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孩子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3-08-02乡下孩子的教案。
经过周到的分析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为您撰写了“乡下孩子的教案”,我们提供的框架仅供参考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调整。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又到了老师开始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做好教案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课堂氛围。
乡下孩子的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生活。
3、为自己作为一名乡下孩子而感到骄傲。培养孩子热爱农村,将来建设新农村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乡下孩子生活中的一些事例,老师给大家留了一点作业,这节课,老师要看看大家完成得怎样,你们一定会让老师大吃一惊的。
二、精读课文
(一)读、悟课文第一小节
1、师读第一小节,让学生边听边回忆自己躺在妈妈怀里,趴在爸爸背上那种幸福的时刻。
2、大家听完课文后,一定想把你的快乐与大家一起分享。快说出来吧!
3、指导朗读,读出父母与孩子之间互敬互爱的感情。
(二)读、悟第二小节
过渡:孩子,你们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但大家的生活经历又各不相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书中描写的乡下孩子的生活情境。
1、学生边读边观察插图,结合自己所知道的想象:怎样捉蝴蝶,会编个什么样的故事?会吹支什么样的曲子?
2、小组练说,指名说。
3、乡下孩子的生活如此快乐,那么怎样朗读呢?指导学生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朗读。
(三)读、悟第三小节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第三小节。
2、交流汇报,师生评价。
(四)读、悟第四小节
过渡:读了前面的三个小节,你有什么感觉?课文中一样吗?赶快去读一读。
1、学生自读课文第四小节,感知乡下孩子丰富多彩的生活。
2、思考:乡下孩子为何如此快乐?(充足的阳光,开阔的空间,多彩的生活,父母的呵护)
三、知识的延伸(成果的展示)
过渡:同学们,我们是乡下孩子,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还会做什么呢?
1、学生把自己经历过的和从父母那里到的告诉大家
①采野花;
②钓鱼;
③捉螃蟹;
④拾稻穗;
⑤割草;
⑥去草地打滚;
⑦捉蚱蜢;
⑧去树林中捉迷藏。
2、那你们能依照书中的样子,说一说这些事吗?
3、学生大胆地、创新地进行说话练习。
例如:采一束野花编织一个美丽的花环,妆扮了美丽的房间,送给爱我的老师,送给爱我的老奶奶。
捉一只螃蟹,急坏了调皮的小弟弟,吓坏了我的奶奶。
拾一篮稻穗,逗乐了我的妈妈,乐坏了我家的小公鸡。
4、教师及时评价学生。
四、小结
同学们,我们的乡村山清水秀,乐趣无穷,你们爱它吗?那你们快快行动起来,学好知识,把我们的乡村建设得比城市更美。
乡下孩子的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首反映农村孩子童年生活的诗歌。全诗共四个小节,第一小节写乡下孩子幼小时生活在爸爸妈妈怀抱里的情景;第二小节写乡下孩子在田野里欢快游戏的情景;第三小节写劳动给乡下孩子带来的乐趣。最后一小节是对乡下孩子在农村广阔天地里幸福成长的赞美。第二、三小节是课文的.重点,理解上的难点是语意上的省略与跳跃。课文配有插图,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展开丰富想象,帮助他们突破难点,理解课文内容。
学情分析:
学生对诗歌很感兴趣,在上课前已有不少同学能熟练朗读这首诗歌。教学时主要引导学生图文结合,展开想象,在朗读、想象中体验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生活,培养热爱农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观察、启发他们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学生农村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范读课文
1、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我们都是乡下孩子。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学习这一篇描写我们乡下孩子的课文。先听老师读一遍课文,同学要仔细听。
2、教师范读。
3、过渡:老师读的好不好,同学们想不想读呢?选一个你最喜欢的小节读一读。
二、细读课文
1、在爸爸妈妈的眼里,乡下孩子是怎样的呢? 请选择读第一小节的同学读一读。
2、指名读第一小句。说说读的怎么样。
(1)有谁知道黄鹂是种什么样的鸟呢?(出示图片)
(2)谁能来读好“欢唱的黄鹂”
(3)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被妈妈抱在怀里时候的感觉是怎样的?
