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北师大小学教案系列
  • 北师大小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3-05-27

    北师大小学教案系列。

    教案课件是老师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所以老师必须认真对待。教案课件应该体现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智慧和创造力,那我们应该从哪些角度出发来编写教案课件呢?如果您想阅读一篇精彩的文章,不妨试试“北师大小学教案”。希望本文能够得到您的喜爱!

    北师大小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欣赏由基本图形构成的美丽图案,并了解图案的排列规律,感受图形的美。

    2.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3.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创新意识和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感受图形的美,会用基本的几何图形设计有规律排列的图案。

    教具准备:

    课件、方格纸、水彩笔、尺子。

    引导学生发现衣服上有学过平面图形。

    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

    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和设计由这些平面图形组成的漂亮图案。

    师:老师收集了一些图案,请看。漂亮吗?请仔细欣赏,选一幅你最喜欢的,和你同桌说说它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用了什么颜色?

    (1)由2名学生选择喜欢的图案回答。

    (2)教师指定一幅图案学生回答。

    师:喜欢第5幅的同学请举手。这幅图案用了什么图形?(三角形、六边形)红色的六边形由几个三角形组成?(6个)在红色六边形的周围你还发现了什么?这幅图案像什么?

    师:这些漂亮的图案都是来自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你在哪里见过像这些一样由平面图形组成的,有漂亮颜色的图案呢?

    师:咱们学校新建的厕所还没有合适的地板瓷砖图案,校长想请全校的同学都来出谋献策。淘气已经设计了一幅,大家请看。(课件出示方格图案)

    1.在这幅图案上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现有正方形,还有4种颜色。

    2.观察这4种颜色的排列规律。

    ①第一行第5个正方形是( )色,第一行第8个正方形是( )色。第11个呢?

    你是怎样想的?有没有好办法能很快算出来?可以互相讨论。

    引导学生说出,横着看图案的颜色排列规律。

    ②第一列第6个正方形是( )色?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说出,竖着看图案的排列规律。

    3.你还发现了什么规律?

    4.想象一下,如果继续画下去,会是什么样子的?(课件展示画下去的图案)

    1.师:刚才这幅图案是淘气设计的学校厕所瓷砖图案的效果图,你觉得怎么样?为什么?

    (1)用学过的平面图形设计;

    (2)图形的形状、颜色排列要有规律;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图形的美,感受了美,并用双手创造了美,老师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不仅能画出美丽的图案,还能够用美的语言,美的行为和美的心灵去装点我们的生活。

    北师大小学教案【篇2】

    教材简析:

    来自北国的同学们或许对海底森林红树林很感兴趣,那里是另一番绚丽多姿的景象,海风吹来,绿浪翻滚,真是美妙的人间仙境。课文就带领学生畅游这神话般的大花园,感受祖国的伟大。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红树林的神奇美丽伟大,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树林是什么颜色的吗?你见过其他颜色的树林吗?激发学生兴趣。

    2、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红树林》(板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划出来读正确,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检查读词及课文的情况。

    3、师:你喜欢海南的红树林吗?

    4、小结。

    三、学习课文,理解重点部分。

    1.指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红树林的?请你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重点练习朗读和复述:通过学习,你能说说你喜欢红树林的理由吗?

    3.练读: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适时板书)

    4.指导朗读:美读

    四、总结全文

    1、学完课文你想说点什么吗

    2、说一说你这节课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

    作业超市:

    1、摘抄生字新词,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课外阅读

    第二课时

    一、总体把握:

    1、熟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描写红树林的景色的句子。

    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红树林的认识和理解。

    二、内容探讨:

    你喜欢海南岛琼山的红树林吗?为什么?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红树林的?试着写出课文的提纲。

    三、听写生字生词,纠错

    四、小练笔:描写自己见过的奇观

    板书设计:红树林

    神奇美丽奉献

    课后札记:

    北师大小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天平游戏活动,让学生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2、让学生能利用发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3、通过操作、推理等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难点:

    通过天平游戏,帮助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加(或减去)同一个数,等一式仍然成立。

