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山行教案8篇
  • 山行教案

    发表时间:2023-06-01

    山行教案8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在课堂上非常重要的课件,这就要老师好好去自己教案课件了。教案是完整课堂教学的保障。如果您想要看一篇较好的文章不妨看看“山行教案”,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

    山行教案【篇1】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所以我们的教材从第二册就安排了古诗内容的学习,数量虽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

    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这同时也是个难点,因为学生对古诗接触不多,在这方面的学习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赏意境”的训练在许多老师的教学中也常常被疏忽。另外,有些字词在诗中所代表的意思与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样,如“坐”、“远上”“斜”、“生处”、“爱”等。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难懂字词的意思,并通过词义理解达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这首诗教学的重点。再则,《山行》是《古诗二首》这课中的第一首诗,也是学生在本册中接触到的第一首古诗,学习方法的指导十分必要,所以,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本课第二首诗的教学打下基础。

    根据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以下四个教学目标必须在教学中得以贯彻:

    一、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智能目标)。

    二、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情感目标)。

    三、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三、四为技能目标)

    在这些目标中,“理解词义句意”,“体会作者感情”,“朗读和背诵”是下限目标,要求人人达到。“掌握方法”,“欣赏意境”是上限目标,让基础好的学生有发展的余地。针对教材,针对目标,《山行》这首诗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步: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让学生自由诵读已学过的古诗,说说认识的诗人。这样可为后续学习营造氛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简介作者杜牧(著名诗人,最擅长写景。),导入新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第二步:明确日标,尝试学习。

    明确学习目标,可让学生知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要学会什么,掌握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五年级的学生毕竟不是第一次学古诗,他们已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先让他们尝试学习,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这样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这首诗的—、二两句中生僻词多,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估计一般的班级能在“尝试”中学懂的人不多,所以第三步要采用“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针对“尝试”学习所反映出来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解字词,明诗意”的指导。

    1.“扶”学生学习第一句。

    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远上”、“斜”、“寒山”这三个难懂词的意思。

    注:“远上”用“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

    “斜”用“简笔画演示”法。“寒山”用老师“介绍”法。

    再幻灯出示训练:“一条石头小路()。”

    指导学生串讲句意。

    最后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这样“扶”着学生,其目的是为了在“方法”上教学生“如何学”。

    2.“半扶半放”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

    先指导学生看教学挂图,启发想象,出示训练:“几户人家在白云()的地方”来突破“生处”这个难点。再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3.“放手”让学生自学三、四句。

    三、四句跟一、二句相比,意思浅显易懂,况且通过一、二句的教学,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大多数同学能自己学懂。

    这样,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学习,然后汇报,教师了解反馈,及时纠正。

    4.让学生串讲全诗意思,进一步加深理解。

    第四步: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我采用两种方对学生进行意境欣赏的指导。

    1.“紧扣词句”。

    让学生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

    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提供“像、简直”等词帮助学生描述。)

    2.“想象漫游法”。

    提示:此时,你也来到了寒山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这样进一步强化了词义句意的理解,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品味词句,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创造性地说说全诗的内容,从认识上得到提高。

    第五步:指导诵读诗句。

    古诗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般都能进行正确地朗读,但往往读不出意境,读不出美感。如何使学生“读得美”,且“美读得其法”呢?我这样设计去引导学生:

    1.学生尝试,获取体验。(读读看,风景这么美,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

    2.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教给方法:

    (1)带着赞美与热爱的感情夫读。(确定基调)

    (2)读出节奏感。分辨重音区别语调划分节奏

    3.改变形式,反复诵读。

    (范读一齐读一个别读一小组读一扮演角色读)

    第六步:总结方法,布置作业。

    我这堂课的设计,突出“词义句意理解”和“意境欣赏”这两个训练点,以“学法指导”为主线,注重智力与技能的培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参与性,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力求改变古诗教学中“讲词意——记内容——背中心”这种机械呆板的旧模式,让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山行教案【篇2】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在今天看来仍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感知力。所以我想谈谈自己对《山行》这首古诗的理解及教学思路,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杜牧的《山行》是苏教版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所以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坐”的意思。了解诗句的含义。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③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山行》是《古诗两首》这课中的第一首诗,也是学生在本册中接触到的第一首古诗,学习方法的指导十分必要。因此,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本课第二首诗的教学打下基础。所以本课打算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通过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3)情感与价值目标