小结:在妈妈怀里的孩子永远是最快乐的,就像一只无忧无虑的小黄鹂,成天乐呵呵地笑着
(4)现在,哪只小黄鹂能来试试看,读好这一句。可以加上动作。
评价:你能读得再高兴点吗?
你的声音就像黄鹂一样动听
我感受到了你像黄鹂一样的可爱
3、指名读第二小句。说说读的怎么样。
(1)野菊是什么样的呢?你能形容一下吗?(出示图片)
(2)谁能来做一朵盛开的野菊,请你读出来
(3)让爸爸背着的感觉是这样的呢?
小结:乡下的孩子真幸福啊,是爬在爸爸背上渐渐长大的
(4)谁能来做一朵幸福的野菊花呢?请你来读一读。可以加上动作。
评价:能让野菊开得更旺一点吗?
读得真好,真是朵美丽的野菊
4、小结并板书:幸福
5、出示第一小节,齐读。
6、师领背
7、学习第二、三段
(1)乡下孩子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她会干些什么呢?
(2)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自由朗读二、三两小节,找一找答案。
(3)指名说。
学生边说边板书:捉蝴蝶
含草叶
挖野菜
逮小鱼
(4)a大家喜欢蝴蝶吗?(出示蝴蝶图)你捉过蝴蝶吗?
b捉蝴蝶确实是一件快乐的事,但要注意安全。老师有一点不明白,为什么捉一只蝴蝶能编织美丽的故事啊?(把小动物放在故事里,就能讲很长很长的故事)
c如果是你,你会编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d指名读这句话。说说读的怎么样。
评价:能读得再美丽一点吗?
老师听出美丽来了
(5)过渡:乡下孩子不仅会捉蝴蝶编故事,他们还有一项本领呢,是什么啊?
我们来看课文是怎么写的?
如果是你,你会吹一首什么样的歌曲呢?
谁来读读这句话。
评价:谁能再动听一点
真是动听啊
小结:乡下孩子的生活真是丰富多彩啊,他们都是聪明的孩子,捉只蝴蝶就能编一个故事,一片小小的草叶在他们的嘴里就能吹出动听的歌曲来
齐读第二段师领背
(6)出示第三节
小结:乡下孩子不仅聪明,还很勤劳,还会干什么?
指名读,说说读的怎么样。
小猪吃饱了吗?从哪看出?请你读一读。可以加上动作。
评价:哎,小猪还没吃饱啊
恩,大家真勤劳,把小猪喂得饱饱的
(7)还会干什么?(要注意安全)
指名读一读,说说读的怎么样。
a乐坏了搀嘴的猫咪,你看出了什么 猫咪很高兴
b你能读出来吗?可以加上动作。
请大家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师领背
真是一幅有趣的画面!