    老师课前给每个组准备了一个天平。你了解天平吗?怎么才能使天平保持平衡? (左右托盘中放入同样重的物品。)

    今天我们要利用天平来做游戏,通过游戏同学们将会发现一些非常有趣的东西。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经验基础出发,引导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进入到课堂学习中。】

    1、在天平的左侧放5克砝码,右侧也放5克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中间,说明什么?(两边的质量相等。)能否用一个算式表示:5=5

    2、再在天平的左侧再放2克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如何才能使天平恢复平衡?(右侧也放入2克的砝码或物品。)

    3、左侧的砝码重X克,右侧放10克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中间,说明什么?你知道左侧的砝码重多少克?你能写出一个等式吗?(X=10)

    4、如果左侧再加上一个5克的砝码,右侧也加上一个5克的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中间,说明什么?你能写出一个等式吗?(X+5=10+5)

    5、通过上面的游戏你发现了什么?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天平的左右两边加上同样中的物品,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6、你们再推想一下如果天平都减去相同质量,天平会怎样。先看书,再动手验证你的想法。

    【设计意图: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学生体会到天平的左右两边加上同样中的物品,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后,让学生进行猜测和验证,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思维能力。】

    7、通过刚才两组游戏,如果我们把天平作为一个等式的话,你发现什么数学规律?小组交流。(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8、 120+( )=120+35 234-123=234-( )

    三、解释运用

    1、(出示图片)这时候天平平衡吗?你能写出一个等式吗?这个等式是一个方程。求出X+8=10中的未知数X

    (1)你知道这道题中的未知数X等于多少吗?说一说你的想法。

    (2)X=2对不对呢?你有什么来证明一下吗?

    【设计意图:在教学之前,让学生先自己体会,独立完成解方程的题目,然后再由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点评,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会更加高效。】

    独立完成,全班反馈,交流。

    3、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游戏,你有什么收获?

    北师大小学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网络学习,使学生认识各种时间单位,探索个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协同合作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运用网络的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进行数学研究的持久兴趣。

    4、通过网络的在线交流和协作研究,使学生初步适应网络中的情感交流,积极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说说你对时间有哪些认识。

    3、说说你对哪些知识还有疑问?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1、你想知道的更多吗?你想学的更开心吗?就让我们驾驶太空飞船到时间的宇宙中去探索和遨游吧!(进入网上学习)

    (1)每月的天数。

    问:通过你的观察,你知道一年中的12个月,每月各是多少天吗?

    (2)认识大、小月。

    每月的天数一样多吗?有几种情况?哪几个月是31天?(板书:一、三、五、七、八、十、十二)哪几个月是30天?(板书)其中还少了哪一个月份?那二月是多少天?(28天)有和他不一样的吗?(板书:二月28天29天)(苏亚星全屏广播一起观看二月份的天数)

    说明:二月,有的年份是28天,有的年份是29天。二月是28天的那一年是平年,二月是29天的那一年是闰年。(板书:平年闰年)

    板书小结:一年有12个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每个月都有31天,我们把这些月份叫做大月;四、六、九、十一月,每个月都有30天,我们把这些月份叫做小月。二月,平年是28天,闰年是29天。

    (3)记忆大月、小月。

    问:你是怎样集注这些月份的天数的,能向同学们介绍你的方法吗?

    这位同学观察的真仔细,大家都要做学习的“有心人”,不放过每一次学习的机会。

    教师介绍拳头法、歌诀法等。

    过渡:刚才我们提到二月是28天的是什么年?二月是29天的是什么年?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张表格。

    (2)平年、闰年判断的方法。

    这些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你是怎么判断的?

    质疑:奥运会在我国举行,你知道这一年是什么年吗?

    组织学生讨论:观察―的平年、闰年出现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假设――验证假设。

    引导学生质疑:1900年的年份数除以4,也没有余数,为什么不是闰年?

