物有许多,你知道吗?
17、我们为他们骄傲,更为我们中华民族自豪,齐读第四段,注意表达对怀丙的敬佩、赞叹。
18、学到这儿,你的疑难问题都解决了吗?
19、请用出色、熟悉各说一句话,写在作业本上。
麻雀语文教学设计(教案范文精选)
《麻雀》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2、掌握本课12个生字;理解摇撼、无可奈何、拯救、嘶哑、搏斗、庞大等词语;会用无可奈何搏斗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理解、欣赏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教学难点: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了解文中角色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麻雀是一种很常见的鸟。它没有漂亮的外衣,没有动听的歌喉,平时不会有人注意它。然而,在这普普通通的鸟的身上,有着一种令人敬佩、令人感动的精神,却很少有人发现。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这样一种少见的事。《麻雀》选自屠格涅夫的小说《猎人笔记》。(出示课件)
二、自学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自学生字。反馈生字自学情况。
2、默读课文,弄清课文里的几个角色,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板书:小麻雀老麻雀猎狗
3、理清文章条理,请学生口述练习:
文章先写()再写()最后写()。
三、再读课文,看看在这个故事中,你最关心谁?为什么?能不能从课文找依据?请把你的想法写在书上相应的位置。(从总体上谈感受)
四、作业:熟读课文。小字及抄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课文朗读,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想象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教学难点: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麻雀》一文,谁能借助板书,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渡:师讲述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课件展示小麻雀掉下来,猎狗露出牙齿的内容)同学们,看到这样一个画面,此时,你紧张吗?你最担心谁的命运?
二、自主探究:
1、第三自然段(小麻雀):
(1)课件出示描写小麻雀的一段话。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段话,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一只怎样的小麻雀?
(2)指导朗读。
(3)做课后练习三,想想课文是怎样把小麻雀写具体的?
(4)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谈自己的担心。
(5)出示课件:描写小麻雀和猎狗的句子。指导分角色朗读。
2、第四五自然段(老麻雀):
(1)过渡:这么凶猛的猎狗露出了锋利的牙齿却又退回去了。出示课件。这是怎么回事呢?(因为有老麻雀的保护)演示课件。(仅是猎狗与老麻雀的画面,无动画)
过渡:老麻雀是怎么做的?使得猎狗退回去了呢?(出示课件:课文的第四、五自然段)。
(2)仔细默读这两段话。看看,从这两段话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些什么?一边读,一边拿出笔来在你认为很重要的句子或词语下画上记号,将你想到的内容用简单的话写在句子的旁边。
(3)比较句子(打在纸上)引导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方法,多问几个为什么(演示动画)
A、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飞到猎狗面前。
B、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它蓬起了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以上两组句子让学生通过讨论汇报哪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4)理解强大的力量句子。
(5)教师激情点拨:母爱是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博大的爱,这种爱是一种奉献。它能产生强大的超乎寻常的力量,冲破一切艰难险阻,不畏强暴、不怕牺牲自己的一切。你能读出这种母爱的情感吗?(生自由读、指名读,熟读成诵)
三、读议课文六、七自然段
1、母爱的强大力量使来势汹汹的猎狗怎样了?(指名读六自然段,评议朗读。)
2、师:猎狗向后退,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3、师述:同学们,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拯救了小麻雀;正是这种强大的爱,吓住了猎狗;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感动了我。这种爱就是世是最伟大的母爱。(出示课件:母爱)作者屠格涅夫是一位充满爱心的人,当他看到这一幕,同样为之感动。《麻雀》选自屠格涅夫的小说《猎人笔记》,在原文的结尾,其实还有这样一段话:(打在纸上)是的,请不要见笑。对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儿,对它的爱的激情,我是怀着虔敬之情的。我想,爱比死,比死的恐惧更强大只有它,只有爱,才维系着生命,并使它充满活力。同学们,世界上无论人或动物都有母爱,读到这儿,你对母爱一定有新的体会。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呢?用一两句话写在书上,写好后站起来大声读出来。
4、反馈。
5、小结:心中有爱真好!!!