    ①通过理解与朗读去感受浓浓的秋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②通过学习课文,唤起学生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3、教学重、难点:

    ①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通过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②掌握古人说话的方式,能根据插图和现在说话的习惯及时调整诗句的意思。

    4、课时安排:1课时

    二、说教法、学法:

    1、谈话激趣,营造气氛。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古诗,在课前让学生诵读学过的古诗,不仅达到调动以往的学习经验,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为学习本课作了铺垫,营造好气氛。

    2、掌握方法,主动学习。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基本未变。

    语文教学,不是教师故弄玄虚的卖弄,也不是教师讲述教师本人的读书心得,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 “道”,因“道”学“文”。“文章乃天成,妙手偶得之。”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一定数量的古诗,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本课教学中,我不打算面面俱到,而是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后主动学习。

    3、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语文教学要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所以采用“想象训练”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这样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三、说教学程序:

    1、教具准备:课件,古筝曲。

    2、教学流程:

    我的教学设计分为五个步骤:

    一、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二、 明确日标,尝试学习。

    三、 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四、 指导诵读诗句。

    五、 课外拓展,兴趣延伸。

    第一步: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放古筝曲,让古筝曲萦绕课堂,创设意境。)让学生自由诵读已学过的古诗,说说认识的诗人。意图:这样可为后续学习营造氛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揭题:让学生读两首古诗的题目,快速浏览全文,了解两首诗的共同点。意图:系统的学习古诗。

    3.告诉学生本节课学习第一首。请学生简介作者杜牧(著名诗人,最擅长写景。)意图:快速导入课文,留下时间放给学生学习古诗。

    4.释题:在山上行走。

    第二步:明确日标,尝试学习。

    意图:明确学习目标,可让学生知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要学会什么,掌握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三年级的学生毕竟不是第一次学古诗,他们已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先让他们尝试学习,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这样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首诗的—、二两句中生僻词多,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估计一般的班级能在“尝试”中学懂的人不多,所以要采用“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针对“尝试”学习所反映出来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解字词,明诗意”的指导。

    1.“扶”学生学习第一句。

    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远上”、“斜”、“寒山”这三个难懂词的意思。

    “远上”:用“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

    “斜”:用“简笔画演示”法。

    “寒山”:用学生“介绍”法。

    再电脑出示训练:“一条石头小路( )。”

    指导学生串讲句意。注意调整说话顺序。

    最后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意图:这样“扶”着学生,其目的是为了在“方法”上教学生“如何学”。

    2.“半扶半放”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

    先指导学生看电脑图片,启发想象,出示训练:“几户人家在白云______的地方”来突破“生处”这个难点。讲解“生处”的写法。意图“这个词默诗最容易错。

    再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3.“放手”让学生自学三、四句。

    意图:三、四句跟一、二句相比,意思浅显易懂,况且通过一、二句的教学,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大多数同学能自己学懂。

    这样,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学习,然后汇报,教师了解反馈,及时纠正。

    4.让学生串讲全诗意思,进一步加深理解。

    第三步: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意图: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我采用两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意境欣赏的指导。

    1.“紧扣词句”。

    让学生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

    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提供“像、简直”等词帮助学生描述。)

    2.“想象漫游法”。

    提示:此时,你也来到了寒山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放课件:感受枫林的绚丽。读好后两行。

    意图:这样进一步强化了词义句意的理解,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品味词句,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创造性地说说全诗的内容,从认识上得到提高。第四步:指导诵读诗句。

    意图:古诗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般都能进行正确地朗读,但往往读不出意境,读不出美感。如何使学生“读得美”,且“美读得其法”呢?我这样设计去引导学生:

    1.学生尝试,获取体验。(读读看,风景这么美,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

    2.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教给方法:

    (1)带着赞美与热爱的感情去读。(确定基调)

    (2)读出节奏感。

    分辨重音区别语调划分节奏

    3.改变形式,反复诵读。

    (范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扮演角色读)