    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综合实践或再线测试等版块。

    教学要求:

    1.在平均数意义的基础上理解和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解决这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渗透对应思想,并结合有关题目进行思想教育。

    1.煤体出示口算题目20道 ,学生口算,统计两组的口算成绩。

    设疑:“老师觉得白雨晴的成绩比公维金的好,所以一组比二组的成绩好。”你们觉得的呢?你有什么办法比较两组的成绩呢?

    3、老师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小结引入:

    因为两组人数不一样多,不能比两个小组的总题数,用每组平均每人做对的题数比,比较合理。那么,怎样求每组平均每人做对的题数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求平均数”。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分小棒的游戏:

    1.小组长把准备的12根小棒按要求摆在桌面上:第一排摆2根,第二排摆3根,第三排摆7根。

    3.讨论操作:请你们商量一下,怎样移动小棒,使每排的根数一样多?

    1.说明:现在每排都有4根小棒,这个4就是原来2、3、7这三个数的平均数。

    2.设疑:老师很想知道,这个平均数4,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

    选几个小组汇报演示分小棒的方法,师板书相应的式子。

    (1)移多补少。

    从第三排小棒中拿出2根放在第一排,再拿出1根放在第二排,也就是“移多补少”,使每排小棒的根数一样多。

    (2)汇总均分。

    先把3排小棒合?起来,求出总根数,然后再平均分成三份,平均每排摆4根。

    3表示什么?4呢?

    (3)假设调整。

    假设每排都有2根,也就是以最少的第一排的2根为准,先从多的第二排中取出1根,从第三排中取出5根。然后把取出的6根小棒再平均分成3份,每排又可以分2根,再与原来的2根合在一起是4根。

    3.小结:大家找到了求平均数的这么多方法,真了不起!能不能用这些方法解决其他的问题呢?

    1.出示例题。看课本主题图、统计图。

    2.分析讨论:怎样回答老师的问题,求出平均没个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呢?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生共同分析算式各部分表示的意义,写出答案。

    (一)基本练习,尝试运用。

    1.说明:请同学们用学习的几种方法求几组数的平均数。

    2.逐一出示练习题,学生练习解答,师生共同订正。

    (1)6、10、5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 。

    (2)林大勇看一本故事书,星期五看28页,星期六看52页,星期日看46页。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小结:通过刚才的练习,老师发现同学们求几个数的平均数时,都是先求出几种数量的和,再看看把总数量平均分成多少份,最后用总数量除以总份数求出平均每份的数量,也就是平均数。当然,我们在掌握基本方法的同时,也要学会根据题目中数据的特点灵活选择算法,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二)应用练习,解决问题。

    媒体出示答案验证小组讨论结果。

    (三)对比练习,加深理解。

    .选择正确的算式。

    我们班白雨晴、房琰、桑萧、李小倩练习跳绳,第一次一共跳了180个,第二次一共跳了200个,第三次一共跳了220个,平均每人一共跳了多少个?

    如果要选第一个算式,问题应该怎么提?,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在理解了平均数意义的基础上,学习了怎样“求平均数”。通过学习,同学们不仅理解和掌握了求平均数的方法,而且还能够根据题目特点灵活选择算法。另外,还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灵活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平均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你能不能用学到的新方法算一算你们组这次单元考试的平均分?比一比哪一组成绩最好!

    [总评:本节课有以下特点:(1)教学目的明确,重点突出。(2)教学方法灵活,以小组合作为主,引导学生在讨论操作中去发现,在多向交流中去完善,在媒体演示中去理解,在具体运用中去感悟。(3)教学手段新颖,恰当地利用电脑演示分小棒的过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总之,本节课较好地体现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实现了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有机结合,符合课改要求,较好地达到了新课程理念要求

    北师大小学教案【篇5】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93页9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周长、面积、体积等以及相应的单位;

    2.沟通几种基本图形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的内在联系,体积计算公式之间的联系,数学知识方法的内在联系,体会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3.能正确计算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常见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能综合运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常见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难点:

    能综合运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在生活中应用得非常广泛,有时我们要计算它们的面积,体积等,这就需要我们了解一些数据,运用到关于测量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图形与测量。(板书课题)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认识

    (1)我们学校的综合楼准备粉刷和装修,工人叔叔正准备做一些数据的测量,我们也参与到他们中间去,好吗?