乡下孩子的多彩生活还远不止这些,如果是你,你还会干什么?(出示书上图片)
(采野花、割青草、拾稻穗、逮蚂蚱)
采野花、割青草、拾稻穗、逮蚂蚱有什么用呢?下面我们来当一回小作家,学着书上的句子说一说。
仿照课文的句子说一句话。
出示:采一束野花,____________________。
拾一把稻穗,____________________。
割一篮青草,____________________。
捉几只蚂蚱,____________________。
8、是啊,乡下孩子在温暖的阳光下生活,长在广阔的旷野里,捉蝴蝶、含草叶、挖野菜、逮小鱼,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生活、成长着,是多么的快乐与幸福啊!让我们一起来把最后一节读一读。
9、乡下孩子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真快乐,(板书:快乐)让我们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来分享他们的快乐。可以加上动作。
三、指导背诵
1、 指着板书试背课文
2、 齐背。可以加上动作。
四、写字指导:皮、野、嘴
出示认读、说笔顺、范写描红
五、课堂作业
1 、比一比,组词。
怀 ( ) 野 ( ) 曲 ( ) 皮 ( )
坏 ( ) 也 ( ) 由 ( ) 波 ( )
2、填一填。
一( )草叶 一( )小鱼 一( )歌曲
一( )蝴蝶 一( )故事 一( )野菜
六、课外作业
课后,同学们去了解一下乡下还有哪些有趣的事情,下一节课我们再交流一下。
附:板书
幸福
捉蝴蝶
4、乡下孩子 含草叶
快乐 挖野菜
逮小鱼
乡下孩子的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地词语。
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生活,培养热爱农村、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乡下孩子的生活,培养学生热爱农村、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师:课前老师让大家回去收集有关乡下孩子的资料,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乡下小伙伴,(课件出示)“嗨!大家好!”瞧,乡下小伙伴跟我们打招呼了,你们应该怎么说?(学生和乡下孩子问好)
“愿意和我交朋友吗?”
“愿意!”
师:和乡下孩子交朋友,你最想知道什么?(生自由说),那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世界,感受他们特有的快乐生活吧!
2、板书课题《乡下孩子》,齐读。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评价:你觉得他读得怎样?你来试试?
三、精读课文
1、听录音读课文,边听边思考:乡下孩子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快乐、幸福、勤劳)
2、你从哪儿发现乡下孩子是个快乐的孩子?自读第二小节。
(1)指名读第二小节。
(2)听了朗读,你头脑中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乡下孩子捉一只蝴蝶能编出美丽的故事,他会编什么故事?
含一片草叶能吹出动听的歌曲,他会唱什么歌曲?(学生自由想象)
(3)乡下孩子的生活多么丰富多彩啊!捉一只蝴蝶能( ),含一片草叶能( ),谁能一边想象一边自读课文?
(4)指名读课文,听了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在快乐的乡村生活中,乡下孩子渐渐长大了,他变得勤劳而又能干。请小朋友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懂第三小节。
(1)学生汇报,你们是用什么方式读懂第三小节?你们小组学懂了什么?
(2)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中的情景。
(3)假如你是乡下孩子,你会做什么?(出示课件,学生想象)
(4)我会填:
拾一把稻穗, ( )
采一束野花, ( )
割一篮青草, ( )
4.从文中哪一小节还体会到乡下孩子的快乐?指名读第一小节。
(1)小组合作学懂第一小节。
(2)能说说你小时候在妈妈怀里、爸爸背上的情景吗?你感觉怎样?
乡下孩子的教案 篇4
一、说教材
《乡下孩子》是一首非常美丽的儿童诗。课文以儿童的笔触描绘了乡下孩子的日常生活,语言生动而富有童趣,所创造的意境清新活泼,作者通过对乡下孩子游戏、劳动等童年生活的丰富描写,抒发了热爱农村广阔天地的思想感情,真挚感人。全诗共四个小节,第一小节写乡下孩子幼小时生活在爸爸妈妈怀抱里的情景;第二小节写乡下孩子在田野里欢快游戏的情景;第三小节写劳动给乡下孩子带来的欢乐;最后一小节是对乡下孩子在农村广阔天地里幸福成长的赞美。
二、说学情
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他们已经养成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认真听讲,能积极发言。他们思维活跃,敢于发表个人观点,最大的特点是想象丰富。但是仍有一部分学生胆子小,性格内向,不善于表现自己,在课堂上变现的不够积极,基本处于听众的状态。
三、说学习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的思想感情。