板书设计:
教案示例 捞铁牛优秀模板
教案示例:捞铁牛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宋朝、议论纷纷、和尚、船舱、沉没、绳子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3.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朗读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第17课《捞铁牛》
捞:东西掉到哪里用捞这个词呢?
2.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1)谁捞的铁牛?(2)为什么捞铁牛?(3)怎么捞的?结果怎样?
(二)自学课文生字新词
1.音、形难点;淤,注意读音、字形,右边不要写成冬。
2.理解词义。
河中府:地方的名字。因这地方在黄河中游,所以叫河中府。
淤泥:河流、湖泊、池塘等沉积的泥沙。
浮桥:在并排的船上铺上木板造成的桥。本课浮桥的不同点是两头各拴在四只大铁牛
上。
议论纷纷:许多人在议论各说各的看法。议论,对人和事物,发表看法。纷纷,言论多而杂乱。
熟悉:知道得清楚。
水性:水的性能,也指游泳的本领。本课指了解这段河的深浅和水流速度,并且游泳本领又很高。
潜水:隐藏在水面以下活动。
水手:在船上负责舱面工作的普通船员。
浮力:物体在流体中受到向上托的力,即向上浮动的力量。
工程家:能够独立完成某一工程的设计以及指导施工的专门人才。本课指怀丙和尚是机械和水利工程的专家。
和尚:出家到寺庙里修行的男教徒。
(三)自学课文,理解文章层次
1.轻声朗读课文。
2.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内容?
第1自然段:铁牛陷入淤泥。
第2自然段:一个和尚主动提出要叫水把铁牛送回来。
第3自然段:和尚做了捞铁牛的准备工作。
第4自然段:和尚请水手铲泥沙到河里,拨起铁牛。
第5自然段:水手们划船把铁牛拖回岸边。
第6自然段;和尚用同样方法捞起其余的七只铁牛。
第7自然段:和尚名叫怀丙。
(四)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这篇课文讲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
(五)分析课文
1.(1)浏览课文,看是谁提出要捞铁牛?(怀丙)
(2)他是谁呢?你能根据课文内容向大家介绍一下怀丙吗?谁能用一个最准确的词概括一下怀丙的特点?(出色)
2.(1)为什么捞铁牛?谁能读一读有关内容?
(2)指名读一读有关内容。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铁牛被水冲走)
3.(1)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人们议论纷纷,可以看出人们束手无策,毫无办法,是在大家感到捞铁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提出来的。)
(2)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捞铁牛十分困难?(从笨重一词可以看出铁牛很重,又沉在河底,不好打捞。从人们对此事议论纷纷可以看出大家对捞铁牛没什么好办法。)
(3)据资料记载,每只铁牛重四五万斤,当时又没有起重机这样的现代化设备,打捞技术又比较落后。
(4)怀丙提出用什么方法打捞铁牛呢?读怀丙所说的话:(叫水送回)
怎么样水把铁牛送回来呢?从这个方法中,是否能看出怀丙是一个出色的工程家呢?
4.(1)指名读有关段落。
(2)谁知道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①摸清地点;②两只船并排装满泥沙;③并排拴紧搭架;④两头拴牢。
(3)你明白了什么?(这四项工作都是根据铁牛中的笨重进行周密考虑的。)
(4)齐读这一段,进一步体会出色的准备。
5.接下来,我们看打捞过程,打捞铁牛的工作是分几步做的?再看怀丙又有哪些地方做得出色呢?
(1)自由读。
(2)指名答:分几步做的?
(3)哪些地方出色?船靠什么向上浮?为什么是拖回而不是运回?
(4)一只铁牛拖回了岸,剩下7只怎么办呢?
(5)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打捞第二只铁牛的过程。
小结:和尚叫水把铁牛送回来了,其实是和尚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六)总结
1.和尚想出这么出色的办法,是因为他在哪个字上动了脑筋?(水)
2.是水冲走了水牛,又是水把铁牛送了回来,怀丙想出这么出色的办法就是因为他用自己的才智变害为利,像怀丙这样的工程家在我们历史上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用科学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做一个有用的人。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怀丙为捞铁牛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2.后来,他是怎样捞铁牛的?