    (2)大家先想一想,测量哪些地方,会用到什么单位?

    问:什么是长度?什么是面积?什么是体积?

    2.测量单位及进率

    (1)我们知道测量除了数据之外还需要什么呢?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长度、面积和体积各自的单位,并说出它们之间的进率。

    (2)说一说

    请大家说一说1米、1分米、1厘米分别有多长,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1立方米、1升、1毫升分别有多大?

    3.前面我们已经分类复习了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部分,把它整理出来。

    4.汇报交流。交流时要说出每类知识点要注意的问题。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你认为最容易出错的是哪部分内容?有什么好办法避免出错?

    北师大小学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和动手操作等方法,理解各种平面图形的概念,掌握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和性质,明确各种平面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意识,渗透形体知识从点到线到面到体的结构体系及统计、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探索能力、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验学习数学的东趣和价值。

    教学重、难点:

    在学生理解平面图形的概念,掌握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和性质的基础上,形成知识网络结构,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各种平面图形和一个、活动角一个。

    教学过程:

    (1)这是一条。过一点可以画几条直线?过两点呢?

    (2)如果在这条直线上取一点可以得到一条,取两点呢?

    2.由于直线是无限长的,所以只能画出它的一部分,下面请同学们在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

    (3)评讲:在()条件下,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交点叫做()。

    第二张图中的两条直线是相交还是不相交?说说理由。

    3.即时训练:最近苏州市敬老院为孤寡老人改善住宿条件遇到了一个困难,谁愿意来帮这个忙?(从自来水总管想接两根管子,一根接到洗脸盆A点,另一根接到洗衣机B点,怎样接最省材料?)(说说理由)

    二.整理复习“角”

    1.出示一个角:我们已经知道,从一点可以引出一条射线,再引出一条就可以得到一个。

    (1)(媒体转动角的一条边)你发现什么变化?说明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媒体演示边张开、延长)

    (3)什么是锐角?你知道它是几度吗?怎样才能知道?

    (4)你还知道其它的角吗?

    三.整理复习“三角形”。

    1.通过刚才复习,我们已经知道两条直线的各种位置关系,还明白了两条射线组成角的各种情况。那么至少需要几条线段才能围成一个平面图形?

    2.你能围出哪几种不同的三角形?说说它们各自的特征。

    3.分类:你们会给这些三角形分分类吗?(出示学生按角和边分的两种情况)

    4.刚才,我们从三角形的特征和分类这两大方面进行了复习,大家学得很不错。

    四.理复习“四边形”。

    2.需要几条?所以说用四条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叫做(四边形)?用五条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呢?什么叫六边形?N边形呢?

    3.你们愿意自已来复习四边形吗?打算从哪几个方面来复习?

    想一想:(1)为什么说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2)为什么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五.综合练习。

    1.完成p133面练习二十九中的第1、2两小题。

    2.下图中∠1=,∠2=。

    3.小强有一把用旧了的直尺,现在只有四个刻度能看清楚了,想一想,他可以直接一次性测量出的长度有哪几种?(有没有好的办法)

    4.(1)两只小恐龙想比一比谁的力气大,于是找同一种材料做成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看谁先把它压扁。大家想一想谁会获胜?(动画)

    (2)现在你知道学校的伸缩门要由平行四边形构成吗?而修椅子时为什么要钉成三角形?

    5.你能用学过的有关平面图形拼成美丽的图案吗?(学生拼完后再集体展示。)

    1.使学生通过观察、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小朋友们,小华在自己的生日时,亲自布置了自己的房间。你们看(电脑出示情景图),漂亮吗?房间中哪些是有规律的?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先出示情景图,吸引学生的注意,然后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巩固旧知。

    小朋友们在小华的房间中找到了那么多的规律。看来,生活中许多事物都是有规律的。我们今天就继续学习“找规律”。

    1.教学例7。

    a.规律有很多种,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我们刚才找到的规律,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朋友们真聪明,它们都是有一组重复出现的。

    b.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你们看,你能找出这些图形的摆放规律吗?