③在调查实践的基础上试写儿童诗。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歌,教学难点在了解乡下有趣的事情,并能仿照书上的诗句创编小诗。
四、说教法、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有表达个人观点的强烈愿望,因此,本节课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适当的点播和指导,基于此,我采用的教法主要有:情境教学法,讲授法,点拨法。
五、说教学流程
1.开门见山,直奔课题,学生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激起兴趣,培养书写习惯,自然进入课堂。
2.复习巩固生字词。二年级阶段的主要任务还是识字,课上通过小老师领读、指名读等形式巩固生字词,又让学生感到自己是课堂的小主人,学习兴趣浓。
3..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是学生的感性认识阶段,他是学生进行想象的基础,让学生反复诵读,扫清阅读障碍,积累感性材料,完成教学目标1、2。
第一遍:听老师读课文,在心中树立读书的标准与目标。
第二遍:自由阅读,感知课文内容,做到读对、读好、读美。
第三遍:检查朗读效果。
4.精读课文,感受乐趣。
(1)在学习第一节时:让孩子们回忆自己幼小时在妈妈怀里、爸爸背上时的感觉,再抓住“欢唱的黄鹂、盛开的野菊”,指导学生朗读和换起孩子回忆幼小时的情景,把学生带入情境中,让他们感受到在父母关爱下的幸福、快乐,从而把这种快乐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在理解第二、三节时,抓住想象点:想想孩子们会怎样捉蝴蝶?捉到了蝴蝶,会编织什么美丽的故事呢?他们用草叶会吹出什么样的曲子?进行想象说话,学生思如泉涌。在学生获得了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再来指导朗读。
5.拓展文本、延伸课堂。
1.说说乡下还有哪些趣事呢?
2.模仿说一说:割一篮青草,()。采一束野花,能干()……
6.拓展阅读
采用本节课学到的“读——想——创”的方法阅读儿童诗《小脚丫》《梦中》,感受儿童诗的乐趣。
六、说板书
板书内容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引导、发散学生创造性思维,对课堂教学起到了总结性作用。
乡下孩子的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在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18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有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第2、3小节。
课前准备
课文录音、投影片、词卡。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4、乡下孩子。
2、乡下孩子:农村里的孩子。
二、初读课文。
1、朗读课文,找出生字。
2、教学生字。
3、理解词语。
欢唱:欢乐地唱。
编织:本课指编成故事。
含:将东西放在嘴里,不咽下也不吐出。
动听:好听。
4、各人练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记忆字形。
含:上部“今”,不能写成“令”。
挖:右下部不能写成“九”。
串:下面一个“口”应比上面一个“口”宽些。
偏:左窄右宽。
坏:左窄右宽,左高右低。
四、当堂巩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怀( )灶( )扁( )
坏( )肚( )编( )
3、完成习字册上本课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书空下列字的笔顺。
串猪曾编挖含
2、说出下列偏旁的名称及含有该偏旁的字。
二、分析理解。
一)
1、指名读。
2、理解“曾是”。(曾经是,以前是)
3、“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是什么意思?(这里比喻,说明自己在幼年时就会在妈妈怀里唱歌了。)
4、“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是什么意思?(这也是比喻,指自己幼年时就被爸爸背着到处跑。)
5、野菊开在什么地方?
6、齐读。
二)
1、指名读。
2、看图:女孩身旁空中飞舞的是什么?它们飞舞的姿态怎么样?为什么捉一只蝴蝶,就能编织美丽的故事呢?
3、指导读。突出“捉蝴蝶”“编故事” “含草叶”“吹歌曲”。体会孩子嬉戏时的活泼愉快和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
三)
1、指名读。
2、“撑圆了小猪的肚皮”是什么意思?
3、为什么“逮了一串小鱼”就会“乐坏了馋嘴的猫咪”?“乐坏”是什么意思?
4、这一段体现了乡下孩子什么样的特点?
三、当堂巩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2、3自然段。
2、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坏( )出( )里( )
开( )动( )上( )
四、课后作业:完成习字册上词语书写。
第三课时
一、复习巩固。
1、读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
2、用“编织”造句。
二、理解分析。
1、指名读。
2、为什么要写“生在阳光下,长在旷野里”?