    第五步: 课外拓展,兴趣延伸。

    意图:学生趣味正浓时,教学不应戛然而止,教师应该趁着这股东风,帮助学生学习与课文相关的古诗,扩大课堂知识的容量,教会学生纵向学习。

    电脑出示:

    赠刘景文

    作者: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秋菊

    作者:陈毅

    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

    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让学生读读两首和秋天有关的古诗,简单谈谈自己知道了什么?配乐朗读。

    四、说作业设计:

    1.收集与秋天有关的优美词语、句子、片断或诗。(古代和现代都可以)

    2.为这首诗配上插图。

    3.有感情地背诵。

    4.查询资料,了解杜牧还写过什么诗,挑选最喜欢的一首抄一抄。

    山行教案【篇3】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山行》。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六个方面说明对本课教学的理解与设计。

    【教材分析】

    杜牧的《山行》是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所以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同时这也是学生在本册书中接触到的第一首古诗,因此学习方法的指导十分必要。所以,我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如何学习,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又为本课后两首诗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求知欲强。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并通过课内外学习积累了很多的诗词,有了初步的自学能力,但还应该不断加强。因此本课教学关键是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在读中想象,在读中悟情,引导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

    【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特设置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坐”的意思。了解诗意。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并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

    感受诗歌美的意境。(难点)

    【说教法】

    基于新课程标准中“以生为本”的思想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主要通过诵读诗歌、想象画面、句子训练等形式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这样教学,符合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使学生不仅理解了古诗,而且学到了学习古诗的方法。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因此,让学生反复诵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悟情,读中表情,同时抓住重点字词的理解,图文结合创设情境的方法,引导学生应用“读—悟—说—读”的学习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我的教学。

    第一步:导课解题,介绍作者

    介绍岳麓山引入课程。(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此环节,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可为后续学习营造氛围。同时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认知。)

    第二步:初读指导,读准,读通,读出节奏

    意图:三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先让他们尝试学习,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这样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第三步:再读指导,读出画面,读出想象,读出情感

    1.品读古诗,读出画面

    意图:这样进一步强化了词义句意的理解,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品味词句,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创造性地说说全诗的内容,从认识上得到提高。

    2.启发想象,感受意境

    意图: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想象感受意境。

    提示:此时,你也来到了寒山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3、美读品味,体会诗情

    古诗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般都能进行正确地朗读,但往往读不出意境,读不出美感。如何使学生“读得美”,且“美读得其法”呢?我这样设计去引导学生:

    1.学生尝试,获取体验。(读读看,风景这么美,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

    2.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教给方法:

    (1)带着赞美与热爱的感情去读。

    3.改变形式,反复诵读。

    (范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扮演角色读)

    【说作业设计】

    意图:(作业的设置建立在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之上。改写《山行》或画一幅山行图。加强了对本课知识的强化巩固。达到了读写统一。一堂课的结尾不止是画上了一个句号,而是寻求一种延伸和开放。收集与秋天有关的优美词语、句子、片断或诗。帮助学生学习与课文相关的古诗,扩大课堂知识的容量,教会学生纵向学习。)

    【板书设计】

    (本板书设计遵循板书为教学服务的教学理念,概括了古诗的主要内容,简洁的文字,既能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对古诗思想内容的把握,又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山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3、通过“山”“小路”“枫林”“霜叶”等词引领学生通过想象,在诗境中感受深秋山色的美丽。

    4、学习古诗新唱,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多元吟诵,练习背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田字格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在星期六,几个小朋友一起到田野里玩,小明看见树上的橘子绿绿的,橙子黄黄的,挂在枝头,就高兴地说:“秋天真美呀!我要吟诵古诗。”可小明“嗯”了半天也没背出来,谁来帮帮他?(出示图片)

    生回答。

    师:对呀,“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课件出示山行图)。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古代诗人杜牧也非常喜欢秋天的美景,于是便写下了这首古诗——《山行》。(板书:《山行》)

    2、齐读课题,读准“行”字。

    ①师板书,生书空。

    ②齐读课题。

    师:谁能说说“山行”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入,感悟秋天的魅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生:(在山上行走;走在山路上等)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师:现在我想请我们小朋友自由朗读一下这首诗,注意要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出示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再读古诗,初步感悟诗境。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诗人被这美丽的山景深深打动,那我们就再读一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秋天的美。

    三、品读诗句,感悟诗境

    (一)诗画结合,品读一、二句。

    1、(出示图片)师:是呀,秋天的景色多美呀!看在这幅图片中,你知道诗人在那儿看到了哪些景色?