    拿出自己的学具摆一摆,把你找到的规律与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

    谁来告诉大家这些图形的规律是什么?

    那么,后面应怎么摆呢?

    再往后你会摆吗?应摆几个?为什么?

    c.小朋友们,刚才我们找到的规律与我们在小华房间里找到的规律一样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这些图形的排列规律并不是重复出现的,而是依次增加1个图形。

    d.我们找到了这组图形的摆放规律。那么,这两组图形的规律大家能找出来吗?

    四人小组共同用学具摆一摆,比比哪一小组最先找到规律。

    哪一小组愿意将你们发现的规律告诉大家?(学生上台讲解,教师配合出示相应的数字与图形)

    在学生明白原来学习规律的特点后,出示新内容,引导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发现新规律,并找出不同点。然后放手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探究,进一步了解这些规律的共同点。最后设计活动,仿照性地创造规律,巩固新知。

    e.谁知道这三组图形的规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对,它们都是依次增加相同的数。

    f.你能创造出一些像这样的规律吗?可以用学具摆,也可以在本子上画。

    谁来展示一下你创造出来的规律?

    投影器展示,并让学生说出规律。

    2.教学例8。

    a.大家看,这是小华创造出的规律。

    她创造的规律没有图形,只有数,你能找到规律吗?四人小组可以讨论一下。

    谁把你找到的规律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发现这个规律的?那么,后面的数是几?为什么?

    在例7教学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己探究例8的规律,并总结找规律的方法。最后,采用“我来考老师”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活动中积极思考,创造规律,将新知识逐步消化。

    b.小朋友们这么快就找到了它们的规律。那你们知道这些数的排列规律与刚才我们自己创造的规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不管有没有图形,在数量上它们都是依次增加相同的数。找规律时,只要算出每相邻两个数的差就可以了。

    c.你能创造出一些规律来考一考老师吗?大家可以研究一下,看谁创造出的规律最好。

    学生说出自己创造的规律,教师板书,并与学生共同参与,一起找规律。

    1.完成书上第90~91页“做一做”及第92页第4题。

    要求学生说出规律和找规律的方法。

    在完成基本练习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

    2.出示第92页思考题。

    比一比,谁是聪明的孩子,最先找出规律。

    本节课是找规律的第二课时,着重教学数字间的变化规律。这一课时教学的规律,不再是一组事物间重复出现的规律,而是相邻两项等差的规律。在教学时,首先出示情景图,在学生找规律巩固旧知的同时,吸引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然后,转入新知的探究过程,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引导学生找出以前规律的共同特点,然后将新规律与之进行比较找出其特点,抽象出数量间的变化规律。接着进一步抽象到数字间的变化规律,并引导学生掌握找规律的方法。最后,设计创造规律的活动,既让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又与教师形成互动,不仅有助于知识的反馈,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了新知。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加深难度,出示思考性的题目,促使学生动脑,拓展思维。

    这节课的教学,主要特点是将找规律一节的全部内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渐进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符合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知规律。此外,这节课设计让学生自己创造规律这一环节,不仅起到了巩固新知的作用,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和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能力,特别是最后师生互动的环节,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思维能力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拓展。

    北师大小学教案【篇7】

    2、总结:同一立体图形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形状。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计算连减式题时,可以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也可以先把两个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减去两个减数的和。

    不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求两地间的路程,要找准起点,用较远的路程减去较近的路程就得到两地间的路程

    = (长+宽)×2 长方形的长 = 周长÷2-宽 长方形的宽 = 周长÷2-长

    五、

    1、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时,结果中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方法:

    (1)相同数位对齐,从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如果被除数位比除数小就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零。

    (3)除到哪一位不够除就添0占位。

    (4)看清运算顺序,算式里只有乘除法,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要是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六、

    【北师大小学教案系列】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