(为了说明乡下孩子这么聪明能干的原因是在于他们生长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里,爱到了培养的锻炼。)
3、齐读。
三、总结全文。
这首诗讲的是乡下孩子生活富有情趣,他们聪明能干,正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里成长起来。
四、指导背诵。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教师指导背诵,同学练背。
3、同桌互背,教师指名背。
五、当堂巩固。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用“动听”说一句话。
3、选择合适的字填空。
串片只头篮朵条
一( )菊花一( )黄鹂一( )小鱼
一( )小猪一( )草叶一( )野菜
乡下孩子的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欣赏诗歌特点,积累语言,读写结合,培养学生初步的写话能力。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直接导入: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文章。(板书课题:4 乡下孩子)
2.读课并解题: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乡下”的意思吗?“乡下孩子”是指哪的孩子?
(“乡下”是指农村,“乡下孩子”就是指生活在农村的孩子。)
二、初读课文,感知乡下孩子的快乐
1.出示自读要求:
请小朋友们大声读诗歌,把不会读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圈起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直到把字音读准。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
3.检查自读效果
⑴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这些生字是我们读书时的拦路虎,只有扫除了它们,我们才能把书读好。出示生字。(课后生字加拼音,第一行是左右结构的字,第二行是上下结构的字,整体结构的放在第三行,只识不写的放在第四行)如下:
妈 怀 唱 坏 嘴 野
菊 菜
皮 曲
编 含 撑 猪 串 旷
②生自读。请小朋友们自由地读这些生字,你觉得难读的字可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③生看拼音读
你觉得哪个字难读?会读了吗?(指名读,相机提醒注意“怀”和“坏”的读音;“串”和“旷”是三拼音节,但前一个是前鼻音,后一个是后鼻音;“嘴”和“菜”都是平舌音。)
④去拼音读。
如果把拼音去掉,你还会读吗?同桌之间互相读读,听听。
⑵检查词语的学习
如果把这些生字放到词语中,你还会读吗?
①出示词语:
妈妈 怀里 欢唱 盛开 野菊
编织 美丽 故事 野菜旷野
②生读(自由读---请生读----齐读)
③理解词语、区别生字
坏、怀:“怀”与心有关,所以是竖心字旁;和“坏”区分开。给“怀”换个偏旁,你会换吗?
嘴:左右结构,书空好笔顺。
旷野:空旷的原野。
小朋友们多不简单啊!就这一会功夫,生字词就学会了,可真会学习,那么文章你能读通吗?
(3)检查课文的学习情况
①分节读
②相机指导读好长句子:
能编织/美丽的故事
能吹出/动听的歌曲
乐坏了/馋嘴的猫咪
③师: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认真的预习,边读边想,边读边画都是很好的预习方法。请小朋友们再读一读课文,说一说课文都写了乡下孩子生活中的哪些事例?
2.交流:文章共四小节,写了乡下孩子在田野里捉蝴蝶,吹草叶,挖野菜,逮小鱼。JK251.cOm
三、指导写字
1.学生观察:出示生字。观察后你发现什么?(第一行是左右结构的字,第二行是上下结构的字。)
2.观察笔顺、书空。(重点书空“嘴、野”)
3.提醒:
“妈、怀、唱、坏、嘴”是左窄右宽的字。“嘴”的口字旁要写在横中线上方,右边的“此”、“角”都要写得扁一些,不能拉长。
“野”是左右结构,左右宽度差不多。左边的“里”最后一笔变成提,不要写成横。
4.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师范写“妈、怀、唱、坏、嘴、野”(边写边分析左窄右宽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讲一个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6.生描红写字,师巡视。师巡视,提醒坐姿、执笔姿势。
7.反馈。将写完的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作业放到展示台上师生互相评价。
四、布置作业:
完成《硬笔习字册》
乡下孩子的教案 篇7
一、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训练
1、指导看图。
(1)画面上部画着什么?下部画着什么?