    生:山、小路、白云、人家。师:是呀。相机板书:(山 石径 白云 人家)

    师:这样的景色美吗?

    师:这么美的景色,那我们就美美的读一读吧。(学生反复读诗句。(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2、理解“寒山”。

    ①师:小朋友们,在第一句里有一座座什么样的山呢?

    生:寒山。

    师:为什么是寒山呢?请看张图片,春天的山和秋天的山。 (出示图片)

    ②了解“寒山”就是指深秋时候的山。

    3、(出示图片)认识生字“径”、“斜”。

    师:小朋友,在这句诗里面,有两个生字朋友,他们很想和我们交朋友呢!(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4、(出示图片)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已经成为了字宝宝的好朋友了,我们再一起来看看这幅图片,“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谁能用诗句来说一说呢?

    多几个学生回答

    (二)诗画结合,品读三、四句。

    1、回忆《秋叶飘飘》。

    (出示图片)师:说得太好了,你们都是小诗人。我也来给小朋友们背一首诗:“不是蝴蝶,不是小鸟,是红叶舞,黄叶飘,像秋姑娘发来的电报,告诉我们秋天已经来到。”诶,这描写的是什么景物呢?

    生:枫叶。(板书:枫林)

    师:这里的枫林美吗?(出示枫林图)

    2、学生反复读诗句。

    师:确实很美,诗人杜牧也留恋这傍晚时分的美景,而停下车来欣赏。(出示图片)谁来读一读?

    ①自由读。

    ②指名读。

    ③小组赛读。

    ④齐读。

    3、(出示图片)师:小朋友们读得真好,老师带来满山的枫叶来奖励大家!你们觉得这个枫叶的颜色怎么样呢?

    生:很红。(板书:红)

    师:对呀,因为了有这些红红的枫叶,让我们觉得这里的景色更美了。(出示多张枫林图)

    4、理解“坐”、“于”。(出示图片)

    ①齐读。

    ②填空。

    诗人停下车是 喜爱傍晚枫林的景色,

    经过霜打的枫树叶, 早春二月花还红。

    ③了解“坐”是“因为”;“于”是“比”。

    5、认读“枫”、“于”,并书写。

    师:同学们学得很认真,有两个字宝宝想请大家把它的名字写一写。(出示图片)

    ①讨论交流识记方法。

    ②师范写,生书空。

    ③生书写,师巡视。

    师:同学们,写字时要注意写字的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脚放平,五指执笔笔杆正,一寸一尺和一拳。每个生字写2次,争取一次比一次写的漂亮。

    ④评议。

    师小结:“枫”字要写的左窄右宽。

    【设计理念:按照我校上学期精品研究中“随文识字”的做法去落实,使识字与阅读相结合。并严格落实新课标关于学生课堂要写字10分钟的要求,改变“满堂说”的课堂,让学生不仅掌握生字的写法,还养成书写的好习惯。】

    四、读中悟情,多元吟诵,古诗新唱。

    1、读中悟情。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已经理解了诗意,但是没有读出诗的节奏,读出诗韵味。我们现在就一起来找一找读古诗的方法吧!(出示图片)

    ①师范读。

    师:古诗有很多种读法,你们喜欢哪一种方法,就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自由读一读。

    ②学生自由体会读。

    ③指名读。

    ④齐读。

    2、欣赏“古诗新唱”。

    师:古诗不仅仅是吟诵,还能编成一首动听的歌曲呢!现在我就带着小朋友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出示图片)

    ①学生欣赏歌曲《山行》。(66职场网 www.DM566.COm)

    ②生小声跟唱。

    ③复习歌曲《赠刘景文》。

    【设计理念:落实个性朗读,老师不要限制学生一定要学生感情朗读,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还引入古诗新唱的方式,真正做到“创意地教古诗,快乐地学古诗”。】

    3、背诵古诗。

    师:同学们,我们跟着诗人杜牧一起欣赏了这深秋时节美丽的景色,那我们能不能把这首诗背一背呢?