(二)动手实验,体会水的浮力的应用
1.实验准备工作。
(1)在一个装上水的玻璃缸里,缸中放些沙子,表示是淤泥。
(2)水底下放一小铁块表示铁牛。
(3)用一根木棒(表示木架子)拴住两个大盒(表示木船)放在水面上,里面装满沙子。
(4)用一根细绳,一端系在木棒上,一端挂在缸底的小铁块上,让绳子绷紧。
2.学生演示怎样捞牛。
(1)要求:一个学生一边动手演示,一边叙述怎样捞铁牛,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2)学生评议演示和讲解的情况。
(三)总结课文
1.怀丙是宋朝人,宋朝距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当时他就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说明了什么?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说明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我们的前人对世界科学文化做出的贡献。我们这一代更应该爱科学,用科学。)
2.谁能说说其他利用水的浮力的事?
(四)作业
1.动手做捞铁牛的实验。
2.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五)布置作业
1.读拼音、学词语
2.辨字组词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以课文题目入手,引导学生质疑。
向学生出示问题:1、谁捞铁牛;2、为什么捞铁牛?3、怎么捞的?结果怎样?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交流中指导学生学习。
自学课文,轻声朗读,理清层次,了解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
通过动手实验,体会浮力的作用,一千多年前怀丙就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说明了什么?自己从中受到什么启示。让学生懂得做事要动脑、要运用科学。
探究活动
一、动手实验,体会水的浮力的应用
1、实验准备工作
(1)在玻璃缸里装上水,缸中放些沙子,表示是淤泥。
(2)水底下放一小铁块表示铁牛。
(3)用一根木棒(表示木架子)拴住两个大盒(表示木船)放在水面上,里面装满沙子。
(4)用一根细绳,一端系在木棒上,一端拴在缸底的小铁块上,让绳子绷紧。
2、学生演示怎样捞铁牛
(1)要求:一个学生一边动手演示,一边叙述怎样捞铁牛,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2)学生评议演示和讲解的情况。
二、讨论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水的浮力
语文园地七语文教学设计(教案范文精选)
《语文园地七》语文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①围绕成长的故事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畅。
②结合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习作。
③发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注意总结。
④熟读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⑤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成长的故事综合性学习成果。
●课前准备
①实物投影仪
②展示活动前,师生共同设计布置展示区域,陈列展示物品。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①在这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开展了成长的故事这个专题的综合性学习。相信大家在了解他人的成长故事及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有许多感想,今天就让我们在一起畅所欲言吧!
②阅读习作的三个提示,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③根据相同选题,组成若干个小组合作交流,注意倾听,互相补充、完善。
A、成长的故事可以采用编演短剧或配乐讲故事等形式交流。
B、从《乌塔》想起的可把自己的经历与乌塔进行对比,着眼于乌塔的独立精神和自理能力,不要只一味批评家长的束缚。
C、围绕如何与周围人交往或怎样才能过个有意义的生日进行讨论,举行一场小型辩论会,搜集一些资料,用事实来说服人。
④按确定的方案进行演练。
⑤全班交流。
⑥共同评议。
A、引导学生发现小伙伴的长处和进步,善意地提出问题和改进方法、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进行评价。
B、谈谈听了他人的成长故事后,自己有何打算。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同学们根据口语交际的内容自主选择习作内容,把最有感触、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一、认真审题,写出特点。
三项习作,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有各自的特点,习作时要注意把特点体现出来。
①写自己或别人成长的故事。要求写得既有趣又能给人以启发。写时还要把事情交待清楚,注意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对最能体现有趣和给人以启发处要写具体。
②从《乌塔》想起的中想的内容从何而来呢?