(2)右上角画的是什么人?身上穿着什么样的衣服?头上扎着什么?脚上穿着什么?
(3)女孩子面部表情怎样?她左手挎着什么?右手做着手势说明她在做什么?
(4)小结图意。
2、指名读课文。
3、分小节讲读。
第一小节
(1)指名读
(2)这一小节共有几句话?说了什么?曾是什么意思?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是什么意思?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是什么意思?
(3)想一想:这一句当中用妈妈怀里和爸爸背上有什么含义?请读一读这一句话再回答。
(4)分两大组,一组读第一、第二行,另一组读第三第四行。
(5)学生答。
(6)小结。
(7)齐读。
第二小节
(1)指名读。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为什么说捉一只蝴蝶,能编织美丽的故事?(看图加想象理解)
(3)第二句说了什么?这句话里也用了能自然也可以说明他的聪明了,含一片草叶,能吹出动听的歌曲。(说明他们能利用随处可得的条件,吹出好听的歌来,这又说明了乡下孩子的聪明。
(4)再分两大组读,体会一下意思。
(5)小结。
(6)齐读。
第三小节
(1)指名读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为什么不用喂饱而用撑圆呢?这一句话实际上是在说什么?(乡下孩子帮爸爸妈妈干活)
(3)乡下孩子年纪虽小,却能帮爸爸妈妈干活,你能用一个词语来说明这个特点吗?(能干)
(4)第二句说了什么?为什么逮一串小鱼,就会乐坏了谗嘴的猫咪呢?
(5)逮小鱼给猫咪吃也算是生产劳动吗?(不算)为什么要写这件事?(说明乡下孩子的能干)
(6)分组读,体会意思。
(7)小结
(8)齐读
第四小节
(1)指名读
(2)这一小节的一句话同上面三个小结里的话是同一个人说的吗?认真读后再回答。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小结
(4)齐读
三、总结课文
这首诗说的是乡下孩子生活富有情趣;他们聪明能干,正在农村里锻炼成长起来。
你们读了这首诗以后感受到了什么?领会到了什么道理?可以自由说一说。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Jk251.com相关文章推荐
【教案参考】 《乡下孩子》教案1350字
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离不开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师经常会为写教案感到苦恼,教案要写哪些内容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教案参考】 《乡下孩子》教案135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分行成节的基本格式。
2、能理解“黄鹂”、“野菊”的指代意思,从而体会乡下孩子的快乐与美丽。
3、通过了解乡下孩子的一系列生活,理解乡下孩子的快乐与能干,并能通过仿写想象乡下孩子丰富的生活。
4、通过对乡下孩子生活的环境和乐趣的理解,体会孩子们的自由和快乐。
一、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对“黄鹂”、“野菊”指代意思的理解。
2、通过对乡下孩子一系列生活乐趣的理解,体会乡下孩子的快乐。
教学难点:
1、能够理解乡下孩子的智慧与能干。
2、能仿写乡下孩子的生活。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读了第4课,出示课题:乡下孩子。
2、课文中的这些词语,你能读好吗?出示词语:
1)妈妈、怀里、乐坏了;
2)编织、馋嘴、一串;
3)欢唱、撑圆、旷野;
4)野菊、野菜、歌曲、肚皮(开火车读、齐读)。
二、品读课文
第一小节
1、我们一起走进第一小节,你眼前会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谁愿意来读读第一节?(指名读)
2、你看见了什么?(欢唱的黄鹂,盛开的野菊)指名读“欢唱的黄鹂,盛开的野菊”,你感受到了什么?(黄鹂唱的快乐,野菊完全盛开了:借助图片)再读读,读出你的感受。
3、同学们,再读读第一小节,这“黄鹂”和“野菊”指的是谁呢?(乡下孩子),为什么把乡下孩子说成是黄鹂和野菊呢?读读一、三两行,乡下孩子生活的怎么样呢?(幸福,在妈妈怀里,在爸爸背上。快乐,欢乐的歌唱)。
4、所以“乡下孩子曾是( ),曾是( )。”出示图片,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孩子睡着了,他睡的很香很甜,爸爸累了一天了,可仍然背起了孩子陪他玩耍,是爸爸的那双大手将它抛向天空,孩子的脸上绽放着灿烂的笑容,多么幸福快乐的孩子啊!你能读出这种幸福、快乐的感觉吗?