    ①填空式背诵。(出示图片)

    ②指名背诵。

    ③小组比赛背诵。

    ④齐背。

    五、拓展运用

    1、师:描写秋天的古诗还有很多很多,如:在王勃的《腾王阁序》中有一句经典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示课件)

    师: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的美景,这么美的景色我们也来说一说写一写吧。

    2、说说写写。(出示课件)

    我喜欢春天 , 因为 春天到处一片绿色 。

    我喜欢夏天 , 因为 。

    我喜欢秋天 , 因为 。

    我喜欢冬天 , 因为 。

    ①自己写一写,师巡视。

    ②指名读一读自己所写的内容。

    【设计理念:一节课学习一首古诗的容量是很小的,所以拓展相关作者的诗歌和同类型的诗歌,并让学生有选择说一说,写一写。】

    六、全文总结

    师:同学们,秋天是一个多彩的季节,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让我们把这么美的诗送给你的同学和在座的老师们。(齐背)

    七、作业布置

    1、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收集更多有关秋天的古诗,读一读,背一背。

    八、板书

    4、古诗两首

    山 行

    杜 牧

    山行教案【篇5】

    教学要求:

    1.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2.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

    课前准备:课件、学生书写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领入诗。

    喜欢旅游吗?让我们跟随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去秋游吧(音乐)这是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山行》(板书诗题)

    1、齐读诗题。

    2、配乐范读。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自由读诗。

    要求:读准读顺。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诗。

    重点指导生斜。

    4、齐读全诗。

    三、再读想象,整体感知。

    1、诗人被这美丽的山景深深打动,再读读诗,边读边想象深秋那迷人的景色!

    学生自读想象。

    2、同桌互说。

    3、指名说。

    (相机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

    四、以画为媒,研读感悟。

    1、课件出示图画。

    (图画内容:石径不斜,人家太显,枫叶不红,人物不见)

    这幅画把诗人描绘的景象画出来了吗?边读诗边思考。

    (1)学生个人自读思考。

    (2)小组讨论研读,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反馈,读中悟诗。

    根据学情,相机指导:

    (1)指导朗读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①指名学生交流研读情况:

    根据学生指出的小径太直、人家位置错误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多媒体演示:小径由直变曲、人家移至白云生处。]

    ②个人读、学生练读、师生共读、齐读相结合。

    重点体会斜生出。

    ③教师引读:白云人家,蜿蜒石径,有些寒意了!到底是深秋时节啊,诗人远远望去,感叹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④边吟诵边想象配乐齐读。

    (2)指导朗读第二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大家都沉浸在浓浓的秋意之中啊!来,我们再来看看画,读读诗,还有什么问题吗?

    ①根据学生指出的人物马车不见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多媒体演示:马车出现。]

    a、诗人坐在马车上边走边看,为什么停车呢?

    b、根据学生感受,相机操作:枫叶变红。

    诗人没有想到,深秋的山林中,竟然有一片红红的枫林,他停车就是因为爱这美丽的枫林!

    c、师生齐读。

    ②引导学生角色换位体验:你就是诗人,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③学生交流个人感受,进一步体会坐爱、红于、晚。

    ④练读,读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⑤多种方式读诗:指名读、小组共读、师生读、两人读等。

    ⑥配乐齐读

    3、配乐背诵

    (1)描述画面。

    石径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白云缭绕的地方人家隐隐约约,秋意绵绵啊,当那一片枫林跃入眼帘时,那比二月花还红的枫叶更让诗人惊喜不已,他停车欣赏!留恋忘返!