A、想从认真阅读、深入思考中来。从《乌塔》中想到什么呢?关键是逐字、逐句、逐段地读懂《乌塔》一课所反映的问题,并进行深入思考,只有读得精,才能想得深。
B、想从联系生活实际中来。把《乌塔》所反映的成长中的问题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要用事实说话,不能空发议论。
C、想从丰富的联想中来。《乌塔》揭示了成长中的一些问题,可以由这些问题延伸出去,谈一谈在成长中遇到的其它问题。
③写回信应注意格式: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等五个部分。回信的特点要表现在写正文时先要回答来信中的问题,再写自己想要告诉对方的事情。回答问题时要情真意切,要用事实说话,少谈或不谈大道理。
二、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三、放声朗读,进行修改。
引导学生运用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中学到的修改方法。
四、学生交流,互相评议。
尊重同学,虚心听取意见。
五、誊写作文。
教师交代格式和书写要求。
第三课时
作文讲评
朗读展示优秀习作
①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习作,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②全班同学听后逐一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A、内容充实具体。
B、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C、运用了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语句通畅。
D、正确使用标点,不写错别字。
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前后四人互相朗读、交流自己的习作,互评互议。
修改誊写,张贴展览、发表
①各自修改自己的习作。
②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展览。
③鼓励学生投稿。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①各自轻声朗读小林、小东的对话,想想自己从中有何发现。
②指名朗读。说说自己的发现。
③交流各自的发现。
A、读书时,深入地想一想,不浮在表面,常常问个为什么,往往能发现问题。
B、解决问题时可采用:查找资料、了解时代背景、联系作者的实际情况等方法。
④扩展练习。
A、谈自己怎样读书的实例。
B、从自己的读书实例中总结读书方法。
C、鼓励在今后的读书中不断总结读书方法。
日积月累
①采取多种方式反复朗读名言。
②小组交流各自对名言的理解。
③全班交流,互相补充。
有志者事竟成:有志气的人只要坚持不懈,事情终归会成功。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人要不断学习才能明白事理,完善自我成为国家的栋梁。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学业上的精深造诣,出于勤奋,做事情成功在于多动脑筋、想办法。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在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时间一去不复返,应抓紧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
④背诵名言。
⑤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其他名言,鼓励平时积累。板报上专辟一角,每周一句名言。
⑥把自己最喜欢的名言写在自己随时看到的地方,鼓励自己。
展示台
①课前观察展示台中的图片,阅读学习伙伴的话,归纳展示内容。
②小组讨论展示内容、展示形式,提出建议,确定本组展示形式。
③班长了解各组的展示准备,协调展示情况。
④举行成长的故事展示会。各组轮流介绍,然后参观学习。
语文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案范文精选)
语文教学设计:桂花雨
教学目标:
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
3.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导语: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教师: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
(学生自由提出疑问)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l)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
1.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①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2.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l)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2)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3)指导感情朗读。
3.理解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总结
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由于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学生会很感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和理解,自己发现问题,并在读书、思考、讨论交流中自己解决问题,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说一说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在阅读学习中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练习三语文教学设计(教案范文精选)
练习三-语文教学设计
练习三
教学目的:
分辨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能正确、流利的读绕口令。
认识部首,了解部首的演变过程及意义,并练习写。
练习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词语。
熟记成语。
第一课时
第一题
指名读题目。
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题目要求。
初读绕口令,找出其中带有前、后鼻韵母的字,并将这些字反复朗读,直到发音准确为止。
再读绕口令,找出自己觉得特别绕口的句子。
展开朗读竞赛。
第二题
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引导学生从行和列的角度仔细观察练习中12个方格里的内容。
引导学生写出几个属于这几个部首的字。
第三题
指名读题目,说说题目要求。
指导学生学习例句。
认识概念。
明确概念间的关系。
排列顺序。
归纳步骤:
一识概念,二找关系,三排顺序。
完成练习。
第二课时
第四题
审题,指名读题目。
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题目要求。
共同探讨改换把字和被字句的方法。
教师要让学生注意:在变换句子的时候,不要随便在句中添加词语。
改写后多读几遍,检查有没有错误,如果有,及时修改。
第五题
指名读题目要求。
让学生说说这项练习的要求是什么。
自由读8条成语。
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教师范读。
自由读。
大声自由练读。
同座位用问答的形式练习背诵。
指名读。
集体练读。
集体背诵。
第三课时
第六题
课前准备:
准备几个学生熟悉的影视剧片断。
看图后回答:
书上的两个同学在干什么?
指名读教学要求,帮学生看清要求。
说说片断中的任务都作了什么,说了什么。
练习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