第二、三小节
1、读得真好,渐渐的乡下孩子在爸爸、妈妈的爱护中长大了,这时的他们都有哪些有趣的生活呢?自己读读2、3小节看看他们平时都做些什么?
2、假如你是乡下孩子,这些事中,你最喜欢做什么?为什么?(指名说,适时板书)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①你觉得他编些什么故事呢?编得怎么样?从哪看出好听?(美丽)请你读出这个美丽的故事。
②他吹的歌怎么样?(动听)你能读出他动听的歌曲吗?
同学们,乡下孩子没有丰富多彩的课外书,但是一只蝴蝶就能编出美丽的故事,乡下孩子也没有各种各样的乐器,但是一片薄薄的叶片在他嘴里就成了动听的歌曲,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还有哪些有趣的事呢?
③“撑圆了小猪的肚皮”你读懂了什么?(小猪吃的太饱了)
你们瞧,胖乎乎的小猪,挺着圆圆的肚皮,走都走不了了,乡下孩子看了会怎样?
④你知道乡下孩子怎样逮小鱼吗?他光着小脚丫站在小河里,一群小鱼儿游了过来,他伸出两只小手,猛地一下,小鱼跑了,再来一次,终于抓到小鱼了。
这么多的小鱼,猫咪看到小鱼会怎样呢?你觉得乡下孩子生活怎样?(有趣、快乐)能读出来吗?
3、孩子们,乡下孩子的生活是丰富的,除了课文中的事,他们还会做些什么呢?仿照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出示:采一束野花,____________________。
拾一把稻穗,____________________。
割一篮青草,____________________。
捉几只蚂蚱,____________________。
4、乡下孩子真是又能干又快乐啊,你能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第四小节
1、出示字卡“旷野”。同学们旷野就是一望无际的田野,你能读好这个词吗?
2、农村虽然没有城市繁华,但是这里有阳光,有旷野,孩子们多快乐自由呀。
3、谁来给我们读读课文的第四小节,感受乡下孩子的自由和快乐。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是啊,我仿佛看到了一群快乐的孩子在田野里飞跑,咱们一起读读。
4、现在你知道乡下孩子为什么这么自由快乐了吗?
三、再读、试背课文
1、乡下美,乡下的孩子更可爱,喜欢乡下吗?让我们一齐读儿歌,把你的喜爱读出来,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让我们一起把这首儿歌读好。
2、这么美的儿歌能永远记在脑海里该多好啊!
3、小朋友自己试着背背——指名背——齐背。
板书:
乡下孩子
能干,聪明
捉蝴蝶、编故事
含草叶、吹歌曲
快乐
挖野菜、撑猪肚
逮小鱼、乐猫咪
[精选教案] 乡下孩子的教学反思(示范版)
当我们提起教学,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定是教案吧。教案可以围绕我们学校的各方面来写,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精选教案] 乡下孩子的教学反思(示范版),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乡下孩子》是一首充满童趣、情感充沛真挚的儿童诗,它描绘了生在阳光下,长在旷野里的乡下孩子特有的快乐生活。诗句朗朗上口,语句形式反复,又与我们这些乡下孩子的生活很贴近,这有利于迁移性的语言训练。为此,引导孩子当了回小诗人:
同学们,乡下孩子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回忆想象自己还会玩些什么?做些什么?还会发生哪些趣事?
(挖蚯蚓、采野花、钓龙虾、割青草、逮蚂蚱、采柳枝……)
你能照着课文里的样子也来说一说吗?