    指名读

    (2)指名看画面背诵诗

    (3)配乐齐诵

    五、为画题诗,指导默写。

    1、把画送给大家,请你在画上题上这首诗,为画更增一份美。

    2、学生默写,老师指导。

    3、展示作品,点评。

    4、作业:好多同学也写得不错,拿回家给画涂上颜色,还可以把它放进你的成长记录袋里。

    板书:

    21.古诗三首

    山行

    杜牧

    寒山石径(斜)

    枫林(红)

    白云(生处)人家

    山行教案【篇6】

    教学要求: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本诗中的2个生字。

    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是感情。

    山行

    一渲染意境,激趣揭题。

    同学们,刚才的阅读课里,我们读了《陕北八月天》这篇文章,感受到了陕北八月的浓浓秋意,欣赏了西部高原的秋色美景。那么,秋天的山林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这节课我们学习《山行》这首古诗。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要求: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检查:指名朗读,学生评价。

    三再读课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听课文录音,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整体感知。

    学生读,提出不懂的问题。

    分小组交流讨论

    教师适当点拨。

    四美读古诗

    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课件展示

    (配上优美的音乐,展示美丽的山林图片,师旁白)

    走在深秋的山路上,弯弯曲曲的小路伸向远方,斜斜地向山顶延伸。诗人杜牧边走边望,只见那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住着几户人家。诗人不禁停下了车,因为美丽的枫林晚景把他吸引住了。他赞叹道:

    齐读--------霜叶红于二月花

    刚才我们和诗人一起观赏了山林美景,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你能把这样的感受读出来吗?(感情朗读)

    五诵读古诗,练习背诵。

    六写字

    出示生字霜径

    师范写

    描习字册

    山行教案【篇7】

    目标预设:

    1、学会古诗《山行》,读准“斜”,理解“寒山”“坐”“石径”等字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懂《山行》,感受古诗描绘的意境,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意思,并能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重点难点:

    1、重点:识字写字,背诵古诗。

    2、难点:读懂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1、感受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

    2、以读为本,熟读成诵。

    设计思路:

    本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这首诗比较易懂,大部分诗句都能通过自己来读懂,于是在学生读熟了诗以后,就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字词,通过小组讨论,全班讨论来解决。这样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教学方法:

    自主识字、小组合作交流、情境感悟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录音、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引入:

    1、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季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山行》。

    2、板书课题。

    3、介绍作者:

    同学们,你们知道杜牧吗?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4、解题。

    “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过渡:诗人在山上行走时,看到了哪些景色?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指名朗读古诗,正字正音,引导读出古诗的节奏之美(斜:xia)。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什么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4、师生交流。

    板书:(山 石径 白云 人家 枫叶)

    三、再读感悟,理解诗意

    1、读第一行诗。

    理解“远上”“石径”“斜”。为什么称“寒山”呢?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出示挂图:诗人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着,往远处看到了什么?这几户人家在什么地方呢?

    2、读第二行诗。

    理解“白云深处”。说说第二行诗的意思。

    指名把一、二两行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深秋季节,高山上有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向远处伸展。在山上飘浮白云的地方,隐隐约约地看得见有住人的房子。)

    小结:前二行诗写诗人看到的山林远景。

    山行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会背诵。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

    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方法】

    诵读法

    【教学用具】

    PPT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生思考,后交流。)(教师肯定学生所说)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但是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季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山行》。

    【板题】:

    山行

    杜牧

    二、自主合作,读诗明意。

    1、简介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有《樊川文集》。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自由朗读,读到琅琅上口为止。

    3、请生朗读,互相评价。

    4、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及词语手册,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诗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或写下来。

    5、小组汇报交流。

    点拨:

    ⑴山行:在山上行走(谁在山上行走)

    ⑵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⑶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⑷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é,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⑸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区别:深:浓厚,浓郁;生:生出,存在。(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

    ⑹坐:因为。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⑺霜叶:经霜打过的枫叶。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⑻红于:比更红——与“红如”区别。

    6、理解诗意:

    ⑴学生根据理解讲解诗句内容。

    ⑵教师点拨: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

    (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

    (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

    (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

    (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了解的整首诗的意思,现在知道诗人想写什么了吗?那再来用心读读好吗?

    2、评价。你觉得诗中哪些词语写得特别好?读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想象漫游:此时,你也随杜牧来到了山脚下,哪些景物映入了你的眼帘?有何感想?

    4、朗读。(此时是在充分理解诗的意思的基础上,让生朗读,可以强化对诗的印象,也能逐步体会大自然的美景。)

    【作业布置】

    画一幅秋色图

    【板书设计】

    山路绵长,山势高缓

    白云深处,人家居住

    【山行教案8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