出示:割一篮青草,__________________。
捉几条虫子,__________________。
采一束野花,__________________。
采一根柳枝,__________________。
捉几只田螺,__________________。
…………
在仿写训练中,学生的答案也较丰富,只是个别学生言语还不够规范,要靠老师的帮助。
其实,孩子是天生的诗人,只要我们老师用智慧去唤醒,让孩子们进一步感悟和体验乡下孩子的多姿多彩的生活,和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的乐趣。孩子们定会在老师的引领下,更有朝气,更有灵气,也更有诗情。
今日教案: 乡下孩子的教学反思(一篇)
提起教案,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教案可以围绕我们学校的各方面来写,一份优质的教学方案往往来自教师长时间的经验累积,怎样才能写好教案?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今日教案: 乡下孩子的教学反思(一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乡下孩子》 一文以儿童诗的形式描写了农村孩子的快乐生活,读来清新舒畅,是一篇孩子们乐学乐读的诗文。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们班的孩子热情洋溢,个个高高地举起了小手。尤其当我问他们:“小朋友们,如果你是乡下孩子,你会做些什么呢?”,孩子们争先恐后抢着回答。有的说:“摘一把青菜喂小白兔”,有的说:“捉几只虫子喂小鸡”,还有的说:“采一把野花戴在头上”。……孩子们的语言尽管朴实无华,可却是那么真实。看得出来,他们被乡下孩子那样多姿多彩的生活深深地吸引住了,被课文中那浓浓的乡土气息感染了。每一个孩子,每一张面孔都写满了对乡下生活的向往。
突然,一个很不协调的声音响起,一位小朋友问:“老师,我们是乡下孩子吗?”我一时还真不知道该怎样回答。说是,可他们的生活实在太过单调无趣,他们的生活和课文中描写的乡下孩子的生活相差了十万八千里。说不是,那也不对,他们可是实实在在的农村孩子。也许孩子也和我一样存在着这样的疑惑,所以她问了。不止她一人,其他小朋友肯定也有着同样的疑惑。此刻,我不禁觉得悲哀,为孩子为自己也为当今的教育。孩子们不仅有沉重的课业负担,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够在以后的社会竞争中更有优势,还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让他们能够有更多的特长和技能。孩子们没有选择地、被动地去参加这些培训班,他们幼小的心灵渐渐丧失了灵性。孩子的学习应当是自由舒展的,个性张扬的;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有生活的情趣,热爱生活;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一技之长,让每个孩子发挥最大的创造力,享受学习,享受生活,时时刻刻地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爱心。
这是我们每一位家长和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应该从应试教育的误区走出来,让每个孩子都有一颗健康的童心,让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还给孩子一片健康快乐的蓝天。
乡下孩子行为跟进课
《乡下孩子》行为跟进课
昨天我们开始上行为跟进课,先在二(1)班听了小纪的《乡下孩子》一课。课堂上,教师用亲切的话语、甜甜的微笑感染着学生。我从学生们的朗读中体会到他们感受着乡下孩子的快乐、幸福、有趣。虽然他们在朗读诗歌的时候停顿的节奏不对,(“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这一句不能停在“曾”字的后面。)但总的情感基调很浓。老师还抓住关键词进行理解,如“撑圆”。
今天我在二(3)班进行跟进。虽然昨天晚上在家反复研究了教材,也整理了自己觉得满意可行的教案,但是上的时候学生们却始终感受不到乡下孩子的高兴、活泼、能干。学生始终未能进入情境,他们似乎没有二(1)班小朋友的天真和幻想,有个别同学很能够理解课文,但是表达显得苍白无力。此时,我深深地感受到老师的情感渲染是多么重要!让我们的表情丰富一点、让我们的语音甜美、生动一点吧,不要害羞!当然,我需要第一个努力去做,为我加油吧!
就如橄榄,初食清淡,而越嚼越香,总会在熟悉的孩提生活中甜美回忆,令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